《伤寒论》桂枝汤三禁和麻黄汤九禁之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麻黄汤禁例”解读与临证运用

“麻黄汤禁例”解读与临证运用
亏 ,咽 喉 失 养 ,则 音 哑 ;喉 通 于 肺 , 阴 虚 火 旺 ,迫 血
炒 白术 、焦 六 曲 各 2 0 g ,姜 半 夏 1 2 g ,薄 荷 1 5 g ,陈 皮 、桂 枝 、炒 白芍 各 l O g 。3剂 热 退 ,头 晕 、耳 鸣 消
失 。再 3 剂 面 色恢复 如 常 。 按: “ 麻 黄 汤 禁 例 ” 提示 :营血 不 足 者 ,不 可 发
体 质 。治 宜 益 气 养 阴 、利 咽 和 络 。方 用 :黄 芪 3 0 g ,
当归 、山 药 、仙 鹤 草 、生 地 各 1 5 g ,玄 参 、芦 根 、薄
热 ,夜 间 甚 ,近 2 日来 伴 见 乏 力 ,头 晕 ,耳 鸣 。诊
见 :头晕 、耳 鸣 ,面 色咣 白 ,双 目内 陷 ,少 气 乏 力 , 语 声低 微 ,舌质 淡 胖 、苔 薄 湿润 ,脉濡 细 。此 为 气 血 不 足 ,复感 寒 邪 。方用 :黄芪 6 0 g ,当归 3 0 g ,山药 、
荷各 1 2 g ,天 花 粉 、葛 根 、知 母 、生 白芍 各 l O g ,胖
大海 5 g 。3剂后 ,胸 闷消 ,痰 出 血止 。再 投 3剂 ,以
资 巩 固。半 月随访 身体 如常 。
按 :汗 为心之 液 ,汗 出 心 阴益 亏 ,心 脉失 养 则 心 悸 ( 胸 闷) ;咽 喉 干 燥 ,阴液 不 足 之 象 ,汗 之 阴 液 更
服生 姜红 糖 汤 以祛 寒 。第 2天起 床 后 出现 胸 闷 ,咽喉
痛不 可 咽 ,发 不 出声 ,咳嗽 吐 痰 ,见 痰 中带 血 丝 。辅 检 :胸 片 、血常规 、C反 应 蛋 白示 未 见 明显 异 常 ,心
甚 则侵 犯 阴络 ,迫血 妄行 ,出现 血尿 。 “ 麻 黄 汤禁 例 ” 提示 :淋家 ,不 可 发汗 ,发汗 必 便 血 。即淋 家 阴虚 下 焦 蓄 热 ,禁 用辛 温发 汗 。故治 法 护 正 解 表 ,养 阴凉 血

从麻黄汤与桂枝汤病机差异读随证用药

从麻黄汤与桂枝汤病机差异读随证用药

一、麻黄汤《伤寒论》
1、组成:麻黄9g, 桂枝6g,杏仁6g,甘草3g。

2、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3、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阴阳俱紧。

4、方义:
(1)麻黄(君),发散风寒(开腠发表),宣降肺气(平喘、止咳)。

(2)桂枝(臣),解肌发表(松动分肉,透邪外达,与开腠不同)。

畅行营阴,温经止痛。

(3)杏仁(佐),宣降肺气平喘。

(4)甘草(使),调和诸药,甘缓麻桂峻烈。

二、桂枝汤《伤寒论》
1、组成:桂枝9g,芍药9g,甘草6g,生姜9g,大枣3g。

2、主治:风寒表虚证,脉浮缓或者浮弱。

3、病机:卫阳不能固护营阴,营阴疏泄受损,卫营失调。

特点:松弛不固、疏泄营弱。

4、方义:
(1)桂枝(君),解肌发表,散风寒。

温经止痛,助卫阳。

(2)芍药(臣),益阴养血,补营阴。

酸性收敛,扶卫阳。

(3)生姜、大枣(佐),甘草(使),
古人:桂枝、生姜、甘草归纳为“辛甘化阳”
芍药、大枣、甘草归纳为“酸甘化阴”
5、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调和阴阳。

桂芍等量。

三、比较
读方剂学,看到方中药物组合结构、作用意义。

才能了解方剂的灵魂。

自我才能运用得当。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12~14集(桂枝汤,麻黄汤)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12~14集(桂枝汤,麻黄汤)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12~14集(桂枝汤,麻黄汤)第十二集第十三集第十四集课程回顾:1.郝万山讲《伤寒论》第01集2.郝万山讲《伤寒论》第02集3.郝万山讲《伤寒论》第03集4.郝万山讲《伤寒论》第04集5.郝万山讲《伤寒论》第05集6.郝万山讲《伤寒论》第6~8集7.郝万山讲《伤寒论》第9~11集第12讲桂枝汤的禁忌证、桂枝汤的加减应用(1)大家好,时间到了,我们上课。

上一次课,我们一直在讲桂枝汤的适应证。

我们讲义上把桂枝汤在太阳病篇的适应证的条文都罗列起来了,我按照它的适应范围,大体作了这么一些归类。

我们刚才读原文的时候,读完第44条以后就读到56条,中间有一条原文我们没有读,就是第45条,现在回头来看看45条。

讲义的第18页,“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

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太阳病应当汗解,如果先用了发汗的方法,(表邪)没有解除的话,也许是病重药轻,也许是这个人的特殊的体质,一汗不解,你可以再汗。

结果你一看一汗不解就着急了,“而复下之”,这个“复”字当“反”字来讲。

反复反复是个同义词,你怎么知道当“反”字来讲?因为后面说“而反下之”,你就知道原来这个“复”当“反”字来讲。

你反而用了下法,所以他强调了“脉浮者不愈”,这个脉浮病不好是病在表的缘故,浮为在外,你反而用了下法,当然这个病就不会好了。

在这种情况下,脉浮,病在外,要解表的话,还能用麻黄汤吗?不能用麻黄汤了。

所以这一条,45条,就属于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证汗、下后,正气受挫,表证仍在这个范围。

56条我们刚才谈过了,下面我们看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如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这一条注家比较困惑的是,“其气上冲”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是肺气的上逆,肺气的上逆不就是咳嗽和喘吗,咳嗽和喘单用桂枝汤可以吗?不可以。

有人说是胃气的上逆,胃气的上逆不就是恶心、呕吐吗?恶心、呕吐单用桂枝汤行吗?也不行。

桂枝汤“三禁”小议

桂枝汤“三禁”小议

桂枝汤“三禁”小议历史研究《伤寒论》的医家都认为,论述桂枝汤禁忌有3条:16条“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7条“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9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于是依次总结出桂枝汤禁忌证有三:一曰表实无汗者禁;二曰嗜酒之人,内多湿热者禁;三曰阳热内盛服桂枝汤吐者禁。

其中尤其强调了第16条无汗禁桂枝。

如尤在泾渭:“仲景既祥桂枝之用,复申桂枝之禁,桂枝本为解肌而不可以发汗。

解肌者,解散肌表之邪,麻黄之发汗不同。

故中风发热脉浮子汗者为宜。

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则是太阳麻黄证。

设误与桂枝,必致汗出而烦躁,甚则斑黄狂乱无所不至。

此桂枝汤之大禁也,故不可与之······”诸家对桂枝汤禁忌证的分析认为,桂枝汤禁用于里热素盛者较允当中肯。

若云禁于无汗表实者未免欠妥。

揣度仲景之原意,只是在表实深重时,应用本方有杯水车薪之虑,并非禁忌。

桂枝汤的真正禁忌则是温热外感及燥热内盛的患者,为了证实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对桂枝汤方药组成做以扼要分析:桂枝汤是由桂枝3两,芍药3两,炙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2枚5味药组成。

桂枝辛甘而温,辛可发散风寒,温可通运阳气,甘味于温散之中寓意缓和之义;芍药酸苦微寒,酸则收敛营阴,苦则泄其邪气,性寒则以监制诸药之温;生姜辛温,助桂枝以透表解肌;甘草甘平协芍药以化阴缓中;大枣味甘性缓,色赤入血,其伍姜草则培补中气以扶正,伍桂芍则和调营卫而祛邪。

综观全方具有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滋阴和营之功,擅长“安内攘外,扶正祛邪”。

临床若灵活加减,运用得当,其不仅可以治疗外感风寒,而且还可广泛应用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所引起的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故后世称之为“群方之冠”。

对于《伤寒论》经过反复学习,细心领会,探求其精微,临证于实践,笔者认为桂枝汤禁用于表实无汗的说法是不妥的。

《伤寒论》桂枝汤三禁和麻黄汤九禁之应用研究

《伤寒论》桂枝汤三禁和麻黄汤九禁之应用研究

《伤寒论》桂枝汤三禁和麻黄汤九禁之应用研究柴瑞震【摘要】本文通过对<伤寒论>"桂枝汤三禁"、"麻黄汤九禁"的应用禁忌分析,说明了桂枝汤、麻黄汤二方用之不当所产生的严重危害,并由此而提出了,凡<伤寒论>中之方剂,个个皆有其一定的适应证,亦个个皆有其必不可用之禁忌范围,提示了<伤寒论>一书所体现的"辨证论治"的精神精髓.【期刊名称】《中医药通报》【年(卷),期】2011(010)001【总页数】3页(P9-11)【关键词】张仲景;《伤寒论》;桂枝汤;三禁;麻黄汤;九禁;应用禁忌【作者】柴瑞震【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中医医院,044000【正文语种】中文张仲景《伤寒论》所载方剂共一百一十三首,其对方剂应用并提出应用禁忌专门论述的只有两首,即桂枝汤、麻黄汤二方。

张仲景为什么要单单对这两首方剂应用提出这种要求呢?笔者认为其动机无非是下列几点:其一,慎于始而敬于终,对生命要高度重视和负责;其二,桂枝汤和麻黄汤药性偏于温散开泄,易于耗伤人体正气,容易出现凶险变证;其三,东汉末年,战乱频仍,天下饥馑,人民体弱气虚,而寒疫之流行,此二方又为多用和常用之剂;其四,举一隅而三反之,用桂枝汤、麻黄汤作代表,警示后世,凡书中所有方剂,个个皆有其适应证,亦个个皆有其不可用之禁忌病证。

现将桂枝汤、麻黄汤二方之应用与禁忌阐述如下。

1.1 方药组成本方由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组成。

1.2 适应证综合《伤寒论》中论述桂枝汤的条文,本方的适应证主要为风伤于表、营卫不和而致的发热,恶风恶寒,头痛项强,汗自出,脉浮缓或浮弱等。

1.3 应用禁忌从桂枝汤方药组成分析,此方药性偏于温热,偏于行散,其中桂枝辛温走窜,性烈不驯,生姜之性亦辛温行散,走而不守,而芍药则偏柔收敛,其于风寒表虚、内无火热者多建奇功,而于表实郁闭、阳热内盛者,则甚属不宜。

浅论桂枝在《伤寒论》中的配伍及现代临床应用

浅论桂枝在《伤寒论》中的配伍及现代临床应用

二药合用 ,一 温一凉 ,一 汗双解 。诸 药 配伍 ,一是 寒热 并
用 ,表里 同治 ,侧重于 “ 于在表者 ,汗而发之 ” ;二 是发 中
又能活血 ;桂枝味辛 通 阳 ,温可 助热 ,甘 能补虚 ,亦入 血
分 ,二者相伍补中有行 ,行 中有补 ,气血兼容 ,动静互补 ,
既 可 活 血 ,又 可 温 经 散 寒 。
者 ,大 青 龙 汤 主 之 ” ,方 中石 膏 性 质 寒 凉 ,清 热 泻火 ,善 治
之 心悸证 。原 文 “ 发汗 过 多 ,其人 又 手 自冒心 ,心 下 悸 , 欲得按者 ,桂枝甘草汤主之 ” ,方 中桂枝 甘草相伍 ,辛甘化
合 ,温通 为用 ,构成 治疗心 阳虚损 的基本方 。
1 . 6 桂枝配附子
桂枝配 附子 ,温 经助阳 ,散寒止痛 。用
于卫 阳不足 ,风寒 湿邪侵袭体表之证 。原文 “ 伤寒 八九 日,
风湿相搏 ,身体疼 烦 ,不 能 自转侧 ,不呕 不渴 ,脉 浮而 涩
者 ,桂 枝 附 子 汤 主 之 ” 。方 中桂 附 为 伍 ,振 奋 卫 阳 ,使 风 湿
骨节疼痛 ,恶风无汗者而 喘 ,麻黄 汤主之 ” 。方 中麻黄偏 入
肺经气分 ,辛开苦 泄 ,专于 发汗而散 寒邪 ,桂 枝则偏 人 心 经 ,辛甘温煦 ,透达 营卫 ,能解 肌祛 风 ,二者 配合 既入卫
又入营 ,共奏发汗解表 ,温散风寒 之功。 1 . 2 桂枝配芍药 桂枝配芍药 ,解 肌发表 ,调和 营卫 ,用 于 中风表虚 证 。原 文 “ 太 阳中 风 ,阳浮 而 阴 弱 ,阳 浮者 ,
在 张仲景 的 《 伤寒论》 1 1 2首方剂 中冠 以桂枝的处方有 2 4 个 ,在 7 0味中药 中,桂枝的使用次数高达 4 3 次, 仅 次于甘草。桂枝及其组方 已 广 泛使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现仅对其在 《 伤寒论》 中的配伍及现代应用加以解析 , 翼希 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

麻黄汤_桂枝汤

麻黄汤_桂枝汤

麻黄汤之于桂枝汤提要:麻黄汤与桂枝汤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尤其是桂枝汤,千百年来,一派百家争鸣的景象从未停息。

概括来说,主要有两个分歧:一者桂枝汤重在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二者桂枝汤重在补益脾胃以生化气血,温阳化气,固表兼以祛散在表之邪。

关键词:麻黄汤桂枝汤调和营卫补益营卫:麻黄汤:麻黄汤由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个、炙甘草一两组成,首见于《伤寒杂病论》,是《方剂学》辛温解表剂的代表方。

麻黄汤“辛温发汗”,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为发汗之“峻”剂,功用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证治机理:本方主治为外感风寒表实证,乃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所致,风寒之邪侵袭肌表,营卫首当其冲,寒性收引凝滞,致使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即卫闭营郁。

卫气抗邪,正邪相争,则恶寒、发热;营卫不畅,腠理闭塞,经脉不通,则无汗、头痛、身痛、骨节疼痛;皮毛内舍于肺,寒邪束表,肺气不得宣通,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束表之象,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治疗原则,法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以外散在表之风寒,宣发闭郁之肺气。

方中麻黄味辛味苦性温,入肺与膀胱经,为“发汗之主药”、“肺经专药”,既开腠理、透皮毛、发汗,祛在表之邪;又轻宣肺气,宣散肺经风寒而平喘,为君药。

是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唯取麻黄发汗之力解卫气之闭,恐难以尽除营郁之滞。

遂臣以桂枝,解肌发表,透达营卫,助麻黄发汗散风寒之力,麻黄、桂枝相须为用,发汗之力较强,可使风寒去而营卫和。

肺主宣降,肺气闭郁,宣降失常,故佐以杏仁,利肺平喘;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非但达邪利肺气而平喘,且又复肺气宣降之权,使邪气去而肺气和。

使以炙甘草,既调和药性,又缓麻、桂峻烈之性,使汗出而不致耗伤正气。

四药相伍,风寒得散,肺气得宣诸证可愈。

可用麻黄汤治疗的伤寒表实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疼痛突出。

病人头痛、身痛、骨节疼痛的征象远较桂枝汤证重。

伤寒论桂枝汤禁忌证举例

伤寒论桂枝汤禁忌证举例

伤寒论桂枝汤禁忌证举例在《伤寒论》中桂枝汤选药精当、配伍严谨、剂量精当,被后世誉为“仲景众方之魁”“调节营卫第一方”,在临床应用方面适用证也非常广泛,清代徐彬在《金匮要略论注》中称其为:“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但任何一张方剂也都有其禁忌证,桂枝汤也不例外。

仅在《伤寒论》原文中,张仲景已经给出了三条禁忌证。

一、寒邪闭表不可用桂枝汤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

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桂枝汤治疗功效主要表现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上,其组方思路重在扶正祛邪、调节营卫,所以发汗之力并不强。

对于太阳病来说,主要适用于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的太阳中风证,而寒邪闭表的太阳伤寒并非其适应证。

桂枝汤解肌发表与麻黄汤发热散寒不同,而在本条中,脉紧为寒邪重,汗不出,为寒邪闭表,为单纯太阳伤寒表实证,不能用桂枝汤的原因有二,一是如上所说,桂枝汤发汗力弱,药力不能驱邪外出。

二是桂枝汤方中含有芍药,芍药具有酸敛阴柔的特性,容易使寒邪闭表的程度进一步加重,从而引发邪势加重为郁热扰心,不汗出而烦躁的大青龙汤证。

所以,张仲景在禁忌中特别强调: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清代注家尤在泾在《伤寒贯珠集》中称:“...必致汗不出而烦躁,甚则斑黄狂乱,无所不至矣。

此桂枝汤之大禁也...”清代另一位注家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也称:“解肌者,解肌肉之汗也,皮肤之汗自出,故不用麻黄。

若脉浮紧,是麻黄汤脉,汗不出,是麻黄汤症。

桂枝汤无麻黄,开腠理而泄皮肤,有芍药敛阴津而制辛热,恐邪气凝结不能外解,势必内攻,为害滋大耳。

”二、酒客病不能用桂枝汤若酒客病,亦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必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酒客,嗜酒成瘾的人。

酒客病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酒客的了太阳中风病;二是酒客素有过度饮酒的疾病或者得了其他疾病。

中医认为,长期过量饮酒形成湿热内盛的体质,对于这种特殊体质的病人来说,不能单独使用辛温、甘味的药,因为甘味药可以增强其体内湿气更盛之患,而辛温的药物又可以助长内热加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桂 枝 汤方 药 组 溢 而 为衄 , 或郁 热 内扰 而 为 心烦 懊 其 二 , 伤 寒 论 》第 1 《 7条 云 :
于温 散 开 泄 , 于 耗 伤 人 体 正 气 , 成 分 析 , 方 药 性 偏 于 温 热 , 于 懔 , 以不 可用桂 枝 汤 。 易 此 偏 所 容 易 出现 凶险 变 证 ; 三 , 汉 末 行 散 , 中桂 枝 辛 温 走 窜 , 烈 不 其 东 其 性
术论艾
1 基 本 相 似 , 指 素 来 胃 中 多 7条 亦
山西省 远城 医医魔 f D之 人 , 湿火 内 积 者 , 不 喜 多
Tad t n l C ne e M e ii n n 1 9 r ii a hi s d cne ur a o
出应 用禁 忌专 门论 述 的 只有 两 首 , ( ) 成 。 擘 组
即桂枝 汤 、 黄 汤 二方 。张 仲景 为 12 适 应证 麻 .
象 。桂枝 汤 属于温 热 之 剂 , 有 和 具
综合《 伤寒 论 》 中论 营卫 以止 汗 出之力 , 气 不 开汗 不 表
本 什么要 单 单 对 这 两 首 方 剂应 用 提 述 桂枝 汤 的条文 , 方 的适应 证 主 出 , 为寒邪 束 于外 , 阳热 郁 于 内 , 此 出这 种 要 求 呢? 笔 者 认 为 其 动 机 要 为风 伤 于表 、 营卫 不 和 而致 的发 时治 法 应 当 开 表 泄 汗 , 郁 热 外 使 恶风 恶 寒 , 痛 项 强 , 自 出 , 泄 , 用 桂 枝 汤 反 致 汗 愈 不 出 , 头 汗 无非 是 下 列 几 点 : 一 , 于 始 而 热 , 其 慎 若 表 敬 于 终 , 生 命 要 高 度 重 视 和 负 脉 浮缓 或 浮弱等 。 对 闭愈甚 而 阳热郁 之 更 甚 , 热迫 血 或 责 ; 二 , 枝 汤 和 麻 黄 汤 药 性 偏 1 3 应 用禁 忌 其 桂 .
皆有 其适应 证 , 亦个 个 皆 有其 不 可 条 文专 论应 用桂 枝 汤 之禁 , 故谓 之 湿 浊 积 于 脾 , 再 服桂 枝 , 必 易 若 则 用之禁 忌病 证 。现 将桂 枝 汤 、 黄 “ 枝 汤i 禁 ” 麻 桂 。 助热 碍 湿 , 热 愈 发 壅 盛 , 病 变 湿 其
年, 战乱 频仍 , 下饥 馑 , 民体 弱 驯 , 姜 之 性 亦 辛 温 行 散 , 而 不 “ 酒 客病 , 天 人 生 走 若 不可 与桂 枝 汤 , 之 则 得 气 虚 , 寒 疫 之 流 行 , 二 方 又 为 守 , 芍 药 则 偏 柔 收 敛 , 于 风寒 呕 , 酒 客 不 喜 甘 故 也 。 本 条 所 而 此 而 其 以 ”
i禁 。 化 生 , 黄 汤 峻 汗之 药 , 之 必 致 麻 用
所组成。
22 适应证 .
而 其 四 , 伤 寒 论 》第 8 《 4条 云 : 阴血 夺 而 阳随外 亡 , 会 发生 阳失 述 , 黄 汤 的适 应 证 主要 是 发 热 , “ 家 , 可发汗 , 汗必 便血 。 淋 温煦 的寒 傈 而 振 等 变 证 。 此 乃 麻 麻 淋 不 发 ”
多用 和 常 用 之 剂 ; 四 , 一 隅 而 表虚 、 其 举 内无 火 热 者 多 建 奇 功 , 于 讲 , 热 素 蕴 的 阳 盛 之 人 , 可 用 而 温 不 三反 之 , 桂枝 汤 、 黄 汤作 代 表 , 表 实 郁 闭 、 用 麻 阳热 内盛 者 , 甚 属 不 桂枝 汤 。酒 为刚烈 之 物 , 性炎 灼 则 其 警示 后 世 , 书 中所 有 方 剂 , 个 宜 。张 仲景 在 《 寒 论 》 有 三个 沸腾 , 嗜饮 者 , 致 热 毒 蕴 于 胃, 凡 个 伤 中 常 必
汗 阳气 每 随 其一 , 伤 寒 论 》第 4 《 9条 云 : 外感 , 黄 汤 则 必 在 禁 用 之 列 , 麻 此 气 阴两 虚 , 出 的 同 时 , 之而外 逸 , 此类病 人 即使 又 患 风寒 “ 浮 数 者 , 当汗 出 而 愈 。若 下 麻 黄汤 禁忌 之 四。 脉 法 之, 身重 心悸 者 , 可 发 汗 , 自汗 不 当 其五 ,伤 寒论 》 8 《 第 5条 云 : 外感 , 不 可再行 发 汗 。尤 其麻 黄 亦 其 出乃 解 。所 以 然 者 , 中脉 微 , 尺 此 “ 家 , 身 疼 痛 , 可 发 汗 , 出 汤乃 峻汗之 剂 , 对 形体 壮 实 者且 疮 虽 不 汗 何况气 阴 皆虚 之人 !若 里 虚 。须 表 里 实 , 液 自和 , 自 津 便 则 痉 。 久 患疮 疡 , 脓 血 淋 漓 , ” 必 阴 汗 出如雨 ,
两 ( 节 ) 桂 枝 二 两 ( 皮 ) 甘 草 感 , 不 可 用 麻 黄 汤 , 麻 黄 汤 发 阳随阴竭 , 随血 逸 。虽然 也 不 可 去 , 去 , 亦 用 气

两 ( ) 杏 七 十 个 ( 皮 尖 ) 汗是 重夺 其津 , 以此 乃麻 黄 汤 之 用麻 黄 汤 , 炙 , 去 所 因汗为 阳气 蒸 腾 阴血 而

去 , 二 甘 发 发 张 仲景 《 伤寒 论 》 载方 剂 共 ( 皮 ) 芍 药 _ 两 , 草 二 两 的 是“ 热汗 不 出”, 热是 阳郁 之 所 炙 , 切 , 汗不 出是 热郁 于 内不 得 外 泄之 百 一十 三首 , 其对 方 剂 应用 并 提 ( ) 生姜 两 ( ) 大枣 十 二枚 象 ,
提示 的“ 营气 不 足 , 少故 也 。 麻 血 愈 亏 , 热 愈 炽 , 此 则 骨 焦 筋 血 ” 火 如 关 于桂 枝 汤 的禁忌 , 仲景 主 黄 汤主要 作用 在 于发 汗 , 汗之 与 伤 , 涸 液 枯 , 动 于 内 , 失 于 张 而 血 风 神 要指 出了以上 三条 , 三个 条 文 所 血 , 这 异流 同源 , 有互 化 之机 , 血既 外 , 险骤 生 , 以衄 家 是 不 可 用 营 凶 所 体现 的主要是 两个 问题 : 是桂 枝 已不 足 , 汗 必 夺 其 血 , 致 营 血 麻 黄汤 的 , 乃麻 黄汤 之六禁 。 一 再 会 此
2 1 方药 组成 .
肺 胃之 门户 , 肾之 脉 亦 绕行 于 喉 型 的 , 过 此 类 患 者 不 一 定 兼 有 肝 不
咙, 咽喉 干燥说 明肺 胃肝 肾津 液 不 “ 热 ” 多 为 气 虚 不 摄 、 火 , 阳虚 不 固 本 方 是 由麻 黄 三 足 , 足 以上 润 , 类 病 人 如 患 外 而 致 之 出血 , 不 此 或一 次 性 出 血 过 多 ,
中医药通报
2 1 年 2月 01
第 1 O卷
第1 期
甘 , 恶火 热之 物 。桂枝 汤为 甘 温 亡而竭 , 以此 乃麻 黄汤 之一禁 。 更 所 脉急 紧 , 视 不 能 晌 , 得 眠 。 所 直 不 ” 之 剂 , 于 胃中 火 热 之 人 , 必 然 其 则 其 二 , 伤 寒 论 》第 5 《 0条 云 : 谓衄 家 , 指经 常患 出血 性 疾 病 的 是 助 纣 为 虐 , 火 热 益 盛 , 热 之 气 “ 使 火 脉浮 紧者 , 当身疼痛 , 以汗解 人 。经 常失 血 的人 , 法 宜 阴血 必 然 亏损 性 上 炎 , 以服 后 容 易 引 起 呕 吐 , 之 。假 令 尺 中迟 者 , 可 发 汗 , 所 不 何 严 重 , 血 亏 则 火 反 旺 , 法 当 以 阴 治 且 痈 疽 原 是 火 生 成 , 热 久 蕴 于 以知然 ? 以营气 不足 , 少故 也 。 滋 阴养 血 以 和 阳 。而 麻 黄 汤 一 是 湿 血 ” 胃, 腐 肌 烂 肉 而 为 疮 痈 , 使 吐 这 个条 文 所 强 调 的是 尺 中脉 迟 所 性 热 , 是善 汗 , 则 故 二 若用 于 衄 家 , 阴 则 脓血 。
有谓 “ 枝 下 咽, 桂 阳盛 则 毙 ”的警

其三 , 伤 寒 论 》第 8 《 3条 云 : 大 出血 的人 , 和 《 寒 论 》 8 这 伤 第 6
“ 咽喉干 燥 者 , 可 发 汗 。 咽 喉 乃 条 之衄 家 在 病 因病 机 上 是 同一 类 不 ”
2 麻 黄 汤
汗家 , 发 汗 , 恍 惚 心 乱 , 便 重 必 小 束肌 表 , 营阴郁 而不 行所 形成 。 温热 夺 汗之剂 若用 于 淋家 , 必使 热 “ 与 ” 指 2 3 应用 禁 忌 关 于 麻 黄 汤 的禁 愈 炽 而 阴 愈 亏 , 亏之 极 , 及 于 已阴疼 , 禹余 量 丸 。 汗 家 , 经 . 阴 必 热 所 以其 卫 阳虚 而 不 固 , 忌 , 仲 景 从 九 个 方 面 进 行 了 论 血 , 盛 则 必 然 迫 血 妄 行 , 以尿 常 汗 出之 人 , 张 血 是其 必 然 变 证 。所 以 淋 家 虽 患 所 以津 液经 常外 泄 。汗 多者 , 每 每 述, 故名 曰 : 麻 黄汤 九禁 ” “ 。
中 医药 通报 ・ 经典研 究
《 伤寒论》 桂枝汤三禁和麻黄汤
九 禁 之 应 用 研 究
● 柴瑞 震
摘 要 本文 通过 对《 寒 论 》 桂 枝 汤三 禁 ” “ 黄 汤 九禁 ” 应 用 禁 忌分 析 , 明 了桂 枝 汤 、 伤 “ 、麻 的 说 麻 黄 汤二方 用之 不 当所 产 生 的严 重危 害 , 由此 而提 出 了, 《 并 凡 伤寒 论 》中之 方 剂 , 个 皆有 其一 定 的适 应 个 证, 亦个 个 皆有 其 必不 可用之 禁 忌 范围 , 示 了《 寒论 》 书所体 现 的“ 证论 治 ” 提 伤 一 辨 的精神 精 髓 。 关键词 张仲景 《 寒论》 桂枝 汤 三禁 伤 麻黄 汤 九 禁 应 用禁 忌
汤不 可用 表实 证 ; 是 桂 枝 汤不 可 愈虚 , 二 而犯 “ 虚 ” 戒 , 以凡 营 虚 之 所
其七, 伤 寒论 》 8 《 第 7条 云 :
用于 湿 热 内 盛 之 人 。表 实 或 湿 热 血 不 足 者 , 黄 汤 不 可 用 之 , 为 “ 血家 , 麻 此 亡 不可 发汗 , 发汗 则 寒傈 而 内盛 的 实质 , 是 阳盛 , 以 古 人 麻黄 汤之 二禁 。 就 所 振 。 亡血 家 是 指 经 常 患 有 出 血 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