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实用技巧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实用技巧合并报表是会计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可以将多个公司或多个部门的财务报表汇总成一个整体报表,方便进行整体分析和管理。但是,在进行合并报表时,会出现一些分录无法准确抵消的情况,影响报表的准确性。以下是一些通俗易懂的技巧,帮助你在合并报表中解决抵消分录的问题。

1.了解抵消分录的原理

抵消分录是指在财务报表中存在相互抵消的借方和贷方账目,即在借方和贷方中分别存在相等的金额,而这些金额可以抵消掉,不影响整个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了解抵消分录的原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处理合并报表中的抵消问题。

2.仔细审查每个公司或部门的报表

在进行合并报表时,需要仔细审查每个公司或部门的报表,确保每个报表中的分录都是准确无误的。如果存在错误或漏项,就需要及时进行纠正,避免抵消分录出现问题。

3.使用标准化的账务处理方法

为了避免在合并报表中出现抵消分录的问题,建议使用标准化的账务处理方法,包括账目的命名、分类、账务记录的规范等。这样可以使账目更加准确、清晰,降低出错的可能性。

4.使用电子化的财务管理系统

使用电子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处理合并报表中的抵消

问题,系统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进行自动抵消,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同时,电子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提高财务处理的效率,更好地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5.定期进行复核和审计

为了确保合并报表的准确性,建议定期进行复核和审计。复核可以帮助发现错误和漏项,及时进行纠正;审计可以确保整个合并报表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以上是一些通俗易懂的技巧,帮助你在合并报表中解决抵消分录的问题。通过合理的财务管理和有效的处理方法,可以确保合并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管理和决策的水平。

合并财务报表调整抵消分录技巧实例

合并财务报表调整抵消分录技巧实例 一、编制母子公司内部交易抵销分录时,计算其递延所得税影响的技巧 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将母子公司内部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予以抵销。因此,对于相关资产负债项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账面价值与其在食别资产负债表中的价值会不同.并进而可能产生与有关资产、负债所属纳税主体计税基础的不同.从合并财务报表作为一个完整经济主体的角度考虑.应当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在具体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合并财务报表看做一张普通的财务报表.由于内部交易抵销分录仅影响该报表上相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对其计税基础没有任何影响:因此,上述抵销分录所引起的相关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增减变动额,视为内部交易抵销分录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在解题时。只需将母子公司内部交易抵销分录编制完后(注意.对因抵销 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实际上并不属于内部交易抵销分录),算出其对相关资产、负债项目账面价值的影响额,即可得出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 以母子公司内部交易存货为例。解题时.先编制存货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抵销分录.然后计算上述抵销分录对存货项目账面价值的影响金额(借记“存货”项目.使存货账面价值增加,贷记“存货” 项目,则与之相反),存货账面价值减少(增加)多少.即意味着产生 了多少可抵,扣(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因为上述抵销分录,对存货的计税基础没有影响。 【例题 1】A 公司为B 公司的母公司。 2022 年 3 月。A 公司向B 公司 销售 100 件甲商品.售价 11000 万元,成本 800 万元。B 公司购入后将其

作为库存商品管理。截至 2022 年年末. B 公司对外出售 40 件甲商品.剩余甲商品在 2022 年 12 月 31 日的可变现净值为 550 万元。母子公司合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 25%。不考虑其他因素。 A 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进行以下抵销处理(以万元为单位,下同): 借:营业收入 1000 贷:营业成本 1000 借:营业成本 120[(1000-800)某 60%】贷:存货 12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 50 贷:资产减值损失 50 上述抵销分录。使合并财务报表层面的存活项目账面价值减少 70 万元(120-50),合并财务报表层面的存货项目账面价值变为 530 万元(600—70),而计税基础不受影响.仍为 600 万元(1000 某 60%)。因此应在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17.5 万元(70 某 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7.5 贷:所得税费用 17.5 由此可见.我们只需看这种抵销分录中存货项目的增减变动额即可。存货项目变动多少。就相应的产生了多少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进而求出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假定内部交易产生未实现内部交易收益.下同。当内部交易存货产生是为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时.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处理思路类似:先编制相关抵销分录,算出存货项目账面价值的增减变动额.从而得出合并报表层面的递延所得税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实用技巧(二)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二)之长投权益抵消[一篇足以让你了解合并抵消的本质] 从上篇文章《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一)内部交易抵消》我们知道,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至少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长投权益抵消、内部往来抵消、内部交易抵消,今天我们继续讨论长投权益的抵消原理。文章来源:爱问财税 一、长期股权投资与所有者权益的恩怨情仇(合并日) 小伙伴们都知道,长期股权投资是投资方账上核算的会计科目,站在投资方角度,它代表的是投资方的投资资产。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站到被投资方来看,这个长期股权投资其实核算的被投资方净资产在投资方所占的份额。 那站到集团角度呢?假如投资方与被投资方是母子公司关系,那么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其实都是虚的,这是因为两个公司分别站在各自主体角度进行的会计处理,在集团合并层面不应存在,所以就要进行合并抵消处理。这样说起来有些空洞,下面我们来举例说明下。 举个栗子:假设A公司与B公司是母子关系,A公司系B公司的母公司,B公司系A公司当期出资100万元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即100%控股)。 A、B公司当期未发生其他经济业务。 1、站到母公司A的角度,其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100

贷:银行存款100 2、站到子公司B的角度,其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100 贷:实收资本100 3、站到集团的角度,其合并抵消分录如下 借:实收资本1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00 对于上述1、2角度所作的分录,小伙伴们应该都能理解,那么第3笔分录抵消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笔抵消分录呢? 从审计实务出发,有过审计实务经验的小伙伴都清楚,在做合并抵消分录前,我们需要将母公司A和子公司B各自的单体报表过到合并底稿中进行简单加总,即对1、2分录简单合并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100 贷:实收资本100 站在集团合并层面,银行存款100万元已自动抵消掉,其实很好理解,这部分资金在集团看来不过是从自己的A公司拿到B公司而已,钱没多没少,所以银行存款要抵消掉,这事毫无争议。 那么这笔简单合并分录中,母公司A有一项资产长投100万元,子公司B有一项权益100万元,如果不进行抵消,那么在集团看来,有一笔资产100万,有一笔权益100万。这是真的吗? 在投资者看来,这其实不是真的。因为集团内部根本没有发生实质性的经济业务,只是发生了一起合并事项,这样就导致集团增加一项资产和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实用技巧之长投权益的成本法抵消分录原理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 之长投权益的成本法抵消分录 [一篇讲透成本法直接合并抵消的实质质] 阅读提示:这篇文章对合并抵消分录的实务解读可能有些颠覆一些财务或审计人员的认知,解读部分的内容按照楷体书写,已经理解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略过,不影响您的正常阅读。 在上篇文章《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三)长投权益抵消》中,我们了解到,不管用成本法直接抵消还是转权益法调整后再抵消,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未分配的部分最终都无法抵消,这样在审计实务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成本法直接抵消,而不必先转为权益法后再进行抵消,方便简洁了许多。但是有些小伙伴问道,按照成本法做出合并抵消分录后,我们又该如何佐证其正确性呢?文章来源:爱问财税 今天我们将继续讨论长投权益的抵消原理,并从实务角度来佐证数据准确性。 一、长投权益抵消分录完成后如何佐证其准确性?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知道了长投权益的抵消共包括两个部分,即“余额的抵消”和“发生额的抵消”。 “余额的抵消”就是指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抵消,是为了在合并层面还原资产的真实性才做的抵消。

“发生额的抵消”就是指损益的抵消,即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的利润分配项目的抵消,目的在于在合并层面还原利润的真实性才做的抵消。 按照成本法做出合并抵消分录后,我们又该如何佐证其正确性呢?还是拿之前的案例进行举例说明。 举个栗子:假设A公司与B公司是母子关系,A公司系B公司的母公司,B公司系A公司当期出资100万元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即100%控股)。 A、B公司在合并当天至当期期末子公司发生净利润2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2万元,子公司宣告分配10万股利,剩余未分配利润8万元,不考虑其他经济业务。 按照成本法直接做抵消分录如下: 借:实收资本 100(子公司账面数据) 盈余公积 2(子公司账面数据) 投资收益10(母公司账面数据) 年初未分配利润 0(数据来源于上期“未分配利润-年末”)贷:长期股权投资 100(母公司账面数据) 提取盈余公积 2(子公司账面数据) 应付普通股股利 10(子公司账面数据) 以上就是我们上篇文章介绍的成本法下直接做的抵消分录,那么这笔抵消分录到底对不对呢?如果按照上篇文章的思路,再按照权益法调整后进行验证岂不是又回到了最初的做法,这肯定不是我们审计实务中所希望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数据佐证呢?

合并报表六大抵消分录通俗理解

合并报表六大抵消分录通俗理解 合并报表是指将多个报表合并为一个综合报表的过程。在合并报表中,会出现一些相互抵消的分录,即六大抵消分录。本文将以通俗的方式解释这六大抵消分录。 我们来了解什么是合并报表。合并报表是指将多个子公司或部门的财务报表整合到一个总报表中,以反映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在合并报表中,会存在一些相互抵消的分录,这是因为在合并过程中,子公司之间会进行内部交易,导致某些账目相互抵消。 第一个抵消分录是“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在合并报表中,子公司之间会发生销售和采购等交易,从而形成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这两个账款相互抵消,因为子公司之间的交易是内部交易,不会对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第二个抵消分录是“应收利息与应付利息”。在合并报表中,子公司之间可能会发生借贷交易,从而形成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这两个利息相互抵消,因为子公司之间的借贷交易是内部交易,不会对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第三个抵消分录是“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在合并报表中,子公司之间可能会发生股权交易,从而形成应收股利和应付股利。这两个股利相互抵消,因为子公司之间的股权交易是内部交易,不会对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第四个抵消分录是“长期股权投资与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在合并报表中,企业可能会持有其他公司的股权,形成长期股权投资。同时,由于市场变化等原因,这些长期股权投资可能会发生减值,需要形成相应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和减值准备相互抵消,因为减值准备是为了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实际价值。 第五个抵消分录是“少数股东权益与少数股东权益摊薄差额”。在合并报表中,如果企业持有其他公司的股权,但没有控制权,这部分股东权益称为少数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权益摊薄差额相互抵消,因为少数股东权益摊薄差额是为了反映少数股东的实际权益。 最后一个抵消分录是“未分配利润与未分配利润调整”。在合并报表中,企业可能会有一部分利润未能分配,形成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和未分配利润调整相互抵消,因为未分配利润调整是为了反映未分配利润的实际情况。 合并报表中的六大抵消分录包括: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应收利息与应付利息、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长期股权投资与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少数股东权益与少数股东权益摊薄差额、未分配利润与未分配利润调整。这些抵消分录是为了反映合并报表中的内部交易和实际情况,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合并报表的编制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抵消分录进行处理,以得到真实可靠的合并报表。

合并报表六大抵消分录知识讲解

合并报表六大抵消分录知识讲解 1、全资子公司 借: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借或贷:合并价差 贷:长期股权投资 合并价差在数字上等于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的余额投资成本>所有者权益借:合并价差 投资成本<所有者权益贷:合并价差 2、非全资子公司 借: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借或贷:合并价差 贷:长期债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注意: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㈡、母子公司之间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1、借:其他应付款 贷:其他应收款 2、借:预收账款 贷:预付账款 3、借:应付票据 贷:应收票据 利息费用不抵销 4、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如果子公司从证券公司购买母公司发行的债券高于面值的,一律视为合并价差。借:应付债券 借或贷:合并价差 贷:长期债权投资 借:投资收益 借或贷:合并价差 贷:在建工程(财务费用) 5、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抵销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坏账准备 贷:管理费用 ①跨年度,应收账款余额不变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坏账准备(上年数)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数) ②跨年度,应收账款余额增加不管本期的应收账款如何变化,先把上年的坏账抵销。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坏账准备(上年数)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数) 借: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增加额×计提比例) 贷:管理费用(应收账款增加额×计提比例) ③跨年度,应收账款余额减少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坏账准备(上年数)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数) 借:管理费用(应收账款减少额×计提比例)

贷: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减少额×计提比例) ㈢、母子公司之间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 抵销与子公司销售价格无关 1、当期购进的存货,当期全部向外销售,不存在跨年度抵销。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收入) 贷:主营业务支出(子公司成本) 2、当期购进的存货,当期全部未对外销售。 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收入) 贷:主营业务支本(母公司成本) 存货(母公司未实现的毛利) 3、当期购进的存货,当期部分对外销售,部分形成存货。 ①对外销售的部分 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销售比例) 贷:主营业务成本(子公司×销售比例) ②形成存货的部分 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未销售比例) 贷:主营业务成本(母公司×未销售比例) 存货(毛利×未销售比例) 4、跨年度的抵销(上期购进未销的部分) ①上期未销存货,本期继续未销,并且本期无新购。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母公司上期未实现的毛利) 贷:存货(母公司上期未实现的毛利) ②上期未销存货,本期全部对外销售,并且本期无新购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母公司上期未实现的毛利) 贷:主营业务成本(子公司本期实现的毛利) ③上期未销存货,部分对外销售,部分形成存货,且无新增存货。 ⑴对外销售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未实现毛利×销售比例) 贷:主营业务成本(未实现毛利×销售比例) ⑵形成存货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实用技巧(一)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一)之内部交易抵消[一篇足以让你了解合并抵消的本质] 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至少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长投和权益的抵消,内部往来的抵消,内部交易的抵消,小编后续会出合并抵消原理的系列专题,分别从长投权益抵消、内部往来抵消、内部交易抵消进行解读,今天我们先讨论内部交易的抵消原理。可参考“爱问财税” 首先明确一点,内部交易分为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其原理一样,只不过逆流交易多出一笔少数股东的会计处理。下面我们先从顺流交易讲起。 举个栗子:假设A公司与B公司是母子关系,A公司系B公司的母公司,B公司系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A公司本期单体利润表的营业收入100万元,系向B公司销售产品取得的销售收入,该批产品的销售成本为80万元,A公司销售毛利率20%。B公司购进该批商品财务入账100万元,同事在本期将该批购进商品的60%实现销售,其销售收入为78万元,结转销售成本为60万元,B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0%,列示于B公司的单体利润表中;剩余的该批商品40%则形成B公司的期末存货40万元,列示于B公司的单体资产负债表中。 一、审计理论中合并抵消分录如何处理?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其抵消处理如下: 借:营业收入100 贷:营业成本92 存货 8

注:引入第0笔分录,目的是在于方便小伙伴们理解,第1笔分录中的库存商品80万,已在母公司内部结转成本时余额为0了,最终将不存在于合并分录中。 (二)拆分出存货中增值毛利 我们可以将这笔合并分录进行拆分,以便于理解这个原理。我们知道母公司销售给子公司的存货中含有增值毛利成分,我们将此部分单独分开列示,则可以将库存商品一分为二: —增值部分8(40*20%=8万) 贷:营业收入178 生产成本80 (注:生产成本在母公司内部结转平,合并时不再出现) 可能有些小伙伴还是存在疑惑,那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还原下库存商品这个科目原值部分和增值部分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其中的原理: 拆分第②笔分录: 贷:库存商品—原值部分80(80万就是合并层面的原值) (注:此分录在母公司内部已结转平,不会出现在合并分录) 拆分第③笔分录: 借:库存商品—原值部分80(100*80%=80) —增值部分20(100*20%=20) 拆分第⑤笔分录: 贷:库存商品—原值部分48(60*80%=48) —增值部分12(60*20%=12)

合并报表其他应收应付抵消分录的基本原理

合并报表是指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将多个公司或多个部门的财务报表合并成一个整体报表的过程。在合并报表中,因为涉及到多个单位的财务数据,往往会出现一些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抵消情况。下面我们将介绍合并报表中其他应收应付抵消的基本原理。 一、其他应收应付的概念和分类 1. 其他应收款: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不属于交易活动的应收款项,主要包括员工借款、预付货款、其他应收款等。 2. 其他应付款: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不属于交易活动的应付款项,主要包括预收款项、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等。 二、其他应收应付抵消的基本原理 1. 合并报表中的其他应收应付抵消 在合并报表中,如果合并单位之间发生了相互借贷、相互购物和销售商品或劳务等交易,就会产生其他应收应付的情况。在合并报表的编制过程中,对其他应收应付账款需要进行抵消处理,以准确反映出整体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2. 抵消原则

在合并报表中,其他应收应付项的抵消原则主要包括相消和相抵两种情况。相消是指在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发现相互抵销的情况,例如A 公司应收款项为B公司应付款项,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相消处理。相抵是指在合并报表中发现相互抵销的情况,例如A公司应收款项为B 公司应收款项,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相抵处理。 三、其他应收应付抵消分录的基本处理方法 1. 其他应收应付抵消的分录处理 在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对于其他应收应付的抵消处理,需要进行相应的分录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对于相消情况,需要将A公司的其他应收款项减少,同时B公司的其他应付款项也减少,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 贷:其他应付款 (2)对于相抵情况,需要将A公司的其他应收款项减少,同时B公司的其他应收款项也减少,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 贷:其他应收款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 按新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合并报表抵消分录指引。 一、无条件抵消分录 母子公司合并报表,不论它们之间有否内部交易,首先应当无条件地编制以下三项抵消分录: 1、把母公司对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进行调整 借:长期投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年初未分配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贷:资本公积 2、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权益性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相抵消: 借: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3、母公司和其它少数股东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与子公司本期利润分配项目和期末

未分配利润相抵消: 借:投资收益(母公司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子公司本期净利润×母公司占有的股权份额) 少数股东本期收益 期初末分配利润 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或的分配 未分配利润 特别说明: 1.上述抵消分录中,“未分配利润”科目的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否则报表将不平。子公司被抵消的盈余公积不再恢复。 2.合并完成后,母公司数和合并数中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数相等。未分配利润不等,差额为子公司的未分配利润数。 二、有条件抵消分录 对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应当抵消。抵消时应注意对重要性原则的运用。一般情况下,对重要的内部交易,应当抵消,对不重要的可不抵消。抵消分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债权债务项目 (1)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2)借:预收账款 贷:预付账款 (3)借:应付票据 贷:应收票据 (4)借:应付债券 贷:长期债权投资 2、母子公司内部相互持有对方债券或提供借款等形成的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抵消: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 3、内部应收账款已提坏账准备的抵消: “坏账准备”本期余额与上期余额相等,则: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坏账准备”本期余额大于上期余额,则: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管理费用 “坏账准备”本期余额小于上期余额,则: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合并报表的基本理论及抵销分录编制技巧

合并报表的基本理论及抵销分录编制技巧 一、内部权益性投资及其收益的抵销 一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销 1、抵销分录 借: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合并价差借或贷、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对该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少数股权% 2、合并价差 1产生原因:由于母公司在证券市场上通过第三者取得子公司股份,支付给第三者的价款高于或低于发行该股份的发行价. 2合并价差的计算 合并价差=母公司内部权益性投资-被投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母公司在子公司的投资比例=股权投资差额. 3报表列示:合并价差属于“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调整项目,在合并报表中应单独列示于“长期股权投资”项下. 3、少数股东权益 1含义:反映除母公司以外的其他投资者在子公司中的权益,表示其他投资者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拥有的份额. 2少数股东权益的计算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1-母公司在子公司投资比例 3报表列示:在“负债”类项目与“所有者权益”类之间单列一类反映. 例1母公司拥有子公司80%的股份,年末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投资”帐面值为28000元,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如下:实收资本 26000元、资本公积4000元、盈余公积2000元、未分配利润1000元. 借:实收资本 26000 资本公积 4000 盈余公积 2000 未分配利润 1000 合并价差 16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8000 少数股东权益 6600 二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抵销 1、抵销原理 1子公司本期净利润已包括在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少数股东本期收益,合并报表实质上是将子公司的本期净利润还原为收入、成本费用处理,那么必须将对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予以抵销. 2因为采用权益法核算,子公司的期初未分配利润已包括在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及期初未分配利润或其他所有者权益帐上,应予抵销. 3由于合并利润分配表是在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反映对母公司股东的利润分配情况,而子公司的利润在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及利润分配中已有所反映,因此子公司的利润分配各项目数额必须予以抵销. 2、抵销分录及公式 ∵子公司本期净利润+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本期已分配利润+子公司年末未分配利润∴抵销分录: 借:投资收益子公司本年净利润×母公司投资% 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本年净利润×1-母% 年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数 应付利润子公司应付利润数 未分配利润子公司尚未分配利润数 说明: 1期初未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未分配利润在子公司的利润分配表中找. 2“投资收益”有二个来源 A、在子公司“投资收益-对××子公司”项目中找. B、计算得出. 3、盈余公积的调整 1原理 A、通过上述抵销分录,已将子公司本期计提的盈余公积全部冲销,但依据我国公司法有关规定,盈余公积由单个公司按本期实现的税后利润计提. B、通过调整提取盈余公积的抵销分录后,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盈余公积”项目反映母公司盈余公积帐面值和其在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中所占的份额.同时合并利润分配表中,“提取盈余公积”项目反映了母公司盈余公积帐面值和其在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中所占的份额. C、调整分录相当于将母公司一部分未分配利润转作盈余公积,而不是将子公司未分配利润转作盈余公积,因为子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已全部被抵销了. 2调整分录 A、调整当期盈余公积 借:提取盈余公积

合并报表权益抵消分录的基本原理

合并报表权益抵消分录的基本原理 合并报表是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抵消分录,将多个子公司的报表合并成一个整体报表。合并报表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对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全面了解,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在合并报表中,权益抵消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权益抵消是指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与子公司对母公司的股份抵消,以达到合并报表的目的。具体来说,通过合并报表的权益抵消分录,母公司将其对子公司的投资减少,同时将子公司对母公司的股份减少,从而在合并报表中消除了母子公司之间的重复性投资。 权益抵消分录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以下示例来说明。假设母公司A 持有子公司B的80%股权,并投资了1000万元。根据合并报表的原则,母公司需要将其对子公司的投资减少,同时将子公司对母公司的股份减少。假设子公司B对母公司A的股份为200万元。在合并报表中,母公司A将其对子公司B的投资减少1000万元,同时将子公司B对母公司A的股份减少200万元。通过这样的抵消分录,合并报表中只会反映出母公司A对子公司B的净投资额,而不会重复计算。 权益抵消分录的具体操作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 1. 首先,需要确定合并报表的范围和报表日期。合并报表通常包括

母公司和其控制的子公司,报表日期是指报表所涉及的时间段。 2. 然后,需要收集各个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这包括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3. 接下来,需要对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和重分类。这是为了确保所有子公司按照一致的会计政策进行报表编制,以便进行合并处理。 4. 在调整和重分类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权益抵消分录的编制。根据合并报表的原则,母公司需要将其对子公司的投资减少,同时将子公司对母公司的股份减少。这些分录通常体现在权益类科目中,如投资减值准备、其他权益工具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权益等。 5. 最后,通过将权益抵消分录与其他合并调整项目进行合并,可以得到最终的合并报表。这些合并调整项目可能包括汇率差异、合并日取得的子公司净资产和合并日之后的交易等。 需要注意的是,权益抵消分录在合并报表中的处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取决于具体的会计准则和公司的财务政策。不同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政策可能会对权益抵消分录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合并报表权益抵消分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减少,同时将子公司对母公司的股份减少,消除母子公司之间的重复性投资。通过权益抵消分录,可以得到准确反映公司整体经营状

合并报表六大抵消分录知识讲解

1、全资子公司 借: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借或贷:合并价差 贷:长期股权投资 合并价差在数字上等于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的余额 投资成本〉所有者权益借:合并价差 投资成本〈所有者权益贷:合并价差 2、非全资子公司 借: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借或贷:合并价差 贷:长期债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注意: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㈡、母子公司之间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1、借:其他应付款 贷:其他应收款 2、借:预收账款 贷:预付账款 3、借:应付票据 贷:应收票据 利息费用不抵销 4、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如果子公司从证券公司购买母公司发行的债券高于面值的,一律视为合并价差。借:应付债券 借或贷:合并价差 贷:长期债权投资 借:投资收益 借或贷:合并价差 贷:在建工程(财务费用) 5、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抵销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坏账准备 贷:管理费用 ①跨年度,应收账款余额不变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坏账准备(上年数)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数) ②跨年度,应收账款余额增加不管本期的应收账款如何变化,先把上年的坏账抵销。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坏账准备(上年数)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数) 借: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增加额X计提比例) 贷:管理费用(应收账款增加额X计提比例) ③跨年度,应收账款余额减少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坏账准备(上年数)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数) 借:管理费用(应收账款减少额X计提比例) 贷: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减少额X计提比例) ㈢、母子公司之间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 抵销与子公司销售价格无关 1、当期购进的存货,当期全部向外销售,不存在跨年度抵销。 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收入) 贷:主营业务支出(子公司成本) 2、当期购进的存货,当期全部未对外销售。 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收入) 贷:主营业务支本(母公司成本) 存货(母公司未实现的毛利) 3、当期购进的存货,当期部分对外销售,部分形成存货。 ①对外销售的部分 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X销售比例) 贷:主营业务成本(子公司X销售比例) ②形成存货的部分 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X未销售比例) 贷:主营业务成本(母公司X未销售比例) 存货(毛利X未销售比例) 4、跨年度的抵销(上期购进未销的部分) ①上期未销存货,本期继续未销,并且本期无新购。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母公司上期未实现的毛利) 贷:存货(母公司上期未实现的毛利) ②上期未销存货,本期全部对外销售,并且本期无新购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母公司上期未实现的毛利)

合并报表投资收益抵消的通俗理解

合并报表投资收益抵消的通俗理解 我们在编制合并报表时,老师告诉你有这样一笔分录: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利润分配-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向股东分配股利 年末未分配利润 我相信很多人能够熟练记住并且应用该笔分录,可是当问到为何要做这笔分录时,大部分同学并不理解,今天小马就教大家如何通俗理解该笔分录的原理。本文对该原理的解释,只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通俗理解,如有不妥之处,请多多指教。 第一方面,从科目结转的角度来理解,大家都知道,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将原本成本法核算的结果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的结果,因此,会有这样一笔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但是,我们都知道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所有利润表相应科目都结转了,最终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了。那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合并报表中如何结转投资收益,所以,我们需要模拟(记住,就是模拟,合并利润表并不体现该投资收益)将投资收益结转进入权益,损益抵消分录最终的效果就是: 借:投资收益(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 少数股东损益(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净利润) 贷:未分配利润的增加 将该笔分录再进一步汇总就是: 借:投资收益

贷:未分配利润的增加-少数股东损益= 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 即,投资收益最终转入了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合并计算于归属于母公司的权益。 举个例子,假设A出资80万元,B出资20万元,成立了小马公司,小马公司本年度实现净利润20万元,截止资产负债表日,小马公司资产总计120万,所有者权益120万元。当A编制合并报表时,A 长期股权投资减少80万(成本法核算结果),资产增加120万,多出来的40万如何处理呢,按照上述原理,本年净利润20*80%=16万元,进入归属于母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加上少数股东权益20+20*20%=24万元,因此在合并资产负债表最终体现的结果是: 借:资产 120 贷:长期股权投资 80 --资产增加40 贷:未分配利润 16 贷:少数股东权益 24 --权益增加40 第二个方面,从合并报表数据汇总角度来看,看过上述第一部分的分析,大家都明白了,合并报表的本质就是,抵消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权益,然后再加上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权益,这样资产负债表就平了。如果能理解这一点,那么合并工作底稿你就明白了,合并底稿试算平衡表中,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的汇总=母公司未分配利润+子公司未分配利润-调整数。 调整数等于合并调整、抵消分录中损益类科目(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相关科目的汇总数,实质上调整数=归属少数股东的未分配利润(至于原因,我们后面分析)。然后,我们再来分析开头的那笔分录: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利润分配-年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账面 年初未分配利润)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的基本原理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的基本原理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的基本原理是指在合并报表的制作过程中,将各个 合并报表参与方的会计分录进行抵消和合并处理,最终得出合并报表的财 务状况和业绩。下面将从背景、原理、步骤三个方面对合并报表抵消分录 的基本原理进行详细解析。 背景: 合并报表是指将一个母公司与其控股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等 多个组织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报表,反映出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 状况和业绩。而企业集团内部的各个组织,由于其法律地位和财务独立性 的有限性,通常会以投资、债权等形式进行相互关联。这就导致了合并报 表的制作过程中,各个参与方之间的会计分录需要进行抵消和合并处理, 以实现准确反映整个企业集团财务状况和业绩的目标。 原理: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的基本原理是依据会计准则对参与方之间的关系进 行认定和处理。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当一个组织对另一个组织具有控制 权时,就会形成控制关系,控制方被称为母公司,被控制方被称为子公司。在合并报表制作过程中,控制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定依据。当子公司 进行业务活动时,会发生一系列的会计分录,而这些会计分录最终需要与 母公司的会计分录进行合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合并报表。合并报表抵消分 录的原理就是通过抵消和合并母子公司之间的会计分录,实现将子公司的 财务数据纳入母公司的报表中,以反映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步骤:

1. 设立合并报表核算项目:在合并报表制作之前,需要对各个参与方的会计科目进行调整和设立合并报表专用的核算科目。这些科目包括 合并计算科目、抵消科目和合并调整科目等。通过设立这些专用核算科目,能够更好地抵消和合并各个参与方的会计分录。 2. 抵消和合并分录:对于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会计分录,通常采用抵消和合并的方式进行处理。具体来说,对于相同科目的借方和贷方 金额,按照抵消的原则进行合并,从而得出合并报表中的会计分录。一般 情况下,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会互相抵消,只留下合计金额。 3. 合并调整:除了抵消和合并分录之外,还需要对各个参与方的会计数据进行调整,以确保合并报表中反映的是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 和业绩。这些调整通常包括合并报表中的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期末大 额往来和期间发生额等方面的调整。 4. 编制合并报表:在完成抵消和合并分录以及合并调整之后,就可以根据合并报表的格式和要求,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 并现金流量表等。这些报表将反映出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总结: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的基本原理是在合并报表制作过程中,通过抵消和 合并母子公司之间的会计分录,反映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业绩。具 体而言,通过设立合并报表核算项目、抵消和合并分录、合并调整和编制 合并报表等步骤,实现将子公司的财务数据纳入母公司的报表中。这样, 合并报表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的财务信息,帮助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更好地 了解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