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发表时间:2016-04-01T16:02:41.6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作者:赵斌[导读]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选择转基因食品将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100

摘要:人类生存的地球资源是有限的,面对人口的日益增长和环境的恶化,人类必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这些问题。自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烟草问世以来,人类对转基因的研究和探索从未停止过,迄今为止已有24种转基因作物获得商业化种植,2012年种植面积达到1.7亿hm2,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达到了29个,全球超过1亿人次的农民种植了转基因作物,且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5亿hm2。选择转基因食品将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基因;转基因;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Abstract:The survival of mankind of the earth's resources are limited,in the face of the deterioration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human beings must solve these problems by using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Since 1983,the first case of transgenic tobacco has been published,human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transgenic never stopped,so far there have been 24 kinds of transgenic crops commercially planted in 2012,planting area reached 170000000 Hm2,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has reached 29 countries,the global more than 100000000 passengers farmers planting transgenic crops,and the total planting area more than 1500000000 hm2.Sel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will be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Key word:Gene Genetically modified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这意味着中国将以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养活世界22%的人口。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种植了420万公顷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棉花、抗木瓜等,现在居世界第六。转基因技术为人类解决人口膨胀、食物短缺、能源匮乏、疾病防治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1.基因与转基因技术

“基因”为英语“gene”的译音,是在1909年由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提出取代孟德尔当时所假设的生物体支配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它是脱氧核苷酸(DNA)分子中含有的具有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具有记录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所有基因的组成都是一样的,是由4种碱基构成的。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1]。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或基因修饰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GMO)。

2.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 Smith于1970年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出第一个能切割DNA的酶,它可以在DNA核苷酸序列的专一性位点上切割DNA分子,被称为限制性内切酶,目前已有数百种限制性内切酶。人们将这类酶给了另一个很贴切的名字——“分子剪刀”。由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分离,使得对DNA 分子的重组成为可能。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迅速应用发展,转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人们在作物遗传育种改良(增产、抗病、抗逆)、生态环境改善等诸多研究领域看到其无限的技术潜力[2]。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某些人们所需要的生物基因转移到某种农作物或动物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即形成转基因生物(转基因农作物或转基因动物)。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GMF)。GMF可以进一步分为转基因植物食品、动物食品和微生物食品。三类GMF中,发展最快的是转基因植物食品,目前市场上的GMF基本上只有转基因植物食品。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转基因动物食品批准上市。 3.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3.1 国际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自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烟草1983年问世以来,转基因技术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有24种转基因植物批准商业化种植,包括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水稻、南瓜、马铃薯、番茄、甜瓜、甜菜、甜椒、番木瓜、烟草、苜蓿、亚麻、菊苣等。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统计,到2012年全世界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hm2增长至2012年的1.7亿hm2,17年增长了100倍,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5亿hm2[3]。从种植转基因植物的国家来看,在1996年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仅有6个国家,到2012年达到了29个。种植面积排在前6位的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加拿大和中国,种植面积分别是6680万hm2、2540万hm2、2290万hm2、940万hm2、880万hm2、350 万hm2。除了29个国家种植转基因植物外,尚有26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转基因产品作为食用、饲料或加工。全球转基因市场占有份额最大的是美国的孟山都公司,该公司研发的转基因作物在全球推广2.46亿英亩。2012年全世界有1730万户农民种植1.7亿hm2的转基因作物[4]。目前转基因作物种植最多的是大豆,2012年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国家有11个,种植面积为9000万hm2,总产量为26369.3万吨。中国虽未种植转基因大豆,但中国是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大国,2013年中国进口大豆达到 6340万吨,美国是我国进口大豆第一大国,约占我国大豆总进口的44%;其次是巴西和阿根廷,分别占41%和10%。

3.2中国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中国最早引进转基因作物是在1992年,种植的世界第一批商用转基因作物——转基因烟草。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在国际上是农业生物工程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转基因作物育种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处于领先水平,转基因水稻研究处于国际先进行列。20世纪90年代自主研发转基因抗虫棉获得成功,2005年开始种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2013年中国种植转基因作物面积达到420万hm2,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为棉花、木瓜、白杨、番茄、甜椒。“十一五”期间,我国转基因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获得优质抗旱等基因339个,筛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育种价值功能基因37个,培育36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和高品质转基因奶牛。“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针对保证食物安全和发展生物育种产业的战略需要,围绕主要农作物和家畜生产,突破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规模化转基因、生物安全等技术,完善转基因生物培育和安全评价体系,获得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培育抗虫、抗逆、高产、高效和优质的转基因新品种,从而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逐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4.转基因食品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现状

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现状 自1994年世界首例转基因农作物西红柿(美国)种植以来,转基因农作物相继在一些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的资料显示,1996年全球共有6个国家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包括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种植的农作物种类有大豆、玉米、烟草、棉花、油菜籽、西红柿和土豆;种植总面积170万公顷(表1)。与1996年相比,2008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转基因食品种植国由6个增加到25个,包括美国、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印度、中国、巴拉圭、南非、乌拉圭、菲律宾、澳大利亚、西班牙、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洪都拉斯、捷克、葡萄牙、德国、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波兰、布基纳法索、埃及、玻利维亚;种植农作物的种类由7个扩充到13个,分别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籽、南瓜、木瓜、木薯、康乃馨、土豆、白杨、矮牵牛、甜椒和甜菜;种植总面积由170万公顷上升到1.25亿公顷。在这两项资料中,美国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均居世界第一位,特别是2008年,其种植总面积高达6250万公顷,转基因农作物种类占去2008年种类总和的一半以上(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籽、南瓜、木瓜、土豆、木薯和甜菜,表1)。 而我国2008年以种植总面积380万公顷位居世界第六

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类包括棉花、烟草、杨树、矮牵牛、木瓜、甜椒和大豆7项(表1)。除此之外,我国目前处于田间实验种植阶段的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棉花、马铃薯、番茄、大豆、甘蓝、花生、甜瓜、番木瓜、甜椒、辣椒、油菜和烟草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农业部已经授予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以及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的生物安全证书,经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后将进入商业化生产,但由于一时间反对声颇多暂时搁浅。在我国转基因食品商业化过程中,除自力更生性的研究开发、种植一些作物品种外,我国每年还要从美国进口一些转基因食品(主要包括玉米、大豆和油菜籽)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其中玉米主要用于饲料的加工、生产,大豆和油菜籽主要用于加工食用油。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和贸易现状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和贸易现状 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特定生物体中,使其生物性态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以转基因生物体直接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是一种毁誉参半的生物改良方法,它破坏植物自然“血统”,令植物具备某种原先没有的特性,比如抗虫性能,以达到扩大生产的目的。 1993年,首例转基因烟草问世。1997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1100万公顷,1998年上升到3000万公顷,2000年大约为4500万公顷,增长十分迅速。 美国是采用转基因技术最多的国家。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转基因改制的方法生产。美国允许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土豆等20多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在美国播种。据估计,从1999年到2004年,美国转基因农产品和转基因食品的市场规模将从40亿扩大到200亿元。1996年,当美国的第一批转基因西红柿被摆上市场的时候,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就规定这种西红柿必须注上转基因产品的标识,但是由于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国,因此两年以后,美国不再实施标识制度。由于美国转基因农作物受到欧洲国家和美国本土市场的抵制,2000年美国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锐减了24%,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比例已由1999年的55%下降到2000年的48%,转基因大豆比例则由1999年的57%下降到2000年的52%。2001年7月5日,美国农业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当年播种转基因大豆达3330万公顷,占播种面积

的68%。目前美国转基因大豆的年产量达到5500多万吨,接近其总产量的70%。 中国的转基因研究和开发也有较大的进展。中国已经开展了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品种的转基因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转基因药物、转基因作物和农作物基因图谱与新品种等方面有相对比较优势。但目前我国只有抗虫棉、矮牵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和延熟番茄等少数品种进入了商业化生产阶段。我国的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经具备了对转基因产品的检测能力。 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不同观点和管理办法 由于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生产,这项技术被指望解决全球60亿人有12亿人吃不饱的问题。目前,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在国际上尚无定论。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看法各异,出于公共健康安全的考虑,所以对转基因产品须严加管理,各国也采取了不同的管理办法。 对转基因技术的两种不同观点 转基因食品问世以来,其安全性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争论非常激烈,基本上形成了赞同和反对的意见。但双方均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根据,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对转基因食品持赞同的观点认为: (1)转基因技术可增加粮食生产、减少食品生产的投入,有助于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问题。 (2)转基因农作物具有抗病虫害的特性,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转基因作物是当今世界各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研究的热点,中国的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一、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迅速,由于科学界对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及生态环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诞生于年,是一境利与弊的争论,措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施对到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世纪年代,其进行安全管理。本文论述了转基因作物在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已逐渐成为各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研国内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及生态环境的利与弊以及关于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究的热点。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 应用于动物抗病育种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动物抗病育种,通过克隆特定基因组中的某些编码片段,对之加以一定形式的修饰以后转入畜禽基因组,如果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能得以表达,那么畜禽对该种病毒的感染应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或者应能够减轻该种病毒侵染时对机体带来的危害。(其用于遗传育种,不仅可以加速改良的进程,使选择的效率提高,改良的机会增多,并且不会受到有性繁殖的限制。)例如Clements等将绵羊髓鞘脱落病毒的表壳蛋白基因转入绵羊,获得的转基因动物抗病力明显提高;丘才良把一种寒带比目鱼抗冻基因成功地转移到大西洋鲑中,为提高某些鱼类的抗寒能力做了积极的尝试。 2.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用于生产药用蛋白用转基因动物的乳腺生产重组蛋白(乳腺生物反应器)可能是转基因动物的最大应用,这也是世界范围内转基因研究的热点之一。Swamdom (1992)用β-球蛋白的4个核酸酶I的高敏位点与人的两个基因相连,融合基因产生的转基因猪与鼠的原型相似。目前,把转基因动物当作生物反应器来生产药用蛋白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不仅各国政府投资,一些私人集团也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加以研究和开发。 3.转基因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转基因表达水平低,许多转基因的表达强烈地位受着其宿主染色体上整合位点的影响,往往出现异位表达和个体发育不适宜阶段表达,影响转基因表达能力或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从而使大部分转基因表达水平极低,极少部分基因表达水平过高。 (2)难以控制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行为,转基因随机整合于动物的基因组中,可能会引起宿生细胞染色体的插入突变,还会造成插入位点的基因片段丢失,插入位点周围序列的倍增及基因的转移,也可能激活正常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的基因。 (3)不了解哪些基因控制多数生理过程,不了解基因表达的发育控制和组织特异性控制的机制。 (4)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效率低,这是目前几乎所有从事转基因动物研究的实验室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制约着这项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 (5)对传统伦理是一种挑战,对人类的生存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等。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缺点的存在就否定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价值。因为它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配合其他相关的生物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这一技术日趋成熟,许多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1、定义: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物种基因组中嵌入了外源基因的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转基因的基本原理与常规杂交育种有相似之处。但转基因比杂交具有更高的选择性。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生物体,并使其具有效表达出相应的产物,这样的生物体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 2、分类: 1)植物性: 例如,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 2)动物性: 比如,牛体内转入了人的基因,牛长大后产生的牛乳中含有基因药物,提取后可用于人类病症的治疗。 3)微生物: 微生物是转基因最常用的转化材料,应用也最广泛。例如,生产奶酪的凝乳酶,以往只能从杀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现在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已能够使凝乳酶在体外大量产生,避免了小牛的无辜死亡,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3、利弊: 优点: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缺点:增产,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且多项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对哺乳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损害。更有研究表明,试验用仓鼠食用了转基因食品后,到其第三代,就绝种了。 4、安全性问题: 1)毒性问题 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2)过敏反应 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 3)营养问题 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4)威胁环境

中国转基因食品现状

中国转基因食品现状 【摘要】转基因技术成熟,使转基因在全球应用范围大幅度提高。本文写了转基因在中国的应用及政府的态度和潜在危害及转利弊,以及对转基因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安全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在物种基因组中嵌入了外源基因的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目前,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大多分布在抗虫基因工程、抗病基因工程、抗逆基因工程、品质基因工程、品质改良基因工程、控制发育的基因工程等领域。 生物技术成为20世纪末发展最为迅速的高新技术之一。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的发展促使发酵、食品、轻工等传统产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为人类解决人口膨胀、食物短缺、匮乏、疾病防治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可以预期以生物技术为的转基因食品产业将在本世纪得到更、更深层的发展,它的进步将推动整个食品业的发展,并对提高人类的身体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1.1国际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 自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烟草1983年问世以来,转基因技术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内容包括抗虫、抗病、抗除草、品质改良等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棉花、大豆、水稻、玉米等。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说,201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1.815亿公顷。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前六位为美国(7310万公顷)、巴西(4220万公顷)、

阿根廷(2430万公顷)、印度和加拿大(各1160万公顷)和中国(390万公顷) 。 近十几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农业上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产业。但是,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美国是应用转基因技术最多的国家,在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加拿大、阿根廷是继美国之后大量采用转基因技术的国家。世界上应用转基因技术比较多的国家还有墨西哥、西班牙和南非等。 1.2我国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 我国同样很重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研究,中国的基因改良作物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得到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己经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品研发的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中国农业部已经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有:甜椒、西红柿、土豆;主粮作物有玉米、水稻。今后可能陆续批准的农作物有小麦、甘薯、谷子、花生等。进口的转基因食品有大豆油、菜子油、大豆等。 目前,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在发展中国家中居领先地位,在水稻、棉花等领域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应用于棉花、水稻等大田作物的转基因技术集中代表了中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状况。 2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自从转基因技术问世以来,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即食用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是否有不良影响,转基因技术对环境、物种的进化是否有影响等、科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建立农业转基因食物评价制度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目前几乎每个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减少的巨大压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高新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基因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可以显著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这个角度看转基因作物存在是必要的我们要对转基因食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但是转基因作物可能本身成为杂草、转基因作物的亲缘野生种成为杂草或超级杂草、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新的病毒疾病、转基因作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危害、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及生态过程的影响、其他一些不可预计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有利的方面 1 、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杂交出的品种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产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产,也许是高产但品质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任何1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1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 2 、传统的育种只能是水稻对水稻,玉米对玉米,进行杂交,不能水稻对玉米,水稻更不能和细菌进行杂交。而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把不同植物的基因进行组合,而且还可以把动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组合到植物里去。比如:科学家看中了一种北极熊的基因,认为它有抵抗冷冻的作用,于是将其分离取出,再植入番茄之中,培育出耐寒番茄。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例如:马铃薯植人天蚕素的基因后,抗清枯病、软腐病的能力大大提高,过去这两种病每年会带来近3成的减产,一种抗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的马铃薯,可使美国每年少用37万kg的杀虫剂;阿根廷播种转基因豆种后,大豆抗病和抗杂草能力大为增加,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量减少,生产成本比原来下降了15%。 ●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杜邦和孟山都公司即将推出多种可榨取有益心脏的食用油的大豆。两大公司还将联手推出味道更鲜美且更容易消化的强化大豆新品种。艾尔姆公司与其他公司合作,正在研究高含量抗癌物质的西红柿,以及可用于生产血红蛋白的玉米和大豆。此外,含疫苗的香蕉和马铃薯也正在加紧研究中;日本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可减少血清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的水稻新品种;欧洲科学家新培育出了米粒中富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分析.doc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摘要:为提高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监管效率,该研究针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从转基因食品潜在威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转基因食品安全特性进行总结性研究。针对我国转基因食品法律监管机制进行分析,结合国外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现状对我国现有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国转基因食品法律监管问题分析根本原因,制定针对性策略作为参考意见,便于提升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效率,提高安全监管资源有效利用。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法律规制;现状 1转基因食品特性 1.1转基因食品优越性 转基因食品直接将多项优越基因结合在一起,促进食品具备需求特性。相较于传统农作物,转基因食品具有多方面优越性[2]。首先,转基因食品可改变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促进农作物本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并提高农作物在恶劣环境下的生长能力,并可提高其生长速度。该特性可有效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并能降低农药的使用量,降低食品对人体的危害。其次,转基因食品可改变其原有味道,满足人们的味觉需求。当前一些人们经常食用的高营养、高质量食品,多数存在口味不佳等情况,导致多数人存在偏食情况,影响身体健康。转基因食品可在保持食品营养的同时提高其口味,不仅能降低食品生产成本,还能降低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伤害。总体来看,转基因食品可将人们需求的食品特性综合在一起,满足人们对食品的多方面需求,并可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降到最低[3]。

1.2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性 转基因食品已经成为市场食品的一部分,且当前并未有明确案例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安全性存在威胁,但从实验以及理论分析角度来看,转基因食品仍旧存在一些潜在威胁[4]。首先,转基因食品存在食用风险。转基因食品自身基因的改变导致其营养成分发生变化,虽然转基因食品是人们为得到食品某种特性而研究出来的新型综合食品,但在转基因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可控制因素,无法人为控制食品营养物质组成,且通过对转基因大豆的性质试验研究表明,转基因大豆对除草剂等农药具有良好抗性,但其自身营养成分含量直线下降。当前在食品转基因过程中会转入一些非食用性物质,这些物质会在人体内进行堆积,并在达到一定含量后对人体造成危害。其次,一些抗虫农作物中的蛋白酶也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即这些农作物既会对害虫造成危害,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5]。其次,转基因食品存在生态环境风险。当前一些转基因生物被导入抗虫基因,在其培育生长过程中容易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可能发生基因漂移或基因逃逸等情况,从而导致周边农作物发生基因突变。转基因食品因为其优良品种特性会直接威胁生物链,一些较为常见的益虫会受到影响,并可能出现灭绝情况,从而直接对整个生物链造成影响;转基因食品会导致其他生物产生一些抗性,直接改变其基因走向,不利于生态环境稳定发展。 2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会造成传统食品自然属性的改变,满足人们良性需求的同时也会造成一些安全隐患,结合一些科学研究成果,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 2.1潜在毒性问题

转基因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1.1转基因技术的定义 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或DNA导入到生物体的细胞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稳定地整合、表达并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技术的同义词。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2]。 1.2.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将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分离的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使之正确表达和稳定遗传并且赋予受体植物预期性状的一种生物技术方法[3]。 遗传转化的方法[4]按其是否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常用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另一类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目前比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 转基因技术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突破,转基因食品更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基因食品具有以下特性[25]:(1)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生产产值。通过转移或修饰等生物技术手段改良基因达到增产效果,促进生产的效率,节省成本,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带动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经过基因改良的大豆和普通大豆相比较,转基因大豆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大豆;(2)增强食品特殊性能,强化食品功能;(3)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防治病虫害。通过种植转基因作物不仅仅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而且大大减少了除草剂和农药的使用量,这既减轻了使用大量化学物质对农业工人与害虫天敌的毒害,又维护了农田生态环境平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表现出显著的优越性和不可逆转的趋势;(4)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合理补充所需营养;(5)具有保健功能,提升食品在价值,起到了预防疾病的作用。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姓名:陈力榕学号:2013312003 专业:生物科学 摘要:本文综述了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关键字: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1.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1.1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表达出相应的产物,此过程叫转基因。一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叫转基因食品。 1.2转基因食品的现状 从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于1983年诞生,到美国孟山都公司转基因食品研制的延热保鲜转基因西红柿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很多人还不了解,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的不少转基因技术属世界领先水平,但应用很少。 2.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 2.1转基因食品的优点 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增加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缩短;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产品。 2.2转基因食品的缺点 增产,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且多项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对哺乳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损害。更有研究表明,实验用仓鼠食用了转基因食品后,到其第三代,就绝种了。此外,在安全性方面,有毒性问题、过敏反应、营养问题、威胁环境等问题也尚未解决。 2.3转基因食品的前景 2.3.1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人们怀疑,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料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也有危害。目前这些问题尚无法作出明确的解释。 2.3.2转基因食品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 应当看到,从世界范围看,转基因食品并不是随意推向市场的,是在保护人民健康和资源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从长远看,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已势在必行。 3.结论 总之,转基因食品有利有害,它对人类的健康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反之我们都无从考证,中国需要的是像转入野生大豆耐盐基因获得转基因大豆品种这样的无害而有益的转基因粮食作物,而不是像BT转基因水稻那样有害的食品。

以转基因食品为例谈谈对现代科学社会发展的认识

仅供参考 以转基因食品为例谈谈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分四大部分) (一)转基因食品简介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F)是指利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在物种基因组中嵌入了(非同种)外源基因的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必然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转基因食品的种类 第一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例如,面包生产的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抗衰老,抗软化,耐贮藏的番茄。第二类,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在猪的基因组中转入人的生长素基因,猪的生长速度增加了一倍,猪肉质量大大提高。第三类,转基因微生物食品。例如,生产奶酪的凝乳酶,以往只能从杀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现在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已能够使凝乳酶在体外大量产生,避免了小牛的无辜死亡,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第四类,转基因特殊食品。例如将普通的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变成能预防疾病的神奇的“疫苗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和缺点 转基因食品有较多的优点: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转基因食品也有缺点: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

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请删减,参考,简单介绍即可) 近十余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农业上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产业。1999年,全世界有1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植物,面积已达3990万公顷。其中美国是种植大户,占全球种植面积的72%。世界很多国家纷纷将现代生物技术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生物技术的发展。但是,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这意味着中国将以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养活世界22%的人口。城市化发展使农业耕地不断减少,而人口又持续增加,对工农业生产有更高的需求,对环境将产生更大的压力。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已将现代生物技术纳入其科技发展计划,过去20多年的研究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目前,抗虫棉等五项转基因作物早已被批准进行商品化生产,转Bt杀虫蛋白基因的抗虫棉1998年的种植面积为1.2万公顷。资料显示,到2000年上半年为止,我国进入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试验的转基因作物分别为48项和49项。 近年来,我国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技术仅次于美国与加拿大。欧洲国家的转基因食品技术并不是非常的发达,这是因为他们明白转基因食品危害十分大,并通过立法来达到防止转基因食品的过分播种,甚至有些国家完全禁止转基因食品的播种与生产,欧洲各国民众也纷纷抵制,发生过很多起民众破坏转基因实验田的事件,所以我们也要认识到转基因食品所存在的潜在危害,而不能把利益放在民众健康的前面。 转基因食品是新的科技产物,现在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的所有利弊都会彻底展现在世人面前。只有按照严格的不对人与环境有害的立法规定去做,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才会是健康、有序的,我们的生活也会因生物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带着美好的愿望预测未来,我们再也不会担心农药的危害,我们吃的食品都是新鲜的,我们的食品不会短缺……也许糖尿病人只需每天喝一杯特殊的牛奶就可以补充胰岛素,也许我们会见到多种水果摆在药店里出售,补钙的、补铁的、治感冒的、抗病毒的……很有可能,转基因食品会让我们的明天灿烂无比。但在我们未了解转基因食品之前,还是不要过分乐观,因为转基因食品毕竟不是自然植物,已经存在一些转基因植物打乱了生物链。 随着转基因问题日益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转基因,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关于转基因的诸多争议。

转基因食品法律法规教学文案

转基因食品法律法规

国务院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三个配套的管理办法,即《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这些法规已明确规定,发放安全证书需要进行环境安全与食用安全检测,并对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产品进行强制性标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必须进行标识。该办法第六条规定了标识的标注方法: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直接标注转基因某某0;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标注为转基因某某,加工品(制成品)或者加工原料为转基因某某0;用农业转基因生物或用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的产品加工制成的产品,但最终销售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份的产品,标注为本产品为转基因某某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或者标注本产品加工原料中有转基因某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 (二)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缺陷

纵观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从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到今年的“地沟油”事件和“龙虾门”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始终十分突出。下面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缺陷进行分析: 1、现有立法层次不高。国际上以美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很多国家都是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进行专门立法,而我国对于转基因生物技术颁布的多是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法规大多从本部门的职责角度出发,对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进行管理,具有临时性和应急性,难以从整个生物安全角度出发,对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作出全面系统规定。 制定专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 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与国外(如美国、欧盟、日本)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缺乏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专门立法。虽然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有关规定可散见于《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但适用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一些特殊规定,如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标准,就与转基因生物安全有所不同。而且这种分散的部门法规在执行中也存在很大的阻力。笔者建议由我国立法机关制定专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将现行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从转基因食品安全角度进行修改和完善,成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有关问题,作出专门规定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在制定专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时要注意借鉴国外的立法模式,建立完善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监控及标识制度,以有效保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

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 一般而言,消费者认为传统食品是安全的。当采用自然方法开发新食品时,食品的某些现有的特性可以正面或负面的方式发生改变。对于转基因食品,大多数国家认为特定评估是必要的,并且已建立特定系统,严格评价与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关的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而对于传统食品一般不开展类似评价。因此,对这两类食品,在投放市场之前的评价程序方面存在显著差别。 1 转基因食品介绍及现况 1.1 介绍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是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转基因动物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74年Jaenish和Mintz应用显微注射法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获得了转SV40DNA的转基因小鼠。1980年Gordon等人首先育成了带有人胸苷激酶基因(TK)的转基因小鼠,并首次用“转基因”(transgenic)这个新名词来描述这些用特殊方式产生的动物。1982年Palmiter等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导人小鼠的受精卵中,获得了比普通大鼠生长速度快24倍、体形大l倍的转基因“超级鼠”,更是轰动了科学界。此后,转基因动物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转基因兔、转基因猪、转基因牛和羊、转基因鸡等陆续育成。我国科学家朱作言等于1985年首先完成了转生长素基因鱼的研究,此后又完成了转草鱼基因(即“全鱼”基因)的鲤鱼研究,其含有2套鲤鱼基因组和l套草鱼基因组,具有快速生长和饵料节省的优良性状,且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营养品质更加优良,在养殖中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通常分为四类: 1.植物性转基因食品,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的蛋白质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烘焙效果。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张丽敏 108032010053 摘要:基因技术的产生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基因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转基因食品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与此同时,转基因食品对环境、人类的安全性也引发了一系列广泛地思考。本文主要通过比较转基因食品的利弊,并从人文的角度探讨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影响,最终得出要发展转基因食品要有严密的体系。 关键字: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利弊,人文,体系 1 转基因食品介绍及现况 1.1 介绍 转基因动物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74年Jaenish和Mintz应用显微注射法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获得了转SV40DNA的转基因小鼠。1982年Palmiter成功获得了比普通大鼠生长速度快2—4倍、体形大l倍的转基因“超级鼠”,更是轰动了科学界。此后,转基因动物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我国科学家朱作言等于1985年首先完成了转生长素基因鱼的研究,此后又完成了转草鱼基因(即“全鱼”基因)的鲤鱼研究,其具有快速生长和饵料节省的优良性状,且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营养品质更加优良,在养殖中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通常分为四类: 1.植物性转基因食品 2.动物性转基因食品3.转基因微生物食品4.转基因特殊食品 1.2现况 近十余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农业上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产业。世界很多国家纷纷将现代生物技术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生物技术的发展。 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这意味着中国将以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养活世界22%的人口。城市化发展使农业耕地不断减少,而人口又持续增加,对工农业生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发表时间:2016-04-01T16:02:41.6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作者:赵斌[导读]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选择转基因食品将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100 摘要:人类生存的地球资源是有限的,面对人口的日益增长和环境的恶化,人类必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这些问题。自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烟草问世以来,人类对转基因的研究和探索从未停止过,迄今为止已有24种转基因作物获得商业化种植,2012年种植面积达到1.7亿hm2,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达到了29个,全球超过1亿人次的农民种植了转基因作物,且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5亿hm2。选择转基因食品将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基因;转基因;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Abstract:The survival of mankind of the earth's resources are limited,in the face of the deterioration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human beings must solve these problems by using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Since 1983,the first case of transgenic tobacco has been published,human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transgenic never stopped,so far there have been 24 kinds of transgenic crops commercially planted in 2012,planting area reached 170000000 Hm2,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has reached 29 countries,the global more than 100000000 passengers farmers planting transgenic crops,and the total planting area more than 1500000000 hm2.Sel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will be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Key word:Gene Genetically modified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这意味着中国将以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养活世界22%的人口。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种植了420万公顷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棉花、抗木瓜等,现在居世界第六。转基因技术为人类解决人口膨胀、食物短缺、能源匮乏、疾病防治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1.基因与转基因技术 “基因”为英语“gene”的译音,是在1909年由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提出取代孟德尔当时所假设的生物体支配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它是脱氧核苷酸(DNA)分子中含有的具有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具有记录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所有基因的组成都是一样的,是由4种碱基构成的。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1]。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或基因修饰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GMO)。 2.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 Smith于1970年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出第一个能切割DNA的酶,它可以在DNA核苷酸序列的专一性位点上切割DNA分子,被称为限制性内切酶,目前已有数百种限制性内切酶。人们将这类酶给了另一个很贴切的名字——“分子剪刀”。由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分离,使得对DNA 分子的重组成为可能。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迅速应用发展,转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人们在作物遗传育种改良(增产、抗病、抗逆)、生态环境改善等诸多研究领域看到其无限的技术潜力[2]。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某些人们所需要的生物基因转移到某种农作物或动物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即形成转基因生物(转基因农作物或转基因动物)。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GMF)。GMF可以进一步分为转基因植物食品、动物食品和微生物食品。三类GMF中,发展最快的是转基因植物食品,目前市场上的GMF基本上只有转基因植物食品。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转基因动物食品批准上市。 3.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3.1 国际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自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烟草1983年问世以来,转基因技术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有24种转基因植物批准商业化种植,包括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水稻、南瓜、马铃薯、番茄、甜瓜、甜菜、甜椒、番木瓜、烟草、苜蓿、亚麻、菊苣等。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统计,到2012年全世界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hm2增长至2012年的1.7亿hm2,17年增长了100倍,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5亿hm2[3]。从种植转基因植物的国家来看,在1996年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仅有6个国家,到2012年达到了29个。种植面积排在前6位的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加拿大和中国,种植面积分别是6680万hm2、2540万hm2、2290万hm2、940万hm2、880万hm2、350 万hm2。除了29个国家种植转基因植物外,尚有26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转基因产品作为食用、饲料或加工。全球转基因市场占有份额最大的是美国的孟山都公司,该公司研发的转基因作物在全球推广2.46亿英亩。2012年全世界有1730万户农民种植1.7亿hm2的转基因作物[4]。目前转基因作物种植最多的是大豆,2012年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国家有11个,种植面积为9000万hm2,总产量为26369.3万吨。中国虽未种植转基因大豆,但中国是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大国,2013年中国进口大豆达到 6340万吨,美国是我国进口大豆第一大国,约占我国大豆总进口的44%;其次是巴西和阿根廷,分别占41%和10%。 3.2中国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中国最早引进转基因作物是在1992年,种植的世界第一批商用转基因作物——转基因烟草。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在国际上是农业生物工程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转基因作物育种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处于领先水平,转基因水稻研究处于国际先进行列。20世纪90年代自主研发转基因抗虫棉获得成功,2005年开始种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2013年中国种植转基因作物面积达到420万hm2,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为棉花、木瓜、白杨、番茄、甜椒。“十一五”期间,我国转基因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获得优质抗旱等基因339个,筛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育种价值功能基因37个,培育36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和高品质转基因奶牛。“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针对保证食物安全和发展生物育种产业的战略需要,围绕主要农作物和家畜生产,突破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规模化转基因、生物安全等技术,完善转基因生物培育和安全评价体系,获得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培育抗虫、抗逆、高产、高效和优质的转基因新品种,从而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逐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4.转基因食品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

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

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 近十余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农业上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产业。1999年,全世界有1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植物,面积已达3990万公顷。其中美国是种植大户,占全球种植面积的72%。世界很多国家纷纷将现代生物技术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生物技术的发展。但是,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转基因食品在美国受到更多的排斥,以前,美国总统坚决抵制转基因食品。现在,全世界只有美国在出售转基因种子,如果我们的耕地全种转基因食品,美国不向我们出售转基因种子的话,那我们中国13亿人口难道要活活饿死吗?这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啊!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这意味着中国将以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养活世界22%的人口。城市化发展使农业耕地不断减少,而人口又持续增加,对工农业生产有更高的需求,对环境将产生更大的压力。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已将现代生物技术纳入其科技发展计划,过去20多年的研究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目前,抗虫棉等五项转基因作物早已被批准进行商品化生产,转Bt杀虫蛋白基因的抗虫棉1998年的种植面积为1.2万公顷。资料显示,到2000年上半年为止,我国进入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试验的转基因作物分别为48项和49项。 近年来,我国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我国的转基因

食品技术仅次于美国与加拿大。欧洲国家的转基因食品技术并不是非常的发达,这是因为他们明白转基因食品危害十分大,并通过立法来达到防止转基因食品的过分播种,甚至有些国家完全禁止转基因食品的播种与生产,欧洲各国民众也纷纷抵制,发生过很多起民众破坏转基因实验田的事件,所以我们也要认识到转基因食品所存在的潜在危害,而不能把利益放在民众健康的前面。 转基因食品是新的科技产物,现在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的所有利弊都会彻底展现在世人面前。只有按照严格的不对人与环境有害的立法规定去做,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会是健康、有序的,我们的生活也会因生物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带着美好的愿望预测未来,我们再也不会担心农药的危害,我们吃的食品都是新鲜的,我们的食品不会短缺……也许糖尿病人只需每天喝一杯特殊的牛奶就可以补充胰岛素,也许我们会见到多种水果摆在药店里出售,补钙的、补铁的、治感冒的、抗病毒的……很有可能,转基因食品会让我们的明天灿烂无比。但在我们为了解转基因食品之前,还是不要过分乐观,因为转基因食品毕竟不是自然植物,已经存在一些转基因植物打断了乱生物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