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 《纪念白求恩》第一课时

七年级上册语文 《纪念白求恩》第一课时
七年级上册语文 《纪念白求恩》第一课时

《纪念白求恩》教案备课时间:20140916

课题纪念白求恩授课时间20140917

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熟悉本文出现的成语及含义。

2.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初步梳理出本文的论证结构,理解夹叙夹议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

一、导入新课:

1.导言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他,一个外国医生,白求恩,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年逾半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战场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手术台就是他的阵地。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最终,因抢救伤员感染,1939年11月12日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他牺牲了,人们为何这般哀痛?毛泽东为何写文章赞扬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

2.板书课题:纪念白求恩

3.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其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等。

4.文题解说:“纪念”为动词,表示深切地怀念,“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在中国志愿抗战期间,不幸逝世。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目的是号召广大中国军民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5.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热忱( ) 拈轻怕重( )

晋察冀( ) 殉职( )

鄙薄( ) 纯粹(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

拈轻怕重:

(2)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

(3)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见异思迁:

鄙薄:

不足道:

6.教师补充相关背景资料。

诺尔曼·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援助抗日战争。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了大批伤员,培养了许多医务干部。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二、新课教学:

1.让学生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

重点句:第一自然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自然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要点是:

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赞扬自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出示问题: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其中也有叙事,你能找出课文中的记叙片段,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3.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学习。

4.学习小组间交流发言。

5.教师总结明确:“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以“议”为主,“叙”是议论中的“叙”,不同于记叙文中的“叙”。议论文中的“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的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

三、议论文的知识

1.议论文定义:

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直接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一种常用文体。

2.议论文的特点:

1.严密的逻辑性。

2.语言的准确鲜明性。

3.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4.议论文三要素:

(一)论点:

1.定义:是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或表示的态度。

2.位置: 题目、篇首、篇中、篇尾。

3.特点: 简洁、准确、鲜明。

(二).论据:

1)定义: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2)种类:

(1)事实论据:现实生活的事实、史实、统计数据、神话、传说、寓言等。

(2)道理论据:名言警句、谚语、科学定律、定理、公式等。

3)运用论据应注意:

(1)论据必须与论点相一致。

(2)论据应具有真实性、典型性。

(3)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具有概括性。

(4)运用多个论据时要有详略。

(5)使用论据后要紧扣论点进行分析。

(三).论证:作者运用论据去证明论点的方法。

论证的方法有举例论证(例证)、引用论证(引证)、比喻论证(喻证)、对比论证等。

(四).议论文提出论点的方法

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这种方法在议论文中最常见,它不需任何修饰和导入,直接提出文章的论点,使文章更显精练、简洁。如《谈骨气》开篇即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

2)引述名言警句,作为论点。这种议论文的开头,让人眼前一亮,感觉新颖,而又深深信服。例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先引用名言,然后加以阐释,引出论点。

3)讲述故事,引出论点。开篇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

4)摆出生活现象,引出论点。文章开头先列举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然后引出一个正确的观点。这种开头更贴近生活实际,议论更有针对性,也更有的放矢。

5)运用比喻,引出论点。在文章的开头,运用一个或一组比喻,通过比喻的意思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四、课文理解

1、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3、引用“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课堂讨论:白求恩去世已经好几十年了,你觉得今天再谈白求恩精神有现实意义吗?

六、课堂小结:

环节时间

8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2分钟

计纪念白求恩

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作业

设计必做:1.积累字词

选做:2.用词写话

教学

反思引导生要熟读课文,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纪念白求恩》核心素养教案1(第1课时)

《纪念白求恩》核心素养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2.厘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学 1.通过互联网及资料搜集,了解1939年前后的中国社会和白求恩大夫的事迹。 提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回忆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杨成武)、《遗书——致聂荣臻同志》(白求恩)等作品,有条件的可观看影片《白求恩大夫》。 2.根据阅读材料和搜集的资料,准备一个关于白求恩的小故事,准备上课交流。 提示:学生交流故事时,要求有时间、人物和相关事件。 预设: 1938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分类、血型鉴定、配血试验、血液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第一个献了血。 验过血型,白求恩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人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人患者体内。 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中国军队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第二个

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病人的身旁不容置否地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白求恩因此被群众称赞为“群众血库”。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独立搜集不同文本信息的能力。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初步感受白求恩的人格魅力,为课堂进一步体会情感做好铺垫。 二、导入 1938年,疯狂的日军不断入侵中国,许多外国人不断逃离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但有一个人却率领着一支医疗队“逆行”前往中国。他工作极其负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就是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 学生简单交流预学的白求恩故事。 设计意图 补充白求恩大夫的事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兴趣。 三、整体感知 1.默读勾画,分析性格。 请用3分钟默读全文,勾画文中关键语句,回答问题:毛泽东笔下的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 回顾默读要求:不指读、不动唇、不分心、不停顿,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做记号。 默读提示:注意勾画文章每段的关键语句,特别是表现人物品质的词句。 预设: 第1段,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他是一个毫无利己主义的人。 第2段,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对工作、对人民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他是一个对工作极度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的人。 第3段,作者赞美白求恩同志高超的医术,他是一个有高超医术并且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人。 设计意图 通过默读、勾画的阅读方法,了解文章内容及人物形象。 2.再次默读,思考问题。 本文写于1939年12月21日,原文标题为《学习白求恩》,在编入《毛泽东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知识讲解

《纪念白求恩》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其诗词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位伟大革命家的情怀。作品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本文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诺尔曼·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1938年到达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在那里,他用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战士的生命。 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病毒,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在白求恩逝世一个多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以示怀念。 知识积累 1.殉(xùn)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2.热忱(chén):热情。 3.拈(niān)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用两三个手指夹取东西。 4.冷冷清清:这里是冷淡的意思。 5.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不关心别人,缺乏感情。 6.精益求精:好了还追求更好。益,更。 7.一班:文中是一些的意思。 8.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变动。 9.鄙(bǐ)薄:轻视。 10.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11.派遣(qiǎn):委派,打发。 12.动机: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 13.纯粹(cuì):不搀杂别的成分。本课中指白求恩高尚的人格是纯粹的。 14.漠不关心:态度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15.低级趣味:庸俗的情趣。 考题例析 1.(2015·福建漳州中考)综合性学习。 “墨香书法展示”是教育部开展的“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之一。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走进墨香书法”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材料探究】 材料1:汉字书法是汉民族独创的,它以独特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材料2:汉字书法以“文房四宝”为工具书写情感,是书法家一生学识人品的反映。颜真卿作品的“庄严正直之美”、苏东坡书法的“潇洒飘逸之美”和毛泽东书作的“大气磅礴之美”都是例证。 材料3:三幅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

2019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纪念白求恩》精编练习含答案

第四单元理想的闪光 13纪念白求恩 01 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狭隘.(ài) 纯粹.(cuì) 拈.轻怕重(niān) 派qiǎn(遣) 热chén(忱) xùn职(殉)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 A.慈善并不是简单地捐款了事,而是投入爱心、细心和用心的过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精益求精 ....的过程。 B.他在工厂务工甚是老实,从不与人争,从不拈轻怕重 ....。 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人对扑面而来的发展态势漫不经心 ....。 D.林书豪,一个前不久还不为人知的板凳队员,一飞冲天,成为全美家喻户晓 ....、华人为之着迷的球星。 (解析:“漠不关心”指对人对事态度十分冷淡,一点也不关心;“漫不经心”指做事情随随便便,一点也不认真。应改为“漠不关心”。)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5月30日,火星抵达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到它。 B.屠呦呦成为获得首个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 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解析:B项“首个”与“获得”语序不当;C项一面不能对应两面;D项否定不当,“避免”或“不再发生”去掉一个。)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______的人,一个______的人,一个______的人,一个______的人,一个______的人。 ①有道德②有益于人民③纯粹 ④脱离了低级趣味⑤高尚 A.⑤③①④②B.③⑤①④② C.⑤①③④② D.③⑤②①④ 5.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句式,并分析其作用。 (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运用了两个双重否定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表现力更强,强调了白求恩精神感人至深。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气势,突出了纪念白求恩的重要意义,给人以鼓舞。 6.学习这篇文章后,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领会白求恩精神的实质,老师建议同学们办一期黑板报,请完成下面的准备工作。 (1)为这次黑板报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 (2)请设置几个栏目,并简要介绍一下每个栏目的名称及设置的目的。(至少三个栏目) ①生平简介: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②名人风采:着重介绍白求恩的精神品质。③代代相传:介绍我们今天该如何继承和发扬白求恩的精神。

《纪念白求恩》教案

《纪念白求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白求恩先生的共产主义精神。 2、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和对比的作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3、训练识别重点句及根据重点句归纳段意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议论文中叙述的作用,学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白求恩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屏幕展示作者简介 诺尔曼·白求恩(188-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派遣(pài)以身殉职(xùn) 狭隘(ài)拈轻怕重(niān) 热忱(chén)纯粹(cuì) 鄙薄(bó)晋察冀(jì)

(四)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即段意) 1、第一段重点句是“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要点是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2、第二段重点句是“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要点是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第三段重点句是“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要点是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4、第四段重点句是“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要点是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五)研讨问题 1、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明确:文章前三段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在第四段并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2、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明确:“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记叙文也“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六)分析课文 1、第一段可概括为三层: 第一层: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第二层:“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 第三层: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讲述: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纪念白求恩》教案(第1课时)

《纪念白求恩》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整体阅读文本,理清“叙”和“议”的相关内容以及辩证关系,初步感知作者对白求恩精神的诠释。 2. 精读第2段,理解对比手法的恰当运用,体会精准恰当、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挺“古老”的文章——《纪念白求恩》。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我们都用这样一种方式去学—— 投影展示: 共鸣—争鸣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快速导入,介绍学习议论文的方法,让学生带着方法上路,方向明确,指向清晰。 二、梳理白求恩精神 1.找出首段和末段的记叙部分,感受、理解毛泽东笔下的白求恩。要求旁批:记叙。 ⑴读首段中记叙部分,并回答相关问题: 白求恩是哪国人?(加拿大人) 什么职业?(医生) 什么时候到中国?结合“注释一”看看。(1938年初) 他来干什么?(帮助中国抗日) (2) 读末段中记叙部分,并回答相关问题。 白求恩什么时候去世?(1939年,到咱们中国不到两年) 特别指出:议论文当中的记叙,非常的凝练。 2. 那么他来中国是怎么工作的呢? 投影展示1: 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白求恩随部队辗转于荒凉的大西北,每天除了工作就

是工作,用他的话说,过的完全是“高强度的生活”……在私人通信里,他偶尔述及1938年一年——其实不到一年的工作量:“去年我共行军3165英里,其中有400英里是徒步穿行于山西、陕西和河北三省。我共做了 762个手术,检查了 1200名伤员。我还重组了部队的卫生系统,写作和翻译了三本教科书,建立了一所医疗培训学校。”这是一组惊人的数字。如此繁重的工作,卓著的效绩,不要说一个人,就算一个小分队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投影展示2: 在延安,外国专家很少。白求恩的到来理应受到当局的礼遇,仅每月发给他的津贴便相当可观。然而他谢绝了。以下是他写给“军事指挥部聂将军处”的相关的信—— 亲爱的同志: 今天晚上我收到了林大夫带给我的301元钱。这笔钱中的100元好像是付给我的个人津贴,另外的102.20元似乎是用来偿还我在药品上的垫支,而剩下的98.80元似乎是用来支付我在纱布和药棉上的开销。关于这第一项100元,我在8月12日发给延安军事委员会的电报中已经表示过拒绝接受并且建议将它用做伤员的烟草专款……其他的医生每月只有1元的津贴,而聂将军本人每月的津贴也只有“可观的”5元,在这种情况下,让我接收每月100元的津贴是不可思议的。 另外,因为需要的所有东西都是免费提供给我的,钱对我没有任何用处。 致同志式的敬礼! 白求恩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 (学生自由说) 3. 看书上前3段。毛泽东是怎样评价白求恩的?根据要求—— 投影展示: 读出前三段的核心的议论句,以这样的方式说话: 毛泽东要求我们学习白求恩___________ 的精神。 明确: 第一段:毛泽东要求我们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的精神和共产主义的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纪念白求恩》 经典练习题

《纪念白求恩》经典练习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注音写汉字。 (xùn)_____职派(qiǎn)_____ (niān)_____轻怕重精(yì) 求精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率领悼念概述佣护 B 鄙薄热枕延安系统 C 佩服纯粹扼要恳切 D 道谦教训极端实践 3、选字填空、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问()私()子()职 A 殉 B 询 C 荀 D 徇 (2)憔()苍()粉()纯() A 粹 B 翠 C 碎 D 悴 (3)欺()后()教() A 侮 B 诲 C 悔 (4)()责()留派() A 遣 B 谴 C 遗 4、用成语概括下列句意。 1 冷漠不关心。__________

2 比喻对事物反应迟钝,情绪淡漠。__________ 3 微小得不值得一谈。__________ 4 在工作中挑轻的,躲避繁重的。__________ 5 好了还力求做得更好。__________ 5、依据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 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______(派遣委托委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2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武台山工作,不幸______(壮烈牺牲光荣献身以身殉职)。 3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挑肥拣瘦拈轻怕重挑挑拣拣)。 4 这对于一班(三心二意见异思迁马马虎虎)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莫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悴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纪念白求恩课时练习鄂教版

纪念白求恩 1.给画线字注音。 殉职()狭隘()晋察冀()鄙薄() 2.解释下列词语。 满腔热忱: 漠不关心: 见异思迁: 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段话中,“这点精神”指的是。这五个“人”中,“高尚”“纯粹”“有道德”各是从方面议论的。 阅读理解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4.对这段文字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⑦/⑧⑨/⑩B.①②/③—⑨/⑩ C.①—⑦/⑧—⑩D.①②/③—⑩ 5.对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赞扬并号召学习白求恩不利已专利人的精神。 B.叙述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 C.叙述白求恩同志的必要性。 D.批评“不少的人”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错误态度恶劣。 6.对这段文字论述角度的判断,能力最准确的一项是() A.正面论述B.反面论述C.正反两方面论述 7.第③句中“不少的人”所指的是() A.非共产党员 B.共产党员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纪念白求恩》 公开课教案 1.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2.理解文章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全解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派遣( )以身殉( )职 纯粹( )鄙薄( ) 狭隘( )热忱( ) 晋察冀( ) 2.解释下列词语。 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宽宏大量。 极端:副达到极点。 热忱:热情。忱:真实的情义

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和人民利益不关心。 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纯粹:形不搀杂别的成分的。 漠不关心:冷淡,不关心。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二、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展示有关白求恩的图片,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 简介白求恩生平和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 白求恩(1890一1939),国际主义战土。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

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l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白求恩逝世的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朗读时要读准字音。 思考:白求恩为什么值得赞扬?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品质?全文共四段,各段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学生讨论、交流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并归纳各段要点。 中心句: 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纪念白求恩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纪念白求恩》第二课时教案 一、复习旧课 1让学生交流搜集有关白求恩的故事,并让互相评价。 2听写词语:派遣、狭隘、热忱、拈轻怕重、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鄙薄。3找出每一小节的中心句: 二、写法探究 1、文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讨论并归纳: 第二、三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对比 白求恩不少人和一些人 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

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2、第二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 “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 (l)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2)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3)用排比句,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课文小结 这篇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的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此外文章还运用对比手法,正面介绍和侧

九年级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知识点 汇总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派遣狭隘满腔热忱拈轻怕重以身殉职鄙视冀 2、积累下列词语: ①狭隘②以身殉职③满腔热忱④漠不关心⑤微不足道 ⑥精益求精⑦麻木不仁⑧拈轻怕重⑨见异思迁⑩低级趣味 3、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略背景资料:诺尔曼・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4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有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4、感知内容: ①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并归纳各段要点。 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

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各段要点如下: 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②读第一部分 A、这段文字分几层写的?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分三层。 第一层: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第二层: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三层: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B、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纪念白求恩教案新人教版

纪念白求恩 教学目的 1.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 2.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重点: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难点: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派遣(qian)狭隘(ai)满腔热忱(chen )拈轻怕重(nian) 以身殉职(xun)鄙视(bi) 冀(ji) 2解释下列生词。 (l)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2)狭隘:原意为窄小,不宽阔。常用来比喻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开阔。 (3)满腔热忱: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忱:情意。 (4)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5)纯粹: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 (6)低级趣味:无聊而不高尚的情趣。 3.熟读课文,思考练习一、二、三、四、五题。 二、导入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白求思是什么人,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的?请看课文。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 2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 讨论并归纳:

第一段的重点句是:“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的重点是:“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重点句是:“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重点句是:“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3.提问: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这四个要点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4“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叙” 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记叙文也“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讨论并归纳: (1)第一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2)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3)第四段“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救后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4)第二段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 ①②| ③④⑤67 |③⑤@ —“叙”叙” 第一层: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第二层: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的人”的实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过程设计

纪念白求恩 教学目标 1.学习梳理议论文论证思路的方法。 2.掌握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和对比的作用。 3.引导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学情分析 关于白求恩同志的事迹及背景都是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内容,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必须让学生做好充足的预习准备。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找有关白求恩大夫的小故事,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白求恩大夫》。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写作背景而且在头脑里会对白求恩大夫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当学生真正理解了白求恩,再来学习本文,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配乐朗诵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多媒体出示诗歌)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同学们,有一种爱它可以超越国界而成为永恒;有一种情它可以超越生死而惊天地泣鬼神;有一种精神它可以流芳百世,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师生共同走进白求恩的美丽心灵,感受他那大爱无边的高贵品质和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多媒体出示三幅白求恩的图像:一幅白求恩的头像,一幅白求恩纪念馆的塑像,一幅战场上白求恩为伤病员动手术的图像。 二、预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白求恩的小故事,教师多媒体出示白求恩的生平: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3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2.检查预习情况。 (1)读写下列词语: 热忱纯粹鄙薄不远万里殉职拈轻怕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微不足道见异思迁 (2)学生齐读,并交流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②热忱:热情。忱,真实的情意。 ③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④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益,更。 ⑤鄙薄:轻视。 ⑥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变动。 3.朗读课文,要求:标出段落序号,了解文体: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本文属于哪一种文体吗? 明确:议论——即对人、事物、社会现象或问题等表达自己的立场、意见和观点。 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就是议论文。在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立场之前,首先要了解议论的话题。 小结:《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议论文。 三、研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1.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________的白求恩”这一句式作答。 明确: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精神。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具有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2.作者是采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出白求恩的这些精神的?

七上第13课 纪念白求恩

纪念白求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运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重要词语(尤其是成语);本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有力,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的说理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理解。 难点:对文章雄辩说服力的理解。具体表现为:事和理、情与理的高度融合;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用对比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概括而有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条件也可以用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来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积累词汇,进行语言训练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熟悉的或者认为有价值的字词。教师帮助整理重点字词音形义: 以身殉(xùn)职派遣(qiǎn)狭隘(ài)热忱(chén) 拈(niān)轻怕重纯粹(cuì)鄙薄(bó)漠(mò)不关心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窄小,也形容心胸、见识不宽广。 鄙薄:轻视。 2.给学生3分钟时间,同桌之间在上述词语中选词默写,评比得分率。 3.语言训练:在上面的词语中任意选择,发挥想象写片段,用得越多越贴切越好,同学之间交流后,推荐最佳作品在全班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全文脉络 1.出示问题:听老师朗读课文,思考: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句。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各段的重点句: 第1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2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3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4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纪念白求恩》 【学习内容】 教材:《纪念白求恩》 【学习目标】 1.圈点勾画,理清作者思路。 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掌握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掌握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学习过程】 白求恩医生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1939年11月12日因细菌感染在河北唐县逝世。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了追悼大会,悼念国际友人白求恩,毛泽东同志赠送了花圈,并题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 生字词语: 热忱殉职狭隘鄙薄纯粹

派遣晋察冀拈轻怕重 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热忱:热情。忱,情意。 纯粹: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满腔热忱: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忱,情意。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精益求精:好了还追求更好。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改变。 一、导入新课 他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1938年到中国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经说过,手术台就是我的阵地,他就是——白求恩。 一提起偶像,同学们会想到哪些人呢?我们这一代的偶像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泽东,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沿着毛泽东同志文字的指引,走进一

纪念白求恩教案

纪念白求恩(第1课时) 长武县枣园九年制学校杨花丽 教学目标: 1结合课内外知识,在学习文章的基础上,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课前学习: 查阅资料了解白求恩及其相关事迹,能够对大家作简单的介绍。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配乐朗诵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 延水奏着哀曲, 秋风吹着细雨, 从遥远的五台山, 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 来纪念您! 这里—— 河边的石头, 山上的野草, 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 您静静地安息吧! 在您的后面, 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 已经起来了, 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 高举新医学的旗帜, 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 勇往直前! 二、了解白求恩生平和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 1、学生上网查找;

白求恩(1890一1939),国际主义战土。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l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2、播放相关影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 2、思考:本文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四、师生互动,知识探究。 1、学生讨论、交流,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并归纳各段要点。 中心句: 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归纳各段要点如下: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 纪念白求恩》课时训练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时训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读书如果草草而过,不求甚解,那到用时,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B.有些干部只顾谋私利,对群众的疾苦麻木不仁。 C.那位喜剧演员的最后几句笑话引起哄堂大笑。 D.这两幅作品大相径庭,谁能获奖很难预料。 2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 B.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不少旅行社正经历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C.他家离铁路不远,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 D.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了运行时间。 3 .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何搞好堤防建设?怎样杜绝豆腐渣工程?牵动着会上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句中问号的用法是正确的,“豆腐渣工程”应加引号。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火焰一样繁密”。句中“露出老态”“坚固稳定”“炸开的火焰”依次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 C.“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是为了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D.“柳枝儿一摆,好像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这个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角色(jué)诘责(jié)伫立(zhù)叱咤风云(zhà) B.污秽(huì)星宿(xiù)剽悍(piāo)锲而不舍(qì) C.谥号(shì)炽热(zhì)压轴(zhòu)拈轻怕重(niān)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纪念白求恩》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长沙》《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水调歌头·游泳》《卜算子·咏梅》等。 二、故事背景 白求恩(1889-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于1938年春上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白求恩逝世一个多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三、理解词义 派遣:以赋予或给予正式证件或授权的证明文件的方式委派。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动机: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极端:事物发展所达顶点。 热忱:热情。 冷清:冷落寂寞;冷静而凄凉。 纯粹:不掺杂其它成分的;无掺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 佩服:对某人或某事发自内心的敬仰和崇拜。 高明:见解独到不同凡人,或技艺高超。

鄙薄:鄙视菲薄,轻视。 出路:能够向前发展的途径;摆脱逆境的门路,前途。 拈轻怕重:指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段):简述白求恩来中国的经历,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第②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第③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第④段):表达对白求恩的悼念之情,再次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五、问题归纳 1.文章开头从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有什么作用? 首先,这篇议论文是为纪念白求恩而写,当时白求恩同志在晋察冀敌后根据地和游击区工作,很多人还不知道他,所以有必要先作介绍;其次,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交代白求恩来华帮助中国抗日的经过,可以使下文的议论有坚实的依据,增强说理的效果;再次,由简介主要事迹引发下文的议论,符合先感性后理性的认识规律,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2. 第二段中两个“极端”有什么好处? 两个“极端”强调了白求恩对工作的负责和对同志对人民的热忱达到了极点,加深了人们对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认识,表明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高度赞扬。 3.第二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论证,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相比较。这样一比较,一正一反,

第13课《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13课《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13课《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同步评价】一、基础知识 1、下面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B、热忱:热情。忱:真实的意思。 C、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益,利益。 D、见异思迁:看见好的就想要。 2、“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这句话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重复,实际上作者这样说是为了更突出,强调我们提倡国际主义,反对“ ”。 3、把下列句子改为肯定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在表达的语意上有何区别?无不为之感动。 4、“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句话共包括两层意思,分号前是,分号后是。这句话与“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一句相比较,其语言表达的方式是否相同,为什么? 5、本文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四种精神,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A、文章主要赞扬的是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B、文章主要赞扬的是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其他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C、文章赞扬白求恩的四种精神都是极其重要的,它们没有主次之分。 D、文章主要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一个人具有国际主义精神,才算是具有共产主义精神。 6、课文第一段“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7、(2006年仙桃试题)4.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看谁填得语意连贯,句式一致。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留住一株小草,你却给了我整个绿地;我原想拥有一朵莲花,你却给了我整个荷塘,;我原想亲吻一瓣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雪原。二、同步解读白求恩同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