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脑部CT表现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的CT诊断(附12例分析)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的CT诊断(附12例分析)武军;李彦杰;孙万兴【摘要】目的认识在临床上少见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的临床表现以及CT检查对本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本病以低钙血症导致的手足搐搦、精神神经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进展缓慢.头颅CT扫描均可见双侧基底节区、皮层下及小脑齿状核等处对称钙化,并有一定特征性.结论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是由于甲状旁腺分泌PTH不足或PTH对机体组织的作用丧失的一种状态.CT检查是明确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本病的临床症状与钙化部位、程度等因素有关,头颅CT检查是诊断本病最主要的依据.【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1(017)019【总页数】2页(P108-109)【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低钙血症;计算机体层摄影【作者】武军;李彦杰;孙万兴【作者单位】032200,山西省汾阳医院影像科CT室;032200,山西省汾阳医院影像科CT室;032200,山西省汾阳医院影像科CT室【正文语种】中文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hypoparathyroidism)是由于甲状旁腺分泌PTH不足或PTH对机体组织的作用丧失的一种状态。
现收集1999~2009年经临床证实的1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以便对患者及时有效地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
1.1 病例资料分析我科自1999~2009年经临床证实的12例PTH病例,其中男8例,女4例。
年龄12~55岁,平均42.2岁。
1.2 设备及扫描参数患者均应用Toshiba Aquilion64排螺旋CT扫描仪。
扫描层厚0.5mm×64,间距0.3mm,螺距41/61,120kV,300MAs,旋转时间0.5s,采集距阵512×512,显示距阵512×512。
本病以低钙血症导致的手足搐搦、精神神经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进展缓慢。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脑部CT表现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脑部CT表现【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脑部CT表现。
方法:对本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期间40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脑部CT表现。
结果: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脑部CT主要表现为脑内多发钙化病变,CT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早期治愈,MRI 可提示早期钙质沉积。
结论:CT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检查中,准确性,敏感性较高,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早期治愈。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脑部;CT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hypoparathyroidism,简称甲旁减)是指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减少和(或)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症状和体征很广泛、多变,容易发生误诊[1]。
为探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脑部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意义,笔者对本院2008.2~2011.2期间40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期间经临床确诊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7~62岁,中位年龄34.5±22.3岁。
40例患者中,11例为口周、唇舌及四肢麻木,14例为反复发作性四肢抽搐,5例为发作性癫痫。
所有患者经临床血钙、血磷等生化检查,血磷浓度2.0~3.12mo1/L,血钙浓度0.86~1.71mmo1/L。
病程6个月~5年。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
检查方法:CT采用PHILIPS MX 4000型螺旋CT扫描机,层厚5 mm,间隔5 mm。
2 结果脑部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脑内不同程度对称分布的多发性钙化,主要分布在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小脑齿状核及脑回白质交界区,对称性分布,基底节区钙化为“豆芽”状、锥形、三角形及倒八字形;小脑齿状核钙化为肾形、括弧形;丘脑钙化为椭圆形斑点状;脑白质交界区钙化为迂曲条片状或沟状。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钙剂和维生素D的剂量个体化
监测血钙、血磷和尿钙
谨防高钙血症和泌尿系结石
病例讨论
男性 48岁 发作性手足抽搐 2 年 血钙 1.3mmol/l, 血磷1.1mmol/l 血ALP 97 u/l 血 PTH 54 pg/ml 头颅CT: 双侧基底结钙化
原发性甲旁减的诊断注意点
血钙与PTH水平测定, 要取自同一时刻的血标本,
各种VitD制剂治疗甲旁减的效力比较
────────────────────────────
1,25(OH)2D 每日剂量 (ug) 效力比较 作用开始 时间 血钙恢复正 常所需时间 停药后作用 消失时间 0.5-2.0 1500± 数小时 1α(OH)D 2.7(1.5-4.0) 1000 ± 10+小时 AT10 100-1000 5 2-3天 维生素D2或D3 500-5000 1 1-2周
•假性甲旁减有掌骨和跖骨变短
•对骨骼有反应者有纤维性囊性骨炎
•心电图QT时间延长
转移性钙化
•多见于脑基底节(苍白球、壳核和尾状核)
•常对称性分布 •重者小脑、豆状核、脑额叶、顶叶可见钙化
•软组织如肌腱、脊柱旁韧带等均可有钙化
实验室检查
血钙值↓ 血ALP N或↑ 血磷值↑或N 血PTH↓、N或假性↑ 尿磷↓
────────────────────────────
3-6天
3-6天
3-6天
3-6天
1-2周
7-10天
4-8周
14天-4月
────────────────────────────
治疗目标
控制病情,缓解症状
血钙纠正至正常低限,或接近正常 减少并发症发生 避免维生素D中毒
手术后甲状旁腺机能低下症的脑部CT影像表现(附12例分析)

手术后甲状旁腺机能低下症的脑部CT影像表现(附12例分析)甲状旁腺机能低下症(hypoparathyroidism)简称甲旁低,是由于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不足或甲状旁腺激素对周围组织的作用丧失的一种状态。
临床上分为手术后甲旁低、特发性甲旁低、假性甲旁低,其中以伴有内分泌腺手术后引起的甲旁低最为常见[1]。
多为手术误切甲状旁腺或损伤其供应血管所致[2]。
主要表现为低钙血症导致的抽搐。
确诊有赖于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的测定[3]。
颅脑CT表现为颅内多发、对称性钙化。
我搜集我院经临床证实的资料完整病例12例,对该症颅脑CT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探讨颅脑CT检查对本症的诊断价值。
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2例,女10例,年龄25~53岁,所有病例均有甲状腺手术史,经临床血钙、血磷等生化检查及颅脑CT检查。
12例患者均表现有轻或重度的精神异常,其中明显精神抑郁症有4例。
12例均有不同程度神经性肌肉应激性提高,临床表现为手足搐搦,有8例表现为癫痫发作,其中2例首发症状为癫痫发作,实验室检查:12例患者血钙降低范围:1.25~2.0mmol/L(正常值2.1~2.8 mmol/L),血磷增高1.62~2.3 mmol/L(正常值0.8~1.6mmol/L),全部病例血PTH均降低。
1.2方法CT扫描。
德国螺旋Siemems somatom全身螺旋CT扫描仪,矩阵为512×512;轴位扫描:层厚8mm,扫描线与听眦线平行,扫描范围自颅顶至颅底。
2.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脑内不同程度对称分布的多发性钙化,主要分布在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小脑齿状核及脑回白质交界区,对称性分布,CT值为150~370HU。
基底节区钙化为“豆芽状”、锥形、三角形及倒八字形;小脑齿状核钙化为肾形、括弧形;丘脑钙化为椭圆形斑点状;脑白质交界区钙化为迂曲条片状或沟状。
内囊区未见钙化呈“内囊空白”征。
8例有小脑齿状核钙化,其中6例对称钙化呈括弧状,2例不对称片状钙化,以额顶叶最多见,枕叶次之,颞叶最少见。
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头部CT诊断

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头部CT诊断
李为民;李顺
【期刊名称】《中华今日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004)006
【摘要】目的:分析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头部CT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方法:对8例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头部CT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患者主要表现为手足抽搐,癫痫样发作等神经系统症状。
CT表现为基底节、丘脑、小脑齿状核、尾状核对称性钙化。
结论: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部CT检查可作为本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李为民;李顺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东宁县中医院CT室,157200;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放射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1.2
【相关文献】
1.儿童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影像诊断 [J], 孙惠苗;杨洁
2.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临床病例分析 [J], 郭孝红
3.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的颅脑CT诊断价值 [J], 陈水斌;黄艳丽;许孟君;陈懿
4.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的CT诊断(附8例分析) [J], 王柏林;徐宏伟;王春荣
5.甲状腺全切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回顾性分析 [J], 王东来;韩彬;戴康夫;朱丽璋;程苒;韦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病人的脑部CT表现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病人的脑部CT表现
王立忠;李文华;曹庆选
【期刊名称】《齐鲁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7(22)6
【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病人脑部CT表现。
方法对16例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病人的临床和脑部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病人均行平扫。
结果16例病人脑部均显示对称性基底核钙化,钙化还可见于小脑齿状核、丘脑和大脑皮质下等区域。
结论CT扫描对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总页数】2页(P473-474)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鉴别
【作者】王立忠;李文华;曹庆选
【作者单位】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影像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6.6
【相关文献】
1.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脑部CT表现 [J], 黄国建
2.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脑部CT表现三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J], 周建清;朱玉春
3.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脑部CT表现 [J], 丁国恒;曹政媛
4.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脑部CT表现 [J], 周天民
5.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脑部CT表现 [J], 王银国;李燕梅;王仁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CT、MR表现

精选文本
2
临床表现:
1、阵发性抽搐,指端或指周麻木、刺痛感,手足 和面部肌肉痉挛;惊觉或癫痫样全身抽搐,如不 伴有手足抽搐,常误诊为癫痫大发作。
2、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和定向障碍。
3、白内障。
临床诊断:有手足抽搐使;血钙<2mmol/L,血磷 >2mmol/L基本可以确定。血清PTH明显减低可 以确诊。
精选文本
6
2、结节性硬化:患者有癫痫、智力低下等, 常合并面部皮脂腺瘤,脑内钙化结节常位 于室管膜下,血清钙、磷及PTH均正常。
3、肝性脑病:T1WI双侧苍白球、中脑红核 周围等部位对称性高信号,T2WI无异常信 号。CT扫描上述部位CT值改变不明显。
精选文本
7
精选文本
8
精选文本
9
双侧基底节及大脑灰白质交界区多发对称性钙化
精选文本
3
影像学诊断
CT表现:国内外文献报道特发性甲状旁腺 功能减退93%-100%有颅内钙化。双侧基底 节、丘脑、小脑、齿状核、皮质下及髓质 交界区高密度钙化。钙化常对称性、多发、 大小不等。其形态常片状、点状、弯曲条 状、条带状。内囊不受累,呈“内囊空白 症”。病灶无强化。
精选文本
4
MR表现:MR上述病变于T1WI序列稍增高信号或 高信号,T2WI序列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且以双 侧基底节区常见。MR对钙化灶不敏感,一般均表 现为低信号。但近年来的研究证明,MRI在对钙 化灶的显示上并非像当初认为的那样完全无用,
由于钙的含量不同或者钙化灶中同时含有锰等顺 磁性物质,钙化灶也可表现为高信号。
CT、MR检查显示病变均未见占位和周围水肿征 象。
精选文本
5
鉴别诊断:
1、Fahr病:又称特发性家族型脑血管亚铁 钙沉着症,原因不明,发病有家族倾向, 青少年好发,以基底节、丘脑、小脑齿状 核及皮层下对称性钙质沉着为特征,患者 智力低下,可有头痛、癫痫症状。单纯影 像无法鉴别。其血钙、磷在正常范围,无 手足、躯体缺陷,可与其他疾病鉴别。
16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CT与临床表现分析

16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CT与临床表现分析赵建峰;陈佳;吴彩霞【摘要】目的进一步认识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CT及其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6例临床已确诊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颅脑CT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钙化现象,主要分布在小脑齿状核、双侧基底节区、丘脑、灰白质交界区及半卵圆中心.结论 CT能清楚显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脑内特征性钙化,能为临床提示该病可能,结合血磷、血钙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7(008)009【总页数】3页(P113-115)【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钙化;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临床表现【作者】赵建峰;陈佳;吴彩霞【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影像科,山东聊城 252000;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影像科,山东聊城 252000;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影像科,山东聊城 25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2.2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旁减,是指甲状旁腺素(PTH)分泌或效应不足而引发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临床的主要表现特征是手足不停抽搐、癫痫样症状、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
绝大部分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常伴随有脑内钙化。
临床中通常通过颅脑CT来诊断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颅脑CT报告已成为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
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收治的16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颅脑CT报告、临床资料及实验室各项检查报告,旨在进一步认识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CT特征及其临床表现,以期从影像诊断的角度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1 临床资料搜集我院2009年—2016年经临床诊断的16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病例资料。
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6~58岁,就诊病程5个月~6年。
所有患者均行头部CT及血钙、血磷、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
16例患者均为CT发现颅内多发性钙化,提示可能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建议进一步完成血钙、血磷等生化指标的检查,根据各项指标提示最终确诊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脑部CT表现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脑部CT表现。
方法:对本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期间40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脑部CT表现。
结果: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脑部CT主要表现为脑内多发钙化病变,CT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早期治愈,MRI 可提示早期钙质沉积。
结论:CT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检查中,准确性,敏感性较高,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早期治愈。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脑部;CT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hypoparathyroidism,简称甲旁减)是指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减少和(或)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症状和体征很广泛、多变,容易发生误诊[1]。
为探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脑部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意义,笔者对本院2008.2~2011.2期间40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期间经临床确诊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7~62岁,中位年龄34.5±2
2.3岁。
40例患者中,11例为口周、唇舌及四肢麻木,14例为反复发作性四肢抽搐,5例为发作性癫痫。
所有患者经临床血钙、血磷等生化检查,血磷浓度2.0~
3.12mo1/L,血钙浓度0.86~1.71mmo1/L。
病程6个月~5年。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
检查方法:CT采用PHILIPS MX 4000型螺旋CT扫描机,层厚5 mm,间隔5 mm。
2 结果
脑部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脑内不同程度对称分布的多发性钙化,主要分布在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小脑齿状核及脑回白质交界区,对称性分布,基底节区钙化为“豆芽”状、锥形、三角形及倒八字形;小脑齿状核钙化为肾形、括弧形;丘脑钙化为椭圆形斑点状;脑白质交界区钙化为迂曲条片状或沟状。
40例患者脑内钙化部位频数依次为苍白球20例,尾状核头10例,额顶叶16例,尾状核体13例,壳核钙化15例,小脑齿状核钙化12例,枕叶13例,丘脑8例。
脑回白质交界区的钙化有由前向后发展的趋势,且随病程延长加重,脑内钙化的分布范围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内囊前后肢未见受累。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头颅CT检查时,出现脑部基底节、小脑齿状核和大脑皮质下区对称性钙化,结合病人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不难诊断。
然而,对于脑部多发性钙化,包括Fahr病、结核、结节性硬化、颅内寄生虫病等,血钙、血磷及血PTH(甲状旁腺激素)在正常范围。
依据钙化的形态、位置和相应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脑部钙化多不难与这些病变鉴别;
3.1 Fahr病:是特发性家族性血管亚铁沉着病,影像表现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脑内钙化相似,仅CT检查鉴别困难,必须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及血PTH(甲状旁腺激素)在正常范围。
3.2 结核:有颅外结核史,病史较长,钙化呈沙粒状。
3.3 结节性硬化: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颅内病灶多位于室管膜下或脑室周围,病灶为双侧多发小结节状钙化,少数病例可合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3.4 颅内寄生虫病:有寄生虫病接触史,周围血象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皮内试验和脑脊液补体结合试验阳性,查体可见皮下结节。
钙化少见,钙化呈圆形,一般为虫体死后形成。
4 讨论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少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
在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有特发性甲旁减、继发性甲旁减、低血镁性甲旁减和新生儿甲旁减,其他少见的包括假性甲旁减、假-假性甲旁减、假性特发性甲旁减等[2]。
其症状取决于低钙血症的程度与持续时间。
低钙血症会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可有发作性四肢抽搐或一侧肢体抽搐,激惹、抑郁症、幻想狂,发作前尖叫等症状,易被误诊为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因此,对于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3]。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诊断方法为CT及MRI。
为比较这几种方法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价值,笔者对本院4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CT扫描对于颅脑钙化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显著高于MRI,有助于准确评估病变的进程,且在显示钙化程度较轻的病变方面有较大的优势;MRI对于早期钙质沉积的显示好于CT,但不足之处是其对钙化灶的显示通常为低信号,对于病变部位、分布范围及诊断的敏感性较CT差。
综上所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脑部CT诊断,主要依据脑部特征性钙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CT检查的目的是了解脑部钙化情况,有助于临床进一步明确诊断,对于临床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时提示诊断;还可以用来观察疗效。
参考文献
[1]胡树志,苗延巍. 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脑CT表现与临床症状对照分析(附12例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03)79-80 .
[2]宾精文.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CT、MR表现[J]. 实用医学杂志, 2009,(15)154-156 .
[3] 王燕冰,王军委,姚鹏鹏,陈洁,李师佳,张钧,周志霞,贾玉昌,张霞.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CT及MRI对比研究[J]. 疑难病杂志, 2009,(09) 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