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舞的起源

浅谈现代舞的起源
浅谈现代舞的起源

浅谈现代舞的起源

摘要:现代舞的灵魂就是解放自己禁锢的思想,通过肢体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表达出来,每个人思想不同,所反映的动作也会有不同,所以现代舞讲究创新,反对模仿。只有理解了现代舞的起源,才会使现代舞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舞起源特点

一提起现代舞,大多数人会摇头,要么因为没看过、要么认为看不懂,我们要为现代舞诸如一种新的认识概念。首先,现代舞应该是一种行为艺术,只是相对于其他舞蹈形式来说,它更注重于艺术家内心的感觉,并通过形体充分展现出来。欣赏现代舞不应去强调是不是看懂,是不是表达什么主题或者能不能接受教育,而应欣赏它通过形体所表达出来的美以及给你带来的那瞬间的感受。现代舞艺术家也不会去弄一些令人琢磨不透、晦涩难懂的东西,而是通过现代舞这种与其他艺术品种不同的方法来传达内心的感受并给观众带来愉悦和美感。

一、产生的背景

从历史上看,早期现代舞属于浪漫主义的产物。作为文艺思潮的浪漫主义,是反对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的文艺教条而兴起的文艺运动。18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力量开始壮大,便要求有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新型文艺。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已经形成,主张摆脱古典形式主义的约束,崇尚创新,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情的文艺思潮遍及西方。现代舞的创始人I·邓肯起来反对古典芭蕾,这是浪漫主义精神在舞蹈领域中的一种表现。

19世纪末,欧洲的古典芭蕾,由于越来越偏离思想内容,单纯追求形式和技巧。当时不仅舞蹈革新家们认为古典芭蕾成了舞蹈发展的障碍,而且芭蕾本身的革新家亦认为有改革的必要。邓肯的自由舞蹈正是在这个最需要改革的时候出现的,所以她的影响很快就遍及欧洲。

二、现代舞发展经历的各个时期

现代舞始源于邓肯,拉班又进一步发展了它,并且在现代舞的理论建设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理论与实践,对现代舞起了奠基作用。拉班的学生M·维格曼又把拉班的理论和法则,通过实践变成为舞蹈作品,使现代舞理论更加具体化,对于世界各国舞蹈事业的发展起了极其巨大的促进作用。

以拉班为中心的这一派现代舞,被称为“表现主义现代舞”。表现主义现代舞和其他表现主义的艺术主张一样,宣扬感觉第一,把直觉看成是认识世界的唯一方法。维格曼是表现主义舞蹈的代表者,她的舞蹈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企图切断舞蹈从属于音乐的关系,使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而独立存在。因此表现派所谓在舞蹈上探索的新途径就是取消音乐对舞蹈的作用,确立没有音乐的舞蹈。

怎么欣赏现代舞

怎么欣赏现代舞 现代舞在我国已发展多年,特别是近几年以现代舞的创作手法创 作的各类型的舞蹈作品层出不穷,人们从一开始的排斥到逐渐理解和 接受现代舞及其重要性。因为现代舞这个特殊的艺术形式,很多人对 现代舞还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内涵,那么如何欣赏现代舞呢,我想不妨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是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欣赏现代舞作品,我们说了现代舞是 以标新立异、严肃探索为最终目的,所以首先要能够以平常心态去接受,同时在欣赏的时候要有敏锐的思维和判断水平。在一般人的眼里,既然是舞蹈,那它就必须要一直的舞动,但在现代舞中,这个观点完 全不存有,因为现代舞的概念非常广泛,在现代舞者的眼里,大自然 的一切无一不能舞,而人的每种行为和每个动作无一不在跳舞。 第二要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其实一部作品中,很 大水准上代表了此时编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心态,而这些现象常常在 作品中表现出来,所以,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有助于 更好的欣赏和理解作品。 第三看作品的“动态”和“结构”。现代舞是一门形式感极强的 艺术,所以,现代舞无论是以何种的形式表现,最基本的都是要从动 作开始,而动作的形成、延续、发展、变化,最重要的是看动作的借 力方法,其次是看作品的结构,现代舞打破了和谐理想的古典审美原则,对现实社会中人的注重和对自然真实美的追求,所以,在结构上 特别讲究对比,动作和动作之间的对比,舞段和舞段之间的对比,节 奏和节奏之间的对比,情绪上的对比以及舞蹈构图的对比等等。 第四要尽力的多看现代舞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生而有 之的六种感觉去全身心地感受作品。在现代舞作品中,强调的是舞者 自身的重量而不是如芭蕾般的轻盈,在动作中强调空间的过程而不是 动作的本身,在空间上强调韵味的顿挫而不是流畅,在构图中强调不

现代舞单人舞编舞技法浅议

现代舞单人舞编舞技法浅议 现代舞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它主张摆脱束缚、发展合乎人体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强调自由地抒发真情实感,反映现实生活等观念。 20世纪30年代现代舞引入到我国,至今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团体致力于现代舞的创作、表演和研究。于是培养现代舞编排人才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就现代舞单人舞的编舞技法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舞蹈编导初学者或爱好者的理论学习,使其了解现代舞单人舞的编舞技法内容,并在编舞实践中,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引导。 一、现代舞单人舞编舞的技法训练现代舞编舞的教学是由“单人舞技法基本理论”、“基本的技法技术训练”及“创作实践”三部分内容结合起来的,并通过分析动作,对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创造性的重建架构,并尽力培养完成编导技术技法的形式训练和动作思维的能力。单人舞编导基本理论与技法是编导教学的根本。经过现代舞编导先驱们对动作研究和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一套清晰有效的教学体系:从启发学生对动作的认识开始,引入时、空、力等相关因素变化,让编舞者逐步了解舞蹈的语言层级,最终以纯动作的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舞蹈小品。 (一)舞蹈动机“动机”一词借自音乐,常指一个简短的旋律型,一般长度为1小节.美国着名现代舞蹈家多丽丝·韩芙丽把舞蹈的动机,称为“动作动机”,指的是作为编舞起始之点的“1小节舞句”。舞蹈动机是最基础的动作结构单位,是舞蹈形象的基因,是统一舞蹈动作的中坚要素,也是发展舞蹈语言的主导因素。通常舞蹈动机具有形象性,可变性,鲜明个性,简练性,舞蹈性,观赏性等特征。在形成动机以后就开始发展了,舞蹈动机的发展可以是单一动机向复合动机发展; 方向、幅度、力度、节奏、空间的变化;原型动机中加新元素;加大原型动机难度;多次重复;变化重复;调整动机动作顺序;改变完成动机节奏的身体部位;改变动机情态;改变原型动机的时值等。我们可以综合利用以上的14种办法来组合使用。 (二)造型构思及其“解”“进” 造型,是指相对静止的动作。对于造型的要求是新颖,具有动作性而有所表达。这就需要造型的“解”与“进”。“解”“进”都是具有造型因素的动作过程。“解”是指在造型基础上,一种缓慢的造型拆解动作。反之,“进”是缓慢潜入造型的动作。对于“解”与“进”的这种关联性发展,我们可以理解成电视里常看到的花苞到花儿怒放的慢镜头

怎么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怎么认识艺术起源的多 元决定论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怎么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1、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美术艺术如此。模仿说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是相通的。 2、游戏说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着名美学家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斯宾塞理论"。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们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游戏说强调了游戏冲动、审美自由与人性完善间的重要联系,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在审美方面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它揭示了艺术发生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某些必要条件,如剩余精力是艺术活动的重要条件,艺术的娱乐性和审美性等,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我们理解艺术的本质是富于启发的。但它把艺术看成是

脱离社会实践的绝对自由的纯娱乐性活动,且偏重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看待艺术的起因,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功利的对立,有绝对化和片面性的弊病。 3、表现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现当代美学家。在这种学说看来,所有的艺术只有一个最主要的推动力,那就是他们通过各种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从而促成了艺术的发生和发展。 4、说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着名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解释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巫术说对于我们理解原始艺术,特别是原始美术发生的动力,以及这些艺术在当时条件下非审美的性质具有重大意义。但巫术说把精神动机视为原始艺术发生的唯一动机,忽略了隐藏在精神动机后面的动因,即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因而也不能完满地解释原始艺术的真正起源。 如何理解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是会时间的历史发展中 审美欣赏基本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作为欣赏对象的艺术作品,既是艺术家认识生活的成果,也是欣赏者再认识的对象。欣赏者的认识是以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为出发

舞蹈赏析

《一片羽毛》,十九位男舞者动作刚柔并济,表现鸟儿在生存环境遭破坏后,无家可归的哀怨等。舞蹈通过表现一群候鸟在迁徙的途中遭遇不幸时勇敢地抗击灾难,顽强地与大自然斗争的场景,形象地表述了爱与团结的力量。正是这个特别的立意使《一片羽毛》在其他充满民族气息的舞蹈中脱颖而出,而姑娘们精湛的表演也完美地诠释了一种自然的和谐与对生命的热爱。舞蹈《一片羽毛》的服装就是以宽松的白色大腿裤为主的,演员赤裸上身,显露舞者明显的肌肉结构。为了表达鸟儿的悲愤,舞蹈最后一分钟动作难度有很大的跨越。当赤裸上身、背上画着蓝色彩绘的小伙子们出现在观众面前时,大家眼前一亮,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而台上的舞者们用尽全力,下腰、起腿、旋转、跳跃、翻滚,每一个动作都做到最佳状态。两位领舞柔软的舞姿与后来刚劲有力的动作形成鲜明对比,大家被她们传达出的悲伤却更刚强的精神所打动! 舞蹈《小城雨巷》的成功之处在于创作、音乐、舞美和表演的完美结合。在舒缓、悠长、优美的旋律中,白墙黑瓦、油纸伞、丝质旗袍,这些尘封多年的黑白照片,这些怀旧的文化符号,被编导在舞台上放大,并赋予它一种生命的张力,散发出灵性的光芒。高高的风火墙代表的是一种乡情和文化的认同,油纸伞让我们想起了江南多雨的特性,朦胧中显现出生活固有的特质,真实自然。而古典与时尚相结合的旗袍,将一种夸张的浪漫演绎到极致。 一番她那轻柔、淡雅、婉约、舒缓、空漾、湿润、清丽而又纯净的意境。 《小城雨巷》现代舞。中国民族舞蹈 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和对江南美好风光的眷恋,看到《小城雨巷》中那古老的城巷,青青的石板,朦胧的雨气和那柔美、淡雅的撑着油雨伞的女子,听到那悠扬、婉约的乐声《小城雨巷》充分运用了舞蹈的特性和现代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一个优美的情境。它看似表现的不是当下的时尚生活,没有多少大开大阖、跌宕起伏,没有多少高难度技巧的展示,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宏大场景等等,但它却让我们感动,让我们一再地回味,在不经意中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必须找到一条走进人类情感深处的通道,用诗性之手触摸和弹奏人们的心灵之弦;必须重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开掘,让当代艺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 《中国妈妈》,讲述的是一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全舞围绕着主题“母爱”发展开来。在情感上运用不夸张造作而又具有真实感的表情,动作完整的表现出了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变化。憎恨、接纳、养育、送行四个环节紧紧相连。憎恨时的家恨悲痛,接纳时的拒绝挣扎,养育时的真情奉送,送行时的恋恋不舍。脸上诚恳而又丰富的表情,细腻而极具表现力的动作完美的演绎了这段过程,把“母爱”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段跨国的母爱,一位善良的中国妈妈抚养令人发指的日本鬼子的遗孤,显彰出了女性的伟大胸怀。爱能超越国界、超越阶级,母性的包容强烈的震撼每个人心灵。 表现了国妈妈博大胸襟,们从狭隘憎恨走出,走向宽广境界,用无言行动善良诠释极致当走近我们我们看见苍老额上深刻着皱纹写着老人生辛劳压弯身躯诉说着老人生活沉重黝黑皮肤透出老人生命艰涩依样慈祥样开朗样幽默样豁达让人敬爱难忘怀位母亲仿佛部苦难历史记述着民族苦难;位老人亦民族母亲时而柔情似水时而刚毅山心包孕着种伟岸般爱情样痴迷般深沉当感受种对家乡、对故土、对民族、对亲人、对祖国深深眷念会对位母亲肃起敬意装饰事雕凿扫去表面浮华之气追求古朴质拙风格成功地塑造了位既具体又抽象母亲形象表达了对对祖国母亲浓浓恋情和深情歌颂 《牵手》是属于现代舞的一种,现代舞(Contemporary), 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它强调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其创

《西方舞蹈史》复习资料资料

《西方舞蹈史》复习 资料

《西方舞蹈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1581年诞生的《王后的喜芭蕾》被公认为历史上第一部芭蕾舞剧。 2、在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宫廷,芭蕾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吕里、博尚和 莫里哀是法国宫廷芭蕾的重要奠基人。 3、18世纪芭蕾改革派主要代表人物安芝奥林尼奠基人之一,他将芭蕾的体裁分为怪诞、喜剧、半性格和崇高四种,代表作有《唐·璜》和《谢米拉米达》等。 4、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法国著名舞蹈革新家乔治·诺维尔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情节芭蕾” 的理论主张。 5、诺维尔的学生多贝瓦尔将“情节芭蕾“的改革思想应用于舞台实践,其代表作是1789年在波尔多首次公演的《关不住的女儿》,它是活在今天芭蕾舞台上的最古老芭蕾名作,也是最早一部反映当时法国第三等级贫民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舞剧。 6、与前一时期相比,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变得更加富有诗意、更直接,能够更深刻地诉诸观众的感情。芭蕾舞剧《仙女》、《吉赛尔》和《葛蓓莉娅》分别是这一时期三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品。 7、玛丽亚·塔里奥尼是第一位立起足尖翩翩起舞的芭蕾明星,她和她的父亲是浪漫主义芭蕾的重要代表人物。而该时期的舞剧中出现的吉赛尔这个角色被称为是“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 8、彼季帕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间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被看作是“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芭蕾舞剧《睡美人》是彼季帕创作的顶峰。 9、前苏联芭蕾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探索阶段、戏剧芭蕾时期和交响芭蕾时期三个阶段。 10、交响芭蕾是20年代由费多尔·洛普霍夫提倡的,他的名著《舞剧编导之路》则是交响芭蕾的理论基础。 11、英国芭蕾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归功于三位女舞蹈家终生的努力。惹奈创建了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德·瓦鲁娃筹建了皇家芭蕾舞团,而兰伯特则成立并主持了芭蕾俱乐部。 12、纽约市芭蕾舞团和美国芭蕾剧院是代表美国芭蕾艺术主流的两个舞团。

什么是现代舞

一.什么是现代舞? 现代舞(Modern Dance), 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它的最鲜明特点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故称为现代舞。美国现代主义舞蹈家海伦·汤米尼斯概括现代舞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不存在普遍的规律,每一个艺术家都在创造自己的法典。” 其创始人,公认为是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ncon,1877^-1927 ),她认为古典芭蕾的练会造成人体的畸形发展。她向往原始的纯朴和自然的纯真,主张“舞蹈家必须使肉体与灵魂结合,肉体动作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真诚地、自然地抒发内心的情感。 系统地为现代舞派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训练体系的,是人匈牙利人鲁道夫·拉班(RudolfVonLaban,1877-1968),他创造了一种被称为自然法则的训练方法,把人体动作的构成归纳为“砍、压、冲、扭、滑动、闪烁、点打、飘浮”等八大要素,认为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能组成各种动作。他创造的“拉板舞谱”至今仍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舞谱之一。 产生欧洲现代舞:19世纪末期,欧洲古典芭蕾单纯追求形式与技巧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整个舞蹈艺术的发展,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发展。内容与题材仍 旧停留在神话传说、王子公主的范围内,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大,成为舞 蹈反映社会生活的巨大障碍。正是在这种危机中,现代舞应运而生。 自由舞蹈 当时首先出现的是邓肯的“自由舞蹈”。严格地讲,邓肯的舞蹈还不是现代舞。她崇尚自然,继承了晚期浪漫主义“回到自然”的口号。她脱去舞鞋和紧身舞衣,随心所欲地自由舞蹈,给欧洲舞坛带来一股清新纯朴之风,为现代舞的产生准备了思想条件。而与她同时代的音乐家和舞蹈家E.雅克-达尔克罗兹的“优律动”和R.von拉班的“空间协调律”则为现代舞的产生准备了理论条件。特别是拉班,他全面探讨了人的身心活动规律、肌肉的松弛和紧张、动作的协调以及舞蹈空间等理论问题。 表现主义现代舞 十大基本特点 (1)现代舞的生活观是宽容大度,乐观向上,随遇而安;它的艺术观是求同存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美国现代舞第三代大师默斯-堪宁汉曾说过:“如果你不喜欢别人的作品,那就编一个自己喜欢的好了。” (2)量的概念在现代舞中是第一位的。格莱姆的“巨匠”桂冠应该说是由无人匹敌的180部舞剧和舞蹈构筑起来的。她的同窗也曾指出:“你想编一个出色的舞蹈吗?那么,先编出100个糟糕的再说吧!” (3)美的概念在现代舞中早已不是唯一的追求;而在现代美学中,美更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因此,美或者不美,不应是衡量现代舞作品高低的唯一标尺;格莱姆初出茅庐时,她那带棱带角,更带着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之敏感的抽搐动作,曾被当时报界辱

[现代舞,味道]浅谈现代舞的“味道”

浅谈现代舞的“味道” 一、引言 翻阅众多现代舞初期发展的资料,不难看出,人们对我们这个专业在发展之初所提出的质疑是诸多的,但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下,现代舞者以他们坚韧的毅力和创造性的思维,通过一个又一个虽有争议却能深刻反映当下人们心灵世界的作品使这个舞种最终能够在其它舞种中占有一席之地,进而可以在摸索中逐渐成长,使这个上世纪初起源于国外的舞蹈形式得以打上中国特色的烙印,举着中国现代舞的旗帜匍匐前进。 近几年的CCTV全国电视舞蹈比赛关于现代舞方面的话题是比赛过程中最具争议的,类似看不懂或不明白之类的问题成了大众的最基本反应,而很多国内较知名的舞蹈界专家也没能清楚的解答观众提出的这方面的问题,去年的比赛甚至取消了现代舞组,这一现状的出现相信也引起了众多舞界人士的思考。关于观众看不懂现代舞的问题我认为是相当正常的。因为它的创作理念永远是体现在原创性和先锋性上,目前,大众还是习惯欣赏已经熟知的舞蹈表现形式,能够直接在视觉上呈现美感或者说能直接刺激其感官系统的受到观众认同的舞蹈作品,例如《春江花月夜》《秦俑魂》这类能够直接在视觉上呈现美感刺激大众感官系统的较成功的古典舞作品。而现代舞的作品大多是以细小之处见大精神的,它的舞蹈形式相对于传统舞来说更讲究新颖独特以及细节动作传达出的效果,需要观众更注重欣赏舞者身体的特殊动式所传达出的每一条信息,这每一条信息会形成一种感受呈现在观众内心,所以舞台上的现代舞表演与观众的关系真正是属于心与心的交流。 舞蹈作品简单的说就是在表现人,编创者通过作品说出自己要说的话,而这些话呈现的就是编创者由感而生的人的内心世界,甚至可以说就是编创者自己。通过作品人们可以看到编创者的立场,这种立场来源自编创者对现实的生活或情感有自己的感觉并通过直接的放大的舞蹈形式表达出来,它遵循着人的情感线路,所以才能清晰的让人们看到立场。那些不受观众青睐的作品大多是在编导编创作品的时候呈现的结果经常没有立场,所表达的感情很塑料,仅仅凭借对现代舞的大致印象把无逻辑的大概的西方特色的形式结合到动作中,从而无存在理由地为了形式而形式,使最后呈现的作品毫无生命感,给大家造成的印象永远也就只有动作挺新颖,形式较独特,而真正在说什么却搞不清楚。 二、味与道的把握 (一)中国味道的拿捏对舞蹈作品编创的影响 中国现代舞欲得到中国人的认同,就要编出中国人的味道。而要编出中国味道,其关键在于能否通过深入人的情感线路准确抓住所要表达人的味道。味与道本身是能够成为个体的:味即外在的感觉,它更强调欣赏作品的时候,外在形态给人的感觉;道即内在的规律,它更强调作品中呈现内在的核心。味与道在作品中相互作用,使味成为味的原因那它必然就是特定的道。而道在于是否准确关键是要抓住所编作品人物的内心情节线,是否更切合实际的传达编导在其作品中表露的对现实生活的看法,所以这也就要求味道的把握应该更具细腻性,因为一个细微的动作甚至眼神所要传达的信息都是有变化的,这其中的具体环节有太多值得我们去研究,去细化的东西。细节处理的不同,所带出来的味道也会不一样,所以味道的把握是很微妙的,它需要编导自身对人物的敏感和对人物的内心情节线的创造,所以在把握味道

中外舞蹈史

673-中外舞蹈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外舞蹈史》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 二、考试要求 1.准确掌握《中外舞蹈史》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2.理解并掌握《中外舞蹈史》中的理论问题。 3.能运用《中外舞蹈史》知识与理论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舞蹈史 1.原始舞蹈的发生 2.三代舞蹈的分流 3.汉代舞蹈的发展 4.魏晋南北朝舞蹈的变革 5.隋唐舞蹈的盛景 6.宋元舞蹈的规范 7.明清舞蹈的转型 8.雅乐舞蹈与民间舞蹈的演进 9.近古舞论与舞谱 第二部分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发展史 1.近现代中国舞蹈(1840-1949) 1)在社会急剧变革中发展的中国舞蹈 2)伴随着革命前进的舞蹈艺术 3)黎明前夜的中国舞蹈 2.当代中国舞蹈(1949-1996) 1)舞蹈历史新纪元的起步(1949-1952) 2)舞蹈事业的初步繁荣发展(1953-1957) 3)在迂回和曲折中前进(1958-1962) 4)舞蹈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理论和实践(1963-1965) 5)建国后第一代舞蹈编导家及杰出的组织工作者 6)十年浩劫,畸形流变(1966-1976)

7)三载复苏,再展风采(1977-1979) 8)走向繁荣发展的新时期(1980-1989) 9)多向发展,奔向新世纪(1990-1996) 10)新时期舞蹈事业的突出成就 3.香港、台湾舞蹈发展概况 1)香港舞蹈发展概况 2)台湾舞蹈发展概况 4.中华舞蹈的传播与中外舞蹈交流 1)在海外的华人、华裔舞蹈家 2)中国与亚洲一些国家的舞蹈交流 3)频繁的中外舞蹈交流活动 第三部分西方舞蹈史1.西方芭蕾史纲 1)芭蕾的起源 2)芭蕾的雏形 3)前浪漫主义芭蕾 4)浪漫主义芭蕾 5)俄罗斯芭蕾 6)世纪之交的芭蕾改革(20世纪) 7)前苏联芭蕾 8)当代欧美芭蕾 2.西方现代舞史纲 1)20世纪前期的西方现代舞 ①先驱一代舞蹈家的舞蹈 a. 洛伊·富勒的整体舞蹈 b. 伊莎多拉·邓肯的自由舞蹈 c. 露丝·圣·丹尼斯的宗教舞蹈 d. 泰德·肖恩的美国舞蹈 ②奠基一代舞蹈家的舞蹈 a. 玛丽·魏格曼的表现主义舞蹈 b. 库特·尤斯和汉娅·霍尔姆的舞蹈 c. 玛莎·格雷姆的心理表现舞蹈 d. 多丽丝·韩芙莉的人道主义舞蹈 e. 查尔斯·韦德曼的哑剧舞蹈

现代舞教程:现代舞欣赏及特点

现代舞教程:现代舞欣赏及特点 现代舞在我国已发展多年,特别是近几年以现代舞的创作手法创 作的各类型的舞蹈作品层出不穷,人们从一开始的排斥到逐渐理解和 接受现代舞及其重要性。因为现代舞这个特殊的艺术形式,很多人对 现代舞还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内涵,那么如何欣赏现代舞呢,我想不妨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是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欣赏现代舞作品,我们说了现代舞是 以标新立异、严肃探索为最终目的,所以首先要能够以平常心态去接受,同时在欣赏的时候要有敏锐的思维和判断水平。在一般人的眼里,既然是舞蹈,那它就必须要一直的舞动,但在现代舞中,这个观点完 全不存有,因为现代舞的概念非常广泛,在现代舞者的眼里,大自然 的一切无一不能舞,而人的每种行为和每个动作无一不在跳舞。 第二要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其实一部作品中,很 大水准上代表了此时编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心态,而这些现象常常在 作品中表现出来,所以,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有助于 更好的欣赏和理解作品。 第三看作品的“动态”和“结构”。现代舞是一门形式感极强的 艺术,所以,现代舞无论是以何种的形式表现,最基本的都是要从动 作开始,而动作的形成、延续、发展、变化,最重要的是看动作的借 力方法,其次是看作品的结构,现代舞打破了和谐理想的古典审美原则,对现实社会中人的注重和对自然真实美的追求,所以,在结构上 特别讲究对比,动作和动作之间的对比,舞段和舞段之间的对比,节 奏和节奏之间的对比,情绪上的对比以及舞蹈构图的对比等等。 第四要尽力的多看现代舞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生而有 之的六种感觉去全身心地感受作品。在现代舞作品中,强调的是舞者 自身的重量而不是如芭蕾般的轻盈,在动作中强调空间的过程而不是 动作的本身,在空间上强调韵味的顿挫而不是流畅,在构图中强调不

浅谈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浅谈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 于生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浅谈“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艺术对于不同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与社会价值的认识。当观众面对一件艺术作品时,作品中的一些视觉因素与精神内质也许会引发他某种心理感应,勾起某些个体生存经验的记忆,从而产生对这件作品的喜好或共鸣在这里,艺术使人与人的不同的经验积累在视觉传达中得以沟通,并产生精神交流的奇迹和社会价值。 艺术创作者与欣赏其作品的人也许永远都不可能完全一致,但可能会产生相对的共鸣。前者在创作过程中往往糅合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认知,而后者只有拥有了相似的经验才能有机会真正理解其作品中的微妙。当然某些为了迎合大多数观赏者而创作的作品,我们也许不应该称其为真正的艺术品,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件商品或其它什么东西。然而,任何时期的艺术都不可能是真空的艺术它必定是特定时代、特定文化与社会条件下的艺术。所以作为艺术家在认真思考、真诚创作的同时是否能抵御来自各方面的干预与影响,就显得尤其重要。 我曾经被这样的理论纠缠和迷惑:“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无庸置疑,可它一定要高于生活吗,真的只有艺术所创造的生活比现实的生活更丰富更有刺激性更值得信任吗,于是我说:生活应是第一位的,艺术不可能高于生活。我的意思是说,生活给予我们的东西已经先于艺术给予了我们,而且艺术给予的不会比生活给予的更多。艺术不应该构成对生活的警示或抵抗,而它最多只是对生活的注释或误读。艺术不应自以为是。因为生活是

在我们内心中最真实的体验,并且转瞬即逝,它无法被复制被还原,它只归于我们内心,归于我们的经验。 再看看我们现实生活中,就拿我们大学生接触的最多的流行音乐来说吧,很多歌都是写的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也有很多涉及了现在的社会现实,比如《好期盼》就很真的写出了这一代男人的现状况,同时之前很火的《蜗居》、《奋斗》、《裸婚时代》等等都是根据现实基础所创作出来的,例如《裸婚时代》所反映的社会现实1.房价高.2.物价高.3.药价高.4.工资低5.生育难.等等等等这些影片之所以能取得那么高的票房也是因为它贴近生活,给人们以情感和心灵上的共鸣。艺术是源于生活,同时又反映生活的,我还认为艺术是生活的提炼与进步,平凡的生活经过艺术的洗礼之后,就一一种容易让人接受和感动的形式出现了。 以上所说的并不是否定“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我认为这里的“高”并非是姿态上的高,而是一种沉淀上的高度。当然,如果艺术彻底的还原于生活,那么艺术也就消解了它自身的意义,并且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既然称其为“艺术”,那么它就必然要充溢着艺术的气息。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在对我们的经验还原时,生活给予了我们什么,我们就应该去表达什么。所谓的艺术观念或创作技巧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应该是建立在对生活和艺术两者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而这种理解是双重的,同时又是相通的。虽然每个人的生活与创作方式不同,但只要持有相同的态度,就会彼此真诚相见。

舞蹈作品欣赏

舞蹈作品欣赏 一填空 1舞蹈内容与形式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舞蹈的内容包括题材,_____,_____情节和环境要素。 2中国古典舞的形体律动和审美规范基础来自 3朝鲜族舞蹈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农乐舞,假面舞,_____,_____等 4美国现代芭蕾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 5广义的现代舞所涵盖内容很宽泛,除了国际标准舞,还有迪斯科,_____,_____,踢踏舞等。 6_____是我国乐舞艺术发展史上第三个高峰期,整个社会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一不喜歌尚舞。 7中国古典舞是中国戏剧家和戏曲舞蹈家_____先生提出来的。 8古典芭蕾的发源地在_____。 9舞蹈《水》是由著名舞蹈家_____演绎的。她的舞蹈清新自然,朴实无华,且婀娜多姿,优美流畅,富于生活气息,素有“傣家金孔雀之称”。 10国标舞包括_____和_____。 11周代是铁器时代,上古时代的歌舞艺术在这个时候形成了一座高峰,其代表为_____。

12元明清三代是中国的_____发展迅速的时期。 13芭蕾舞艺术真正形成是在法国国王_____执政期间。 14浪漫主义芭蕾时期出现许多舞蹈理论家,_____丰富发展了哑剧的舞蹈表现形式,创作出以雕塑的手法来塑造群体的舞蹈造型 15舞蹈<<月光舞>>是傣族舞蹈,在傣族,女人有如月亮一样柔美的称谓,是由著名舞蹈家_____演绎的。 16安徽花鼓灯中表演角色繁多,分工细致.女角称_____,男角称鼓架子 17汉族舞蹈种类繁多,有_______________绸舞等。 18我国传统舞蹈分为__________两大类,前者“轻盈儒雅”,后者“粗犷雄壮”,这两类舞蹈构成我国传统舞蹈的两大审 美特征,即“阳刚”与“阴柔”之美。 19_____是芭蕾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在舞蹈技巧,编导艺术,演出形式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个灿烂辉煌的阶段。_____丰富发展了哑剧的舞蹈表现形式,创作出以雕塑的手法来塑造群体的舞蹈造型。 20舞蹈作品《壮士》是由著名舞蹈编导家_____创作的。 21舞蹈内容与形式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舞蹈作品的形式要素包括_____,_____和舞蹈的表现手段。

书法的起源与发展

书法的起源与发展 书法的起源与发展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加深学生对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认识。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和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各种书体演变的大致情况和各历史时期主要书家及代表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体验和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国书法的起源和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脉络,各种书体演变的大致情况和各历史时期主要书家及代表作品。教学难点:各历史时期书体演变及风格、特征的认识和把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致问候,目视学生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放出书法作品。师:同学们都知道,书法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至今仍放射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书法艺术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三.进行新课: (一)引导学生分析早期文字符号的特点。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第24页第二段落“书法意识起源于涂抹和刻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书画同源。仰韶文化陶器只就有刻划的图形和符号,学者认为这就是简单的文字。而且这种符号是用刀刻出来的。刀痕非常清晰。这表明五千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经以刀代笔,创造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了。” 2.播放多媒体幻灯:远古时期的文字符号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早期文字符号的特点。设问1:这些文字符号的字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象形。 3.通过播放多媒体幻灯,举例说明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庖牺氏八卦造字、神农结绳造字和仓颉象形造字等说法,但谁也不能断言。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文字在出世并投入使用之后,有一个成熟过程,在这段道路上,是靠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这两条腿前进的。早在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在日常使用的陶器上用笔来描画或者作记号。倘若"书画同源"之说有道理,那么文字史或者书法史起码不晚于此。 书法意识起源于涂抹和刻划,就是古人所说的书画同源。仰韶文化

《西方舞蹈史》复习资料

《西方舞蹈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1581年诞生的《王后的喜芭蕾》被公认为历史上第一部芭蕾舞剧。 2、在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宫廷,芭蕾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吕里、博尚和 莫里哀是法国宫廷芭蕾的重要奠基人。 3、18世纪芭蕾改革派主要代表人物安芝奥林尼奠基人之一,他将芭蕾的体裁分为怪诞、喜剧、半性格和崇高四种,代表作有《唐·璜》和《谢米拉米达》等。 4、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法国著名舞蹈革新家乔治·诺维尔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情节芭蕾”的理论主张。 5、诺维尔的学生多贝瓦尔将“情节芭蕾“的改革思想应用于舞台实践,其代表作是1789年在波尔多首次公演的《关不住的女儿》,它是活在今天芭蕾舞台上的最古老芭蕾名作,也是最早一部反映当时法国第三等级贫民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舞剧。 6、与前一时期相比,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变得更加富有诗意、更直接,能够更深刻地诉诸观众的感情。芭蕾舞剧《仙女》、《吉赛尔》和《葛蓓莉娅》分别是这一时期三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品。 7、玛丽亚·塔里奥尼是第一位立起足尖翩翩起舞的芭蕾明星,她和她的父亲是浪漫主义芭蕾的重要代表人物。而该时期的舞剧中出现的吉赛尔这个角色被称为是“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 【 8、彼季帕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间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被看作是“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芭蕾舞剧《睡美人》是彼季帕创作的顶峰。 9、前苏联芭蕾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探索阶段、戏剧芭蕾时期和交响芭蕾时期三个阶段。 10、交响芭蕾是20年代由费多尔·洛普霍夫提倡的,他的名著《舞剧编导之路》则是交响芭蕾的理论基础。 11、英国芭蕾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归功于三位女舞蹈家终生的努力。惹奈创建了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德·瓦鲁娃筹建了皇家芭蕾舞团,而兰伯特则成立并主持了芭蕾俱乐部。 12、纽约市芭蕾舞团和美国芭蕾剧院是代表美国芭蕾艺术主流的两个舞团。 13、在20世纪70年代法国芭蕾的发展中,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进行了两种倾向的改革:一是上演当代芭蕾经典作品,如巴兰钦、罗宾斯等人的舞剧;二是上演法国青年编导的试验探索剧目以及外国编导的现代芭蕾作品。 14、现代人体动作的科学思想成熟于20世纪初的德国,代表人物为鲁道夫·冯·拉班。

浅谈现代舞的起源

浅谈现代舞的起源 摘要:现代舞的灵魂就是解放自己禁锢的思想,通过肢体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表达出来,每个人思想不同,所反映的动作也会有不同,所以现代舞讲究创新,反对模仿。只有理解了现代舞的起源,才会使现代舞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舞起源特点 一提起现代舞,大多数人会摇头,要么因为没看过、要么认为看不懂,我们要为现代舞诸如一种新的认识概念。首先,现代舞应该是一种行为艺术,只是相对于其他舞蹈形式来说,它更注重于艺术家内心的感觉,并通过形体充分展现出来。欣赏现代舞不应去强调是不是看懂,是不是表达什么主题或者能不能接受教育,而应欣赏它通过形体所表达出来的美以及给你带来的那瞬间的感受。现代舞艺术家也不会去弄一些令人琢磨不透、晦涩难懂的东西,而是通过现代舞这种与其他艺术品种不同的方法来传达内心的感受并给观众带来愉悦和美感。 一、产生的背景 从历史上看,早期现代舞属于浪漫主义的产物。作为文艺思潮的浪漫主义,是反对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的文艺教条而兴起的文艺运动。18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力量开始壮大,便要求有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新型文艺。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已经形成,主张摆脱古典形式主义的约束,崇尚创新,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情的文艺思潮遍及西方。现代舞的创始人I·邓肯起来反对古典芭蕾,这是浪漫主义精神在舞蹈领域中的一种表现。 19世纪末,欧洲的古典芭蕾,由于越来越偏离思想内容,单纯追求形式和技巧。当时不仅舞蹈革新家们认为古典芭蕾成了舞蹈发展的障碍,而且芭蕾本身的革新家亦认为有改革的必要。邓肯的自由舞蹈正是在这个最需要改革的时候出现的,所以她的影响很快就遍及欧洲。 二、现代舞发展经历的各个时期 现代舞始源于邓肯,拉班又进一步发展了它,并且在现代舞的理论建设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理论与实践,对现代舞起了奠基作用。拉班的学生M·维格曼又把拉班的理论和法则,通过实践变成为舞蹈作品,使现代舞理论更加具体化,对于世界各国舞蹈事业的发展起了极其巨大的促进作用。 以拉班为中心的这一派现代舞,被称为“表现主义现代舞”。表现主义现代舞和其他表现主义的艺术主张一样,宣扬感觉第一,把直觉看成是认识世界的唯一方法。维格曼是表现主义舞蹈的代表者,她的舞蹈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企图切断舞蹈从属于音乐的关系,使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而独立存在。因此表现派所谓在舞蹈上探索的新途径就是取消音乐对舞蹈的作用,确立没有音乐的舞蹈。

浅谈对艺术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的理解 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它的反映本质是审美的而不是科学的。是一种不同于科学的反映,是拟人化的反映,即它的反映是体验的、形象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的。 从哲学和科学角度说艺术是人类表达真理的一种特殊形式;从政治学角度说艺术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从社会角度学说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从心理学角度识艺术是人类心理需求的补偿形式;从伦理学角度说艺术是道德情感的净化和完美人格的塑造;从工艺学角度说艺术是技艺等。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艺术变成了哲学科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工艺学等的附庸。 艺术不直接与政治、科学、宗教、道德、法律对话,而是通过美学与他们对话。艺术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和结晶,是艺术家审美创造的产物。艺术家通过艺术不是要表达他的政治意识、哲学意识、道德意识等其他意识形式的,表达这些意识有比艺术这种形式更便捷、更准确、更适当、更纯粹的形式,艺术是为了表达审美意识而创造的。 艺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愉悦,为人们提供美感享受而创造的,因此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身心和谐的自由体验而创造的,至少遵从一个愉悦的原则。 艺术的功能是以审美为中心,兼有认识、教育、娱乐等作用的价值系统,艺术的功能应该主要为我们提供审美愉悦的。 艺术描绘以人为中心,换言之,艺术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卢卡奇在《审美悟性》中认为,审美的真理由自我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构成一个循环,“认识你自己”的冲动把人们引向世界,使人们转向外部,对社会和自然有所认识,这种对客观现实的追求同时使人们认识到他自己本质的最深层。从写人到写社会,从写社会到写理想之间存在着无限的往复运动,相互支撑,相互深化。 艺术不仅说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又是一定的物质媒介,不仅是精神创造活动,还涉及到技能技巧,不仅是静态的认识深化过程,被动接受生活的过程,更是随着深入生活,不断对生活提出理想要求并在现实中追求它、实现它的实践过程。艺术家不仅是生活的理性关照者、守护者,更是介入生活的实践者、创造者,因此艺术是物质与意识的统一,是思想与技艺的统一,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艺是指工艺,术是方法、途径。艺术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道德理念下,经过人为的发现和改变,将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中最为美好的事物的生动再现,是一种方式、方法或技巧。在这里有个前提,也就是说,这种方式方法必须得到多数人们按照当时审美观念的认可,艺术才能够成立。若不认可的,也就称不上是艺术。艺术是伴随时代的境迁而发生变

舞蹈作品欣赏

-舞蹈作品欣赏

————————————————————————————————作者: ————————————————————————————————日期:

一填空 1舞蹈内容与形式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舞蹈的内容包括题材,_____,_____情节和环境要素。 2中国古典舞的形体律动和审美规范基础来自 3朝鲜族舞蹈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农乐舞,假面舞,_____,_____等 4美国现代芭蕾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 5广义的现代舞所涵盖内容很宽泛,除了国际标准舞,还有迪斯科,_____,_____,踢踏舞等。 6_____是我国乐舞艺术发展史上第三个高峰期,整个社会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一不喜歌尚舞。 7中国古典舞是中国戏剧家和戏曲舞蹈家_____先生提出来的。 8古典芭蕾的发源地在_____。 9舞蹈《水》是由著名舞蹈家_____演绎的。她的舞蹈清新自然,朴实无华,且婀娜多姿,优美流畅,富于生活气息,素有“傣家金孔雀之称”。 10国标舞包括_____和_____。 11周代是铁器时代,上古时代的歌舞艺术在这个时候形成了一座高峰,其代表为_____。 12元明清三代是中国的_____发展迅速的时期。 13芭蕾舞艺术真正形成是在法国国王_____执政期间。 14浪漫主义芭蕾时期出现许多舞蹈理论家,_____丰富发展了哑剧的舞蹈表现形式,创作出以雕塑的手法来塑造群体的舞蹈造型 15舞蹈<<月光舞>>是傣族舞蹈,在傣族,女人有如月亮一样柔美的称谓,是由

著名舞蹈家_____演绎的。 16安徽花鼓灯中表演角色繁多,分工细致.女角称_____,男角称鼓架子 17汉族舞蹈种类繁多,有_____ _____ _____绸舞等。 18我国传统舞蹈分为__________ 两大类,前者“轻盈儒雅”,后者“粗犷雄壮”,这两类舞蹈构成我国传统舞蹈的两大审美特征,即“阳刚”与“阴柔”之美。 19_____是芭蕾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在舞蹈技巧,编导艺术,演出形式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个灿烂辉煌的阶段。_____丰富发展了哑剧的舞蹈表现形式,创作出以雕塑的手法来塑造群体的舞蹈造型。 20舞蹈作品《壮士》是由著名舞蹈编导家_____创作的。 21舞蹈内容与形式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舞蹈作品的形式要素包括_____,_____和舞蹈的表现手段。 22_____是我国古代的动荡时代,也是民族文化大交流的时代,除了胡乐胡舞和汉族乐舞外,还盛行佛教乐舞. 23彝族舞蹈种类繁多,其中包括打歌,_____,_____铜鼓舞等。 24俄罗斯古典芭蕾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 25国际标准舞中拉丁舞包括伦巴舞,_____,_____,斗牛舞,牛仔舞。 26国际标准舞蹈包括_____和_____。 27山东秧歌包括__________ _____。 28_____时期,歌舞艺人的形体条件已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只有柔软轻巧,体轻如燕,即可随风飞扬又可旋转入怀的形体才能表现中国传统舞蹈的”轻盈飘逸”之美。

“美术”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美术 “美术”这个专门名词,在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被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它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文学、戏剧、音乐等,广义的还包括拳术、魔术、医学等。中国古代所谓“百工技艺”,也是包括同样广泛的范围。在古代,无论东方或西方,都只有“工艺”、“手艺”这样的概念。在中国古籍中只有“绘缋之事”、“刻削之道”、“刻镂之术”、“锦绣文采”等工艺术语的运用,却未见类似“美术”这样的专门名词,这是因为人类的美感意识,是首先从满足生存需求的工艺品萌生的。 在欧洲,“艺术”和“美术”这两个概念,直到文艺复兴之际才确立并被公认。那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创造纯粹精神领域的产物,更足以使人激昂精神、开阔胸怀,达到互相同情、增强意志、建立信念的目的。这类思想意识的活动,是人文主义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是人的主体意识的发扬,它涉及到艺术的不同领域和形态,这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大规模扩展开来的文学、艺术各门类,其中包括美术。这种精神产品,从物质中提升,和物质相辅而行,成为全面滋养人们心灵所不可缺少的营养。人类依靠它陶冶情怀,并协同各门类的科学认识世界,普及教育,开拓文明。它起着组织和协调社会成员的意志和行为的作用。文明的发展是和艺术创造分不开的,艺术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 在欧美拉丁语系国家,“art”既作“艺术”解,又作“美术”解。蔡元培早期运用“美术”这个术语时,也包括诗歌和音乐。其后,中国的文艺界、教育界把“美术”和“艺术”的概念逐渐区分开来。“艺术”是一切艺术门类的总称,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表达社会意识的一门大学科,广义上包罗文学、音乐等,也包括建筑和园林等。综合性艺术有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它们不同程度地利用美术,有的和美术密切结合。“美术”作为“艺术” 的一个门类,必然与姊妹艺术有共性,但它的艺术形态具有鲜明的特征。它和姊妹艺术结合时,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力,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条件下,美术甚至可以和科技相结合,派生出艺术新品种。 人类在创造精神产品时,自然地分门别类,建立起文学艺术的各个分支,使之朝着专门化的方向前进,形成了各种艺术门类的独特性能。它们在许多场合虽分犹连,有时则分而复合。每一次的结合和交融(如动画电影、音乐喷泉),便产生艺术的新意向、新品种和相应的艺术感染力。艺术的分化和复合都是一种发展,在发展中开拓了对艺术的认识,更新了艺术的观念。其所以有分有合,分而不悖,合而能容,是因为各种艺术品类都受共同的美学原则的支配,有共通的规律可循。 此外,如果从审美和美育的角度谈“美”的问题,“美”这个字眼在汉语中的含义非常广泛,不但概括着整个文艺范畴,而且还介入伦理、哲学等领域。 美术的形态和特性 古今中外的美术品类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千变万化。现代美术因受科技和工业生产的影响,新思潮不断涌现,前所未见的新样式、新品种层出不穷。美术要求发展个性,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多元化,所以对它的共同特征难于作条理明晰的概述。 世界上的美术品类,按物质材料和制作方法来区分,大体上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