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防治鸡白痢病
土鸡放养技术之如何防治鸡白痢?

土鸡放养技术之如何防治鸡白痢?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鸡,在出壳后2周内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以拉白痢、衰竭和败血症过程为特征,常导致大批死亡。
成年鸡感染后多是慢性经过或不显症状,病变主要局限于卵巢、卵泡、输卵管和睾丸。
(1)流行病学鸡白痢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流行于2~3周龄的雏鸡,不同品种鸡的易感性有明显差异。
饲养管理条件差、雏鸡拥挤、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饲料质量差以及发生其他疫病等都可以成为鸡白痢的诱因。
(2)症状不同日龄的鸡发生鸡白痢时,其症状差别较大,第2~3周龄死亡率最高,第4周龄时死亡迅速减少。
①雏鸡。
雏鸡在5~6日龄时开始发病,第2~3周龄是雏鸡白痢发病和死亡的高峰。
严重污染的种鸡场,可造成雏鸡20%~30%的死亡,甚至更高。
病鸡精神沉郁,低头缩颈,羽毛蓬松,食欲下降。
由于体温升高,怕冷寒战,病雏常扎堆挤在一起,闭眼嗜睡。
突出的表现是下痢,排出灰白色稀便,泄殖腔周围羽毛常被粪便所污染,泄殖腔孔被干燥粪便糊住,病雏排便困难,可见努责、呻吟。
有的急性病鸡死前不见下痢症状,如肺部有病变则出现呼吸困难、气喘、伸颈张口呼吸症状。
病雏生长缓慢,消瘦,脐孔愈合不良,其周围皮肤易发生溃烂,卵黄吸收不良,腹部膨大。
有时可见膝关节发炎肿大,行走不便、跛行或伏地不动。
若防治不当,病雏鸡生长发育受阻,长成后有较高的带菌率。
病程一般为4~10天,3周龄以上发病的鸡死亡较少。
但耐过的病雏多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带菌者。
②成年鸡。
成年鸡感染后一般呈慢性经过,感染可在鸡群内传播很长时间,但不出现明显的症状,病鸡表现为精神不振、冠和眼结膜苍白、鸡冠萎缩、食欲降低、饮水增加、腹泻。
种鸡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死亡率增高。
(3)病理变化①雏鸡。
急性死亡的雏鸡无明显眼观可见的病变。
病程稍长的死亡雏鸡脱水,眼睛下陷,脚趾干枯;心肌、肺、肝、肌胃等脏器出现黄白色坏死灶或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肝脏肿大,有条状出血,胆囊充盈;卵黄吸收不良,内容物变性变质、稀薄,外观呈黄绿色,严重者卵黄囊破裂,形成卵黄性腹膜炎;脾有时肿大,常见有坏死灶;肾脏充血或出血,输尿管充斥灰白色尿酸盐。
鸡白痢治疗方法

鸡白痢治疗方法
首先,鸡白痢的治疗需要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
饲养户在发现鸡出现白痢症状后,应该立即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工作,清除鸡舍内的粪便和污物,保持鸡舍的干燥和通风。
此外,饲养户还应该对饮水器、饲料槽等饲养设施进行清洗消毒,避免饲养环境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其次,鸡白痢的治疗需要注意饲料的调整。
在鸡白痢发生期间,饲养户可以适
当地减少鸡的日粮量,避免给鸡过多的饲料,以减轻鸡的消化系统负担。
同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抗生素和益生菌类的饲料添加剂,帮助鸡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加速康复。
另外,鸡白痢的治疗需要注意鸡只的饮水管理。
饲养户在治疗期间应该及时更
换鸡只的饮水,保证饮水的清洁卫生。
可以在饮水中添加些许食盐和葡萄糖,帮助鸡只补充体内丢失的电解质和能量,促进鸡只的恢复。
最后,鸡白痢的治疗需要注意观察鸡只的病情变化。
饲养户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应该密切观察鸡只的病情变化,如粪便的情况、食欲的恢复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鸡只的病情没有得到缓解,应该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之,鸡白痢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饲养户在日常管理中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希望本文介绍的鸡白痢治疗方法能够帮助到您,保障鸡只的健康生长。
鸡白痢的防治方法

鸡白痢的防治方法
鸡白痢是一种常见的鸡类传染病,主要由副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
下面是防治鸡白痢的方法:
1. 加强清洁环境: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鸡舍、饮水设施和饲料器具,避免饮水污染和病原菌滋生。
2. 隔离病鸡:发现有白痢症状的鸡,应立即隔离并进行治疗,避免病菌扩散,同时应注意与健康鸡的接触。
3. 规范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保障鸡类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饮水和饲料。
4. 预防疫苗接种:对鸡群进行疫苗接种可提高鸡的免疫力,减少白痢的发生。
5. 配合使用药物:在兽医的指导下,可以给鸡群使用一些有效的抗生素和消炎药物,帮助控制疾病的发展。
6. 加强饲料卫生:选用优质饲料,避免饲料中的病原菌传播,定期对饲料进行消毒处理。
7. 加强个体免疫力:可以给鸡群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增强鸡的抵
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是一些通用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具体防治方法应根据病情和兽医的指导来进行。
鸡白痢防治措施新要点

鸡白痢防治措施新要点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极其常见的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下痢,排白色糊状稀粪,脱水,呈败血症经过;成鸡多为慢性或隐性经过,一般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本病是严重危害雏鸡存活的重要疾病,鸡群一旦发病,常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极其常见的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下痢,排白色糊状稀粪,脱水,呈败血症经过;成鸡多为慢性或隐性经过,一般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本病是严重危害雏鸡存活的重要疾病,鸡群一旦发病,常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特点雏鸡白痢和成鸡白痢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个病,雏鸡白痢是造成雏鸡死亡、育雏成活率低的主要疾病之一,成鸡白痢是造成产蛋率不高和成年鸡死淘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所造成的损失与种鸡场本病净化程度、鸡群饲养管理水平以及防治措施是否得当有着密切关系。
本病是鸡的一种卵传性疾病,种鸡场如被本菌所污染,种鸡中就有一定比例的病鸡或带菌鸡,这些鸡所产的种蛋同样有一定比例是带菌的,在孵化过程中可造成胚胎死亡,孵出的雏鸡有弱雏、病雏。
同时该病在同群鸡中又可以互相感染传播,给养鸡业造成很大损失。
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鸡易感,其次是火鸡。
各种年龄,不同品种的鸡都可感染,但以褐羽产褐壳蛋的鸡种易感性,白羽产白壳蛋的鸡种抵抗力稍强,但不注意本病的防治同样造成较大损失。
鸡白痢在目前条件下,大多数鸡群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特别是种鸡场本病若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对广大商品蛋鸡场来说威胁将越来越严重。
防治雏鸡白痢的防治,饲养者通常在雏鸡开食之日起,便在饲料水中添加抗菌药物,这样效果比较明显,青霉素、土霉素、痢特灵、氯霉素、庆大霉素、氟派酸等都可使用,用药物预防应防止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更不要一味加大剂量达到防治目的。
防治要有一定的疗程,应该考虑到有效药物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交换使用,药物剂量要合理。
鸡白痢及其防治

眼盲 。
4 病 理 变 化
胚 胎感 染 主要 病 理变 化 是 肝脏 肿 胀 、 血 , 时 充 有 有条纹状 出血 。 囊扩 张 , 胆 充斥 胆 汁 。 卵黄 吸收不 良 , 内容物 有轻 微 的变 化 。
雏鸡 白痢可见病死鸡呈败血症经过 , 病鸡瘦小 ,
羽 毛污秽 , 肠 周 围污 染粪 便 、 水 、 直 脱 眼睛 下 陷 、 脚趾 干涸 。卵黄 吸收不 全 , 卵黄 囊 的内容 物变 成淡 黄色并 呈奶 油样 或 干 酪样 粘 稠物 ; 心包 增 厚 , 脏上 常可 见 心 灰 白色 坏死 小 点或 小 结节 ; 肝脏 肿 大 , 可见 点状 出 并
本病 的病原体是鸡 白痢 沙门氏菌 ,属肠杆菌科
成员 。 病各 种 日龄 的鸡都 可发生 。 本 雏鸡 发病 表现 急 性 败血 症 经 过 , 以发 热 , 排灰 白色 粥样或 粘 性 液状 粪
便为特点 , 成年鸡发病 以损害生殖系统为主要特点。 病 原 菌 为两 端 稍 圆的 细长 杆菌 , 兰 氏染 色 阴性 , 革 不
白色 似石 灰 浆状 的 稀粪 ,并 粘 附于直 肠 周 围的羽 毛
不强 , 污染 的鸡蛋 , 煮沸 5 分钟可将本菌 杀死 ,0 7℃ 经过 2 分钟也能够使之死亡 , O 一般消毒药都能迅速 将其 杀死 。
2 流 行 病 学
鸡是该病的天然宿主,火鸡被证实也是重要宿 主。火鸡和病鸡接触而被传染 , 可长期带菌。此菌对 鸡的适应性很高 , 对火鸡的适应性较低。除了鸡和火 鸡外 , 、 鸭 珠鸡 、 雉鸡 、 鹌鹑 、 金丝雀、 鹅 、 雏 鹭鸶等有 时也可 被感 染 。有 些 哺乳 动 物也感染 本病 , 人也 偶有 感染本病的报道 。鸡对本病的易感性最强 , 但不 同品
鸡白痢杆菌病检疫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鸡白痢杆菌病检疫方法以及注意事项鸡白痢杆菌病(简称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家禽中。
鸡白痢对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能力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时可导致鸡的死亡。
及时检疫和预防鸡白痢杆菌病对维护禽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鸡白痢杆菌病的检疫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鸡白痢杆菌病的检疫方法1. 定期检疫:养殖户应当定期邀请具备相关资质的兽医进行鸡白痢杆菌病的检疫工作,确保家禽群体的健康状态。
2. 临床检查:及时发现鸡白痢杆菌病患病群体,包括鸡的生长发育状态、粪便外观、食欲情况、羽毛光洁程度等。
应对群体进行定期粪便检测,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
3. 实验室检测:对怀疑感染鸡白痢杆菌病的鸡群进行病原菌检测,确认感染症状发生的确切时间和范围,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鸡白痢杆菌病的防治注意事项1. 强化卫生防护:饲养场要经常进行卫生杀菌,保持环境卫生,定期对鸡舍、饮水设施、饲料等进行清洁消毒,减少病原菌侵入。
2. 严格隔离:确诊患有鸡白痢杆菌病的鸡群应及时隔离,切断传染链,避免疫情扩散。
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未感染者的健康状态。
3.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鸡白痢杆菌病的重要措施。
包括保证饲料卫生、合理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温度和湿度等。
4. 采取其他防治措施:例如增强鸡的免疫力,加强营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等方法进行预防。
鸡白痢杆菌病的检疫方法以及防治注意事项,是保障鸡类健康、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
只有加强疫情监测,确保及时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才能使鸡类养殖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希望养殖户和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加强管理,规范操作,共同维护禽类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近年来鸡白痢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近年来鸡白痢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1发病年龄的变化过去认为鸡白痢是主要侵害雏鸡的疾病,常称雏鸡白痢,并定名为”雏鸡致死性败血症”。
小鸡孵出后几天开始出现明显症状,7~10日龄后发病,病雏逐渐增多,第二、三周龄达到死亡高峰,3周龄后发病减少。
而成鸡则认为呈慢性经过。
近几年发现,1~4日龄初生雏及育成鸡的发病机率明显增多。
1~4日龄初生雏的大量发病主要见于种蛋来源于鸡白痢血清阳性率高的种鸡群,同时有大风降温等不良应激因素时可暴发此病,在3~5日龄时达到死亡高峰。
近几年,还发现在鸡的育成阶段出现鸡白痢的高发期,被称为青年鸡的鸡白痢,常有较多或大量发病和死亡。
此阶段发病有的系育雏阶段忽视了对此病的防治,造成此病;也有一些是在育雏期感染了鸡白痢,虽未致死,但某些器官遗留病理损害,如:心肌上的坏死性结节、心肌变性及肺坏疽等。
在鸡日龄增大后,有病变的器官不堪新加重的负担,逐渐消瘦、下痢、死亡。
2临床诊断的变化鸡白痢以表现白色下痢为特征,排稀薄如浆糊状粪便,出现”糊肛”现象,影响排粪。
同时由于肛门周围发生炎症引起病痛,故常发生尖锐的叫声。
但近几年在育雏期,常有不表现白色下痢特征症状而突然死亡的,经病原学诊断,确系因鸡白痢沙门氏菌而致死,被称为无白痢症状型或急性败血型鸡白痢,有些死亡后的雏鸡,口内尚含有饲料。
此外,还有一种病型,病后仅见极少数雏鸡排白色稀粪,但呈现呼吸困难,剖检可见肺部有多量粟粒大坏死结节,和大小不一的肝变坏死区,被称为肺形鸡白痢。
如对此现象误认为是呼吸道疾病而用一些呼吸道药物,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费人费物,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也有育雏期严重发生鸡白痢的病群,常有1%~3%雏鸡表现脑脊髓炎症状,经细菌学检验,在死雏脑组织中很容易分离到纯粹一致的鸡白痢沙门氏菌,这种情况被称为脑型鸡白痢。
雏鸡白痢以前常表现的排白色黏性粪便的症状,不仅在上述几种类型的鸡白痢病上表现不明显,而且在有些情况下,雏鸡因其他原因也可表现白色排泄物增多,甚至出现”糊肛”现象,如高蛋白水平饲料、传支、传染性法氏囊病、痛风等,均可见白色排泄物增多,所以认为,鸡白痢病的病名并不符合临诊实际情况,甚至可造成误解。
鸡白痢的临床症状 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 养鸡技术

鸡白痢的临床症状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养鸡技术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各种年龄、不同品种的鸡均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鸡白痢的临床症状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不同品种、日龄及性别的鸡都可感染患病,但以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该病常呈流行性暴发,随着鸡年龄的增加,抗病能力增强,成年鸡偶有发病死亡,但是主要表现为隐性或者慢性感染。
病鸡和带菌鸡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因该病的流行呈散发性和区域性,因此该病的传播时间长、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
该病主要是经过种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水平传播。
不良的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方法会加剧该病的病情,还易诱发其他疾病,从而加剧了该病病情,使死亡率升高。
2、发病原因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首先是养殖者对于该病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一些喹诺酮类抗生素即可有效控制该病,可是实际上,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鸡沙门氏菌的感染。
只有经常对鸡群进行阳性筛查,彻底的净化种鸡场,减少种蛋的传播,才可杜绝该病的发生。
养殖环境差。
多年来,鸡白痢发病率的高低与养殖场的环境好坏都有着重要的关系。
通常鸡白痢为阳性的鸡场,鸡舍的条件一般较差,卫生清扫不达标,鸡舍的温度不适宜,过高或者过低,通风不良等,这些都是诱发该病发生,使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该病可以通过受污染的饲料、饮水以及用具等进行传播。
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如果对养殖环境消毒不或者清理粪污不彻底,就会扩大受病菌污染的面积,从而使鸡群受到更为严重的威胁。
3、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来进行初步诊断。
因鸡的日龄不同,在感染发病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雏鸡。
当雏鸡感染患病后,雏鸡多为体质较弱,脐部发炎,在出壳后不久发生死亡。
一般在7-10日龄会达到死亡高峰期。
随之着雏鸡年龄增长,死亡率减少。
病雏鸡常表现为精神不振,低头缩颈,羽毛松乱无光泽,食欲下降,甚至废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有效的防治鸡白痢病
1、发病情况
鸡白痢病在鸡的雏鸡阶段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一般3~4日龄的雏鸡就有白痢病出现,病初雏鸡表现口渴多饮,羽毛松乱,翅膀和尾羽下垂,缩脖呆立,闭眼嗜睡,食欲不振或食欲停止,随后并出现拉白色或灰白色的稀便,且肛门周围污染严重,有时少数病雏甚至出现排粪困难。
东东养鸡联盟:发病后期则病雏表现极度衰弱,并蜷缩成一团,呼吸困难,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发病雏鸡大多在发病后1~3天内死亡。
而成年鸡染病后,由于病鸡的发病症状往往呈现慢性经过,且病鸡的拉白痢症状也不够明显,绝大部分病鸡仅仅表现出渐进性消瘦贫血症状,且持续时间长,产蛋鸡的产蛋量也呈渐进性下降,往往不易被养鸡场户所及时发现。
2、预防措施
鸡场户要有效地预防鸡白痢病,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是首先应选用健康种鸡群所产的种蛋,并在种蛋孵化前做好消毒工作。
一般小规模孵化可用1%的来苏儿或0.1%高锰酸钾溶液对种蛋进行消毒,而大规模孵化则可事先将孵化用种蛋放入专用消毒室内。
按每立方米的空间用福尔马林28ml、高锰酸钾14g、加入清水14ml 进行熏蒸消毒,并关严门窗密封熏蒸消毒15~20h后,再将种蛋转入孵化阶段。
二是要注意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可根据鸡群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地搭配营养全面的饲料,满足鸡群正常生长发育的要求,以增强鸡群的抗病能力。
三是要注意保持饲喂鸡群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扫鸡舍,经常保持鸡舍内干燥、清洁、卫生,其鸡舍、用具和周围环境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消毒。
鸡群的养殖密度应均匀,鸡舍内光照应充足,并注意协调好鸡舍内温度和湿度,夏秋高温季节应加强鸡舍内降温,冬春寒冷季节在加强对鸡舍内保温的同时,应注意协调好鸡舍内的保温和通风换气的关系。
尽可能降低鸡舍内的有害气体的浓度,以改善鸡舍内的空气质量,防范有害气体侵害鸡群而诱发鸡白痢病和一些呼吸道综合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