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词类活用

高考复习---词类活用
高考复习---词类活用

高考复习---词类活用

复习题词类活用(一)

授人:杨勇

复习总目标:掌握实词活用规律。

学习目标:1、理解实词活用现象;

2、掌握判断实词活用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名词活用规律的归纳和利用。

学习思路:研讨—归纳—实战

学习过程:

一、研读言实词活用的定义与类型,明确本节的学习重难点。

二、研讨、归纳名词活用的规律。

思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试着归纳其规律。

①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____________

②江水又东。(《水经注·江水》)____________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_____________

④今王鼓乐于此。(《孟子·梁惠王下》)_________

⑤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赤壁之战》)________

⑥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_______

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_

⑧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__________

⑨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___________

⑩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狼传》)__________

11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____________

12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

13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__________

三、实战巩固:

1(2000年全国卷11小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自放驴,取樵饮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必修三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指南录后序》 A.名词作状语 1、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2、予分当引决分:按本份 3、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4、日与北骑相出没日:在白天 5、夜趋高邮夜:在晚上 B.名词作动词 1、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2、则直前诟(gòu)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3、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为……作序 4、道中手自抄录手:亲手 5、名曰《指南录》名:命名 C动词作名词 1、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巡徼:巡徼的人 D形容词作动词 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 《五人墓碑记》 A名词活用 1、去今之墓而葬焉墓,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 2、其疾病而死,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 3、为之声义声,名词用如动词,伸张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名词动用,出任……巡抚 5、缇骑按剑而前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6、显荣于身后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 7、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8、而为之记记,名词动用,作记 9、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名词动用,用盒子装 B形容词/副词活用 1、激昂大义激昂,形容词用如动词,激动振奋 2、亦以明死生之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明 3、不能容于远近远近,形容词用如名词,远近的百姓 4、则尽其天年尽,副词用如动词,享尽 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先,形容词用为名词,先导、表率 C动词活用 1、不敢复有株治株治,动词用如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2、安能屈豪杰之流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 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仆,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离骚》 A名词作动词 1、名余曰正则兮名,名作动,取名 2、字余曰灵均字,名作动,取字 B形容词作名词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形容词作名词,美质 C动词作名词 1、纫秋兰以为佩佩,动词作名词,佩戴在身上的饰物 D名词作状语 1、朝搴阰之木兰兮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2、夕揽洲之宿莽; 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烛之武退秦师》 A名词作状语 1、夜缒而出夜,表时间,在晚上 2、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3既东封郑东,表处所,在东边 B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与郑人盟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C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1、既东封郑封: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2、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3、越国以鄙远鄙: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D动词作名词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E动词的使动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2、烛之武退秦师使动,退,使……退却 F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作动词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二)活用为使动词 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三)活用为意动词 1.名词的意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 三、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刃”即“以刃杀”,用刀杀) ②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范增数目项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句子特点: 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2、能愿动词+名词/数 3、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 4、名+名/代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谨”,重视/认真从事) ②[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行千里) 二、活用为使动词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

巩固练习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巩固练习 (2015银川一中第五次摸底考试)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 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馀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曲,持吏短长,“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 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①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改) 【注】①丞相,指秦桧。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不能夺夺:改变。 B.守汪藻馆之馆:住在宾馆、客舍里。 C.盍祠祀之盍:何不。 D.属登母死舟中属:适逢。 2.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B.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C.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D.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如何判别词类何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 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 “置人所罾z ēng 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z ēng 本义是渔网,活用作动词“网起”。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荀子?天论》) 遵海而南(向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史记?项羽本纪》) 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代词不受名词修饰,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原谤》) 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 7、 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

高考文言文备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的6种情况

高考文言文备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的6种情况 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的语法现象。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 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之归。“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使(之)鸣。“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如: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zhuó)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 “昂其直”是“使其直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令尹南辕反旆。(《左传·宣公十二年》) “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答司马谏议书》) “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的意动用法。

2018届高三语文学案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泰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课一案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学案3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学案目标】 找出活用字词,并准确解释其在句中的含义。 【典型例题】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良庖岁.更刀每年,名词用作状语 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从旁边,名词用作状语 3.内.立法度在国内,名词用作状语 4.火足以明.也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5.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在东边,在北边,名词用作状语 6.头发上.指向上,名词用作状语 7.事不目.见耳.闻亲眼,亲耳,名词用作状语 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9.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10.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名词用作状语 1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 12.稍稍宾客 ..其父以……为宾客,意动用法 13.鱼肉 ..百姓以……为鱼肉,意动用法 14.孟尝君客.我以……为宾客,意动用法 15.钱若水名.能知人以……出名,意动用法 16.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名词用作动词 17.名.之曰褒禅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18.晋军.函陵驻军,名词用作动词 19.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以……为朋友,意动 20.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使动 21.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装扮,使……美,使动 22.王无罪.岁归罪,名词用作动词 23.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名词用作动词 24.乳.二世哺乳,名词用作动词2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待,名词用作动词 26.族.秦者秦也使……灭族,使动 27.齐威王欲将.孙膑使……为将,使动 28.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使……称臣,使动 【考点探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数词活用 【思维建模】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作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 2.名词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中的“礼”,就是“礼遇”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如“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中的“利”,就是“使……得到利益”的意思。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二、动词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即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

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现象 在文言文学习中,经常可以遇到词类活用,那到底什么是词类活用呢?怎样才能词类活用呢?就高三复习而言,归纳总结极其重要. 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例:晋军函陵。(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例:云青青兮欲雨。(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例:衣冠而见之。(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 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使……下)《李济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 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愚公移山》例:失期,法皆斩。(按法律规定)《陈涉世家》③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狼》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鸿门宴》④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史记》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古代汉语时间名词用作状语,往往

2020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 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如: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之归。“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使(之)鸣。“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 或状态。如: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zhuó)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 “昂其直”是“使其直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令尹南辕反旆。(《左传·宣公十二年》) “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答司马谏议书》) “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 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侣鱼虾”,以鱼虾为伴侣;“友麋鹿”,以麋鹿为朋友。 3、名词作一般动词 (1)名词带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籍吏民”即登记百姓户口。 (2)能愿动词+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王”前带能愿动词“欲”。“王”译为称王,读wàng。 (3)名词带补语。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词类活用梳理 (一)词类活用常识 古代汉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 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亡,使……灭亡。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鸣,使……鸣叫。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7、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 8、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归,使……回去。 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从,使……跟从。 10、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1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活,使……活下来。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㈡、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③“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下,使……放下来。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④“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 (《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弱,使……削弱。 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弱,使……变弱。 4、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5、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传》) 完,使……完整无缺。 6、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尊,使……尊贵。 7、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勾践灭吴》) 耻,使……受耻辱。 8、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 (《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词类活用之名词使动用法

词类活用之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2、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3、齐威王欲将孙膑将:任命……为将 词类活用之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2、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 3、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词类活用之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词类活用之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1、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 2、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 3、生死而肉骨生:使……复生

4、惊天动地惊:使……惊奇;动:使……感动 5、可烧而走也走:使……逃走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1、晓看红湿处红:红花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3、常在于险远。险远:危险而又道远的地方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 2、富国强兵富、强:使┉┉富、强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劳、饿:使┉┉苦、劳、饿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

2009高考文言文阅读基础之词类活用复习教案5

2009高考文言文阅读基础之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组成; 2、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答试题; 3、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判断出活用词,根据活用的常见规律,明确活用类型。 教学难点: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的划分。 教学方法 知识讲授法;问题点拨法和探究讨论法等。 教学媒介 多媒体复印资料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以一组存在活用的成语导入课堂教学。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示例使用多媒体)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划分词类的目的:就是为了讲语言的组织规则,即讲词的语法意义和词的语法功能,讲语言的句法结构。 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过的文言文的词类划分基本上与现代汉语是一致的,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十类。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例如: 阿爷无大男,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动词又可分为使动词、意动词和为动词。例如: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例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例如: 一桌、一椅、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5.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例如: 太后之色少解。(《触旮说赵太后》) 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例如: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 7.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例如: 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8.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例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9.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但它可以表示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例如: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10.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例如: 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 以上十类词可以合成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有比较实在的意义的词叫做实词;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没有实在的意义,但是有帮助造句的作用的词叫做虚词。一般说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可是代词所指人或事物是不固定的,在古代汉语里,许多代词都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如“其”“之”),所以也有人把代词归入虚词类的。 在文言文中,量词还没有从名词中分化出来,这是先秦古汉语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的主要不同之处。 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词。例如: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冯婉贞》) 课堂练习:(使用多媒体投影) 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词性。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谍报敌骑至。(《冯婉贞》)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村中闻此入,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冯婉贞》)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三、古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组成 古代汉语中除了特殊句外,一般句子成分组成是固定的,即:

高中语文总复习之知识讲解_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实词之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 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 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词的活用是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即某类词(名、动、形、数)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注意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这在文言文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其起因在于古时词汇没有后代丰富,句法不像后代那样严格,于是分工就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多,那样明确。本讲归类整理名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活用情况。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 普通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 (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游褒禅山记》 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琵琶行并序》) 舟中,名词作状语,在船里 (3)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4)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 (5)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知识讲解_词类活用之形容词、动词、数词活用

实词之 词类活用——形容词、动词、数词活用 编稿:李静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 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 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词的活用是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即某类词(名、动、形、数)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注意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这在文言文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其起因在于古时词汇没有后代丰富,句法不像后代那样严格,于是分工就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多,那样明确。本讲归类整理形容词、动词、数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活用情况。 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语(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例,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乏困,作动词“共”的宾语,用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2、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过秦论》) 贤、富,作动词“有”的宾语,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德才、财富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小、大,分别作动词“学”、“遗”的主语,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4、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良实”,做这个判断句的宾语,用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游褒禅山记》)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精心整理欢迎下载词类活用 (一)词类活用常识 古代汉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 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亡,使……灭亡。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鸣,使……鸣叫。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7、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 8、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归,使……回去。 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从,使……跟从。 10、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1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活,使……活下来。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㈡、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③“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下,使……放下来。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④“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 (《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弱,使……削弱。 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弱,使……变弱。 4、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5、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传》) 完,使……完整无缺。 6、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尊,使……尊贵。 7、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勾践灭吴》) 耻,使……受耻辱。 8、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 (《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⑤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㈠、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⑥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师,以……为老师。 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⑦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 美,认为……美丽。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耻,以……为耻。 5、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 羞,以……为羞耻。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三、名词用如动词 除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例: 1、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勾践灭吴》)女,嫁女。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師》)军,驻扎。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師》) 鄙,把……当作边邑。 4、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師》)盟,结盟。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衣,穿。 6、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衣,穿;王,称王。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游泳。 8、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襟,连带。带,环绕。 9、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师,学习。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师,学习。 1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礼,礼遇。 12、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 (《游褒禅山记》)舍,盖屋。 13、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游褒禅山记》)名,命名。 1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名,说出。 15、德何如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 1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衣,穿。 17、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报任安书》)衣,穿。 18、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传》)舍,安排住宿。 1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廉颇蔺相如传》)衣,穿。 20、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廉颇蔺相如传》) 嘻,发出嘻的声音。 2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廉颇蔺相如传》) 刃,杀。 2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祖,效法。 23、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目,看。 24、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伶官传序》) 函,用盒子装。 2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焦土,成为焦土。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一.使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使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动用法。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4.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 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 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动用法。使……活。 7.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

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耻,以……为耻。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耻,以……为耻。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 6.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 三.动词活用为为动词

词类活用

浅谈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类型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㈠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㈡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 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