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心理健康与社会文明进步

公众心理健康与社会文明进步
公众心理健康与社会文明进步

公众心理健康与社会文明进步

张大均

!西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必然改变人们现有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必然带来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变化$必然加剧个体之间"团体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必然打破原有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平衡关系$必然导致利益获取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社会公众面对的生活事件越来越复杂多变$原有的心理平衡可能被打破$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公众的心理负荷有可能超过其可承受的’阈限(&在这种状况下$公众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突出$若不及时加以调适和解决$必然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文明进步&其后果轻者造成公众方向迷失"信仰危机"社会冷漠"自我逃避)重者会使公众社会认同度降低$亲社会行为减弱$反社会行为增加&因此$在当前关注和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引导措施$促进全民心理健康$是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国民素质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大事&

一"公众心理健康的基本涵义

’健康既是人的幸福$也是人的财富&(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贡献成功$而且影响国家民族素质水平&世界卫生组织*+,-./012.34 5-62789238,7$:;<;=认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残缺&(由此看来$健康不仅包括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正常$也包含理性"情感"价值观"人际关系$智能和精神等方面的健全和谐&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的重要方面&>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心理健康解释为’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心理学家英格里希*0@A@ B76.8C4$:;D<=把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简言之$心理健康是指智力"情绪"性格等精神方面的健康$表现为能有效调动自己的内部潜能$对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挑战"失望"挫折等做出恰当反应$自动调节能力强$能积极乐观地投入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

公众心理健康十分复杂$受多种因素制约$因此理解公众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也应从多方面考察E *:=从社会角度考察公众心理健康$主要应视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行为规范"适应社会环境$适应群体生活和社会主流文化&*F=从个体自我发展和价值实现的角度考察公众心理健康$主要可分析其自我理想"自我需要"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的水平&*G=从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和心理潜能的开发角度考察$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心智潜能有效发挥$人生价值实现合理的人& *H=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积极的适应$又是一种主动的发展状态&从适应角度分析$既包括个体对外部社会环境的适应$又包括内部的自我适应)从发展角度看$既有心理素质的发展$又有良好行为方式的形成&*D=公众心理健康应该有其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公众的心理健康既需要以心理素质的发展"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为内部条件$又要保持与社会的协调$接受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社会公众学会自我心理分析和自我心理保健$懂得消除不良心理的简单方法$有效地进行心理调适$增强自我调控能力$较好地应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和困难$积极适应自身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各种正常变化$增强适应能力$保持愉悦向上的良好心态&因此$公众的心理健康应该是具有’积极适应$主动发展$勇于创造(的社会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E多数公众应具有正常的智力"完善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能积极适应学习"生活"交往和环境$具有主动寻求"探索自我发展途径和开拓创新的能力&!F#

二"公众心理健康的社会意义

公众健康的心理对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建设和自身事业成功"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是十分重要的& :I公众心理健康是其高质量幸福生活的内部条件

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适应F:世纪社会的要求$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感受生活的幸福&国内外专家研究表明$F:世纪公民非常强调个体心理素质的健康$如$进取意识"自主精神"社会适应能力"高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度责任感!自信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对科学和真理的执着追求!善于学习!合作精神!个性特长和专长等"这说明只有具备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个体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才能不断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实现人生价值"

$%公众心理健康是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的稳定依赖于构成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稳

定和良好的发展"而每个社会成员的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心理健康状况和亲社会行为的不断提高"一个心理不健康或反社会行为突出的人#不仅人格会出现障碍#而且生活行为将失去完整性#需要别人特别照顾#轻微者难以生活自理#工作效率降低&严重者会对社会具有破坏性#对他人构成威胁#同时#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因此#公众心理健康不论从个人保健!家庭幸福#还是从社会安宁!民族兴旺上看都是极其重要的"

’%公众心理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

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由物质的丰富程度来反映#还体现为其社会公众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文明程度"而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程度往往与公众的心理素质状况密切相关"如果一个社会中公众心理不健全或有心理困扰和心理疾病的人越多#那么#这个社会就可能处于一种人心涣散!公德沦丧!法纪失效!彼此设防!人际紧张!责任推诿以及信任危机的境地#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甚至潜伏或导致社会混乱"因此#公众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这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就越高"可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是事关社会稳定发展#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三!社会公众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公众心理健康对社会文明进步影响巨大#但如何了解和判断公众的心理健康程度或水平呢(这就涉及到心理健康的标准问题"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标准可从个人指标和社会指标两个方面来衡量"

)%公众心理健康的个人指标

*)+健康稳定的情绪体验"情绪体验是反映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风向标-"一方面#心理健康的人#有适度的情绪体验"既有愉快!喜悦!欢欣等积极的情绪状态#也有愤怒!恐惧!焦虑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但往往积极的情绪体验多于消极的情绪体验#即使受挫折也能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态"另一方面#心理健康的人能主动调控自己的情绪#并能根据内外环境适度!协调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能有效地克制消极情绪#少有不必要的紧张感和莫须有的不安感"

*$+正确的自我观念"心理健康的人#既能客观地评价别人#更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接受自己"他们善于发现!总结自己的优长和缺短&能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改正和克服自己的不足#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具有努力献身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生理想"

*’+热爱生活#具有合理的职业期望和事业成就感"心理健康的人#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对学习和工作能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有切合实际的职业期望#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职业和岗位#同时还能根据社会的要求主动调整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在事业成就感方面#心理健康的人通常都有较强的事业心#但对事业成就和工作目标的定位却是合情合理&他们善于根据社会的需要和现实工作岗位的性质#来设定事业目标&事业道德感强#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尽心尽力&善于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对工作有较高的满意度和责任感"

*.+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具有多重社会角色#其人际关系往往比较复杂#但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既有推心置腹的莫逆之交#又有和睦相处的同事!合作者!上司或部下&他们总是乐于与人交往#并能以礼待人#表现出尊重!信任!友善!同情!帮助和谅解等&他们既能悦纳!认同别人的长优#也能宽容!理解别人的短缺"

*/+有正常的智能"具有正确认识主客观世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能力"

$%公众心理健康的社会指标

*)+恰当的社会角色期待"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有良好的认识#并能正确理解各种角色的责任#践行角色规范&他们对婚姻和家庭有较强的满意感#能积极主动地承担家庭和子女的抚育责任#并与家庭成员关系和谐&对工作有高度的角色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与态度&对社会有积极的奉献意识和使命感#能乐观地认同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职责"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心理承受能力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刺激和已有心理基础的交互作用下

形成的心理能力结构"它表现为人们对社会生活*广义的+变化的理解!适应!应激!耐受和平衡等方面的能力"0’1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逆境&能积极适应!主动调节!勇于进取#表现出具有较高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而心理不健康的人#面对生活压力#却难以承受"他们或者悲观厌世#甚至自杀&或者消极逃避#乃至吸毒&或者过分压抑#以至抑郁#等等"这反映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往往不能有效调节自身行为!无法摆脱心理危机"因此#往往

3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以种种消极方式来发泄不满和追求快乐!

"#$积极的社会行为!心理健康的人总是具有积极帮助他人或采取有益于他人的行动%如合作&分享&助人&奉献&援助&同情等等!他们对社会和未来充满希望与理想%总是积极乐观地看待生活&应对困难%并善于享受幸福生活!

"’$完善的社会人格!心理健康的人%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能客观地反映现实%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现实!他们具有一种现实的乐观主义态度而不是盲目的乐观!即与现实并不相互抵触%属于乐观而不自欺%即他们既能正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又能用切实有效的办法去妥善地解决现实问题和挫折%而不是消极逃避!他们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和寻求社会支持等有效的应对策略%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境!同时%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的内在反应和外在表现是一致的%行为具有一贯统一性%并与自己的年龄特征相符合%表现为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和谐统一!

"($正确的人生态度!对于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有科学正确的认识)对人生的道路和成功方式有现实而合理的选择)对个人与群体&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关系能正确对待!

四&困扰公众的主要心理问题

我国社会变革一方面带来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社会竞争&人们的心理紧张和不适应%使人们承受着愈来愈重的心理负荷%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的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心理因素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比我们想像的更广泛&更复杂!国际专家预测./0世纪是精神疾患将更为严重地威胁人类的世纪!我国医学界的调查也表明.中国精神病人的患病率正在迅速增长!目前%全国已经有0***多万精神病人%其平均患病年龄是/(岁!据报道%全国每年自杀的人数约在0’,01万之间%是交通事故的#倍!而’-+的自杀都是因为精神或心理疾病所引起!那么%当前有哪些主要心理问题困扰着社会公众2

03对自身需求满足的担忧

人的需要在满足之前%内心不但会产生一种缺失感%而且还会产生一种紧张感"压力$!如果这种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其心理的缺失感和紧张感就会增加%并且超过一定程度%就会危害个体的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出现极端行为寻求满足方式!调查发现%社会公众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增加收入等具有较强的心理需求!如果没有安定的社会环境&无法实现增加收入的愿望%其心理就难以维持平和状态!例如公众对就业的需求和下岗的担忧强烈)对社会不公&腐败累禁不止&治安混乱等问题担忧突出%已经成为困扰社会公众心理的主要问题!

/3社会归属感不强%心理不安全感和危机感突出

社会归属是人的社会性需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人们对社会归属的体验通常以安全感和危机感两种形式反映出来!人们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大小%既和安全感有关%也同危机感相联系!安全感一方面可能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提高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因此而使人们忘记非常事件或突发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当问题出现时惊慌失措%因无心理准备无法接受而降低社会心理承受能力!而危机感固然可能导致人们心理压力的增强%造成心理紧张%但是%只要这种心理压力没有超过人们的4心理负荷"阈限$5%反而可能在经受适度心理压力的锻炼中提高社会心理承受能力!

#6社会适应能力较低%不良心身症状突出

如情绪不稳%容易烦躁焦虑)兴趣减退%对外界事物关心减少)冷漠悲观%对工作厌烦)不安&逃避)人际过敏以及孤独寂寞等等!同时%躯体症状突出%如易疲劳%腰酸背痛%头昏或头疼%肠胃不好%食欲不振%难以入睡或易惊醒%常做紧张&害怕&担忧的梦!更严重者是患心身疾病%如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变态人格等等%从而导致认知失常&行为失控!

’3社会应激能力缺乏%应对重大灾害事件困难

如4非典5来临时出现的紧张&焦虑和无措等状况就是明证!

(3社会正义和责任感不强%自我保护过度

社会正义和责任感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又是社会公民成熟的表现!就现实而言%我国公民的社会正义和责任感还不够强%明辩是非&申张正义&见义勇为&先天下忧而忧等品质还没有完全成为公民的自觉意识!与此相反%公众中自我中心&小团体意识&明哲保身&社会冷漠等现象还明显存在!

五&公众心理健康的有效维护

社会公众是社会发展的真正主体%他们的心理素质状况对我国未来社会健康的发展&民族精神乃至国际竞争力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社会公众的心理素质教育%维护社会公众的心理健康应该成为保持国家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工程之一!而加强社会公众心理素质教育%维护其心理健康%需要从建立公众完善的自我调节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两个方面入手!

8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建立完善的自我调节系统

自我调节是社会公众心理健康维护的关键和内在条件#是从社会公众自身入手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其主要途径包括%

&!’引导公众积极体验和乐观对待生活#增强生活的自我效能感$一个善于观察和反思生活的人#其对生活的体验往往更加深刻和丰富#得到的生活营养也更加充足$这种人对生活的控制和胜任能力越强#其生活的积极情绪体验就越多#生活的自我效能感就越强$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体对自己在组织(执行行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能力的判断和信念$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自身潜能的最有影响力的主宰$它激发个体为达到目标所付出持久的努力)勇于面对各种挑战)不怕困难和失败)力图实现成就目标$在心理健康和临床实践中#自我效能被广泛应用于解决恐惧(压力过大(情绪低落(社会技能障碍(吸烟(毒瘾#甚至控制疾病等$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其沮丧等消极情绪较低#因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其心理免疫和生理免疫$现代心理学通过对心理疾病的预防和干预问题的广泛研究发现#有效抵御心理疾患的最终力量来自于人类自身的积极力量%勇气(乐观(人际技能(信仰(希望(忠诚(坚韧等)*+,尤其是学会维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仅有助于避免抑郁#而且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人的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等具有开发人们的知.行能力#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但消极情绪则会减少这一资源&/"0" 12342567#!889’$而要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和快乐#需要建立个人生活目标和良好人际关系$关于生活目标与快乐和幸福的研究发现#具有自己个人的目标并不断努力的人比那些没有这么做的人更快乐和健康&0:;2:<"=5>?#@A A A’)那些经常体验到感激的人更加快乐(富有同情心(更注重精神#更少抑郁和焦虑&B6C;D D E;?F#@A A A’$具有亲密人际关系的人更快乐一些$同时#信仰越虔诚的人#越容易快乐$*G,因此#要增强和维护公众的心理健康水平#就需要社会公众不断提高自己的快乐程度#增强自己面对生活事件的挫折应对和承受能力#丰富自己对快乐和生活质量的幸福感觉#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生活乐趣来化解矛盾和冲突$因为#积极的情绪状态&如乐观’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资源#使人相信结果会更好#尤其在面对压力事件时#积极情绪状态的人更不易生病$为此#在人事管理和培训领域#应该更多地强调努力培养组织成员的愉悦(兴趣(自豪和满足等积极情绪)在社会事务管理领域#应该注意唤起个人的积极行为#教给个体控制环境和行为的技巧#以帮助提升其生活质量)社会公众本身应该注意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并发展亲密友谊)选择一个与自己在价值观(兴趣(人格特征等方面都相似的配偶)适当设立一些期望值#因为它们的实现会给人带来很大的满足和快乐&H"B"/;I I# @A A A’$*G,

&@’加强意志锻炼#增强挫折耐受力$个体挫折耐受力的大小关系着其对挫折的抵抗力#它主要反映的是个体的意志力#即个体根据预定目的#自觉克服一定困难#支配和调节自己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主要是在困难环境中表现出来#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人意志力越强#其意志行为越自觉(越积极(越主动(越正确$所以#培养意志品质就是提高个体的挫折耐受力#它是增强个体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关键$因此#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年的意志品质教育和锻炼#提高他们对改革进程中的种种发展和变化的承受能力#正确看待利益格局的调整(风险和贫富差距的加大#正确处理某些人际关系的冷漠#正确认识价值观念的急剧转换和道德标准的重新构建等新变化#要能敢于和善于承担来自内外的一切挫折#做到百折不挠#充满信心#积极向上$ &J’掌握自我调节策略#主动缓解心理压力$善于自我关注(自我接纳是心理健康者应有的一种素质$因此#要有效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须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即正确认识心理问题#敢于面对)主动调整自己的需要$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即心理问题K疾病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另一方面#要改变认知#即要积极认知#乐观认知#在看到事物或生活中不利方面的同时更应看到有利的方面#这样就能增强信心(情绪饱满$因为变换看问题的角度会获得不同的心理感受$尤其要避免自我强迫性认知#即绝对化要求(夸大或缩小事实(以偏概全等$其次#要掌握有效的平衡(宣泄等自我调控方式$当担忧与紧张(压抑与烦躁(矛盾与冲突等消极情绪袭上心头时#应注意寻找有效的平衡场所和最佳的宣泄途径$如可在欣赏音乐中舒泄情绪#化解烦躁)在接触自然中舒怡心情#缓解紧张)在朋友倾诉中平和心情#缓解压抑)在看电影(读小说等活动中欣赏人生(感悟生活#等等$相反#面对生活的矛盾(冲突和挫折#如果我们选择了无效甚至有害的宣泄方式#如蛮不讲理(大发脾气(求全责备(行为冲动#或抽烟喝酒消愁解闷#或过分压抑等不良情绪#久而久之#极易产生各种心身病变$因此#面对社会压力#我们应该学会选择有效的宣泄方式#积极应对生活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缓解生活压力#享受生活快乐和幸福$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由于引起社会公众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社会因素#因此#建立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维护其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水平低的人#其主观幸福感较弱#心理问题的症状较多#心理健康水平低差$研究还发现#外在控制感强的人更难应付紧张的生活环境#较少地投身社会活动#心理健康水平也就相对较差$内在控制感强的人所获得的实际社会支持%心理上的社会支持感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明显高于外在控制感强的人$这是因为前者对社会活动的投入更多%更努力%更有灵活性和主见$&’(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

*+,建立健康的社会文化支持系统$健康的社会文化支持系统是社会公众化解心理压力%维护健康心态的一种教育资源$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大力建设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来影响社会公众$一方面#通过提供健康%文明%高雅的文娱欣赏和表现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排解压力%疏缓心情的场所和机会-另一方面#要不断净化暴力%枪杀%黄色等消极文化的影响#杜绝%取缔那些充斥文化市场中的低级趣味的电视电影文化#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一个积极而高雅的文化氛围$同时#还要不断弘扬健康的社会时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提倡与人合作%真诚友善的人际关系#通过正确的社会舆论来谴责和约束各种不良行为#使社会公众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增加与人交往的信任感和亲合力#产生心理安全感$研究发现*./012345.5678912#:;<=>1?7@;0#+A A A 年,#同伴友谊可以有效地减弱同伴之间的伤害行为$那些社会关系良好的青少年#能善于从外界获取帮助#解决问题#可减少抑郁的可能性$

*!,健全社会保障与评价系统$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如分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不断变化等$这些关系社会公众生计的刺激会引起社会公众的密切关注$由此加大了公众的心理压力#增添了许多不安感和危机感$尤其是近年来#因失业%盼正当竞争%才能得不到发挥等等原由而引起社会公众的心理创伤加重的现象不断发生$研究发现*张大均#+A A’,#公民对社会事件变革的接受程度受该事件与自身利益的关联程度的影响$关联程度高#其接受程度亦高-关联程度低#其接受程度亦低$公民预期的政治参与方式%经济参与方式和现实的参与活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道德活动参与方式的接受程度较高#对文化活动方式接受程度最高$&’(因此#建立一整套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使社会公众在个人无能为力的情况下#能够得到社会的帮助和支持#能够在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这对于公众心理健康的维护非常重要$

*B,建设和发展心理咨询和保健系统$面对现代社会的急剧变革#心理不适应现象越来越普遍%突出#公众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严重威胁$为此#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正确认识心理困扰和问题#不能把心理困扰%心理问题当成思想问题和道德问题来对待$其次#不能歧视有心理问题的社会公众#要给予充分的关心和爱护$第三#规范心理咨询机构管理#依靠专业学术团体进行职业资质认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有效地进行$第四#培养具有过硬专业素质和健全人格特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者#以科学和规范的方式来开展心理咨询和保健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朱敬先5健康心理学5心理卫生&:(5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C C!5D B5

&!(张大均5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导论&:(5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C C B5

&B(张大均5关于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E(5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A A F5

&G(H00I J5K=1L/1M103;707N81L/122;70)O/731<3;M1 P1<=Q0;2P27N P Q;0310Q0<1;031/L1/270Q> L2R<=73=1/Q L R5S;221/3Q3;70H T23/Q<32U031/0Q3;70Q> I1<3;70?)K=1I<;10<12Q08.09;011/;09#+A A’#V’*+C W ?,)V D V F5

&V(X1Q/018Y L3;P;2P Z[;1>8261Q>3=?101N;325H O H61>L J1031/5I11)=33L)\\=1>L;095Q L Q57/9\P;08W T78R\ >1Q/0185=3P>5

&D(?]22S:5K=1.M7>]3;707N6Q L L;01225H P1/;79;23#!C C C#V V*B,)+V W!B5

&F(中国心理卫生杂志#!C C C#+G*G,#!D C5

&’(张大均#陈旭5转型时期中国大陆城市公民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研究&E(5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A A’#!)

D F W F B5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健康社会和谐学习资料

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心理健康是一种知情意协调一致的表现状态,具体表现为:了解自我,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热爱生活,乐于工作;面对现实,接受并适应现实;协调与可控的情绪,人格完整,智力正常,行为与年龄适宜。 在康宁医院心理病房就诊的大量患者,有许多是由于家庭经济负担重,父母离异,儿童期的性骚扰,性格内向懦弱,夫妻关系不合,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长期无节制的饮酒等诸多因素出现了情绪的压抑,感觉生活中感受不到快乐,感觉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做事情懒散,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周身不适,有的人产生了焦虑,抑郁的情绪,自卑,自责,甚至悲观厌世,有了轻生的想法与行为;有的人看不惯他人,感觉社会对自己不公平,躁动,心烦,坐立不安,做事情没有耐心,产生偏执,仇视他人及社会的心理,出现了自伤,冲动,伤及他人,甚至出现危害社会安定的暴力事件。 导致上述悲观厌世,轻生的想法或者行为的原因,与遗传因素、当时的社会因素,家庭环境,目前自身身心状况均有着很大的联系。 悲观厌世是一种负性认知与情绪对自我的指向,这种指向可能源于家庭的教育模式,幼年的成长经历,形成的一种思维习惯,一

种对情绪的记忆,一种对自我的认同。在逐渐成长过程中,面临相似的状况时,一个人会不自主地去体会这种情绪。对于家庭而言,因为血脉亲情的联系,使大家有共同价值观,荣辱观,有共同的认知,在荣格心理学里称其为原型,当各种原型发生冲突时,一个人会表现情绪的失控,认知的偏差。 暴力事件的心理分析:挫折的积累导致消极情绪的积累,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分析,犯罪的动机大多是报复,目的是发泄私愤。这些人要么遭遇过挫折和失败,要么与他人有积怨。这些人在社会的价值体系中得不到认同,主观的错误归因是引发暴力事件的原因,冲动的情绪,薄弱的意志使得他们逃避现实,产生失落感,这种感觉使得他们产生超价观念,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寻求内心的平衡。 不同的心理学理论会对这些现状有不同的解释。然而,在这些严重事件发生前的心理干预可以缓解当事人的负性情绪,可以矫正当事人的认知,减少当事人因发生悲观厌世而自杀,或者冲动伤人危害社会的可能! 每个人都应该更加关心家人的心理健康,多与其交流、沟通,给予家人足够的理解及情感上的支持。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带家人到专业的心理机构寻求帮助。每个人当感觉到一段时间内生活缺乏目标,情绪低落,心烦,忧心忡忡,失眠,工作效率下降,反复不受控制的思考问题,反复检查,周身不适却查不出问题时也请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寻求帮助与治疗。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8套试卷答案)

试卷一 1.社会适应的中心环节是() D、改变 2.()是培养健全自我的核心和关键,有三层含义:接受自己的全部;无条件接受自己;喜欢自己。 B、自我悦纳 3.关于压力与工作效率的关系的阐述,正确的是:() C、压力适度,工作效率高 4.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不属于客观表面因素的是:() D、个人品格 5.关于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呈倒U型 6.给专业技术人员带来压力的压力来源中,不属于个人因素的是:() C、工作任务及工作场所 7.管理者指责部下时,要讲究一些技巧,下列是一些指责部下的技巧与注意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C、指责时不必顾忌部下的自尊和和自信 8.为了预防心理障碍,个体采取自我调整措施,可以通过训练提高抗压能力,哪些方法是不可取的?() A、控制自己,我一定要是最棒的 9.注意易转移最常见于哪种病人?() D、躁狂症 10.关于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哪一个是错误的?() D、自尊 11.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C、心理疾病就像感冒、发烧一样,随时都可能发生 12.幻听最常见于()。 D、精神分裂症 1.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包涵了哪些基本要素: A、躯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2.社会适应的主要内容包括: A、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 B、对社会各种角色的适应 D、对社会活动的适应 3.职业压力可能造成三种消极的个人后果,分别是: A、心理症状 C、行为症状 D、生理症状 4.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属于主观深层因素的是:() A、特点相似 B、需要互补 D、个人品格 5.情绪具有两极性,表现为() A、积极的和消极的 B、紧张和轻松 C、激动和平静 D、强——弱 6.属于强迫障碍的是:() B、过渡洗手、洗澡、刷牙、修饰 C、反复检查门、窗、锁、用具、炉灶 D、哭泣,焦虑 7.下列关于人际交往的说法,正确的有()。 B、在对熟悉的人的认知中,近因效应更为明显 C、第一印象不会形成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因而不必在意 D、刻板印象都是消极的,应该避免 10.如何给人留下良好的每一印象?() A、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B、微笑 C、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 D、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 8.对于不怕吃亏,甚至甘愿吃亏的人,下列哪些说法是恰当的?() B、他们往往有较好的自我评价 C、他们往往更自信 9.关于情绪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情绪都可后天习得 B、具有两极性 C、体验是情绪的基本特点 1.改变不是社会适应的组成之一。 X 2.职业适应包括角色适应、心理适应、生理适应、人际适应以及能力适应。正确 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正确 4.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正确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巨大杠杆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 文明进步的巨大杠杆 一、科学技术的一般特征 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总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的特点是用抽象的概念和逻辑的形式,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过程,揭示其本质和规律。 科学是人们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及科学实验等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扩大,科学知识的积累不断增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科,归结起来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三大门类。 自然科学和技术是有区别的。技术是人们的劳动的手段和学说,它既包括工具、设备等物质手段,又包括人的知识、经验、技能等主观的精神因素。科学的任务是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而技术的职能是运用科学原理在实践中改造世界。科学和技术有着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现代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科学理论武装,尖端技术的突破取决于科学理论的突破,一般技术的重大改进也需要科学理论来指明方向。 科学技术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控制和调节社会的一种重要活动。它是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密切相关,而又有区别的特殊的劳动形态。科学技术活动同物质生产劳动一样,也有劳动者——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劳动对象——自然界和纳入技术范围的社会现象;劳动过程中,同样要支出体力和脑力;还有劳动成果——知识形态的科学发现、发明和实物形态的新产品。然而科学技术活动和物质生产劳动又有区别,科

学技术活动的劳动者比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具有更高的文化科学知识,是脑力劳动者;它的劳动对象,一般说要比物质生产的劳动对象具有超前性,特别是科学中的基础研究,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成为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的劳动过程尽管也支出体力,但主要是脑力的支出。因此,科学技术劳动的成果,虽然也有实物的产品,但更主要的是精神产品。 正因为科学技术活动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生产劳动,所以它具有自己的特征。 (1)科学技术活动具有探索性。探索就是在认识过程中变未知为已知;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客观事物异常复杂并且变化无穷,因此探索性劳动风险很大,可能获得成功,也可能失败,甚至可能失败千百次后才获得成功。 (2)科学技术活动具有创造性。科学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基础研究中,就是要发现新事实,创造新概念,提出新理论,揭示新规律;在应用和开发研究中,就是要创造新工艺、新方法、新产品。创造性是科学技术活动的核心。如果重复别人已经做过并已经取得结果的研究,不能算作名副其实的科学劳动。 (3)科学技术活动具有连续性。任何一项重大的科学技术成果都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与同时代人协作,又经历千辛万苦的探索之后才产生的。一个科技工作者必须有连续作战的精神,不经过持续的辛勤工作,难以攻下科学技术的堡垒。正因为科学技术活动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所以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那些不畏劳苦而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即时练习答案)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即时练习答案)第一章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概论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单项选择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包含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B)。 A、良好的个性品质 B、社会适应良好 C、良好的人际关系 判断题 (正确)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能简单的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 BJKx3qR。x2qsUyI。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心理健康 单项选择题 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个人因素有:个性特征、个人能力和(B)。 A、社会事件 B、个人期望 C、生活事件 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有:社会变革、角色压力和(C)。 A、行为模式 B、个人期望 C、生活事件 判断题 (正确)自我管理能力是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悦纳自我适应环境 一、什么是社会适应? 判断题

(错误)社会适应是改变环境以适应个体要求的过程。 (正确)社会适应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错误)个体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是被动的,无法实现自身的心理需要。 二、自我成长三部曲 单项选择题 弗洛依德的人格结构包括自我、超我和(B)。 A、镜我 B、本我 C、理想我 判断题 (错误)“悦纳自我”就是既要喜欢自己的优点,也要喜欢自己的缺点,对自身的各方面很满意。 (正确)能了解自我,不过度自卑或自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第三章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 一、职业适应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职场新人社会适应的内容?(C) A、心理适应 B、作息时间的调整 C、消费方式的改变 判断题 (错误)职业适应就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 (正确)职业适应就是积极调整,使自己尽快进入职业角色的过程。 二、xx 单项选择题

【9A文】离婚率上升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四辩稿成稿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离婚率上升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四辩稿 谢谢主席,再次问候在场各位。 今天对方辩友想说的无非主要集中在两点。 一.出轨暴力等消极因素导致了离婚,所以离婚率升高不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但是我方要再一次强调出轨暴力是导致离婚的原因,而并非是离婚率升高的原因。离婚率一直在上升,而这些消极因素一直存在没有发生变化,这两者之间并不同步,所以对方辩友的论证并不成立。正如我方一辩所阐述的,经济的发展才是与离婚率增长同步的,是物质文明进步推动离婚率走高,离婚率上升是一种文明的体现。 二.离婚率上升存在着消极影响,因而离婚率上升不是文明的表现。对方辩友的这种论证逻辑是错误的。我们今天的辩题并非是说离婚率上升代不代表社会文明进步,而是离婚率上升是或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我方承认离婚率上升有存在消极影响,但消极影响并不妨碍其对社会文明的体现。按照对方辩友逻辑,化疗会导致脱发等不良反应,因而化疗这种方法的出现就不是医疗进步的体现了吗?所以说对方的论述是站不住脚的。 而我方始终认为离婚率上升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两方面来看。 一.物质文明上。 过去,物质匮乏,生产力低下,只有夫妻合作才能勉强维持生存,失去伴侣基本意味着死亡,离婚是不可想象的。而今天,工业文明的成果使得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经济迅猛发展,离婚的成本大大降低。并且更多的女性接受了高等教育,具有较强的经济能力,对男性的依赖减少,有能力养活自己和孩子。经济发展使得不依赖他人独立地生活成为可能,离婚不再可怕,结束错误的婚姻不失为一种选择。因而,离婚率上升正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 二.精神文明上。 过去的封建伦理社会,离婚是伤风败俗,是家丑,离婚被千夫所指。巨大的社会压力之下,夫妻再不和也不会走到离婚这一步,只会在婚姻枷锁中继续作茧自缚。但在今天,社会婚姻观已经转变,社会风气趋于开放自由,对离异者更加包容。男女平权逐渐成为主流意识,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更具独立精神,也更愿意放手一段没有未来的感情。可以说,精神文明的进步直接推动了离婚率的上升,因而离婚率上升体现了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 当婚姻只剩下争吵时,当夫妻已经没有感情时,过去的我们只能含着泪继续维系婚姻,别无选择。但今天的我们却有选择的能力,选择去结束这一切,拥抱新的生活和爱情,而不必面对来自父母的压力,不必面对他人的冷言冷语,这难道不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吗?因为这个社会的高度现代化,因为这个社会的文明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敢于离婚,敢于对令人失望的婚姻生活说不。 文明进步社会中的我们,更应理性的看待离婚这种行为,更慎重的对待和经营婚姻,对婚姻负责,而当婚姻真的穷途末路时,离婚也是一种很好的解脱。 谢谢大家,这就是我想说的。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完整版)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合同

*****镇心理健康服务合同 甲方: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规定,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部委局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精神,推进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进程,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乙方为甲方提供的服务内容 1、按专业规范的要求,承接家庭和个体咨询;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让心理健康知识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进行“嫁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2、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系列的有结构的讲座。乙方根据甲方要求,选择广大市民普遍关心的、与百姓生活戚戚相关的主题,并组织相关话题和听众进行深度互动。每月1次,1次约2小时。选择的主题包括:育儿问题、亲密关系、婚姻家庭问题、工作压力、人际关系、情感危机和自我提升等。 3、积极开展特殊人群社会心理服务。乙方应组织专业力量投入重点青少年的帮扶工作,老人、儿童和妇女的身心健康维护,言行极端人员和信访重点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 4、乙方需配合甲方做好*******调研、学习、交流等公务接待工作。 5、甲方交办的其他服务项目。 第二条:场地使用和服务费用 场地使用:

甲方免费提供工作场所给乙方使用,乙方必须管理、维护好各类器材、设施。 服务费用: 1、负责做好****辖区范围内重点青少年、言行极端人员和信访重点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其他具有治安隐患的特殊人群四类重点人员的建档,每年至少完成4个心理个案服务并形成案卷,并交一份至沙石镇综治办备案。 2、组织心理咨询师进社区开展心理咨询宣传活动:根据规模大小,每次500-1000元(40人内500元,40-60人800元,60人以上1000元),活动结束后需将活动方案、活动记录、图片整理成册,并交一份至沙石镇综治办备案。 3、团体活动:每次团体活动不低于2小时,人数不少于20人,400元/次,团体活动结束后需将活动方案、活动记录、图片整理成册,并交一份至沙石镇综治办备案。 4、心理健康科普宣讲:200元/次,人数不少于40人,宣讲结束后需将科普内容记录、图片整理成册,并交一份至沙石镇综治办备案。 5、社会心理服务:每个个案服务次数须不少于两次。特殊人群第1次按300元,第二次以后按200元/次计;其他人员第1次按200元,第二次以后按100元/次计。 6、突发事件应急心理危机干预:350元/人次。 7、奖励:社会治安特殊人群个案取得明显成效的,酌情予以奖励。 支付方式: 本协议签订之日,甲方向乙方先行支付人民币壹万元整(¥10000元)作为启动资金,其余经费依据本协议第二条第2款按季度据实结

和谐人际健康心理

和谐人际健康心理

————————————————————————————————作者:————————————————————————————————日期:

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社会中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每一个人同样离不开与其他人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人们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人们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保持心理健康,需要人们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人类心理健康的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我们知道,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致。人际关系的研究对健康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人际关系的好坏可以产生两大类情感。一类是结合性情感,表现为人际关系中的肯定、接纳、积极的态度,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另一类是分离性情感,表现为否定、排斥、消极的态度,会削弱人际关系。而情感又是反应人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 善于与人交际,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通过人际交往,我们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 人际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

重视儿童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重视儿童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儿童从来没有像“六一儿童节”这一天这样受到关爱和重视,但是我们知道,长期以来,儿童是不太受关注的,在人类的历史上,在人类历史的记载中,我们经常是看不见儿童的。 最早的一部儿童宪章是1923年起草的《儿童权利宪章》,1959年的联合国大会才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也就是说,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到上世纪中叶,我们才开始承认了儿童,才承认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人,才承认儿童所拥有的权利。 而真正从法律意义上承认儿童的权利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情,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第44次大会以25号决议的形式正式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而这个《公约》现在已经有将近200个国家参与,我们国家在1991年12月经过全国人大正式批准,成为这个公约的缔约国。 重视儿童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1990年世界上举行了首届儿童问题的首脑会议,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一个口号,叫“一切为了儿童”,同时提出了儿童优先的原则,这个原则要求世界各国应该向所有的儿童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的保护,在所有的社会资源分配的情况下,儿童的基本需求应该得到高度的优先,其实原因很简单,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 刚刚孩子们用儿童的未来给我们已经说明了这一点。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制定了一份国际儿童友好城市的方案,他们关于

儿童友好的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保护儿童权利;第二、满足儿童需求;第三、确保儿童参与。 我们在研究这个论坛主题的时候,我们曾经讨论过很多主题,比如说儿童友好、儿童参与、儿童阅读、儿童优先等等,最后我们选择了儿童优先。为什么要强调儿童优先?我觉得至少可以有四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相对于成年人的社会而言,儿童是弱势人群。 这个社会的所有规则都是我们成年人制定的,所有标准也都是成年人决定的,所以儿童的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发言权、没有表决权、没有决策权。儿童的主张经常没有人代言,儿童也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儿童只有在18岁以后才能作为一个公民拥有自己相应的权利。 第二,童年生活是否幸福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今天的儿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其实是他们如何度过自己的童年。 意大利的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讲过一段很精彩的话,他说:“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童年是真正灿烂的、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 其实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心理学家们一直关注童年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幸运的人生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也就是说我们成年人的幸福和他的童年是不是幸福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们经常打着为儿童未来的幸福旗号牺牲儿童当下的幸福,我们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条长河,对儿童当下的关注就是对儿童一生的关注。现在

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

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 关键字:心理健康;重要意义;主要任务;教育途径 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的精神核。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人的不和谐情绪和心态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根源。如何加强对人们心理的引导、疏导和开导,是文明创建、和谐创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做到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几个方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在和谐,即心理健康。 健康、和谐的心理,是社会安全运行与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反之,则会对公共政策信用、人际信任、价值信仰等造成损害,影响政府行政效能,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平衡,妨碍社会发展。人们是否拥有健康心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一、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要有物质基础、思想道德基础,还要有心理基础。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时,不仅重视对社会和谐的整体思考,而且重视对人的心理健康的个体思考。而正是对人的个体的心理健康的关注,才能为整个社会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具体而又坚实的基础。 心理健康与自然环境、生活水平、文化背景、教育体系等紧密联系,研究和探讨如何构建心理健康,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物质基础是构建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人们的精神意识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物质生活的,是对物质生活的直接反映。正如马克思所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所以,精神生活离不开相应物质生活基础的发展。从当前社会发展来看,心理不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益的极度不均衡。解决的办法就是通过物质生活基础的发展,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兼顾公平,从而实现利益的相对均衡,达到社会的和谐。 2.教育辅导是构建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和谐的个体应当是一个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良好的综合发展体。其中,心理健康具有决定意义。就现实情况来看,心理咨询和心理和谐教育是预防和治疗心理不健康,保障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一方面是心理咨询网络建设。它是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了解人们的所思所想、所愿所求,找出不和谐的心理症结,并进行有效地疏导和诊疗。另一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它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章适应与心理健康

第二章适应与心理健康 课题一适应心理概述 教学目的:掌握心理适应的基本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重点:适应的心理过程 教学内容: 一、适应的含义 心理学范畴里使用适应概念时,通常有三个角度,一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即生理适应,如感官对声、光、味等刺激物的适应;二是心理上的适应,通常指遭受挫折后借助心理防御机制来使人减轻压力、恢复平衡的自我调节过程,这是一种狭义的适应概念;三是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包括为了生存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适应和努力改变环境以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好发展的适应,这是社会适应的概念。 (一)什么是适应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中对适应的定义是这样下的:“适应是来源于生物学的一个名词,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改变。心理学中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 这一定义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了适应这一心理现象的性质与特点: 第一,心理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 第二,心理适应是一个重建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 第三,心理适应的内部机制是同化与顺应的平衡。 由此,可以对心理适应作以下比较完整的表述: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二)适应的意义 1、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2、适应主要是对社会环境的适应。社会适应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生活方式的适应,包括对不同生活条件与方式的适应; (2)社会态度的适应,包括政治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友谊观、爱情观等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3)社会角色的适应,主要指对不同角色行为规范的掌握与发展; (4)社会活动能力的适应,包括生活、学习、交往、工作、劳动、休闲等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5)社会法制与道德观念的适应,主要指维护社会安定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方面的行为规范。

社会文明的理解

社会文明的理解 广义:社会文明指人类社会的开化状态和进步程度,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获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等方面的统一体。 狭义:社会文明是指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并列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的“五个文明”之一。社会领域的进步程度和社会建设的积极成果,包括社会主体文明、社会关系文明、社会观念文明、社会制度文明、社会行为文明等方面的总和。我们日常谈到的社会文明指的是狭义的社会文明。 具体解析“五个文明”中的狭义社会文明:包括社会主体文明(个人发展、家庭幸福、邻里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关系文明(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社团关系、群体关系)、社会观念文明(社会理论、社会心理、社会风尚、社会道德)、社会制度文明(社会制度、社会体制、社会政策、社会法律)、社会行为文明(社会活动、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总和。我们日常谈到的社会文明指的是狭义概念。而“五个文明”共同构成文明系统整体,协调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文明体系。生态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前提,物质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基础,政治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保障,精神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灵魂,社会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目的。强调“五个文明”共同发展、协调发展,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正确回应,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再一次升华,必将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社会文明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只有把握了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内在系统机制及和谐文明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明。恩格斯说,“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一种社会品质”,也就是说,文明是人类生产实践的产物,它受社会形态制约而具有社会性。文明首先是实践的事情,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成果,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长期艰苦的劳动创造的结果。文明的产生与发展都根植于人们现实的物质实践活动之中。在唯物史观视野中,实践活动是人类文明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石,因而对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系统分析也要建立在对实践及其基本矛盾的正确分析之上。 社会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社会生活有多少种形式,实践也就有多少种形式。而在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几种:物质生产实践、精神生产实践、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即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以及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进行的生态生产实践。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首先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始源性活动。人们在进行物

最新-2019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精神卫生知识竞赛试题-精品

2019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及精神卫生知识竞赛试题 第一部分:常识题(可多选) 1.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哪一天 a. 3月1日 b. 4月7日 c. 9月10日d . 10月10日 2.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 a .抑郁影响每个人 b.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 c .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d. 维护精神健康关键在个人 3、健康是指一个人 a 没有疾病 b 不感到虚弱 c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d 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4、困难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免费治疗条件(多选) a. xx市区户口 b. 家庭持有有效期内的困难证 c. 属于xx市三级防治络内 d. 患有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 5、哪些疾病可以办理精神疾病的规定病种(多选) a. 精神分裂症 b. 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

c. 儿童孤独症 第二部分:案例题 (一)小明是二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只能安静地坐几分钟,坐在座位上也是转前转后,或者自己东摸摸西摸摸,有时甚至自顾自走出教室四处张望,老师提问时他常常不等问题讲完就要回答。在家也不安分,大人讲话时喜欢插嘴,父母管得很费劲。请问: 6、小明的情况最可能属于 a多动症 b 年龄小还不懂 c 性格问题 d 家庭教育问题 7、给小明父母的建议是 a 请老师帮忙教育 b 到儿童心理专科咨询 c 给小明转学 8、多动症目前治疗方法有(多选) a药物治疗 b 行为训练 社交能力训练父母教育方式改进 (二)小华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面临小升初,学习比较紧张。近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表现,经常眨眼、皱眉、摇头、耸肩,有时会经常清嗓子,甚至会说一些脏话。家人认为他是从外面学来一些坏习惯,大声呵斥他改正,可是没什么效果。请问: 9、小华最可能是 a 抽动症 b 品行问题 c多动症 10、抽动症治疗方法有(多选) a药物治疗 b 心理治疗 c 顺其自然 (三)小军三岁了,长得白净可爱,就是不爱理会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搭理,一岁多的时候小军就已会叫爸爸妈妈,可是后来就不肯叫了,平时就喜欢自己一个人玩,父母叫他就像没有听到一样,父母离开身边也无所谓,唯独非常喜欢看天气预报,请问:

个人修养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关系

个人修养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关系 选题依据: 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社会还是教育机构都十分重视每个人的个人修养,我个人认为个人修养的提高是全体公民素养提高得前提,全体公民素养的提高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是有帮助的。我们每个人有必要提高个人修养。 提纲: 一.我国公民个人修养的现状 二.为何提高个人修养 三.提高个人修养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关系。 四.怎样提高个人修养 关键词: 个人修养、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社会、个人修养的提高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关系极为密切 正文: 一.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道德水平似乎有所下降。路边有老人摔倒没人扶,很多人更是对小悦悦的遭遇冷眼旁观。据有关调查显示,社会道德水平普遍降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昔日的道德大国、礼仪之邦,今天中国的社会公德状况却令人不敢恭维。在经历了 20 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由于种种原因也使当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问题:物欲横流、精神空虚、信念淡薄、信誉危机、诚信缺失, 见利忘义, 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变形等在不少人身上表现十分突出,道德准则受到了很大冲击。在商品经济大潮下, 人们似乎失去了应有的约束, 许多行业不正之风、政治腐败现象日趋蔓延.如今的中国, 道德信仰呈多元化发展.道德正在被许多人作为一种外在的礼仪规则和口号在使用着, 而其作为个人内在生活规则及个人内在信仰的特点, 正在社会层面上越来越被疏忽。很少有人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勇于承担道德责任, 只要有条件或为利益驱动, 很多人都会去实践其一向所批评的不道德行为。人们普遍反映社会越来越缺少人情味,如今的人们只是对自己的家庭、亲人、朋友讲求道德,一旦进入陌生的环境、进入公共的领域,人们就变得冷漠、不知道关心帮助他人,对他人的热情帮助始终持有怀疑的态度。在这里人们拥有的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面对乞讨者,人们不再伸出自己的手,面对受伤的人,人们不敢走近一步,怕连累自己。我们已经在道德滑坡的环境里越走越深……我们的国民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不能正确的分析具体的情况,已经处于道德规范的迷茫期,困惑期,不知道,到底该不该坚持自己原有的价值观?那些冷漠的人,就是价值体系正在发生转变的人,就是道德判断上迷惘的一群人。这些现象的存在让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正面临着道德危机的事实。发现病因是解决病症的前提,对当今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进行全面反思,已经刻不容缓。 二.为何提高个人修养 修养是文化、品质、思想和知识所表现的一种美德,是崇高人生的一种内在力量。修养并不是特定人群才具备的,而是全人类都应该具备的。个人修养是一个人理论、知识、艺术、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形考任务2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形考任务2试题 一、单选题(20题,每题4分,共80分) 题目1:婴儿对母亲的依恋,本质是上(),成年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亦是如此。 A. 生理需要. B. 自然规律 C. 心理需要 D. 寻求安全感 题目2:Cindy Hazan & Philip Shaver(1987)在研究爱情和依恋类型时区分出三种类型的依恋,不包含()。 A. 回避依恋类型 B. 安全依恋型 C. 精神依恋 D. 焦虑/矛盾依恋型 题目3:()认为男性更关注性忠诚是基于一个基本的生物事实:男性不可能100%的确信妻子的孩子是自己的。 A. Bowlby B. David Buss C. Cindy Hazan D. Philip Shaver 题目4:全世界的女性都倾向于寻找比自己年纪稍大的男性结婚,这样的男性具有较多的资源和社会地位。这表明,女性更看重获得()的能力。 A. 未来资源 B. 生殖资源 C. 繁衍资源 D. 财富资源 题目5:下列不属于囚徒困境和公共地悲剧的相似之处的是()。 A. 都会把自己的行为动机解释为外界的压力 B. 在共有资源的利用上产生矛盾 C. 行为的动机都是在变化的 D. 都不客观地评价对方的行为 题目6:()在1973年阐释了人类寻求立刻满足的驱力何以导致社会困境。他认为,个体或群体会被即时的回报所诱惑,即使这些利益后来被证明会产生不愉快的甚至极其严重的后果。 A. Gifford B. Hine C. John Platt D. Herlocker 题目7:()认为,人们会重复那些能够获得立即强化物的行为。一旦这些当前能带来强化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成本,人们便置身于陷阱中了。 A. 认知原理 B. 解析原理 C. 强化原理 D. 重复原理 题目8:()是研究影响疾病的行为、心理因素的学科,认为我们的身体状况与我们的所行所思有非常微妙的关系。 A. 身心健康学 B. 心理康复学 C. 健康心理学 D. 心理健康学

科学技术对社会文明的影响

XXXX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2012 ---- 2013 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中心、所):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概论 论文题目:科学技术对社会文明的影响 研究生姓名:XXXX 年级:2014级 学号:XXXXXXXXX 成绩: 评阅日期: XXXX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5年 2 月28 日

科学技术对社会文明的影响 XXXX (XX大学,化学化工学院,030006) 摘要: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每一步,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本文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观点阐述了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分析了科学技术对社会文明进步的影响,探讨了科学技术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关键词:科学技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作用 引言: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是人类进一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人类社会生活的某些主要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要由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来塑造。无疑,作为社会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发展的每一步,都要靠科学技术来推动。 伟大导师恩格斯曾经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讲过这样一段名言,他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的每一个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无法预见, 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科学技术不仅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积累起来的关于自然界的理论知识体系,而且,更为重要的还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广阔背景上,深刻阐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文明的关系,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中的巨大作用。 1科学技术推动物质文明的进步 所谓物质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取得的物质成果,其中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个部分,是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财富,也是人类进行精神生产活动的基础。物质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界,创造自身生存条件的实践中产生的积极成果的历史积累。而任何一项积极成果无不都是人类智力活动的结晶,是人们对自然界和劳动生产过程的科学认识和技术创造的具体表现。所以,对于物质文明的发展来说,技术进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的成果,物质文明表现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社会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程度、以及人类物质生活的质量和水平。这些物质因素越是进步,人类的物质文明的程度也就越高。 人类创造物质文明的历史,是一部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取得自由多少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科学技术在人类创造物质文明的各种精神活动中,日益显示出巨大的能动作用。 1.1物质文明的起源 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的器官必须借助智力的物化而延伸,即革新工具或创造新的机器设备。因此,自觉地将科学技术运用于物质生产,使工具和机器不断革新,使新的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生适应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案 姓名:孙洁 系部:学前(特殊)教育 授课班级:16高专英语、早教、学前、特教、美术、舞蹈、艺术、音乐 授课时间:2016.9-2017.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学科的主要内容 2.了解本学期教学的具体要求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欢迎新同学 自我介绍,同学们“滚雪球”相互介绍。 介绍本学期所授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图片导入】引发兴趣,人们坐电梯为什么眼睛喜欢向上看? 私人空间的大小因人而异,但大体上是前后0.6-1.5米,左右1米左右。当我们急于离开这个狭小空间时,不停变换的数字能让我们感到电梯在移动,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向“解放”前进,从而缓解焦急的心理。 何谓健康?健康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 图片展示人类心理健康状态的分布。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包括新生适应、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压力应对、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和幸福心理几大模块的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从课堂教育、团体辅导和心理咨询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学习方法:听、记、思、练 三、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考核方式:必修课考查课 平时出勤、作业活动完成、课外自我反思、课堂笔记、画幸福树等 考核等级: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四、相关说明: 1、所有的作业、笔记必须是自己的,不得借用,不得找任何理由为自己开脱,坚决“打假”,双方都扣分,情节严重影响期末成绩,可能不及格。 2、上课前需将手机、mp3等电子设备关闭,若发现上课使用的,没收交由班主任、政教处。 3、在课前或课后的点名中将记录大家本次课的课堂表现,到期末作为参考。 第一章大学生新生适应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生适应包含的几大方面 2.掌握积极适应大学新生活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新生适应的调节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

第30卷 第3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5月 Vol.30 No.3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May ,2004 Ξ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 陈建文,王 滔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具有密切关系。社会适应可以解剖为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心理结构和 心理功能三个方面。分析社会适应的三个方面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可以回答三个问题:个体的社会适应是怎样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什么样的社会适应心理素质能够为心理健康提供保证?从社会适应角度看,心理健康的内在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形成机制、保证条件和评价标准问题。 关键词:社会适应;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8;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677(2004)0320034206 近年来,由于心理健康评定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实践操作上的需要,大家对心理健康的理论问题比 较关注。这些探讨都不由自主地涉及到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关系问题。有人认为社会适应是考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另外个人发展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也有人认为,社会适应其实就是心理健康的本质,还有人认为社会适应不应该是心理健康的标准[1][2]。尽管这些观点存在一些分歧,但是其基本结论是都承认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密切关系。上述研究的缺陷在于,其一是对社会适应的分歧性和片面性的理解;其二是没有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考察。本文试图在全面分析社会适应的 基础上,系统地探讨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社会适应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以追求与社会环境维持和谐平衡关系的过程,系统地分析,社会适应包括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心理结构和心理功能三个方面[3]。那么,通过分析社会适应的三个方面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我们可以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个体的社会适应是怎样影响心理健康的?什么样的社会适应心理素质能够为心理健康提供保证?从社会适应角度看,心理健康的内在含义是什么呢?其实这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形成机制、保证条件和评价标准问题。 一、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与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其实就是指人们怎样去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环境。这个过程既是个体满足自身需要,发挥自身潜能,树立自我形象的个性化过程,也是个体通过掌握各种社会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的行为模式的社会化过程,更是个体在必要的时候协调自我的需要与外在环境要求的关系的过程。关于这个问题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一是社会适应的过程,其二是社会适应的方式。我们也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适应过程与心理健康关于社会适应的过程,皮亚杰把它理解为有机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相反相成的作用,不断地与环境达成动态平衡的过程。有人对皮亚杰的适应过程理论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展开,认为社会适应从出现不适应现象到重新适应要经历认知调节、态 度转变和行为选择三个环节[4]。这些观点充分强调了适应过程中认知的作用,不足之处是忽略了动机、人格等因素在适应过程的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表明,社会适应过程是个体以自身的各种心理资源组成的自我系统与各种刺激因素组成的社会情 4 3Ξ 收稿日期:2003206221 作者简介:陈建文(1969-)男,湖南郴州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心理学博士,主要研究人格心 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学;王滔(1970-)女,重庆市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讲师,主要研究大学生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