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感染

葡萄球菌感染
葡萄球菌感染

【葡萄球菌感染】

葡萄球菌感染是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多表现为皮肤、软组织感染,也可由此导致病情严重、危及生命的败血症、心内膜炎、肺炎、脑膜炎等;此外尚可引起异物相关感染、尿路感染、骨髓炎、关节炎、肠炎等。

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属于微球菌科,葡萄球菌属,此属有细菌32种,除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产生血浆凝固酶外,其余多数菌种为凝固酶阴性,寄殖于人类皮肤。其中较常见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 (表葡菌)、溶血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少见的致病菌有:头葡萄球菌、孔氏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吕克杜纳西葡萄球菌、解糖葡萄球菌、施氏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华纳葡萄球菌和木糖葡萄球菌;罕见致病或致病性不肯定的有:阿尔莱葡萄球菌、耳葡萄球菌、山羊葡萄球菌、肉葡萄球菌、溶酪葡萄球菌、产色葡萄球菌、海豚葡萄球菌、马胃葡萄球菌、胆汁葡萄球菌、鸡葡萄球菌、家畜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克氏葡萄球菌、缓慢葡萄球菌、家蝇葡萄球菌、巴士德葡萄球菌、鱼发酵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和小牛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直径为0.5~1.5μm,无动力、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葡萄球菌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多数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30~370C和最适pH4~7.5,但在6.5~400C和pH4.2~9.3均可生长。耐盐性较强,在含10~15%氯化钠培养基中仍能生长。

葡萄球菌的基因组包括一条约280Okb的环状染色体、前噬菌体、质粒和转座子。染色体和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均有编码细菌毒力和对抗生素耐药的基因,这些基因可通过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在葡萄球菌不同菌株之间传播,也可向其他革兰阳性球菌传播。

(一)分型可根据葡萄球菌表型特征如:噬菌体溶解、血清反应、生化反应和耐药谱等分型;目前主要根据DNA的特征用DNA指纹图谱、质粒指纹图谱、凝固酶基因型等方法分型。根据表型特征的分型方法与根据DNA特征的分型方法相结合对调查耐药菌流行特征、追踪感染源、传播途径、考察感染控制效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葡萄球菌的毒力金葡菌致病性最强,主要与其产生各种毒素和酶以及某些细菌抗原有关。

1.毒素

⑴溶血素金葡菌可产生4种不同抗原型的溶血素,α、β、γ和δ,皆可产生完全性溶血。α溶血素尚可损伤血小板、巨噬细胞和白细胞,使细菌被吞噬后仍可在细胞内生长繁殖。

⑵杀白细胞素杀死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或破坏其功能,使细菌被吞噬后仍在细胞内生长繁殖。

⑶肠毒素为产生食物中毒的外毒素。

(4)表皮剥脱素此毒素可使皮肤表皮浅层分裂脱落产生大疱型天疱疮等症状。

(5)产生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毒素(TSST)。

(6)产红疹毒素。

2.酶葡萄球菌可产生蛋白酶、脂酶和透明质酸酶等多种酶类,这些酶的致病作用尚不明确,但具有破坏组织的作用,可能促进感染向周围组织扩散。此外还有几种酶与致病和耐药有关。

(1)血浆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并有利于感染性血栓的形成。

(2)β-内酰胺酶灭活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参与细胞壁合成。

(4)凝集因子使细菌在血浆中凝集成块。

3.细胞抗原

(1)荚膜抗原金葡菌的某些菌株有明显的荚膜使毒力增加。

(2)蛋白A 凝集原是金葡菌细胞壁的组成部分,存在于90%的金葡菌。蛋白A可与IgG的Fc片段结合,具有抗调理素和抗吞噬作用的功能。

(3)细胞壁壁酸为一种特异性抗原,表葡菌和腐葡菌的壁酸组成成分不同,分别为核糖醇壁酸、甘油壁酸和残基的核糖醇壁酸。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在新生儿、心脏手术后及人体免疫力明显减退等情况下可导致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严重感染。

(三)细菌耐药性葡萄球菌是耐药性最强的病原菌之一,该属细菌具备几乎所有目前所知的耐药机制,可对除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以外的所有药物发生耐药。

1.耐药变迁 60年代以前青霉素曾是治疗葡萄球菌最有效的抗生素,目前上海和北京地区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中约90%由于产生β-内酰胺酶 (青霉素酶)而对青霉素耐药,这些菌株一般对苯唑西林等异唑类青霉素、甲氧西林、多数头孢菌素以及β-内酰胺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敏感。60年代初发现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对所有β-内酰胺类均耐药,80年代庆大霉素还是治疗MRSA感染的有效药物,目前MRSA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已经超过50%。80年代末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高度敏感,曾作为治疗MRSA感染的保留用药,但现在80%以上的MRSA和MRSE对氟喹诺酮类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与金葡菌相似,除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利福平外,大医院中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均>50%。

2.耐药机制

⑴产生灭活酶和修饰酶葡萄球菌产生的青霉素酶可破坏多种青霉素类抗生素,产酶量高的某些菌株可表现为对苯唑西林耐药。产生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可灭活氨基糖苷类,使菌株表现为对氨基糖苷类耐药。葡萄球菌还可产生乙酰转移酶灭活氯霉素而对其耐药。

(2)靶位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PBP)是葡萄球菌细胞壁合成的转肽酶,葡萄球菌有4种PBP,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的染色体上有mecA基因,编码产生一种新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PBP2\\),PBP2a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低,能在高浓度β-内酰胺类环境中维持细菌的胞壁合成,使细菌表现为耐药。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和表葡菌分别简称为MRSA和MRSE。其耐药机制相同,这些耐药菌除对甲氧西林耐药外,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同时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氯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耐药率也很高(>50%); MRSA和MRSE只对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100% 敏感;对利福平、库马霉素 (香豆霉素)、磷霉素、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敏感率相对较高。近年来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在临床分离葡萄球菌中的比例有增多趋势。 DNA旋转酶靶位改变和拓扑异构酶Ⅳ变异是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机制。此外,葡萄球菌还可改变磺胺药等叶酸抑制剂、利福平、莫匹罗星、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等的作用靶位而对这些抗菌药耐药。

(3)外排作用葡萄球菌可排出胞内的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而对这些药物耐药。

[流行病学]

金葡菌主要寄殖于鼻前庭粘膜、会阴部、新生儿脐带残端等部位,偶也寄居于皮肤、肠道、阴道和口咽部,表葡菌和腐葡菌则主要寄殖于皮肤表面。

近10年来,社区和医院内的葡萄球菌感染都呈增多趋势,这种趋势与介入性诊疗器械应用的增加趋势平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统计,1990~1992年金葡菌是医院内肺炎和伤口感染的首位病原菌,医院内血液感染的病原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葡菌占居前两位。葡萄球菌感染的另一个流行趋势是耐药菌株逐年增多,美国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报告1987~1997年重症监护中心的MRSA由20%升高到45%,仅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其他常用抗菌药均耐药的菌株从22.8%增多到56.2%。国内大医院报告显示葡萄球菌占临床分离菌的20%左右,其中耐甲氧西林菌株占50~80%。

(一)感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为感染源。人群带菌情况相当普遍,有人统计,人群中约20~25%从未带菌,约50%为间歇带菌,25~30%则为持续带菌。医院工作人员的带菌率可高达50~90%。带菌者继发葡萄球菌感染的机会增多,I型糖尿病病人、静脉应用毒品者、透析和手术病人以及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病人葡萄球菌的带菌率较高。

(二)传播途径金葡菌的入侵途径主要为有损伤的皮肤和粘膜,人也可因摄食含有肠毒素的食物或吸入染菌尘埃而致病。皮肤感染者的敷料、衣被、使用器材等均可为金葡菌所污染,当整理病人的床铺和更换敷料时可造成细菌飞扬,污染周围空气和尘埃以及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手、鼻、咽、眼等暴露部位,染菌手直接接触易感者的皮肤,为传播金葡菌感染的重要途径。

(三)易感人群

有创口的外科病人、严重烧伤病人、新生儿、老年人、流感和麻疹伴肺部病变者、免疫缺陷者、粒细胞减少者、恶性肿瘤患者、糖尿病病人等。

[发病机制和病理]

金葡菌感染可分五个阶段,①寄殖;②局部感染;③全身播散和败血症;④迁徙性感染;⑤中毒表现。寄殖是感染的前奏,细菌从寄殖部位接种到受损的皮肤粘膜引起皮肤软组织局部感染如:疖肿等,感染局部扩散造成痈、蜂窝织炎、脓疱病

或伤口感染,细菌还可进入血液,向远端器官播散,发生败血症休克、细菌性心内膜炎、骨髓炎、肾痈、脓毒性关节炎、硬膜外脓肿等。即使细菌不侵入血流,细菌毒素也可以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疾病表现或综合征,如: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和肠毒素性胃肠炎。在严重基础疾病、介入诊疗操作和静脉应用毒品等情况下,感染的危险性大大升高。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其致病与免疫力低下和异物植入相关。异物的存在严重损害吞噬细胞的功能,静脉内导管等异物迅速被纤维蛋白原、纤维连接蛋白等血清成分包裹,这些血清成分通过细菌表面成分识别粘附分子使葡萄球菌粘附,并产生糖萼(多糖-蛋白质复合物,)进一步巩固细菌粘附、寄殖。医院获得的心内膜炎常常与静脉内导管有关,长期留置导管导致心内膜炎的情况类似心内膜炎的动物模型,心导管损伤心脏瓣膜表面,在瓣膜上形成非细菌性血栓,导致细菌粘附感染。

葡萄球菌侵入组织的过程:血管内皮损伤部位形成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栓,进入血流的细菌通过细菌表面成分识别粘附分子 (MSCRAMM)介导的机制附着到该血栓上,或者通过粘附素-受体相互作用,或者通过纤维蛋白原等血清成分在内的配体连接直接粘附到血管内皮细胞上。由于周围微环境改变的影响,内皮细胞对感染的耐受力降低,内皮细胞吞噬的葡萄球菌释放蛋白酶促进感染向周围扩散。葡萄球菌到达表皮下组织,激发炎症反应,形成脓肿。通过这个过程发生各种迁徙性脓肿和心内膜炎等。

吞噬葡萄球菌后,内皮细胞表达Fc受体和粘附分子,释放IL-l、l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这些细胞因子进入血流引起葡萄球菌全身感染脓毒综合征的表现。

(一)皮肤软组织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大多数为金葡菌所引起,少数的致病菌可为表葡菌。可引起疖、痈、毛囊炎、脓疱、脓疱疮、天疱疮、外耳炎、伤口感染、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海绵窦血栓形成、麦粒肿、褥疮感染、肛周脓肿等。当皮下组织或毛囊被金葡菌感染累及时,可形成疖肿,常见于颈、腋下、臀部及大腿等处。痈多发生于颈后及背部,为红肿、疼痛、多窦道排脓的巨大硬结。毛囊炎为葡萄球菌的表浅感染。新生儿易患皮肤脓疱,如果主要为大疱且遍及全身,称天疱疮。皮损为水疱,破裂后有脓液渗出及痂盖形成,称脓疱疮。大多数病原菌为金葡菌,少数为化脓性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为产生表皮剥脱素的Ⅱ群噬菌体型金葡菌所引起,多见于新生儿和幼儿,患儿皮

肤呈弥漫性红斑和水疱形成,继以表皮上层大片脱落,受累部位的炎感染性疾病症反应轻微,仅能找到少量病原菌,乳腺炎为乳妇于产褥期发生的乳腺感染,表现为乳房红肿或脓肿形成。

(二)败血症葡萄球菌是败血症常见的病原菌,上海地区败血症病例中,葡萄球菌占40%,其中金葡菌和表葡菌约分别占26%和15%。表葡菌败血症多发生于有严重原发疾病病人或有人工器官装置病人和婴幼儿。近10~15年来表葡菌及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发病率在欧美国家急剧上升。

病原菌的主要人侵途径为皮肤,40~50%病人在败血症发生前有各种皮肤病灶,少数病人原发病灶为肺炎、骨髓炎、尿路感染等,病原菌也可经静脉输液管直接进入血中。起病多急,缓起者也占一定比例 (20~30%)。急性起病者有寒战、高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感染性休克等。休克发生率为10~20%。皮疹约见于30%的病例,以瘀点和荨麻疹为多,偶有猩红热样皮疹。关节症状见于约1/5病例,多为大关节疼痛和行动受限,也有呈化脓性关节炎者。约 2/3病例在病程中发生迁徙性化脓性病灶,常见者为皮下软组织脓肿、肺炎、心内膜炎、骨髓炎、关节炎、肝脓肿、脑膜炎等。

(三)心内膜炎可发生于下列情况:①葡萄球菌败血症过程中,正常或受损心瓣膜均可被累及;②人工瓣膜装置术后2个月内,胸骨创口感染所致;③上述手术后2个月以上,与导尿、拔牙等所致的暂时性菌血症有关;④静脉补液或静脉注射毒品后。金葡菌所致的心内膜炎多呈急性病程,有寒战高热及毒血症征象。心脏原属正常者早期可无杂音,而在病程中出现病理性杂音;原有杂音者,病程中杂音可有明显改变。一般波及主动脉瓣,注射毒品者常累及右心及三尖瓣。皮肤和粘膜瘀点以及肾、脑等栓塞现象较草绿色链球菌所致者为少。早期即可出现心功能不全。迁徙性感染较多见,50%的病人有肾脏化脓性感染。表葡菌心内膜炎少见于自身心脏瓣膜(1~3%),多发生于人工心脏瓣膜装置术后(40%),偶也发生于有病变的心脏,如: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其临床经过大多呈亚急性。

(四)异物植入相关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约占异物相关感染病原菌的50%,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血管内导管、连续腹透管、体液分流系统、人工瓣膜、人工关节、心脏起搏电极、人工成型的乳房及植入的人工晶体等均可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诱因。临床可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多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去除异物即可痊愈,也可导致严重的败血症而死亡。

(五)呼吸道感染金葡菌肺炎大多继发于病毒性肺部感染(麻疹、流感等)后或由血行播散所致,以婴幼儿为多见,病情发展迅速,呼吸和循环功能短期内即可恶化,体征与病情不相平行。成人病人一般发热不太高,但病程迁延,早期肺部病变虽较少。但可出现严重呼吸窘迫现象。肺部X线检查有多发性化脓性炎症或脓肿、蜂窝状改变、肺大疱形成等。脓胸最常见的致病菌仍为金葡菌,急性脓胸一般来自肺炎或肺脓肿,也可为胸外科手术并发症。

(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脑膜炎葡萄球菌脑膜炎主要也由金葡菌引起,在各种化脓性脑膜炎中仅占1~2%,较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葡萄球菌脑膜炎常继发于败血症过程中,也可自远处病灶通过血行播散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或由中耳炎或其他头、面部感染直接蔓延,以及颅骨外伤、神经外科手术或诊断性穿刺而直接引起,临床表现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相似,但起病不如流脑急骤,病程发展较为潜行,脑脊液可清浊不一。除脑膜刺激征外,常可见到皮疹如:荨麻疹、瘀点,偶有猩红热样皮疹和全身性小脓疱疹,后者的出现有利于葡萄球菌脑膜炎的诊断。

2.脑脊液分流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是脑脊液分流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资料报告的289例脑积水病人中10年内有27%发生分流感染,其中50%以上为表葡菌引起。表葡菌也是脑外伤脑室引流管减压和肿瘤脑膜炎接受化疗后发生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七)肠炎由金葡菌产生的肠毒素所致。金葡菌污染淀粉、奶及奶制品、肉、鱼、蛋等食品后,可在室温下(220C 左右)大量繁殖而产生耐热肠毒素B或其他肠毒素,1000C30分钟只能杀灭金葡菌而不能破坏肠毒素,后者引起恶心、呕吐、中上腹痛、腹泻症状。呕吐剧烈,可呈胆汁性,腹泻呈水样便或稀便。体温大多正常或略有升高。大多数病人于数小时至1~2日内迅速恢复。

(八)尿路感染葡萄球菌尿路感染多数为表葡菌和腐葡菌所引起,前者常见于老年病人或住院病人,往往有留置导尿史。90%无症状,常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后菌尿症状常持续。腐葡菌尿路感染病人多为青壮年门诊女病人,90%病人有症状,对治疗反应良好,罕有复发。

(九)骨及关节感染金葡菌骨髓炎多见于男性儿童,一般继发于外伤后,也可为血源性感染,以小腿部最为多见。椎骨骨髓炎大多发生于成人,局部疼痛可为惟一症状或伴有低热。金葡菌关节炎各年龄均有所见,关节局部红、肿、热、痛明显。人工关节感染发生率为1~2%,20~40%的感染由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

(十)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由金葡菌产生的外毒素所致,Todd等1978年首次报道。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休克、红斑皮疹、剧烈呕吐和腹泻,并可有肌肉痛、粘膜充血、肝肾功能损害、定向障碍或意识改变等。此病多见于青年妇女,尤其是应用阴道塞者;但也可发生于绝经期妇女、男性及儿童。依靠临床表现虽可成立诊断,但仍须血、阴道、鼻腔、尿等标本的培养,以排除其他病原菌感染的可能。

(十一)肝脓肿金葡菌为细菌性肝脓肿的常见致病菌,多为血源性感染,以多发性脓肿为多见,但也可为单房性大脓肿。

(十二)其他葡萄球菌尚可引起脑脓肿、肾痈(肾皮质脓肿)、肾周脓肿、脾脓肿等,均属少见。

[诊断]

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各种不同部位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有关标本(血、脓液、痰、脑脊液、粪便、分泌物等)的涂片或培养找到病原菌。疖、痈、脓疱疮、麦粒肿、毛囊炎、甲沟炎等皮肤软组织感染易于辨认,一般不会造成误诊。败血症、心内膜炎、肺炎、脑膜炎等的临床表现虽也有一定的特征,但难以与其他病原菌所致者鉴别。凡疑有败血症或心内膜炎者,应于使用抗菌药物前取血3~4次进行培养,每次相隔1/2~1小时;已用抗菌药物者在高热时采血培养2~3次。血量宜多,成人10毫升以上。分离到的细菌应保留作药敏试验和血清杀菌滴度试验。血培养阴性者可作血清磷壁酸抗体检测,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假阴性率为5~10%,假阳性率为2~3%。异物相关感染的诊断根据异物表面的培养,首先要去除异物,可用超声震荡法使植入物表面的细菌脱落,再行培养;或者剪取导管末端5~7cm,进行培养,菌落数≥15有诊断意义。

对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尿路感染,因为细菌生长缓慢,菌落计数≥1O2集落形成单位/ml,即可认为明显菌尿,应结合临床作出感染、带菌或污染的判断。

[预后]

无并发症的葡萄球菌皮肤软组织感染、食物中毒、骨髓炎、尿路感染等预后均属良好。金葡菌食物中毒虽发病急骤,吐泻剧烈,但恢复也快。表葡菌和腐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很少成为治疗上的难题。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病势虽较凶险,但大多数患儿经处理后顺利恢复。

治疗葡萄球菌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虽然为数不少,但葡萄球菌败血症和心内膜炎的病死率仍在30%左右,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MRSA败血症的死亡率 (42%),似高于MSSA败血症者 (28%)。葡萄球菌心内膜炎累及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者病死率较三尖瓣病变者为高。静注毒品而继发心内膜炎者由于主要累及三尖瓣,且年龄较轻,故病死率仅为12%。有并发症如:心力衰竭、栓塞、尿毒症或瓣膜破损明显者,其病死率 (40%)远较无并发症者 (12%)为高。

金葡菌脑膜炎的病死率为37~51.9%,成人的病死率高于儿童。金葡菌肺炎的病死率为15~20%,幼儿和老年病人的预后差。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病死率约为10%。

血清杀菌滴度测定 (以病人病原菌为测试菌)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效价1:8以上者指示预后良好用药恰当,在1:4以下者提示预后较差,应立即对抗菌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予以调整。

(一)一般治疗及时诊断,及早应用适宜的抗菌药物,为治疗严重葡萄球菌感染获得成功的主要关键。除抗菌药物外,还应重视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抢救感染性休克和保护心、肺、肾、肝等重要脏器功能等综合措施。肾上腺皮质激素是否采用,必须充分权衡其利弊后而决定,除非有严重毒血症,并与有效抗菌药物合用,一般以不用为妥。丙种球蛋白适用于低球蛋白血症等抗体缺陷性疾病病人。

(二)外科处理脓液的充分引流,常是处理某些伴有脓肿的葡萄球菌感染的先决条件。疖、甲沟炎、麦粒肿等表浅感染,在自行穿破或切开排脓后即迅速痊愈,一般无需抗菌药物。皮下深部脓肿或骨髓炎有脓肿形成时则须切开引流,肺脓肿可采取体位引流,这些感染均须加用抗菌药物治疗。多房性肝脓肿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单房较大脓肿则在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时,考虑外科引流。人工心脏瓣膜或静脉插管伴有葡萄球菌感染时,必须更换瓣膜或拔除插管,单用抗菌药物常不能控制感染。急性金葡菌心内膜炎的内科治疗疗效不佳,反复出现栓塞或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者均为手术指征。

(三)抗菌治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葡菌的治疗原则相同,分经验性治疗和针对已知病原菌的治疗,两者选用的抗菌药物也相似。

l.经验性治疗应根据不同地区各感染部位分离菌中葡萄球菌所占的比例,结合临床表现判断葡萄球菌感染的可能性,根据近期分离葡萄球菌的药敏谱感染性疾病选用抗菌药物。目前各地报道对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5%,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50%。所以对于院外感染考虑可能为葡萄球菌所致时,不宜选用青霉素,应选用苯唑西林和头孢唑林、头孢噻吩等第一代头孢菌素;若效果不好,可考虑换用万古霉素治疗,或者考虑感染为其他病原菌所致。对于耐甲氧西林葡

萄球菌占葡萄球菌分离株80%以上单位的住院病人,若怀疑葡萄球菌感染,首选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治疗。在经验治疗过程中,应尽各种可能获得病原菌,并根据其药敏情况及时修改治疗方案。

2.针对性治疗培养获得并确认病原菌为葡萄球菌时,应根据其药敏结果选药。如果为甲氧西林敏感菌株,可选用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或头孢唑啉、头孢噻吩等;若分离菌对甲氧西林耐药,首选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并根据药敏结果可加用磷霉素、SMZ-TMP、利福平等,替考拉宁亦可采用,但目前国内末未上市。

(四)带菌者的处理金葡菌的带菌状态一般不易清除,局部应用新霉素、杆菌肽等,仅可使70% 左右的鼻腔带菌者暂时转为阴性,自身菌苗的应用效果也不理想。对带菌者的处理可考虑以下措施:①鼻腔有金葡菌者,如果本人不发生皮肤感染,可不作任何处理,但不要接触易感病人,检查病人前后必须洗手;②鼻腔带菌者如果反复出现皮肤感染,除不接触易感病人外,尚需进行局部用药或自身菌苗注射;③病人手术前发现为金葡菌带菌者,应于术前进行局部用药7日;④外科医师如果为鼻腔带菌者,为病人施行手术前应进行局部抗菌药物治疗;⑤新生儿室工作人员如有带菌,除进行局部用药外,应暂时调换工作。

为了防止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生和流行,应注意下列各点:①加强劳动保护,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完整。避免发生创伤;

②及时有效治疗葡萄球菌感染病人,合理治疗带菌者,以去除和减少感染源;③严格执行新生儿室、烧伤病房、外科病房等的消毒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④积极治疗或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硬化等,特别是伴有粒细胞减少者,并纠正各种免疫缺陷,保护易感人群。抗葡萄球菌菌苗能改善细胞吞噬作用和葡萄球菌感染模型的生存率,可能有利于预防葡萄球菌感染。

什么是表皮葡萄球菌

什么是表皮葡萄球菌 什么是表皮葡萄球菌?病毒细菌似乎我们这个世界最大的存在群体,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存在着病毒细菌,这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那么什么是表皮葡萄球菌呢? 文章目录 一、什么是表皮葡萄球菌 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尿道炎的治疗 三、具有抗菌功效的食物 什么是表皮葡萄球菌 1、表皮葡萄球菌是生物体表皮的一种细菌 表皮葡萄球菌是滋生于生物体表皮上的一种细菌。在人体的皮肤,阴道等部位寄生,属正常菌群类型。葡萄球菌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故名。多数为非致病菌,少数可导致疾病。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来源。 2、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 葡萄球菌的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

含有血液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更佳,需氧或兼性厌氧,少数专性厌氧。28-38℃均能生长,致病菌最适温度为37℃,PH为4.5-9.8,最适为7.4。在肉汤培养基中24小时后呈均匀混浊生长,在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不透明的菌落。不同种的菌标产生不同的色素,如金黄色、白色、柠檬色。色素为脂溶性。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较大,有的菌株菌落周围形成明显的全透明溶血环(β溶血),也有不发生溶血者。凡溶血性菌株大多具有致病性。 3、葡萄球菌的分类与分型

根据生化反应和表皮葡萄球菌产生色素不同,可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 epidermidis)和腐生葡萄球菌(Staph.saprophytics)三种。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偶尔致病,腐生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60%~7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被相应噬菌体裂解,表皮葡萄球菌不敏感。用噬菌体可将金葡萄菌分为4群23个型。肠毒素型食物中毒由Ⅲ和Ⅳ群金葡萄菌引起,Ⅱ群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速度比Ⅰ和Ⅳ群缓慢很多。造成医院感染严重流行的是Ⅰ群中的52、52A、80和81型菌株。引起疱疹性和剥脱性皮炎的菌株经常是Ⅱ群71型。 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尿道炎的治疗 通过专业的检查,查明病因,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葡萄球菌在正常情况下可少量寄居于尿道内,一般不引起疾病,但当人体抵抗力差,尿道粘膜损伤,防御屏障破坏及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时,则可能引起感染而发生葡萄球菌性尿道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的现状及临床治疗对策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的现状及临床治疗对策 孙宏莉徐英春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 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引起院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目前MRSA已逐渐成为全世界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目前在许 多国家仍在增长,MRSA几乎对所有?-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甚至累及到红霉素,环丙沙 星和庆大霉素。本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现状、耐药机制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 危险因素和治疗对策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状耐药机制危险因素治疗对策 答 1. 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是引起院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是吗? A.是 B.不是 2. 根据 NCCLS 判定标准,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的MIC≤4ug/ml 时为敏感。对吗? A.不对 B.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是引起院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在第一个耐青霉素酶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甲氧西林用于临床治疗葡萄球菌感染不久, 1961 年在英国发现了世界首例 MRSA 。从此, MRSA 逐渐成为全世界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目前在许多国家仍在增长, MRSA 几乎对所有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甚至累及到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 1996年在日本首次发现了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即万古霉素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VISA 的出现预示着万古霉素治疗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下降,随之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临床株是否会分离到,成为人们监测和关注的热点。如果葡萄球菌一旦对万古霉素耐药,临床将如何治疗?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研究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及培养 称取10g土样,在无菌条件下,放入无菌的三角瓶中,加入90ml的蒸馏水,再加入0.2mg复方磺胺甲恶唑振荡10min,使土样充分混合,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的特性,杀死其他细菌。从三角瓶中取1ml上清液放入一支无菌试管(15*150mm)中按10倍梯度稀释成10-5的土壤稀释液后,分别取200μL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置于37℃培养箱中恒温培养24h。利用高盐培养基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从而分离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 1.菌落形态:菌落较小,圆形,直径1-2mm,较湿,较透明,边缘整齐,隆起,略带淡绿色。 2.染色观察:从平板上挑取可疑性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显微镜下呈单个或葡萄状排列,无芽孢、荚膜,单个菌体直径为0.5-1μm。 革兰氏染色: 1.涂片:取灭过菌的载玻片于实验台上,用移液枪吸取10μL待检样品滴在载玻片的中央,用烧红冷却后的接种环将液滴涂步成一均匀的薄层,涂布面不宜过大。 2.干燥:将标本面向上,手持载玻片一端的两侧,小心地在酒精灯上高处微微加热,使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或加热时间过长,以防标本烧枯而变形。 3.固定:固定常常利用高温,手持载玻片的一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处尽快的来回通过2-3次,共约2-3秒钟,并不时以载玻片背面加热触及皮肤,不觉得烫为宜(不超过60℃),放置待冷后,进行染色。 4.初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为1min。

5.水洗: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6.媒染:用100-1000μL移液枪吸取300μL碘液滴在涂片薄膜上,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7.水洗:重复步骤5。 8.脱色:斜置载玻片,滴加95%的乙醇脱色,至流出的乙醇不显紫色为止,大约需时20-30s,随即水洗。 9.复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沙黄染液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10.水洗:重复步骤5。 11.干燥、观察:用吸水纸吸掉水分,待标本片干后置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发现目的物后,滴一滴浸油在玻片上,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及颜色,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红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三、实验中所需培养基配方及制法 (1)科玛嘉金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琼脂15.0g/L 蛋白胨及盐分65g/L 色素2.5g/L PH 6.9+0.2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科玛嘉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上,菌落颜色为紫红色、粉色或粉红色。 (2)广东环凯显色培养基:蛋白胨大豆胨和酵母粉氯化钠琼脂显色剂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广东环凯显色培养基上,菌落颜色为粉红——紫红色。 (3)13%NaC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5g 蛋白胨10g 氯化钠130g 琼脂15g 水1000ml PH 7.4-7.6 (4)MH肉汤培养基:乳糖5g 胰蛋白胨20g SDS 0.5g 氯化钠5g 磷酸氢二钠(无水)5.74 磷酸二氢钾(无水)1g 微量元素溶液0.5mL 蒸馏水1000mL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护理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护理 解放军护理杂志D fⅢ6r2O07,24(12B) NursJChinPLA?65?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护理 万清清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一病区,武汉430022)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scalded skinsyndrome,SSSS)曾称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葡萄球 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征,是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 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多发生于 婴儿,偶见于成人.2002年1月至2006年8月我科共 收治19例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经过激素结合抗炎综合治疗,并配合全方位的护理措施, 取得一定的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1月至2006年8月我科收治 住院的19例患儿,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5d至9岁, 平均(2.4±4.1)岁.所有患儿均诊断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 皮肤综合征. 1.2临床表现人院时,9例患儿有口周红斑,14例口周可 见放射状裂纹.19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5~ 39.4℃,其中3例超过39℃.其中5例发病前1~3d有流 涕,咽痛,咳嗽或低热,7例有不同程度的腹泻,1例14d前 面部长水疱;所有患儿发病前无服药史,发病后有不同程 度的烦躁,哭闹,食欲减退,睡眠差,无力等全身症状.17 例患儿初发皮疹均在口周,眼周,1例初发于颈部,1例初

发于胸部,1~2d后红斑向颈,腋,胸腹,外阴,肛周及四 肢漫延.患儿皮疹伴有不同程度的灼痛及触痛,其后发 生水疱,表皮起皱易擦破,少数可见松弛性大疱,尼氏征 均为阳性.患儿的表皮松懈剥脱后裸露出红色糜烂面, 呈烫伤样外观. 1.3实验室检查14例患儿wBC升高,达(10.0~27.5)× 1O/i;19例患儿血培养检查,13例无细菌生长,4例培养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所有患儿肝肾功能正常. 1.4治疗方法(1)抗生素治疗由于患儿皮肤损伤处较 多,无法做青霉素皮试,故临床上多采用不良反应小,广谱的抗生素阿奇霉素,保证抗炎效果.(2)糖皮质激素治疗利 用其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根据患儿全身皮肤情况使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5O~100mg/d静脉滴注.为了控制患儿搔抓,可遵医嘱给予一线或二线抗过敏药物口服.(3)中成药 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毒,清热凉血. 2护理 2.1环境建议患儿住单人间,病室内温度24~26℃,湿 度5O~6O,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2.2心理护理患儿起病急骤,皮肤损伤严重,家属心情焦 虑,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担心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护理 人员应向患儿家属讲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其对疾病的恐惧和顾虑,帮助患儿及患儿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3药物护理注意观察使用激素后有无不良反应,如并 发感染,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及穿孔,骨质疏松,低血钾症和精神障碍等,此外还可引起满月脸,体重增加,痤疮,多毛和 萎缩纹等,因此要严格掌握激素的适应证及用量L2J.. 2.4皮肤护理根据皮损情况选用1:100000~1:50000高

细菌耐药性检测

第七章-细菌耐药性检测 一教学大纲要求 1.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2.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3.细菌的耐药性和产生机制 4.细菌的耐药性检查 5.厌氧菌、真菌及分支杆菌体外药敏试验 二教材内容精要 ㈠、抗菌药物 1.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抗生素是具有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种类包括青霉素G、青霉素V、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羧苄西林、替卡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美西林等。 2. 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对革兰阳性细菌(包括青霉素敏感或耐受的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强。常用品种包括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硫咪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细菌的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差,对多数革兰阴性细菌的抗菌活性较强,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主要包括头孢克洛、头孢夫辛、头孢夫辛酯、头孢孟多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不如第一、二代,对革兰阴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菌也较敏感。但是其抗革兰阳性细菌的活性仍然较弱。对β-内酰胺酶有较强的稳定,组织穿透力较弱,半衰期较长。主要包括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妥伦匹酯、头孢唑肟、头孢地嗪、头孢他美酯、头孢美唑、头孢泊肟酯、头孢克肟等。 第四代头孢菌素与第三代相比,抗菌谱更广泛。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增强,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因此,对革兰阴性细菌的抗菌活性仍然较强。主要包括头孢吡肟、头孢匹罗等。 3. 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为一组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超广谱高效能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细菌、阴性细菌、需氧菌、厌氧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稳定。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等。 4.头霉素类cephamycins包括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头孢米诺等。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阳性菌、厌氧菌及需氧菌均有较强的活性,对质粒或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具有高度稳定性。抗菌作用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相似。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弱,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较强。铜绿假单胞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概述】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简称SSSS)曾称新生儿剥脱样皮炎(Dermatitis Exfoliativa Neonatorum)、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松解症(staphylococcal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细菌性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Bacterial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Ritter 氏病、新生儿角质分离症(Keratolysis Neonatorum)。本病是发生在新生儿的一种严重的急性泛发性剥脱型脓疱病,是在全身泛发红斑基底上,发生松弛性烫伤样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偶见于成人。1966年发现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简称TEN)也是由葡萄球菌引起,而Ritter氏病与TEN也是由葡萄球菌引起,而Ritter氏病与TEN的临床及病理完全相同。1967年Lyell根据不同的病因把TEN分为金葡型、药物型、其他型和特发型,认为Ritter氏病是金葡型。1977年确定SSSS为一独立疾病,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分开。 【诊断】 根据起病急骤,皮肤广泛性红斑、松弛性大疱、表皮剥脱、尼氏征阳性,多发生于婴幼儿等特点可以诊断。 【治疗措施】 1.注意婴儿的清洁卫生,尿布应清洁,有化脓性皮肤病的医护人员或家属均不能与新生儿接触。

2.加强护理、注意保暖。注意口腔和眼部护理。 3.早期应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以清除存在体内的金葡菌感染灶,终止细菌毒素产生。并作抗生素敏感试验,以便选用适宜抗生素。可给甲氧苯青霉素,成人为1~1.5g,肌肉注射每4~6小时1次,儿童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50~250mg,分4次肌注。或给红霉素,剂量为80mg/(kg·d)静脉滴注。对于耐青霉素酶菌株可选用先锋霉素V号,邻氯青霉素等,也可选用其它二代或三代头孢。 4.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加强支持疗法,如输血等。 5.关于激素的应用意见不一,禁止单独使用激素。因激素可导致免疫抑制,单独使用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但也有人主张在早期应用抗生素同时可合并用激素,以减轻细菌的毒素作用。对一时难以明确病因和诊断的患者,可抗生素与激素合并应用,一旦明确是金葡菌型TEN,应立即中止激素的治疗。 6.局部应使用无刺激性的杀菌剂,如0.5%~1%新霉素乳剂外用。大疱疱膜最好移除,然后用1∶5000~1∶10000高锰酸钾溶液或1∶2000黄连素液湿敷,清洁换药用1%龙胆紫溶液涂擦等。 【病因学】 本病主要是由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严重皮肤感染。该型葡萄球菌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造成皮肤损害。现又发现Ⅰ组或Ⅲ组某些葡萄球菌也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试验证明表皮松解毒素主要由肾脏排出。婴、幼儿排泄很缓

葡萄球菌属

葡萄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形态染色:呈圆形或椭圆形,无鞭毛,无芽孢,除了少数菌株外不能形成荚膜。为革兰阳性球菌。 培养特性:兼性厌氧。对营养要求不高。最适生长温度:35-37℃,最适pH:7.4-7.6。 在普通培养基上形成2-3mm大小,呈金黄色,白色,柠檬色等不透明圆形凸起的菌落。 在血平板上菌落较大,致病性葡萄球菌可形成透明的β-溶血环。 耐盐,能在含10%-15%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 在20%-30%CO2环境中,有利于其毒素的产生。 生化反应:葡萄球菌生化反应活泼: 1.触酶(+) 2.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和蔗糖,产酸不产气。 3.能分解氨基酸和蛋白质。 4.分解甘露醇。 5.液化明胶。 6.产生血浆凝固酶。 7.硝酸盐还原(+) 抗原构造:1.葡萄球菌A蛋白 2.多糖抗原 致病性:酶类:1.血浆凝固酶:结合凝固酶结合于菌体表面,能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交联使菌体快速凝集。游离凝固酶由细菌分泌至体外,可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而是血浆凝固。 2.耐热核酸酶(TN):能耐受100℃,15分钟加热,水解DNA和RNA 。 3.透明质酸酶(HAase):能水解细胞外成分透明质酸,协助细菌在组织内传播扩散。 4.磷酸酶等。 毒素: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溶血毒素,为外毒素。 葡萄球菌产生的杀白细胞素(PVL)能损伤中性粒和巨噬细胞,形成脓液,导致组织坏死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其噬菌体可分为三群:噬菌体Ⅰ群可产生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噬菌体Ⅱ群产生表皮脱落样毒素,能引起人类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噬菌体Ⅲ群可产生耐热的肠毒素,能引起食物中毒,表现为急性肠胃炎。 致病类型:1.化脓性疾病:如皮肤化脓性感染,器官化脓性感染如气管炎,肺炎,心内膜炎等,以及全身感染如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等。 2.毒素性疾病: 3.医院感染: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产生,如表皮葡萄球菌引起人工瓣膜心内膜炎,静脉导管感染和人工关节感染等。 耐药性: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病因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病因有哪些 导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是皮肤化脓性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也是四种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之一。其传播方式在医院内部主要是经健康医务人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是皮肤化脓性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也是四种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之一。其传播方式在医院内部主要是经健康医务人员暂时寄居细菌的手进行传播,尤其是在新生儿童症监护病房(NICU)金葡菌是最常见的毒力最强的致病原。那么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病因有哪些呢?看过下面的文章相信你就会明白。 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是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脑膜炎,起病急,常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畏寒、发热,伴持久而剧烈的头痛,颈强直较一般脑膜炎明显,除有脑膜炎症状外,尚有局部感染病灶,败血症患者还有其他迁徙性病灶,出现皮疹,如荨麻疹样、猩红热样皮疹或小脓疱疹,皮肤可见出血点,很少融合成片。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多继发于金葡菌败血症,尤其多见于合并左心内膜炎的患者,通过细菌栓子经血流侵袭脑膜。面部痈疖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可进一步导致脑膜炎,颅脑损伤、颅脑手术后及腰椎穿刺时消毒不严也可并发脑膜炎。脑膜附近的感染病灶如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等亦可引起本病,新生儿脐带和皮肤的金葡菌感染也可继发脑膜炎,发病时间多在产后2周左右。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病因有哪些呢?上面的内容已经让我们知道了答案.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如有发现类似感染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如果您还有什么需要咨询的请随时向我们提问,我们的专家24小时在线回答您的问题接军您的疑惑给您提供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相信一定能给您满意的答复。

路邓葡萄球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路邓葡萄球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王茜吴超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感染病科,南京210008) 摘要:近20年来,路邓葡萄球菌感染病例报道不断增多,其作为一种具有显著临床微生物学特征的致病菌引起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国内对其鉴定多半只停留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水平上。路邓葡萄球菌可以引起多种临床疾病,现就其微生物学特征、相关临床疾病、抗生素敏感性及致病机制等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路邓葡萄球菌侵袭性感染抗生素敏感性 中图分类号R3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CNS)作为人体皮肤表面正常寄居菌群之一,被认为是无侵袭性、低毒力的条件致病菌[1]。路邓葡萄球菌作为CNS中的一种,由Freney等[2]于1988年首次报道。它常被作为培养污染菌,因此一般实验室只将其鉴定到CNS水平上,而不再进一步鉴定。然而近年来,路邓葡萄球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的报道日趋增多。它作为具有显著临床微生物学特征的致病菌引起学者广泛关注,更有学者将其称为Surreptitious Staphylococcus [3]或“披着羊皮的狼”。路邓葡萄球菌与多种临床疾病密切相关,包括脓肿、心内膜炎、腹膜炎、泌尿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骨关节感染等。 1、微生物学特征 1.1形态及生化特性 路邓葡萄球菌镜下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单个菌体直径0.8-1.0um、簇状或短链状排列。路邓葡萄球菌为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45摄氏度。在5%羊血琼脂平板上,菌落直径1-4mm,色泽变异较大,有黄色、金色、乳白色或无色,菌落光滑有光泽或粗糙黯淡,培养48h可出现beta-溶血。[2] 路邓葡萄球菌区别于其他CNS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微生物学特性更类似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路邓葡萄球菌虽然被划分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却可产生结合型凝固酶或凝集因子(clumping factor),而不分泌游离型凝固酶。因而玻片凝固酶试验阳性、试管凝固酶试验阴性。此外路邓葡萄球菌还有两个特征性生化反应:快速PYR试验阳性、鸟氨酸脱羧酶试验阳性。路邓葡萄球菌具有吡咯烷酮芳基酰胺酶(PYR)活性,可水解PYR为L-吡咯烷 通讯作者:吴超E-mail:wuchao@https://www.360docs.net/doc/936620036.html,

临床常见细菌感染及选择药物

临床常见细菌感染及药物选择 1.一般软组织感染:痈、疖、蜂窝织炎、乳腺炎、丹毒、淋巴管炎等。常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首选药物是青霉素、苯唑西林;其次可以考虑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第一代头孢、万古霉素;严重感染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 2.软组织混合感染:即需氧菌和厌氧菌共同参与的感染,如坏死性筋膜炎、厌氧类杆菌窝织炎、肌肉坏死、糖尿病足及咬伤感染等,治疗上要兼顾到厌氧菌。 Ⅰ消化链球菌感染:首选药物是青霉素;其次可以选择克林霉素; 严重感染选择阿奇霉素、万古霉素等。 Ⅱ大肠杆菌感染:首选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头孢二三代;其次可以选择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严重感染选择碳青霉烯类。 Ⅲ肠杆菌属(产气、阴沟):首选抗绿脓β-内酰胺类(哌拉西林、头孢他定、头孢吡肟等)+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其次可以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 严重感染选择碳青霉烯类。 以上感染必须考虑到厌氧菌感染,可以加用替硝唑、甲硝唑。3.梭菌性肌肉坏死及蜂窝织炎和破伤风均为厌氧梭状芽孢杆菌感染,使用普通的青霉素即可。

4.烧伤创面感染: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肠道杆菌引起的感染。对轻度感染可选用庆大霉素、哌拉西林、氟喹诺酮类等,耐庆大霉素菌株可予阿米卡星等耐氨基糖苷钝化酶的品种替代。严重感染可予三代头孢或哌拉西林联合氨基糖苷类,或予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绿脓杆菌感染易引起肉芽肿,药物难以渗入,故较重感染治疗应保证有足够的疗程。形成生物膜时疗效降低,此时,可加用大环内酯类等抑制生物膜形成的药物。 5.人工关节或胸骨劈开术后: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MSSA和MSCNS:首选苯唑西林;其次可以选择头孢一代、万古霉素;严重感染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 MRSA:首选万古霉素;其次可以选择替考拉宁、严重感染用夫西地酸、利福霉素。 MRCNS:首选万古霉素;其次可以选择左氧氟沙星;严重感染再加用利福霉素。 6.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术后、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骨和关节的化脓性感染最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肠道杆菌,用药时要兼顾到使用能够比较多得进入到骨组织的抗生素。

五倍子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_李仲兴

2004年10月第11卷第10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867? 五倍子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及其  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  李仲兴,王秀华,时东彦,杨敬芳,孟晓洁,王 鑫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目的 观察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在电镜下菌细胞形态超微结构的变 化。方法 采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对五倍子乙醇提取物进行236株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同时用 电镜观察用药后细菌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 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127株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MRSE)和109株甲氧西林敏感的表皮葡萄球菌 (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MSSE)的MIC90分别为0.575、0.288 mg/mL;在电镜下观 察经五倍子处理的表皮葡萄球菌菌细胞的超微结构,扫描电镜显示菌细胞形态大小不等,排列不整齐,大多数菌细 胞的细胞壁破裂;在透射电镜下,菌细胞细胞壁结构、层次不请,胞浆膜层次不分明,细胞质内含物大多消失,细胞 浆内包含体和染色体模糊不清。结论 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236株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关键词:五倍子;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超微结构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04)10-0867-03  Observation of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Galla Chinensis Ethanol Extractant Agains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nd the Examination under SEM and TEM LI Zhong-xing, WANG Xiu-hua, SHI Dong-yan, et al (The Secon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Galla Chinensis ethanol extractant (GCEE) against S. Epidermidis. Methods Deterimination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Galla Chinensis ethanol extractant against 236 strains S. epidermidis was performed by using agar dilution method, and the antibacterial action of Galla Chinensis ethanol extractant against S. epidermidis was examination us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Results The antibacterial efficiency of Galla Chinensis ethanol extractant again st 236 strains of S. epidermidis was good, and the MIC90 of that against 127 strains of MRSE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nd 109 strains of MSSE (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were 0.575 and 0.288 mg/mL respectively. Observation of the ultrastructural morphology of cells of S. Epidermidis (reaction with GCEE)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e cells were broken, and the edge irregular of cell wall of S. epidermidis on SEM, and the chromosome and inclusion body of the cells of S. epidermidis were unintelligible on TEM. Conclusion Galla Chinensis ethanol extractant had strong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236 strains of S. epidermidis. Key words:Galla Chinensis;ethanol extractant;MRSE;MSSE;antibacterial activity; ultrastructure 我们在对抗感染中药的抑菌实验筛选中,发现五倍子对表皮葡萄球菌有极强的抑菌作用[1]。为了更好地发挥抗感染中药的抗菌作用,为临床应用打下基础,我们将五倍子水煎液浓缩后,再用乙醇提取,发现五倍子乙醇提取物仍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为此,我们将五倍子乙醇提取物进行了236株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并按照电镜观察抗生素对细菌抗菌作用超微结构改变的原理,用电镜观察五倍子对表皮葡萄球菌形态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菌种  从我院临床病人的血液、尿液、脓汁、痰等标本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共236株。均经API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及参照Manual for clinical Microbiology等进行鉴定[2-4]。鉴定后按NCCLS(2002年版)标准确定甲氧西林敏感及耐药株。质控菌株为金葡菌ATCC 25923,各菌株制成0.5麦氏单位的菌悬液。  1.2 仪器  微量多点接种仪:北京医科大学昆仑药物发展研究所生产;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其相关器材,河北医科大学电镜实验中心提供。  1.3 培养基  Mueller-Hinton琼脂(美国BD公司生产,BBL,简称M-H

葡萄球菌感染

【葡萄球菌感染】 葡萄球菌感染是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多表现为皮肤、软组织感染,也可由此导致病情严重、危及生命的败血症、心内膜炎、肺炎、脑膜炎等;此外尚可引起异物相关感染、尿路感染、骨髓炎、关节炎、肠炎等。 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属于微球菌科,葡萄球菌属,此属有细菌32种,除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产生血浆凝固酶外,其余多数菌种为凝固酶阴性,寄殖于人类皮肤。其中较常见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 (表葡菌)、溶血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少见的致病菌有:头葡萄球菌、孔氏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吕克杜纳西葡萄球菌、解糖葡萄球菌、施氏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华纳葡萄球菌和木糖葡萄球菌;罕见致病或致病性不肯定的有:阿尔莱葡萄球菌、耳葡萄球菌、山羊葡萄球菌、肉葡萄球菌、溶酪葡萄球菌、产色葡萄球菌、海豚葡萄球菌、马胃葡萄球菌、胆汁葡萄球菌、鸡葡萄球菌、家畜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克氏葡萄球菌、缓慢葡萄球菌、家蝇葡萄球菌、巴士德葡萄球菌、鱼发酵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和小牛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直径为0.5~1.5μm,无动力、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葡萄球菌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多数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30~370C和最适pH4~7.5,但在6.5~400C和pH4.2~9.3均可生长。耐盐性较强,在含10~15%氯化钠培养基中仍能生长。 葡萄球菌的基因组包括一条约280Okb的环状染色体、前噬菌体、质粒和转座子。染色体和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均有编码细菌毒力和对抗生素耐药的基因,这些基因可通过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在葡萄球菌不同菌株之间传播,也可向其他革兰阳性球菌传播。 (一)分型可根据葡萄球菌表型特征如:噬菌体溶解、血清反应、生化反应和耐药谱等分型;目前主要根据DNA的特征用DNA指纹图谱、质粒指纹图谱、凝固酶基因型等方法分型。根据表型特征的分型方法与根据DNA特征的分型方法相结合对调查耐药菌流行特征、追踪感染源、传播途径、考察感染控制效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葡萄球菌的毒力金葡菌致病性最强,主要与其产生各种毒素和酶以及某些细菌抗原有关。 1.毒素

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首都医科大学

推荐项目之八 1.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 2.项目名称: 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监测及治疗规范建立 3.推荐单位或推荐科学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4.推荐意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从 1991 年开始对感染性皮肤病进行了持续临床研究,对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皮肤感染性皮肤病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进行了连续的病原菌观察,明确了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感染情况,为皮肤软组织感染尤其是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抗生素选择奠定了良好基础。近 10 年,北京儿童医院救治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超过千例,无一例死亡(该病国际死亡率 3-5%)。从 1991 年至今,专业组保存皮肤来源金葡菌 5000 余株,是国内目前此类菌最大的标本库。牵头在全国覆盖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全部六个地区儿童医院进行“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病原菌的耐药监测研究”。明确了我国皮肤软组织感染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和链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及分子特征,提供了球菌感染性皮肤病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科学依据,为我国制定预防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专家共识并在国内推广。 5.项目简介: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社区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 SSTIs)的主要致病菌。MRSA 所致感染与乙型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三大感染性疾病。为了有效阻止MRSA 的蔓延,无论是卫生行政部门,还是医疗机构都在应用监测和监控等系列措施加以控制。但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监测网络主要针对于医院相关性 MRSA,对于社区相关性 MRSA 的监测网尚不完善,只是局部地区散发的报告,且临床上针对于 SSTIs 的治疗也是经验治疗居多,尚不规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从 1992 年开始对 SSTIs 来源的金葡菌进行临床研究,项目组研究旨在建立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监测及治疗规范。主要技术创新点及价值:1、2011年牵头全国23所三级甲等医院建立了皮肤来源的MRSA耐药监测网。2、建立国内最大的金葡菌菌种库,至今超过五千余株。3、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发表中英文文章50余篇,其中SCI18篇,IF共64.45分。4、主编中国第一部《儿童皮肤病彩色图谱》、中国第一部专科医师培训教材《儿童皮肤病学》及《儿科疫苗学》。5、通过持续的耐药监测研究,明确了近20年金葡菌耐药性的变迁及分子特征,为球菌感染性皮肤病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科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StaphylococcalScaldedSkinSyndrome,简称SSSS)曾称新生儿剥脱样皮炎(DermatitisExfoliativaNeonatorum)、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松解症(staphylococcaltoxicEpidermalNecrolysis)、细菌性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BacterialToxicEpidermalNecrolysis)、Ritter氏病、新生儿角质分离症(KeratolysisNeonatorum)。本病是发生在新生儿的一种严重的急性泛发性剥脱型脓疱病,是在全身泛发红斑基底上,发生松弛性烫伤样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偶见于成人。1966年发现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EpidermalNecrolysis,简称TEN)也是由葡萄球菌引起,而Ritter氏病与TEN也是由葡萄球菌引起,而Ritter氏病与TEN的临床及病理完全相同。1967年Lyell根据不同的病因把TEN分为金葡型、药物型、其他型和特发型,认为Ritter 氏病是金葡型。1977年确定SSSS为一独立疾病,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分开。 【病因学】 本病主要是由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严重皮肤感染。该型葡萄球菌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造成皮肤损害。现又发现Ⅰ组或Ⅲ组某些葡萄球菌也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试验证明表皮松解毒素主要由肾脏排出。婴、幼儿排泄很缓慢,此毒素在血清中含量增高而引起皮肤损害和剥脱。发生于成年人的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多见于患有肾炎、尿毒症、身体衰弱、免疫功能缺陷或有严重的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人,可能与肾脏排泄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病理改变】 本病的组织病理为角化不全,角质层可呈网状,棘细胞层水肿,棘细胞发生空泡及核凝缩,角质层和棘层之间有空隙。真皮有水肿及充血现象,血管周围有中高炎性浸润。[饭菜网] 开始损害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往往先由面部,特别是口周或颈部开始,局部皮肤潮红,迅速向周围扩展,在两、三天内全身皮肤都可发红,在红斑基底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并能互相融合成更大水疱。触痛明显,疱壁薄、松弛易破,尼氏征阳性,表皮极易剥脱,露出鲜红色湿润面,颇似烫伤样。疱液为浆液性,也可混浊似脓疱病,疱液细菌培养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面部受累可见浅黄色痂、口周可见放射状皲裂,头部很少受侵犯。口腔、鼻腔粘膜、眼结膜均可受累,出现炎、鼻炎和角膜溃疡等。病人常伴有发热、腹泻等全身症状。有的因继发支气管肺炎、败血症、脓肿或坏疽等而死亡,多发于婴幼儿,经过急剧,死亡率较高。 【诊断】 根据起病急骤,皮肤广泛性红斑、松弛性大疱、表皮剥脱、尼氏征阳性,多发生于婴幼儿等特点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1.落屑性红皮症损害为弥漫性潮红,表面附有大量糠状鳞屑、无脓疱及糜烂,头皮、眉、肢体屈侧有脂溢性皮炎改变,病程慢性、使用足量抗生素治疗无效。 2.新生儿脓疱病某些临床表现与本病类似,有人认为可能是同病异型。但新生儿脓疱病以脓疱为主,不形成全身红皮症,尼氏征阴性,无表皮松解,常于出生半月内发病。 3.非金葡萄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区别金葡型和非金葡型很重要,因两者治疗上有所不同,预后亦不一样,非金葡菌型大多由药物引起,而这部分病人实际上就是药疹的一型,主要见于成人,皮损多形性,像多性红斑,尼氏征仅皮损处阳性;而金葡型者外表未受损害的皮肤尼氏征也阳性。病理变化也不一样。非金葡菌型表皮全层坏死,表皮下水疱;而金葡型为表皮浅层坏死,表皮内水疱。 1.注意婴儿的清洁卫生,尿布应清洁,有化脓性皮肤病的医护人员或家属均不能与新生儿接触。 2.加强护理、注意保暖。注意口腔和眼部护理。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治疗指南

医药经济报/2011年/10月/17日/第E03版 抗感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治疗指南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一种对一线抗生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患者因皮肤感染到急救室就诊的最常见原因,其中侵袭型MRSA每年约造成18000例患者死亡。MRSA感染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医师常陷入如何治疗MRSA的困境。2011年1月,美国感染病学会在线发布了首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经美国儿科感染病学会、美国急救医师协会及美国儿科学会审核、认可。 《指南》对社区相关MRSA(CA-MRSA)时期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STIs)处理建议: 1.切开引流术为皮肤脓肿的基本治疗(A级证据,Ⅱ类推荐)。简单脓肿或疖可行单纯切开引流术。 2.抗生素治疗推荐用于伴有下列情况的脓肿:在有相关蜂窝组织炎、全身疾病的体征和症状、相关并存症或免疫抑制状态时,病变快速进展;患者年龄较大或年幼;难以引流部位的脓肿;有相关的脓毒性静脉炎;单纯切开引流无效(A级证据,Ⅲ类推荐)。 3.对于有化脓性蜂窝组织炎的门诊患者,在等待培养结果期间推荐经验性治疗CA-MRSA。由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或许没必要使用经验性治疗(A级证据,Ⅱ类推荐)。治疗时间推荐为5~10天,但应根据患者临床应答情况个体化处理。 4.对于有非化脓性蜂窝组织炎的门诊患者,推荐经验性治疗由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感染,对于有全身性中毒症状的患者,也可考虑经验性覆盖CA-MRSA治疗。治疗时间推荐为5~10天,但应根据患者临床应答情况个体化处理。 5.对于有SSTI的门诊患者,经验性覆盖CA-MRSA治疗的口服抗生素选择包括:克林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TMP-SMX);四环素类(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利奈唑胺(A级证据,Ⅱ类推荐)。需要同时覆盖β溶血性链球菌和CD-MRSA,选择包括单用克林霉素,或TMP-SMX,或一种四环素类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单用利奈唑胺(A级证据,Ⅱ类推荐)。 6.不推荐利福平单药作为辅助治疗用于SSTI(A级证据,Ⅲ类推荐)。 7.对于复杂性SSTI住院患者,除了外科清创术和广谱抗生素外,在等待培养结果期间应考虑经验性治疗MRSA。选择包括:静脉万古霉素(A级证据,I类推荐);口服或静脉利奈唑胺600mg,每日两次(A级证据,I类推荐); 静脉达托霉素每剂4mg/kg,每日1次(A级证据,Ⅰ类推荐);静脉telavancin(特拉万星)每剂10mg/kg,每日1次(A级证据,Ⅰ类推荐);静脉克林霉素600mg,或口服每日3次(A级证据,Ⅲ类推荐)。对于有非化脓性蜂窝组织炎的住院患者,可考虑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唑啉),如无临床应答,更换为MRSA活性治疗(A级证据,Ⅱ类推荐)。治疗时间推荐为7~14天,但应根据患者临床应答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 8.对于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有严重局部感染或全身疾病体征的患者,对初始治疗无充分应答的患者,以及担心发生病例聚集或暴发时,推荐进行脓肿和其他化脓性SSTI的培养(A级证据,Ⅲ类推荐)。 (节选于2011美国感染病学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治疗指南》) 第1页共1页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 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剥脱毒素引起的水疱性疾病,被认为是葡萄球菌毒素介导的感染病谱组成之一,该类疾病还包括大疱性脓疱疮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SSS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及6岁以下儿童,偶见于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免疫抑制的成人。有性别差异,男女比2~4:1。 病因 本病主要是由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严重皮肤感染,该型葡萄球菌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造成皮肤损害,现又发现Ⅰ组或Ⅲ组某些葡萄球菌也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试验证明表皮松解毒素主要由肾脏排出,婴,幼儿排泄很缓慢,此毒素在血清中含量增高而引起皮肤损害和剥脱,发生于成年人的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多见于患有肾炎,尿毒症,身体衰弱,免疫功能缺陷或有严重的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人,可能与肾脏排泄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发病机制 SSSS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剥脱毒素经血行播散引起,致病菌大多数为第Ⅱ噬菌体组(3A、3B、3C、55、71型),包括对甲氧西林敏感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剥脱毒素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特异性地裂解桥粒芯糖蛋白-1,导致角质形成细胞粘附的破坏。新生儿、肾衰竭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易患SSSS 可能是由于肾脏清除剥脱毒素受损,或剥脱毒素特异性抗体的滴度低。 临床表现 患者常有前驱症状,包括乏力、发热、易激惹、咽痛和皮肤的明显触痛。红斑常初起于头部,并在48小时内蔓延,最终因在表皮浅层出现松弛的大疱而使皮肤呈现皱纹纸外观。患者Nikolsky征阳性,1~2天后大疱开始脱皮,遗留基底湿润面和薄的漆样痂皮。通常屈侧部位首先出现表皮剥脱的部位,患者表现为悲伤面容、口周结痂、放射状裂纹和轻度面部水肿。3~5天后皮损开始脱屑和结痂,10~14天后上皮重新生成,皮损愈合后不留瘢痕。掌跖和黏膜不受累。 实验室检查 SSSS是一种毒素介导的疾病,因此,不能从皮损处培养获得病原体。可以从皮损外在的部位培养到产剥脱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的部位包括结膜、鼻咽部、脐、直肠、血液。血培养在儿童常为阴性,但在成人可为阳性。组织学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