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工程地质浅谈

合集下载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峨眉山工程地质报告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峨眉山工程地质报告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目录1工程任务及工区自然地理概况 (1)1.1自然地理位置 (1)1.2自然地理概况 (1)2工程区地形地貌、地质概况 (2)2.1坝区地形地貌 (2)2.2坝区地层岩性 (2)2.21峨眉山总体地层岩性 (2)2.22龙门硐坝址区地层岩性 (4)2.3坝区地质构造 (4)2.31峨眉山断层 (4)2.32牛背山断层 (4)2.33观心庵断层 (5)2.34回龙山断层 (5)2.35峨眉山背斜 (5)2.36牛背山背斜 (5)2.37桂花场向斜 (5)3工程部位岩体结构特征概况 (6)3.1主要结构面成因及类型 (6)3.2主要结构面产状、性质简述 (6)3.3坝址区岩体结构类型 (7)4专题分析 (7)4.1坝基的稳定性分析 (7)4.2坝址区边坡稳定分析 (7)4.21坝址边坡稳定地质条件分析 (7)4.22拟建坝区岸坡稳定工程措施及建议 (8)4.3坝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9)4.4坝区渗漏问题分析 (10)4.41坝区渗漏问题地质条件分析 (10)4.42坝区渗漏防治措施及建议 (10)5工区建筑材料情况及施工场条件调查 (11)5.1坝址区建筑材料概况 (11)5.2坝址区坝型选择 (12)6最佳坝型选择 (14)7结论和建议 (14)7.1结论 (14)7.2建议 (15)拟建龙门硐水库坝型论证1工程任务及工程区自然地理概况1.1 自然地理位置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南隅,地处四川省峨眉山市,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和旅游胜地,有“峨眉天下秀”之称,是一个集佛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1.2 自然地理概况峨眉山最大相对高差达2600m。

按其高程与高差,大峨山应属于强烈切割中山;龙门硐一代属于中等切割中山;山麓地带的龙马山、红珠山等则是具有残丘特征的低山,峨眉平原以西南高、东北低为特点。

峨眉山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峨眉山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峨眉山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第一节地质概况一、地层井田内地层(见表1)有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B)龙谭组(Pl)、下三22叠统飞仙关组(Tf)、永宁镇组(Tyn)及第四系Q。

其岩性特征由新至老分述11 如下:1、第四系(Q)厚0,41m,以残积物、坡积物,崩积物滑坡堆积体为主。

坡积物、残积物主要分布在同向坡及单斜谷中,崩积物分布于陡崖脚下,另外在井田内分布有大小6个滑坡区。

冲积物主要分布在北盘江、发耳河两岸。

与下伏基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yn) 1本区出露三段,四段被剥蚀,总厚平均405m。

3 第三段(Tyn):灰色薄至厚层状石灰岩夹泥质灰岩。

区内可见残厚约100m1左右。

2第二段(Tyn):以黄灰、灰绿争钙质泥岩及泥灰岩为主,夹钙质粉砂岩及细砂1岩,顶部25m左右为薄层泥灰岩,厚154-185m,平均厚160m。

1第一段(Tyn):以浅灰,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灰岩,下部夹钙质泥岩薄层。

1 厚144-150m,平均厚145m。

永宁镇组产:Tirolites SPinosus(刺提罗菊石)Pteria cf.murchisoni(莫氏翼蛤相似种)、Entoliun discites microtis(小耳海扇)等化石。

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f) 1总厚约629m。

分上、下两段,其上段分三个亚段。

2-3上段三亚段(Tf):黄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夹钙质粉砂岩。

底部20m左右为紫1红色钙质泥岩,厚约161m。

发耳矿井地层简表表1厚地度(m层)0-第四系(Q)410-90下第三系(E)二上桥1统三叠系(T) 组6((6T) 3T3e) 法下郎段组29中统(T) (2(9Tf2T21) f)上段,关岭组(T2g) (10Tg0 2 3)192 中段(Tg) 22-352118-1 下段(Tg) 2182永第宁四镇57段下统(T) 组-21(T2(03 4ynT2) ny)3 第三段(Tyn) 882 -325135-2 第二段(Tyn) 2 160101-1 第一段(Tyn) 2 211上35飞仙关组段4-(Tf) (591Tf0 12)971 下段(Tf) -1190龙上谭18统组5-二叠系(P)(46(lP) p5 22)20峨眉山玄武岩0- 组(pB) 7322茅上口段74组下系(P) (-21 (pm85 1p12) m)270-1 上段(pm) 1 60070栖霞组(pq) -21 37梁山组(pl) 301-122石炭系至二叠53 系过渡层-5(c-p) 5马上平17统群0- 石炭系(C) ((27C) Cm0 33 p)达12中统(C) 拉1-2 组13(0 Cd2)35滑石板组-5(Cd) 245摆佐28组3-下统(C) 1(52Cb9 1)21大塘组(Cd) 1 9-41691岩关组(Cy) -21 03代上化90统组泥盆系(D) -2 ((92D) Dd33)74响水洞组-1(Dx) 336火烘26组0-中统(D) 2(71Dh6 2)上段67罐子窑组(-3(Dg) 2Dg12 22)111 下段(Dg) 0-22932-2上段二亚段(Tf):紫色、灰绿色相间,钙质泥岩与细砂互层,中部及底部夹1较多的细砂岩透镜体,厚198m。

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

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

摘要峨眉山是我国地学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被誉为“震旦第一山”;本篇论文通过从地质景观这一方面,把地质景观分类,并且结合此次实习所学到的基础地质知识,加深阐述了峨眉山的褶皱,断层,岩浆岩等地质现象和岩石,并且通过扩大分类宽度,增加一些所未学到的知识;关键词:峨眉山地质景观地质构造目录引言峨眉山,作为我国最有名的山峰之一,不仅拥有历史非常悠久的宝刹古寺,秀丽清奇的自然风光,千姿百态的珍稀动植物,而且还具有观赏及考察价值很高的地质,地貌等景观;在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各种景观里面,尤其是地质景观让人难以忘却;1地质景观的简介想要了解地质景观,先要明确地质景观的概念;地质景观是指由地球内部应力内力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即主要是由地质构造、岩性、地层、古生物等一系列地质因素形成的自然景观;地球的外壳岩石圈、地壳在长期的地质内应力作用下,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大小和形态的地质体,由于这些地质体在地质构造运动影响下具有各自独特的三维空间格局及造型图案功能,所以它们在自然景观观赏及科学研究上产生了景观吸引力;构成地质景观的因素很多,主要的有地质现象和形迹、地质体的色彩和质地、地质过程的记录体等三方面;根据形成地质景观的因素可以将地质景观划分为构造景观、地层景观、岩石景观、火山景观、地质灾害景观、古生物化石景观、矿物景观等七种地质景观;2 峨眉山地质景观2.1构造景观----马林岩向斜与牛背山断层地质构造景观是由地球内力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而形成的地质景观;而其中的褶皱构造景观是指岩层在受力过程中所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形成的遗迹形态;峨眉山主体沿着两条断裂带由南西向北东挤压、走滑及冲断,形成一系列南北向排列的褶皱和断裂,如苦嵩坪向斜、峨眉山背斜、初殿断层、伏虎寺断层等;峨眉山拥有很多褶皱景观多为背斜景观和向斜景观;其中背斜景观主要有峨眉山背斜,牛背山背斜,二峨山背斜,向斜景观主要有马林岩向斜;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马林岩向斜;马林岩向斜两翼地层为天马山组,由于南东翼天马山组受凉水井组破坏而出露不全,随着向核部靠近,地层依次为夹关组、灌口组;一直到核部,核部的地层组为名山组;所以可以看出规律是随着核部的靠近,地层是从老地层到新地层;除了褶皱景观之外,断裂景观也让人难忘;断裂构造景观是地壳岩石受力后发生变形,产生断裂形成的景观;在峨眉山,有一个沿胡村、张沟、龙池一线展布,是本区主要边界断层之一的峨眉山断层;该断层同时具有逆冲和走滑性质;在峨眉山观察到的断层多为逆断层,即为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并且在断层出往往可以观察到破碎带,比如牛背山断层,在峨眉山玄武岩组与茅口组接触接线东侧可以看到露头较好的破碎带;在断层旁边观察,不禁让人回想起几千万年前令人惊心动魄的地质构造运动;2.2地层景观----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有地层产出的空间形式和内容形成的景观为地层景观;在峨眉山实习路线二中的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就是一个地层景观;在D0202这个点位往NE方向可以观察到飞仙关组红白相间的灰岩,这个只是它地学上的名字;它其实还有一个更加神秘的名字--普贤船;传说当年普贤自西来峨眉山时,这里还是一片浩瀚的大海,座座山峰似水中绿岛;普贤将载经之船工停靠于此,经书还未搬完,水已退去,经船搁浅;为防经书被盗散失,普贤施展佛法,将其化作石船,留存至今;2.3岩石景观----峨眉山玄武岩岩石景观指的是由于岩性、构造;结构、色泽等因素不同形成的景观;根据岩性和成因可细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景观;岩浆岩景观是由岩浆岩或岩浆侵入围岩作用形成的地质景观;峨眉山地区的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与喷出岩两大类;侵入岩主要为峨眉山花岗岩,喷出岩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山区主要玄武岩类型分为斑状玄武岩、微晶玄武岩及杏仁状玄武岩,常具常具五边形或六边形粗大柱状节理;这些柱状节理在人们面前整齐排列,层层叠叠,好似一座座小山峰堆叠而起;这里插一个柱状节理的照片2.4地质灾害景观----庙儿岗冲积扇指由灾害性地质作用形成的景观;主要由滑坡、崩塌、地震等灾害地质作用形成的景观;在柏香坪南练兵场面向约为南西处观望,可见庙儿岗洪积扇全貌,在庙儿岗上,可清楚观察到当时山体滑坡的径流区;在现在往下看,可以见到有许多民宅正建在洪积扇上;2.5古生物化石景观----虫迹古生物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及其活动痕迹形成的景观;是古生物研究基本对象;主要有古植物化石景观和动物化石景观;在龙门洞保护碑东侧约150m河沟左岸,在一条小溪旁边的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上,可以见到几千万年前动物活动留下的痕迹,仔细观察石头上不起眼的凸出的痕迹,其实是几千万年前虫子甚至于黄鳝活动所钻出的痕迹,在地学上可以指示地层新老关系;3地质景观赏析有关地质景观赏析可以归纳出三性,分别是科学性,美学性和奇特性;首先,作为一名资源勘查工程的学生,先要把科学性放到第一位;遇见一个地质现象后,先要理性科学的去分析它,从它的成因,到它的岩性,甚至于经济利用价值,都应该有所了解;其次,地质景观说到底还是一处风景,所以美学性和奇特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拥有这两个性,才会有更多的人去认同赞赏地质景观;结论峨眉山拥有丰富的地质景观,无论是构造景观,地层景观、还是岩石景观,都让人难以忘怀,令人啧啧称奇;通过褶皱,断层等构造景观,认识到原先复杂的地壳相对运动,通过地层景观认识到地球漫长岁月的积累,通过岩石景观,让我们见识到了地球的丰富多彩;地质学知识和实践帮助我们既可以从微观角度观察岩石的成分与构造,也能从宏观角度考察地层、褶皱、断层和溶洞等的形成机理,帮助我们在探索地球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用途意义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用途意义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用途意义摘要:此次在工程地质实习中我们进行了对峨眉山玄武岩的学习和了解,通过老师们认真地讲解和自己对实体的观察,并课后通过书籍和网络对峨眉山玄武岩基本特征和工程意义的一些内容的整合,在此对玄武岩的腐岩、玄武岩的柱状节理构造、层间错动带及断层、杏仁状玄武岩及其风化状况、及灰岩和玄武岩的关系进行一些总结和描写。

关键词:峨眉山玄武岩、基本特征、工程意义、腐岩、柱状节理构造、错动带及断层、杏仁状、风化、灰岩。

一、峨眉山玄武岩(1) 玄武岩玄武岩它属于一种基性喷出岩,它的化学成分与辉长岩很相似,SiO2含量变化于45%~52%之间,K2O+ Na2O的含量较侵入岩略高,CaO、Fe2O3+FeO、MgO含量较侵入岩略低。

它的成份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的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

呈斑状结构。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

玄武岩体积密度为 2.8~3.3g/cm3,致密者压缩强度很大,可高达300MPa,有时更高,存在玻璃质及气孔时则强度有所降低。

(2)玄武岩的形成玄武岩,它是由于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

火山爆发流出的岩浆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二百度,因此岩浆有一定的粘度,在地势平缓时,岩浆流动很慢,每分钟只能流动几米远;而当遇到陡坡的时候,其速度便大大地加快。

它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冷却后,便形成了各种变异的形状。

(3)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山玄武岩(Emeishan Basalt ,Omeishan Basalt )其形成时代属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

分布于西南各省,如川西、滇、黔西及昌都地区等。

命名地点在四川峨眉山。

主要为陆相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溢出的基性岩流,以玄武岩为主,局部地区有粗面岩、安山岩、流纹岩及松脂岩等。

常具拉斑玄武岩结构、气孔及杏仁状结构。

在云南、四川会理及金沙江流域,近似呈菱形分布,厚达1000~2000米,露头面积约3.8×104 km 2,岩流覆盖面积达30~50×104 km 2,火山堆积总量接近28×104 km 3。

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地学价值

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地学价值

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地学价值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地学价值峨眉山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在古生物与地层学、构造学等地学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地学价值11、引言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形成、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受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遗留下的自然产物,它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十分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

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在1996年被列入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是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遗产。

它保存着超过4亿年的沉积记录,记录超过8亿年的地质历史,又受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因此不仅有震旦—寒武系界限国际层型参考剖面等典型的地质剖面景观,又有峨眉断块山、五显岗、河流深切峡谷等多样的现代地貌景观。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完成的1∶20万填图初步揭示了峨眉山地区的地层及构造特征,这期间对峨眉山及邻区典型地层剖面进行详细的古生物、古环境方面的研究。

在峨眉山自然(地质)遗产方面,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遗产的可持续化发展等方面,这些研究一方面未对峨眉山地质遗迹资源体系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另一方面并没有有机地将地质遗迹与峨眉山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整体研究分析,探讨地质遗迹研究的科学意义。

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考察,分析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整体评价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体系,并简要分析地质遗迹研究在地学方面的科学意义。

2、峨眉山区域地质背景峨眉山地处扬子板块西缘,按大地构造属性划分,归属为上扬子陆块川中前陆盆地,为典型的断块山。

以北东走向的峨眉山断层、北西走向的丰都庙断层为界,将峨眉山地区分为3个一级断块,西侧为峨眉山断块,南东侧为二峨山断块,东侧为峨眉平原断块。

峨眉山断块整体是一个大背斜———峨眉山背斜,轴向走向近南北,核部在张沟—洪椿坪一带,出露震旦系地层及晋宁期花岗岩。

峨眉山通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峨眉山通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摘要:峨眉山玄武岩形成与二叠纪,节理主要有羽状、柱状、剪型。

其腐岩主要是风化软岩。

石灰岩主要是形成于浅海。

断层是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

填方土坡的加固方式主要是采用挡土坡及土工格栅。

土木082班卢雁平200811003274为期两天的工程地质户外考察实习结束了,现我将就我途中的所见所感做个总结回顾,内容如下:一、峨眉山玄武岩的观察与认识(1)、峨眉山玄武岩主要形成于二叠纪(P),属于基性喷出岩。

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左右。

按结构可分为气孔状玄武岩和杏仁状玄武岩,峨眉山玄武岩主要是杏仁状的,其形成主要是由于火山喷发时含有大量气体,岩浆冷凝迅速,气体未散出,形成空腔,随着时间外界条件的变化,岩层内矿物析出填满空腔,从而形成杏仁。

其成分主要是石英、绿泥石等矿物质。

如图(1-1):(1-1) 杏仁状玄武岩(2)、节理我们主要观察到有羽状、柱状、X型剪节理。

其中柱状节理比较多,如图(2-1):(2-1)柱状节理从图中可清晰看出其柱体的跨度较大,是比较规则的六面体,比较长,直径约为10cm,分布均匀,倾斜大约60度,主要是岩浆喷发后的表层,受力均匀,迅速冷却发生收缩作用的结果。

这类岩石质地不算坚硬,不能用手捏碎但可以用硬物敲碎。

还有是羽状节理,存在于玄武岩腐岩,即全风化玄武岩中,质地很松软,用手即可捏碎,颜色呈浅褐色,不光滑,密度较小。

(3)、剪节理○1【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作用而产生的破裂面,它具有下列主要特征:(1)节理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2)节理面平直光滑,有时可见因剪切留下的痕迹,若被后期矿脉物质充填,其矿脉产状稳定,脉宽均匀;(3)发育在砾岩或含各种结核层中的剪节理,一般切穿砾石和结核;(4)节理面上常发育羽状微裂,羽状微裂面与节理面呈10°—15°交角,其相交锐角指示剪切运动方向;(5)剪节理常发育两组,相互交切形成X型共轭节理。

成都理工大学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结业论文

成都理工大学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结业论文

峨眉山的岩溶作用与大型溶洞的发育状况分析<概述>在峨眉山地区存在大量的天然大型洞穴,有的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如地震、火山运动等构造运动)而形成的一个空间;有的则是由外动力地质作用(如地下水的剥蚀、溶蚀作用)而形成的空间。

他们的发育机制存在极大的差异,前者受构造运动的剧烈程度以及该地层周围的地质环境影响,;而后者主要与岩石本身的特性以及外动力地质作用持续的时间长度有关。

由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溶蚀而形成的洞穴,我们将其称为溶洞。

溶洞的发育就主要由于岩溶作用。

<正文>一般而言,地下水缺乏对岩石的机械剥蚀能力,但地下水的补给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地表水。

地表水中含有数量相当丰富的CO2,有的还溶有HCI和H2SO4等酸性物质,因而是一种很好的较强的溶剂,尤其是是对可溶性岩石的分解作用尤为突出。

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改造过程称为卡斯特作用。

在峨眉山地区的喀斯特容貌有:溶沟和石芽溶沟是可溶性岩石表面上的沟槽,是地表水沿岩层的表面对岩石进行的机械冲刷作用的结果。

其宽度和深度一般由数厘米到数米之间,在沟槽中凸起的石脊称为石芽。

如在二峨山紫兰洞内发育的溶沟和石芽两者的规模和数量并不强大。

落水洞地表水沿近于垂直的裂隙向下溶蚀而成的直立或者倾斜的洞穴,其下往往接地下河或者溶洞,落水洞一般深10米或数10米。

如在二峨山中殿山顶部形成的落水洞,就是由于地表水沿垂直的裂隙向下溶蚀而形成的直立溶洞,也是一个巨大的落水洞,也称天坑。

溶洞地下水沿可溶性岩层的层面和裂隙进行溶蚀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洞穴,在地下水垂直渗透地带发育的溶洞以直立或者倾斜为主,在水平流动地带则多发于水平溶洞。

在二峨山方坎坡一带的紫兰洞于猪肝洞均为水平发育。

如地壳的上升运动之后水平流动带随之下降,地下潜水面也随之下降,早先的溶蚀地层不再受到溶蚀,而完整的保留下来形成一个干枯的溶洞。

紫兰洞的形成也正是由于地壳的抬升运动。

若地壳在一段时间内间歇性上升,就可以造成多级溶洞,在一定程度上溶洞的级数及高程可于附近地区的接地形成一一对应关系。

峨眉山地质工作实习心得

峨眉山地质工作实习心得

峨眉山地质工作实习心得2021-07-31峨眉山地质工作实习心得篇一:峨眉山地质实习心得这次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此次实习,共参观考察了乐山大佛,大佛寺,黄湾阶地等景点,就景区蕴含着的深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内涵,让我深深折服并吸引。

当然,也学到了,看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看不到的东西,让我明白学习一定要实践。

在实习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有很多问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比如峨眉山低碳旅游建设在住宿,交通,环境保护方面的体现等。

对本专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对旅游基本理论知识的感性理解。

通过详细参观峨眉山及其周围景点,了解了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知道不同类型的景点有相对应的景区规划,要联系景区的实际状况进行。

于此同时,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和与游客的交流,让我提高了与同学、游客的沟通能力与技巧。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素质拓展,让我感觉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与团结的力量。

当大家都是一条心,为了团队胜利而做出的努力,让我很感动。

还有当爬山时,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总之不会让同学掉队,同学之间的情谊也让人难忘。

这次实习,也锻炼了我的毅力,当看到望不到尽头的山路时,也只有不断地往前走。

峨眉山的实习,带给我的是知识的积累,同学情谊的感动,我想这次实习我会铭记在心。

篇二:峨眉山地质实习心得岁月如梭,光阴荏苒,十天的地质实习在弹指一瞬间,就结束了,但是在这十天的地质实习中所获得的一切,将使我受益终身。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的一个变化的过程。

由开始对实习内容的一无所知,到老师具体讲解后的慢慢了解,再到最后慢慢整理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的全过程,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你用心学了,认真付出了,你总会有收获。

还记得自己领到仪器那欢喜的场景,对即将开始的地质实习充满了好奇想迫不及待的看看地质实习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慢慢的发现自己很多原来课本上学的东西和实际的地形联系不起来。

还记得拿到一块块石头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出他的名字,走到伏虎寺、报国寺断层,怎么也看不出来是个断层、沿途还有很多的滑坡、崩塌、岩溶的地质灾害,都是在刘老师的'指导才看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侵蚀—堆积地貌

河漫滩:分布在近代河流两岸,由砂、砾石组成,一般 高 出 枯 水 位 2 米 ; 工级阶地:分布在峨嵋河、临江等现代河流两岸,平原 区以上迭阶地为主,山地则为基座阶地,相对高度2~~10 米;于线路 100 到 400 米处有大面积的一级和二级河流阶 地 。 Ⅱ级阶地:见于峨嵋河张坝、王田坝等地。为基座阶地, 因受现代流水切割,多呈垄岗状分布;
பைடு நூலகம்

柱状节理:

属于原生节理,是岩石在冷却时体积收缩形成的。如玄 武岩的六边形柱状节理。由于形成岩浆岩过程中,由于 冷凝温度差的存在,杂质的影响,岩浆厚度不同,造成 柱状节理不是标准的六边形。

(3)、褶皱

牛背山背斜 牛背山背斜,为本区次级褶皱构造,南起慧灯寺,北到 尖尖石,中南段轴向北西,北段逐渐转为北东,长约27 公里。核部地层为下二叠统,两翼分别依次为上二叠统、 三叠系、侏罗系。南西产状正常,倾角是 45°左右,北 东翼南端倒转,为斜歪倾伏背斜,背斜轴部虽然有断层 通过,但因断距较小,褶皱形态仍然保持完整。
1)下降泉 2)地表水
1)下降泉


下降泉是由无压含水层(包括潜水和上层滞水)补给的 泉。其水流在重力作用下呈下降运动,泉水动态受气象、 水文因素影响,有季节性变化。在黄湾—龙门洞这段路, 有两处下降泉,第一处下降泉在报国寺断层旁边,线路 沿线 1500米处,陡崖的旁边。此处下降泉无色、透明、 无气味。水温为 18°, PH=7.5 ,从高处往低处汇积,泉 水为基岩裂隙水,水中含基岩离子。流量为0.07m³/秒, 流速4.5米/秒。 另外一处在牛背山背斜处,形成原因为:背斜的核部有 个溶洞,经过常年积水,所以形成了一处岩溶泉, PH : 7.5 温 度 : 21°C 溶洞口

2、 桥基与地质构造以及选址的关系
断层破碎带岩石破碎,常夹有许多断层泥,断层 附近的影响带节理裂隙发育,应尽量避免将工程建 筑物直接放在断层上或其附近。铁路选线时,应尽 量避开大断裂带,线路不应沿断裂带走向延伸,在 条件不允许,必须穿过断裂带时,应大角度或垂直 穿过断裂带。活动断层上不宜修建筑物。 要在河上架桥,桥墩应放置在河床较窄的地方,桥 墩应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桥墩的浇注时应注意特种 水泥的运用,因为水中各种离子的腐蚀作用特别厉 害。

页岩

页岩: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 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 小颗粒易裂碎,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具有薄页状层 理构造的粘土岩,属于三叠系上统。页岩致密,硬度低, 表面光泽暗淡。含有机质的呈灰黑、黑色。页岩抗风化 力弱,易出现葱花状风化构造,在地形上常形成低山低 谷。页岩不透水,往往成为不透水层或隔水层。
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

1)、滑坡
2)、崩塌 3)、岩溶
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 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 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 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在黄湾—龙门洞这段路,在线路沿线大概1100米 处河流对岸有一处滑坡,此处滑坡原因是此处地 层岩石为三叠系上统的泥岩与页岩互存,泥岩遇 水极易软化,在洪水期雨水侵入,岩体自重增加, 岩体遇水软化,导致滑坡产生

2)、崩塌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 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 谷)的地质现象。在黄湾—龙门洞这段路,有两处崩塌, 有一处是在龙门洞水电站对面,大约线路沿线 1850 米处, 另一处崩塌位于背斜核部,内因是由于距背斜核部近, 裂隙发育,将岩体分割,岩性下降,外因是由于水的作 用,进入裂隙降低了铰接强度,降低岩体强度。
玄武岩----柱状节理

主要为陆相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溢出的基性岩 流,以玄武岩为主,局部地区有粗面岩、安山岩、 流纹岩及松脂岩等。常具拉斑玄武岩结构、气孔 及杏仁状结构。颜色为灰绿、绿灰或暗紫色。多 为隐晶和斑状结构,属二叠系上统。
石灰岩

方解石矿物占绝大部分,有时含少量白云石、粉 砂砾、粘土等。纯石灰岩为浅灰白色。性脆,遇 稀盐酸时起泡剧烈。有竹叶状、团块状等结构。 还有由生物碎屑组成的生物碎屑灰岩等。属二叠 系下统。

沉积岩
沉积岩的形成:水底淤泥等沉积物由于水的退却 而出露地表,形成未固结的土,一段时间后,经 物理化学作用,土里的水逐渐蒸发,土质逐渐固 结,形成固结土,最终形成沉积岩。铁路沿线 1800米左右处可以明显的看到层积岩层面构造。 层积岩的层面构造:层面构造是指层积岩层面上 保留有层积时水流、风、雨、生物活动等作用留 下的痕迹,如波浪拍打过的痕迹、虫迹、泥裂、 雨痕等 在线路沿线1800米处有大面积的层积岩出露。 岩 层 产 状 : 走 向 N 165° 倾 向 252° 倾 角 83° 层积岩的层面构造
(4)、侵蚀—溶蚀地貌

侵蚀—溶蚀中山分布在二峨山断层以南,为二峨 山主体,海拔 800~~1200 米,主峰 2037 米,山脊 圆滑,呈峰丛状,基岩裸露,水土流失严重。 溶洞:区内溶洞发育良好,计有八仙洞、鱼子洞、 老虎洞、紫蓝洞等十余个,其中八仙洞在柳溪河 右岸,海拔 570 米,相对高度 30 米,人可通行, 洞内石钟乳发育。

岩层

峨眉山地区的地层除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完全 缺失外,从震旦系顶部到第四系均有出露。
第四系(Q):最常见的第四系沉积层包括冲积层、洪积 层、残积层、坡积层;
侏罗系(J):上部砖红、紫色泥岩为主,夹杂少量砂岩 及粉砂岩,中部和底部为紫灰、灰绿、灰黄、紫红等砂 岩、粉砂岩及泥岩的回旋层组成;

3)、岩溶

岩溶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长期溶蚀作用 及形成的各种岩溶现象的总称。峨眉山地区大面积分布 质地较为纯净的碳酸盐岩,致使本地区岩溶发育较为强 烈,岩溶地貌千姿百态。 岩溶形成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即可溶性岩石、岩石 具有透水性、水具有溶蚀能力和流动的水。

水文条件

(2)、节理


剪节理:
剪节理又称剪切裂隙或者破劈理,处处可见,尤其是 侏罗纪以前的钢性岩石。剪节理形成于主构造破碎带 的边缘,如果是密集带又可称为劈理化带或构造破碎 带,是一种比较平直、紧闭、陡倾角( 80-90 度)的 裂隙。单组剪节理(又称剪切裂隙)延伸可以较长, 地质构造力学把它叫做扭性裂隙。剪节理经常成对出 现,在龙门洞水电站对面岩层有许多剪节理,为表生 节理,没有一定规律性和方向性。 剪节理密度为 8.3条/米,节理加速了岩层的风化速度, 增加了岩石的透水性。


(3)、 侵蚀—构造地貌

丘陵:主要分布在峨眉山东麓地带,由白垩系粘 土组成,其形态受岩性影响多呈浑圆状。丘坡平 缓丘间沟谷发育。海拔高度500~~600米,相对高 度 50~~100 米 ;

低山:分布在二峨山前缘及峨眉山北段,海拔 500~~1000 米,相对高度 100~~300 米,二峨山前 缘低山由三叠系须家河组砂质岩构成。山岭呈串 珠状;而峨眉北部低山,由白垩系夹关组砂岩构 成,多为单斜山岭。
2)地表水

地表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泽四种水体的总称,亦 称“陆地水”。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 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黄湾到龙门洞沿线主要 地表水以河流水为主。
工程地质问题

1、隧道位置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应当避免将隧道设置在褶曲的轴部,该处 岩层弯曲,节理发育,地下水常常由此渗入地下,容易 诱发塌方和突水,向斜轴部为聚水构造,开挖隧洞常遇 涌、突水和突泥。通常尽量将隧道位置选在褶曲翼部或 横穿褶曲轴。隧道横穿背斜时,其两端的拱顶压力大, 中部岩层压力小;隧道横穿向斜时,情况则相反。



二叠系下统(P1):上中部为灰、深灰色中—巨厚层状的石灰岩, 夹少量薄层泥岩,底部为灰、灰黑色页岩、泥沙岩夹少量砂岩及 粉砂岩。 前震旦系(Y2):灰白、肉红色花岗沉积岩构造:

泥岩

泥岩:在铁路沿线100至200米处的河流两岸存在 大量的泥岩,属侏罗系泥岩,由泥巴及黏土固化 而成的沉积岩,颜色为褐色,质地松软,固结程 度较页岩弱,遇水软化,不利于桥墩的修建。 后田坝的泥岩内部带有石膏状纤维,因此富含 SO42- ,容易对桥墩造成腐蚀,因此工程性质差。 石膏具有遇水易膨胀,侏罗系泥岩失水易干缩的 性质,因此也不利于桥墩的修建。

地质构造
(1)、断层 (2)、节理 (3)、褶皱

(1)、断层

报国寺断层 报国寺断层发育在报国寺和伏虎寺之间,向北延伸至龙 门洞口,再继续向北向西方向延伸,长约8公里,倾向西 至西南,为高角度逆断层,上盘为T3,下盘为J。在报国 寺附近错失了全部厚度近 1000 米的伤三叠统须家河组地 层,使雷口坡组直接掩复于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之上,断 层两盘地层全部直立倒转,破碎带较宽,但因其发育于 山麓地带,大多为松散堆积物及植被所掩盖。报国寺断 层为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沿断面上盘为三叠 系上统,下盘为侏罗系。
(1)、堆积地貌

峨眉平原在构造上是一断裂下陷带,由于峨眉断块山上 升,侵蚀作用强烈,为峨眉平原的块积提供了物质来源。 据地质考察证明,在沉积基底上堆积了第三纪以来各时 代的河湖相地层达 300 余米。峨眉平原面积约 200KM ,海 拔 400~~490 米。大致以峨嵋河为界,北面主要由峨嵋河 及其支流双福河、粗石河冲积而成近代冲积平原。以南 则为不同时代的洪—冲积扇堆积,以及冰水堆积而成。

三叠系上统(T3):上中部为灰、深灰色砂岩、粉砂岩、泥岩、 炭质页岩及煤层或煤线的旋回层,底部为深灰、灰黑色灰岩、泥 灰岩、泥岩或页岩的韵律层;

三叠系中统(T2):上部为白云岩、含膏白云岩、夹膏溶角砾岩, 中部以灰岩为主,底部为云泥岩及中层状白云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