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化模式下跨校区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_2293

课程化模式下跨校区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_2293
课程化模式下跨校区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_2293

课程化模式下跨校区学生教育管理

模式探索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高校办学的需要,一所学校在同一个地区拥有多校区或在不同地区拥有多校区的情况已经不是个例,多校区办学给大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但是也为课程化模式下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建立课程化模式下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也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任务。

一、课程化模式下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把辅导员视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辅导员开展的具体工作用课程形式进行整合,借助课程和教分,像考核专业课教师那样,来考核辅导员的具体工作,从而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具体化、工作标准明确化、工作考核精细化。[1]目前辅导员课程化模式正在高校推广,但在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存在着辅导员工作与课程化模式相矛盾所导致的辅导员队伍及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的党建工作、团学工作与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所倡导的分层推进相抵触;学生对专业方向、学科发展缺乏了解进而不利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诸多问题。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化模式下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与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存在着一些现实矛盾,需要学生工作者在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建立一套合理的课程化模式下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笔者在多年学生工作经验及学校开展多校区办学模式的实践基础上构建一套完整的课程化模式下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1、完善跨校区办学模式下辅导员队伍体系建设

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的课程体系包含了基础指导课以及专项指导课两大部分内容,其中基础指导课的构成又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单元、党团建设单元、行为引导单元、心理健康教育单元、就业指导单元、资助与服务单元等共计8个单元的内容,专项指导课的构成又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课、学生党建指导课、共青团工作指导课、就业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课、资助与服务指导课、公寓生活指导课、学风与行为指导课、学生组织建设指导课等9项课程,涵盖了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实际上,在跨校区办学模式下尤其是个别学院未能整体迁至一个校区的情况下,辅导员配备相对不完善,甚至是严重短缺,“全能式”辅导员远远不能完成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课程的授课任务。此时就需要聘任兼职辅导员或者是研究生辅导员来协助专职辅导员完成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全部任务。

兼职辅导员的身份必须是教师,从专业教师、教辅等系列选聘对从事学生工作有热情、有思路、有方法的人员从事辅导员工作,但不能给其分配过多、过重的工作任务,使其主要配合专职辅导员开展相关工作,酬金主要依据其完成基础指导课及专项指导课的多少进行计算量化。研究生辅导员可以从在读研究生中选取有主要学生干部经历、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学生来担任,使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配合专兼职辅导员开展好各项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工作,酬金可以按课程化工作量或每月固定薪金发放。兼职辅导员选聘由学院制定方案,由学生处进行考核。

研究生辅导员可以实行双向选择,学生处审核合格以后,由有相关需求的学院和研究生辅导员进行对接,双方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工作内容,自由选择,便于今后能有高效完成相关的学生工作。

2、分层推进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的党建工作、团学工作

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倡导学生的党建工作、团学工作要分层次推进。但是对于采取将低年级学生分配至另一个校区开展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的学校、学院来讲,由于年级的“断代”致使党建工作、团学工作的延续性、层次性受到较大的影响。

跨校区交流学习多为大一年级学生,在大一学生中开展团学工作、入党启蒙教育等相关活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团学工作注重的是一种文化传承,需要老师、高年级的学生干部将学校的人文精神等传递给学生,此时分层推进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学工作可以依靠以下两种途径,一是跨校区交流学生组织依托其他学院高年级学生干部来完善相关的组织建设工作,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组织的梯队关系又可以促进交流学院学生组织与其他非交流学院学生组织交流融合,可以促进团学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利用网络把交流学院低年级的学生与本学院高年级的学生联系在一起,促进交流学生与本学院学生“异地”融合,高年级学生通过网络向低年级交流学生传递正能量、传递经验。党建工作的分层次推进对于低年级交流学生可以依托党建社团、班级副班导师来完成,除了学院党委开展相关教育工作以外副班导师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副班导师都要求政治面貌为党员,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也可以鼓励学生加入到相关的党建社团与其他学生党员一起学习,促进自身的成长进步。

3、帮助引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

低年级学生跨校区交流培养由于学生与学院的专业教师、高年级学生(包括毕业生校友)、实验设备和场地接触很少,会导致学生对

专业现状、学科发展,就业的新动向了解相对较少,从而会对学生的学业规划和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产生一定的影响。

开展低年级跨校区交流办学所导致的学生与专业教师接触机会少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矛盾,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尽量减小对学生带来的影响:一是开展专业教师导师墙活动,把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的照片、研究方向、研究成果、联系方式等通过展板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便于学生对学科及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二是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到交流学院所在校区为学生开展现场讲学活动,使学生与专家面对面,通过讲学、咨询、互动可以更加直观地帮助学生对学科发展、专业现状的深入了解;三是有条件的可以把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实地参观,通过观察、模拟实验等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了解学科发展等。学生对专业、学科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以后可以通过生涯规划课程、优秀校友进班级等多种活动及形式帮助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跨校区交流办学是一部分学校办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课程化模式下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也是学生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通过深入思考、深入研究运用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理论探索实践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也必然对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管理模式概念的界定

教学管理模式概念的界定 “模式”一词是中西方科学研究中极其常见的,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都有体现,在牛津字典中对“模式”的解释为“方式方法、样式风格”的意思。在我国早年的版本的《辞海》中并没有对模式一词的解释,在最新版的《辞海》中,对“模式”的解释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等”意思。而在我国的《汉语大词典》中对“模式”的解释为“事物变准的样式”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双向词典》中对“模式”的解释为“某种实物的标准形式或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在对国内外专业词典的查阅可以看出,关于“模式”一词的解释基本都出现了“样式”也就是说“模式”为“样式”的意思。而样式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形式。模式和样式一样并没有具体的概念和具体的表现形式,但是也体现为一种发展状态和规则。当然所谓的“模式”也有作为它发展形势和状态的限制,都会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用标准来规范“模式”,换一种形式说就是“模式”的具体形式为标准性的表现形式。所谓的标准性的表现形式实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合理额度表现形式。具有符合当前标准的理论基础、社会基础、结构稳定性和精华所在,而标准形式也必须具备可塑造性和不断的演化和进步。从以上对“模式”的解释,我们大概以基本明确“模式”的含义,它是某一事物在发展运行过程所变现形式的简化和简要特征。“模式”的形成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标准的表现形式,而且具有稳定的示范性和操控性。在所有的领域中,都会有自身的模式,在教学管理方面,教学管理的模式的表现形式为教学管理额度方式和方法,也可以理解为教学过程中协调师生关系的方法所形成的标准形式。它也是一种管理形式和管理方式,每个教学管理模式各有不同的特点,总体来说都是以教学效果为目的。是教学与管理的有效结合,总结整理出一套有利于管理的体系和规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将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易于操作的策略,是将教学、方法、手段、管理形式融为一体,是反映一定教学和管理思想与规律的结构体系,诸如教学管理方法体系、原则、程序等。 日常我们说所的教学管理是指,教学教师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促进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达到培养有效人才的目的。保证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秩序和纪律。教学内容的管理包括:教学内容的规格管理、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管理和教学结果评价的管理。教学环境设施的管理包括学科、专业、课程、教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探究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探究 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罕见地直接提出“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国务院主刀建筑业改革,这是对建筑业改革发出的最强音,这也将意味着建筑业发展将步入快车道。理清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对建筑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具有重大意义。 标签: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探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三)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政府投资工程应完善建设管理模式,带头推行工程总承包。加快完善工程总承包相关的招标投标、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制度规定。按照总承包负总责的原则,落实工程总承包单位在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的责任。除以暂估价形式包括在工程总承包范围内且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外,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直接发包总承包合同中涵盖的其他专业业务。(四)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鼓励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制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标准和合同范本。政府投资工程应带头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鼓励非政府投资工程委托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在民用建筑项目中,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为增强我国施工企业的竞争能力,为适应项目建设大型化、一体化以及项目融资和分散项目风险的需要,探索符合我国基本建设客观规律的管理体制,有效地实施建设项目的进度、费用和质量三大控制,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是施工企业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国家深入改革的需要。因此,这里提出PMC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承包(PMC)。 1、什么是项目管理承包(PMC) PMC(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 )项目管理承包,具有相应的资质、人才和经验的项目管理承包商,受业主委托,作为业主的代表或业主延伸,帮助业主在项目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项目定义、计划、融资方案,以及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整个实施过程中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和费用,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PMC是业主机构的延伸,就从项目定位阶段到交付使用全过程的总体规划和计划的执行,对业主负责,与业主的目标和利益保持一致。 2、PMC通常适用于具有如下特点的项目 一是项目需要融资,并且有大量复杂的技术含量;二是业主方面包括许多公司,甚至有政府部门介入;三是需要得到商业银行或信贷机构的国际信贷;四是业主不以原有资产进行担保;五是业主想完成这个项目,但是由于内部资源短缺而难于实现。在国内,在没有政府担保的情况下,国际银行的贷款很难,因此采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 摘要: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是工程项目成败的关键。本文主要讲了项目管理的发展以及各种工程项目管理的优缺点和比较,选择一个适合的管理模式才能创造最大的效益。 关键字: 工程项目管理管理模式工程 一、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现在通行的看法认为,项目管理是二战后的产物,主要是战后重建和冷战阶段为国防建设项目而创建的一种管理方法。项目管理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之前被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之后被称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1.传统项目管理发展阶段:从四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项目管理主要是应用于发达国家的国防工程建设和工业/民用工程建设方面。此时采用的传统项目管理方法主要是致力于项目的预算、规划和为达到项目目标而借用的一些一般运营管理的方法,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所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当时的项目经理仅仅被看作是一个具体执行者,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一项给定的任务或工作,然后不断接受上级的指令,并根据指令去完成自己负责的项目。从60年代起,国际上许多人对于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建立的两大国际性项目管理协会,即:以欧洲国家为主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IPMA)和以美洲国家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以及各国相继成立的项目管理协会,为推动项目管理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这一传统项目管理阶段中,发达国家的国防部门对于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开发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创造的许多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一直沿用至今。例如,由美国空军最早开发的项目计划评审方法(Project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由美国国防部提出并推广的项目工期与造价管理规范(Cost / Schedule Control Systems Criteria--C/SCSC)等一大批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现在仍然在广泛地使用。 2. 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80年代之后项目管理进入现代项目管理阶段,随着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项目活动的日益扩大和更为复杂,项目数量的急剧增加,项目团队规模的不

乐园式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乐园式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最直接的成长环境是班级,而班级是学校组织的基本单元,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群体,是一个最为核心的学习成长群体,且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所以,班级管理的好坏对于班级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对于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和共建者,经过多年的工作,我深刻意识到,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爱心,一颗公正心,一颗民主心,一颗发展心,要有对学生的挚爱之情和为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而全面地成长的乐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班级建设中去,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一、让班级成为师生互动发展、快乐成长的亲情家园。 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在认知能力、道德风貌和精神力量等诸方面和谐发展,培养 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升师生作为鲜活生命个体的生命价值,推进师生个体精神生命的相互创造与主动发展。 1、班级成为学生个体发展的场所。 班级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班集体是学生成长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课堂。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说教,而是形成使人向上、向善的积极氛围。风气是无形的力量,它能引导人、陶冶人、教化人,塑造美好的人格。学生在班级里,通过集体的共同学习与生活,养成行为规范,积累社会经验,逐步培养个人在集体中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平等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让班级成为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主阵地。 一是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为师者首先是为人者,一个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会把自己的精神融人教育事业中,与事业一起成长、成功,与学生一起提高、升华,因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人格榜样。二是以班级的主题教育活动影响学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往往能将抽象的道理、空洞的说教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活动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育的过程。任何班级都有形成积极班级精神的潜能,任何学生都有通过教育获得积极发展的需求。 二、让班级成为师生互助发展、共同成长的文化佳园。 班级的每项活动,都应努力渗透和弥漫文化气息,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 1、以爱国主义凝聚人。

学大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模式

学大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模式 一、系统应用背景 眼下正值寒假,参加寒假教育培训班已成为了广大学生的必要之选,市场上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到处都是,怎样在如此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怎样最大限度的降低运营成本是各家培训机构面对的首要问题。 对于各大中型培训机构来说,为了最大程度的招收不同类型学员,往往开班十分灵活,将培训班类型划分得非常详细,其中主要包括: 1.在各个城市的不同地点设立各个分校区; 2.根据学员学习基础、年级不同而划分不同档次,如衔接班,基础班,强化班等; 3.不同学员培训的科目不同,如数学,英语等; 4.不同科目上课时间及地点不同。 如此详细的划分带来的是巨大的信息管理负担,大量的数据处理过程是复杂且繁琐的,而各个培训机构对学员的管理还停留在手工管理阶段和计算机辅助管理初级阶段,这不仅会占用大量人力资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培训机构的运营成本。 对于学员家长来说,他们希望培训机构不仅是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学习辅导,同时也希望孩子在学校的安全得到保障,自己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学员因逃课、出走等发生意外。 针对以上培训机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尚吉电子特别为教育培训机构设计了一套全新的盈利管理模式,该模式重点实现了学员信息管理、招生咨询管理、财务和收费管理、教学与课程管理、教师管理等业务管理功能。 二、系统设计目标 1.全面的学员档案/意向线索

实现了学员从咨询到报名到收费的流程化管理;相关数据可被各个部门的有权限用户调用,避免了信息的孤立,促进了部门间的协作。 2.智能排课管理 包括班级课程表、进度表,教师课程表,教室课程表等;可实现延课,加课,代课管理;有效协调教师、教室资源,避免资源冲突。 3.提供完善的财务管理功能 灵活的收费系统可实现各种方式的收费和优惠方式管理;进销存模块提供教材采购,出售和库存查看功能,可以调用学员信息,还可在与收费模块结合使用;包含标准的会计财务模块,可记账,查看各类财务报表;在进行包括收费、退费、采购出售教材等操作时可自动员成相应的会计凭证并汇集到财务中心,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4.自动化的教师绩效统计 可统计授课教师的每月教学课时数进而可计算学时费;可对咨询老师的每月招员情况进行统计进而计算业务提成。 5.全面的统计分析 包括招员情况,在校学员情况,班级分析,收费情况,财务报表等;为管理者提供全面及时的决策数据。 6.有效的监督机制 可实时发送短信给学员家长,形成有效监督,防止学员逃课。 三、系统整体架构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姓名:代飞学号:0745513210 专业:工程管理 一、《对当前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作者:武海清 文章在分析当前业主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内涵、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及监理服务范畴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适应当前建设环境下的大型工程全过程监理模式。 1、工程项目管理内涵: (1)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和综合协调 (2)工程项目各阶段任务划分和目标确定 (3)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和目标控制 (4)投资控制及费用管理 (5)质量管理 (6)人力资源管理 (7)沟通信息 (8)采购管理 (9)项目风险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 (1)项目管理服务(PM) (2)项目管理承包

(3)工程一体化项目管理(IPMT) 3、当前项目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 4、当前工程监理的主要服务范畴及内容 可以看出,监理服务的内涵已经从施工阶段的“三控两管一协调”逐步延伸到项目前期阶段监理、设计监理以及后期的保修阶段监理。 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作者:彭韶辉 文章结合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质概述,对目前流行的几种主要的项目管理模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项目管理模式的适应环境和条件,分析了各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根据企业特点建立项目管理组合模式的观点 1、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1)设计——招标——建造模式,优点是,参与工程项目的三方即业主、设计机构、承包商在各自合同的约定下,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缺点是设计的可施工性差,监理工程师控制项目目标能力不强、工期长,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任划分,由于图纸问题产生争端等。 (2)设计采购建设模式,是将设计与施工委托给一家公司来完成,主要特点是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工服务工作全部托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3)项目管理承包模式,该模式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 (4)代理型模式,采用CM制进行项目管理,关键在于选择项目经理(5)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OT)是指项目确定招标→项目发起

集团化管控模式选择

集团化管控模式选择 在参与市场全球化竞争过程中,为追求规模效应和创造"百年品牌",我国的集团化公司或隐性或显性地以"做强、做大、做久"为企业的发展思路。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下,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产业的增多,必然产生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理问题,说简单点,就是集团对所属人、财、物、战略、经营等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即管理深度和范围问题--集权和放权的问题,而其中对人的管理尤为重要。因为对其他方面的管理都是通过对人的管理和控制来实现的。因此对集团化公司各层级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如何发挥集团整体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将灵活性和统一性有机结合,是近几年集团化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越来越感到棘手的问题。 "先有儿子后有老子"--是我国大部分集团化公司的"诞生模式"。这些集团公司的发展源头往往是以一块产业起家,在实现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后,面对极具诱惑的广大市场,或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快速形成集团公司。而面对规模庞大的公司群,不同的多元化产业,特别是下属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市场竞争状况和产业生命周期,不同的企业管理团队素质和管理水平,集团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就产生了诸多问题。根据我们的实践,这些问题可以主要归纳为两种现状: 一种情况是"统一性有余而差异化不足",由集团总部制定"一刀切"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缺乏针对下属企业的差异性,产生的问题是"一抓就死",下属公司缺乏动力和灵活性,面对快速发展的业务和市场,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有滞后性,下属公司抱怨颇多,而集团总部是费力不讨好,面对这种状况"束手无策"。 另一种情况是"差异性有余而规范性、系统性不足",过分强调下属企业的差异性,于是下属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体系"百花齐放",集团公司很难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盘点,实现集团化资源的有效调配和规模效应。本文结合我们我们十多年集团化公司的实践,以典型的"集团公司-次集团公司-三级公司"的三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初探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教育管理

初探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教育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的多元化,素质教育成为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标准,这对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提出了强烈的改革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必须以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目标。小学教育管理,关系到小学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多方面因素,是我国小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因此,小学教育改革,必须重视教学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现代化,为全面实现小学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质量保障。 1 我国小学教育管理现状 1.1 首先是教学管理模式与理念方面 尽管国家已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大多数学校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进行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但是,仍然还是没能彻底转变呆板的教学管理模式以及陈旧的教学理念,素质教育仿佛只是一句口号,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很多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家长等,都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优异用来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其他方面综合素质的养成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同时,有的学校还将学生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效率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教育管理模式必然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也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的,阻碍了教育教学的改革。 1.2 其次是师资方面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教育发展差异很大,在小学教育中,师资力量不平衡是普遍存在的情况,有些学校教师只是坚守岗位的老教师,缺少新的师资力量的投入,这也导致了教学理念的陈旧,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教育管理师资方面也极为缺乏,专业人才较少,有的岗位甚至有教学老师兼任,这无形中分散了教师的精力,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学校教育管理的改革。 2 一些提高小学教育管理的建议 2.1 小学教育管理者要走近课堂 小学教育管理者要走入教室,走近学生,用管理者的眼光去关注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取第一手的学校管理资料,多做研究。学生和老师是学校的两大组成部分,作为小学管理者,必须对学生和老师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特别是通过听课的方式了解,可以直接的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授课方式等。小学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在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上,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长处,不能过多的干涉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让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进步。同时,小学教育管理者要多和教师沟通,了解他们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管理上给予一定的配合与帮助,照顾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绪等情况,避免片面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同时,小学教学管理者还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情况,坚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工作态度,切实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关心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比较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比较

(2)建筑工程管理(CM)方式 建筑工程管理方式(CM方式: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pproach)模式又称“边设计、边施工”方式或快速轨道方式,CM模式是由业主委托CM 单位,以一个承包商的身份,采取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即Fast Track 的生产组织方式来进行施工管理,直接指挥施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设计活动,而它与业主的合同通常采用“成本+利润”方式的这样一种承发包模式。此方式通过施工管理商来协调设计和施工的矛盾,使决策公开化。施工管理商早期介入工程项目,工程项目通过快速路径法,可以做到提前施工、提前竣工。它打破过去那种待设计图纸完全完成后,才进行招标建设的连续建设生产方式。其特点是由业主和业主委托的工程项目经理与工程师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完成一部分分项(单项)工程设计后,即对该部分进行招标,发包给一家承包商,无总承包商,由业主直接按每个单项工程与承包商分别签订承包合同。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缩短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到交付业主使用的周期,节约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业主可以较早获得效益。其缺点是分项招标导致承包费高,因而要做好分析比较,认真研究分项数目,选定最优结合点。这是近年在国外广泛流行的一种合同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与过去那种设计图纸全都完成之后才进行招标的连续建设生产模式不同,一般的招标发包方式与阶段发包方式的比较如图2。 图2 连续建设模式和阶段发包模式对比图 CM模式的两种实现形式:

图3 CM模式的两种管理方式 第一种形式为代理型建筑工程管理(“Agency”CM)方式。在此种方式下CM经理是业主的咨询和代理,业主和CM经理的服务合同规定费用是固定酬金加管理费。业主在各施工阶段和承包商签订工程施工合同。 第二种形式称为风险型建筑工程管理(“At Risk”CM)方式。采用这种形

国际教育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国际教育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摘要】留学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探讨国外留学生教育经验、管理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留学生管理的现有成果,有助于提升我国留学生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创新留学生管理模式,增加留学生教育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中,通过介绍中外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现状,指出了国内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留学生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优化中国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留学生;管理模式;途径;策略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文化的不断交融,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留学生给接收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教育,提升了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教育背景不同,对比分析中外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对于优化国外留学生管理、提升我国留学生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一)中国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分析 (1)内部职能型管理模式。内部职能型管理模式曾经是国内高校留学生管理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设置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来对到中国留学的学生实行全方位的管理。绝大多数的国内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由该部门负责留学生教育、生活等事务。比如,留学生招生、学籍注册、签证办理以及生活服务等等都是由专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来完成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通过与学校主管部门进行协调、沟通,来安排留学生的课程,确定每个专业留学生的教育模式。 (2)外部事业部型学院管理模式。留学生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是比较常见的外部事业部型管理模式。部分高校设置了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并列的留学生处,留学生处主要负责留学生校内事务的管理,比如,租房、学习以及日常生活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3 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3.1 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工程承包种类、施工技术水平等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在国际工程项目中,也逐渐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这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来说,是值得关注与进一步努力的重点。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基础设施大规模扩建以及国家针对建筑行业相关的宏微观经济政策的出台,带动着国内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对我国建筑行业来说是一重大的机遇。而伴随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又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看到我国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做到重视、全面、客观的分析,才能促使建筑行业的进一步稳定发展。 许多国内建筑施工企业无论是在自身的技术发展还是企业的领域发展过程中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受到传统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影响,多数现存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已经欠缺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能够适应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体系。诸如一味追求施工进度以压缩工程成本,不够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进度与施工环节,从而给工程项目造成了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威胁着人们与社会的生命财产安全;市场风气存在严重的问题,受个人利益驱使的原因,在施工材料、设备以及工程承发包等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采购与竞争的现象,使得资质不够的材料、设备及单位承担了有较高要求的工程项目;传统工程项目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使得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整体效率低下,资源配置率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与稳定发展。 并且,从有关的数据调研分析来看,国外竞争市场的激烈化,导致我国建筑企业在整个国际市场的工程项目承包份额逐渐降低,且大多数集中在非洲、非洲等落后的国家,而在英国、美国等先进发到国家的建筑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极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大多能够承担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其资金能力与技术能力也往往雄厚,而我国建筑企业往往只能承担部分工程项目的施工或管理,并且多受到资金与技术、管理水平和经验的限制。由此

关于集团化人力资源管控模式的几点思考(1)

关于集团化人力资源管控模式的几点思考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分工协作的细分,在投资多元化的资本纽带基础上,产业化的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成为企业组织资源的有效形式之一。产业的增多、规模的壮大、专业化的管理也推动了企业集团化管控模式的发展。 一、集团化人力资源管控面临的问题 面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群,不同的多元化产业,特别是下属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市场竞争状况和产业生命周期,不同的企业管理团队素质和管理水平,集团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就产生了诸多问题:一是“统一性有余而差异化不足”,集团总部制定统一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缺乏针对下属企业的差异性,下属公司缺乏动力和灵活性,面对快速发展的业务和市场,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有滞后性,下属公司抱怨颇多,而集团总部是费力不讨好,面对这种状况“束手无策”;二是“差异性有余而规范性、系统性不足”,过分强调下属企业的差异性,于是下属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体系“百花齐放”,整个集团内部“政出多门”,人力资源管控处于“失控状态”,无法统一,集团公司很难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调配,难以实现集团化资源的有效组合和规模效应。 二、现行集团化人力资源职能战略管理思路 在目前集团化管理模式之中,按照集、分权程度的大小,集团公司的管控模式分为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操作管控型三种基本模式,而相应人力资源管控也分为顾问型、监管型和直管型三种类型。 (一)财务管控模式和顾问型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控模式主要针对投资的科学性、风险性和投资回报进行管理,对所投资企业的具体业务一般不进行直接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与之相匹配的是顾问型HRM模式,主要对外派高管、财务总监具有任免考核权,不涉及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通常适用于集团参股不控股的法人股权治理结构。 (二)战略管控模式和监管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控模式并不要求总部设

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新模式初探

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新模式初探 鲁城九年制学校:李鹏曦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运而生,它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师资的优势互补,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特别是农村人口下降,学校的规模萎缩,出现了有校无生问题。学校逐步合并,适当集中办学,就是为了适应这一新变化,实行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是一条必由之路。一、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 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该实行怎样的一种管理模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彻底打破原中小学界限实行紧密型的管理,还是把学校分成中小学两部实行相对的松散型管理,即实行以条为主或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还是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我对此进行了探索,从我校实际来看,实行条块结合管理模式比较合适,该统则统,该分则分。 1、学校领导班子统一。学校实行一套领导班子,校长一人,书记1人,副校长2人,设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 2、运行机制条块结合,九年一贯。 把具有共性的工作放到一起统一管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工作安排,统一学校德育、后勤工作。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差别,分成中小学部管理。在管理中,始终坚持九年一贯的原则,如各方面规章制度,管理者职责,教职工考核及评估办法,各项工作的规范与要求,学校的校风学风,师生在校常规,安全系列制度,都实行九年一贯,整体规划,要求德育、教学、教研、科技文体的各项活动都要符合学校的整体培养目标,组织上分步、分段落实。 二、协调矛盾,发挥师资队伍整体优势。 1、加强领导,观念全局化。 学校要求领导决策顾全大局,当好沟通中小学教师的桥梁,原先在中学工作的领导多听听小学老师的心声,多站在小学老师的角色想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CM承包模式其全称是:Fast-Track-Construction Management.它是由业主委托一家C M单位承担项目管理工作,该C M单位以承包商身份进行施工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设计活动,使工程项目实现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CM单位有代理型和非代理型两种.代理型C M 单位不负责工程分包的发包,所有分包商直接与业主签合同,CM单位只负责工作管理,其收入只是简介的成本加酬金;而非代理型C M单位负责工程分包的发包,所有分包商直接与C M单位签合同,其收入是工程的总费用加酬金. CM承包模式简单的说可理解为项目管理总承包,不是施工总承包也不项目总承包.它不象施工总承包或项目总承包那样赚取总分包差价 工程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1957年美国杜邦公司把这种方法首次应用于设备维修,使维修停工时间由12小时锐减为7小时;1958年美国人在北极星导弹设计中,应用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使设计阶段的完工期缩短了两年,此后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学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建设部与国家计委、经贸委意欲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行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办法》,以制定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服务)的实施细则,规范其基本做法,进一步促进其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从而指导我国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 项目经理(PM)在我国已成为新世纪的黄金职业,项目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已开始试点。为实现21世纪我国的新发展,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就必须分析和研究当前国内外项目管理科学体系发展的现状,了解和掌握国际通行的模式、程序和标准,取长补短,与时俱进。这对于我国企业尤其是石化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概况 1.1 目前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形式 国外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有项目管理承包(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 缩写为PMC)、项目管理组(Project Management Team 缩写为PMT)和施工管理( Constriction Management缩写为CM)等形式。 (1)项目管理承包(PMC) PMC是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包括进行工程的整体规划、项目定义、工程招标、选择EPC(EPC是英文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的缩写,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承包商,并对设计、采购、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一般不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阶段的具体工作。PMC的费用一般按"工时费用+利润+奖励"的方式计取。PMC是业主机构的延伸,从定义阶段到投产全过程的总体规划和计划的执行,对业主负责,与业主的目标和利益保持一致。 对大型项目而言,由于项目组织比较复杂,技术、管理难度比较大,需要整体协调的工作比较多,业主往往都选择PMC承包商进行项目管理承包。作为PMC承包商,一般更注重根据自身经验,以系统与组织运作的手段,即:业主首先委托一家有相当实力的国际工程公司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承包;其次,把项目分成两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叫做定义阶段,第二阶段叫做执行阶段。在项目定义阶段,PMC 的任务是代表业主对项目的前期阶段进行管理,即对项目进行多方面的计划管理(Program Management),比如,有效地完成项目前期(FEL)阶段的准备工作;协助业主获得项目融资;对技术来源方进行管理,对各装置间的技术进行整合;对参与项目的众多承包商和供应商进行管理(尤其是界面协调和管理),确保各工程承包之间的一致性和互动性。在执行阶段由总承包商负责执行详细设计、采购和建设工作,PMC在此阶段里,代表业主负责全部项目的管理协调和监理作用,直到项目完成。在两个阶段中,PMC都及时向业主报告工作,业主则派出少量人员对PMC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力求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总成本最低。 PMC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代表业主管理项目,同时还承担一些界外及公用设施的EPC工作。这种方式对PMC来说,风险高,而相应的利润、回报也较高。 ②代表业主管理项目,同时完成项目定义阶段的所有工作,包括基础工程设计、±10%的费用估算、工程招标、选择EPC承包商和主要设备供应商等。 ③作为业主管理队伍的延伸,负责管理EPC承包商而不承担任何EPC工作,这种方式的风险和回报都比较小。PMC的合同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PMC合同结构框图 鲁姆斯(ABB LUMMUS)认为,PMC方式与EPC方式的主要区别如表1。 表1 PMC方式与EPC方式的主要区别

教学管理模式

“三足鼎立”分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一、模式的提出 有竞争才有动力,有实力才有竞争能力。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办学就是竞争。在学校与学校办学的良性竞争过程中,给学生、给家长、给社会带来的是实惠。因为竞争,给了学生好的学习环境;因为竞争,给了家长放心;因为竞争,服务了社会,培养了人才。怎样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怎样壮大自己的实力,在竞争张显能力?这要看我们是怎样想的,是怎样做的。2001至今的这几年中,我们学校提出的分组教学管理模式,形成和谐的竞争环境,在办学过程中壮大自己的实力,不至于在竞争中失败,努力把学校办成为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 盘县响水镇中学成立于1937年,回首往事,沧海桑田,风云变换,几经沉浮变迁,但学校的发展始终满足不了学生、家长、社会和上级的要求。1996年前,学校升学人数一度6年为零。那段时期,可以说响水镇的教育确实凄凉,各级领导在担心,家长们也纷纷将孩子送到外地去求学。这一现状,给响水镇的广大父老乡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996年教育局和党委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更换了当时的辅导站站长和学校领导班子,于是学校开始走上了逐步良性发展之路。当年,虽然全校只300名不到的学生,教师20名不足,但在当年的中考中,有8名学生升学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革命的火种”,加之大专毕业生不断分来,学校的办校一年比一年好了起来。

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这段时间里,因大部分教师工作不积极,整天不是参与赌博就是采取不同形式地喝酒,在他们的眼里,自己的课只要“混过、熬过”45分钟就行了,没有学生发不发展的概念,若领导管管、问问,还有威胁领导的现象发生。在这种形势下,党委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学校曾实行了“优化组合,末尾淘汰”制的管理方式,制止了部分“不合格”教师的气焰,扭转教师们很多不良的行为,学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996至今,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第八次课程改革,我国提出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学校经历1996至2001年的发展变化,也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教师的观念和思想有了大的变化,大家开始纷纷致力于课堂教学。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学校曾实行的“优化组合,末尾淘汰”制的管理方式也开始再适应学校的发展,老师们的思想转变了,这种管理方式就开始不人性化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了。2001年9月,学校领导班子又一次的更换,新一届的领导班子针对当时的学校发展情况,果断提出了分组教学的管理模式。 二、分组操作 2001至2007年,我校的分组教学管理模式,就是把学校的师生平均分成两组,实行两组拔河竞争式的教学模式。其操作是: 一、确定组长 通过学校行政会和教师民主测评推选出两名教学组长。

集团管理模式有哪些

集团管理模式有哪些 以下是关于集团管理模式有哪些介绍,欢迎大家的借鉴参考!集团管控模式,是指企业集团总部在管理下属企业中的定位,其具体体现在通过管控部门的设置、管控流程设计以及集团文化的传播来影响下属经营单位的战略、营销、财务、经营运作等方面的内容。 集团管理模式有哪些 第一种、财务管控型。 这是最典型的集团公司管理控制的模式,它主要是对财务决策、资金运作进行全程严格的监控,最终目标是评价企业运营是否能达到制订的财务指标。而对企业的具体的运营及操作过程关注较小。此类集团管控模式在中国私营企业里最常用,也是针对中国特有国情、人情、人性进行分析的最终择选结果。同行业中多数如此。 优点:集中、严格管理资金,掌握企业的经济命脉。 缺点:缺少对其他管理环节的监控,容易产生管理上的短板现象。 第二种、运营管控型。 运营管控型是集团公司对所有资料进行运营的全程关注,从产供销到人财物进行统一的安排与分配,以达到最优资源配置,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具体的模式分为:财务中心(部)、采购中心(部)、销售中心(部)、生产技术(部)、物流中心(部)等等,具体的决策权力全部上收,各分公司分部只有执行权,没有决策权。它的管理模型就像一幢垂直高楼。 优点:控制力强,掌握集团的各项业务,权力高度集中。

决策快速,执行快捷。 缺点:管理维度广,缺乏主动性,难于发挥创新精神及业务上的突破能力。 第三种、战略管控型 战略管控型是集团公司只对公司的战略进行决策,主要工作是主要集中在进行综合平衡、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如协调各下属单位之间的矛盾、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高级主管的培育、经验的分享等等。它的管理模型就是金字塔,上尖下大。在现有集团公司的成功案例中,有管理较好的A 公司,发展迅猛,增值极快,在短短十年间,做到行业第一,成功主要原因得益于其战略管控管理模式。他们主控产量,采用目标增效制,即是达到总部制定的目标就有奖,超过按大比例进行奖励。资金的处置由各分公司进行分配,总部不干涉,极大的发挥了各分公司的主动权。 简明扼要一句话就是:定目标、管主管。现今集团公司向这类管控模式发展。 优点:各级管理人员有极大的自主权,能充分发挥积极性。 缺点:各自为政,互不配合,容易引起部门的矛盾。 第四种、混合管控型 混和管控型是集团公司对各分公司的管理采用混和方式,主要方式为:主要集中管控财务、采购、销售,其他技术、人员、仓库、物流等权力其他分配相应的权限给相应的公司或人员。此方式能控制主要工作,又能给相关的公司或人员一定的主动权、决策权。在一定的程度上能达到集团管控的目的。此类管控模式来源于中国的“中庸”之道。 从道理上分析利用此模式管理公司应该可以取得很好的成

浅谈当前的教育管理模式

浅谈当前的教育管理模式 发表时间:2011-09-26T17:37:47.70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刘德广[导读] 教育管理的实践者,对未来学校的管理要有一个思考和展望。 刘德广(东阿县刘集联合校,山东聊城252200) 2008 年10 月下旬,刘延东同志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订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纲要”一定要着眼于国家的未来发展,充分考虑人口变化、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特点,对教育改革发展进行前瞻性的安排。一定要瞄准世界教育发展的前沿,努力提升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一定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满足人民对高质量、多样性、多层次教育的迫切需求。可以说,这几条就是今后一段时间里教育行为的纲领和行动指南。 着眼未来,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衡量未来社会的发展,把握教育发展脉搏,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如何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民族灵魂、富有国际视野和情怀的一代新人?社会发展多元化,人才需求多样化,人民的教育期待也千差万别,只有适应人民的切实需求,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当前,国家、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教育认识的差异性,迫使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管理的实践者,对未来学校的管理要有一个思考和展望。 一、重教育行政领导,更重教育思想领导 校长是学校精神的代表,是学校思想的引领者,校长的眼界决定学校的境界,校长的思想高度决定学校发展可能达到的高度。所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而后才是行政的领导。” 学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圣地,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校长要成为教师成长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就必须是校园里最有学问、最有涵养和最有风度的人。校长必须要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才能用自己的学术魅力影响教师和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教师和学生,用自己的思想魅力引领教师和学生。校长的角色定位,不仅是学校共同体的领导者、学校事务的管理者、学校组织文化的引领者、学校教育与管理的研究者,还应该是学校的首席学习官、首席教育思想者,是师生员工的教育者,是“教师的教师”。校长要能通过组织团队学习,建立学习共同体,把学校办学目标变成全体教职工的共同愿景,目标一致,众人一心,这才是校长管理成功的根本。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竭力做到使居于我这个校长工作首位的,不是事物性问题,而是教育问题。” 二、重制度管理,更重道德人格管理 有位名校长说:“一套好制度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有了好制度,无论谁来担任校长,学校都不会变坏。” 制度当然非常重要,因为制度虽然是用来规范人、约束人的,但同时也是发展人的。但是,一种制度乃至一所学校运行的如何,仅仅依靠制度本身是远远不够的。一种制度的实施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一种看不见但却起着支撑作用的制度环境,或者说是制度文化,也就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文化。这种校园的氛围、精神文化,从浅表看就是校风,但在本质上却是校魂。 校魂起初要靠制度支撑。但建立制度显然不是目的,我们的指向是淡化制度、忘记制度。一旦所有的制度都被“忘记”了,也就是说虽然制度还存在,已经感觉不到制度束缚的时候,校魂就形成了。笔者认为道德人格管理应该是校魂建立的必由之路。校长的道德人格是根本,教师的道德人格是基础,学生的道德人格是目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智力素养、意志品质都提出了最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决策者,才能使教职工心悦诚服,才能确立起稳固的权威,有效地领导、管理好学校。 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对尊重的需要高于对物质的需要;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高于对金钱的要求。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获得精神上的鼓励,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最大的苦恼是精神上的创伤,能力上受压抑。这个群体当然需要制度来规范,但更需要校长的道德人格来激励,来激发,来唤醒。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强调的:“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人的道德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人格的作用。” 三、重专业化,更重德行化 教师专业化实质上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 当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时,一般的关注点在两个方面:德行和能力。加强能力这个方面历来是公认的,但学校领导更应该在广阔的背景下,关注教师专业化背后的德行化,在德行内化上狠下功夫。加强德行意味着为实践工作建立一个道德基础。当代伦学家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就认为:“把专业价值观界定为能够使人以模范的方式行事的美德,由此导致有价值的社会目标实现。”“承诺以模范的方式行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担负起责任,专业发展不仅是自我的,也是学校的、社会的、伦理的。而“走向有价值的社会目标”,则意味着把自己放在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学校、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的终身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上。很多人仅仅把专业化当成是教师对抗教育中精神储备消耗、生命能量耗散的过程,这就把专业化发展个体化、平庸化、低俗化了。没有考虑到教师专业化发展背后的社会价值衡量。教师专业化发展更应该是滋养自我、丰盈自我、充实自我、反哺自我的过程。而且这个自我内涵提升的过程,还因为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延伸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并升华为一种教育伦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