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原文及译文

《枫桥夜泊》原文及译文《枫桥夜泊》这首诗可是咱们中国古代诗歌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呢!先来看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呢,大概是这样: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的枫树和船上的渔火伴着我这个满怀忧愁难以入眠的人。
苏州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说起这首诗啊,我想起之前有一次去苏州旅游的经历。
那时候正好是秋天,夜晚的风已经带着丝丝凉意。
我沿着江边漫步,眼前的景象仿佛和诗中的画面重合了。
月亮在天边慢慢西沉,周围偶尔传来几声乌鸦的啼叫,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江边的枫叶随着秋风轻轻摇曳,江上的渔船上闪烁着点点灯火。
我站在那里,心里不知怎么的,突然就涌起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就好像是诗中的那个旅人一样。
咱们再仔细瞅瞅这首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开头一句就营造出了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
想象一下,月亮慢慢消失,只剩下一片黑暗,乌鸦的啼叫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再加上漫天的寒霜,多冷啊!这得是多孤独的一个夜晚。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边的枫树,江上的渔火,本来应该是很温暖的画面,可是诗人却满心忧愁,难以入睡。
这种对比,更突出了他内心的苦闷。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的钟声在半夜响起,传到了客船上。
这钟声不仅打破了夜的寂静,也让诗人的思绪更加悠远。
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咱们可不能光是死记硬背,得去感受诗人当时的心情,想象那个画面。
就像我在苏州的那个夜晚,真正体会到了那种孤独和忧愁。
如今,虽然时代变了,咱们的生活也和古代大不一样,但是这种情感还是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也许能从这首诗里找到一些安慰和力量。
所以啊,《枫桥夜泊》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心灵的慰藉。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品味这首诗,从中收获属于自己的感悟。
《枫桥夜泊》的意思和译文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它描绘了一个旅人在江南深秋夜晚泊船时的景象和心情。
诗的原文如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可以理解为:
月亮已经落下,乌鸦在啼叫,天空中弥漫着寒霜。
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映照的灯火,让我这个独自在船上的人难以入眠。
在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等,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有韵味的秋夜江景。
诗人通过这些景物,传达了自己羁旅的愁思和对家国的忧虑。
整首诗语言流畅,形象生动,情感真挚,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张继《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

张继《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枫桥夜泊》是一首情与景交织在一起的古诗,全诗除了“对愁眠”外,其余都是刻意绘景。
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美景,间接而自然地把诗人旅途寂寞的郁结愁思寄托于景物而抒发出来。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张继《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枫桥夜泊》全文及分析

《枫桥夜泊》全文及分析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作,短短四句诗,却蕴含着无尽的韵味和深沉的情感。
先来看“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一句。
月亮渐渐西沉,乌鸦的啼叫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漫天的寒霜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这里的“月落”不仅点明了时间的推移,从夜晚到黎明,也营造出一种幽暗的氛围。
乌鸦的啼叫往往让人联想到孤寂和凄凉,更增添了这夜晚的萧瑟。
而“霜满天”则将寒冷的感觉具象化,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寒霜所笼罩,让人不禁感到丝丝寒意。
“江枫渔火对愁眠”描绘了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
枫树在秋风中摇曳,那火红的枫叶与清冷的江水形成鲜明的对比。
渔船上的灯火星星点点,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而诗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满怀愁绪地入眠。
“愁”字是这句诗的核心,诗人为何而愁?或许是旅途的疲惫,或许是思乡的情切,又或许是对未来的迷茫。
这愁绪与周围的景色相互映衬,更显得沉重而压抑。
“姑苏城外寒山寺”,提到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
寒山寺因唐代高僧寒山而得名,本身就带有一种神秘和清幽的色彩。
这座寺庙在城外,远离尘世的喧嚣,给人一种宁静而超脱的感觉。
“夜半钟声到客船”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在夜半时分,万籁俱寂,突然传来寒山寺的钟声。
这钟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也打破了诗人内心的平静。
它穿越时空,传到了诗人所乘的客船上。
这钟声不仅在物理上被诗人听到,更在心灵上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它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又仿佛在抚慰着诗人那颗疲惫的心。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打动着无数读者。
它的画面感极强,通过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等一系列意象,勾勒出了一幅深秋夜晚的江南水乡图。
同时,诗中的情感含蓄而深沉,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忧愁,而是将其融入到了周围的景色和声音之中,让读者在感受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式。
枫桥夜泊古诗原文及意思解释翻译

枫桥夜泊古诗原文及意思解释翻译《枫桥夜泊》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古诗,由唐代诗人张继所著。
以下精心整理了《枫桥夜泊》古诗的原文、意思翻译、词语解释、作者简介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翻译】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词语解释】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4.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5.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而改为“枫桥”。
6.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7.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8.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9.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10.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作者简介】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赏析】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古诗《枫桥夜泊》全文

古诗《枫桥夜泊》全文《枫桥夜泊》张继(唐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注释】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4、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5、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6、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7、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8、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9、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10、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 译文

枫桥夜泊译文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慢慢落下去啦,乌鸦在那儿哇哇叫,天地间到处都是冷冰冰的
霜气。
江边的枫树影影绰绰,江上渔船的灯火忽明忽暗,我心里发愁,怎么也睡不着。
这苏州城外面有一座寒山寺,半夜的时候,那寺里的钟声当当当地
响起来,一直传到了我这漂泊在外的客船上。
哎呀妈呀,我这心里头正烦着呢!你说这大晚上的,月亮没了,乌
鸦还乱叫,到处都是寒霜,冷飕飕的。
我看着江边的枫树和船上的渔火,心里头那股子愁啊,翻来覆去就是没法睡。
本来出门在外就不容易,这景色更是让人心里不得劲。
再说说这寒山寺,大半夜的不睡觉敲啥钟啊!可这钟声一响,更显
得我孤单寂寞冷,在这船上晃晃悠悠的,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回家。
这
一路上风餐露宿的,真不是个滋味。
也不知道家里头咋样了,是不是一切都好。
我在这外头漂泊流浪,
啥时候是个头啊!听着这钟声,感觉时间过得好慢好慢,一分一秒都
是煎熬。
我就盼着能早点结束这奔波的日子,回到温暖的家,抱抱老婆孩子,和亲朋好友聚一聚,好好唠唠嗑,那该多好啊!(出处:唐代诗人张
继《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的古诗

《枫桥夜泊》的古诗
一、《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代表作之一,全文如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二、翻译如下:
月亮落下,乌鸦啼叫,天空满是冰霜。
江边的枫树和渔民点起的火照亮了河面,让船上的人与江边的寂静相伴。
此时此刻,悲愁之情油然而生。
我停泊在美丽的枫桥下,城市的灯火已熄灭,只有江水和鱼灯在闪烁。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了我的耳边。
三、诗句的寓意:
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形态,抒发诗人对人生境遇和人际关系的感慨。
诗人表达了在寒冷的夜晚船上流连江边,倾听寒山寺钟声的怀旧情感,表示自己处于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中,思前
想后,甚感孤独和无助。
但是,以寒山寺的钟声传到船上,暗示诗人也能接受人间的苦难和痛苦,心灵得到了净化和舒缓,能够在沉沦中寻找出路,独立与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永城市蒋口镇九公里小学----张小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点:(1)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能力点:培养朗读能力、品诗析句能力,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3、德育渗透点:感受诗的自然美和语言艺术美。
二、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三、教学难点:诗人为何而忧愁四、教学方法: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五、教学准备1、小黑板、录音机。
2、歌曲《涛声依旧》、《枫桥夜泊》古诗范读及古诗新韵。
3、让学生课前查阅诗人及写作背景相关的资料,查查抒发诗人愁绪的诗歌。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激趣、自由漫谈、揭题、解题、介绍诗人1、听歌曲《涛声依旧》的前两句,引出诗的题目和作者张继。
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歌曲《涛声依旧》的第二段。
(放歌曲录音,让学生仔细倾听)你听出了什么?这首流传大江南北的通俗歌曲,正是人们根据一千二百多年前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一诗而改编的,歌中所唱的内容正是借用了我们今天要学的《枫桥夜泊》这首诗的诗句。
借用了哪些诗句,我们学完了这首诗就知道了。
2、理解题目。
齐读诗题,你读懂了诗题是什么意思?(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这首诗的诗人是唐朝的张继。
3、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这首诗和作者张继的有关资料。
课前,同学们一定找到了一些有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或诗人的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
张继是中唐诗人,他写的诗留传下来的只有37首。
他的生死年月资料上没有说明。
他在天宝12年中过进士,当过盐铁判官。
张继的老家是湖北襄樊。
张继是我国唐代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
那年秋天,他去赶考,榜上无名。
于是他就买了一张船票,准备来年东山再起。
船在苏州城西枫桥码头停泊。
他带着满腔的羁旅乡愁,彻夜未眠。
拂晓时,他走出船舱,看见一轮圆月即将落下,成群的乌鸦啼叫着离巢去觅食,天空中布满了寒霜。
江边的枫树,渔人的灯火,好一幅美丽的霜天景象。
他又往远处看,城外的寒山寺朦胧可见,他想:昨夜听到的钟声可能就是从这里传来的吧,于是他提起笔,即兴写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
4、你们以前是怎么学古诗的?交流,出示学古诗四步骤:一读通,咬准音;二读懂,解诗意;三读会,达意境;四会读,有感情。
(二).学生按照“四学法”开始学习诗句1、一读通,咬准音。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多名学生个别读全诗。
(全诗共28个字,没有生字,你都读对了,真了不起。
读对字音对你理解古诗的意思很有好处。
诗人没有想到,在科举考试时他的才华没有人欣赏,而在枫桥旁写的这首诗却会千古流传。
那好,就请同学们在下面试着读一读这首诗吧。
我们一起来读。
)正音:寺、苏、齐读2、二读懂,解诗意过渡:同学们各自读通了全诗,下面老师要问问你们打算怎样做到二读懂,解诗意。
(借助书本注释和工具书,先解释重点词的意思,再把词义用通顺连贯的句子连起来,就解释了诗意。
翻译古诗的基本方法是代、调、补。
)(1)借助诗下的注解,各自读诗自学。
(2)同桌合作学习,交流你们组读懂了哪些诗句的意思?或者哪些诗句读不懂?看看同桌能不能帮你解决?(3)各组交流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其他同学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
过渡语:我看到了,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
那么,通过自学,在小组里交流,关于《枫桥夜泊》这首诗你都知道了大意?谁愿意说一说?(月亮慢慢落下去了,乌鸦在树上啼叫,天地间布满寒霜。
(江枫:江边的枫树,也有解释成江桥和枫桥。
渔火:渔家的灯火。
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岸上的渔火,诗人愁丝缕缕难以入眠。
)(姑苏:苏州。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
)(3)指多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大意。
(月亮慢慢落下去了,乌鸦在树上啼叫,天地间布满寒霜。
昨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岸上的渔火,诗人愁丝缕缕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客船上。
)(4)出示插图,指名上台指图说全诗大意(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诗,用“---”划出诗人看到的景物,用“~~~~”划出诗人听到的景物,用三角号找出描写时间的词,交流(看到“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听到“乌啼”、“钟声”描写时间的词是“月落”、“夜半”。
)(6)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板书:拂晓时景物追忆昨夜景色)(7)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写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诗。
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迷人的江南水乡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
你现在能体会到作者张继在写这首诗的感受吗?现在,谁能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就是三读会,达意境。
3、三读会,达意境。
(1)女生读全诗,这首诗围绕哪个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描写了诗人夜晚停船在枫桥岸边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幅清静悠远的夜景,抒发了诗人的哀愁。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过渡语:关于这首诗,你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还有什么疑问?好,学贵有疑,能动脑思考找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关于这首诗,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讨论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为什么而忧愁?你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忧愁?(张继应该是因为落榜而愁,思念家乡而愁。
张继常年在外,肯定思念家乡的亲人,他很可能是为思乡而愁。
)(从月亮慢慢落下了,乌鸦在啼叫,江边的枫树,江面的“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构成一幅幽美的江中夜景,带着旅愁的诗人一夜未眠。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等等可以看出诗人的忧愁。
)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质疑、解疑(3)教师小结:是呀,通过这首诗,我们真的能体会到科考落榜、孤身在外的诗人的心事,他的失眠,他的忧愁,他的孤单:月亮落下去了,寒霜满天,枫桥边的树郁郁葱葱,只有对面的点点渔火让人感到一丝温暖,那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叫人难以入睡,正在这时,从寒山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在寂静的夜里,钟声显得是那么悠远、绵长,还带着淡淡的忧伤。
4、四会读,有感情我们要做到四会读,有感情,首先要先注意读出诗的节拍。
(1)指名读,划出诗的节拍。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你怎么读这首诗?(前两句朗读时要略带感伤语调,语速要慢。
“姑苏城外寒山寺”要稍快,要有惊奇之感。
最后一句读得凄凉而悠长。
朗读时要想象诗中景象,体会诗中意境。
)小结:吟诵,抑扬顿挫,要注意重音与停顿韵味,古诗,讲求的是一种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得饱满一些,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细细体会、再慢慢回味。
(2)指导朗读、试着背诵A、听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感受。
交流感受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B、指多名比赛读。
评议。
C、男女生练读。
(3)学唱古诗新韵(全班起立,老师范读时认真听,体会感情;学生唱第一遍歌词时,认真听、感受音乐,第二、三遍边跟着唱,边拍手打节奏。
)(三)拓展:交流中外名人忧愁了都做些什么,深入体会忧愁。
(5分钟)1、张继忧愁了写诗,你还会背哪些抒发诗人愁绪的诗句?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现在呢,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移舟泊烟诸,日暮客愁新。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2、小结是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笑语欢歌,也有忧郁哀愁。
而张继呢,是变忧愁为诗,留下了这千古绝唱。
刚开始老师放的《涛声依旧》,也说明了这首诗的影响深远,它的歌词就是来源于这首诗。
《枫桥夜泊》的确影响深远。
如果有机会,请大家也选择一个深秋的寒夜,到苏州去,去看一看那江枫渔火,望一望那月落霜天,听一听那夜半钟声,感受一下这诗中愁的韵味。
(五)总结:同学们,今天在这里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相信一定能运用今天学习的古诗“四学法”来学习古诗,对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
像千年好酒,醇厚绵长,像散发着芳香的清茶,让人回味无穷。
所以,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自华”。
是的,诗是跳跃的音符,诗是无声的图画,诗是感人的故事,诗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让我们喜欢并热爱诗歌吧.!(六)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
2、用简笔画画这首诗,在班上展览。
3、改写《枫桥夜泊》(七)板书设计枫桥夜泊张继月落 /乌啼∥霜/ 满天,江枫 /渔火∥对 / 愁眠。
姑苏 /城外∥寒山寺,夜半 /钟声∥到 /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