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异质性企业理论的研究

异质性企业理论的研究

异质性企业理论的研究丛浩[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出口以及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贸易形式和经济结构不断完善,我国的世界贸易地位大幅度提升。

企业之间存在异质性,行业间所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异性,生产率水平则是衡量企业是否具备出口及直接投资能力的重要指标。

根据Melitz模型及异质化企业理论,对中国的贸易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异质性企业的生产率与企业出口、对外直接投资间的相关关系。

提出提升生产率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持续的贸易增长,建立国际贸易合作机制,完善市场结构,增加融资渠道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异质性企业理论;生产率;出口;对外直接投资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China"s export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rade form and economic structure,China"s world trade statu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However,due to the heterogeneity between enterprises,the products produced by different industries are different. Productivity level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whether enterprises have the ability of export and direct investment.Based on the Melitz model and the theory of heterogeneous enterpris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trade,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ductivity of heterogeneous enterprises and their export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such as improving the productivity level,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creasing the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trade growth,establishing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ooperation,improving the market structure and increasing the financing channels.Key Words:Theory of Heterogeneous Enterprises;Productivity;Export;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近些年,中国一直保持着高速的经济增长趋势。

课件-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课件-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品替代弹性更高的部门贸易流对贸易障碍的弹性
更高。因此,在企业生产率异质性条件下,同样
的贸易障碍对贸易流的影响要比克鲁格曼同质企
业模型所预测的更大。
10
(三)生产率异质性与企业出口和FDI选择 基于麦勒兹模型的分析逻辑,赫尔普曼、麦勒兹
和耶普尔(Helpman,Melitz & Yeaple, 2004,HMY)把企业生产率异质性引入到一个 简单的多国多部门模型,分析了生产率异质性在 决定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方式选择中的作用——出 口或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国外市场方式的不同, 进入的成本也有差异,这会造成产业内企业根据 异质性生产率的自选择行为。
2
基于此,梅里兹(Melitz,2003)建立了异质 企业动态产业模型,以Hopenhayn(1992)一 般均衡框架下的垄断竞争动态产业模型为基础, 扩展了克鲁格曼的贸易模型,同时引入企业生产 率差异,用来解释国际贸易中企业的差异和出口 决策行为。
3
梅里兹模型的基本假设有:
(1)假定产品连续分布,每个企业生产一种差 异化产品,且生产企业的生产率具有异质性,这 些产品之间是可替代的。
6
此外,梅里兹模型对于企业异质性行为的分析为 企业异质性贸易研究提供了一个基准框架,大量 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利用梅里兹分析框架或者遵 循其研究逻辑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继梅里兹 之后,Helpman、Baldwin、Yeaple等人又完 善并发展了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将理论的研究视 角从产业层面细化到企业层面,从而发现生产率、 技术、拥有异质性技术的工人是企业异质性的根 源,并进一步解释了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生产 率差异的原因,进而丰富了贸易和对外投资的研 究类型。
9
(二)企业生产率异质性与贸易边际调整

5.企业层面的贸易理论

5.企业层面的贸易理论
2020/7/11
二、国际贸易与企业的异质性反应
封闭框架下的企业异质性与企业绩效 市场规模扩张对异质性企业的影响 贸易成本下降对异质性企业的影响 异质性企业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 企业生产率与出口:选择效应还是学习效应?
2020/7/11
贸易自由化通过两个渠道影响企业出口增长。
✓ 贸易自由化通过降低出口临界生产率,导致更多企业进入 出口市场,这被称为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extensive margin);
第五章 企业层面的贸易 理论
学习目标
学完本章之后,你应该能够:
理解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是如何解释新贸易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经验事 实的
比较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贸易利益来源的异同 掌握企业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
2020/7/11
2
学习内容
一、企业异质性与出口状态:经验事实 二、国际贸易与企业的异质性反应 三、企业异质性与贸易利益
2020/7/11
三、企业异质性与贸易利益
种类效应 促进竞争效应 选择效应
2020/7/11
22
思考与讨论: 生产率分布影响贸易利益的源泉。请同学
们思考并利用微观企业数据研究,中国不 同行业企业生产率服从什么分布?
2020/7/11
延伸阅读
✓ 企业层面贸易理论还有很多新近发展,学生们可 以查阅最新的资料和学术期刊进一步了解。
2020/7/11
二、国际贸易与企业的异质性反应
封闭框架下的企业异质性与企业绩效 市场规模扩张对异质性企业的影响 贸易成本下降对异质性企业的影响 异质性企业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 企业生产率与出口:选择效应还是学习效应?
2020/7/11
2020/7/11
贸易自由化会导致达尔文式的产业内优胜劣汰效 应:生产率最高的企业进入出口市场并扩大市场 份额和利润;生产率较高的企业仍然出口,增加 市场规模但是利润下降;生产率较低的企业仍然 在国内市场存活,但是遭受利润和市场份额的同 时下降;生产率最低的企业,原本在封闭框架下 可以存在,但是在贸易开放后却被迫退出市场, 进而将市场份额让渡给高生产率企业。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实证研究综述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实证研究综述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实证研究综述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是指企业在贸易过程中,由于各自特有的生产要素、技术水平、市场策略等因素的差异,导致在贸易中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这一理论在国际贸易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对其实证研究进行综述。

首先,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

新贸易理论强调国际贸易存在产业集群和规模经济等现象,并认为企业之间的差异性对贸易有重要影响;新经济地理学则关注地理位置和交通成本等因素对企业的影响,进而影响它们在贸易中的表现。

其次,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异质性企业与贸易结构:研究表明,异质性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它们更可能参与到国际贸易中,而且会在贸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比如在出口领域,异质性企业更愿意拓展新市场和新产品,并且更可能因其高质量和独特性获得成功。

2. 异质性企业与贸易增长:研究发现,异质性企业能够带动贸易增长,因为它们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了整体市场的效率。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异质性企业的引进可以提高进口国的生产效率和贸易结构。

3. 异质性企业策略:研究显示,异质性企业在贸易中的策略有所不同,这又有助于解释它们的差异性表现。

例如,在国际贸易中,像品牌效应等非价格因素会影响产品的竞争,这会引导企业选择不同的营销策略。

同样,在进口方面,企业也会根据自身性质选择不同的进口方式,如直接进口和通过代理商进口等。

总之,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对于深入理解国际贸易的特点和贸易增长的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理论的应用还需要与其他理论相结合,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业首先必须付出进入成本或者说沉没成本(sunk entry cost),进入行业之后才得知自己的生产率水平,如果企 业选择出口,还需进一步支付出口的固定成本,以及“冰
山”运输成本(iceberg transportation cost)。另外,企 业在每一期都有可能受到随机的、负面的技术冲击,使其
出现亏损而退出行业。
出口选择、进口选择
企业贸易 行为选择
出口产品价格和质量选择
出口产品种类选择(多产品贸易)
异 质 性
贸易和贸易 开放的效应
出口产品数量选择

(1)对企业生产率影响;(2)对

企业规模的影响;(3)对企业要

其他政策措
素价格影响;(4)对企业资源配

施贸易效应
置的影响…

(1)汇率变动的影响;(2)融资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一、异质性贸易理论的起源 二、异质性贸易理论的经典文献 三、异质性贸易理论的研究进展
一、异质性贸易理论的起源 旧的贸易理论包括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 优势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H-O理论),它们分别以 技术差异和要素禀赋作为贸易基础,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Krugman(1979,1980)为代表的 新贸易理论以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产品差异化和 偏好多样化为前提,以内部规模经济作为贸易基础,解释 了二战之后兴起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Helpman andKrugman(1985)将旧的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进行 了综合,同时,解释了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无论是 旧的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都以代表性厂商作为前提假 设,该假设保证了所有厂商具有对称性,便于求解国际贸 易的一般均衡。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论述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论述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论述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新贸易理论和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中央财经大学2015国际商务硕士;武汉大学2015国际商务硕士]正确答案:新贸易理论和异质企业贸易理论都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如下:(1)主要内容①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新贸易理论是指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的效果以及最优贸易政策的思想和观点。

a.主要思想新贸易理论认为:i.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济效应的扩大能够带来收益;ii.率先进入市场的公司会设置进入壁垒;iii.政府会对促进本国公司发展起到支持作用。

新贸易理论主要讨论垄断势力、产品差异化、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形。

其中,产品同质化与产品差异化这一对不同的假设可以解释不同的贸易模式:基于产品同质化假设的理论适宜解释初级产品贸易(包括资源密集型产品),而基于产品差异化假设的理论更适宜解释制成品贸易。

同样道理,基于产品同质化假设的理论有能力解释产业间贸易,而基于产品差异化假设的理论则着重解释产业内贸易。

b.两个主要观点第一,贸易可以通过对规模经济的影响增加消费品的种类,降低商品的平均成本。

第二,一些达到规模经济的产业,所生产的产品占世界总需求的比重较大,这样全球市场就只能容纳数量很少的企业。

因此,一些产品的世界贸易可能被某些国家主导,这些国家的企业是这些产品的第一进入者。

c.强调内容新贸易理论强调,某些情况下一些国家分工生产和出口特定产品并不是因为要素禀赋的差异,而是因为某些产业中世界市场只允许少数企业存在。

在这种产业内,首先进入市场的企业所建立起的竞争优势很难被撼动,因此,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可以部分归因于企业捕捉先入者优势的能力。

②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新贸易理论的分析视角是从国家或产业层面入手,模型中企业是同质的、无差异的,无法解释国际贸易中更为微观层面的许多现象。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实证研究综述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实证研究综述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实证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针对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展开实证研究综述。

在研究背景部分,探讨了异质性企业在贸易领域的重要性;研究意义部分指出了深入了解异质性企业对贸易的影响对于贸易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则是为了揭示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实际效应。

在详细介绍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模型,分析了异质性企业对贸易的影响机制。

实证研究方法部分说明了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和模型,实证研究案例分析部分展示了不同案例下的实证结果和结论。

最后在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现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研究总结、政策建议、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实证研究,首先需要了解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国际贸易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

传统的贸易理论往往假设企业之间是同质的,然而实际上企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表现在企业的规模、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兴起源于对贸易模式进行重新思考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往往难以解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

研究异质性企业对贸易的影响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为我们深入理解国际贸易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对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实证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企业之间的差异对贸易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更科学的政策建议。

对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的阐述将为我们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意义异质性企业是指在生产技术、市场知识、管理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企业。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异质性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的发展评述及对中国的启示

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的发展评述及对中国的启示

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的发展评述及对中国的启示异质性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分支之一,探讨了不同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异质性特征对贸易模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文将对异质性贸易理论的发展进行评述,并探讨它对中国的启示。

异质性贸易理论最早由雷纳尔多·文布尔(1980)提出,他通过引入企业异质性特征,将贸易模式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转变为具有差异化的特征。

随后,梅尔文·考普曼(1989)提出了“差异性产品贸易模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此后,一系列的经典模型相继涌现,包括比达尔(1991)、梅尔优斯(1994)和阿旺河、巴尔-哈威(1996)的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

这些模型强调,企业间的技术差异、效率差异和产品差异会导致贸易模式发展中的异质性。

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的发展,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它揭示了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异质性特征对贸易模式的影响。

根据这些理论,在贸易中,相对较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企业更容易出口,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更具优势。

这一观点对贸易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启示,他们应该关注和支持那些有竞争力的企业参与国际贸易。

其次,异质性贸易理论对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企业异质性的存在使得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多样化和经济增长。

最后,异质性贸易理论进一步强调了不同国家间的贸易差距问题,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差距和产品差距。

因此,中国需要通过提高自身企业的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推动自身的经济增长。

总之,异质性贸易理论的发展为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观点。

它强调了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异质性特征对贸易模式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对中国而言,这些理论给予了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鼓励技术创新和加强国际合作的启示。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中国可以提高自身企业的竞争力,实现更加可持续和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贸易会造成再分配效应(reallocationeffect)。随着贸 易壁垒的降低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高生产率的出口企业 能更好地在行业中生存和发展,而非出口企业特别是那些 生产率很低的企业则容易停产倒闭或退出行业,全行业的 平均生产率会随之而提高。这种现象与达尔文主义“物竞 天择、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机制十分相似。总之,上述 经验研究表明在同一个行业内,企业在生产率和规模上存 在异质性,而且不同企业的生产、销售和出口决策不同。 这是此前贸易理论所无法解释的企业层面的贸易现象,于 是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第三,异质性企业框架下有关政策措施效应的文献方面。 所包含的政策措施可以有很多,例如信贷约束、汇率变 动、原产地原则、反倾销等政策对于异质性企业行为选 择的影响。这一类文献属于在研究主题的广度上实际应 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框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较大。 第四,企业异质性多元化的文献方面。现有文献中,企 业异质性的来源主要是生产率,90%以上或者说主流的异 质性企业文献都是在生产率异质性的层面分析问题。对 企业异质性多元化的考察虽然只有屈指可数的文献,却 是一个新的方向。目前为止,生产率之外的企业异质性 主要包括有企业产品质量、企业规模和产品需求弹性等。
谢谢!
主要结论:由封闭经济到开放经济,企业对未来利润的 预期改变,使更多企业进入某一行业,由于要素市场价 格上升(Melitz,2003)或产品市场的加成率下降 (Melitz and Ottaviano,2008),市场竞争加剧,优胜 劣汰的过程体现为自选择效应与再分配效应:生产率最 低的企业入不敷出、退出行业;生产率居中的企业只从 事内销;生产率最高的企业既从事内销又从事出口,而 且资源会从生产率低的企业流向生产率高的企业,实现 优化配置,但一国企业总数减少。因此,只有生产率足 够高的企业才会从事出口,因为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支 付高额的进入成本,并实现盈利,而且利润的高低与企 业的生产率水平成正比
约束的影响;(3)反倾销的影
异质性
响…
多元化
生产率、质量、规模、弹性等
第一,异质性企业贸易行为选择文献方面。出口市场进入 和退出选择、出口产品种类选择(扩展的边际,多产品选 择)是主要方面,对出口选择行为的研究不断深入到进入 和退出两个方面,或者进一步扩展和简化模型。第二,异 质性企业贸易和贸易开放效应的文献方面。贸易效应的研 究通常是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析国际贸易和 贸易开放带来的影响。对于异质性企业贸易来说,多数文 献研究企业生产率等异质性因素对企业贸易行为的影响; 贸易效应的研究正好相反,分析贸易对于企业带来的影响。 这一领域的研究文献没有统一的结论,因不同的主题而异。 2013年的相关文献主要研究了贸易和贸易开放对企业生产 率的影响、对工资的影响、对创新的影响、对多产品企业 的影响、对福利的影响等
出口选择、进口选择
企业贸易 行为选择
出口产品价格和质量选择
出口产品种类选择(多产品贸易)
异 质 性
贸易和贸易 开放的效应
出口产品数量选择

(1)对企业生产率影响;(2)对业企业规模的影响;(3 Nhomakorabea对企业要

其他政策措
素价格影响;(4)对企业资源配

施贸易效应
置的影响…

(1)汇率变动的影响;(2)融资
所不同。Jean(2002)假设不同企业的边际成本 采用离散的方式,由低到高进行单调递增的序
数排列。Asplund and Nocke(2006)则假设异 质性企业的生产率服从马尔科夫过程
三、异质性贸易理论的研究进展 异质性企业贸易是近10年来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与前 沿,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分析和探寻企业的对外贸易行为选 择及影响。异质性企业贸易文献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四个方 面:一是异质性企业的贸易行为选择,包括出口选择、进 口选择、出口产品价格和质量选择、出口市场选择、出口 产品种类选择(多产品模型)等,沿着纵向不断发展。二 是贸易和贸易开放对异质性企业的影响,包括对企业效率 和规模影响、对企业劳动要素价格影响、对企业资源配置 的影响等。三是在异质性企业框架下分析其他政策措施及 其影响,例如分析汇率变动对于企业贸易行为的影响、融 资约束对于企业贸易的影响、反倾销对于企业的影响等。 四是生产率之外的企业异质性多元化及贸易行为选择(见 下图)
2、Bernard et al(2003) Bernard et a(2003) 则在Eaton and Kortum(2002)的基础上,引入 了Bertrand寡头垄断和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并 假设异质性企业的生产率由Fréchet分布随机决 定,而且厂商的加成率会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价
格弹性改变而调整。 3、Jean(2002)与 Asplund and Nocke(2006) 这两篇文献的建模 思想与Melitz(2003)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结论 也大致相同,只是在企业异质性的建模方面有
然而,大量的经验研究对这一假设提出了挑战,于是新 新贸易理论(new new trade theory)应运而生。Baldwin and Robert-Nicoud(2004)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heterogeneous-firm tradetheory)归结为新新贸易理论 的一个分支。该理论以Melitz(2003)为代表,在新贸易 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和固定进入成 本,试图解释在同一行业内,不同生产率的企业在利润 最大化时的不同选择,并分析了开放经济(产业内贸易) 和贸易自由化的影响。新新贸易理论的另一个分支以 Antràs(2003)为代表,研究在契约不完全的前提下,企 业如何选择自身的产业组织形式,即跨国公司的内生边 界问题。
二、异质性贸易理论的经典文献 1、Melitz(2003)与Melitz andOttaviano(2008) Melitz (2003)在Krugman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 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在企业生产技术异质性方面,
Melitz参考了Hopenhayn的建模方式,在消费者偏好方面则 参考了Dixit and Stiglitz的CES 效用函数。 Melitz的模型有两个核心假设:第一、异质性假设:企业 的生产率具有异质性,企业的边际成本由一个外生的概率 分布随机决定,为了求出理论模型的解析解通常假设该分 布为帕累托分布。第二、沉没成本假设:企业进入一个行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一、异质性贸易理论的起源 二、异质性贸易理论的经典文献 三、异质性贸易理论的研究进展
一、异质性贸易理论的起源 旧的贸易理论包括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 优势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H-O理论),它们分别以 技术差异和要素禀赋作为贸易基础,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Krugman(1979,1980)为代表的 新贸易理论以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产品差异化和 偏好多样化为前提,以内部规模经济作为贸易基础,解释 了二战之后兴起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Helpman andKrugman(1985)将旧的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进行 了综合,同时,解释了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无论是 旧的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都以代表性厂商作为前提假 设,该假设保证了所有厂商具有对称性,便于求解国际贸 易的一般均衡。
1、从事出口的企业很少,少数出口企业创造了一国绝大部 分的出口金额,而且出口企业的出口额占其生产总额的比 重很低,其生产的大部分产品用于国内销售。2、相对于非 出口企业而言,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规模更大(不论是 产出还是雇佣工人的数量)、支付的工资也高。许多文献 检验了企业生产率与出口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 一方面,制造业企业存在一种事前的自选择效应即只有那 些生产率足够高的企业才会选择出口(并且兼顾内销), 生产率低的企业只从事内销。另一方面,少数针对发展中 国家制造业的经验研究表明出口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干中学”效应。此外,企业从事生产 和出口都须付出进入成本,这对企业的出口选择也具有重 要的影响。
业首先必须付出进入成本或者说沉没成本(sunk entry cost),进入行业之后才得知自己的生产率水平,如果企 业选择出口,还需进一步支付出口的固定成本,以及“冰
山”运输成本(iceberg transportation cost)。另外,企 业在每一期都有可能受到随机的、负面的技术冲击,使其
出现亏损而退出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