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教学设计

加法教学设计
加法教学设计

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4以内数的加法。

教具学具

5个圆片,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看1-5的数字卡片读书。

3、按顺序填空。

□2□□□3□5

4、复习数的组成,填□。

3 □□□

/\/\/\/\

1 □

2 2 4 1 1 1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看下老师在怎么做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设计说明:通过演示,加上手势,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引导学生交流,培养交流的意识。]

板书;加法

2.学习加法算式

(1)通过演示,让学生感知:右手有3个气球,左手有1个气球,合在一起是4个气球。

(2)学生之间交流看到了什么,感受与体会。

老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老师说明;把两只手中的气球捏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老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提示:用小圆片表示

(1)由右手和左手气球的数量写出数字3和1.

(2)老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

同时老师在3和1中间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

认、读“+、=”。

(4)老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5)读加法算式。

3+1=4,读作:3加1等于4

老师范读,同桌互相读,自由读,注意“等于”要读准。

(6)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讨论再抢答

提问;3+1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和1合起来)

3+1=4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和1合起来是4)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3、发散思维。

老师引导、启发。生活中有哪些问题还能用3+1=4来表示呢?

1、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左手有3枝铅笔,右手1只铅笔,合起来4枝铅笔;

②有3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4个小朋友;

③有3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4个同学;

④我昨天得了3朵小红红,今天得了1朵,两天一共得了4朵小红花,就用3+1=4来表示

2、(再指纸鹤图、小狮子推玩具、把笔放入到笔筒)问:这些图的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作业

完成练习五第1题,第2题。

板书设计:

加法

3+1=4

读作:3加1等于4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加减法。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本单元三个部分的教学改变了过去单纯出计算式题教学的形式,都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和或者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以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根据《课标》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加减法的教学均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安排,增强估算意识,培养数感,并结合部分例题,体现算法多样化。教材在编写时对法则不作全面呈现,仅在重点和关键处进行提示和引导,以体现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针对计算教学练习比较枯燥的问题,练习的安排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努力做到形式多样,并设计了一些思考和开放题,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形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掌握验算方法。 难点: 1、连续进位加法2、连续退位减法 突破方法: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计算往往是和实际问题中引出的,教师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出数学问题,学习数学方法,也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例进行教学。 2、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时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习自主性。 3、加强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计一下“的环节,同时也可以利用练习中提出的估算要求,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4、恰当、适时的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探索和讨论。

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经典教案案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 经典教案案例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经典教案案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经典教案案例一 单元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认识过程,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重点: 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口算:50+70 300+500 900—500 44+22 30+50 35+55 87+49(遇到困难) 2、87+49 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万以内进位加法。 二、新课展开

1、春天到了,学校安排我们坐车去动物园春游,三年级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辆车限坐88人,两个班坐一辆车能坐的下吗? 2、列式计算。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5+7=12 40+40=80 12+80=92 45+7=52 52+40=92 47+5=52 52+40=92 4、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没有同学直接用45+47算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请生上台演示) 5、列竖式计算 6、多媒体出示例1 图片,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7、列竖式计算(重点讲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独立完成做一做1、2 2、请生回答,集体讲解订正 四、小结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运算律。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 标签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演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多媒体展示: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两个算式之间填什么符号?40+56 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__ (生:等于65+25) 78+64=________ ⑥加法交换律练习: 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课件) 运用学过的加法交换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课件) 课堂练习(课件) 加法的验算(课件)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板演线段图:根据学生回答列出不同算式。

《万以内的加法》数学教案

万以内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七家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列竖式。(小主持人) 二、知识积累:汇报关于湿地和湿地动物的知识。 三、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边播放动画边简单介绍每种动物的特点,学生感受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2、这些可爱的动物在我国湿地部分,它们都有很多种数呢!快来看看(出示教科书表格) 3、通过这个表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四、小组交流前置作业: (1)说说自己的想法,探究竖式的计算方法。 (2)通过计算,你觉得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小组展示: (1)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学习例1) (A)提问:我们湿地的鸟类动物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要求他们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么列算式? (B)板书:271+122 (C)交流算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可能有口算和竖式笔算两种,口算有点难度,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让学生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学习例2) (3)想一想:372+903,怎样计算? 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3、全班交流: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六、即时练习,完成前置作业习题和课件习题。 七、本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加法(二) 271+122=393(种) 271+31=302(种)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律教案教学提纲

《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七册p56~58页。 教材分析:加法运算定律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发展学生灵活选择简便方法策略,同时是为后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有关简便计算做铺垫。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数量关系,能正确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 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 初步发展符号感,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 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解决有关实际问 题的基础上,对加法中的一些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 4、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两个运算律。 5、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6、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前谈话) 出示情境图 师:从这些图片中你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师:哦,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问题吗? 生:有多少人跳绳?女生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问题意识 二、新授知识。 1.加法交换律 (1)列式解决有多少人跳绳?女生有多少人?解决有多少人跳 绳?生回答后,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 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两个算式?能说说原因吗? 预设:他们都是解决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用“=”连接得 出:28+17=17+28 解决女生有多少人? 同样得出17+23=23+17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解释两个算式相等,充分利用情境图 (2)观察发现 师:观察这两组等式中每组等式的左右两边什么变了,什么不变?不 变:加数相同,和不变 变化:两个加数交换位置 (3)猜想 师: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都满足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 规律呢? (4)举例验证 师:你能根据不同的情境举例验证吗?在学生举例时,启发学生举出不同类型的例子。

最新公开课万以内加减法(二)教案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36-37内容及相关联系。 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 2.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迁移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方法,培养迁移能力。 学习重点: 1.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一次进位加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用竖式计算的习惯。 3.能够使用验算来检查运算结果。(至少学会2种方法) 学习难点:1.理解“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的算理,并计算正确。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口算和几百加几百的运算, 今天我们先复习以前学过的 内容。 1.用竖式计算 650+340= 990 370+480=850 指名学生演板 师点评,大部分正确,鼓 励。 师:大家真棒!我们今天 学习新的内容,三位数的 加法(二)。(板书)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 师:同学们,根据前两行的数据,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回答。直到提到加法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加法,那老师提出一个问题,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我们用竖式计算,有没有同学愿意上台演板。其他的同学在练习本做题,做完的请举手。 生:答题。 师点评。 师:大家做的非常好,我们找四位同学,用竖式计算课件上的两道题目,其他的同学在练习本做题,做完的请举手。(出示课件) 生:答题。 师点评。 师:同桌相互看看,两道题作对的请举手,自己给自己鼓鼓掌,错误的在旁边订正一下。 师:我们同桌相互讨论一下,想一想在用竖式进行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你遇见哪些新问题?你的解决方法是什么?生:回答 从而得出笔算加法法则(出示课件) ①数位要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②从个位加起。 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师:齐声朗读两遍,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想一想,下面这个题应该怎样计算? ?271+903,怎样计算?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经典教案案例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经典教案案例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经典教案案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经典教案案例一 单元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认识过程,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重点: 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口算:50+70 300+500 900 500 44+22 30+50 35+55 87+49(遇到困难) 2、87+49 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万以内进位加法. 二、新课展开

1、春天到了,学校安排我们坐车去动物园春游,三年级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辆车限坐88人,两个班坐一辆车能坐的下吗? 2、列式计算.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 40+40=80 12+80=92 45+7=52 52+40=92 47+5=52 52+40=92 4、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没有同学直接用45+47算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请生上台演示) 5、列竖式计算 6、多媒体出示例1 图片,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7、列竖式计算(重点讲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独立完成做一做1、2 2、请生回答,集体讲解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位数的运算法则,你们学会了吗? 五、作业 完成练习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3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1、经历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认识过程,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合估算的方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计算速度 教学重点: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难点: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的口算和笔算算法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7-1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时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探究单、测试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明确问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的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1:加法运算定律有几个?(板书:几个) 生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板书:用处)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师: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大问题是加法运算定律有几个?学习它有什么用处? 三、自主尝试,交流成果

师: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两个问题拿出课前探究单,打开课本17页,看一看探究单上的问题,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补充的? 课前探究单 1.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可以列式为: 还可以列式为: 由此可以得出: 你的发现是: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两个问题,拿出课前探究单,打开课本

17页,看一看探究单上的问题还有什么内容需要补充的吗? 小组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按照课前探究单上的问题进行汇报) (一)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可以列式为:40+56=96(km) 还可以列式为:56+40=96(km) (二)观察算式,发现定律 生: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所表示的都是李叔叔今天一天骑的路程,因此两道算式之间可用等号连接,即40+56=56+40(师板书算式)师:观察这组算式:40+56=56+40,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等号左、右两边的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但结果不变。 师: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验证定律 师: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谁能举例说一说?(生举例,师适当板书) 四、师生梳理,提炼规律 师: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规律就叫加法交换律。 生:同桌互记定律,全班共同熟记(板书:加法交换律) (一)用字母表示定律 师:我们用语言叙述比较繁琐,你们有没有更好的记忆加法交换律方法? 生1: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生2:△+☆=☆+△ 生3:a+b=b+a(板书) 师:加法交换律表示的方式很多,用字母表示定律更直观更方便。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11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8页例1及“做一做”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说理、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 2、对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 四、教具准备 备课、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30+20= 28+72= 38+50= 20+30= 72+28 50+38= 二、讲授新课 (一)谈话导入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都称作运算。上面这几组都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在加法算式30+20=50中,30、20和50分别叫什么?(30和20叫做加数、50叫做它们的和。)(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外出旅行的好时节,李叔叔准备骑车开始一个星期的旅行。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出示课件)根据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解答?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一下吧?(生在本子上解答) 谁起来说一下你是怎么解答的?(40+56) 还有其他方法吗?(56+40) 那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第一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第二个是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得数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呢?(等号) 观察每组算式等号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数没变,符号没有变,只是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 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我们来验证,先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例。哪些同学能像上面的算式一样写出来呢? (例如:8+6=6+8等等) 这几个式子都是等式吗? 数不变位置发生变化不影响计算结果。 观察这几个算式,把你观察到的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一下吗? (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我们给这条规律起了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数,交换律还成立吗?(成立) 请你与同桌交流一下用自己喜欢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通常我们数学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今天我们就选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a表示第一个加数,b表示第二个加数。用字母就可以表示成:a+b=b+a

最新加法运算定律优质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加法交换、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37+23= 0+123= 指名让学生迅速读题说出结果。 师: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上面这两组属于哪种运算? (加法运算) 想想:在加法算式37+23=60中,37、23和60分别叫什么? (37、23叫作加数,60叫作和) 2、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计算的有关知识,其实在运算中,还有一种什么变,什么不变的规律,我们把它称作运算规律。今天,我们就要进一步学习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今后学习小数和分数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加法交换律(例1)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课余时间喜欢做哪些运动?李叔叔很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旅行。(展示图片) 你们看,这是他向我们介绍某一天骑车路程的相关数据。我们一起帮他算一算。(展示例1主题图、出示例1内容) 2、读题,出示线段图,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3、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口答。 方法一:40+56=96(千米)方法:56+40=96(千米)4、提问: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加法是一种什么运算?(加法就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5、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算法的结果。 上面这两种算法都是求李叔叔一天骑了多少千米,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等号) 板书:40+56(=)56+40 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交换40和56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代数思想。 3.会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2.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它的广泛应用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式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律。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星期,他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千米,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理解题意 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上午和下午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用加法:40+56或56+40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加法运算的定律。 板书:加法运算定律 (2)解决问题 40+56=96(km)或56+40=96(km) (3)观察算式,发现定律 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所表示的都是李叔叔今天一天骑的路程,因此两道算式之间可用等号连接,即40+56=56+40 观察40+56=56+40,发现,等号左、右两边的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但结果不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验证定律 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可以举例验证。如: 0+200=200;200+0=200所以0+200=200=0

万以内加减法教案(全)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以及加减法的验算。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和旧教材相比,有以下变化: 1、原来把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的数的问题编排在这个单元。现在这部分内 容在三册已经出现。 2、原来按不连续进位到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到连续退位的顺序编排, 现在基本不教学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改革的步子大。 3、原来把加法验算、减法验算分别编排在加法和减法的部分,并且验算 的方法单一。现在把加减法验算结合编排,更突出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并且验算的策略更加多样化。 4、根据课标要求,万以内的加减法限于三位数的加减。更多位数的可以 用计算器计算。 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 理解。 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同时可以利用教材上的题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情境。放手让学生探索,自己完成计算任务。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计算问题。但有一点也要注意,如果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可以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虽然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算理不难理解,但学生在学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教学时还是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 教学目标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加强估算,加法和减法都是先估算在精确计算。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例如: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在给出先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知识与技能 1、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 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合情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体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情感与态度 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9页,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生:等于65+25)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65=+35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 =192+96 =288

万以内加法教学设计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教学设计 单璐璐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 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谁是计算小能手。 80-20= 17+13= 25+40= 18+40= 46-26= 35+45= 2、笔算下列各题,比一比,谁最细心。 35+44 = 57+23= 44+39=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

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1)提问: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可能有口算和竖式笔算两种,口算有点难度,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让学生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 7 1 + 1 2 2 () 提问:从哪位开始加起?个位上写几?十位上写几?百位上写几?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例2)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31 (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 7 1 + 3 1 () 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 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师:与例2的算式相比,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板书: 提问: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比较好写,大家都做得很对!可是百位上的数怎么写呢?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学设计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有关加法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 口算 35+3 24+9 45+30 28+7 87-5 36-8 72-50 93-6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一)观察第91页情景图。 1.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 2.学生提问题。 (二)观察第92页情景图。 1.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师根据生答板书: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 32+39 (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二)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 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 五、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十九第1、2、4题剩下的减法题和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不是很想去春游吗?上一节课,大家已经同心协力扫除了一个个障碍,今天如果再能扫除一个障碍,去鸟岛的船就可以起航了。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1.出示第93页情景图后,说一说已经掌握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2.学生提问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二(1)班和二(2)班上船后,还能上几人? (2)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 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选择的板书) (二)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 2、练习十九1、2、4(剩下的减法题目)。 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十九第七、八题。 六、全课小结。

小学数学四年级《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优秀教学设计

《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技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验证等活动,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简算的意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解决问题一(3分钟) 问题一: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请你仔细回忆一下: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 学习要求:先用字母表示出来。再各举一个整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的例子。 交换律:结合律: 1.同桌说一说(学生交流时板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师:请拿出学习单,与同桌说说问题一中你所举的例子,并同桌之间校对举的例子对否。 2.全班交流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同桌解决问题一的情况?你(举例子同学)有什么补充?其他同学有补充的吗?(板书结合律的例子) 3.小结(学生说最好):在整数加法中我们应用运算定律能使运算简便。 师评价:看来同学们对整数加法运算定律的知识学得很棒。 二、设疑引趣感受整数运算律也适用于小数 (一)独立探究:(8分) 1、激疑 师:(在这位同学举的结合律例子上加小数点)瞧,整数加法变成了小数加法,你准备怎样算? 学生直接用了简便计算 2、质疑 师:对于小数加法,能应用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吗? 生:(齐声)能 师:这么肯定!怎么知道的? 生:猜的……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课27、28、29页及相关练习 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会运用加法 交换律验算加法。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口算下面各题: A、36+29 29+36 B、68+51 51+68 C、72+13 13+72 二、新课 (一)、教学例1 1、讨论:观察这三组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结果:相同 位置:交换

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学生读一遍) 36+29=29+36 68+51=51+68 72+13=13+72 像这样的规律,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什么(加法交换律),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课件出示,全班齐读)2、讨论: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吗(课件出示 字母表达式) 3、师:其实我们所学的加法交换律,就是课本28页例1的内容, 我们一起来看。 4、同学们知道以前哪果就用过加法交换律吗 5、练习。 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300 + 600= + + 65 = + 35 25 + = 75 + 36+ = 64 + 56+44= + a+ = 12 + 6、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谁能说说这幅额头的内容(学生回答) 李叔叔第一天行了88千米,第二天行了10千米,第三天行了96千米。这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解答: 88 + 104 + 96 = 192 + 96 = 288(千米) 88 + (104 + 96)= 88 + 200 = 288(千米)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_教案

万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 80-7=35-8=63-4=26-7= 42-5=43-6=32-9=65-9= 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54-21=79-37=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题1 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 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表有吗? 问: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2.教学例题2 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你们看这样好不好, 同学们前后桌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好不好? 哪一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言)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3.独立完成练习题 4.判断对错: 321 628 7324 1582 - 93 - 473 - 2538 - 847 238 145 4786 675

小学三年级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三年级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国标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7册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气候渐渐转凉了,学校组织了一些户外活动。看,同学们正在紧张训练呢!(出示情境图) 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加法问题。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完成等式。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指名学生口头列式,教师相机板书。 (3)用等号连接。 2、观察发现。说说两道算式中发现的规律。 3、举例验证。 4、得出结论。 5、教师小结。 6、初步练习: (1)填空: 96 35=35 □ 204 □=57 204 □ 27=□ 68 147 □=a □ (2)357 218 用加法验算 三、学习加法结合律。 1、独立完成第三个问题,列式计算,得出等式。 2、补充算式,计算得到等式。 课件出示: (45 25) 13○45 (25 13) (36 18) 22○36 (18 22)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填上符号) 4、观察发现。 出示要求: (1)仔细观察这三组等式的左边和右边,你能找到哪些什么相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