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肝癌诊治1
肝癌早期症状和前兆

肝癌早期症状和前兆肝癌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身体恶性疾病之一,引发患者出现肝癌的相关因素较多,但大部分都是因为患者存在长时间的肝脏疾病所致。
就目前而言该疾病在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第二,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绝大部分患者在出现肝癌以前是没有任何较为典型的前兆,然而部分疾病却与肝癌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那么关于肝癌早期的前兆以及症状的相关内容你是否明确了解呢?1什么是肝癌肝癌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肝脏内且以一种恶性肿瘤存在,按照类型可将其分为2种,分别为继发性与原发性。
前者在临床中也被称之为转移性肝癌主要是患者所有多个器官起源恶性肿瘤对肝脏造成侵犯,通常存在于患者的子宫、胆道、乳腺、结直肠、肺部、胃部、卵巢、胰腺等器官恶性肿瘤肝转移。
患有肝癌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黄疸、腹胀、消瘦、肝区疼痛、乏力以及纳差等等,目前临床针对该疾病患者主要采用的治疗方式为化学药物治疗、肝移植治疗、手术治疗或者是放射治疗等。
现目前,引起患者出现肝癌的具体病因尚未明确,但是大部分学者经过调查发现该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病毒性肝炎、过度酗酒、寄生虫、吸烟、毒物以及饮水污染等存在一定联系。
若未能对肝癌患者基于长期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对自身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而早期肝癌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是需要对于群众进行科普的,尤其是本就存在脂肪肝、肝硬化以及乙肝的一系列肝病肝癌高危人群患者,让其能够早期认识肝癌早期症状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肝癌起病十分隐匿,在早期并不存在较为明显的症状表现,这也是肝癌最可怕的地方。
大部分患者在进行肝病的随访过程当中或者是接受体检的时候,采用b超或者是AFP检查偶然情况下才得知自己患有肝癌。
早期肝癌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表现,经过体格检查同样缺乏肿瘤自身存在的体征表现,而临床将其称之为亚临床期。
肝癌疾病出现症状以后,患者再到院进行就诊,基本上已经是处于中期或者是晚期阶段。
2肝癌早期症状表现与前兆2.1肝区疼痛患有肝炎疾病的患者,最明显也是最直观的临床症状表现是肝区疼痛。
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偰利宇;庞瑞麟;金银慧
【期刊名称】《肝胆外科杂志》
【年(卷),期】1999(7)1
【摘要】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36例中,原发癌灶切除者17例,未切除者19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19例,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者17例。
结果原发癌灶切除组半年生存率,较未切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半年生存率,较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组,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结论转移性肝癌患者,应尽可能切除原发癌灶,并给全身化疗,免疫治疗及原发癌灶的选择性动脉化疗药物灌注
【总页数】1页(P29)
【作者】偰利宇;庞瑞麟;金银慧
【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
【相关文献】
1.转移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J], 张亚群
2.转移性肝癌的介入治疗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李善春;王建华;颜志平;王小林
3.合并糖尿病对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安全性及疗效的影响 [J], 李国平;王小林;王建华;颜志平;龚高全;陈颐;程洁敏;李长煜
4.床突旁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及影响预后疗效因素分析 [J], 吕楠;黄清海
5.合并糖尿病对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安全性及疗效的影响研究 [J], 潘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癌切除术和介入治疗在肝内转移的显效性比较

肝癌切除术和介入治疗在肝内转移的显效性比较肝癌是最具侵袭性和转移性的癌症之一,它的治疗方法包括对病变肝组织的手术切除、介入治疗以及其他化疗方法。
但针对肝癌疾病的不同阶段,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在肝内转移的阶段,肝癌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切除术和介入治疗两种方法上。
那么,究竟是肝癌切除术还是介入治疗更有效呢?本文将阐述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肝癌切除术的优缺点肝癌切除术是治疗早期肝癌以及少量转移的肝癌的首选方法。
肝癌切除术可以明确切除肿瘤,去除部分肝脏以保证局部肝组织的正常功能。
与介入治疗相比,肝癌切除术具有以下优点:1. 显著的疗效:肝癌切除术可以尽可能地切除肝脏中的肿瘤,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恶化。
2. 长期效果好:相比介入治疗,肝癌切除术在长期的治疗效果上更为显著,可提高生存率。
3. 非依赖性:肝癌切除术独立于体外技术和介入设备,不会因外界设备等因素影响治疗效果。
然而,肝癌切除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1. 肝组织的切除:肝脏是人体一个十分重要的器官,肝癌切除术需要对肝脏进行手术切除,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易复发:即使完成了肝癌切除术,也不能完全排除肝癌的背景因素等原因,可能会有肝癌的复发。
介入治疗的优缺点介入治疗是指利用特殊的介入设备和技术,将药物或治疗因子直接输送到病变组织中的一种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针对肝脏组织不同阶段的转移灶可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如TACE、TARE、SIRT等等。
介入治疗的优点包括:1. 无需手术:介入治疗仅仅需要利用介入设备将治疗因子送入体内,不需要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2. 外科禁忌症患者可选:相比于手术切除,介入治疗无需肝功能和个体综合状况优秀的患者也可以使用,扩大了治疗范围。
3. 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介入治疗治疗肝内转移的有效率较高,有助于阻碍肝瘤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介入治疗也有自己的缺点:1. 疗效短暂:介入治疗主要是在一定时间内提供药物或治疗因子,而不像手术切除可以彻底解除。
常规肝功能指标应用与诊断转移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探讨

【 关键 词 】 常规肝 功 能 ;转 移性 肝癌 ;诊 断
中图分类号:R 7 3 5 . 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5 )0 2 — 0 1 8 2 — 0 2
癌4 8例 ( 研 究组 ) ,未 发生 肝转 移 者 1 6 0 例 ( 对照组) ,对 两组 患者 进行 常 规肝 功 能指 标检 测 ,对比
、
,
其 中转 移 性肝
分析检 测结 果 。结果 两组 患 者 的 1 1 项肝 功 能指标 比较 , 差异 均 具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 . 0 5 ) ;其 中 P A、GG T 、AL P 、C H E四项 指 标 的 A U C值 > 0 . 8 ;在 单 项 分析 中,S P
根据各项指标 ,计 算出恶性肿瘤肝转 移的诊断效率 、特异性 ( s P )、 敏感 性 ( s E )和P L R( 阳性似然 比)。 1 . 4 统计 学方 法 :本次 研究 数据 均采用 软件 S P S S 1 8 . 0 进 行处理 、分 析 ,计量资料 以 ( E  ̄s )或me d i a n( ai r n  ̄ m a x )表示 ,采用维 E 验 或秩 和检验进 行 比较 ,计数 资料 以%表示 ,采用 检验 进行 比较 , P < 0 .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1 . 1一般资料 : 选取我院收治的2 0 8 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
有患者均 经影像学或病理 学检查确诊 。其 中转移性肝 癌4 8 例 ,纳入 研 究组 ,男3 0 例 ,女2 8 例 ,年龄4 3  ̄ 7 8 岁 ,平 均 ( 5 5 . 8 ±6 . 4 )岁 l未发
转移性肝癌

转移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系由全身各脏器的癌肿转移至肝脏形成。
由于肝脏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血流量异常丰富,全身各脏器的恶性肿瘤大都可转移至肝脏。
在原发性肝癌发病率低的区域,如北美和西北欧等地,继发性肝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为原发性肝癌的13~64 倍,中国二者较为接近。
继发性肝癌有时与原发性肝癌不易区别,当原发癌灶比较隐匿时亚临床期继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近年来的资料表明,继发性肝癌如能早期发现并治疗,采取外科手术切除可获得痊愈或延长生命的明显疗效,故对继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应持积极态度。
继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肝癌相似,但因无肝硬化,常较后者发展缓慢,症状也较轻。
早期主要为原发灶的症状,肝脏本身的症状并不明显,大多在原发癌术前检查、术后随访或剖腹探查时发现。
随着病情发展,肿瘤增大,肝脏的症状才逐渐表现出来,如肝区痛、闷胀不适、乏力、消瘦、发热、食欲不振及上腹肿块等。
晚期则出现黄疸、腹水、恶病质。
也有少数患者(主要是来源于胃肠、胰腺等)肝转移癌症状明显,而原发病灶隐匿不显。
恶性肿瘤可以向周围组织直接浸润,或侵入淋巴管、血管及体腔,之后癌细胞随淋巴液、血液及各种腔道转移至远处。
癌细胞的浸润及转移主要取决于其本身的恶性生物学特性及机体免疫状态。
癌细胞具有阿米巴样活动能力,能自主地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运动;癌细胞之间黏着力下降使其具有易脱落倾向,增加了转移的机会;癌细胞高表达某些整合素可能赋予癌细胞迁移的动力,使其易于穿透基底膜;机体某些黏附分子(adhesive molecule)有助于癌细胞在转移脏器中的滞留;癌细胞表面蛋白水解酶活力的增高也有利于其浸润和转移。
由于荷瘤宿主大多存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识别和杀伤转移的癌细胞,一旦癌细胞在远处脏器停留,可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使癌细胞自主性无限制生长。
癌细胞的这种恶性生物学特性与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如DNA 倍体或干系水平有一定关系,异倍体的癌细胞较二倍体的癌细胞更易发生转移。
肝癌晚期肺转移治疗方案?哪个方法治的好

肝癌晚期肺转移是指肝癌已经进展到晚期,并且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肺部。
这种情况下的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肿瘤的特点以及治疗的目标。
那么,肝癌晚期肺转移的治疗方案有哪些呢?首先,对于肝癌晚期肺转移的治疗,手术切除是最彻底的治疗方法之一。
但是,由于肝癌晚期肺转移常常伴随着其他器官的转移,手术切除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对于那些不能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放疗治疗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放疗治疗可以精确照射转移病灶,减小肿瘤的体积,控制肿瘤的进展。
其次,化学药物治疗也是肝癌晚期肺转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方式进入患者体内,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适合的化疗方案。
此外,中医治疗肝癌晚期,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并发症、病情发展、之前治疗方法等方面综合分析,对症用药,有助于全面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抗肿瘤的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缓解不适症状,延长生存时间。
目前临床上对于肝癌的治疗,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二者可以有效互补,疗效相加。
如手术配合中医治疗,能修复患者受损的机体,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还能清除残存的癌细胞,降低复发转移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放化疗期间用药,可以减轻毒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增强放化疗的疗效,并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另外对于年老体弱、广泛转移,错失西医治疗机会的患者,也能单独采用中医药的保守治疗,不仅能控制病情发展,还能调理患者机体,恢复气血阴阳的平衡,改善不适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并延长患者生命。
目前对癌症的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越来越多,而中医在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能有效地弥补西医的不足。
三联平衡抗癌理论,是依据传统中医学理论,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袁希福老中医在先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三联平衡”学术理论,在实际的诊治过程中,抓住癌症患者的关键病机“虚、瘀、毒”,结合恶性肿瘤不同的治疗阶段,灵活运用扶正和祛邪的策略,兼顾患者局部(肿瘤)和整体(身体状态),短期疗效和长期调养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改善预后,降低癌症复发转移风险,提高远期疗效的目的。
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辅导:肝癌病例分析

男性,44岁,工人,右上腹疼半年,加重伴上腹部包块一月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钝痛,为持续性,有时向右肩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自服去痛片缓解。
一月来,右上腹痛加重,服止痛药效果不好,自觉右上腹饱满,有包块,伴腹胀、纳差、恶心,在当地医院就诊,B超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
为进一步明确诊治,转我院。
患者发病来,无呕吐、腹泻,偶有发热(体温最高37.8℃)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约5公斤。
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多年,否认疫区接触史,无烟酒嗜好,无药物过敏史,家族史中无遗传性疾病及类似疾病史。
查体:T36.7℃、P78次/分,R18次/分,Bp11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清合作,全身皮肤无黄染,巩膜轻度黄染,双锁骨上窝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一)。
腹平软,右上腹饱满,无腹壁静脉曲张,右上腹压痛,无肌紧张,肝脏肿大肋下5cm,边缘钝,质韧,有触痛,脾未及Mruphyssign(一),腹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肝上界叩诊在第五肋间,肝区叩痛,听诊肠鸣音8次/分,肛门指诊未及异常辅助检查:Hb89g/L,WBC5.6×109/L,ALT84IU/L,AST78IU/L,TBIL30μmol/L,DBIL10μmol/L,ALP188IU/L,GGT64IU/L,A-FP880ng/ml,CEA24mg/ml。
B超:肝右叶实质性占位性病变,8cm,肝内外胆管不扩张。
[分析]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一)诊断肝癌(原发性,肝细胞性)(二)诊断依据1.右上腹痛逐月加重,伴纳差,体重下降2.乙型肝炎病史3.巩膜轻度黄染,TBIL上升,GGT上升,A-FP上升4.B超所见二、鉴别诊断(5分)1.转移性肝癌2.肝内其它占位病变:血管瘤,腺瘤等三、进一步检查(4分)1.上消化道造影,钡灌肠检查2.CT3.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四、治疗原则(3分)1.手术2.介入治疗3.肝移植。
常规肝功能指标在转移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1 . 以 1 特异性 为横 坐标 .敏感性 为纵 坐标作 .2 3 一
R C 曲线 , O O R C曲线 下 面积 f U ) 08以上 判 断 A C在 . 为诊 断准 确 率较 高圈 对 具有 较 高诊 断 准确 率 的项
溴 甲酚绿 法测 A B. 疫 透射 比浊 法测 P 酶循 环 L 免 A.
肝癌 的及早 诊 断对 于制定 治 疗 方案 、 高 生存 率具 提 有重要 意 义【 我们 在 日常 工作 中发 现 当 恶性 肿瘤 1 J 发 生肝 转移 时常 规肝 功 能项 目有 明显 的异常 改 变 .
8 .%、 . 7 9 61和 8 .%。 联 合 分 析 P A P C E 和 G T 以 至 少 3项 阳性 作 为 可 疑 模 式 ,其 S S 、 L 4 5 A、 L 、 H G , E、 P P R和 诊 断 效 率 分 别 为 6 .%、09 7 8 5 9 .%、 . 8 .%。 结 论 在 诊 断恶 性 肿 瘤 发 生肝 转 移 时 , 】 常 规 肝 功 能指 标 中 P A 、 H 5和 98 】项 A、 I C E和 G T具有 较 高 诊 G 断 准 确率 。 以至 少 3项 阳性 为 可疑 模 式 的联 合 分 析 . 诊 断性 能较 单 项 分析 高 。 其
关 键词 : 转移 性 肝 癌 : 规 肝 功 能 ; O 常 R C曲 线 ; 界值 ; 断性 能 临 诊
中图分类号 R 4 .1 R 3 . 4 61 .7 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192 1)4 0 6 — 3 64 12 (0 00 — 3 8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疗13周期后肝脏转移情况(2011年12月)
化疗:2011年5月-10月 5-Fu/CF+乐沙定 10周期 5-Fu/CF+乐沙定+CPT11 3周期
肿瘤标志物:CEA:16.5→10, CA199:268→72
2012年1月手术:
术中见:左右肝转移,腹膜、结肠、小肠、隔多 发结节,冰冻未见癌细胞。
诊断
症状体征
➢早期主要为原发灶的症状,肝脏本身的 症状并不明显,大多在原发癌术前检查、 术后随访或剖腹探查时发现
➢后期表现为肝区痛、闷胀不适、乏力、 消瘦、发热、食欲不振及上腹肿块等
➢晚期则出现黄疸、腹水、恶病质
影像学诊断
➢ 超声:
➢ 术前敏感性对≥2cm者93.9%,<2cm者为56%, ➢ 术中超声(IOUS)32%术前未发现<1cm病灶
肝脏切除术后生存的预后因素
在以下条件下可取得最佳结果 (1, 2)
•
- 肝转移灶数目 < 4
•
- 无肝外转移
•
- 无瘤切缘 > 1 cm
但预后因素不佳者也可以有较长的生存 治疗策略是个体化的
1 - KS. Hughes, Surgery 1988; 103: 278-88 2 - C. Barrat, Conference de consensus, Gastroenterol. Clin. Biol., 1998; 22: S265-S273
(-)、横隔(-)Βιβλιοθήκη 二期肝切除后2个月(2012年6月)
2012年6月,一般情况好,CEA:3.1,CA199:93,肝脏B超及 CT正常
肝切除术的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
AFC’s 调查研究 死亡率 (术后30天内)
1959 - 1991年间进行的1818例 根治性切除病人
(42%为1987前进行) 2.4%
➢ CT
➢ 敏感性约为85%,对于>1cm的病灶可达93%, ➢ CT动脉-门脉成像(CT-AP)
➢ 磁共振(MRI)敏感性约为84%。
血液学检查
➢肝脏酶谱:AKP、LDH、γ- GT ➢肿瘤标志物(TM)的检测
➢ 胃肠道肿瘤来源的:CEA、CA199 ➢ 乳腺癌:ER、PR、CEA、CA153 ➢ 前列腺癌:PSA等 ➢ 血清原癌基因c-erbB2的检测
发病率
➢总发病率:40%~50%
➢ 西方国家,为原发性肝癌的20~60.5倍 ➢ 在我国,约为1.2倍
➢国内恶性肿瘤肝转移的发生率
➢ 消化>造血>呼吸>泌尿系统 ➢ 胃肠道系统癌肝转移率:50%~70%
转移途径
➢门静脉途径: 门脉汇流的器官,胃肠道 ➢肝动脉途径:所有血行播散的肿瘤 ➢淋巴路途径:多见于胆囊癌 ➢直接浸润:临近脏器肿瘤
新的禁忌症仅限于
伴有不能切除的肝外病灶 肝功能储备不足,不能完全切除 所有的转移灶
➢肝切除的方式:楔形切除 表面小于5.0cm
标准的肝叶切除 超过5.0cm的转移灶 或多发转移灶
共识:扩大切除,只要保证残留肝脏能代偿
右半肝切除
胃癌肝转移左半肝切除术 +胃次全切除术
肝 转 移 多 发 灶 手 术
转移性肝癌诊断与外科治疗
阜阳肿瘤医院外一科 刘华顶
概述
➢身体其他部位的癌肿转移到肝,并在肝 内继续生长、发展,其组织学特征与原 发癌肿相同,称为转移性肝癌(metastat ic liver cancer)
➢根据发现原发癌与转移癌先后时间不同, 将转移癌分为三种类型(1)早发型
(2)同步型 (3)迟发型
射频消融
➢在超声或CT、磁共振成像引导下经皮穿 刺将射频电极插入病灶,使肿瘤周围产 热,肿瘤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起到治 疗肿瘤的目的
射 频
+
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术前化疗: 理论依据
手术仍是转移性肝癌唯一的有效治愈手段 只有20-25%的转移期病人能够进行根治手术 全身化疗可以提高生存期 及生活质量 ,但不能获得长期 生存
综合治疗手段的开展: 术前化疗可使一期不能手术的转移性CRC病人 • 获得二期切除的机会
患者:女、66 岁
2011年3月 ,乙状结肠癌 术后、Dukes C 、2N+ 术中:肝脏多 发 转移、小肠
PCT-CT
临床资料 B超检查 CT检查 这些方法多为局部检查,均为形态学 MRI检查 检查方法,难以早期全面评价 PET/CT检查 早期、全面反映肿瘤的转移和分期
治疗
困惑
能手术切除转移性肝癌仅占20%-25%
新药
新外科技术 局部治疗方法
转移癌的手 术切除率
但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最佳治疗策略
如何对转移性肝癌的外科治疗进行决策,困 扰着每位医师
禁忌症
多发转移,包括肝脏的双侧转移 临近主要的血管、胆管结构 肝脏转移灶>4个 伴肝外病灶
新的观点和策略
1、原发灶能够或已经根治性切除
2、根据肝脏解剖学基础和病灶范围肝转 移灶可完全(R0)切除,且要求保留足 够的肝脏功能,肝脏残留容积≥50%(同 步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切除)或≥30%(分 阶段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切除) 3、患者全身状况允许,没有不可切除的 肝外转移病变
治疗
方法 手术
消融
综
介入(TACE)
合
放射
治
术前化疗
疗
目的: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概况
自然病程为3.7~24个月,罕见能超过3年 手术切除转移灶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 手术切除率仅为20%~25% 术后5年生存率约40% 治愈性切除术后,60%的病例复发 再次手术率仅为5%~10%
手术适应症
全身情况良好 心肺肝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 转移灶为单发或虽为多发范围局限 无肝外病灶 原发灶能够切除或已切除且无再发迹象
术后并发症 - 出血 - 胆管并发症 - 敗血症 - 肝功能衰竭
24% 1.9% 3.1% 6.7% 2.7%
住院时间 (平均) - 大部切除 (> 2 段) - 部分切除
18 天 15 天
AFC = 法国外科学会
B. Nordlinger et coll., Ed. Paris Springer-Verlag, 1992: 141-59
术中决定肝脏二期切除:Ⅲ段部分切除、Ⅱ-Ⅲ间 部分切除、 Ⅳ段切除。 术后一个月腹部CT:肝右叶多发病灶
盆腔、胸部CT:正常 术后再次化疗:3周期 5-Fu/CF+乐沙定+CPT11
2012年4月CT测定肝容积
Vol:456cc
二期肝切除: 右肝扩大切除至Ⅰ段、横隔结
节切除。 术后病理:5个转移结节(1-9cm)、切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