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改革方案。

一、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2001年成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强化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在各部门、各地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标准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总数达到10万项,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我国相继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及国际电信联盟(ITU)理事国,我国专家担任ISO主席、IEC副主席、ITU秘书长等一系列重要职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数量逐年增加。标准化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标准缺失老化滞后,难以满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需求。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标准仍然很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刚刚起步,即使在标准相对完备的工业领域,标准缺失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当前节能降耗、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领域对标准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标准供给仍有较大缺口。我国国家标准制定周期平均为3年,远远落后于产业快速

发展的需要。标准更新速度缓慢,“标龄”高出德、美、英、日等发达国家1

倍以上。标准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占国际标准总数的0.5%,“中国标准”在国际上认可度不高。

二是标准交叉重复矛盾,不利于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标准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是重要的市场规则,必须增强统一性和权威性。目前,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仅名称相同的就有近2000项,有些标准技术指标不一致甚至冲突,既造成企业执行标准困难,也造成政府部门制定标准的资源浪费和执法尺度不一。特别是强制性标准涉及健康安全环保,但是制定主体多,28个部门和31个省(区、市)制定发布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数量庞大,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三级标准万余项,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交叉重复矛盾难以避免。

三是标准体系不够合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均由政府主导制定,且70%为一般性产品和服务标准,这些标准中许多应由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制定。而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在我国没有法律地位,市场自主制定、快速反映需求的标准不能有效供给。即使是企业自己制定、内部使用的企业标准,也要到政府部门履行备案甚至审查性备案,企业能动性受到抑制,缺乏创新和竞争力。

四是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制约了标准化管理效能提升。标准反映各方共同利益,各类标准之间需要衔接配套。很多标准技术面广、产业链长,特别是一些标准涉及部门多、相关方立场不一致,协调难度大,由于缺乏权威、高效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越重要的标准越“难产”。有的标准实施效果不明显,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到位,尚未形成多部门协同推动标准实施的工作格局。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是20世纪80

年代确立的,政府与市场的角色错位,市场主体活力未能充分发挥,既阻碍了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又影响了标准化作用的发挥,必须切实转变政府标准化管理职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

二、改革的总体要求

标准化工作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问题,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把该放的放开放到位,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把该管的管住管好,强化强制性标准管理,保证公益类推荐性标准的基本供给。二是坚持国际接轨、适合国情。借鉴发达国家标准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三是坚持统一管理、分工负责。既发挥好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责,又充分发挥国务院各部门在相关领域内标准制定、实施及监督的作用。四是坚持依法行政、统筹推进。加快标准化法治建设,做好标准化重大改革与标准化法律法规修改完善的有机衔接;合理统筹改革优先领域、关键环节和实施步骤,通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增量带动现行标准的存量改革。

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

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三、改革措施

通过改革,把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由6类整合精简为4类,分别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分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侧重于保基本,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侧重于提高竞争力。同时建立完善与新型标准体系配套的标准化管理体制。

(一)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由国务院领导同志为召集人、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日常工作由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承担。

(二)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在标准体系上,逐步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在标准范围上,将强制性国家标准严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的范围之内。在标准管理上,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提出、组织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组织实施和监督;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统一立项和编号,并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开展对外通报;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授权批准发布。强化依据强

制性国家标准开展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免费向社会公开强制性国家标准文本。建立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

法律法规对标准制定另有规定的,按现行法律法规执行。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医药卫生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按现有模式管理。安全生产、公安、税务标准暂按现有模式管理。核、航天等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军工领域行业标准,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三)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在标准体系上,进一步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体系结构,推动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过渡,逐步缩减现有推荐性标准的数量和规模。在标准范围上,合理界定各层级、各领域推荐性标准的制定范围,推荐性国家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的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重点制定本行业领域的重要产品、工程技术、服务和行业管理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可制定满足地方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殊技术要求。在标准管理上,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分别负责统筹管理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制修订全过程信息公开和共享平台,强化制修订流程中的信息共享、社会监督和自查自纠,有效避免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立项、制定过程中的交叉重复矛盾。简化制修订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制修订周期。推动免费向社会公开公益类推荐性标准文本。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及时开展标准复审和维护更新,有效解决标准缺失滞后老化问题。加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提高广泛性、代表性,保证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公正性。

(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在标准制定主体上,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在标准管理上,对团体标准不设行政许可,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团体标准发展指导意见和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对团体标准进行必要的规范、引导和监督。在工作推进上,选择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类标准较多的领域,先行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工作。支持专利融入团体标准,推动技术进步。

(五)放开搞活企业标准。企业根据需要自主制定、实施企业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鼓励标准化专业机构对企业公开的标准开展比对和评价,强化社会监督。

(六)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鼓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争取承担更多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和领导职务,增强话语权。加大国际标准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加强中国标准外文版翻译出版工作,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推进优势、特色领域标准国际化,创建中国标准品牌。结合海外工程承包、重大装备设备出口和对外援建,推广中国标准,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进一步放宽外资企业参与中国标准的制定。

四、组织实施

坚持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按照逐步调整、不断完善的方法,协同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任务。标准化工作改革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2015-2016年),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工作,提出法律修正案,确保改革于法有据。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2016年6月底前完成)——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对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进行全面清理,集中开展滞后老化标准的复审和修订,解决标准缺失、矛盾交叉等问题。(2016年12月底前完成)——优化标准立项和审批程序,缩短标准制定周期。改进推荐性行业和地方标准备案制度,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后评估。(2016年12月底前完成)——按照强制性标准制定原则和范围,对不再适用的强制性标准予以废止,对不宜强制的转化为推荐性标准。(2015年12月底前完成)

——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16年12月底前完成)——选择具备标准化能力的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在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类标准较多的领域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工作,制定团体标准发展指导意见和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2015年12月底前完成)

——开展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改革试点。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的,视同完成备案。(2015年12月底前完成)

——建立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制定相关制度文件。建立标准制修订全过程信息公开和共享平台。(2015年12月底前完成)

——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数量达到年度国际标准制定总数的50%。(2016年完成)

(二)第二阶段(2017-2018年),稳妥推进向新型标准体系过渡。

——确有必要强制的现行强制性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逐步整合上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2017年完成)

——进一步明晰推荐性标准制定范围,厘清各类标准间的关系,逐步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过渡。(2018年完成)

——培育若干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团体标准制定机构,制定一批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建立团体标准的评价和监督机制。(2017年完成)——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基本完善并全面实施。(2017年完成)

——国际国内标准水平一致性程度显著提高,主要消费品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2018年完成)

(三)第三阶段(2019-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衔接配套、覆盖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标准体系。

——理顺并建立协同、权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体制。(2020年完成)——政府主导制定的推荐性标准限定在公益类范围,形成协调配套、简化高效的推荐性标准管理体制。(2020年完成)

——市场自主制定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发展较为成熟,更好满足市场竞争、创新发展的需求。(2020年完成)

——参与国际标准化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和领导职务数量显著增多,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标准互认数量大幅增加,我国标准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迈入世界标准强国行列。(2020年完成)

改革专项小组工作计划

改革专项小组工作计划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改革专项小组工作计划 根据《中共县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研究提出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年工作计划,共6个方面,30项具体内容。 一、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重点推进5条改革举措。 1、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 2、进一步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3、加强投融资平台管理和创新,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 4、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积极组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 5、积极推进我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二、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改革工作,重点推进4条改革措施。 6、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平台。 7、推进价格改革。按照省、市的相关要求,完成服务业所需的水、电、气、热等生产要素与工业同价的工作。 8、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9、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减少工商登记前期行政许可事项。 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工作,重点推进5条改革举措。 10、继续深化行政审批事项,明确简放标准、程序、时间表。结合中央、省、市取消和下放的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经济领域的审批事项。 11、加强和改进行政服务工作,提出创新行政服务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公章办结,实行审批全程公开、全程监控,并逐步探索实现网上审批。 12、进一步完善政府绩效考评机制。优化考评体系,创新考评方法, 第 2 页共 5 页

强化过程管理,同时承接市政府对县政府的考评指标。 13、研究出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并开展试点工作。 14、继续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将乡镇站所工作人员编制、工资等行政管理权下放给试点镇,实行属地管理。 四、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重点推进4条改革举措。 15、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健全财政管理体制。 16、健全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机制,完善债务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债限额管理制度和审批制度,规范政府举债行为。 17、落实税制改革政策,全面清理和规范财税优惠政策。 18、进一步推进“营改增”税制改革试点工作。 五、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推进6条改革措施。 19、积极争取列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20、推动我县开展积极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制度。 21、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统筹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22、完成生态红线划定,研究出台生态红线内的管制措施 23、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准入,落实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 24、完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增加或提高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权重。 六、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创新改革工作,重点推进6条改革措施 第 3 页共 5 页

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根据XX县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文件精神,关于报送《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的通知,石农改组〔2020〕3号,我场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开展了总结,现将总结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高度重视,认真总结 XX县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历时2年,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为做好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我县成立了专门的改革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林业局局长、县政府办副主任任副组长,编办、发改、财政、人社、国土、规建、交通、水利、林业、群工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制定了《XX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并由县林业局组织实施。 、改革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林场布局整合优化到位。 在稳定原XX县王岗坪森林经营所林权面积的基础上,将县林业局持证、分布在各乡镇的零星国有林由XX县国有林场代为经营管理,其经营范围为王岗坪林区、黄草山林区、白水河林区、混合山林区等,整合调整后的XX县国有林场权属清楚、四至分明,经营管理面积94.078 万亩,其中:国有林地面积88.7759万亩,区划界定公益林面积80.2019万亩,商品林及未区划界定面积13.8766万亩。 2、林场属性界定到位。

XX县国有林场主要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等生态公益服务职责,县编委以《关于调整县王岗森林经营所机构编制事项的批复》确定XX县国有林场为财政全额拨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3、编制岗位核定到位。 根据XX县国有林场区域特点、管护难度、原有编制、现有人员等因素,县编委以《关于调整县王岗森林经营所机构编制事项的批复》核定XX县国有林场事业编制15名。按照核定的事业编制,县人社局以《关于核准XX县国有林场岗位设置的复函》核准XX县国有林场管理岗位3个,专业技术岗位6个,工勤技能岗位6个。 4、人员安置到位。 按照内部消化为主、多渠道解决就业和以人为本、确保稳定的原则,妥善安置XX县国有林场28名职工,符合政策纳入国有林场事业编制人员8人;通过国有林场购买服务参照事业管理人员2人;解除劳动关系国有林场给予经济补偿10人,安排到天保工程从事森林管护工作;退休人员8人采取退休金不足由财政补差方式解决,全面妥善安置了职工。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根据国有林场性质、职工身份和安置渠道,将全部国有林场职工按规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现职工社会保险全覆盖。落实国有林场职工住房公积金政策。 6、转换经营管理机制。 落实国有林场法人自主权,实行场长负责制,落实目标考核责任

2021年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___北京3月26日电经李克强总理签批, ___日前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方案》提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方案》强调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国际接轨、统筹推进的原则,明确了6个方面的改革措施:一是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统筹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 二是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

逐步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强制性国家标准由 ___批准或授权批准。 三是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 进一步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体系结构,推动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过渡,逐步缩减现有推荐性标准的数量和规模。 四是培育发展团体标准。 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 五是放开搞活企业标准。 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

解读高考改革新方案

解读高考改革新方案 篇一:XX年高考改革新方案给基础教育的启示 XX年高考改革新方案给基础教育的 启示 对目前我省的高中生来说,高考的考试科目只有两种选择:文科或者理科,这种高考制度有好的一面但存在许多弊端,人们呼吁高考必须改革。对于XX年后上高一的学生,就要应对新高考,他们三年后的高考,科目选择面临20(6选3)种可能。现在高考新方案(征求意见稿)已公布,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及考生有必要事先了解、研究和适应高考改革新方案。 一、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方案 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两个层次。一是合格性考试(共12门),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如果合格性考试不过关,学生将不能取得高中毕业证,不能参加等级性考试。二是等级性考试(6门),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2、新高考科目的搭配。新高考的科目搭配是3+“6选3”共20种选择。“3”是必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10门科目的合

格性考试。合格性考试科目不合格者,可以在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份)高考报名前参加1次补考。 3、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 合格性的成绩不纳入高考总分,对考生影响不大,语文等10门科目的合格分数线,以实际卷面成绩划定。各科目合格性考试成绩的“不合格”比例控制在3%以内,有不合格学科者,将可能当年拿不到高中毕业证或不能被本科院校录取。等级性考试是考生必须关注的,其成绩使用也较为复杂。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按参加考试的考生总人数,把学生成绩按从高到低划分为A、 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所占的比例依次为:A 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25%。 考生的等级确定后,再按等级折算成分数,这样才能计入高考总分,折算方式是将五个等级进一步细化成21级,并按从低到高的原则,起点赋分4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为3分,满分为100分,折算成相应的等级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每个考生的总分值最多有20个(每个考生只用其中一个),但究竟哪个总分对考生起 作用,就由考生自己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报的学校、专业进行选择,比如:你报北大考古系,录取时,可能按你的“3+化学、历史、地理”这个总分录取。再如,有的管理类专业可能要看你的“3+2文+1理”总分,有的理学类

全面深化改革年度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计划(最新)

全面深化改革年度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计划 X年以来,我镇按照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总体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精神以及区委改革领导小组和改革办下发的其他相关文件精神,以X系列讲话精神为指针,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持续实施改革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现将我镇X年改革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经济体制改革领域初见成效 我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网络政务,为X镇各企业、农户发展积极搭建平台,创新了民间投资机制。 二、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领域效果显著 我镇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刻学习中央、省、市、区相关文件精神,深化“三农”改革。 (一)重农强农稳粮产。结合灾后重建的重大发展机遇迅速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视粮食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加快发展了一批示范性强、带动能力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产业调整促发展。大力发展林竹、茶叶、六月雪梨和脆红李、彩叶林栽植等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近郊优势,鼓励推动扩大花卉苗木、大棚蔬菜的种植面积,依托国药基地规模种植当归等中药材,大力培养“禾盛”、“X”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合作社,帮扶

辖区内重点种植户的提档升级,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开展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改革试点。 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领域效果显著 持续推进生态保护红线,推动全镇绿化美化取得显著成效。 (一)河长制方面。紧紧围绕聚焦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六大重点任务,坚持问题为导向,以X河为主,其他流域为辅,协调各方力量,创造性开展工作,严格落实河长制,为维护我镇流域能永续利用提供有力保障。以河湖水污染防治为目标,利用水上、岸上污染治理两大手抓加强化排查工作,结合污染普查工作认真排查入河湖污染源29处,其中涉及城镇生活污染10处,畜禽养殖污染15处,农业面源污染2处,农家乐、餐饮生活污水5处(当场整改28处,限期整改5处,其中涉及红星村污染直排我镇无法单独完成整改,已上报上级各有关单位并积极配合整改)。在镇、村设立水保护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对有效举报的村民进行奖励;由镇河长办、综治办负责河道流域的巡查力度,进行周检查月总结,确保河道流域无白色垃圾。协助X河防洪堤工程,认真组织实施X河道清淤工程,为保障河道卫生环境整洁干净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逐步理顺、建立河长制并充分发挥其职能,实现X河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 (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方面。积极建立健全大气保护机制,在各村开展《X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X年实施方案》,签订从镇到村、从村到组的责任书,达到责任全覆盖。各村成立禁烧秸秆工作组,并由镇上组成巡查组进行巡查,对发生焚烧秸秆的责任

(国发[2015]13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5]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5年3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改革方案。 一、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2001年成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强化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在各部门、各地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标准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总数达到10万项,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我国相继成为国际标准化

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及国际电信联盟(ITU)理事国,我国专家担任ISO主席、IEC副主席、ITU秘书长等一系列重要职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数量逐年增加。标准化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标准缺失老化滞后,难以满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需求。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标准仍然很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刚刚起步,即使在标准相对完备的工业领域,标准缺失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当前节能降耗、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领域对标准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标准供给仍有较大缺口。我国国家标准制定周期平均为3年,远远落后于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标准更新速度缓慢,“标龄”高出德、美、英、日等发达国家1倍以上。标准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占国际标准总数的0.5%,“中国标准”在国际上认可度不高。 二是标准交叉重复矛盾,不利于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标准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是重要的市场规则,必须增强统一性和权威性。目前,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仅名称相同的就有近2000项,有些标准技术指标不一致甚至冲突,既造成企业执行标准困难,也造成政府部门制定标准的资源浪费和执法尺度不一。特别是强制性标准涉及健康安全环保,但是制定主体多,28个部门和31个省(区、市)制定发布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数量庞大,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三级标准万余项,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交叉重复矛盾难以避免。 三是标准体系不够合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均由政府主导制定,且70%为一般性产品和服务标准,这些标准中许多应由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制定。而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在我国没

2017年改革改制重点工作计划

关于印发《2017年改革改制重点 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单位、部门: 现将《2017年改革改制重点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按计划抓好贯彻落实。 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2017年2月15日

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2017年改革改制重点工作计划 为加快改革脱困发展,瘦身健体,激发活力,根据中国五矿、有色控股2017年深化改革总体部署,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精神为指导,以战略定位为导向,以提升运营质量为中心,以确保资产安全为底线,以“两年止血、三年造血”为目标,以分立重组、优进劣退、减员分流为手段,聚焦主营业务,优化人力资源,移交社会职能,退出低效资产,建立健全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运营管理机制,整体扭转困难亏损局面,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积极作为,有序进退。以战略定位为导向,明确各类资产、业务进退目标,充分发挥公司与成员企业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快完成改革任务。 (二)依法合规,依靠职工。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企改革政策为依据,同时积极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兼顾企业和职工的长远利益,引导广大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依法履行民主决策程序,规范组织实施,阳光操作。 (三)以人为本、政策托底。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对分流安置的职工,分类制定待遇标准和支付办法,保障职工基本生活水平条件。积极引导、支持分流职工再就业。制定稳定预案,稳妥实施,确保深化改革平稳有序。 三、主要措施和目标 (一)聚焦主业,分立重组,分块实施发展与退出战略。主业实现扭亏发展,不良资产及辅业有序退出。 (二)深化改革,瘦身健体,剥离社会职能与历史包袱。主业人员控制在3553人以下,供水移交基本完成,供电完成50%以上进度。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改革决策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大局,把准改革方向,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期盼,精心组织,精准发力,各领域改革扎实有序推进。 一、经济体制改革领域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市级行政审批局组建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市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组建市行政审批局的改革方案》等“1+5”系列文件,市级行政审批局筹建工作稳步推进。落实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接、放、管”工作,停止审批上级明确取消的77项市、县审批项目,下放92项审批事项到县区,下放60多项经济社会管理事权到城区,委托或授权国家级开发区实施245项市级审批事项,将8大类89项市级行政审批权交由五象新区行使。全市45个具有行政审批职权的市直部门全部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553项审批事项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受理,部门和事项进驻应进必进率达100%。削减市本级权限设立的审批事项,除保留“户外广告设置许可”1项以外,其他65项全部取消或调整监管方式,红头文件设立的审批事项均全部取消。市本级46个承担有行政审批事项的部门单位全部向社

会公开审批事项清单。探索推行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相分离的办法,构建涉及行政审批中介机构诚信和奖惩体系。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正在加快实施。研究制定《**市重大项目审批代办服务实施办法(试行)》,实行“重大项目代办制”,探索开展市代办机构对审批绿色通道重大项目实行免费代办。实行“先照后证”改革,改变企业登记与前置审批相互渗透的登记模式,加快推进“先照后证”后续监管工作,按部门职责制定工作方案并严格组织落实。制定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工作方案》,年底前在市、县区全面实施。积极探索“一照一码”,**县率先在全区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试点改革并取得成效。 (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启动并推进房产业开发总公司等12户企事业单位改革,已批复同意**市城市建设发展总公司等5户全民所有制企业实施改制。继续推进五县一城区新华书店改制工作。积极参与“央企**行”活动,多渠道进行项目推介,吸引央企、大型国有企业和各种非公资本参与国有股权多元化改革。推动南方融资性担保公司增资扩股,推进广发重工、五菱桂花、保安公司引资重组,推动南南铝加工、新华书店国有股转让工作。选择条件成熟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进行上市辅导,绿城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并上市。制定加强监管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试点在轨道交通集团和农工

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16号)精神,推动我省标准化工作改革稳步进行,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建立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创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和循环经济等领域,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节能标准体系,确立标准对质量的“硬约束”工作格局,让技术标准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 1.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标准化改革的工作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以及国发〔2015〕13号文件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将标准化工作摆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突出标准化改革工作,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部署。

2.积极推动标准化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完善我省标准化规章制度,协调配套标准化相关条例法规,营造标准化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做好与标准化改革相悖的地方标准化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 3.建立健全标准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标准资源和信息共享,完善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信息平台,加强中俄技术标准互译和研究工作,建立标准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各类标准数据库,为全社会特别是各类企业提供标准化政策、法规、信息、管理、技术咨询和服务。培育和发展标准研究、咨询服务、合格评定等标准化技术中介服务组织,为全社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标准化技术咨询服务。 4.完善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建设。加强对外沟通联系工作,争取吸收更多的外地、外省、外国的专家特别是俄罗斯的有关专家充实到我省的专家库,形成黑龙江特色的专家库,推动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建设。加强标准化技术机构建设,有针对性地组织各市(地)标准化人员、各直属技术机构、国家和省级检验检测中心、省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承担有关技术标准的科研和制定工作。积极发挥省标准化研究院、中俄标准化研究中心、省计量检定测试院、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国家农业标准检测中心等技术机构的作用。 5.加强对标准化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开展标准化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逐步形成人人关注标准、人人使用标准的良好社会氛围。联合我省各标准化组织机构,广泛开展面向标准化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平台在线教育的形式,满足政府部门、企业特别是基层标准化管理人员的不同培训需求。

2019年上半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计划总结

. 年上半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的工作总结 根据《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年白银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会宁县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领导小组年工作要 点的通知》(会作风发[]号)文件精神,现将我局年上半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总结上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不折不扣落实简政放权。对我局权责清单再梳理、再优化,对照“四单一网”权责清单简化审批流程,我局权责清单事项由项优化至项,其中,行政许可项、行政处罚项、行政确认项、行政监督项、其他行政权力项,并且承接了市级下放事项项。其中新增行政许可项、取消权利事项项、合并实施行政审批项目项、新增的行政处罚项、新增行政监督项、行政处转为行政监督项、承接市级下放项。 (二)认真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按照国家发改委《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有关要求,简化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前置要件,备案项目不再设置任何前置要件,企业应当在作出承诺前通过甘肃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按照《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国务院第号令)规定,将企业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总投资、项目符合产业政策的声明等真实性信息和相关证件进行提交,提交后由平台审核赋码,.

平台赋码后取得项目代码,备案机关收到上述全部信息即为备案。企业告知信息不齐全的,备案机关应当指导企业补全。 (三)主动公开政务信息。一是公开的数量。上半年,我局主动公开行政机关机构职能类、政策法规类、规划计划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类、行政许可(审批)、重大项目建设类、社会民生类等政府信息共计条。二是公开的形式。通过政府信息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公示板、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渠道及时发布、公布政府信息。三是公开的及时性。我局公开的各项信息均做到了及时准确,确保公众第一时间了解最新动态信息。 (四)重心后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我局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的部署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定了《会宁县发展和改革局推广随机抽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实 施方案》、《会宁县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验收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项目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措施,将项目随机抽查与督查稽查相结合,对审批、备案项目进入施工现场查看审批资料、施工进度,对发现问题的责令限期整改。此外,依托信用白银管理平台和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加强信用信息的归集,及时录入企业信用信息,形成信息共享机制。 (五)发挥职能树立服务形象。认真发挥政府参谋助手作用,主动靠上服务项目单位,提升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一是提升经济分析研判能力。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工作要求,加强对全县主要指标

2020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解读

2020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解读 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解读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监察法草案的说明、国务院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按照国务院关于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具体改革方案如下: 一、关于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 (一)组建自然资源部。将国土资源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水利部的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农业部的草原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林业局的森林、湿地等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职责,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职责整合,组建自然资源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自然资源部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 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二)组建生态环境部。将环境保护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国土资源部的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水利部的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职责,农业部的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海洋保护职责,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区环境保护职责整合,组建生态环境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生态环境部对外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 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 (三)组建农业农村部。将农业部的职责,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农业投资项目、财政部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土资源部

的农田整治项目、水利部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管理职责整合,组 建农业农村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将农业部的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 不再保留农业部。 (四)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 (五)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老龄工作委员 会办公室的职责,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牵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 约工作职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 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保留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承担。民政部代管的中国老龄协会改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代管。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 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设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将民政部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职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军官转业安置职责,以及中央军委政治工 作部、后勤保障部有关职责整合,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作为国务 院组成部门。 (七)组建应急管理部。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务院办公厅的应急管理职责,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职责,民政部的 救灾职责,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的水旱灾害防治、 农业部的草原防火、国家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相关职责,中国地震局 的震灾应急救援职责以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职责整合,组建应 急管理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2017《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习题答案整理

2017年专技天下 《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试题及答案 1、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共同的语言、文字、历法、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最基本和初级的需求,这些都是最早出现的具有()特征的事物,而且多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 A:标准化 B:标志性 C:标准 D:文化 答案是"A" 2、惠特尼是实行()生产的创始者。 A:机械化 B:标准化 C:自动化 D:批量生产 答案是"B" 3、1906年英国颁布了()BS27。此后,螺纹、各种零件和材料等也先后实现了标准化,成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企业标准 D:国家公差标准 答案是"D" 4、()管理体系建立是以“泰罗制”和“福特制”为标志的。 A:现代 B:现代生产 C:现代标准化 D:科学 答案是"C" 5、由于工业化和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同样的零部件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统一和互换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协调性组织来统一这些零部件的标准,从而推动世界上第一个()——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于1901年诞生,它标志着标准化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后不久,约有25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 A:国家标准化组织 B:行业标准化组织 C:国际标准化组织 D:地方标准化组织 答案是"A"

6、1928年又创立了国际标准协会国际联合会(ISA),1946年10月14日在ISA的基础上成立(),代表联合国负责国际间标准化工作的协调统一工作。 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B:国际组织 C:国际标准化协会D:国际标准组织 答案是"A" 7、标准是()。 A:国家规定 B:必须达到的要求 C:领导要求 D:为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获得最佳秩序,经过协商一致制定且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答案是"D" 8、标准化是()。 A:制定和贯彻标准的活动 B: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潜在问题或现实问题制定重复使用和共同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C:制度化 D:规范化 答案是"B" 9、简化原理是()。 A:在一定范围内缩减标准化对象的类型和数目 B:合并同类项 C:去繁用简 D:简单明了 答案是"A" 10、统一化原理是()。 A:整齐划一 B:统一形式和内容 C:所用名词统一含义 D:把同类事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的标准化形式 答案是"D" 11、通用化原理是()。 A:尽可能用同样功能的部件 B:可替换 C: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具有功能互换和尺寸互换的功

最新宁夏高考改革方案解读.doc

2018年最新宁夏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面对高考改革新政策,考生和家长应该怎么做? 【宁夏高考改革时间及方案解析】 各省执行时间改革亮点宁夏2022年1.2017年建立普通高中考试招生综合素质档案,在自主招生中使用。 2.2019年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推行“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模式。 3.选考科目调整为“6选3”。 4.外语考试一年两考。 【各省份录取批次改革类型】 1、取消所有录取批次的省份 浙江:分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三个录取分数线。 2、取消本科内部所有录取批次的省份 上海:只设本科一个分数线; 山东、海南:文理科各一个分数线。 3、本科内部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合并的省份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黑龙江、辽宁、江苏、福建、河南、江西、安徽、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新疆,共21

个省市自治区。 4、本科内部三个批次未合并 吉林、湖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共计6个省市自治区。 【新高考有哪些变化】 从各地公布的方案来看,总体改革方向大体一致,绝大多数省份明确要改革高考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而多地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办法。 1、文理不分科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 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2、多地实行“3 3”模式 “3 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在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明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合计750分。不过,上海、西藏有所不同,明确3门选考科目每门70分,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此

全面深化改革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docx

一、2020年改革工作完成情况 按照《中共XX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20年年度改革落实台账》,由我单位牵头对接市委深改组拟上会审议专项改革方案1个,即《关于建立飞地园区(经开区)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意见》,目前待市委审改组出台相关改革方案;牵头审议通过专项改革方案1个,即《XX县贯彻落实 实施方案》,已于2020年1月15日出台,目前正按实施方案稳步推进;牵头直接贯彻落实市委深改组审议出台的专项改革方案1个,即《健全飞地园区合作机制促进飞地经济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目前各项改革任务正在逐步推进。 (一)园区经济稳中向好。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园区建设重中之重,牢牢牵住产业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全力推进落地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四环5万吨电解锌、贡嘎雪15万吨功能粉体、亿欣年产20万吨环保功能性复合粉体新材料及环保技改、穗升年产10万根的水泥电杆、蓝海化工技改、四环回转窑脱硫技改6个项目建成投产;靓点新材料年产5万吨石膏粘合剂、雅安新江浩公司化成箔、华瑞二期3个项目预计年底前建成投产。1-9月份,园区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入驻在产在建企业52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08.7亿元,入库税收10798万元,完成工业投资4.2亿元,带动就业4800余人。全年预计实现工业产值140亿元,入库税收突破1.5亿元,新增规上企业2户,建成投产项目9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二)产业发展后劲十足。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外出招商引资工作要求,围绕新材料、先进有色金属、绿色高载能等产业和丰富的水电、矿产等资源,精准定位招商。针对意向性企业深入解读项目落地、企业发展、企业上市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坚定企业落户XX的信心。2020年新引入意科新材料10万吨碳素制品、沃尔斯年产10万吨碲硅新材料、成都蓉钛化工年产30万吨石英砂、云计算中心等项目,规划总投资近42亿元。积极与瑞士欧米亚、佛山众塑科技、广东拓扑中润、连州凯恩斯沟通对接,推进石墨制品、碳酸钙及下游、锂电池负极材料、XX尾矿等项目引进工作。强化政策转化,围绕园区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转型升级等方面,加大向上对接力度,重点包装小水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小水工业集中区道路提级改造、竹马工业园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力争获得中央、省市预算内项目和资金支持。 (三)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全力推进小水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编制完成《XX县独立工矿区(小水工业集中区)产业转型升级规划》,规划面积为3.25平方公里。小水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项目EPC+F的模式公开招标,进入勘察、设计、施工阶段,有望年内开工建设。完成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综合服务区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园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已完成项目环评报告编制,小水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已落实项目EPC 工程总承包单位,完成项目初设,正在开展水保论证、项目环评、排污口论证等工作。 (四)科技创新取得成效。四川碲铋产业技术研究院检测中心引进成都理工大学和成都量子能研究所专家团队,积极开展企业检测服务工作。亿欣新材料与西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实验室,共同研发新产品。贡嘎雪新材料投入500万元,正在创建雅安院士(专家)工作站,目前专家评审已完成,创建成功后将吸引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大、成都理工大学等专家教授开展项目合作及人才培养。 二、2020年工作计划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5篇)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5篇) (篇一) 为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对照《**县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工作要点和任务分工》《关于**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的补充通知》等文件要求,**县司法局在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绩效考评机制、修改《**县司法局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积极稳妥推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法律服务和坚定的法治保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措施 (一)制定出台《**县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政法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增强政法队伍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有效履行政法机关职责使命。 今年以来,**县司法局紧紧围绕“强基础、抓规范、办实事、求创新、带队伍”的工作主线,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以转作风提升司法行政队伍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为切入点,不断创新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夯基础、强素质、提服务,为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健全管理机制,解决好“稳定”问题。完善了《**县司法局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针对当前司法行政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目标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着力从“五个强化”(抓好领导班子、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激励机制、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开展干部培训、狠抓作风建设)入手,全力推进司法行政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提高司法行政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二是完善培训机制,解决好“提高”的问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

育学习活动,加强对基层司法行政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全体干警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干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司法队伍的崭新形象。同时加强实践锻炼,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定期轮岗锻炼,使基层司法行政干部接受多岗位的锻炼和历练,最大限度地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业务素质。根据司法行政业务内容,开展好“分类分批分层次”的业务知识培训,增强业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三是创新选拔机制,解决好“选准”的问题。以解决司法所长副科级职数为契机,对全局中层领导干部进行全方面的考核,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措施,优化人员配置,选好配强县级司法局中层干部和基层司法所长,实行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四是强化作风建设,解决好“风气”的问题。作风建设紧盯日常。针对基层司法所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违法违纪行为,结合“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分析问题根源,探索解决办法,以铁的手腕抓整治。在机关设置党风廉政承诺墙、党务政务公开栏、党员评星定级争先进公开栏,公开干部责任、工作任务、存在问题,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下大力气解决干部“懒”“散”“混”“乱”“绕”、“拖”、“卡”的问题,建立周预安、周销号制度,与干部的月度绩效考核奖金紧密挂钩,每月一考核,一公示,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状。今年以来,已对查处的2名不作为干部进行通报和经济处罚,对3名不作为的人民调解员进行解聘,对1名长期不上班的司法助理员依法辞退,在全局形成倒逼态势。 (二)巩固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成果,建立完善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人员分类管理、执法司法过错纠正和责任追究制度、绩效考评机制,完善法官、检察官员额动态管理机制和职业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司法机关聘任制书记员管理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的意见 【法规类别】标准化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鄂政发[2016]25号 【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6.06.24 【实施日期】2016.06.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的意见 (鄂政发〔2016〕25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标准化工作改革的重大部署,进一步发挥标准化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总量进位、质量升级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现就我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2015年以来,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动计划(2015-2016年)》(国办发

〔2015〕67号)、《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办发〔2015〕89号)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全面部署标准体系创新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深化标准化改革已经成为引领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重大任务。 (二)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标准是质量的基础和依据。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增长转变,都离不开标准化的引领和支撑。必须通过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加快解决当前标准供给不足、整体水平偏低、引领作用不明显、实施监督不力、协调推进机制不畅等问题,推动科技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提质增效,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三)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是我省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需求。“十三五”期间,我省确立了“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量质兼取”的工作方针,加快建设质量强省,努力在质量发展水平上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实现上述目标迫切需要通过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整体效能,有效对接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战略机遇,让标准成为对湖北质量的“硬约束”,成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支撑点”,成为规范市场秩序、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效益的“指挥棒”,以“湖北标准”打造“湖北品牌”,为我省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新动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立“放、管、服”相结合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强标准的有效供给,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