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二号线下穿古城墙段地表沉降控制标准研究_李宁
地铁建设对古建筑的影响

地铁建设对古建筑的影响
曹艳;王苗;陈贝;陈爱侠
【期刊名称】《黑龙江交通科技》
【年(卷),期】2015(038)011
【摘要】西安市地铁一号线与地铁二号线以地下线的形式经过西安明城墙,地铁二号线与规划建设的地铁六号线二期以地下线的形式经过钟楼保护范围.通过实测和类比分析的方法,探讨西安市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及六号线二期工程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古建筑产生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地铁盾构施工会造成一定的地面不均匀沉降,其中明城墙区段地面沉降量1.87 ~7.50 mm,钟楼区段地面沉降量0.21~1.40 mm,分别满足文物部门要求的15衄和5mm的沉降指标.运营期由于线路运行对古建筑产生振动影响,其中明城墙承重结构最高处的振动速度为0.07~0.18 mm/s,钟楼台基和木结构承重结构最高处的振动速度为0.06~0.15 mm/s,满足古建筑
0.15 ~0.20 mm/s振动标准限值.地铁项目建设对古建筑产生的环境影响可控.【总页数】3页(P167-169)
【作者】曹艳;王苗;陈贝;陈爱侠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安大学海威环境技术公司;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5.1
【相关文献】
1.城市地铁项目建设对古建筑的影响 [J], 陈爱侠;董小林;杨莉
2.西安地铁二号线建设对钟楼古建筑影响 [J], 张承客;李宁
3.40年到4000年,从南京地铁5号线建设—浅谈地铁施工对古建筑和地下文物的保护 [J], 陆航;
4.地铁运营对沿线古建筑的振动影响分析与研究 [J], 崇金玲
5.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对古建筑沉降的影响研究 [J], 唐海玥;靳炳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安地铁2号线穿越地裂缝的技术措施_樊红卫

都市快轨交通・第21卷第4期2008年8月<<快轨论坛 编者按 地裂缝是西安地区的特殊地质现象,20世纪70—90年代,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承压水,西安地裂缝曾经活动强烈,位移量相对较大。
现今虽然由于限采地下承压水后,地裂缝的活动强度减弱,但对地铁建设仍然有一定的影响。
西安市地铁2号线穿越其中的10条地裂缝,如果此问题不解决,地铁的100年使用寿命无法保证,下文提出的技术措施正是西安市准备采用的办法,是否有效,还有待实践检验。
刊登此文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对此问题的重视和普遍讨论,本刊秉承“百化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希望收到广大读者的更多保贵意见和技术措施,以便把地裂缝问题解决得更好。
如果读者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请不吝赐教,随时与作者或编辑部联系。
西安地铁2号线穿越地裂缝的技术措施樊红卫(西安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 710016)摘 要 西安地铁2号线是西安的第一条地铁线路,它穿过了13条地裂缝中的10条,西安地裂缝是在西安正断层组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地裂缝的变形具有不可抗拒性和巨大的破坏性,会给隧道结构带来致命的危害,地裂缝引起的隧道结构破坏模式有两种:拉张2挤压破坏型和直接剪断破坏型。
通过分析地裂缝的活动特征,估算出2号线沿线地裂缝的最大垂直位移量及百年变形量,分别阐述明挖法、浅埋暗挖法的结构处理方案,地裂缝处理的接头方案,地裂缝处的结构防水等技术措施。
关键词 西安地铁 地裂缝 穿越 技术措施1 西安地铁2号线概述西安地铁2号线位于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线路将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西安北站、市新行政中心、南北大街及钟楼、省体育场、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国际展览中心、长安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串联起来,为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骨干线路,与1号线构成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十字骨架。
规划轨道交通2号线北起草滩镇陈家堡,南至长安区韦曲镇,线路整体呈南北走向,全长32.402k m。
根据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号线近期建设铁路北客站2韦曲段,线路全长26.240k m,共设车站21座。
城市公共建筑中文化载体在地铁中的应用研究--以西安市地铁二号线《大秦腔》文化墙为例

城市公共建筑中文化载体在地铁中的应用研究——以西安市地铁二号线《大秦腔》文化墙为例专 业:设计艺术学硕 士 生:黄婷壹指导教师:蔺宝钢教授摘 要伴随城市的快速的发展,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大兴建设的同时,保留时间积淀的印记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塑造每个城市特有的地域风格和城市气韵是城市建设的新主题。
同时,在城市地铁的快速建设及城市规划的需要下,地铁将会渐渐成为都市生活的一部分伴随着我们每天的生活,它作为城市公共建筑的一部分,除了具有公共建筑的共同性质,如人流量大,建筑寿命长,提供大量公共空间等特点以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性,例如地下空间的封闭性,交通空间的传播性,停留等待空间的交流性等等,因此对于地铁站的建筑装饰设计和文化载体的运用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
本文的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城市公共建筑中文化载体在地铁中的应用,主要通过横向比较法,纵向归纳法,文献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进行研究。
并以西安钟楼站地铁文化墙实际项目为例。
在西安地铁钟楼站的《大秦腔》文化墙中,设计者将戏剧这种蕴含丰富情感和时间积淀的艺术形式嵌入了地铁这一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空间里,它所塑造的建筑场感染了穿行于地铁中在都市快节奏步调下生活的人们,唤起了内心深处的对生活的感悟找回时间的衡轴。
最后本文通过横向对比不同城市地铁文化载体的形式特征和对西安钟楼地铁站的内部装饰文化载体《大秦腔》文化墙的材质,色彩,题材选取表现手法,尺度分析等多个方面加以分析,从而推出有关城市地铁站建筑装饰的一些相关结论。
城市公共建筑中体现其地域文化特性的文化载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种是通过建筑语言本身,例如建筑形态,建筑风格等直接展现出建筑的地域文化特性,第二种则是通过其他的艺术形式与其建立关系,例如细化,镶嵌,置入等方式间接的表达出其地域文化特性。
第三种文化载体的形式较为抽象,它借用暗喻的手法通过空间,体量等之间的关系(如对比,均衡,包含等)来感染在其中的人们使之感受到其中的地域文化特性。
盾构法施工地铁科研论文

论文题目:西安地铁二号线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预测分析专 业:结构工程硕 士 生:马金伟 (签名) 指导教师:惠兴田 (签名)摘 要拟建的西安地铁二号线是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南北向骨干线,施工前预测地面沉降范围及程度为工程施工提供依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施工方法的选择、机器选型、模拟预测地面沉降、公式计算预测工后沉降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目前国内常见的施工方法有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施工法,文中从施工期间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施工后长期沉降的影响,特殊及复杂困难的地段进行处理以及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防渗漏水体系方面进行两种施工方法的比较,建议西安地铁修建采用盾构法施工。
结合西安地处失陷性黄土地层这特殊的地质条件,对敞开式盾构机、加泥式土压平衡盾构机、泥水平衡式盾构机和土压式这四种盾构设备的适用情况进行论证,建议西安地铁采用土压平衡式盾构。
本文运用有限元基本原理,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 对双线隧道施工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开挖面施加不同平衡反力时沉降的变化情况,建议西安地铁施工时将其控制在100a kp ~150a kp 范围内。
分析了24m 处不同开挖时间地面各点沉降和水平位移变化规律;24m 处埋深不同各点的沉降和位移的时间历程变化规律;24m 处横断面埋深不同沉降和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简单分析了单双线隧道开挖时沉降的相互影响情况。
利用双曲线模型、邓英尔模型、Mmrgan-Mercer-Flodin 模型进行工后长期固结沉降的计算预测,得出西安地区施工后6个月固结沉降基本达到最大值。
关 键 词:西安地铁二号线;地面沉降;盾构法施工;土压平衡盾构;数值模拟;工后沉降论文类型:应用研究Subject : Analysis of Ground Surface Settlement Due to theTunnel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Subway In XI’ANSpecialty : Safety EngineeringName : Ma Jinwei (Signature) Instructor:Hui Xingtian (Signature)ABSTRACTThe second constructing subway in XI’AN is the diaphysis’line in the orbital traffic web,forecasting the range and extent of the ground surface settlementbefore execu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adopting corresponding constructed precautions.I will studied the contents such as the select of the constructed way ,the lectotype of the machine 、forecasting groundsettlement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ecasting the ground settlement after construction.Today,the commen constrution method is the NATM and sheild drienmethod.Cormparing with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in effect for ground settlementinconstruction ,ineffect for ground settlement after construction ,in handling precautions in special and complex regions and in precautions of preventing waterpercolation and water leakage insubway’s operation,suggest using sheild drivenmethod .Associativing the speci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as wet-sinking of loess,comparing the applianced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m open sheild tunnel 、addingmud and soil balancing sheild tuunel,adding mud balancing sheild tuunel and EPBS sheild tunnel,sugget adopting EPBS sheild tunnel.Acorrding to finite element method basic principle, numerical simulating of double tunnel construction using ANSYS,analysis the alteration condition for applied to different balancing opposite force to working face,suggest adopting opposite force to working face form 100a kp to 150 a kp .Analysis the alterated ruleof ground settlement and leveldisplacement in different times in the working face of y=24m; Analysis the alterated rule of ground settlement and level displacement in all excavation in the working face of y=24m; Analysis the alterated rule of ground settlement and level displacement in differmen depth ofembedment in the working face of y=24m Simply analysis interaction effect ofthe settlement of two tunnel’excavation.Forecasting the ground settlement after construction using hyperbola model dengyinger model and Mmrgan-Mercer-Flodin model,get the maximal ground settlement is the ground settlement after six month.Keywords:The Second Subway In XI’AN,Ground SettlementThe sheild tunnel EPBS Numerical SimulationGround Settlement after excavationThesis : Application Research目录1 绪论 (1)1.1问题的提出 (1)1.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2)1.3本课题研究的发展现状 (3)1.3.1 隧道施工引起地面沉降研究现状 (3)1.3.2 存在的问题 (6)1.4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6)2 西安地铁施工方法选择 (8)2.1西安轨道交通情况简介 (8)2.1.1 线路规划 (8)2.1.2 工程地质条件 (9)2.1.3 水文地质条件 (10)2.2浅埋暗挖法与盾构法施工原理 (10)2.2.1 浅埋暗挖法施工原理 (10)2.2.2 盾构法施工原理 (11)2.3施工期间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比 (11)2.4对特殊及复杂困难地段的处理对比 (12)2.5工后长期沉降的分析对比 (13)2.6工后运营期结构的防渗漏水分析 (14)2.7本章小结 (14)3 盾构选型控制地面沉降 (16)3.1盾构的设备分类及工作原理 (16)3.2造成地面沉降原因 (17)3.2.1 地层损失 (17)3.2.2 受扰动土体的重新固结 (18)3.3盾构设备概况 (19)3.4不同盾构设备对西安地铁地质的适用性分析 (20)3.5本章小结 (22)4 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有限元数值模拟理论 (23)4.1弹塑性有限元基本理论 (23)4.1.1 弹塑性增量本构关系 (23)4.1.2 弹塑性问题的增量有限元理论 (24)4.1.3 弹塑性问题的求解方法 (26)4.2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有限元数值模拟 (28)4.2.1 初始应力场模拟 (28)4.2.2 洞周荷载释放的实现 (29)4.2.3 土压平衡盾构推进过程 (31)4.2.4 支护结构模拟 (33)5 盾构施工地面沉降预测 (34)5.1数值分析模型 (34)5.1.1 有限元模型及网格划分 (34)5.1.2 计算过程 (35)5.1.3 结果分析 (37)5.2利用数学模型预测工后沉降 (50)5.2.1 工后沉降研究意义及现状 (50)5.2.2 常用的各种数学模型 (51)5.2.3 计算预测工后沉降 (53)5.3本章小结 (56)6 结论 (58)6.1结论 (58)6.2展望 (59)致谢 (60)参考文献 (61)附录 (64)1 绪论1.1 问题的提出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不断增长,一方面,要求城市建设迅速发展能与之相适应,使得城市市区内可供利用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带来交通阻塞、空间拥挤、环境污染、基础设施落后、城市防灾能力弱化等“城市综合症”,恶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城市集约化程度和提高效率要求方面越来越高。
地铁二号线暗挖隧道下穿引水管施工技术

地铁二号线暗挖隧道下穿引水管施工技术摘要:西安地铁二号线26 标暗挖隧道下穿城市引水管道,为保护城市引水管道,又能很好的完成地铁建设的使命,采取合理措施,使暗挖隧道下穿城市引水管。
本文主要通过针对此种特殊情况,对现场地质情况分析、处理方案、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引水管道地铁隧道暗梁技术0 引言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西安地铁二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二号线停车场位于我市长安区潏河北岸,出入场线全长840 米,分为隧道段和地面路基段两部分,其中隧道段下穿两条城市引水管道(黑河输水管道)。
目前出入场线正在抓紧施工,该停车场是二号线南延段2014 年6 月底通车的关键节点。
按照地铁设计方案,出入场线隧道段施工以及通车后的运营都将对黑河输水管道的安全运行造成很大威胁,同时这黑河输水管道对地铁安全运营也会造成重大隐患。
经地铁公司与水务集团研究,决定对交叉部位的黑河管道进行加固,以确保城市供水及地铁运营安全。
黑河引水渠道承担着全市80%以上的供水任务。
按照市政府专项问题会议纪要“既不影响城市供水,也不影响地铁建设”的精神,地铁公司和水务集团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决定将输水管道的管材由钢筋混凝土管(已运行20 多年)更换为球墨铸铁管。
现场地铁区间暗挖隧道为接近于东西走向,于两条并排放置的黑河引水管道形成35°夹角,管底标高基本相同,两管间距30m,管质为混凝土预应力管,管径2.0m,壁厚0.13m,每节有效长度5.0m,管道底部用浆砌石砌筑台座,台座宽2.8m,高0.3m。
区间隧道下穿黑河引水管,引水管与暗挖隧道结构顶相距分别为3.85m、3.09m,区间隧道净距为9.7m,高度为6.5m,宽为6.28m。
1 现场地质情况该区域内主要岩层有全新统、上更新统及中更新统地层构成,根据地质报告,该处地质情况差,区间土层以粘土为住,局部夹砂层,在管道下方有砂层透镜体存在,隧道结构在卵石土层中穿过,采用矿山法施工。
西安地铁下穿陇海铁路盾构隧道施工技术

西安地铁下穿陇海铁路盾构隧道施工技术【摘要】结合西安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安远门-北大街盾构隧道下穿陇海铁路工程,从铁路线路安全控制标准、轨道加固措施、盾构掘进参数选择及监控量测等方面介绍了西安地质条件下盾构下穿陇海铁路施工技术,并通过各项监测数据及地面沉降分析,证明该措施安全有效,能有效控制地面沉降,保证了既有铁路的正常运行,可为后续同类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盾构;陇海铁路;施工技术引言在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受施工场地、道路交通、市政建设,既有铁路等城市环境因素的限制,传统隧道施工方法难以普遍适用,而盾构法施工因其交通影响小、地层适应性强、地表沉降易于控制、管线干扰小等优点,使其工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铁下穿既有铁路越发普遍[1,2],地铁施工过程中为控制铁路区段特殊沉降要求及行车安全,应采取铁路预加固措施[3],优化盾构施工参数,保证工程施工及铁路行车安全。
1、工程概况西安地铁二号线安远门-北大街区间左线ZDK11+319.2~+341.54、右线YDK11+322.803 ~+345.823区段盾构隧道下穿陇海铁路轨道群,位置关系及隧道纵剖面如图1、图2所示。
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古土壤和老黄土,黄土湿陷等级为I级(轻微),覆土约为16.5m,地下水位为4.6~7.6m,隧道选用管片外径6m,厚度300m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机施工。
铁路轨道群共5股,其中2股为正线采用60kg/m钢轨,3股为配线,采用50kg/m钢轨,正线及配线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碎石道床。
2、工程风险及铁路控制标准尽管盾构施工对地层扰动较小,地表沉降易于控制,但盾构施工势必引起地表的移动及变形[4],且运营铁路对沉降较为敏感,若沉降量超出铁路行业沉降控制标准,则造成铁路整体轨道或轨道沉降差异过大、轨道前后高低不平顺及损害铁路设备等,给铁路运营带来极大风险。
而铁路线路的不平顺将加大轮轨间的冲击力,路基内动应力加大,增大隧道结构附加动应力,危及地铁隧道结构安全。
浅覆地层盾构隧道下穿永宁门护城河的施工方案研究

浅覆地层盾构隧道下穿永宁门护城河的施工方案研究颜治国;刘殿书;江玉生【摘要】Based on Xi' an Metro line two Subway Tunnel under Yong-Ning Door Moat project,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excavation face, using minimal supporting force principle, the shield tunnel face support pressure within the safety range, and the authors also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iver inland surface uplift problem. Take in the channel load in shield construction, and reasonable measures to control Earth pressure, effective control of ground deformation, to prevent the surface uplift. The data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ound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hows that,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and technical measures are correct and feasible, and it would serve as a good reference for similar condition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以西安地铁二号线地铁隧道下穿永宁门护城河工程为依托,根据具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利用开挖面的最小支护力原理,得出了盾构掌子面土仓内压力的安全范围,并就施工中河道内地表隆起较大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采取在河道内堆载,并在盾构施工中合理控制土仓压力的措施,能有效控制地层变形,防止地表隆起.施工中的地层变形监测数据表明,提出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正确可行,对未来类似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2)005【总页数】6页(P622-626,657)【关键词】盾构隧道;地表隆起;开挖面支护力【作者】颜治国;刘殿书;江玉生【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6.3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不可避免,但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减小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值,使其控制在工程允许的范围[1-2]。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古城墙变形规律预测与施工安全防控技术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古城墙变形规律预测与施工安全防控技术曹振;张宁;杨锋
【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年(卷),期】2015(018)008
【摘要】西安地铁盾构工程具有地表条件复杂、穿越文物和建(构)筑物多等特点.以西安地铁2号线安远门至北大街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下穿古城墙为工程背景,应用FLAC3D软件对盾构下穿北门明城墙施工的城墙变形规律进行研究.所提出的施工灾害预控技术措施和变形控制措施合理有效.
【总页数】6页(P119-124)
【作者】曹振;张宁;杨锋
【作者单位】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710018,西安;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710018,西安;西安科技大学,710054,西安;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
司,200070,上海;西安科技大学,710054,西安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6.3+1;U458.1
【相关文献】
1.下穿匝道明挖基坑对下卧地铁盾构隧道的影响分析 [J], 刘志明;何振华
2.黄土盾构下穿护城河拱桥FLAC3D预测与施工安全防控技术 [J], 曹振;杨锋;张宁
3.浅覆土钢筋混凝土雨水箱涵下穿古城墙施工方案研究 [J], 马奔; 范肖波; 陆鹏; 何建国; 何俊龙
4.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及侧穿既有高层建筑物影响研究 [J], 张玉华
5.下穿古城墙超前导管支护敞口式顶管施工技术 [J], 韩东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