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表示法教学设计.doc

函数的表示法教学设计.doc
函数的表示法教学设计.doc

§2.2函数的表示法教学设计

鄂伦春中学张建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函数的常用的三种衣示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了解函数不同表示法的优缺点;

3.使学生理解分段函数及其表示法,会处理某些简单的分段函数问题;

4.培养学牛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牛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相互转化,分段函数及其表示法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分段函数及其表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复习提问:函数的定义

问题1:下表列出的是正方形面积变化情况.

(1)这份表格表示的是函数关系吗?

(2)当x在(0,+ 8)变化时呢?怎么表示?

答:(1)是函数关系;(2)是函数关系;y=x? xW(O, +°°)或图象法。

在研究函数的过程屮,采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函数,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介度理解函数的性质,同时也是研究函数的亜耍手段.

问题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函数有哪些常用的表示法?

答:列表法是、图像法、解析法

二、新课讲解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8-P29例2以上部分内容。

1洌表法

在实际问题中常常使用表格,有些表格描述了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比如,某天一昼夜温度变化

问题:列表法是怎样定义的?有什么优、缺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

(1)定义:用表格的形式表示两个变量Z间断数关系的方法,称为列表法。

(2)优点:不用通过计算就能知道两个变量Z间的对应关系,比较直观. 缺点:只能表示有限个元素间的函数关系.

2.图象法:

人的心脏跳动强度是时间的函数,医学上常用的心电图,就是利用仪器记录心脏跳动的强度(函数

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问题:图像法是怎样定义的?有什么优、缺点?

在学生冋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

(1)定义:用图像把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农示出來的方法,称为图像法。

(2)优点:图像法可以直观地表示函数的局部变化规律,进而可以预测它的整体趋势. 缺点:只能近似反映函数的变化情况.

3解析式法:

例如,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而积为y,则y是x的函数,用解析式表示为y=x? xF(O, +-)

问题:解析式法是怎样定义的?有什么优、缺点?

在学牛回答的基础上师牛共同总结:

(1)解析式法:一个函数对应关系用口变量的解析表达式(简称解析式)表示出来的方法,称

为解析法。

(2)优点:解析法表示的函数关系能较便利地通过计算等手段研究函数性质. 缺点:一些实际问题很难找到它的解析式.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是有机的一个整体,像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我们都可以川列表法是、图像法、解析法来表示和研究它们。

下血我们再通过几个具体实例来研究函数的列表法是、图像法、解析法的相互转化和应用。

例1、请画出函数y = x的图像

[Y Y > Q

解:由绝对值定义,得丁 = |兀| = { ' ~

[—x y x v 0

它的图像为第一和第二象限的角平分线,如右图所示

例2、国内跨省市Z间邮寄信函,每封信函的质量和对应的邮资如表所示(多媒体课件显示)

信函质量(m) /g0VmW2020

邮资(M)/元 1.20 2.40 3.60 4.80 6.00

画出图像,并写出函数的解析式。

解:邮资M是信函质量m的函数,函数图像如下图所示

1.20, 0 < /?? < 20

两数解析式为: M =<3.60, 40 < m < 60

2.40, 20 5 5 40

4.80, 60 < m < 80

6.00, 80

4.分段函数:像这样在定义域内的不同区间上对应着不同的解析式的函数叫分段函数注意:(1)分段函

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儿个函数”;

(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3)有些函数既可川列表法表示,也可用图像法或解析法表示.

三、思考交流

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 (xE{l, 2, 3, 4, 5))个笔记本需要多少元?试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

解: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数集{1, 2, 3, 4, 5},

解析式法:y=5x, xe {1, 2, 3, 4, 5)

图像法:多媒体显示

四、课堂练习

P31 第]、2题。

五、课堂小结

师牛共同归纳本节主要内容

1.掌握函数三种表示法的优、缺点,灵活运川三种表示法表示两数.

2.掌握运川分段函数来表达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

P34习题2-2 A组第1、2题。

七、板书设计

(一)函数的表示方法教案

2.1.2 函数的表示方法(一) 【学习要求】 1.会用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表示一些具体的函数; 2.会根据具体条件求函数的解析式; 3.会在不同情境中用不同形式表示函数. 【学法指导】 学习函数的表示方法,不仅是研究函数的性质和应用的需要,而且是为加深函数概念的理解.通过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感受函数与生活实际联系的密切性,通过求函数解析式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列表法:通过列出自变量与对应函数值的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2.图象法:如果图形F是函数y=f(x)的图象,则图象上的任一点的坐标(x,y)都满足函数关系y=f(x),反之,满足函数关系y=f(x)的点(x,y)都在图象F上.这种用“图形”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3.解析法:如果在函数y=f(x)(x∈A)中,f(x)是用代数式(或解析式) 来表达的,这种方法叫做解析法.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问题情境] 语言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同样的祝福又有着不同的表示方法.例如,简体中文中的“生日快乐!”用繁体中文为:生日快樂!英文为:Happy Birthday!…,那么对于函数,又有什么不同的表示方法呢? 探究点一函数的表示方法 问题1 在初中学习的函数有哪几种常用的表示法? 答: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问题2列表法是如何定义的? 答:通过列出自变量与对应函数值的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问题4 图象法是如何定义的? 答:如果图形F是函数y=f(x)的图象,则图象上的任一点的坐标(x,y)都满足函数关系y=f(x),反之,满足函数关系y=f(x)的点(x,y)都在图象F上.这种用“图形”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问题5我们在作函数y=2x+1的图象时,先列表,后描点作图.这实际上就是函数的列表法表示和图象法表示,而y=2x+1这种表示方法叫做解析法.你能给解析法下个定义吗? 答:如果在函数y=f(x) (x∈A)中,f(x)是用代数式(或解析式)来表达的,这种方法叫做解析法.(也称为公式法.) 问题6 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 答:(1)用解析法表示函数的关系.优点:简捷明了.能从解析式清楚看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全部相依关系,并且适合于进行理论分析和推导计算;缺点:在求对应值时,有时要做较复杂的计算. (2)用列表法表示函数关系.优点:对于表中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把函数值找到,查询时很方便;缺点:表中不能把所有的自变量与函数对应值全部列出,而且从表中看不出变量间的对应规律. (3)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优点:形象直观,可以形象地反映出函数关系变化的趋势和某些性质,把抽象的函数概念形象化;缺点:从自变量的值常常难以找到对应的函数的准确值. 例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 (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 解: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数集{1,2,3,4,5}.用解析法可将函数y=f(x)表示为y=5x,x∈{1,2,3,4,5}.

青岛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函数与它的表示法(2)》参考教案

青岛版初中数学 重点知识精选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青岛版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5.1 函数与它的表示法(2)

一、教与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根据简单的函数解析式和问题情境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能利用函数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与学重点难点: 重点就是确定函数关系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难点是确定实际问题情境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列车以9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 地开往B 地 (1)填写下表: 行驶时间x 小时 1 2 3 4 行驶路程y 千米 (2)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x 可以取全体实数吗? (二)、探究新知: 1、问题导读: (1)在上一节课的三个问题中,自变量可以取值的范围是什么? (2)对于自变量在它可以取值的范围内每取一个确定值,另一个变量是否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3)由此你对函数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与同伴交流. (4)完成下列问题: 在同一个__________中,有两个______x ,y .如果对于变量x 在可以取值的范围内每取一个_________的值,变量y 都有一个_______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______是______的函数. 2、合作交流: (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可以取值的范围: ①23-=x y ; ②1 21 +=x y ; ③1-=x y ; ④x x y 53-= . 5

(2)一根蜡烛长20cm ,每小时燃掉5cm . ①、写出蜡烛剩余的长度y (cm )与点燃时间x (h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②、求自变量x 可以取值的范围; ③、蜡烛点燃2h 后还剩多长? 3、精讲点拨: (1)、确定解析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主要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解析式为整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解析式为分式,要考虑分母不能为零; 解析式为二次根式,要考虑被开方数应为非负数. (2)、确定函数自变量可以取值的范围时,必须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三)、学以致用: 1、巩固新知: 8页练习1、2、3题. 2、能力提升: 课本第8页挑战自我 (四)、达标测评: 1.(呼和浩特市)函数3 1 +=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_. 2.(毕节)函数1 2 -+=x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2 B .x ≥-2且x ≠1 C . x ≠1 D .x ≥-2或x ≠1 3.在一个半径为10m 的圆形场地内建一个正方形操场.设正方形边长为x (m ),面积为y (m 2),则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是_______________,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19.1.2 函数的图象 第2课时 函数的表示方法教案

第2课时函数的表示方法 1.了解函数的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函数恰当的表示方法;(重点) 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难点) 一、情境导入 问题:(1)某人上班由于担心迟到所以一开始就跑,等跑累了再走完余下的路程,可以把此人距单位的距离看成是关于出发时间的函数,想一想我们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的表示这一函数呢? (2)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银行利率、列车时刻、国民生产总值等问题,想一想,这些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又是如何表示的?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函数的表示方法 【类型一】用列表法表示函数关系 (不超过50克),它的长度会改变, (1) (2)当所挂重物为x克时,用h厘米表示总长度,请写出此时弹簧的总长度的函数表达式. (3)当弹簧的总长度为25厘米时,求此时所挂重物的质量为多少克. 解析:(1)根据挂重物每克伸长0.5厘米,要伸长5厘米,可得答案;(2)根据挂重物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可得函数解析式;(3)根据函数值,可得所挂重物质量. 解:(1)5÷0.5×1=10(克), 答:要想使弹簧伸长5厘米,应挂重物10克; (2)函数的表达式:h=10+0.5x(0≤x≤50); (3)当h=25时,25=10+0.5x,x=30, 答:当弹簧的总长度为25厘米时,此时所挂重物的质量为30克. 方法总结:列表法的优点是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简洁明了.列表法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如成绩表、银行的利率表等. 【类型二】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 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2.1.2(二)函数的表示方法教案

2.1.2 函数的表示方法(二) 【学习要求】 1.进一步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2.了解分段函数的定义,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3.学会运用函数图象来研究分段函数. 【学法指导】 通过求函数解析式,进一步掌握数学中的思想方法;通过分段函数的学习,感悟表达的多样性;加深函数概念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分段函数的定义:在函数的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x 的不同取值区间,有着不同的对应法则,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 2.分段函数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其值域是各段值域的 并 集(填“并”或“交”). 3.分段函数图象:画分段函数的图象,应在各自定义域之下画出定义域所对应的解析式的图象.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问题情境] 某人去上班,由于担心迟到,所以一开始就跑步前进,等跑累了再走完余下的路程.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人距离单位的距离是关于出发后的时间的函数,想一想,用怎样的解析式表示这一函数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节我们就来学习分段函数. 探究点一 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问题1 若已知函数的类型,求函数的解析式通常用什么方法? 答: 若已知函数的类型,可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问题2 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思路是怎样的? 答:由函数类型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列出方程(或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的系数,进而求出函数解析式. 例1 设二次函数f(x)满足f(x +2)=f(2-x),且f(x)=0的两实根平方和为10,图象过点(0,3),求f(x)的解析式. 分析: 由于f(x)是二次函数,其解析式的基本结构已定,可用待定系数法处理. 解: 设f(x)=ax 2+bx +c (a≠0). 由f(x +2)=f(2-x)可知,该函数图象关于直线x =2对称. ∴-b 2a =2,即b =-4a.① 又图象过点(0,3),∴c=3.② 由方程f(x)=0的两实根平方和为10, 即x 21+x 22=(x 1+x 2)2-2x 1x 2=10. 即b 2-2ac =10a 2.③ 由①②③解得a =1,b =-4,c =3. ∴f(x)=x 2-4x +3. 小结: 已知f(x)为一次函数时,可设f(x)=ax +b (a≠0);已知f(x)为反比例函数时,可设f(x)=k x (k≠0);已知f(x)为二次函数时,根据条件可设①一般式:f(x)=ax 2+bx +c (a≠0),②顶点式:f(x)=a(x -h)2+k (a≠0); ③双根式:f(x)=a(x -x 1)(x -x 2) (a≠0). 跟踪训练1 已知f(x)是二次函数,若f(0)=0,且f(x +1)=f(x)+x +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解: 设f(x)=ax 2+bx +c (a≠0), 由f(0)=0知c =0.∴f(x)=ax 2+bx. 又f(x +1)=f(x)+x +1, ∴a(x+1)2+b(x +1)=ax 2+bx +x +1. 即ax 2+(2a +b)x +a +b =ax 2+(b +1)x +1. 故2a +b =b +1且a +b =1,解得a =12,b =12 , ∴f(x)=12x 2+12 x. 探究点二 消去法求函数解析式 导引 有些求函数解析式的题目,已知条件为一方程,在方程中同时含有f(x)与f(-x)或f(x)与f(1x ),那么如何

青岛版九年级下数学教案5.1函数与它的表示法(第2课时)

5.1 函数与它的表示法(第2课时)教学案 一、教与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根据简单的函数解析式和问题情境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能利用函数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与学重点难点: 重点就是确定函数关系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难点是确定实际问题情境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与学方法:合作交流,展示共享 四、教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列车以9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 地开往B 地 (1)填写下表: (2)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x 可以取全体实数吗? 让学生体会数学研究的对象来源于生活,很多数学研究的内容都能在生活找到模型,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二)、探究新知: 1、问题导读: (1)、在上一节课的三个问题中,自变量可以取值的范围是什么? (2)、对于自变量在它可以取值的范围内每取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是否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3)、由此你对函数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与同伴交流。 (4)、完成下列问题: 在同一个__________中,有两个______x ,y .如果对于变量x 在可以取值的范围内每取一个_________的值,变量y 都有一个_______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______是______的函数. 2、合作交流: (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可以取值的范围: ①23-=x y ; ②121+= x y ; ③1-=x y ; ④x x y 53-= . (2).一根蜡烛长20cm ,每小时燃掉5cm . ①、写出蜡烛剩余的长度y (cm )与点燃时间x (h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②、求自变量x 可以取值的范围; ③、蜡烛点燃2h 后还剩多长?

高中数学函数的表示法教案

§2.2 函数的表示法教学设计 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学 柏长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函数的常用的三种表示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了解函数不同表示法的优缺点; 3.使学生理解分段函数及其表示法,会处理某些简单的分段函数问题; 4.培养学生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相互转化,分段函数及其表示法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分段函数及其表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复习提问:函数的定义及其三要素是什么? 函数的本质就是建立在自变量x的集合A上对应关系,在研究函数的过程中,我们常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函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我们理解函数的性质,是研究函数的重要手段。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函数有哪些常用的表示法? 答:列表法是、图像法、解析法 二、新课讲解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8-P29例2以上部分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 列表法是、图像法、解析法的分别是怎样定义的? 2. 这三种表示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是有机的一个整体,像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我们都可以用列表法是、图像法、解析法来表示和研究它们。 下面我们再通过几个具体实例来研究函数的列表法是、图像法、解析法的相互转化和应用。 例1、 请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0 ,0x x y x x x ≥?==?-≤?

解:图像为第一和第二象限的角平分线, 如图2-5所示 图2-5 本题体现的是由数到形的变化,是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问1.如何作出函数1y x =-的图像? 2.如何作出函数1y x =-的图像? 3. 如何作出函数23y x =+-的图像? 4.思考:如何由函数y x =的图像得到函数y x a b =++的图像? 5.试求函数y x =与函数y=1的图像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例2、 国内跨省市之间邮寄信函,每封信函的质量和对应的邮资如表2-5: (多媒体课件显示) 画出图像,并写出函数的解析式。 分析:要让学生明白当信函质量020m < ≤时邮资M=1.20是信函质量m 的函数,是一种典型 的多对一的函数,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体会。 解:邮资M 是信函质量m 的函数,函数图像如图2-6所示 图2-6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1.2.2函数的表示法 教学目的:(1)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纠正认为“y=f(x)”就是函数的解析式的片面错误认识.教学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段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什么才算“恰当”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函数的概念; 2.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 (1)解析法; (2)图象法; (3)列表法. 二、新课教学 (一)典型例题 例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 (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 . 分析:注意本例的设问,此处“y=f(x)”有三种含义,它可以是解析表达式,可以是图象,也可以是对应值表. 解:(略) 注意: ○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 ○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图象法:是否连线; ○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巩固练习: 课本P27练习第1题 例2.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几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及班级平均分表: 第一次第二 次 第三 次 第四 次 第五 次 第六 次 王 伟 98 87 91 92 88 95 张 城 90 76 88 75 86 80 赵 磊 68 65 73 72 75 82 班 平 均 分 88.2 78.3 85.4 80.3 75.7 82.6 请你对这三们同学在高一学年度的数学学习情况做一个分析. 分析:本例应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做学情分析,具体要分析什么怎么 分析借助什么工具 解:(略) 注意: ○本例为了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离散的点用虚线连接,这样更便于研 究成绩的变化特点; ○本例能否用解析法为什么 巩固练习: 课本P27练习第2题

高一数学1.2.2函数的表示法(二)教案

高一数学1.2.2函数的表示法(二)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换元法,配凑法,待定系数法,消去法,分段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求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对函数解析式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举例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一些对应,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对应实例: 对于任何一个实数a,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P和它对应; 对于坐标平面内任何一个点A,都有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和它对应;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确定的面积和它对应; 某影院的某场电影的每一张电影票有唯一确定的座位与它对应; 2.讨论:函数存在怎样的对应?其对应有何特点? 3.导入: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间的一种对应,若将其中的条件“非空数集”弱化为“任意两个非空集合”,按照某种法则可以建立起更为普通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映射。 二、讲授新课: (一)映射的概念教学: 定义: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系统地归纳了映射的概念,并进一步学习了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1.课本P24习题1.2B组题3,4; 2.阅读P26 材料。 1.2.2函数的表示法(三)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分段函数的求法; (2)掌握函数图象的画法。 【教学重点】函数图象的画法。 【教学难点】掌握函数图象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举例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一些函数的图象,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在黑板上演示它们的画法。 2.讨论:函数图象有什么特点? 四、归纳小结: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及其表示

第一课时: 1.2.1 函数的概念(一) 教学要求: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讨论: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 .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 是x 的函数,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二、讲授新课: 1.教学函数模型思想及函数概念: ①给出三个实例: A .一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5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h (米)与时间t (秒)的变化规律是21305h t t =-. B .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见书P16页图) C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八五”计划以来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 (见书P17页表) ②讨论: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什么?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 三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x ,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在数集B 中都与唯一确定的y 和它对应,记作::f A B → ③定义:设A 、B 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

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下册5.1《函数与它的表示法》教案

《函数与它的表示法》教案 (第1课时) 教与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 (2)能够恰当地运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就是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难点是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气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匀速运动中,路程随着时间的的变化而变化.你还记得气温和时间、路程和速度这两个变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你还记得什么是函数吗? 在现实生活中,函数关系是处处存在的.你知道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通常有哪几种吗? 利用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七下教材中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及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让学生体会数学研究的对象来源于生活,很多数学研究的内容都能在生活找到模型,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二)、探究新知 1、问题导读 (1)完成教材第4页的观察与思考题. (2)用来表达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用表格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 2、合作交流: (1)你能分别举出用三种方法表示函数的例子吗? (2)你认为用解析法.列表法和图像法表示函数关系各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3)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时用到了函数关系的哪几种表示方法? 3、精讲点拨 (1)思考:在每个问题中,哪是自变量;谁是谁的函数;当自变量的值确定后是否都相应地确定一个函数值;函数关系是用什么方式表示的.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教案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一、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初步掌握换元法的简单运用. (2)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了解每种方法的优点.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3)求简单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了解分段函数及其简单应用. 重点: 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分段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难点: 对函数符号)(x f y =的理解;对于具体问题能灵活运用这三种表示方法中的某种进行分析,什么才算“恰当”?分段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二、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x f y =,x A .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 A}叫做函数的值域.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①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②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3.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区间表示: {x|a ≤x ≤b}=[a ,b]; ; ; .

高中数学《函数的表示法》教案3 北师版必修1

函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的:(1)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段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什么才算“恰当”?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函数的概念; 2.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 (1)解析法; (2)图象法; (3)列表法. 二、新课教学 (一)典型例题 例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 (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 . 分析:注意本例的设问,此处“y=f(x)”有三种含义,它可以是解析表达式,可以是图象,也可以是对应值表. 解:(略) 注意: ○1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 ○2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3图象法:是否连线; ○4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巩固练习: 课本P 练习第1题 27 例2.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几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及班级平均分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王伟98 87 91 92 88 95 张城90 76 88 75 86 80 赵磊68 65 73 72 75 82 班平均分88.2 78.3 85.4 80.3 75.7 82.6 请你对这三们同学在高一学年度的数学学习情况做一个分析. 分析:本例应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做学情分析,具体要分析什么?怎么分析?借助什么工具? 解:(略) 注意: ○1本例为了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离散的点用虚线连接,这样更便于研究成绩的变化特点;

《函数与它的表示法》第一课时教案

5.1函数与它的表示法(1) 教材分析: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作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此外,在图象法的认识中,学生初步学习了从图象中获得信息,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准备. 学生分析: 函数的初步知识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过,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2、能根据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确定不同的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让学生接 触并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和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热情和兴趣,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难点:根据具体情境确定简单的函数表示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还记得什么是函数吗? 在现实生活中,函数关系是处处存在的.你知道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有哪几种吗?你能 举出一些例子吗? 【设计意图】: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函数的例子,鼓励学生多发言,使学生意识到函数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的. 知识回顾: 1.在某一问题中,保持的量叫常量,可以取的量,叫做变量. 2.函数:在同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个值,y都有______与之对应,我们就把y叫做x的函数,其中x叫做自变量.如果自变量x取a时,y的值是b,就把b叫做x=a时的函数值.

【设计意图】: 回顾七年级所学函数的初步知识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合作探究一: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阅读课本第4-5页,“观察与思考”讨论: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是什么? 归纳: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是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 【设计意图】: 学生观察例子后可以小组合作,试着用语言总结函数的表示方法,活动中要注意学生是 否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合作探究二: 函数不同表示方法的特点 小组合作交流,各抒己见,只要有道理,都要给予肯定,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归纳:图象法的优点是直观,能够形象地反映出当自变量的值变化时函数值的变化趋势, 所以常用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趋势.不足之处是不能准确地由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出函值.列表法的优点是已知表中给出的部分自变量的值时,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查出对应的 函数值.不足之处是只能表示出自变量的有限个离散值及其函数值. 解析法的优点是全面、准确、方便,对于自变量在可以取值的范围内任取一个确定的值,都可以通过表达式计算求出它的函数值.不足之处是不够形象直观,而且不是每一个 函数都可以写出它的表达式. 当堂检测: 1.小明今天到学校参加初中毕业会考,从家里出发走10分到离家500米的地方吃早餐,吃 早餐用了20分;再用10分赶到离家1000米的学校参加考试.下列图象中,能反映这一过程 的是() 2.李华和弟弟进行百米赛跑,李华比弟弟跑得快,如果两人同时起跑,李华肯定赢.现在李 华让弟弟先跑若干米,图中,分别表示两人的路程与李华追赶弟弟的时间的关系,由图中信 息可知,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李华先到达终点B.弟弟的速度是8米/秒 C.弟弟先跑了10米D.弟弟的速度是10米/秒

《函数与它的表示法》第二课时教案

5.1函数与它的表示法(2)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函数的概念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 今后学习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做好知识准备,对学生函数性质接受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设想: 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探究式、师生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得到 结论.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函数的概念进行再认识,紧接着探究函数的取值范围,在探究过 程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实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函数的概念. 2、会根据具体情境写出函数的解析式并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确定函数自变量范围的方法,培养学生操作、归纳、推理能力,让学生接触并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和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热情和兴趣,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确定函数解析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难点: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上一节课的三个例子,思考下列问题: (1)在这些问题中,自变量可以取值的范围分别是什么? (2)对于自变量在它可以取值的范围内每取一个值,另一个变量是否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 它对应? (3)由此你对函数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相互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为解决后来的问题降低了难度. 合作探究一:函数的定义 回忆七年级学的函数概念:在同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把y叫做x的函数,其中x叫做自变量.

1.7 函数的表示法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会根据不同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函数;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函数的表示形式,其目的不仅是研究函数的性质和应用的需要,而且是为加深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表示的必要性,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段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什么才算“恰当”?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 3. 教学用具 投影仪 4. 标签 函数的表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我们在前两节课中,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定义,会求函数的值域,那么函数有哪些表示的方法呢?这一节课我们研究这一问题.

(二)研探新知 1.函数有哪些表示方法呢? (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 2.明确三种方法各自的特点? (解析式的特点为:函数关系清楚,容易从自变量的值求出其对应的函数值, 便于用解析式来研究函数的性质,还有利于我们求函数的值域;列表法的特点为:不通过计算就知道自变量取某些值时函数的对应值;图像法的特点是:能 直观形象地表示出函数的变化情况)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例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个笔记本需要元,试用 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 分析:注意本例的设问,此处“”有三种含义,它可以是解析表达式,可以是图象,也可以是对应值表. 注意: ①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 ②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③图象法:是否连线; ④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例2.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几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 级平均分表: 请你对这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的数学学习情况做一个分析. 分析:本例应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做学情分析,具体要分析什么?怎么分析?借助什么工具?

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下册5.1《函数和它的表示方法》教案2

5.1 函数与它的表示法 一、教与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根据简单的函数解析式和问题情境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能利用函数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与学重点难点: 重点就是确定函数关系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难点是确定实际问题情境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列车以9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 行驶时间x小时 1 2 3 4 5 行驶路程y千米 (2)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x可以取全体实数吗? (二)、探究新知: 1、问题导读: (1)、在上一节课的三个问题中,自变量可以取值的范围是什么? (2)、对于自变量在它可以取值的范围内每取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是否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3)、由此你对函数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与同伴交流。 (4)、完成下列问题: 在同一个__________中,有两个______x,y.如果对于变量x在可以取值的范围内每取一个_________的值,变量y都有一个_______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______是______的函数. 2、合作交流: (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可以取值的范围: (2).一根蜡烛长20cm,每小时燃掉5cm. ①、写出蜡烛剩余的长度y(cm)与点燃时间x(h)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②、求自变量x可以取值的范围; ③、蜡烛点燃2h后还剩多长? 3、精讲点拨: (1)、确定解析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主要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解析式为整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解析式为分式,要考虑分母不能为零; 解析式为二次根式,要考虑被开方数应为非负数。 (2)、确定函数自变量可以取值的范围时,必须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三)、学以致用: 1、巩固新知: 8页练习1、2、3题。 2、能力提升:

函数表示法 经典教案

1.2.2 函数的表示法(一) 一、说教材 函数的表示法是“函数及其表示”这一节的主要内容之一. 学习函数表示法,可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领悟数形结合,化归等函数思想,函数的不同表示法能丰富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 解析法优点: 一是简明、精确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 二是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的值所对应的函数值. 解析法缺点: 不直观形象 图象法的优点: 直观形象地表示自变量的变化的趋势,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缺点:不精确 列表法的优点: 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列表法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银行的利率表等. 缺点:只能表示自变量个数较少的情况 在研究函数时,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但并不是每个函数都可以用三种方法表示,根据问题的特点,恰当的选取表示方法。 分段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所谓分段函数,就是在同一个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对应关系不同的函数.这类似于,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可以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二、说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掌握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 (1) 进一步提高对函数本质的理解; (2)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也可应用于生活,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说重难点 1.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恰当选取表示方法。 2.分段函数的理解 突破方法:通过探究1、说明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而例1 ,无法用列表法表示,引出问题,加上思考2,说明,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但并不是每个函数都可以用三种方法表示,应根据问题的特点,恰当的选取表示方法。如何选取呢,就要研究其优缺点,一气呵成,使学生易于接受 分段函数,通过实例实践,加上画含绝对值号的函数的图象,让学生体验到,分段函数的问题应该分段解决,然后再综合.这也为下一步研究分段函数的单调性等性质打下伏笔.

《函数与它的表示法》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5.1 函数与它的表示法 一、教与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根据简单的函数解析式和问题情境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能利用函数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与学重点难点: 重点就是确定函数关系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难点是确定实际问题情境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列车以9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 地开往B 地 行驶时间x 小时 1 2 3 4 行驶路程y 千米 (3)x 可以取全体实数吗? (二)、探究新知: 1、问题导读: (1)、在上一节课的三个问题中,自变量可以取值的范围是什么? (2)、对于自变量在它可以取值的范围内每取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是否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3)、由此你对函数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与同伴交流。 (4)、完成下列问题: 在同一个__________中,有两个______x ,y .如果对于变量x 在可以取值的范围内每取一个_________的值,变量y 都有一个_______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______是______的函数. 2、合作交流: (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可以取值的范围: ①23-=x y ; ②1 21+=x y ; 5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1.2.2函数的表示法(1)教案

1.2.2函数的表示法(1)(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纠正认为“y=f(x)”就是函数的解析式的片面错误认识. 教学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段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什么才算“恰当”?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新课引入 复习提问:函数的定义及其三要素是什么? 函数的本质就是建立在自变量x的集合A上对应关系,在研究函数的过程中,我们常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函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我们理解函数的性质,是研究函数的重要手段。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函数有哪些常用的表示法? 答:列表法是、图像法、解析法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这三种表示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 定义用表格的形式把两个变量间的 函数关系表示出来的方法 用图像把两个变量间的函 数关系表示出来的方法 一个函数的对应关系可以用自变 量的解析式表示出来的方法 优点不必通过计算就能知道两个变 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比较直观 可以直观地表示函数的局 部变化规律,进而可以预测 它的整体趋势 能叫便利地通过计算等手段研究 函数性质 缺点只能表示有限个元素的函数关 系 有些函数的图像难以精确 作出 一些实际问题难以找到它的解析 式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是有机的一个整体,像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我们都可以用列表法是、图像法、解析法来表示和研究它们。 下面我们再通过几个具体实例来研究函数的列表法是、图像法、解析法的相互转化和应用。 例题选讲: 例1(课本P19例3)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 (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 . 分析:注意本例的设问,此处“y=f(x)”有三种含义,它可以是解析表达式,可以是图象,也可以是对应值表.解:(略) 注意: ○1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 ○2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3图象法:是否连线; ○4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例2(课本P20例4)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几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及班级平均分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 王伟98 87 91 92 88 95

高中数学教案——函数的表示法第一课时

课题:2.2.1 函数的表示法1 教学目的: 1.掌握函数的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主要表示方法. 2.培养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分段函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解析法、图象法. 教学难点:作函数图象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材分析: 函数的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中,以解析式表示的函数作图象的方法有两种,即列表描点法和图象变换法.运用描点法作图象应避免描点前的盲目性,也应避免盲目地连点成线.要把表列在关键处,要把线连在恰当处.这就要求对所要画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特征、变化趋势等作一个大概的研究.而这个研究要借助于函数性质、方程、不等式等理论和手段,是一个难点.用图象变

换法作函数图象要确定以哪一种函数的图象为基础进行变换,以及确定怎样的变换.这也是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函数的图象的定义是什么? 2.在中学数学中,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3.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怎样避免描点前盲目列表计算?怎样做到描最少的点却能显示出图象的主要特征? 二、讲解新课:函数的表示方法 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三种. ⑴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等式叫做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简称解析式. 例如,s=602t ,A=π2 r ,S=2rl π,y=a 2 x +bx+c(a ≠0),y= 2-x (x ≥2)等 等都是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 优点:一是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二是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的值所对应的函数值.中学阶段研究的函数主要是用解析法表示的函数. ⑵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刻表等等都是用列表法来表示函数关系的.公共汽车上的票价表 优点: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 ⑶图象法:就是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气象台应用自动记录器描绘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课本中我国人口出生率变化的曲线,工厂的生产图象,股市走向图等都是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的. 优点: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自变量的变化,相应的函数值变化的趋势,这样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某些性质. 三、例题讲解 例1某种笔记本每个5元,买 x ∈{1,2,3,4}个笔记本的钱数记为y (元),试写出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y 的解析式,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 解:这个函数的定义域集合是{1,2,3,4},函数的解析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