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旅客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浅论航班延误引发的旅客心理及解决对策

浅论航班延误引发的旅客心理及解决对策

浅论航班延误引发的旅客心理及解决对策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民航业的飞速发展,乘飞机出行成为越来越多旅客的首选。

民航在给旅客提供旅行服务的同时也常因各种因素引起的航班延误给人们带来不小的困扰,加之旅客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旅客对航班延误而造成的投诉、冲突越来越多,并不时成为媒体追逐和报道的焦点。

本文将从探究航班延误现状及原因入手,浅析航班延误后旅客的普遍心理状态,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航班延误;旅客心理;解决对策Abstract: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Air Lines, travelling by plane has a popular destination for many travelers. The CAAC is to provide travel service and also gave passengers peak big problem at meantime for various reasons. Passengers are aware of self-right maintenance than before, lots more people begin to complain of flight delays, which is the primary focus of several press reports in a while.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general mental state of passengers after flight delays from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flight delays. Based on the problem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advice are given in the end.Key words: flight delays; mental state of passengers; countermeasure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引言 (1)一、航班延误概述 (1)(一)航班延误定义 (1)(二)航班延误现状分析 (1)(三)航班延误原因分析 (2)1、不可抗的恶劣天气 (2)2、来自航空公司的原因 (2)3、来自军方的航空管制 (2)4、来自旅客方面的原因 (3)二、航班延误后旅客心理特征分析 (3)(一)航班延误后的普遍心理特征 (3)(二)不同旅客心理特征分析 (3)三、航班延误后的应对措施 (4)(一)普及航班安全飞行知识 (4)(二)细化航班延误信息传递流程 (4)(三)建立并加强应对预案演练 (5)(四)建立客运联动机制 (5)(五)加强互动,促进旅客换位思考 (5)(六)区分延误原因,规赔偿标准 (5)(七)提高航班延误后的滞留服务水平 (6)总结 (6)参考文献 (7)致 (7)引言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对于出行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

2.1.民航服务中的旅客心理——旅客的知觉

2.1.民航服务中的旅客心理——旅客的知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
课程讲义
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
作 业
1、什么是知觉、社会知觉? 2、理解社会知觉的理论:归因理论? 3、知觉有哪些特点? 4、可以从哪几方面分析影响旅客知觉的 因素? 5、什么是知觉偏见?知觉偏见有哪几种 表现形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 课程讲义
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
预期值;(-1)+(+5)=0 办卡?销售纪念品? ?
服务人员的仪表仪态 服务人员的语言、表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
课程讲义
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
3. 民航旅客自身的因素: 民航旅客自身的因素: 兴趣:决定知觉的选择性; 需要和动机:需要的东西往往集中了更多 的关注; 个性特征:个性特征影响一个人的选择倾 向;飞机VS火车? 过去的经验:
接近律 闭合律 相似律
理解性: 理解性:是指个体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去知觉当前 的客体 ; 恒常性:是指池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 恒常性:是指池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 知觉的映象保持不变。 知觉的映象保持不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 课程讲义
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
二、影响旅客知觉的因素
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课程讲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课程讲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六特殊旅客团体旅客心理及其服务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课程讲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知觉的概念
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
民航服务中的旅客心理
—旅客的知觉 旅客的知觉
民航软科学研究所 朱星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
课程讲义
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
本章内容
一、旅客的知觉 二、旅客的需要 三、旅客的个性特征 四、旅客的态度 五、旅客的情绪情感 六、特殊旅客、团体旅客心理及其服务 特殊旅客、

民航服务心理(第二章:民航服务中旅客的心理)

民航服务心理(第二章:民航服务中旅客的心理)

第一节 旅客的知觉
一、旅客知觉概述
1.
知觉的概念:感觉器官对事物整体的反 映;


社会知觉:对人和人际的知觉
物体知觉 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需 要借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
2、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 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 方面,它首先依赖于剌激物的结构,即剌激物的空间分 布与时间分布。

研究发现,近因效应一般不如首因效应明显和普遍。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当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 或者原来的印象已经淡忘时,新近获得的信息的作用 就会较大,就会发生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 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 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 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 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 都会被认为是坏的。
服务人员的仪表仪态
服务人员的语言、表情
3. 民航旅客自身的因素: 兴趣:决定知觉的选择性; 需要和动机:需要的东西往往集中了更多的关注; 个性特征:个性特征影响一个人的选择倾向;飞 机VS火车? 过去的经验: 正 负
三、旅客对民航服务的知觉偏见

知觉偏见:不能全面客观的看待问题,对人行为 的原因做出错误或片面的解释; 知觉偏见的表现形式: 基本归因错误; 自我服务偏见; 行动者和观察者的差别; 晕轮效应:某些方面较清晰的印象,掩盖另一 方面; 对比效应; 刻板效应:

(完整版)中国民航旅客特征分析

(完整版)中国民航旅客特征分析

浅析我国国内民航市场旅客特征摘要:随着中国中长期铁路规划2008年调整方案的公布,一系列客运专线、高速铁路项目的开工建设,以及时速300公里以上高速动车组的投入使用,高速铁路客运对民航的影响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是郑州到西安等地航线的停飞,使国内民航业更加意识到了高铁的冲击和挑战.对此,本文着眼于民航市场的旅客特征,结合高铁市场的受众群,分析“高铁时代”的大背景下,高铁对民航业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民航市场旅客特征高铁措施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民航国内市场的旅客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对旅客的需求特征有着重要影响,业在逐步改变未来社会运输大市场的格局,进而对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一、我国民航国内旅客市场特征(一)旅客旅行目的:公商务与休闲度假旅行并举以2007年为例,公务旅客在民航旅客中所占比例最高,为45%,但比上年有所下降;旅游旅客比例为36.73%,比上年有所下降。

从最近四年的数据看,公务旅客仍是民航客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所占比例逐年下降;旅游旅客已成为民航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目的的出行比例有所上升(见表1)。

表一民航旅客旅行目的及比较单位:%年度公务旅游其他20074536.7318。

27200649.2540.310。

45200549。

5538.4312.02200456。

7632.5210。

72我国国内市场的总体特征是:公务旅客与旅游休闲旅客比例接近,全国市场淡旺季差异明显,淡季时,公务旅客占较大比重;旺季休闲旅客所占比重大幅上升,超过公务旅客。

(二)旅客购票资金来源:自费旅客明显增长2007年民航公费旅客和自费旅客各占半壁江山.从最近四年看,自费旅客比例逐年上升,已成为民航客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公费旅客的比例逐年下降,但仍占较大比例,是民航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表2).表2民航旅客机票费用来源及比较单位%年度公务旅游200749.2950。

71200644。

民航机务人员个体特征因素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分析

民航机务人员个体特征因素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分析

民航机务人员个体特征因素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分析作者:赵勇来源:《科技风》2018年第31期摘要:通过对国内机务人员的实地调研以及问卷调查,探讨机务人员个体特征因素对安全行为的影响。

机务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安全态度、安全责任心、安全意识、安全知识等均回对安全行为造成影响。

关键词:民航;机务人员;个体特征;安全行为;自我效能民航机务人员主要是对于飞机的维修以及故障处理,机务人员的安全行为直接与航空公司的安全与绩效有联系。

[1]有研究表明,飞机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原因是人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会严重影响飞机的安全,可能是因为操作者不具备安全意识以及缺乏经验,也有可能是因为操作者技能不够熟练。

[2]民航科技不断发展,机械和电气设备也越来越智能,航空公司对于内部的管理也越来越严谨,所以造成不安全时间的主要原因都是个体特征因素。

研究机务人员的个体特征因素对民航机务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个体特征因素与安全行为的关系1.1 自我效能与安全行为的关系自我效能主要指的就是一个人愿意为目标付出多少努力,能否坚持渡过难关,遇到挫折后是否可以尽快恢复。

越来越多的学者了解到自我效能能对个人思考以及行动造成影响,也有学者对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安全行为中起到正面作用,若员工的自我效能感越高,责任心就会越高,发生不安全行为的几率就会越低。

[3]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对于安全管理的认知也会较高,对于目标会更加努力,会更严格、积极地执行安全行为。

1.2 安全意识对安全性为的影响安全意识影响人对于安全事件的判断,一个人如果安全意识比较高,对于安全认知以及自觉观念、安全决断等也会比较高。

如果要判断一个人的安全意识高低,可以通过观察他的安全行为。

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安全与他们的安全意识有密切关系。

安全意识高,发生不安全行为的几率就会越低。

1.3 安全态度与安全性为的关系安全态度的主要含义就是一个人对安全生产保持的稳定、概括的倾向。

中国民航运输市场季节性特征分析

中国民航运输市场季节性特征分析

中国民航运输市场季节性特征分析中国民航运输市场季节性特征分析近几年来,中国民航运输市场日渐繁荣,每年都有数以亿计的乘客通过民航航班进行出行。

然而,中国的民航运输市场在不同季节中的表现有所不同,这种季节性特征对国内航空公司的经营管理产生着深远影响。

下文将对中国民航运输市场季节性特征进行分析。

一、春季春季是中国民航运输市场的淡季之一。

从过去几年的数据来看,春季的机票需求量相对较低,机票价格也大幅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春季是国内航空市场的疏运期,大量的学生和农民工已离开城市返回家乡,而其他人则往往选择了铁路等其他交通方式来出行,这显著减少了民航市场的需求。

二、夏季夏季是中国民航运输市场的旺季之一。

在旅游旺季到来之后,人们的旅游热情高涨,也带动了民航市场的升温。

近几年来,各航空公司为了应对夏季高峰期的机票需求,都会增加运力和优惠政策吸引乘客。

例如,有些航空公司会推出夏季包机定制服务,方便广大旅客定制出行方案。

三、秋季秋季是中国民航运输市场的次旺季。

由于国庆和中秋在秋季期间的存在,导致秋季机票需求相对较高。

在这段时间,民航市场的票价也相对比较高。

各大航空公司也会特别推出节日专属机票和优惠政策,以增加市场竞争力。

四、冬季冬季是中国民航运输市场的淡季之一。

冬季的机票需求量相对较低,而航空公司也因此采取了降低价格的策略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冬季对于航空公司而言也是运营成本较高的季节,因此航空公司会关注降低成本的措施。

综上所述,中国民航运输市场在不同季节中的表现千差万别。

而这种季节性特征对于航空公司的经营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应当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不同季节中灵活运用不同的市场策略,才能够保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民航服务心理学服务篇1

民航服务心理学服务篇1
Page 24
趋合(闭合原则)
Page 25
相似律
Page 26
(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 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 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切的含义,从而标 示出来的特性。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知觉者已有的知识经验
Page 27
(四)知觉的恒常性
外在刺激因环境影响使其特征改变 ,而在知觉经验上缺维持不变的心理 倾向,称为知觉恒常性。 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 我们认为它是直的。
Page 37
㈥ 利用时间错觉,调整心态,提高经营绩效
Ex:很多商场里放音乐,在顾客数量较 少的时放一些音量适中,节奏舒缓的 音乐,不仅能使顾客心情舒畅,而是 还能放慢顾客行动的节奏,延长在商 场的停留时间,增加较多的随机购买 几率,也使销售人员的服务更加到位 ,在顾客较多时播放一些音量大,节 奏快的音乐,会使顾客行动节奏随着 音乐节奏加快,会提高购买和服务的 质量,避免由于人多效率低而引起的 心情不好, 增多的情况出现。
Page 11
2、分类
(1)根据感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 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 摸知觉。 (2)根据知觉对象的空间特性、时间特性和 运动特性,又可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 知觉和运动知觉。
(3)根据知觉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分为 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 (4)错觉
★感觉适应
是指刺激物对感受器官持续作用,使感觉器官 的敏捷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 闻其臭。” 过强的刺激难以适应
Page 6
★感觉对比(相互作用)
是指同一感觉器官在接受不同刺激时会产 生感觉的对比现象。 同时对比:同时进行

大型客机国内民航旅客市场特征分析

大型客机国内民航旅客市场特征分析
民用 飞 机 设计 与研 究
Cii Aic a tDe i n a d Re e r h v l r r f sg n s a c
大 型客 机 国 内 民航 旅 客市 场 特 征 分 析研 究 中心 , 海 203 ) 上 上 022
Pa s n e a k tCh a trsi a y i fDo e tc Ci i Av ai n f rTr c n r s e g rM r e a c e it An l ss o m si v l r c i to o u k Li e
0 引言
民航 旅客作为 民航航 空运输 的核心部 分和基 础 ,
度就越 高。在 旅客 出行 调查 的基 础 准备 工作 费 用 随 被调查人数 变化很小 的情况 下 , 按数量 经济学 随机抽 样方法 , 9 %的置信 度计 算各 地所 需样 本量 , 以 5 并按 照一定 的极 限误 差限制确定应 抽 问卷 数量 。同时 , 采 用专家调查 和小组 访 问法 向 国内外 专家 和 民航运 输 企业 的市 场人 员 进行 咨询 , 定 市 场调 查 的具 体 内 确 容、 范围 、 方法 和最终 目标 , 设计 并最终 确定 问卷 。选 取具有 代表性 的城市 作为样本抽取 点 , 在机 场候机厅 对候机 旅客采用分层 随机抽样 、 断抽样 和配额抽样 判 相结合 的方法 , 对旅客 进行问卷调 查。根据 调查机 场 出港旅 客流量 的历史数 据 , 取 国内民航 市场 全年淡 选 季 5~ 6月份 、 旺季 7~ 8月份 分别进 行调查 。调查结 果对 国 内旅客群 体构 成 和 国内旅 客 消费行 为 与偏好 进行分 析 , 并予 以大客项 目之启示 。
Fn l ,we c n r d C 1 re o jcie a d ma e e urme t T s o to ste o e o h 9 9 mak t a a s e o t whc iay l o fme 9 9 ma t be t s n r trq i i k v k e n s h uc me i h n f te C 1 r e n l i rp r i i s ys s 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国内民航市场旅客特征摘要:随着中国中长期铁路规划2008年调整方案的公布,一系列客运专线、高速铁路项目的开工建设,以及时速300公里以上高速动车组的投入使用,高速铁路客运对民航的影响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尤其是郑州到西安等地航线的停飞,使国内民航业更加意识到了高铁的冲击和挑战。

对此,本文着眼于民航市场的旅客特征,结合高铁市场的受众群,分析“高铁时代”的大背景下,高铁对民航业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民航市场旅客特征高铁措施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民航国内市场的旅客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对旅客的需求特征有着重要影响,业在逐步改变未来社会运输大市场的格局,进而对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一、我国民航国内旅客市场特征(一)旅客旅行目的:公商务与休闲度假旅行并举以2007年为例,公务旅客在民航旅客中所占比例最高,为45%,但比上年有所下降;旅游旅客比例为36.73%,比上年有所下降。

从最近四年的数据看,公务旅客仍是民航客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所占比例逐年下降;旅游旅客已成为民航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目的的出行比例有所上升(见表1)。

表一民航旅客旅行目的及比较单位:%年度公务旅游其他2007 45 36.73 18.272006 49.25 40.3 10.452005 49.55 38.43 12.022004 56.76 32.52 10.72我国国内市场的总体特征是:公务旅客与旅游休闲旅客比例接近,全国市场淡旺季差异明显,淡季时,公务旅客占较大比重;旺季休闲旅客所占比重大幅上升,超过公务旅客。

(二)旅客购票资金来源:自费旅客明显增长2007年民航公费旅客和自费旅客各占半壁江山。

从最近四年看,自费旅客比例逐年上升,已成为民航客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公费旅客的比例逐年下降,但仍占较大比例,是民航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表2)。

表2民航旅客机票费用来源及比较单位%年度公务旅游2007 49.29 50.712006 44.98 55.022005 48.62 51.382004 60.82 39.18(三)旅客乘机频率变化:初次乘机人群扩大,常旅客出行频率增加据2004年调查统计,我国旅客中仍然以常乘机者为多数,其中10%-11%年旅行20次以上的旅客尤其值得关注。

2007年民航旅客中最近一年乘机次数1—3次的旅客所占比例最高,为39.10%;其次是乘机次数为4—6次的旅客,所占比例为25.99%。

这两部分旅客占民航旅客总数的65.09%,表明我国旅客年乘机频次总体偏少。

2007年出行频率在10次以上的旅客比例为23.70%,说明公司常旅客计划的推广有很大发展空间。

(四)旅客职业构成:四类人群为主体,教师学生不可忽视我国旅客以管理人员、科研技术人员、私营业者以及官员四类人群为主体。

而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上升明显,正成为不可忽视的旅客群体,旺季尤其如此。

2007年民航旅客的行业分布中比例最高的为民营企业旅客,占全部旅客的25.50%;其次是国有企业旅客,占20.67%;第三位为国家机关旅客,占14.69%;接下来分别是外商投资、教科文卫、部队和农业生产旅客等。

从最近四年的数据看,国有企业旅客及民营企业旅客所占比例已经趋于稳定,这两类旅客之和占民航客源比例为46.17%;国家机关、外商投资企业旅客所占比例变化不大,分列第三、四位(见表3)。

(五)旅客购票方式2007年民航旅客购票方式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电话订票,占50.12%,说明从消费者消费习性角度看,消费者在2007年偏好电话定票这种售票方式;其次为航空公司售票处,占29.60%。

对比2007年与前三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传统购票方式已被新型购票方式的所取代。

电话订票和电子商务购票方式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其中电话订票已越居第一位,而电子商务购票方式,上升幅度较大,值得关注(见表4)。

(六)旅客购票时间2007年旅客购票时间分布特征为:乘机前1-2天购票的旅客比例最高,为41.77%;其次为乘机前3-6天购票的旅客,所占比例为34.75%;接下来分别是乘机前7-15天购票,为12.27%。

从最近四年的数据看,旅客更为趋于行前一周内购票。

这与机票费用来源和旅客出行目的有关,即公费和公务旅客比例较高,都在45%以上。

这类旅客一般不考虑票价优惠政策,以满足出行计划为主要考虑因素(见表5)。

(七)旅客乘坐舱位分布2007年乘坐经济舱的旅客占绝大多数,所占比例为88.20%;其次公务舱旅客和头等舱旅客之和为11.80%。

从最近四年的数据看,头等舱旅客和公务舱旅客比例逐年下降,而经济舱旅客比例逐年上升。

这与自费旅客增加及旅游旅客比例上升有关(见表7)。

(八)旅客选择航班考虑的因素本问题为多选题,可以根据个体感受在提供的9个答案中进行多项选择。

2007年旅客选择航班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安全、航班时刻、航空公司品牌、服务、票价、航班正点等,分别占全部考虑因素的54.53%、37.85%、33.25%、26.11% 、25.61%和21.70%(见表8)。

从以上数据看,除了安全因素外,旅客对航班时刻的关注程度最高,说明时刻资源的重要和珍贵。

值得关注的是,旅客对航空公司品牌和服务的关注程度也比较高,各公司应在品牌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上多下工夫。

综合来看,旅客选择航班的考虑因素是多样的,通常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常旅客计划并不是旅客选择航班的主要考虑因素,这与我国旅客的出行频率总体偏低有关,如过去一年旅客出行在六次以下的占65.09%,10次以上的占23.7%,但也说明航空公司常旅客计划的推广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九)旅客年龄构成2007年35-44岁年龄段的旅客占民航旅客的比例最高,为39.09%;其次是22-34岁年龄段的旅客,占35.67%。

这两个年龄段的旅客是民航客源的主要组成部分,2007年共占比例为74.76%。

从最近四年的数据看,民航旅客的年龄构成比例基本稳定(见表9)。

(十)民航旅客文化程度民航旅客文化程度较高,2007年大学/专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旅客共占77.58%,是民航旅客的构成主体。

从最近四年的数据看,民航旅客的文化程度构成比例基本稳定(见表10)。

二、值得关注民航市场的其他重要特征(一)民航旅客是居民中的较高收入人群。

(二)民航旅客关注快捷。

(三)民航旅客注重方便。

(四)民航旅客关注时刻。

(五)民航旅客偏重于行前购买机票。

三、高铁市场与民航市场比较(见下表)铁路航空值机/检票/安检无差异差异化服务客舱服务 1. 饮用水,收费餐点 1. 差异化服务从以上两个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常规旅行服务中,除了正点率方面,航空在各项服务上领先于铁路。

而在票务服务环节,航空更具有优势。

铁路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建设落后太多,联想一下拥挤不堪的售票处以及屡禁不止的“黄牛票”,其结果不仅是浪费了旅客的时间,而且带来巨大的外部成本。

这是旅客选择交通工具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铁路客运仅仅是升级硬件,软件升级却没跟进。

采取使用动车组、改善火车站条件等措施,显示铁道部希望吸引传统航空客源的意愿。

而这的确吸引了部分在火车与航空之间摇摆的客源。

但由于服务措施的相对落后,硬件方面的改善并没有动摇航空的基础客源,尤其是商务旅客。

与此同时,硬件环境的改善也提高了铁路旅行的门槛,让原来价格敏感的客源不得不接受更高的价格。

因此,航空公司应该有信心应对铁路的挑战,在服务方面扬长避短,依然可以获得旅客的青睐。

而且还可以利用适当的收益管理策略,吸引价格敏感客源。

四、航空公司应对高速铁路竞争的举措(一)采用经济性更好的飞机尽管航空公司的现有成本水平与高速铁路尚可竞争,然而面对未来不确定的油价以及呈现下降的票价水平,只有结构性地降低运营成本水平才是根本办法。

现代飞机发展史上,技术水平提高促使新机型获得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以涡扇发动机取代涡喷发动机使得民用航空真正迈进喷气时代,促成了B747的传奇;涡扇发动机涵道比的不断提高使得更有效率的双发单通道客机不断涌现;电传操纵、新型材料、新型电子系统的应用使得现代飞机设计余度更大,从而获得更好的性能和经济性。

而目前齿轮传动发动机技术、铝锂合金技术的逐渐成熟非常有可能带来一场新的革命,采用更多新技术的下一代飞机无疑将为航空公司带来巨大的竞争力,彻底改变现有的运营成本结构。

目前波音和空客的下一代单通道飞机研制计划尚未出台,乐观估计也在2018年之后才可以交付。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E系列飞机在座位级别方面适合部分市场,然而运营经济性并非跨越式提升。

庞巴迪公司将于2013年底交付的C系列,从运营经济性和交付时间点两方面来看,是应对未来高速铁路竞争比较理想的机型。

(二)调整航线网络结构由于空域资源、机场时刻资源的紧张,飞机级别选择方面的局限,以及市场需求相对集中于大中城市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中国国内航线网络呈现“蛛网式”结构,而非北美地区典型的“枢纽-轮辐”结构。

并且在这样的网络中,600公里以下航线的比例相当小,因为此类航线座公里成本高,却和长航线同样占用一个时刻,加之地面交通工具的竞争,航空公司早已“理性”地避开此类短航线。

以2008年夏秋航季为例,600公里以下航线的总乘机人次仅仅占乘机总人次的1.6%。

可以看出,今后将受到高速铁路影响的国内航线并不多。

航空公司逐步进行网络调整,在时间和空间余度都相当大。

避开350公里级高速铁路沿线的短航线、采用合适的机型将部分甩飞航线拆成两个直飞,都是优化网络的有效措施。

(三)提高地面运营效率,减少旅客在地面停留的时间从流程方面看,可以改进的项目更多:1、适当将截载时间推后至航班起飞前15-20分钟,尤其是航班量不大、候机楼小的中小机场。

这一点并不难做到,然而航空公司为了确保航班正点,往往告知旅客要“提前90分钟”到达机场,而一些对航空不太熟悉的旅客害怕误机,前往机场的时间更早。

以至于长久以来,航空旅行的地面停留时间长成为一个公众错觉。

实际上,明确告知旅客务必“提前xx分钟到达机场办理值机手续”就已经足够,这不仅可以提高旅客对航空旅行时间的认知程度,也体现了对旅客知情权的尊重。

2、采用自助值机、网上值机、短信值机等方式,在旅客到达机场前就办妥登机手续,既可以提高旅客的旅行效率,又可以降低航空公司的地面服务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目前国航成为国际航协“便捷旅行”的试点航空公司,该项目是国际航协2009年在简化商务项目中推出的新行动目标之一,也是未来几年在全球行业内推行的重点项目,预计每年为行业节省成本达10亿美元以上,其主要内容即旅客全流程自助服务的各个环节,包括自助值机、自助证件扫描、自助行李托运、自助登机、自助行李查询6个分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