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先要教会其如何做人

教育孩子先要教会其如何做人
教育孩子先要教会其如何做人

教育孩子先要教会其如何做人

【导语】育儿先要学会教其如何做人,因此家长们平时不要只顾着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要多教教孩子如何做人,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为什么将做人教育是家教的核心吧!相信你们会有一定的收获噢!

根据社会的进步与演变,现在有些家长误认为有钱就行,只要孩子将来能有钱什么都行、什么也不怕。金钱是重要的,但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是怎么来的,是正道来的还是邪道来的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因此,教育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孩子才会通过正道、通过自己辛勤劳动、通过自己创造性劳动来获得相应的报酬。如果不管什么手段获得金钱就行,那教养的孩子很可能误入歧途,甚至发展为危害社会的人。

现在有些家长热衷于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对孩子实行早期教育,为的是孩子学得好,将来能上大学。

重视智力开发、重视早期教育是完全应该的。孩子能不能上大学和孩子的智力开发程度是有密切关系的,但是,孩子能不能上大学并不是完全以孩子智力开发情况所决定。

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很多,智力因素是其中一个方面。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孩子的心理动力系统,例如,动机、兴趣、性格、意志等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与考试成绩都有密切关系。

我们家长要摆正智力教育与做人教育的位置和关系。一味地进行所谓智力教育而忽视做人教育,孩子的智力发展也不会有后劲。即使智力发展了,也往往得不到智力效应。只有把做人教育搞好了,教育孩子成为一位善良、正直、无私的人,孩子的智力效应才能充分发挥。

如果我们家长一味追求智力教育,忽视做人教育,那么孩子智力发展的后劲不足并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误入歧途。

我们要对孩子进行真、善、美的教育,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具体心态采取启发性引导方法,帮助孩子从实际生活中,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中出现的一些假、恶、丑现象进行分析和批判,使他们学会鉴别真、善、美和假、恶、丑。

我们对孩子进行真、善、美教育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站得高、望得远,这样就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亲子教育

做人的教育在孩子不同成长年龄阶段,具体教育内容与方式也不尽相同。做人教育的核心就是树立一个观念:努力学习,准备将来为社会服务。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职位高低,都要对社会有益。教育孩子绝对不能做坏事,绝对不能做对社会有害的事。

先教学生做人,再教他们做一个有用之人

先教学生做人,再教他们做一个有用之人 ——读《读成就奇迹的孙维刚》有感 蔡明教书是为了育人, “先教学生做人,再教他们做一个有用之人"这是孙维刚给我的最重要的启示。 学生现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的是将来能为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为人民谋幸福。如果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作为向人民讨价还价的资本,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甚至危害社会,这时,智育再成功,也是毫无价值的。 孙老师坚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特别注意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他认为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和归宿,把做人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渗透到自己所从事的教学教改活动之中。他说:一个人品质不好,即使你智力超群,也是没有用的。教师首先要教学生做人,然后才是做学问。他要求学生做诚实、正派、正直的人,做有理想,有宏伟抱负的人,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自己活着能使别人生活得幸福。 孙老师八条施政方针第一条第一款是:1.诚实,正直,正派2.树立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要为人民多做贡献3.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使别人更幸福。这三条是孙老师自己做人的准则,也教育了他许许多多的学生,他要在学生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这样一颗颗善良的种子。

我们许多人都知道,孙老师因为迟到而带病在凛冽的寒风中罚站一小时的事情,对此,一些人感到诧异,甚至不以为然,认为孙老师未免有些过份,但孩子们又是怎么看的呢?“我们老师有病,工作又那么繁忙,这我们都很清楚。”“这一天早晨,老师迟到了,他自惭自责,竟然自己站在教室外罚站”、、、、、、那一天风很大,望着门外的老师,同学们心里说不清楚是感动,还是难过。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绝对以身作则。可见,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先做到,是学生们认可的教育方式。孙老师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他最了解学生的所 思所想,进而以最能震动学生的方式去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自然是有效的。而孙老师也将这一点提炼为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原则。 德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而教。当我们的教育真正触及孩子的心灵,唤醒和鼓舞他们的道德自觉,在他们身上焕发出惊人的道德力量,最终实现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时,学生生活上求自理,学习上求自强,情感上求自控,思想上求自立,从而让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大大增强。 2014/6/23

家庭教育:让孩子学会感恩

家长智慧:让学生学会感恩 网上曾经有一个新闻,一个8、9岁的小男孩和妈妈一起逛超市,因为妈妈拒绝给他买玩具,他便对着妈妈拳打脚踢,还把妈妈的耳朵拽流血了。都说孩子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可这样的孩子,完全是来讨债的! 孩子之所以变成这样,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宠爱,所以对孩子冒犯的行为一忍再忍;因为娇惯,所以对孩子的恶劣行为视而不见,认为孩子长大就会好了... 在重庆,结婚5年的李女士控诉丈夫“32岁了还没有断奶”,丈夫一直赋闲在家,花钱向公婆伸手要,两个老人还变着花样给他做美食、当专职保姆,她想搬出去住让丈夫学会独立,却被丈夫和公婆一口拒绝。48岁的上海人大卫,从小就是学霸,大学读的是同济大学,后来出国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读了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却不工作,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靠患有尿毒症的82岁老母亲丁阿婆供养他。 这些活成婴儿的成年人,明明手脚健全、甚至受过很好的教育,却只有不断的依赖别人、对别人索取,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都说养儿防老,乌鸦尚且懂得反哺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何况是人类。父母全心的爱着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孩子的学习、生活,自然也希望孩子长大之后能孝顺自己,能让自己安度晚年,这不是父母的私心,这是人之常情。但是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多少父母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到了老年,却得不到孩子的回报,反而备受孩子不孝之

苦。父母被孩子的无情伤透了心,埋怨孩子的不孝顺。纵观现代家庭的教育方式,这种不孝顺,正是父母自己造成的! 孝顺是一种道德品质,养一个孝顺的孩子,跟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平时什么都不用孩子自己做,以为这样是为了他好,却不知道这样会变得越来越随心所欲,不懂得体谅父母。其实孩子孝不孝顺,从小就可以看出。下面这几种孩子,长大之后一定不孝顺,家长们注意啦! 霸道自私的孩子 小时候,假如父母处处都只为孩子考虑,有什么好吃好玩的第一个想到他。现在很多孩子觉得自己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好吃的,好玩的当然应该全部归自己才对。所以凡是家里出现的自己喜欢的,就一定要独占。事实上,很多孩子在家霸道惯了,非但不会把家里最好的东西让给父母,反而毫不谦让的霸占。很多人只要餐桌上出现了自己爱吃的菜,就不许任何人动一下筷子;有了自己想看的电视节目,就不准任何人动一下遥控器;有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连父母碰一下也不允许。 父母是出于无私的爱,才心甘情愿把一切好的东西都给孩子。而孩子没有领悟到父母的爱,反到是变得霸道又自私。眼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这哪里算得上是一个孝顺的人呢?那我们如何来纠正孩子的霸道自私的行为呢?这种行为非一日而成,所以想要纠正还需要循序渐进这一过程。不要过分的处罚和指责孩子,也不要总是在别人面前数落自己的孩子任性和霸道,这样孩子只会产生

教孩子学会做人

教孩子学会做人 孩子的呱呱坠地,给家庭带来了欢乐、期望,同时也为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带来了一份责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常常目睹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们认字、背诗、算术,活生生地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时光,到了上学又为孩子能否得到高分而或喜或愁。其实,这是陷入了一个教育的误区。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知识是否渊博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而现代研究表明,人才成功的决定因素不仅是学识,还有做人。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人,因受到过高等教育,具有非常丰富的知识,而能顺利地到一个单位就职或从事一项研究工作,但他却以学识丰富而自负,不知如何与他人相处,昼夜为自己周围并不十分理想的环境所困扰,因而他常愤世嫉俗、孤芳自赏,与社会、单位、同事难以融洽相处、高不成低不就,一辈子碌碌无为。还有一种人的学识或许不及前一种人那么丰富,但他的情绪稳定,适应环境能力强,对外界、上司、同事没有过分苛求,对自己有相应的评价,不因外界的影响而“热胀冷缩”,在受到挫败时能“重整旗鼓”,并能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从不怨天尤人或悲观失望,这样他的学识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最终走向成功。因而,作为家长应将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放在

首位,正如贝多芬的告诫:“把德性教给你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一直以来,我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始终遵循着这条原则,尽管结果不一定完美,而且女儿刚10岁,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但我与她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着共同成长的快乐。 一、幸福观与价值观的教育是教孩子学会做人的前提。 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差别极大。拥有金钱、权利、地位、知识、名誉,会使一些人幸福;另一些人则以拥有智慧、为社会作奉献为幸福。有的人以“利”为人生价值,有的人以“义”为人生价值。 在女儿读幼儿园的时候,她最爱听《七色花》的故事,我问女儿:“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要什么?”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要一辆小单车!”这是她最近老念叨的东西。我说:“好的!你再想想能帮别人做什么?”女儿伏过身子:“我要送一件漂亮的衣服给妈妈,还有给爸爸换辆高级小汽车,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幢别墅……”我笑了:“你真乖!可是街上那些无家可归的小孩子怎么办呢?”女儿激动起来:“我要给他们房子住,还要让他们象我一样上幼儿园,还要送给他们好多好多的爸爸妈妈!”在看到小流浪儿时我曾告诉过女儿,这些孩子很多都是孤儿,没有爸爸妈妈的疼爱。 女儿从小就很“抠门”,经济意识挺强,我总调侃有其

读让孩子学会做人的故事有感

读《让孩子学会做人的故事》有感 今年在假期里我读了《让孩子学会做人的故事》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个三条鱼的故事使我感触最深,这个故事讲的是:三条鱼是如何面对与人的渔网的: 第一种鱼是鲥鱼。鲥鱼爱惜自己的鳞片胜过生命,就是因为这一点,鲥鱼常常被捉。鲥鱼很像鲤鱼,两边窄,中间宽,当它的头误入渔人的网时,只要后退就可以逃脱活命,但它太爱惜自己的鳞片,怕会刮掉鳞片,所以它拼命的向前冲去,可因为它的体型,所以会被渔网卡住,被渔人抓住。 第二种鱼是刀鱼。刀鱼的体型像匕首,脊背上有坚硬密集的鱼鳍,游动是自由撑起,刀鱼看见鲥鱼向前被卡住,便吸取了鲥鱼的教训,当它钻到渔网死便迅速的后退,可它一后退撑起的鱼鳍就被渔网死死的卡住,刀鱼见被卡住便更用力的后退,结果是越卡越紧,被渔民轻松的捕获了。其实以刀鱼的体型只要向前就可以轻松的穿过渔网逃脱了。 第三种鱼是河豚。河豚表面上有密密的钉刺,当它被渔网卡住时,它看到鲥鱼进是死,刀鱼退是死,便给自己打气,鼓励,迅速的吧肚皮撑的滚圆,

试图撑断渔网逃生。结果不仅把自己和渔网卡的更紧,还由于浮力和渔网一起浮出水面,被人轻而易举的抓住。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我们不应该以个人的感觉吧别人当做自己的参照物,来认识世界的表面现象,而应该从我们自身的特点出发,寻找最适合的解决方法,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当我们面对困难,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千万不要盲目的借鉴别人的方法,而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才能圆满的解决问题。 今年在假期里我读了《让孩子学会做人的故事》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个三条鱼的故事使我感触最深,这个故事讲的是:三条鱼是如何面对与人的渔网的: 第一种鱼是鲥鱼。鲥鱼爱惜自己的鳞片胜过生命,就是因为这一点,鲥鱼常常被捉。鲥鱼很像鲤鱼,两边窄,中间宽,当它的头误入渔人的网时,只要后退就可以逃脱活命,但它太爱惜自己的鳞片,怕会刮掉鳞片,所以它拼命的向前冲去,可因为它的体型,所以会被渔网卡住,被渔人抓住。 第二种鱼是刀鱼。刀鱼的体型像匕首,脊背上

教学生学会做人

教学生学会做人 海阳市行村镇第二小学 教师的工作是崇高的,是神圣的。她的崇高、神圣应是既教书又育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人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将来人生发展的重要条件。要达到做人的基本要求,就要从小抓起,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生学会做人,古人之要求:人在“少年之日,先要识得人之贤否、事之善否、言之是非。”社会科学发展的如今,教学生学会做人,其要求是做具有良好道德风尚、文明行为、心理健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就要加强道德、人格修养,加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做人,始于修养,无修养就不能做其人,更无法成为有识之士。只有修养有素,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和人生发展的需求。如何教学生学会做人呢?笔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效应。 一、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似的素养。 教师要做好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工作,教师就要具备高尚的似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爱。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石。教师有了师爱,就能承担起对学生做人的教育重任。教师的师德水平在育人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才能把师爱倾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工作上,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以其人格的魅力言

传身教,感染并影响学生,使其学生从小自觉接受教育。 二、教学生学会自爱。 自爱是做人的基石,是一个人美德形成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为了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学生应学会尊重自身。”“没有自爱、自尊,就没有道德的纯洁和丰富的个性精神。”也就不知道如何做人。有些小同学经常犯错误,几乎每天都受到教师的批评和教育,而他们都不懂得自尊自爱。因而,教师要在教学生学会自爱上下功夫。教师要对那些犯错误的同学给予宽容、理解,让他们自愿诚心摆问题,定措施,让他们自尊自爱,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给他们讲人生道理和前途。久而久之的耐心教育,经常犯错误的小同学学会了自爱,学会了自查、自责、自改、自律,有了上进心、自尊心和荣誉感,在学习中就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教学生学会讲文明、懂礼貌。 文明做事、礼貌待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必备素质和条件。在校园里,在班级里,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看到学生不文明的举动,听到不文明的恶语;时常看到学生无礼貌的现象。若对这样的学生不理不睬,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不文明无礼貌的习惯,对教育教学会起到负面影响,甚至会对将来的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良因素。为此,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晓得我们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古训和对人要“温良恭谦让”的礼教,明白“人无礼而不生,事物力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的道理。平日,要求学生说话和气,注重礼节,行为端

教孩子学会感恩的10个办法

教孩子学会感恩的10个办法 教孩子学会感恩的10个办法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雨水冲刷着她的脸庞,可从她的逐渐坚定的眼神中,我们似乎分明又读懂了什么,难道她是在感激她的母亲吗,感激母亲给了她的生命,感激母亲使她知道了什么是坚强,感激母亲会看到她终于从此独立站起而欣慰的目光,感激母亲即使离去但却更会永久伴随她的心灵。 每当听到《感恩的心》这首歌,就自然会想起这个感人的故事。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怎样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据资料调查显示70%的小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没什么过意不去的。在这种情况下,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让他学会接受爱心,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2、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 不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孩子、感染孩子。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父母时,父母应敏锐体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父母的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 因此,父母的表率行为,对引导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 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满足他,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 父母学着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就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去吃苦就是让他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 4、父母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 利用各种节日的机会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

做孩子的引路人让孩子学会做人

做孩子的引路人让孩子学会做人 红柳沟镇学区----王宗虎我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位家长,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为国家栋梁,然而我们在期望的时候失去了什么,我想这是我们大多数家长应该思考的,我们是不是失去了孩子怎样做人这一关键的教育(这里的人是身体、心里等健康发展的人,不是单一的人),你们是希望有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有吃苦精神、个性健康、有想象力、创造力等人品高尚的孩子,还是一个学识渊博而不懂人情世故、忽视亲情、不孝敬父母的孩子,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要德才兼备的孩子。人生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能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艾青。今天我就孩子的人品教育和大家进行交流。 第一,真爱生命教育,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要热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热爱别人的生命;无论我们孩子今后怎样发展,首先生命存在健康成长,我们每个人生命只有一次,从小教育孩子懂得珍惜生命,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防范措施,一个人无论将来怎样,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没有生命一切都是空话,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千万不要说一些过激的话,尤其是小孩子,(比如什么我不想看见你、你死去、你好无用、生你有什么用等的话语)。在他的心里

会深深记住这些话,我们虽然是不经意或者是无意的,但对孩子来说就是肯定的,他们幼小的心灵就会有烙印,很难麽灭。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语;时刻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出门注意交通安全、如何乘坐交通工具、遇到危险安全、溺水安全,在家注意用电安全、防火、防盗、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我们要时刻提醒,经常唠叨(不厌其烦灌耳音),让孩子时刻可以想起父母的教育(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我们教师班主任为孩子安全教育每天,可以说是时时刻刻都在强调提醒,有些家长也不过如此,家长也可以看见我们每天在放学时怎样护送孩子,这是我们力所能及职能范围内的,我们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必须要靠家长配合才可以完成更好,个别家长认为这些教育是学校的与家长没有关系,哪你可就错了,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取代家长的教育,有其说家长是教育不如说是关心关爱,你的关心和关爱永远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我们永远取代不了父母的爱。其次,我想说说,校园安全,虽然我刚才说了我们教师班主任时时刻刻教育孩子注意安全,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天性就是贪玩,难免发生一些磕磕碰碰和意外,如果谁的孩子发生意外伤害,在这里我希望家长朋友要谅解,遇到事情要冷静,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合理处理问题,不要极端,因为我们教师也需要你们的保护,他们也是在人生道路中成长的大孩子。 第二,孩子衡量标准,这里说的人品教育,包括孩子成长的标准,孩子衡量标准不是唯一,衡量孩子的标准非常多,比如个性是否健康/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好朋友等等,不要一味的追求学习这个唯一标准,我们在社会有标准,家庭有标准,一个

用宽容教会学生做人

用宽容教学生做人 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教师有了宽容之心,也教会了学生做人。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感染了学生,也教会了学生做人。 一、宽容是身体力行 一天早自习,我刚来到教室,发现坐在后排的两个学生绷着脸,红着眼睛在争吵。我走到他的面前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时间是多么宝贵,你们在争吵中把早晨的时间白白地浪费了,多么可惜!”坐在前面的女生说:“张佳佳的文具盒掉在地上了,硬说是我碰掉的,我根本就没有碰着他的文具盒。”我低头一看,确实有文具盒掉在地上。我想区区小事,斤斤计较,既影响学习,又影响团结,实在不值得。我说:“你们二人争吵的目的无非就是要求对方把掉在地上的文具盒捡起来?我替你们捡,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二人不言语。这时,我对那个男生说:“错误在所难免,宽容才是美德。即使是她碰掉的,你躬身去捡,不正说明你原谅了别人吗?”男生点头认错。我对那个女生说:“不是你碰掉的,看见了捡起来也不会掉面子,做点有益别人的事情有何不可呢?”通过我的一翻话,一场纠纷就这样平息了。我对学生的宽容感化了他们,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如何宽容别人。 二、宽容不是纵容 宽容不是纵容,宽容也不能在同一学生身上连续几次。记得一次班上的杨洋说把作业忘记在家里了,当我问到她时,她脸上露出了害怕的表情。以为我会狠狠地批评她,没想到我语气平和地问:你的作业呢?她说忘记在家里。我对他说:“明天可得带给老师,今天赶紧上好课。”隔了几天,他又说作业忘记带了,我知道他拖拉作业的毛病又犯了。我牵着他的手来到办公室,对他说:“今天老师要你一下课就来办公室把作业补全,实在来不及就放晚学留下来补,因为你老是忘记带作业,这是坏习惯,老师有责任要帮你和忘带作业的坏习惯改掉。”他眼圈红了,一下课就来办公室补作业。放晚学前终于把作业补上了。我奖给他一块糖,表扬他能放弃休息时间,对自己的“健忘”毛病负责。他眼睛红了,对我说:“老师,以后我再也不忘记作业了,我昨晚没写作业。”我对他说改了就是还学生,老师相信你没有这样的下一次了。有时一次次批评教育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偶然的一次宽容和理解却给了他上进的勇气和力量。可见,宽容也很美丽。 三、宽容也是一颗感恩的心 宽容的前提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教会学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人。我经常引用古今中外的感恩事例,时时发现社会上、学校里、家庭里感恩的故事,一有机会就讲给学生听,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懂得感恩。让他们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身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谢父母孕育我生命,感谢老师赐予我知识,感谢他人给予我帮助,才让我有勇

如何让幼儿学会感恩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可有的父母却爱错了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有什么,结果却得不到孩子半点感激……是啊,这样的现象很普遍,要想让孩子也懂得爱父母,关键要让孩子学会感恩。 父母爱孩子没有错,但也要让付出有回报,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爱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感恩的环境,以身作则,让孩子在一个感恩的环境下健康成长。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呢?以下10个小方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怎样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据资料调查显示70%的小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没什么过意不去的。在这种情况下,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让他学会接受爱心,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2、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 不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孩子、感染孩子。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父母时,父母应敏锐体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父母的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因此,父母的表率行为,对引导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 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满足他,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

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做人

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学会做人 教育孩子是一件快乐而忙碌的事,孩子的身上寄托着父母的全部希望。教育孩子又是一件苦恼的事,许多父母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己所愿。 许多父母非常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孩子思想品德及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更为重要。因为它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确定方向并提供动力。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教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但尤其重要的是要教他们学会做人。从不会做人到会做人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础阶段就是少年儿童阶段。 应该说,我们的青少年在做人方面、在道德品质习惯等方面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其中隐藏的诸多问题,这里我们就做一个现实事例的对比。 知心姐姐----青少年教育专家卢勤写了这样一件事:《访日的刺激》,几年前,卢勤带着几名中国少年去日本参加数学比赛,仅仅3天的时间就使卢勤对两国孩子的文明素养强烈的对比产生巨大的震撼。在日本,没有行人闯红灯,即使是在没有人监督的小马路上。而国内,马路中设有高高的隔离护栏,也是可以被不管不顾的,照样有人翻过。在日本的地铁车厢里,人流大,但到处都是静悄悄的,说话也是轻声,而国内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人比比皆是。在日本上下电梯时,人们彼此彬彬有礼,谦让有序。而我们的孩子电梯门一开就往里冲。在游乐场和排队时,日本的孩子很守秩序,没有乱挤的。而我们孩子则老是队伍里串来串去,一会儿去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引来旁边的日本孩子不时地看他们,卢勤看到一个日本的女孩,在厕所里发现地上掉了一个小纸片,便很自然地弯腰捡起来放进废纸箱,我们的孩子不爱排队,进餐厅、进厕所都无视旁边的排队,横冲直撞,吃饭的时候,看到自己爱吃的就拼命吃,不顾及别人。 最让卢勤感到难为情的是发奖的时候,日本的著名教授颁奖时,给每一位获奖的孩子深深鞠上一躬,而我们的那位获奖的孩子接过奖状奖杯,只微微的一点头就扭身走了。后面领奖的日本孩子接受奖品时,都是规规矩矩地深深鞠上一躬。看了卢勤的这些事后,我自己又想起了一位教育专家痛心疾首地讲,在外国常看到只用中文写的标志:不能随地吐痰、请排队进入、不要大声喧哗、不要乱扔纸花…… 我想听到这里,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会感到耻辱,感到内疚,都会受到强烈的刺激。作为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现代社会中国公民的道德修养素质亟待提高,我们作为教师、家长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一个没有精神文明的民族是没有生命力的,是谈不上发展。 所以,今天我们学校、家庭、社会要一起共同努力,培育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下一代,而做为学校和家庭的第一要务是教会孩子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这是一门每个人一生中都要学习的课程,其中包括诸多内容。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关注的。 一、爱的力量最伟大 有位科学家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纪元”。只要大家都奉献爱,沙漠也能变绿州。爱能创造奇迹,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未成年人的道德育教育中,我们应当把爱的教育作为核心。懂得爱、学会爱,才能自爱、自强,才能爱父母、爱家人、爱师友、爱集体、爱民族、爱国家。 “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做父母的如果真的爱孩子,那么从小就要往孩子心里播下爱的种子,这比什么都重要。 有一个家教故事:一位12岁的女儿问妈妈:“为什么我在家时走路要轻轻地?”妈妈说:“因为楼下有位老爷爷,他要好好休息,不能打扰他”。女儿问“那为什么楼上的邻居总是弄得楼板咚咚

班主任如何教会学生做人

班主任如何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红山区第六小学 小学的班主任在常人的眼中是很没有“技术含量”的一件工作,“不就是安排一下清洁卫生,为学生调解一下矛盾吗?”说实话,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常有这样地感慨:“一代不如一代”。如果一个班主任能把一个班集体中的五六十个孩子管理得井井有条,把清洁卫生安排好,也算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了。但实际上,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但要把基本的班务工作做好,更重要的是要把一个班“揉成一个整体”,要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 “我们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呢?首先你们应该做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没有害的人,做一个不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生活的人;如果还有余力,就应该做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人;如果还有余力,那么就做一个对社会和他们有贡献的人;……”这是我们班会课上必须给孩子们讲的一段话。 现在如果我们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如果一个孩子走上了邪路,总会有人要给他们找一些客观原因来开脱,而其中最常听到的是“社会、家庭、学校应该负起教育的职责……”似乎学校老师没有教给他们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要求一样。 曾看到一个例子:有一天下雨,老师从校门口走出来,旁边是大学附属小学。一辆豪华轿车开过来停在门口,开车的是一位女士,开了车门把伞打开就匆匆忙忙往校门口走,然后就听到她的女儿在校门口对着她讲:“你白痴啊!现在才来!”老师听到这句话愣在那里,更让她惊讶的是,那位母亲竟然说:“对不起!对不起!我来晚了。”这个故事给我很大的震撼! 假如这个孩子是我们的学生,纵使他考第一名,考一百分,我们会高兴吗?假如我们教的学生是博士毕业,而他却不孝顺父母,我们会高兴吗?假如我们教的学生是一个政治人物,而他却贪赃枉法,置国家人民的安全与幸福于不顾,我们还会挂在嘴上说:那个大官是我的学生吗? 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告诉我们做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人应该认真思索一下: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对孩子的终极关怀。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应该教给学生哪些社会知识、哪些做人的道理呢?我在这方面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确立一个做人、做事的目标。 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认为教会学生做人做事要紧抓“八字”、“三感”和“四名”。 “八字”是一个学生的做人方针。即:正直、尚礼、俭朴、扬善。所谓正直是要求学生能够诚实,正视自己,能够明辨是非,坚持正义和真理,不断求真;尚礼是要求学生能够中华民族注重礼仪的传统,尊老爱幼,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学生;俭朴要求学生朴素自然,知道节俭,能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扬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同情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学会帮助他人,做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三感”是一个学生应具备的做人素质,即: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校园责任感。学生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对于一个家庭的建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应该健康快乐地成长,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给自己的父母带来快乐,这就是一个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校园责任感是指学生应该维护自己的学校的荣誉,热爱自己的学校,努力建设好校园文化;社会责任感是指学生有义务去推动社会的进步,为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四名”是一个学生学会做人的途径,即:读名著、看名片、赏名画、听名

如何培养孩子学会感恩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感恩,是为了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对别人的给予心存感激。教育孩子感恩就从父母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一、父母言传身教。家庭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永远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永远的老师。父母自己做到关心、感恩老人,关爱、感激他人,孩子自然会受影响。特别是接受帮助时,一定要表示感谢。 二、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自己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一下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父母所付出的一切也不是理所当然。每年的春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时机。可以事先跟孩子说:“过节了,爸爸妈妈辛苦这么久了,你是不是该感谢一下父母?”接着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份“专属礼物”。当收到礼物时,要记得对孩子的努力表示感谢:“谢谢你,你这么爱爸爸,真让爸爸感到高兴!”这能让孩子从被感谢中感到快乐,从而更愿意去帮助别人。 三、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让孩子参与劳动,把感恩化为一种行动。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品质、好行为是不断培养出来的。父母要让孩子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为了让孩子懂得主动尊敬他人,感恩大家,父母可以从“谢谢、晚安”开始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中洗碗、擦地等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要让孩子自己去做,一方面可以让

孩子感到他是家中的一份子,有种归属感;另一方面他也可以用行动表达他对家庭的感恩。 四、让孩子在对比中学会感恩。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可以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等,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得、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从而引发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 如果你的孩子在接受每一份帮助时都懂得说“谢谢”;懂得关爱、感恩家人、朋友,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已经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了。

教孩子做人的基本道理

教育孩子首先是教他做人的基本道理教育孩子是人生中一项伟大的工程,需要孩子自己,家长和老师共同来建设,需要耐心,恒心和信心。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教育的方法不可能简单的雷同。在这里谈不上经验,只是一点感想,写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1、相互尊重是沟通的前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管他的年龄多大,我们都应该给他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尊重他的选择和他的决定,不能把家长认为“对”的观点强加给他,而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观点,有可能家长也会改变自己的观点认为孩子的想法有道理,同意他的选择。如果他的想法确实没有道理,那也应该摆出事实,讲明道理,说服他,让他心甘情愿地接受。如:有个小朋友叫陆一,他从小是个胆小的孩子,但是他往往内心丰富,情感细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他克服胆怯,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曾经让我非常伤脑筋。记得有一次,我们要去参加一个同事的孩子的十岁生日,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准备好礼物,正好前一天我的一位比利时朋友送给陆一一件礼物——一辆法拉利的赛车,陆一已经有很多辆了,我就想就把陆一那辆新车送人,可能因为我问他的语气是一种肯定的语气,他没有勇气拒绝,回答说好的。当我突然意识到我的观点可能强加给他后,我马上承认自己的轻率决定,重新让他选择,因为这是属于他的东西,并说明他有权力决定。最后他说出了实话:“虽然我有了好几辆赛车,但这一辆不同,我很喜欢,能不能送其他东西?”我为我刚才的草率

感到很内疚。一味地让孩子听话,只能培养一个逆来顺受的孩子,当今的社会需要我们的孩子有主见,讲道理,甚至要学会说“不”。 2、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培养他克服困难的勇气。“旅游塑造了我们的青年”,这是法国的一句谚语。在旅游过程中,能激发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态度。而不能认为孩子还小,还记不住,就不带他出去。陆一是幸运的,从四岁开始,他就跟我们游览了云南丽江,泸沽湖;新疆天山,吐鲁番,喀纳斯;福建客家土楼;西安兵马俑;甘肃麦积山石窟;到过海南,游过桂林漓江,龙胜梯田;还去过法国,摩纳哥,西班牙,意大利。旅游的过程是融合了发现美景的喜悦,经历旅途的艰苦和疲惫,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命运,激励孩子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的过程。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我的方法是带孩子爬山,爬山的过程是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和克服困难,并获得成功的喜悦的过程。教育孩子任何的成功都跟这爬山一样,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碰到困难是正常的,我们不能畏惧,不能退缩。人不可能一步登天,天上也不会掉下馅饼。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到底,才能到达顶峰。 3、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好孩子也会有缺点。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尽可能的改正。在这一点上,作为家长,如果我们有做得不好不够的地方,也要勇于承认,并且要改正,而不应该碍于面子不肯承认。要充分肯定孩子的成绩,任何一点进步,都要表扬他,鼓励他做得更好。偶尔的错误是

家长学校教案-让孩子学会做人

加强人格教育,让孩子学会做人 课题:加强人格教育让孩子学会做人 内容:1、让孩子学会诚实守信。 2、让孩子学会和同学友好相处。 目的:通过本次家长会,和家长进行沟通,互相了解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以便及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讨论教育方法,互相交换意见,为更好地教育孩子打基础。 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间:一小时 过程: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首先欢迎各位家长牺牲休息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自开学以来,全班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对于一些学生的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平时多加强联系与合作,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对于当代小学生,不仅要学会求知,学会创造,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所以,我们有必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行为习惯、高雅的志趣。作为学校和班级,我们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我们的力量毕竟是薄弱的,社会和家庭这两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教育力量非常巨大。所以,希望我们能密切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两个问题: 一、让孩子学会诚实守信。 诚信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德,世界各国特别是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下一代进行诚信教育,因为诚信教育在各国已经深入人心,所以无论个人还是单位,弄虚作假被曝光,即为社会所不齿,个人身败名裂,单位信誉扫地。因而诚信教育被社会越来越重视,甚至以此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我们说,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学校的教育,但我要说,孩子的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这个角色,我们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毕竟是有限的,我们的力量毕竟是薄弱的,社会和家庭这两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教育力量非常巨大。所以,我希望我们能密切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使他们都能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故事: 故事一: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想尽一切办法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故事二: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对比。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极左的思维,用道德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等否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全人类的共性。其结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码的道德规范的丧失。极端的例子是“文革”时期,打、砸、抢等犯罪行为反而成为合乎道德的“正义”行动。这一历史教训在今天的德育实际中决不可以轻易忘记。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则。文明行为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当然,文明行为不只是一个人的行为的外部表现,重要的是这些外部行为应反映出一个人的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否则,一些人学会了“彬彬有礼”、衣着讲究,给人一种很有“教养”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仍可能是虚伪、狭隘、自私和粗鲁的人。所以文明行为教育应当同个体的精神培育结合起来。 小学生的“学生守则”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及其他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教育学生坚持不懈地严格地切实地遵照执行。对小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小学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 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和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等项内容。 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集体主义教育必须要养成学生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为集体和同学服务;学生对集体要有责任感与荣誉感;发展同学间的友谊,促进同学间的团结。我国现在的小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他们健康和幸福成长的重要途径。 爱国主义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感情,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是对祖国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的正确理解,也是力图使祖国更富强、更强大,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一种坚定的志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爱国主义教育既有一般的对于祖国的向往、爱恋之情,也有对于具体的祖国的热爱与奉献的冲动。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倡导民族奋发精神,焕发儿童和青少年的斗志,为把祖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而不懈努力。其中要特别注意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增强作用。第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制度是一致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所以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必然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应当努力实现爱国主

让孩子学会感恩的十个方法

让孩子学会感恩的十个方法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据资料调查显示70%的小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没什么过意不去的。在这种情况下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让他学会接受爱心,懂得感恩,知恩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2、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 不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孩感染孩子。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父母时,父母应敏锐体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父母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快乐。 因此,父母的表率行为,对引导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 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满足他,认为别人予都是应该的。 父母学着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就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去吃苦就是让他懂得父母和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 4、父母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 利用各种节日的机会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 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 5、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孩子经历着、感受着家庭的一日生活所带给他们的一切体验。如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识恩、知恩,培养他们的识恩、知恩的能力和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首先,孩子总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觉的,因此,家长可以借此采用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极行为,从而引导孩子做出互助、分享和谦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