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主义批评28页PPT
专题六社会历史批评

教学ppt
11
斯达尔夫人
《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 (1800年)
社会学批评作为一种自觉的批评理 论,应当说起始于19世纪的法国。
教学ppt
12
➢ 自然环境对文学形态的作用
►她认为,西欧可分为以法国为代表的南方文学和以德国 为代表的北方文学,南方与北方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 形成了不同的人性……由于南方与北方的环境不同,人 性不同,因而南方与北方的文学也就显现出不同的特点。
教学ppt
6
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批评 鲜明的中国特色
▪ 鲁迅早期一度把文学的意义局限于审美之域(参见 《随感录四十三》等),但很快便转而强调文学的社 会功利性:
▪ 文学“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 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 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对鲁迅而言, 文学当是器械——“改革社会的器械”。器械就是工 具、手段,这里意味着改造社会历史的一种力量。
➢ 将文学与广义的社会制度相联系,考察期间的互动 关系
►她在《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的序言中明确 宣称:“我的本旨在于考察宗教、风尚和法律对文学的 影响以及文学对宗教、风尚和法律的影响。”
教学ppt
13
▪ 南方空气清新,多 丛密的树林和清澈的 溪流——人有较广的 生活乐趣,较少的思 想强度——比较安于 奴役,而取偿于气候 之美和艺术爱好—— 文学崇尚古典、情调 欢快、充满民族和时 代精神——浪漫逸乐
李延寿《北史·文苑传序》
如南北民歌
南方 “朝思出前门,暮思还后渚。语笑向谁道,腹
中阴忆汝”。
(《子夜歌》)
北方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 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第二章 社会历史批评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7
希腊种族:“希腊人有那种欢乐和活
泼的本性。……阿里斯托芬……描写
可编辑课件PPT
10
希腊雕塑:《维纳斯》、《掷铁饼者》:
可编辑课件PPT
11
三、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
别林斯基:优秀的文学既应该反映深刻的 社会现实,又要塑造美的艺术形象。
比如果戈理《死魂灵》以投机钻营骗子 六等文官乞乞科夫访问各地主庄园收购死 亡的农奴名单妄图骗取抵押金发财致富的 活动为主线,描绘了一幅从乡村到城市的 广阔图画,表现了旧的农奴制度和新的资 本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暴露了俄国地主 从经济到精神上的破产和堕落,深刻揭露 了农奴制社会的腐朽和反动本质。
可编辑课件PPT
12
《死魂灵》中塑造了许多的优秀的典型形
象:比如乞乞科夫的贪婪(收购死魂灵骗
取抵押金)、谨慎(他总是找那些与之气
味相投的地主做买卖)、狡诈(以各种理
由与地主们结识,尽量骗取地主的信任,
能不花钱的就不花钱);玛尼洛夫的满足
现状(“眼睛里满是甜甜的笑意,脸上流
露出心满意足的深情”)、空虚懒惰
可编辑课件PPT
19
二、社会历史批评的批评尺度
1、真实性尺度:指文学作品所展示的 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 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 它是作者的真情实感、读者的真实感 受与艺术形象的真实的统一。
比如中国五十年代大跃进运动时 期所创作的一些打油诗就没有真实性: “一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放到太平洋,世界又多一个洲。”
论新历史主义批评

论新历史主义批评◎陆 扬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新历史主义紧衔解构主义走红文坛,在保罗·弗莱看来,虽然它主要以文艺复兴文学为其研究对象,但影响很快波及其他领域,在今天也还余音未绝。
海登·怀特早在1973年发表《元历史: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可视为新历史主义的先驱。
以格林布拉特等人在1983年创办的《表征》杂志为标志,新历史主义批评勃兴之后,其另一个别称是“文化诗学”。
而在阿尔都塞、福柯、巴赫金、格尔兹等各路影响中,福柯的权力理论首当其冲。
艾伯拉姆斯认为新历史主义批评可以佐证他一以贯之的“文有所为”的立场。
但是新历史主义断言文学影响历史一如历史影响了文学,这个命题对于文学的历史功能的估计,似乎多少还是过于乐观。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文化诗学 格林布拉特 艾伯拉姆斯 弗莱〔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0)08-0079-07 新历史主义批评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盛行于90年代。
有鉴于它是紧衔着解构主义走红文坛,而且时当解构主义遭遇来自左右两翼的批评,新历史主义有一段时间被认为是后来者居上,替代解构主义,成为后结构主义文学理论中的第一范式。
虽然,范式嬗替、时时更新的观念,随着理论本身生生死死的浮沉,业已风光不再,但是在耶鲁大学文学教授保罗·弗莱看来,虽然新历史主义的研究对象是“早期现代”英国文学,但影响很快波及其他领域,甚至可以说在今天也还余音未绝。
他这样归纳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方面: 新历史主义事实上自己用“早期现代”这个词取代了“文艺复兴”。
实际上它近年来在许多领域或时代,都在改名换姓,如用“漫长的18世纪”替代“新古典主义”,“后期18世纪与早期19世纪”替代“浪漫主义”等,意在提醒学者们,这些时代充满动荡,多元并存,抵消了这样那样的主导知识潮流。
①弗莱认为,以上变化是反映了历史研究近年来的大势所趋,故而这里当可见出历史研究,而不仅仅是历史主义,对于文学研究产生的总体影响。
新历史主义

新历史主义的诞生
• 20世纪80年代诞生 • 格林布拉特确立了这一流派的存在及名称, 成为该派的精神领袖 • 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半个世纪以来的形式主义 批评和历史主义批评的清算上,进行历史— 文化转型,强调对文本实施政治经济社会综 合治理并将形式主义颠倒的传统颠倒过来, 重新注重艺术与人生、文本与历史、文学与 权力话语的关系
历史主义
• 新历史主义之新是相对于历史主义之旧而言的。 • 历史主义是指研究历史的历史哲学方法,这里的 历史包括文化史、文学史和思想史。近代著名思 想家哲学家如黑格尔、柏克、卢梭、维柯、克罗 齐、斯宾格勒等人都强调历史的总体发展观: • ⒈坚持任何对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必须建立在关 于人类历史的深思熟虑之上。 • ⒉强调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着历史进程并容许做长 期的社会预测和预见。 • ⒊注重思辨的历史哲学为被看做一个整体的人类 历史总方向提供一种解释的模式。 • ⒋注重批判的历史哲学将历史最终看作一种独立 自主的思维形式。
对历史主义的进攻
• ⒊解构主义: • 解构主义从语言哲学入手对历史主义清 算之后仍然无法找到历史哲学的出口, 在写作—文本—批评三维上仅仅注意批评 之维,必然在艺术意义与历史语境、文 学本质和历史意识等问题上造成观念的 对立和偏激化,因此历史意义对文本中 心论具有纠偏去弊之效,历史意识是文 本解读意义的不可缺少的维度。
理论特征与走向理论特征与走向
• 3. 历史与文本: • 历史是一个延伸的文本,文本是一段压缩的历史 • 文本是历史的文本,是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统一的文 本 • 历史不是矢量的时间而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过程 • 历史具有不可逆转性但过于与未来在文本意义生成 中瞬间接通 • 历史视界使文本成为一个不断解释而且被解释的螺 旋体 • 历史语境使文本构成一种连续又断裂的感觉和反思 的空间 • 历史是大于文本的,过程是大于结果的
论新历史主义批评

论新历史主义批评◎陆 扬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新历史主义紧衔解构主义走红文坛,在保罗·弗莱看来,虽然它主要以文艺复兴文学为其研究对象,但影响很快波及其他领域,在今天也还余音未绝。
海登·怀特早在1973年发表《元历史: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可视为新历史主义的先驱。
以格林布拉特等人在1983年创办的《表征》杂志为标志,新历史主义批评勃兴之后,其另一个别称是“文化诗学”。
而在阿尔都塞、福柯、巴赫金、格尔兹等各路影响中,福柯的权力理论首当其冲。
艾伯拉姆斯认为新历史主义批评可以佐证他一以贯之的“文有所为”的立场。
但是新历史主义断言文学影响历史一如历史影响了文学,这个命题对于文学的历史功能的估计,似乎多少还是过于乐观。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文化诗学 格林布拉特 艾伯拉姆斯 弗莱〔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0)08-0079-07 新历史主义批评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盛行于90年代。
有鉴于它是紧衔着解构主义走红文坛,而且时当解构主义遭遇来自左右两翼的批评,新历史主义有一段时间被认为是后来者居上,替代解构主义,成为后结构主义文学理论中的第一范式。
虽然,范式嬗替、时时更新的观念,随着理论本身生生死死的浮沉,业已风光不再,但是在耶鲁大学文学教授保罗·弗莱看来,虽然新历史主义的研究对象是“早期现代”英国文学,但影响很快波及其他领域,甚至可以说在今天也还余音未绝。
他这样归纳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方面: 新历史主义事实上自己用“早期现代”这个词取代了“文艺复兴”。
实际上它近年来在许多领域或时代,都在改名换姓,如用“漫长的18世纪”替代“新古典主义”,“后期18世纪与早期19世纪”替代“浪漫主义”等,意在提醒学者们,这些时代充满动荡,多元并存,抵消了这样那样的主导知识潮流。
①弗莱认为,以上变化是反映了历史研究近年来的大势所趋,故而这里当可见出历史研究,而不仅仅是历史主义,对于文学研究产生的总体影响。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
新历史主义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强调了文本与历史的联系,
关注文本中所呈现出的历史性和文化性。
该理论源自20世纪80年代
的美国,走出了早期的结构主义和新批评。
新历史主义创始人称其研
究的对象是“意识形态历史”,即那些已被认为已经被史学界弃之不
用的历史。
新历史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历史是一个构建的过程,历史文本与历
史事件没有清晰的分界线。
文学作品被视为文化生产的一部分,因此
当代社会与文本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新历史主义关注的是文本所呈
现出的权力、政治、性别、种族和阶级一级往外的关系,它试图通过
文本揭示出历史事件的本质。
新历史主义的优点是它具有强烈的反抗性,它鼓励学者在研究文
本时保持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现有文化观念和偏见,同时也
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然而,新历史主义的一个缺点就是它关注的角度和思路上可能带
有明显的偏见。
学者有时会过分依赖于历史信息,在它呈现文本的解
释时把文本本身的价值忽略。
此外,新历史主义也被指责为过分关注
美国文本的分析与解释,无法真正关注到世界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总之,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理论,它挑战
了传统文学批评的限制和缺陷,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缺点。
新历史主义批评

文本是靠和它产生于其中的文化的互动关 系而产生意义的, 系而产生意义的,因此跨学科的文化分析是必 需的。 需的。
第十章 新历史主义批评
四、批评特色
对话性的文本阐释 文本的意义在于作者和作品及 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的“协商” 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的“协商”
其阐释是一种实践性的进程,是一种 其阐释是一种实践性的进程, 多声部、社会性和对话性的文本阐释, 多声部、社会性和对话性的文本阐释,其 意义是不确定的和未完成的。 意义是不确定的和未完成的。 在文学分析的实践中强调所有人类活动 的相关性,是一种对话性的文本阐释 的相关性,
第十章 新历史主义批评
六、学生范文
《个人意识与历史叙述》 个人意识与历史叙述》 李陵事件的打击以及汉武帝时皇 权在文化上的控制力还远未登峰造极, 权在文化上的控制力还远未登峰造极, 史记》 使《史记》的历史叙述有了强烈的抒 情的色彩,在历史客观叙述中, 情的色彩,在历史客观叙述中,融入 了著作者司马迁的个人叙述, 了著作者司马迁的个人叙述,以自己 的价值观、思想观衡量评价史实。 的价值观、思想观衡量评价史实。
第十章 新历史主义批评
五、个案分析
看葛林伯雷如何使艺术作品成为各方“谈判” 看葛林伯雷如何使艺术作品成为各方“谈判”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 的社会话语和审 美话语中间存在 流通” 着“流通”
构成了现 代审美实践的 核心, 核心,艺术作 品也是一番流 通的产物
是创作者 与“社会机制和 实践”“谈判” ”“谈判 实践”“谈判” 所形成的“ 新历史主义批评
六、学生范文
错综变化的叙述形式 言语组织 的符号象征性 使史书撰写者司 马迁介入到叙述文本 说话” 中“说话”中 从而有可能 从皇统中剥离出 相当程度的士阶 层的集体意志, 层的集体意志, 道统” 从“道统”意义 上进入政治伦理 判断领域
新历史主义

新历史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New Historicism)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80年代得以正式命名的一种不同于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批评的“新”的文学批评流派和批评方法。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创立者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文系教授斯蒂芬·格林布拉特(1943——)。
他在1982年《文类》杂志第一期专刊的前言中打出了“新历史主义”的旗号,以后这个称谓逐渐流行开来,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派别。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斯蒂芬·格林布拉特、海登·怀特,英国的路易斯?艾德里安?蒙特鲁斯等。
由于新历史主义理论来源的复杂性、批评取向的多样性以及它作为一个学术流派的松散性和跨国性,造成了对其归类评析的特殊困难。
尽管如此,人们对其基本内涵还是形成了一些大致趋同的看法。
这些大致趋同的看法体现了作为一个批评流派的不可取代的共性,这种共性可简洁地概括为:以特有的方式回归历史。
“新历史主义”之所以“新”就在于它回归历史的方式是独特的,不是要简单地回复到旧历史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
它吸收了非历史主义批评的若干成分,特别是后结构主义,尤其是福柯的一些理论成分。
新历史主义批评要回归的“历史”不是所着力考察的以、制度为主的状况,而是一种“性的”历史。
它的价值在于尝试将马克思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相结合,将历史纬度输入到后结构主义批评当中,创造出一种新的历史主义批评。
正如格林布拉特自己所承认的,他们的批评实践很难划入哪一个居主导地位的理论营垒,只能置于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之间来加以说明。
另一个重要的“新历史主义”的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海登·怀特(Hayden White)也说过:“新历史主义既过于历史化,又不够历史化,既过于形式主义,又不够形式主义,而这完全取决于以何种历史和文学理论为基础来对其加以评判。
”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历史主义批评是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释义的、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