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言语训练的方法

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学第三讲 练习题

第三讲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图式表示一种认知结构或者心理结构,是指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 3.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动作4.顺应指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变化 5.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6.自我中心儿童只能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事物,不能把自己放在他人的角色中或不能明白他人的感觉 7.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 8.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9.认知发展心理学将个体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 10.支架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儿童的帮助就像婴儿学习走路父母总是要给与一定的搀扶或者提供一个学步车但走路还是婴儿自己学会的。支架是一种帮助借助这种帮助儿童能够完成那些他们不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教学要以最近发展区作为介入的空间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架促使儿童主动而有效地学习

11.私语在发展过程中儿童早期发展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言语发展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___C____阶段能完成守恒任务。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在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中涉及的概念有___AC____。 A.关键期B.观察学习C.最近发展区D.图式 3.掌握字词概念的转折点是__B__. 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高中一年级D.高中二年级 4.进入___B____以后,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成年期 三、填空题 1.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把新感知的材料或经验纳入到已有图式中以理解新事物的过程”被称作是__图式__。 2.在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中,在教育与发展方面提出的三个问题是_最近发展区__、__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__ 和_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___。 3.发现性思维的的特点是__流畅性____、__变通性__、__独特性_。 4.初二是_经验型水平__向_逻辑型水平_过渡的转折时期。 四、判断正误 1.皮亚杰认为,客体永久性形成于前运算阶段。(正确)

28个语言训练技巧

精心整理 28个语言训练技巧 1、教孩子用话语表示要大小便 方法: a.选择特定的语言(如撒尿,“西--西--”,尿哗哗等),作为让孩子大小便时的习惯用语。 b.孩子用动作表示要大小便,如往下拉裤子、抱小腹部时,让孩子跟 c.( 谁?” c. a.当孩子指着某物说出它的名称时,你要说:“××在这儿”或“××在那儿”。 b.和孩子做游戏时,把孩子喜欢的小玩具藏起来,问他:“××在哪儿呢?”等待孩子回答。如果孩子不回答,你把小玩具拿出来,对他说:“××在这儿(那儿)哪!”并让孩子重复说这些话。当孩子重复说或主动说时,就表扬他。

4、说否定句“不”、“没有”方法: a.让孩子看几种物品,并告诉他物品的名称。然后把这些物品藏起来,让他反复跟着说:“××没有啦”,如果孩子不说,你就让他跟着你重复说。 b.你指着各种物品或身体的某全部位说:“不是××”。如,你指着眼睛说:“不是鼻子”,指着杯子说:“不是筷子”。然后再指其他物品或身体的某 c. 菜、 c. a.让孩子好好看着你把一些物品放进盒子、杯子或盘子里,然后问他:“××在哪儿?”让孩子回答。 b.当家人离开家或房间时,告诉孩子他们的去处,然后问他:“××(爸爸)到哪儿去了?”让孩子回答。

c.在房间里孩子看得到的地方放些物品,问孩子:“××在哪儿?”先让孩子回答物品放的地方,然后再让他把这些物品拿来。7、说出听到的声音是什么方法: a.当听到某种声音时,立即问孩子:“这是什么声音?”然后带他去找声音的来源,说出发出声音的物品的名称或动物名。 c. c. b.你做些动作游戏,如刷牙、洗手、扫地等,让孩子猜一猜你在做什么。 c.把球、匙子、饭碗和香皂各一个放在桌子上,然后问孩子:“吃饭时使用什么?”、“拍的时候使用什么?”、“喝水的时候使用什么?”如果孩子回答正确,你再问他这些物品是做什么用的。要是孩子能把物品与它的用途联系起来,你要称赞他。

【一轮复习】2021届新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项训练(6)修辞方法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项训练(6) 修絆方法 1.下列诗词中,不含借代的一项是()。 A.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谎。 B.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D.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3.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 B.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分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C.已到了春季,这些日子还像寒冬时一样冷得厉害。 D.远远地看见一座椭圆型建筑,像是体育馆。 4.下列各句中,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市列珠巩,户盈罗绮,竞泉奢。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B.土地说:我要接近天空/于是,山脉耸起。

C.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河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D.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作“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跟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6.下列诗句中没有釆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 A.鸟何萃兮蘋中,境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華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朵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斷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7.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无边落木莆莆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8.下列俗话所有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弹打出头鸟 A.化干戈为玉帛 B.强扭的瓜不甜 C.饭后三百步,不用进药铺 D.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9.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D.开轩而场圃,把酒话桑麻。 10.选出与“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修辞手法不 同的一句()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鸟抛软语丸丸落。 C.风来花底鸟声香。 D.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语言艺术训练教案

一、表演训练 1.用手造型出下列形象: 小鸭、小狗、小鸟、孑L雀。 2,表演童谣 比尾巴 作者:程宏明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呀最好看? 公鸡尾巴弯,鸭子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呀最好看。 3.根据关键词设计情节表演: 司机、售票员、乘客(老人、小孩、年轻人等)。 二、语音训练 1.翘舌音 sh-翘起舌靠近硬腭前部,成窄缝,气流从中送出。 十( shí) 山(shān) 上(shàng) 身(shēn) 声(shēng) 书(shū) 双(shuāng) 顺(shùn) 实施(shíshī) 闪烁(shǎn shu?) 叔叔(shūshū) 伸手(shēn shǒu)省事(shěng shì) 朗读练习: dàshīzi chēng bàwáng pǎo jìn niúqún chěng xiōng kuáng 大狮子,称霸王,跑进牛群逞凶狂,māng niúbǎi kāi bāguàzhan shīzi jǔshǒu lái t?u xiáng 牤牛摆开八卦阵,狮子举手来投降。 2.平舌音 S-舌尖靠住下齿龈,形成一条缝,气流从中挤出。 塞(sāi) 三(sān) 思(sī) 松(sōng) 苏(sū) 扫( sǎo) 嫂嫂(sǎo sǎo) 三思(sān sī) 思索(sīsuǒ) 松散(sōng sǎn) sh?n sashīsasàshuǎng sài shi suíshí 神色失色飒爽赛事随时

sǎo shìsōng shǔ 扫视松鼠 三、主持演讲训练 伴随着阵阵欢笑声,一群天真无邪的小朋友已经上场,他们将用琴 声来表达童年的欢乐,请听中班小班的小朋友们的木琴齐奏《我爱北京天安门》。 四、诗歌朗读表演 春雨 “轰隆隆……” 谁这么顽皮,重重的敲门声, 惊得小草,从泥里探出脑袋; 吓得小花,顿时红了脸; 吵得梦中的小动物, 不情愿地睁开了双眼…… 哦!原来是春雷在扣响春天的大门。 注意:探出(tàn chū)、顿时(dùn shí)、睁开(zhēng kāi),春雷(chūn l?i) 五儿歌朗读表演 找朋友 作者:佚名 小鸡小鸭是朋友,下个蛋蛋喂妞妞。 小猫小狗是朋友,看家护院好帮手。 青蛙是朋友,保护庄稼是能手。 小壁虎是朋友,见到蚊子不松口 生态平衡要保持,我们到处有朋友。

认知和语言的训练方法

第一章认知方面 (3-4岁认知) 一、说出大的和小的东西 方法: 1利用同样颜色的5块大积木和5块小积木。开始时让孩子把10块积木根据大小分成两堆。孩子学会正确地分类之后,你问他:“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如果回答正确,就表扬他。 2利用两个只有大小不同的东西,如使用一大一小两个红球。先选用大小差别明显的东西。利用球、积木和其他物品告诉孩子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如这是大球,这是小球)。然后问孩子:“大球在哪儿?”再问“小球在哪儿?”频繁地变换大小物品的位置。等孩子能够正确无误地区别大小之后,再让他说出大的和小的东西。3用包装相同但大小不同的两包糖果,让孩子说也哪个大哪个小,他说对了就把糖果奖励给他。 4把直径约为15厘米和8厘米的几个圆形物放在地上。让孩子只站在大圆上,然后让孩子说出你该站在哪个圆上。你站得对不对,让孩子告诉你。 5在大小不同的几个圆中的一个圆上放上孩子喜欢的东西,如果孩子能正确地说出那个圆是大的还是小的,就把那件东西奖给他。 二、按照口头指令,指出自己或娃娃身体10个部位 方法: 1从脸上的器官开始,当你说:“这是眼睛”时,用手指一指你自己的眼睛。让孩子模仿你的动作也用手指一指他自己的眼睛。再用同样的方法反复练习,指出手、脚、脖子、胳膊肘、肚子、手指、脚趾等。 2你和孩子一起站在能照到全身的大镜子前面。当说到身体的某个部位时,你让孩子摸摸或动一动这个部位。如“这是膝盖吗?”,“这是鼻子吗?”他学会了就表扬他。3在两张纸上画上像雪人似的大小不等的两个圆,画上身体的一两个部位,让孩子指出哪些部位没画出来,该画在什么地方。孩子回答对了,就表扬他。 4指出玩具娃娃身体的各个部位。 5指出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帮他说出名称。 6如果孩子指对了身体的各个部位,就让他在那个部位贴上贴纸。 三、按照口头指令,指出男孩和女孩 方法: 1利用适当的时机,辨别家人的性别,如说:“好高的男孩呀!”,“好漂亮的女孩啊!”等等。 2给孩子看书的时候,告诉他杂志插图上的人物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然后利用杂志的插图,让孩子找出男孩或女孩。 3你指着画片让孩子说出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 4利用给男娃娃和女娃娃穿衣服的办法,让孩子给这些娃娃穿上适合他们性别的衣服。

儿童的语言训练方法

儿童的语言训练方法 1、搔痒法:用手或轻软物体搔儿童的手心、脚心、颈部、掖下等部位,使其发出“咯咯”的笑声,并同时说“好痒”。 2、训练言语机转:做上下唇内敛动作、抿嘴的动作、亲吻的动作。另外,借助吸管训练儿童的嘴唇动作能力。可以锻炼孩子用嘴唇抿吸管,用嘴唇包住吸管喝水等。同时,还可以利用吸管、纸、乒乓球等物体联系儿童的呼吸功能。用吸管吸水,吸乒乓球;用力吹纸,用吸管吹乒乓球等。 儿童语言训练的原则: (一)父母要不断地对儿童说话。对晚说话儿童说话,其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必须假以时日才会慢慢开花结果。所以父母不要懈怠,平日只要一有时间就不要停止,多和孩子说话,不断地给他们语言刺激,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对着儿童的视线说话。跟宝宝一起游戏、拿任何东西给他、请他做任何事、帮他做任何事时,要常常对他说简单的话。首先叫他的名字“×××”,等他注意的时候再对他说话。如果儿童常常视线不看人,有时不是不看,而是看的时间非常短暂。不注意的时候对他说话是没有效果的。但也不用着对较大的孩子,特地把脸靠过去,把他的头转过来向着他说话。只要在不太远的地方,很自然的喊他的名字,配合当时的情境对他说话即可。(三)选择切合情境的话题。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眼前看得见、容易了解的自然话题为佳。尤其是以儿童感到关心或喜欢的事物做为话题,效果更好。希望儿童说的话,大人也可以先以儿童的口气说给他听,让他知道这时候他应该怎幺说或回答才好。 (四)不必重复练习太多次。父母为使儿童学会说话,同样的话语叫儿童说五次、十次,有时反而使儿童拒绝说话。比对一般的儿童多说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样的事在同一个地方不要重复两次以上。最好是一段时间之后碰到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情况发生时,要再重复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学,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下,不断地、自然地对他说话,让儿童了解语言的意义,他们便可以自然会说出话来。 (五)不必矫正发音。即使说不好,有表达意思的姿态即可,若刻意矫正发音,说不定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的说话动机。只要他肯说话,发音不正确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改善过来。家长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确的说话模板即可,但千万不要学儿童说娃娃语。 (六)只发语头或语尾音,也要鼓励。这种时候也不必特地加以矫正,下次碰到这种场合时,大人实时发出二次左右的正确语音即可。即使只发语首或语尾音,也表示他有表达意思的动机,便要赶快给予鼓励。 (七)模仿电视广告,可以适当引导。这时家长或周围的人会以为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不坏,若禁止他看电视,唱广告歌,就可以学习说有用的话。事实上禁止他说广告的话也没有用,不如让他继续说伺机配合情境说些别的话题,提高其理解能力,以其慢慢说出有意义的话语。 (八)鹦鹉式语言,不用太心急。这时,像广告一样,你想矫正他也矫正不了,就不如不刻意矫正,在日常生活中配合当时的情境,多制造对他说话的机会,让孩子慢慢地去改变。(九)耐心听孩子说话。晚说话儿童虽然表达能力差,但想说话时大人要有耐心地听他说话。反复地问同样的问题时,大人也要认真的回答。如此,对晚说话儿童说话时,他也比较愿意以语言或非语言的姿势、表情、手势等方式来回答大人。

学习规范语言文字的心得体会

快乐学习,提高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摘要:在小学语文的语言文字训练中,很多教师狭隘地将其理解为对字、句或者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而事实上这种机械的训练方法对学生和教师来讲都是一种折磨,也因为这样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反感的情绪。通过对语言文字训练教法的研究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经验,介绍了如何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实现快乐教学。 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传授给学生规范的语言文字使用习惯,认真的给学习跳出毛病,耐心的帮他们进行纠正,从一点一滴做起,慢慢的培养学习的语言文字使用习惯。 一、快乐课堂。兴趣先导 兴趣教学的提出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主张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先导,寓教于乐。在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单一、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变换成为学生更加感兴趣的文字游戏或者练习竞赛,一来可以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二来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渐进成长。合理设置训练梯度 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教师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难以把握训练的内容和难度,太过简单的训练就失去了训练本应有的意义;难度过大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文字训练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块烫手山芋。但是如果对训练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结合不

同阶段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经验安排学习内容,有一个合理完善的训练梯度安排,对小学生实施语言文字训练还是有章可循的。具体的课程设计如下: 三、寓学于乐。创设积极的训练情境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就是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本领。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根基,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基石。但在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中却并未引起一线教师的足够重视,为训练而训练的机械式教学方式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在本文中,笔者从构建快乐课堂的角度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课堂改革意见,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学习的情境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个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能够轻松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意识到,分角色、有情绪的朗读能够轻松地使学生进入故事情境,配以多媒体设备营造的直观效果能够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情境,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获得了知识,课堂有效性得到了保证。 例如:在《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出声地朗读课文,找出那些能够激起学生心理共鸣的句子反复品读;之后,教师选取课文中描写细致、优美的句子伴着虫鸣鸟叫的声音和郁郁葱葱的树林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其中的意境。这样的教学方式,学

儿童言语认知训练

儿童言语认知训练 怎么能让我家孩子开口说话? 我家孩子只会仿说,怎么让他主动表达? 我家孩子会回答问题,但是从不提问,怎么引导? ...... 家长们困惑许久的问题终于有答案了。 每个孩子都是纯洁的小天使,带着一切未知去感受这个世界,而语言是孩子拥抱世界的窗口。当孩子从牙牙学语到用奶声奶气的语言描绘他眼中的世界,描绘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舒服的微风温暖的水流以及对爸爸妈妈的爱,我想这是所有的父母都为之振奋,欣喜若狂的事情。 可是有些爸爸妈妈却要为孩子迟到的语言焦虑不安。王硕老师在东方启音苏州家长群分享了《儿童言语认知概念及训练阶段》,这场干货满满的线上讲座让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错过的家长不要失望哦,小编将会把所有的干货全部分享给大家

儿童言语发展及认知概念 儿童的语言理解主要分为以下几大步骤:听指令、句式、概念、解难、问句等等。 普通小朋友认知理解和语言表达程度(可以对照孩子的情况哦)0~12个月:能够回应别人叫自己的名字,以及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 1岁:单语期,可以叫“爸爸”“妈妈”,明白一些常见的名称,懂的拒绝别人,也懂得向大人要求一些想要的东西,比如零食、玩具等等。 2岁:双语期,能够明白一些简单的动词,“说”、“看”、“要”、“听”等等;可以明白不同的问句,比如说“要不要”、“有没有”、“谁”、“哪里”等概念;可以听懂简单的指定,比如说“给妈妈苹果”、“妈妈要”等等。 3岁:能够完成三元素的指令,比如说“把水杯放在桌子上”;也能够明白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说上下;还能够去明白一些“为什么”“多少”等问句。这时候小朋友的语言表达已经具备了可以交谈的能力,可以去讲一些简单的句子,比如说“妈妈去超市”。

语言训练方法很多

语言训练方法很多,有的可以由家长完成,有的则要由专业的语言治疗师来进行。 1.构音障碍的训练 构音障碍又称运动性构音障碍,指与发声有关的呼吸器官如喉头、口腔、下颌、舌、口唇等功能障碍,所以语言障碍的治疗首先是运动性构音障碍的训练,具体的训练方法如下: (1)呼吸训练 因为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想要说话时,往往由于肌肉紧张而引起发音困难,手足徐动型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表现得最明显,所以放松疗法的目的就是降低与发音有关肌肉的紧张性,消除全身的过度紧张状态,使不随意肌松弛,利于呼吸与发音。 正确控制呼吸之间的气流量是发音的基础,而且控制呼吸又可减轻咽喉肌的紧张性利于发声。正确的发声和构音,必须靠呼吸做动力,当形成一定的气流压力时,才可以发声,所以傲语言训练前必须先进行呼吸训练,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不能只单独进行语言训练,必须与理学疗法师、作业疗法师共同进行综合训练治疗,患儿全身机能得到改善,呼吸机能也会相应得到改善。抗重力肌的发育对于呼吸机能有重要的作用。 A.口唇与下颌的运动训练 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下颌运动发育障碍,口唇难以正常地开闭,因而也就无法构音,所以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刺激下颌及口唇周围的肌群,使之收缩而达到口唇闭台的目的。 对智力较好的患儿可以用语言指示做张口、闭口、撅嘴、露齿、咧嘴、圆唇,鼓腮、吮颊、微笑的动作,反复进行,直到熟练为止。用压舌板刺激 当患儿张口不闭合时,可用压舌板伸人患儿口腔内稍加压力,当向外拉压舌板时,患儿则出现闭唇动作,防止压舌板被拉出。 冰块刺激法 可用冰块在口唇或口唇周围进行摩擦,用冷刺激促进口唇闭合、张开的连续动作。 B.毛刷法 用软毛刷在口唇及口唇周围快速地以每秒5次的速度刺激局部皮肤,也可以起到闭唇的作用。 C.拍打下颌法 用手拍打下颌及下颌关节附近的皮肤,可促进口唇闭合。训练人员一手放在患儿的头部上方,一手放在患儿下颌处,用力帮助患者的下颌动作,促进下领上抬,促进口唇闭合动作。 可用吸管回吸,用奶嘴吸吮,在口中放上食物,都可促进口唇的闭合动作。利用吹气泡、吹羽毛,大的患儿照着镜子吹泡泡糖,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双唇的训练对发声十分重要,口唇与下颌的协调运动为发音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2).舌的训练 A.舌运动训练 包括舌的前伸和后缩、舌上举抵上腭、向后卷舌,以及舌向两侧运动。利用咀嚼运动、吸吮动作,使舌与口唇动作协调,增加舌的搅拌动作。 舌向前伸阶段,使患儿口张开,用食物或玩具或小勺放在口唇前方,使患儿出现舌伸出舔物的动作,并能自行控制。 舌向前,后、左、右动作阶段,用蜂蜜涂在口周,鼓励患儿出现伸舌舔糖的动作。 此外也可以用压舌板做被动抵抗训练。如用压舌板压舌尖,使患儿舌尖用力上抬等,对舌的运动都有促进作用。 B.改善口腔感觉 正常小儿常常把物品放在口内,通过口腔能感觉物体的形状和特点,而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由于口腔的感觉功能障碍,不能辨别口内物体的形状,所以要改善口腔感觉,常用各种不同形状、不同硬度的物体放在口腔内进行刺激,使之获得感觉的经验。治疗师常用洗净的手指在患儿口腔内进行不同部位的按摩,这对于调动口唇、舌、软腭的动作十分有利,对发育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C.对伴有不随意运动的训练 利用拮抗肌互相抵抗作用调节其相互间平衡,如调节舌的上下运动时,可让患儿伸舌,用压舌板向上抬舌和向下压舌,给舌肌以交替抵抗作用,使舌肌主动肌与拮抗肌平衡,使舌运动稳定。 轻触法:当令患儿作噘嘴和咧嘴的随意动作时,语言疗法师可用手指轻触口唇或用手指轻触患儿的两腮,这样可以抑制其不随意运动,缓解口唇口角的抽动,并逐渐达到自我控制的能力。 D.发音训练

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与方法

“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与方法” 主题论坛实录 主持人(王新老师): 课标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我们不应理解为就是强化人文性弱化工具性。几年的课改实践,从工具性滑向人文性,表现为:重人文轻工具,重实践轻知识,重感悟轻训练,重文学轻文章,重提高轻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形成能力,是当前我们阅读教学急需探讨的问题。“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那么,如何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具有真正的“语文味儿”,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相互融合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直都在实践研究的重点问题,相信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家都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也一定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那么今天请大家就围绕“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与方法”这个主题,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切磋探讨,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 一、品词析句,培养语感 盛华老师:首先我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做法。大家都知道学生学习文本,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只有紧扣教材,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学生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深化理解文本内涵”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策略之一。现在,就结合《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和感受。在这节课中,我指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启发学生反复朗读,仔细揣摩,深刻理解,从而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在理解“众星拱月”这个词时,我采用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了圆明园的布局特点。在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珍贵收藏时,我指导学生重点抓住“有……也有”这一句式体会圆明园景点的数量众多,风格各异;再引导学生抓住“上自……下至……”“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

教师语言艺术试卷

网络公选课《教师语言艺术》自我测试栏目 一、每章练习 第一章口语交际基础训练(上) 一、名词解释: 1、口语 2、书面语 3、一般口语 4、专业口语 5、教师口语 二、简答题: 1、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是什么? 2、口语的特点有哪些? 3、教师口语的特点有哪些? 4、教师口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5、你认为自己在口语方面有哪些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第二章口语交际基础训练(下) 一、名词解释: 1、态势语 二、简答题: 1、在课堂上应如何调节音量大小? 2、要点复述有哪些技巧? 3、在语音信息传递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传递质量? 4、视觉扫描播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态势语的功能有哪些?

6我们应训练哪些态势语? 第三章演讲训练(上) 一、名词解释: 1、演讲 2、交谈 3、朗诵 二、简答题: 1、演讲的特点有哪些? 2、演讲与交谈的区别是什么? 3、你认为有必要区分演讲和演讲比赛中的演讲吗? 三、论述题: 1、演讲与朗诵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章演讲训练(下) 一、简答题: 1、好的演讲应该具备什么特点? 2、演讲前应注意分析哪些相关要素? 3、克服怯场心理有哪些方法? 4、开场白有哪些类型? 5、一般我们会从哪些方面去评价一场演讲? 二、论述题:1、准备一场演讲需要注意哪些环节? 第五章教学口语训练(上) 一、名词解释

1、教学口语 2、导入语 3、阐释语 二、简答题 1、教师口语在语音方面有什么要求? 2、教师口语在词汇方面有什么要求? 3、教师口语在语法方面有什么要求? 4、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导入语有什么特点求? 6导入语有哪些基本形式? 7、阐释语有什么特点和要求? 8、阐释语有哪些基本形式? 第六章教学口语训练(下) 一、名词解释: 1、提问语 2、结束语 二、辨析题: 1、下面各问题使用的分别是什么类型的提问语: (1)大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路瓦栽夫人如果不丢失项链会有什么结果? (3)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 (4)作者是如何描写清晨的果树园幽美的景象的? (5)文章写祥林嫂,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呢?

言语康复训练培训班学习体会

为期一周的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言语康复训练教师培训结束了。这短暂的学习期间里,无论是专家、教授孜孜不倦的讲解,还是华东师范大学里的那种校园学习氛围都让人心情为之振奋,久久不能平静。在这次培训过程中华师大的培训部对我们这次组织的活动高度重视,不论从学习的课时安排还是生活的后勤保障工作都十分尽心尽力、周到、热情。给每一个学员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也算是极其难得的给人生一次加油和充电的机会。 本次培训的内容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特殊教育的发展;认知与情绪功能的评估与训练;言语功能的评估与训练;语言功能的评估与训练;实践参观研讨以及自闭症、脑瘫功能的评估与训练。按培训的内容总体分配上看,我个人认为针对我校聋生学生特点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课比重较少,主要是针对目前国内出现比较多的特殊人群的评估与训练,专家和教授在授课过程中所举出的案例也基本上以脑瘫、自闭、智力障碍的人群为主。所有的学习内容对于我本人的认知水平来说可以算是零基础。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杜晓新教授所提出的新形势下的特殊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很感兴趣。 杜晓新教授提出,当下我国针对特殊教育这个行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医教结合”。2004年美国人提出了针对特殊教育人群的“相关服务”,那么这个“相关服

务”杜教授认为就是“医教结合”。“医教结合”这个词条也是国外没有的。那么这个词条的提出又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呢?是华东师范大学顺应社和与学校发展的需要,于2004年新建言语听觉科学专业,言语听觉科学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首创,言语听觉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坚持“医教结合,文理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学建设之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关心特殊教育、支持特殊教育、要大力推进特殊教育的改革与发张。随着融合教育理念的推行,与十年前相比,特殊教育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特殊儿童障碍程度加重了,残障类型增多了,多重障碍儿童增加了。IQ75边缘智力的学生,需要进入辅助学校,基于种种原因,各种变化,特殊教育学校原有的教学目标与科学计划难以实现与实施。因此我们要实施“医教结合”。 “医教结合”的核心是将现代康复医学与特殊教育有机整合,以满足残障儿童教育与康复的双重需要,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一种基于学校的康复训练模式。杜教授在课程中有意提及了半个世纪以前,美国著名的特殊教育家柯克说过的“医学的终点是特殊教育的起点。”这句话:杜教授分析了这句话的时代背景和当今时代的新形势发展状况,指出了其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医教结合”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医教结合”就是要把学校变成医院,

育婴师认知能力及语言训练

智力开发 1.视觉训练方法1)注视活动。适合年龄:0-3个月。训练时间:1分钟左右。每天次数:随时可做。2)追视活动。适合年龄:3-12个月。练习用具:乒乓球、笔、小艺术品等。练习时间:10分钟。3)配对游戏。适合年龄:1-3岁。训练用具:图片、小物件。训练时间:1-2分钟。 2.听觉训练方法:1)熟悉语言。适合年龄:0-6个月。训练时间:10-20秒。每天次数:不限。2)追声寻源。适合年龄:3-12个月。练习时间:10秒左右。每天次数:不限。练习用具:所有可以发生的东西。3)音乐训练。适合年龄:3个月-3岁。练习时间:3-5分钟。练习次数:根据需要确定。4)亲子阅读。适合年龄:10个月-3岁。练习用具:图书、图片。练习时间:5-15分钟。 3.触觉训练的方法。1)皮肤按摩。适合年龄:0-6个月。训练时间:20秒左右(不同部位)。2)触摸自然。适合年龄:6个月-3岁。练习时间:不限。 4.前庭平衡训练。1)正竖托抱。适合年龄:3-6个月。训练时间:1分钟左右。2)浴巾游戏。适合年龄:6个月-2岁。练习用具:小棉被或毛巾被一条。练习时间:30秒-2分钟。将棉被或毛巾被摊开铺平,让婴儿俯趴在上面,头要抬起,成人站在两边,各拉起棉被的两个角,动作要协调一致,一个拉,一个送,让婴儿有向前冲和向后退的感觉。可以前后晃、左右晃,还可以原地转圈,顺时针做三圈后再逆时针做三圈,或抱着婴儿转三圈。

5.认知综合训练的方法。举例:1)认识自己、家人及其相互关系。适合年龄:3-12个月。练习时间:随时进行。训练时要注意的问题:要一件一件的教,避免混淆;挑选婴儿最感兴趣的东西;多次重复,强化记忆(需要重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才有效果);使用简介、正规的语言,如不要把汽车说成“滴滴”,把电灯说成“亮亮”等;对同一类东西要提供不同的样品。2)学习分类和概括。3)学会分类和概括的游戏。○1匹配游戏。○2“四挑一”。○3找图缺。○4掌握数的“三部曲”。婴儿数的概念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会背数、数的分解和组合、学数数。 语言训练 1.引导婴儿发音。1)语言准备期。2)模仿婴儿发音。3)多与婴儿聊天。 2.帮助婴儿理解语言。1)动作回应。适合年龄:6个月-1.5岁。练习时间:30-60秒。例如:帮助婴儿认识自己的器官、认识家人。2)看图说话。适合年龄:6个月-3岁。练习用具:婴儿画报或图书。练习时间:看图说话3分钟。3)感受实物。 3.用正确的方法训练语言。1)看图将故事。适合年龄:10个月-3岁。练习时间:1-3分钟。练习次数:不限。2)我问你答。 4.练习日常用语。适合年龄:1-3岁。练习时间:随时进行。 5.练习儿歌。适合年龄:1.5-3岁。练习时间:1-5分钟。 6.阅读练习。练习方法:安排好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教材;培养婴儿的阅读兴趣。

自闭症语言训练的八种方法

自闭症语言训练的八种方法 语言障碍给星儿造成了较大的困扰,所有的星爸星妈,都希望能够找到很好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以下八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对着儿童的视线说话 跟自闭症儿童一起游戏、拿任何东西给他、请他做任何事、帮他做任何事时,要常常对他说简单的话。首先叫他的名字“×××”,等他注意您在叫他时再对他说话。自闭症儿童常常视线不看人,有时不是不看,而是看的时间非常短暂。不注意您的时候对他说话是没有效果的。但也用不着对着孩子,特地把脸靠过去,把他的头转过来向着他说话。只要在不太远的地方,很自然的喊他的名字,配合当时的情境对他说话即可。 二、选择切合情境的话题 眼前看得见、容易了解的自然话题为佳。尤其是以儿童感到关心或喜欢的事物做为话题,效果更好。不仅大人对儿童说话,希望儿童说的话,大人也可以先以儿童的口气说给他听,让他知道这时候他应该怎幺说或回答才好。 三、不必重复练习太多次 父母为使儿童学会说话,同样的话语叫儿童说五次、十次,有时

反而使自闭症儿童拒绝说话。比对一般的儿童多说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样的事在同一个地方不要重复两次以上。但碰到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情况发生时,要再重复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学,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下,不断地、自然地对他说话,让儿童了解语言的意义,便可期待他逐渐会说出话来。 四、不必矫正发音 即使说不好,有表达意思的姿态即可,若刻意矫正发音,说不定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的说话动机。只要他肯说话,发音不正确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改善过来。家长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确的说话模板即可,但千万不要学儿童说娃娃语。 五、只发语头或语尾音时怎么办 这种时候也不必特地加以矫正,下次碰到这种场合时,大人实时发出二次左右的正确语音即可。即使只发语首或语尾音,也表示他有表达意思的动机,便要赶快给予鼓励。 六、模仿电视广告 这时家长或周围的人会以为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不坏,若禁止他看电视,唱广告歌,就可以学习说有用的话。事实上禁止他说广告的话也没有用,不如让他继续说伺机配合情境说些别的话题,提高其理解能力,引导其慢慢说出有意义的话语。

普通话发音训练技巧

最新普通话发音训练技巧 最新实用普通话发音训练技巧 (一)普通话发声训练方法 播音主持专业对于普通话的要求是毋庸置疑的,学好普通话,不能盲目地练习,要注意一定的技巧,才会让你事半功倍。找出普通话和自己方言中的对应规律,加强规律、加强记忆。各种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上,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差异较小。语音的差异主要表现有:多数地区平翘舌音不分,n、l不辨、缺少eng、ing、e、uo等韵母,没有轻声以及儿化音乱用,还有多数人的韵母圆唇度不够等。 【常听多练,反复练习】 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听力”或“练耳力”,良好的听力是学好普通话的基础,所以多听是初学者要注重的一个方面。听的素材可以选择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看电视时应注意播音员的口形,可以边听边模仿。也可把普通话标准者的录音和自己的录音的比较,找出差异。加以改进。 【多动口,说是重点】 说好普通话应以字音准确为前提,所以在学员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习的步骤,否则本末倒置多费气力而仍改不掉语音的错误。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打好基础,打好了基础等字音比较标准了,可以试着练习有针对性的绕口令,以便提高发音器官的协调的发音的能力。

等字音掌握准确了,再演绎作品,多加练习,培养良好的语感。 【吐字归音】 吐字归音的要求是:字头弹出、部位准确、气息饱满、结实有力;字腹拉开立起、气息均匀;字尾完整自如、归音到位、干净利索、趋向干净。其实一个汉字的音程很短,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兼顾声韵调和吐字归音,所以必须从日常训练开始严格要求:出字要求声音的发音部位准确、弹发有力,立字要求韵腹拉开立起,做到“开口稍闭,闭音稍开”。归音收音时要干净利索不可拖泥带水。尤其是“i、u、n、ng”等做韵母时,要注意口型的变化。注意克服韵尾不到位、归音不到位以及调值不准确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轻音、儿化、重中格式以及音调的发音特点。 【绕口令】 首先绕口令的作用是促使头脑反应灵活、用气自如、口齿伶俐、吐字清晰。针对绕口令,学生在绕口令练习中不要过急过快,先要按照普通话正确的发音方法发音,练习应做到速度有慢到快。声音有小到大,段子由易到难。否则不科学的训练导致发音不准、吐字含糊,念的越快错误发音重复的次数越多,离正确的发音标准越远。 【演绎朗读】 在读作品时,要注意停连、重音、语气、节奏。也就是一句话里,哪里该停,停多久;哪里是重音,哪里该轻读,一段话中,哪几句该连,那几句不连,哪几句是重点,整个句子的声音形式是升还是降,是强还是弱,是急是缓这些都要细细品味,多多练习,告诉你一个朗

教师语言艺术训练总结

网络公选课《教师语言艺术》(授课教师:张舸) 第一次训练教师口语表达基础训练 一、热身训练 1、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板凳偏偏不让扁担绑在那板凳上,到底扁担宽还是板凳长。 2、哥哥弟弟坡前坐,坡上卧著一只鹅,坡下流著一条河,哥哥说,宽宽的河,弟弟说,白白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那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3、有个小孩叫小杜,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洒了醋,湿了布。 4、嘴说腿,腿说嘴;嘴说腿爱跑腿,腿说嘴爱卖嘴。光动嘴,不动腿,光动腿,不动嘴,不如不长腿和嘴。到底是那嘴说腿,还是腿说嘴。 5、进了门儿,倒杯水儿,喝了两口儿运运气儿,顺手儿拿起小唱本儿。唱一曲儿,又一曲儿,练完嗓子练嘴皮儿。绕口令儿,练字音儿,还有单弦儿牌子曲儿;小快板儿,大鼓词儿,越说越唱越带劲儿。 二、口语表达基础训练 目的:音量控制、辨别语音 程序:甲乙相背立于讲台和教室最后面——甲念数字序列、乙重复。 材料:563478、259139、1792854、5249687、86347956、52937186、548963284、968573418 目的:训练慢速发音能力,训练听力、机械记忆能力和复述能力。 程序:分组(每组甲乙2人)——甲慢速念读训练材料,乙听后全文复述。 材料1:口语是靠声音传递信息的口说耳听的语言。 材料2:教师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效率的高低与质量的好坏。 材料3:教师的语言不只是传递知识的工具,也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 材料4:教师口语的学习是一项长期工程,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都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训练。 目的:训练视觉准确扫描的能力、思维判断能力、思维传输与发声的协调能力。 程序:训练者拿到材料稍做准备即开始播读训练材料。注意扫描文字与抬头注视观众的衔接。材料1:各位亲爱的年轻朋友,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各位都知道,年轻就是希望,年轻就是机会,在这个时候,大家回想一下,前辈曾经负起了他们应该负起的扭转时代的历史的责任,现在轮到大家了。大家都是将来国家社会乃至于民族的领航员,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时刻,我又想到,以前美国的里根总统提到的那句很好的话,他说:“假如我们不做,谁来做”。假如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我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来到这里。(连战)

最新早教方案——2个月宝宝认知、语言、运动、交往、自理等能力训练方案

2个月宝宝行为能力训练方案 满月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体重:4.81~5.0千克; 身高:56.1~56.9厘米; 头围:37.4~38.1厘米; 胸围:36.9~37.6厘米; 前囟:2厘米X2厘米; 后囟:0~1厘米。 2个月宝宝的发育标准: 1、随着光线和物体的移动,用目光追逐; 2、俯卧时,可以抬起头部数秒钟; 3、朝向发出声音的方向转动脖子; 4、吸允手指; 5、情绪好时,巡视周围,发出声音,舞动着手脚; 6、以逗笑就有笑脸; 7、发出“啊—啊”、“呜—呜”的声音; 8、哭泣时,听到声音就停止。 动作发育:3个月的孩子,头能够随自己的意愿转来转去,转动180度,眼睛随着头的转动能左顾右盼,大人扶着孩子的腋下和臀部时,孩子能够坐着。让孩子趴在床上时,他的头已经可以稳稳当当的抬起,下颌和肩部可以离开桌面,前半身可以由两臂支撑起。当他独自躺在床上时,会把双手放在眼前观看和玩耍。扶着腋下把孩子立起来,他就会举起一条腿迈一步,再举起另一条腿迈一步。这是一种原始反射。到6个月时,他的下肢才能支撑他的全身。 语言发育:3个月的孩子在语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逗他时会非常高兴并发出欢乐的笑声,当看到妈妈时,脸上会露出甜蜜的微笑,嘴里还会不断的发出喉呀的学语声。 感觉发育:3个月的宝宝视觉有了发展,开始时颜色的玩具很快能产生反应,对其它颜色应要慢一些,认识奶瓶了,在听觉上发展较快,它总有一定的判别方向的能力,听到的声音后,头能顺着响声转动180度。 这一阶段的宝宝吃奶间隔时间比上月延长,生活开始有规律,早晨定时大便,晚上睡眠时间加长,渐渐接近昼夜规律。经常能发出笑声,愿意同大人对话,并能“啊、啊、呀、呀”自语,发出元音。到了二月末左右,由于视、听觉联系增多,视听觉联系有了共同的分辨能力,宝宝会对某张图表示偏爱,愉快地注视着喜爱的挂图,眼睛滴滴溜溜地转。对照料的亲人也会有所偏爱,长期细心照料宝宝的人,会受到倍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方法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方法 【作者:wrqbest】【字体:大中小】【我要评论】【献花】【打印】Tag:语言,运动,注意力,健康,自然,活动,妈妈,家庭,家长,养,母婴 一、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的训练 (一)阶段1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对外界的刺激尚不能充分理解,训练时要利用各种方法、玩具等感兴趣的教具,使儿童能充分注意外界的人与物的存在。 1.注意力的训练在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中,给予足够的感官刺激,鼓励和引导儿童用多种感官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如用能发出声音的微型玩具车等先引起儿童的注视,然后训练其对活动事物的持续注意能力。 2.对事物持续记忆的训练建立事物恒存 的概念,如将儿童正在玩的玩具放在毛巾下或箱子中,让其寻找。 3.促进视线接触的游戏如举高、团团转、逗笑等,通过游戏,增加儿童与他人的视线接触,促进意识传递方法的学习。 4.事物的操作学习对外界的事物进行某种操作而引起变化的过程。从触摸、抓握等单一的操作发展到敲、拿出等复杂的操作,可利用各种玩具,如搭积木、投环、击鼓等。最初可使用帮助的手法,逐渐让儿童对事物能做出相应合适用途的操作。 (二)阶段2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要训练其能对日常事物有基本的理解,具有事物的匹配、选择能力,

并能听懂事物的名称和要求。 1.事物基础概念的学习训练通过模仿让儿童懂得身边日常用品(帽、杯、电话等)的用途。训练应与家庭指导同时进行,让儿童能做到操作场面的扩大,即在训练室、家庭和幼儿园等均能做。 2.多种事物的辨别学习训练 (1)以形式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通过分类游戏,学习认识事物的外部属性(颜色、大小等)。如将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分组。 (2)以功能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即认识事物的特性和用途,建立事物类别的概念,如将混放的人物、水果的图片分开。可有以下两种课题:①匹配:呈现2个以上示范项,儿童就手上的1个物品与示范项中的某一个相关物品进行匹配;②选择:呈现1个示范项,给儿童2个以上选择项物品,针对示范项,让儿童在选择项中做出合适的选择。 (三)阶段3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为事物的符号形式形成阶段。训练顺序为:符号形式形成一言语理解一言语表达。 1.手势符号的训练适应证为中度到重度语言发育迟缓,言语符号的理解与表达尚未掌握的儿童,或言语符号理解尚可,但表达不能的儿童。因对儿童来说手势符号比言语符号更容易理解、掌握和操作,故可作为媒介,逐渐向获得言语符号过渡。 (1)状况依存手势符号的训练:训练重点是培养儿童能够注意手势符号的存在。训练方法是在日常的情景及训练的游戏中促进和强化。.如在分别的情况下,挥挥手表示“再见”,先让儿童看着手势,令其模仿;然后从模仿逐渐进入自发产生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