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古镇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关注。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分析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旨在为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国内古镇旅游研究起步较早,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古镇的保护与利用、古镇的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等方面。
其中,古镇的保护与利用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学者们通过考古、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古镇的历史文化及其保护价值进行评估。
同时,他们也关注古镇的旅游开发和经营模式,提出了一系列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方法和措施。
此外,一些学者还对古镇旅游的效益与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古镇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旅游者的满意度与体验。
研究结果表明,古镇旅游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社会文化交流。
二、国外古镇旅游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国外的古镇旅游研究也较为活跃,学者们更多关注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保护。
对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一些学者提出了从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来评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性,并探讨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与此同时,古镇的文化保护也备受关注,学者们强调了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以文化保护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模式。
在古镇旅游的营销和体验方面,国外学者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研究。
他们关注旅游者在古镇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和满意度,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揭示出旅游者对于自然景观、人文景点和当地文化的需求和偏好。
三、古镇旅游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古镇旅游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古镇旅游的规模和景区压力不断增大,传统保护与新建设的矛盾突出。
其次,部分古镇旅游还存在商业化过度、文化破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注重旅游业的规划与布局,合理划定古镇旅游发展的边界和限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行业管理,提高古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要注重古镇旅游的品牌建设,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提高古镇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的热点。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对国外生态旅游研究的进展进行探讨,并总结出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国外生态旅游研究中注重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
生态旅游的核心在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许多国家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放在首位。
例如,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和加拿大的洛矶山脉,这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提供给游客独特的自然风光。
这些案例表明,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基础上,只有通过保护自然资源,才能使生态旅游长久可持续。
其次,国外生态旅游研究中倡导旅游规划与社区参与相结合。
生态旅游开发的成功离不开当地社区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一些国家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共同参与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实现了生态旅游与社区发展的双赢。
例如,新西兰的毛利文化体验和非洲的野生动物保护项目,都是与当地社区密切合作的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表明,生态旅游开发必须尊重当地社区的意愿和文化,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国外生态旅游研究中强调游客教育和意识的培养。
生态旅游强调的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而游客的意识和行为对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国家通过游客教育和培训,提高游客对生态环境的意识和保护意识。
例如,挪威的北极观光项目中,游客在参观之前需要接受相关教育,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保护原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些案例表明,加强游客教育和意识的培养是推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最后,国外生态旅游研究中倡导政府与企业合作,形成联动机制。
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管理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政府引导和企业参与的良性互动,才能有效推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许多国家通过引导企业投资生态旅游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和监管,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协同发展。
国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009-7-10 15:50:00[摘要]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文化遗产保护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如何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汲取国外成功的经验。
本文通过对国外主要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研究,从中归纳出其主要的经验,并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旨在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所借鉴,对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实施有所启示。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与积累,国外有很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逐步形成颇具特色的模式,尤其像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保护机制相对完备。
无论是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程度,还是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社会转型期,分析国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研究和借鉴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历史文化遗产概念演变保护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是保护落后,完整地保护“昨天的文明”恰恰是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
因此,国外的历史文化遗产概念首先是从保护城市建筑开始的。
尽管古城保护的思想很早就已出现,但是,一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一系列的保护机制。
20世纪30年代,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宪章》中明确提出“有价值的建筑和地区”的保护问题,确定了一些个体建筑保护基本原则及具体的保护措施,促进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国际运动的展开。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从个体的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
最早明确提出保护历史街区的是1964年5月通过的《威尼斯宪章》,提出了文物古迹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与方法。
文件扩大了文物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一定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和乡村环境。
”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在巴黎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确定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三种类型,扩大了历史文化遗产的范围,从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全球旅游业发展的热门领域之一,其以保护和促进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为核心,为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外生态旅游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对于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围绕国外生态旅游研究的进展,总结国外经验,并对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提出启示。
一、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1.生态旅游概念与意识的发展国外生态旅游研究从概念定义和意识觉醒开始,早期主要聚焦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随着旅游从旅游者关注到业者和目的地层面,生态旅游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
而后,关注点进一步延伸到社区发展、文化保护与利用、参与与教育等方面。
2.生态旅游的管理与规划国外生态旅游研究注重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国家层面的政策与规划,地方层面的管理与监管,旅游业参与者的自律行为等方式,不断完善了生态旅游的管理体系。
此外,国外生态旅游还涌现出一些创新的管理与规划模式,如共同管理、合作经营等。
3.生态旅游与地方社区国外生态旅游研究将目光放在如何使当地社区从生态旅游中受益。
通过培育当地旅游从业人员和产品,提升社区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实现社区与旅游业的共赢。
4.生态旅游与文化传承国外生态旅游研究发现,保护、传承和利用地方文化对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强旅游者和当地社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国外生态旅游的启示1.加强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尤其是政策和规划方面的支持不足。
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政府应加大对生态旅游的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培育专业人才和加强技术支持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初期,因专业人才缺乏和技术支持不足,导致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缓慢。
借鉴国外经验,我们应加大对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并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创新和发展。
3.倡导公众参与与社区共同管理国外生态旅游研究显示,公众参与和社区共同管理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
国外沙漠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国外沙漠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沙漠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在国内外都受到关注。
虽然沙漠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等困难重重,但却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国外在沙漠旅游研究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其研究进展与实践经验能够为我国的沙漠旅游事业提供很多启示。
一、沙漠旅游的定义和特征沙漠旅游是指人们在沙漠地区进行的旅游活动,涉及到沙漠环境、沙漠文化、沙漠旅游设施等多个方面。
沙漠旅游活动包括:沙漠探险、沙漠漫步、沙漠拓荒、沙漠露营、沙漠旅游观光等。
沙漠旅游的特征是:地形复杂、环境恶劣、气候极端、备品建设不足、缺少安全保障、游客人数少、旅游资源开发难度大,需要专业的队伍和装备,投入巨大,风险高。
二、国外沙漠旅游研究现状及进展在全球范围内,沙漠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中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其发展状况和发展模式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国外的研究经验和实践经验对我国沙漠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1、沙漠旅游的经济效益沙漠旅游对景点环境的保护一直是个难题。
国外的研究表明,沙漠旅游业对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豪华的游戏设备和住宿设施。
沙漠地区的预算,将提高沙漠民族的生活水平。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该地区的餐饮、交通、特产、服装等相关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2、沙漠旅游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沙漠地区是脆弱的自然环境,因此保护沙漠生态环境对于沙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国外沙漠旅游研究强调了沙漠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沙漠旅游的资源保护要从发展沙漠旅游产业与实施生态保护相结合入手,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坚持“自然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发展理念,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注重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制定行业标准与政策支持,强化生态教育和宣传,加强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
3、沙漠旅游的安全管理沙漠旅游中的安全问题是最具挑战性的一个问题。
国外研究对以旅游与野外活动相结合的沙漠运动型旅游、横穿沙漠的长途跋涉,以及沙漠探险等活动,提出了很多对策,包括对责任分担制度、人员组织体系、安全教育培训、应急处理机制等的研究与规划。
近年国外传统村镇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作者简介 :王莉(94一)女 , 17 , 安徽 马鞍 山人 , 讲师 , 硕士 , 主要
现 状 薅待 改善 。
关
键
词 i传 统 村 镇 ; 游研 究 ; 述 ; 示 旅 综 启
中图分类号iF 9 5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i10 . 33 20 )5 0 7 .6 0 3 2 6 (0 7 0 .0 9 0
传统村镇是古代建筑最富有生活气息 的部分 , 它们
的典型风貌特色 , 具有很高的历史认 知、 情感依托、 审美 观赏 、 生态环境等价值。近年来 , 随着传 统村镇旅游 的
重视 和关 注 。
日益兴起 , 有关传统村镇的旅游学研究 日益受到学术界 价值观, 而非人 口学特 征 。Tsn调查 土耳其小镇 居 ou t y oe) 以便旅游业更好地 融入地方发展 。Bu t o d1 , rm J rn
和 C ut y or e 总结了旅游发展造成 的社会文化 影响、 n 主客 体交往及其影 响 。Wa o l l G own研究生态旅游 p e和 od i 的发展对印尼 3个旅 游发展程度各不相 同的小镇 造成 的影响 , 包括就业 、 利益分配 、 旅游引起的社 区变化等 内 表 明, 区支持旅游发展受关注程度、 社 生态价值观、 资源 利用率 、 居民感知旅游发展 的损益度等因素影响 J e 。P.
基金项目: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资 助项 目( 07 0 5 ; 44 13 ) 安徽师 范 大学青年基金资助项 目( 05 q4 2 0 xn 7 ; 20 xn5,0 3 q3 ) 安徽 省教育厅 自然 科学研究项 目(0 4j8 ) 2 0 k1 3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基本内容
博物馆旅游是指游客在游览博物馆时所获得的审美体验、知识增长和技能提 升等旅游活动。与其他旅游形式相比,博物馆旅游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首先, 博物馆旅游能够为游客提供深入的文化体验和学习机会,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获 得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修养。其次,博物馆旅游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然而,博物馆旅游的发展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如 旅游产品单一、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2、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政策法规: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生态旅游进行规范和引导,确保其 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三、结论
通过对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国外学者在生态 旅游的定义、范畴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瓶 颈。如对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尚不充分,实践案例的归纳总结不足;对一些深层 次的问题如生态旅游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机制等缺乏深入研究等。
基本内容
研究方法: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包括文献回顾、实地调查、 统计分析等。文献回顾主要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价,以了解 研究现状和进展;实地调查则通过对生态旅游景区的实地走访和调查,获取第一 手数据和资料,为研究提供支撑;统计分析则对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深入分 析和挖掘,以得出研究结论和建议。
基本内容
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外生态旅游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和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 先,数据来源相对单一,大多数学者主要依赖于实地调查和文献回顾获取数据和 资料,缺乏对其他来源信息的挖掘和分析。其次,指标体系尚不完善,
基本内容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可持续旅游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仍缺乏全面、系统的指标 体系,难以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最后,部分研究脱离实践,过于理 论化,难以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指导作用。
国外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体系的启示

国外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体系的启示首先,国外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体系注重建立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立法和政策的制定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
通过法律的制定,可以确保文化遗产得到合法的保护和管理,并对违反保护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此外,政策措施还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指导和保障。
在立法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和政策。
其次,国外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体系强调专业管理。
专业管理是保护文化遗产的核心。
只有通过专业的管理措施,才能确保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得以规范进行。
在国外,大部分文化遗产资源都有专业的管理机构,如文化遗产部门、博物馆、图书馆等。
这些机构在人员配备、经费投入、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在中国,我们也应加强专业管理的力度,建立完善的文化遗产资源管理机构,并提供足够的人力和财力支持。
第三,国外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体系注重公众参与。
公众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文化遗产的最终受益者。
在国外,公众可以通过参观展览、参加讲座、参与志愿者活动等方式了解和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一些国家还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在中国,我们应加强公众教育,普及文化遗产知识,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
同时,我们还应鼓励公众参与保护工作,如通过捐赠、志愿者活动等方式贡献力量。
第四,国外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体系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
保护文化遗产是全球共同责任,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才能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大效益。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可以共同制定保护策略和机制,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同时,国际交流也可以提高我们对其他国家文化遗产的认知,借鉴其保护经验,促进本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国外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体系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我们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加强文化遗产的法规和政策建设,推进专业管理和公众参与,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 2017, 7(1), 32-41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7 in Hans.The Development and Revelation of Foreign Research on Heritage TourismQingsheng Wang, Ting Lv, Muzi YuBusiness School,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thndthReceived: Dec. 9, 2016; accepted: Jan. 2, 2017; published: Jan. 5, 2017 Copyright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Open Access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the content of the tourism attraction became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Heritag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urism attractions, is endowed with thos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istoricality, culture, particularity, being protected. Thus, heritage tourism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research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content of heritage tourism re-search is becoming rich and diverse. This paper, based on ScienceDirect literature database, with “heritage tourism” as the theme to retrieve, selects 49 papers which are largely related to the her-itage tourism to analyze, from January 2012 to May 2016. Meanwhile, it refers to the recent do-mestic related literature. It divided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heritage tourism into several catego-ries such as management of heritage tourism, stakeholders, heritage sites, tourists and so on. Fi-nally, it reviewed each category briefly in order to offer a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heritage tourism in China. KeywordsHeritage Tourism, Abroad, Research Progress, Revelation国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及其启示王庆生,吕婷,于沐仔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天津收稿日期:2016年12月9日;录用日期:2017年1月2日;发布日期:2017年1月5日文章引用: 王庆生, 吕婷, 于沐仔. 国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 可持续发展, 2017,7(1): 32-41.王庆生等摘要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吸引物的种类在不断多样化。
遗产作为一类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受保护性等特性。
由此,遗产旅游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其研究内容也日渐丰富和多样化。
本文基于ScienceDirect数据库文献,以“heritage tourism”为主题进行检索,选取了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的49篇相关性较大的文章进行了分析,同时综合考虑国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将近5年来国外遗产旅游的主要研究内容划分为遗产旅游管理、遗产旅游的利益相关者、遗产地(遗产项目)、遗产旅游者等方面。
初步梳理了近五年国外遗产旅游研究新进展,以期为我国遗产旅游的科学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遗产旅游,国外,研究进展,启示1. 引言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多样性、不可移动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和不可复制性,由此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之一。
遗产旅游甚至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并且是最古老的旅游形式,很久以前,人类就学会了将古代和近代的遗留物作为城市和乡村的娱乐资源(Newcomb, 1979) [1]。
遗产被认为是旅游业中一个重要的而且增长最快的组成因素[2] [3]。
而且需要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和市场化运作[4]。
特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的第十七届会议中,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社会各界开始关注遗产的保护,而旅游为遗产带来的双重效应也开始成为学者、政府、媒体及社会公众的新的关注点,随着旅游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关于遗产旅游的保护与开发仍然是学术界的关注点。
国外对遗产产业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末期,研究对象不局限于世界遗产地(World Heritage Site),而是涉及所有遗产旅游地[5]。
国外关于遗产旅游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局面,其研究热点包括遗产旅游的利益相关者、遗产旅游者、真实性、各类遗产旅游地、遗产旅游的管理等。
陶伟等对国外遗产旅游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评述了1974年至2003年间《Annual of Tourism Research》国外遗产旅游研究的成果[6],王晓梅等人通过比较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112篇遗产旅游资源管理文献,对国内外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7]。
本文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文献,采用文献分析法,进一步对国外遗产旅游研究的议题和焦点问题进行初步梳理。
2. 国外遗产旅游研究概况2.1. 国外遗产旅游研究文献概况本文以ScienceDirect数据库的文献为基础,以“heritage tourism”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1997年至2016年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Tourism Management》中发表的文献的数量进行了统计(如图1),由图可知,从2009年后,国外关于遗产旅游研究的文献数量持续上升,2012年后国际上关于遗产旅游的研究数量进入了一个新高度,并在2015年达到了历年来的最高值。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遗产旅游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关于遗产旅游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
2.2. 本文的研究文献选择本文选取了近5年来,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Tourism Management》中发表的548篇王庆生等Figure 1. Number of heritage tourism studies from 1997 to 2016 图1. 1997年至2016年遗产旅游研究文献数量与遗产旅游相关文章,从中筛选了相关度较高的49篇文章进行分类与整理,其中2016年4篇,2015年21篇,2014年6篇,2013年11篇,2012年7篇。
通过对所筛选的49篇文章的分类与整理可知,国外遗产旅游文献主要是关于遗产旅游管理、利益相关者、遗产地(遗产项目)以及遗产旅游者四个方面的研究,分别有占34%、26%、24%以及12% (如图2)。
除此之外,国外研究文献中还涉及到遗产旅游资源在数字时代的开发方式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对遗产旅游进行的研究[8] [9]。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国外遗产旅游研究内容的划分有:王晓梅等将其分为遗产社区,政府角色、政策,游客体验,可持续发展,遗产真实性,UNESCO世界遗产提名、遗产保护准则[7];陶伟等从文献性质的角度出发,将关于遗产旅游的研究论文的议题分为对世界遗产项目的研究和对“广义”遗产的研究,其中对“广义”遗产的研究涉及到12个方面,包括遗产旅游的定义,遗产旅游在开发中的保护,遗产旅游的管理,旅游者的需求与动机、行为和体验,遗产旅游的影响,真实性,遗产旅游解说,遗产旅游中的利益分析,遗产旅游与消费,遗产和后现代旅游的关系,遗产旅游的价值,遗产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6];张朝枝和保继刚将国外研究文献的主要内容分为遗产地研究、遗产旅游者研究、遗产地的社区、政府/组织、媒体等利益相关者研究以及遗产地旅游活动的管理等几个方面等[10]。
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国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遗产旅游的发展与研究做参考。
首先,明确遗产和遗产旅游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遗产旅游有科学的认识,进而为遗产旅游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对国外遗产旅游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了解国外关于遗产旅游研究的新进展。
王庆生等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heritage tourism research图2. 遗产旅游研究内容分布3. 遗产与遗产旅游概念的界定3.1. 遗产的起源和内涵20世纪70年代,“遗产(heritage)”一词产生于欧洲(Richard prentice, 1993),其涵义通常指从祖先继承下来的东西。
作为继承物,遗产代表一个特定民族及其价值观,规范和信仰的基本特征[11]。
由遗产的涵义我们可以得知遗产具有历史性、独特性、文化性的特征,而其独特性是遗产作为旅游资源被开发的重要特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促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愈加便捷,于是遗产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商业用途,其含义也在不断丰富,地方人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发生地都被认作是一种遗产。
1980年晚期,一些民间艺术、民族建筑风格就被认为是遗产,遗产进入了大众化时期[10]。
在我国的《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定》中,民间演艺、传统与乡土建筑等遗产被化分为可以用以吸引游客旅游资源。
由此可见,遗产的内涵虽然在不断丰富,但它仍然离不开其历史性和独特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