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鲁迅作品教学几点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鲁迅作品教学几点感受

绍兴市鲁迅小学何丽华

鲁迅作品如何教,也是一个老话题了。今天,也许矛盾更加突显了些。在目前情形下如何更好地教授鲁迅作品,去年十月,学校举办了一次鲁迅作品教学现场会,我有幸聆听了四节鲁迅作品教学课《少年闰土》、《鲁迅·童年·乐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人》,感受很深,结合以往所听的鲁迅作品教学课,借此机会发表自己对鲁迅作品教学的一点粗浅想法。

创造力是人类最突出的能力之一,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的能力。承担鲁迅研究课的教师,当然应该传授本学科的知识,使学生真正了解鲁迅究竟是谁,他在中国现代革命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上有什么地位,应该如何承受他的遗产、发展他的学说;但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创造性思维。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经常介绍鲁迅研究的新动向,及时提出鲁迅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困难和有争议的课题,以活跃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还要尊重学生不同寻常的提问,不同寻常的想法。学生应该尊师重道,虚心地向老师学习,这是毫无疑义的;但学生的头脑又决不是重现教师讲义的复印机。对不同观点的容纳及其兴趣,使培养创造力的基因之一。现在的学生对鲁迅作品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可能产生与教师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只有把师生之间的这种见解分歧视为正常现象,并予以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才能使师生关系朝着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方向发展。

第二,要教好鲁迅作品,一方面应对鲁迅的杰出历史贡献充满应有的崇敬之情;一方面,还应充分发掘鲁迅作品蕴含的丰富情感因素。在中外文学史上,任何作家都有他自己的感情倾向,任何一篇作品都是一个完整的情感载体。鲁迅是一个感情极为丰富的伟人,他有着旧中国民族性格中最缺少的诚和爱。教师只有努力发掘鲁迅作品中蕴含的这种情感因素,并且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情感的流程中完成知识的输出和接纳。尤其是在当前,部分学生对鲁迅存在某些隔膜、误解,因而对学习鲁迅作品兴趣不很浓烈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灌注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提高鲁迅作品课的教学水平,从根本上说当然还要加深对鲁迅原著的理

解。教师的学识既深且广,课堂讲授才能“约而达”的境界。教师精辟的观点、广博的学识、生动的语言、恰当的举例、必要的引证日是吸引学生的强大磁力,如以下这个案例:

片段是《鲁迅·童年·乐土》中其中一个小组(儿时乐土小组)在汇报走访鲁迅故里——周家新台门的过程:

大家好,我叫金超群,是第一小组组长。我们小组共有18人,是个大组,虽然我们人数众多,但是大家都对周家新台门这个地方充满兴趣,从1881年9月25日出生到18岁,鲁迅爷爷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时代。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鲁迅爷爷以后创作的大量的文学作品都有周家新台门的影子,所以我们决定把周家新台门作为我们小组寻访爷爷童年生活的小课题来进行研究,一个月下来,我们收获很多,大家请看我们用DV记录下来的研究过程,我们还准备了一些问题要考考大家呢!(课件出示小组主题:台门里的童年)DV解说词: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一排粉墙黛瓦的竹丝台门,这就是周家新台门。它与周家老台门规模、结构基本相同,建于清嘉庆末年,原为正屋五开五进,台门斗悬有蓝底金字的“翰林”匾额。“翰林”是谁呢?是鲁迅爷爷吗?

“翰林”不是鲁迅爷爷,而是鲁迅爷爷的爷爷,那么鲁迅的爷爷对小时候的鲁迅以及以后的成长会有影响吗?

面向全体,共同参与,有一个互动交流,请三四位同学各抒己见以后,请本组专门研究这块匾额的同学作详细介绍。

章文靖:大家说得不错,我来补充一下:鲁迅的爷爷叫鲁迅的爷爷叫周福清,1871年他参加了京中会试,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就这样,鲁迅的祖父成了福彭桥周氏历史上第一位进士。

傅家媛:鲁迅的爷爷非常关心儿孙的学习,主张先读《鉴略》,因为他认为首先应有一些历史基础的知识,所以鲁迅爷爷小时候没从《百家姓》、《千字文》开始读起,他的启蒙读本是《鉴略》。(课件出示《鉴略》的图片)

孔令杰:而且,鲁迅的爷爷在当时是个非常开明的读书人,他认为小孩在读了必读的经书之外,应该广泛阅读。为此,他特地给少年鲁迅规定了一个读古典诗词的程序:“初学先诵白居易诗,取其明白易晓,味淡而水。

再诵陆游诗,志高词庄,且多越事。

再诵苏诗,笔离雄健,词足达意。

再诵李白诗,思致清逸。

如杜之艰深,韩之奇崛,不能学亦不必学也。”(读古典诗词的程序用课件演示)

孙思敏:从樟寿稍微懂事开始,他就看见自家的门上悬一块“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翰林”的匾额,虽然还不大清楚是什么意思,但是他知道自己的爷爷出身翰林,爷爷期望自己能好学上进。周家是讲究读书的,周介孚更有过儿孙一起考取翰林的雄心,所以,周家的书香气息特别浓厚,在这种气息的感染下樟寿渴望读书的愿望特别的强烈。所以,鲁迅爷爷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翰林爷爷的期望。

师:看来你们对这块匾是深有研究,我们还是跟着你们的脚步继续前进吧!

DV解说词:我们小组一行走过德寿堂、香火堂,转过侧门,穿过一条短弄堂,便进入了一个亮堂的小天井,这儿就是桂花明堂。一株茂盛的桂花树像一把大伞般撑在这里,占了足有一半的空间,为背面的一间小屋遮住了阳光。你们知道在夏天的晚上,小鲁迅在这棵桂花树会干些什么呢?

面向全体,共同参与,有一个互动交流,请三四位同学各抒己见以后,请本组专门研究

桂花明堂的同学作详细介绍。

李洋: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明堂俗称就是天井。原先这里种着两棵很茂盛的桂花树,天井因此而得名,在这里充满了鲁迅童年的记忆。夏夜,躺在桂花树下的小饭桌上,听着祖母在这里讲述“猫是老虎的师傅”、“水漫金山”等民间传说,都是鲁迅童年时最难忘怀的故事。后来,在鲁迅的文学作品《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对这些童年时听过的民间故事,都作了非常深刻的描述。(用课件出示有关桂花明堂讲故事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谁也经常给小鲁迅讲故事?

面向全体,共同参与,有一个互动交流,请三四位同学各抒己见以后,请本组专门研究保姆长妈妈、忙月庆叔和木工和尚师傅的同学作详细介绍。

金超群:小时侯,保姆长妈妈经常给小鲁迅讲故事,鲁迅非常喜欢长妈妈。什么长毛杀管门老棚的故事啦,什么太平军与清朝政府官兵和帝国主义洋枪队在绍兴城边交战的故事啦,小鲁迅都听得津津有味。

潘可珂:我还搜集到一个长妈妈为小鲁迅买书的故事。有一次,小鲁迅很想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上面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可就是借不到,也买不到。最后还是长妈妈给他送来了期盼已久的《山海经》。在她放假回东浦以后的四五天,长妈妈就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小鲁迅似乎遇着了一声霹雳,身体就震傈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生着翅膀的人……果然都在内,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长妈妈却都做成功了,这又使小鲁迅产生了新的敬意。鲁迅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出示《山海经》的图片)

周权:长妈妈还给小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可是到了5岁时,他的弟弟周作人出生了,长妈妈担负起了带领幼年周作人的任务,小鲁迅同长妈妈的接触也就逐渐减少,而开始跟着忙月庆叔玩耍。庆叔特别喜欢这个聪明的小少爷,他在工作之余就给小鲁迅做些小玩意儿,小鲁迅非常佩服庆叔心灵手巧,晚上更是坐在豆油灯下听庆叔讲故事,好象过去听长妈妈讲故事一样。(图片支持)

丁瀚章:小鲁迅也爱听木工和尚师傅讲故事。尤其是他讲到当年被叫到“大王”(太平军)面前嬉大刀的事,更是眉飞色舞。凡是这些都给小鲁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新台门里的长工忙月们给予少年鲁迅的精神食品很多很多,以后鲁迅就把工人们所讲的故事,写进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怀旧》,切到DV,你们看,这部小说《怀旧》就是鲁迅在这间房间里写成的。

(用课件出示图片支持研究所得)

师:同学们的回答让我十分佩服,你们的资料也收集得很全面,真不错。我们还是继续往前走,看看还有什么问题在等着我们。

DV解说词:

右手这间房是鲁迅母亲的房间,这里陈列着鲁迅母亲做针线用的物品。大家看这床铺的旁边,有一只红色皮箱,你们知道这只皮箱里装着什么吗?

杨成瑜:这里都是鲁迅买来的和他抄录的书籍,因为木板的书,虫子容易进去,所以他特地选了一只高子口的皮箱装书,(镜头慢慢地拉过去),这张四仙桌,鲁迅在晚饭后就会揩干净桌子,搬出书来,一页一页地翻着看。他翻书时很注意手指的清洁,总是要先看手上有没有墨迹或是否肮脏,然后才从书页折缝上方印有一条阔墨线的地方翻过去。他最犯忌的是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刮过去,使左下角翘起来,因为这样书上就有了一条指甲划过的痕迹,可见鲁迅爷爷从小就非常爱护书籍。

师:看来,鲁迅爷爷从小习惯就很好,他看书,也爱书,有的书因为买不到或没有钱买,他就特地去借来自己动手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