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染色方法

合集下载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分散染料涤纶染色的工艺流程。

具体流程如下:1.布料预处理:对涤纶布料进行洗涤、漂白等预处理工序,以去除污渍和杂质,并提高布料的染色性能。

2.染色配方设计:根据染色要求,确定分散染料的种类、用量及其他助剂的添加量,设计染色配方。

3.染色溶液准备:按照染色配方,将染料、助剂等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制成染色溶液。

4.染色操作:将布料放入染色机中,将染色溶液加入染色机中,控制染色时间、温度和染色速度等参数,进行染色操作。

5.染料固定:染色完成之后,将布料从染色机中取出,经过清洗、漂洗等工序,使染料与纤维结合牢固,提高染色的色牢度。

6.后处理工序:染色完成后,对染色布料进行后处理工序,如烘干、整理等,使布料具有所需的柔软、光泽和手感。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分散染料涤纶染色的操作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染色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散染料,并参考染色配方设计染色方案。

2.按照染色配方,将染料、助剂等称量准备好。

3.将分散染料、助剂等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制成染色溶液。

4.将涤纶布料预处理,去除污渍和杂质,以提高染色效果。

5.将预处理后的涤纶布料放入染色机中,加入染色溶液。

6.控制染色机的温度、时间和染色速度等参数,进行染色操作。

7.染色完成后,将布料从染色机中取出,经过清洗、漂洗等工序,使染料与纤维结合牢固,提高染色的色牢度。

8.对染色布料进行后处理工序,如烘干、整理等,使布料具有所需的柔软、光泽和手感。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分散染料涤纶染色的注意事项。

具体注意事项如下:1.根据不同的染色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散染料种类和使用方法。

2.在染色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染色参数,如温度、时间、染色速度等,以保证染色效果和色牢度。

3.接触染料和染色助剂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4.染色机和其他染色设备要保持干净,以防止杂质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5.染色前对布料进行预处理,去除污渍和杂质,以提高染色效果。

涤纶染色流程

涤纶染色流程

涤纶染色流程涤纶是一种常见的合成纤维,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涤纶制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染色是涤纶制品加工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染色流程可以确保涤纶制品色彩鲜艳、牢固耐用。

下面将介绍涤纶染色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染色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涤纶染色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涤纶原料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杂质和污染物。

其次是准备染料和辅助剂,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染料种类和配方。

另外,还需要准备好染色设备和相关的工艺流程。

二、染色工艺流程。

1. 预处理。

涤纶染色的第一步是进行预处理,目的是去除原料表面的油脂和杂质,为后续的染色工艺做好准备。

预处理包括浸泡、洗涤、漂白等步骤,可以采用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进行处理。

2. 染色。

经过预处理的涤纶原料进入染色环节。

在染色过程中,要根据染色配方,将染料和辅助剂加入染色槽中,控制好温度、时间和搅拌速度,确保染料均匀地渗透到涤纶纤维内部,使颜色均匀鲜艳。

3. 固色。

染色完成后,需要进行固色处理,以确保染色效果的牢固性。

固色可以采用蒸汽固色、热风固色或干燥固色等方法,将染料牢固地固定在涤纶纤维内部,提高染色的牢固度和耐久性。

4. 后处理。

染色后的涤纶原料还需要进行后处理工艺,包括漂洗、中和、烘干等步骤,以去除余留的染料和辅助剂,使涤纶制品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三、注意事项。

1. 控制染色工艺参数,确保染色效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 严格遵守染色配方,按照配方要求精确称量染料和辅助剂,避免染色偏差。

3. 对染色设备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染色工艺的正常进行。

4. 加强对染料和辅助剂的质量控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5. 严格执行染色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避免染色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涤纶染色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操作中,要严格按照染色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操作,以确保涤纶制品染色效果的质量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能够对涤纶染色工艺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涤纶染色工艺流程

涤纶染色工艺流程

涤纶染色工艺流程
涤纶染色工艺流程主要分为预处理、染色、后处理三个环节。

下面是一个一般涤纶染色工艺流程的详细描述:
一、预处理阶段:
1. 预处理洗涤:将涤纶织物放入洗涤机中,使用纯净水和适量的洗涤剂进行洗涤,去除织物表面和内部的污垢和油脂等杂质。

2. 酸洗:将洗净的织物放入酸洗槽中,使用酸性溶液进行酸洗,以去除织物表面的碱性残留物,并帮助提高后续染色的效果。

3. 碱洗:将酸洗后的织物放入碱洗槽中,使用碱性溶液进行碱洗,以中和织物中的酸性残留物,调整织物的pH值。

二、染色阶段:
1. 染色剂选择:根据需要染色的颜色和纤维的性质,选择适合的染色剂。

2. 染色剂配方:根据染色剂的浓度和染色的效果要求,计算出染色剂的用量和配方。

3. 染色:将经过预处理的织物放入染缸中,加入染料和助剂,控制好染色温度和时间,进行染色。

4. 清洗:将染色后的织物取出,进行充分清洗,去除多余的染料和助剂,以及染色中产生的杂质。

三、后处理阶段:
1. 软整理:将清洗后的织物放入软整理机中,使用适量的软整理剂进行处理,提高织物的柔软度和舒适性。

2. 干燥:将软整理后的织物进行干燥处理,去除多余的水分,使织物完全干燥。

3. 整理:将干燥后的织物进行整理,使其平整、整齐。

4. 包装:将整理好的织物进行包装,进行出厂前的检验和质量控制。

以上是一般涤纶染色工艺流程的基本步骤,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根据不同颜色的染色要求做一些调整。

同时,还需要注意染色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染色剂浓度以及pH值的控制,以达到理想的染色效果。

涤纶织物的印染工艺

涤纶织物的印染工艺

涤纶织物的印染工艺
一、前处理
前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织物上的杂质,为后续印染工艺做好准备。

这个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 退浆:涤纶织物在织造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浆料来提高纱线的性能。

退浆就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去除这些浆料。

2. 漂白:这个步骤主要是为了去除织物中的天然色素或杂质,使织物更白。

常用的漂白剂有次氯酸钠和过氧化氢。

3. 热定型:通过热处理使织物保持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二、染色
染色是印染工艺的核心步骤,它决定了织物最终的颜色和外观。

涤纶织物通常使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

以下是染色过程的基本步骤:
1. 配制染液:根据所需的颜色和浓度,将分散染料溶解在水中,形成染液。

2. 染色:将织物浸泡在染液中,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使染料均匀地吸附在织
物上。

3. 固色:通过化学反应使染料与织物纤维固定,防止颜色在洗涤过程中脱落。

4. 水洗:去除残留在织物上的浮色,得到最终的颜色。

三、后处理
后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织物的手感和外观,以及提高其耐用性。

以下是后处理的基本步骤:
1. 柔软处理:通过使用柔软剂,降低织物的粗糙感,提高其舒适度。

2. 拉幅定型:通过热处理使织物保持所需的宽度和形状。

3. 抗静电处理:通过添加抗静电剂,降低织物的静电现象,提高其舒适度。

4. 成品水洗:最后的水洗步骤是为了去除残留在织物上的化学物质,提高产品的品质。

涤纶织物的印染工艺的每一步都需要精确的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颜色满足客户的要求。

(工艺技术)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

(工艺技术)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纤维中不同区域的玻璃化温度不同无定形区约为67℃结晶区约为81 ℃结晶又取向区域约为125 ℃经不同温度预热定形处理的涤纶织物,玻璃化温度不同定形温度Tg 定形温度Tg未定形75 90 105120 123 150 125180 122 210 115230 105 245 90实际染色时,染色温度应高于染色转变温度,此时纤维无定形区的大分子链段发生剧烈运动,产生瞬间孔穴。

一般染色转变温度比玻璃化温度高十几度,染料分子量越大,二者相差越大涤纶微结构影响染色性能1.高温高压染色染色织物色泽鲜艳、手感好织物品种适应性好,适用的染料范围广,染料利用率高对设备要求高,需密闭间歇式,染色时间长,生产效率较低染液中含有分散染料、分散剂、高温匀染剂、pH调节剂等高温高压染色,染料易出现晶型转变温度控制不匀,出现晶体增长现象高温染色,表面易析出低聚物部分染料发生水解或还原染料要求: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耐升华牢度,以保证均匀、鲜艳的染色效果染色过程(1)40 ℃温水化料,过滤(2)慢慢升温至120~130 ℃,在升至染色转变温度以上时,上染速率迅速提高,应严格控制升温速率,保证染料均匀上染(3)继续保温染色45~60min(4)然后降温,进行还原清洗,水洗等后处理,彻底去除浮色,以提高染色产品的染色牢度和鲜艳度染色温度选择在120~130℃为宜,温度不能超过145℃,否则纤维会造成损伤,特别是毛涤混纺织物染色温度控制分三个阶段:(1)染色升温阶段:在70~110℃温度区间,染料上染速率很快,要严格控制1~2℃/min,保证染料均匀吸附(2)染色保温阶段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并增进染料移染,染匀染透(3)降温阶段在玻璃化温度以上,降温速率应适当慢些,其后快速降温,避免引起织物产生折皱和手感粗糙pH值控制在5~6之间,色光纯正、色泽鲜艳,上染百分率高;高温碱性,染料水解,碱性太强,织物损伤大,手感差但酸性染色,齐聚物容易沉积在织物表面浴比:小,节能节水,但易使织物产生折皱、擦伤、染色不匀大,耗能耗水匹染:10:1~30:1分散剂影响匀染剂(载体、非离子型活性剂)(1)缓染剂通过助剂对染料或纤维亲和力,延缓染料上染,使染料能均匀地吸附在纤维的各个部分,从而染色均匀,但会导致上染百分率下降(2)移染匀染剂一般为载体、非离子型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载体有毒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染色温度高于浊点,会产生沉淀,一般需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2.热熔染色在185~215℃干热条件下使染料在纤维上发生固着的连续轧染的染色方法连续化生产,生产效率高,用水量少,污水少,使用的染料要求耐升华牢度较高染色时织物所受张力较大,织物手感及色泽鲜艳度不及高温高压染色法一般多用于涤棉混纺织物中涤纶染色浸轧液含有分散染料、分散剂、渗透剂、防泳移剂等染料颗粒要特别匀细,渗透性及分散稳定性要好二浸二轧,室温,涤棉织物轧余率一般为50~60%焙烘固色(热熔)温度根据染料升华牢度来选择,一般为180~220℃,时间2~1min染色工艺条件(1)润湿剂或渗透剂润湿剂可以排除织物中的空气,有利于染料渗透到织物内部织物前处理充分,可不加(2)泳移现象及防止因染料对涤纶缺乏亲和力,容易发生烘干现象合理烘干方式提高浸轧效果,减少带液率,涤棉带液率降低到20%~30%后,不会发生明显泳移加入适量防泳移剂热熔染色时间和时间选择织物烘干后,染料停留在纤维表面,没有与纤维发生固着,通过高温热焙烘,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把纤维染透,完成固色——热熔固色温度高——染料升华较多拼色时,染料耐升华性应相近3.载体染色利用载体助剂对涤纶的增塑膨化性能,在常压100℃条件下染色设备简单,适合毛涤织物染色另外,载体对染料具有亲和性,对染料溶解能力高,提高染料浓度,提高吸附和扩散;过高,也不好但载体有毒性,存在环境污染,残留载体不易洗净,影响染色牢度分散染料染色原理及工艺分散染料是一类水溶性较低的非离子型染料。

涤纶布染色配方

涤纶布染色配方

涤纶布染色配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涤纶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合成纤维,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耐热性,并且易于染色。

涤纶布染色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可以让布料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本文将介绍涤纶布染色的配方及相关知识。

一、涤纶布染色的原理涤纶布是由聚酯纤维制成的,因其分子链中含有酸酐结构,易与酸性或中性染料反应,从而实现染色的目的。

通常的涤纶布染色过程包括染色前处理、染色和染色后处理三个步骤。

1. 染色前处理染色前处理是为了去除涤纶布表面的油污、杂质和其他不洁物质,以保证染色效果的均匀和稳定。

通常包括预处理、除浆和漂白等步骤。

涤纶布染色时要选择合适的染料,通常为酸性或中性染料。

在染色过程中,也需要考虑染色温度、时间和pH值等因素,以确保染色效果良好。

染色后处理是为了固色、定型和整理染色过的涤纶布,保证色牢度和手感。

染色后处理通常包括脱水、定型和烘干等步骤。

涤纶布染色的配方通常包括染料、助剂和染色工艺参数等因素。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涤纶布染色配方:1. 染料:选择合适的酸性或中性染料,根据需要搭配不同的颜色和浓度。

2. 原料:包括涤纶布、染料溶液、盐酸、酸碱中和剂、染料分散剂等。

3. 助剂:包括分散剂、催化剂、助染剂、封闭剂、增稠剂和改性剂等。

4. 染色工艺参数:包括染色温度、时间、pH值、料液比、染色序次等。

涤纶布染色的配方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1. 保持染色条件稳定:控制染色温度、时间和pH值,确保染色条件稳定,避免染色效果的波动。

2. 坚持质量管理:严格控制染料和助剂的品质,确保染色过程中涤纶布的质量稳定。

3. 注意环保:选择无污染的染料和助剂,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水排放和环境污染。

4. 使用安全措施:在染色过程中要加强安全防护,避免染料和化学品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通过合理的配方、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注意环保安全等措施,可以保证涤纶布染色效果的稳定和优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涤纶染色温度精编版

涤纶染色温度精编版

涤纶染色温度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涤纶染色工艺及条件一.高温高压染色1化料(40℃温水化料),且过滤;2染色过程中,染色温度慢慢升至120℃~130℃,在升至染色转变温度以上时,上染速率迅速提高,要严格控制升温速率,保证染料均匀上染;3继续保温染色45~60MIN4然后降温,进行还原清洗,水洗等后处理,彻底去除浮色,以提高产品的染色牢度及光泽度;注:染色温度选择在120℃~130℃为宜,温度不能超过145℃,否则纤维容易造成损伤;染色温度总体控制分为一下三个阶段:A染色升温阶段:在70~110℃温度区间,染料上染速率较快,要严格控制1~2℃/MIN,以保证染料均匀被吸附;B染色保温阶段: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并增进染料移染,染匀,染透;C降温阶段:在玻璃化温度以上,降温速率应适当慢些,其后快速降温,避免引起织物产生折皱和手感粗糙等现象;5PH值的管控PH值控制在5~6之间,色光纯正,色泽鲜艳,上染百分率高;注:高温碱性,染料水解,碱性太强,织物损伤打,手感差,但酸性太强,齐聚物容易沉积在织物表面;6浴比:匹染:10:1~30:1注:浴比小了,节能节水,但易使织物产生折皱,擦伤,染色不均等;浴比大了,耗能耗水;7分散剂的影响:匀染剂(载体,非离子型活性剂)A缓染剂:通过助剂对染料或纤维亲和力,延缓染料上染,使染料能够均匀的吸附在纤维的各个部位,从而染色均匀,但上染百分率会有所下降;B移染:匀染剂一般为载体,非离子型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载体有毒,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染色温度高于浊点时,会产生沉淀,一般需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用;二.热熔染色热熔染色工艺,目前在盛泽地区运用还较少,在福建运用较为广泛:1它是在185℃~215℃干热条件下使染料在纤维上发生固着连续轧染的染色方法,连续化生产,生产率较高,节能节水,对染料的耐升华牢度要求较高,染色时,织物所受的张力较大,织物手感及色泽鲜艳度不及高温高压染色法;2浸轧液的成分:分散染料,分散剂,渗透剂,防泳移剂等;3对染料的要求:染料可以要非常匀细,其渗透性及分散稳定性要好。

涤纶的染色性能

涤纶的染色性能

涤纶的染色性能
涤纶特点:疏水分子;结构紧密;热塑性纤维。

用分散染料,由于其分子小,对涤纶有亲和力,再借助高温热胀、柔化分子链作用,或溶胀剂膨胀作用,分散染料进入涤纶内部,在使用温度下,由于物理、几何束缚作用,从而达到染色牢度。

1. 高温高压法染色原理和染色方法
130℃左右的温度下, 用分散染料的悬浮液进行染色 .
高温高压卷染染色举例:
染液处方:分散染料x分散剂NNO(或胰加漂T) 0—0.5g/L冰醋酸0.5mL/l (或用磷酸二氢铵1~2 g/L,调节pH 5~6)
分散染料染涤纶时的上染曲线示意图
2、载体染色法
<100℃水中,加化学药剂---载体。

载体:联苯、邻苯基苯酚、水杨酸甲酯
栽体作用:
1)增塑涤纶;
2)增溶染料,增加涤纶表面吸附染料,促扩散
载体缺点:毒性、污染,残留影响涤纶日晒牢度
优点:染涤毛、涤腈不耐高温处理织物。

3、热溶(熔)染色法
170~220 ℃无水染色。

热溶处理仅1~2min.,染料瞬间入织物。

热溶染色工艺:
纯涤纶连续化加工,大批量生产。

手感、鲜艳度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涤纶染色的方法介绍
涤纶亲水性很低,纤维结构较紧密,主要用分散染料,有时也可用不溶性偶氮染料等染色。

在分子链中引入磺酸基等阴离子基而得的变性聚酯纤维,还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

涤纶在 100℃以下用分散染料染色,不但上染速率低,而且难以染得浓色。

涤纶亲水性很低,纤维结构较紧密,主要用分散染料,有时也可用不溶性偶氮染料等染色。

在分子链中引入磺酸基等阴离子基而得的变性聚酯纤维,还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

涤纶在 100℃以下用分散染料染色,不但上染速率低,而且难以染得浓色。

涤纶染色通常用三种方法:
1、载体染色法
载体的作用是使合成纤维在较低温度下上染。

涤纶染色用的载体主要有联苯、卤代芳烃、邻苯基苯酚、水杨酸酯等有机化合物,常用的是邻苯基苯酚钠盐或水杨酸甲酯。

载体分子小,染色时先于染料上染,对纤维起增塑作用,降低纤维分子间的作用力,促进无定形区的大分子链段活动,使染料分子容易扩散进入纤维。

载体还能增加纤维对染料的平衡上染量,染得较浓的颜色。

染色时,将分散剂、染料、载体加入染浴,升温到近沸,染1小时左右。

用邻苯基苯酚钠盐作载体在温度高于60℃后,需要逐步加入醋酸等酸性物质,使钠盐逐步转变成游离酚而起载体的作用。

染色后应充分水洗、皂洗去除残留载体,因载体有一定毒性并会降低染色品的日晒牢度。

2、高温染色法
在密闭染槽中染色,因染槽中染液温度高于100℃蒸汽压力大于1个大气压,又称高温高压染色法。

适用于纤维、纱线和织物染色。

染液温度增高后,染料在染液中的溶解度和纤维的染色饱和值,以及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速率都可提高,不但上染速率快,平衡上染量也有增加。

染色时在染浴中加入染料、分散剂和匀染剂,染液维持在pH5左右,在70℃左右开始上染,逐渐升温到约130℃后,续染1小时左右,然后降温、排液、水洗和皂洗。

3、热溶染色法
是高温干态条件下,染料迅速扩散进入纤维的染色方法。

适用于大批量浅、中色织物的连续轧染,生产效率很高。

选用的染料应颗粒细小、有较高的升华牢度,于室温下浸轧加有防泳移剂的染料悬浮液,使染料颗粒沉积在织物组织中。

烘干时应逐渐均匀升温,以减轻染料泳移而引起的染色不匀。

干后再进行焙烘,当升温达到一定程度时,沉积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即对纤维上染,有少量染料因升华而散失在大气中。

焙烘温度主要视染料的升华牢度高低而定,一般为180~220℃。

焙烘时间
依设备的加热方式织物组织结构和染色深度等条件而定。

以热空
气作为加热介质时,焙烘时间一般为1~1.5分钟。

涤纶/纤维素纤维的混纺织物用分散染料染涤纶组分时,染
料主要沉积在纤维素纤维表面。

焙烘时,纤维素纤维上的染料通
过升华和接触转移到涤纶上,残留在纤维素纤维上的少量染料在
焙烘后洗去。

焙烘温度一般不超过200℃,以防止纤维素纤维损伤。

如用常压高温蒸汽(过热蒸汽)作为加热介质,焙烘温度可比用
热空气时低10~20℃。

涤纶纺织物也可用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

色酚和色基分子量
较小的可在常压下浸染,分子量较大的需用高温染色。

在常压染
色时,将色基先用分散剂调成浆状再配成染浴,投入纺织物升温至100℃染数十分钟,然后加入含有分散剂的色酚悬浮液,续染 1
小时左右。

水洗后,再用稀盐酸和亚硝酸钠溶液处理,使色基重
氮化、偶合而显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