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动物的运动的教学设计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教材中“观察与思考”栏目,了解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

2.通过探究活动和多媒体展示伸肘和屈肘的过程,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通过PPT的展示,理解动物的运动对生存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运动系统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动物通过运动来更

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

2.形成爱惜自身运动器官,进行合理而科学运动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运动员的尊敬心情。

教学重点:

1.理解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运动是动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教学策略:

本节课从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1、从骨骼与肌肉的位置关系入手,在板图的绘制过程中由学生分析得出肌肉两端的肌腱应

附着在不同的骨块上,这样才能通过肌肉的收缩使骨骼产生相对的运动。

2、通过PPT(关节模式图)使学生看到哺乳动物关节各个部位的组成,对关节结构有一个

感性认识,再通过绘图的练习,掌握此知识点。

3、通过对自身结构的探究,了解屈伸肘关节的动作是由相应的两组肌肉完成的。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层层递进,最终使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深刻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关于运动系统的模型、图片和PPT

板书设计:第一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一、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骼(包括骨、关节)肌肉

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三、运动需要其他系统的支持

四、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五、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