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文本的解读

合集下载

文本解读:专题阅读:散文的解读与教学

文本解读:专题阅读:散文的解读与教学

2023007【文本解读】专题阅读:散文的解读与教学篇目一:王荣生专著《散文教学教什么》一、散文教学要点1.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人生经验。

2.要区分人我,不能用读者自己既成经验,去过滤、同化甚至顶替散文中作者的经验。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的时候,不能跳过具体的语段、语句、语词的赏析。

散文教学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应该是往下、往细腻处走。

就是说,阅读的方法要细读,相应地,教学的方法就要引导学生细读。

4.学生读课文中的语言,知道语言表达的是什么,但是不知道这样表达精妙,教师就要努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也能够感受到言语的精妙。

5.阅读这篇散文,一定要避免先概括出一种情感或一种主题,然后让学生从文中去找证据,凡是和这种情感不符的,或与这个主题无关的,都用“形散而神不散'’来一言以蔽之。

二、回忆性散文教学——以《藤野先生》为例1常见的散文教学误区(1)侧重于人物分析。

对作品人物分析的本身没有错,最关键的是要了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2)浅层次的情感体验。

一般来说,教师在分析该篇文章时,把情感定位在体会鲁迅的爱国语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上,这样未能体会出作者的深层次丰富的情感变化。

2.改进措施(1)抓住文章的体式。

文本属于回忆性散文,因为剖析出回忆性散文的特征,如两种叙述语调的交替使用和两个“我”在文中的叙述。

根据文章的独特之处确定教学内容。

(2)根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

对于一篇文章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作为语文教师要能够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学生的问题加以总结、提炼、概括、归纳。

(3)确定教学目标。

目标的表述:第一,主语应该是学生,不是“老师让学生“;第二,用陈述句,一般不能用疑问句;第三,把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出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3.备课时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1)该班学生在学习之前的准备情况是怎样的?(2)该课的教学目标,即学生在这课堂上将会学到什么?(3)为什么教学目标是适合这些学生的?(4)这些目标是怎样来支持语文课程以及内容标准的?(5)达成教学目标,学生面对的主要困难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去克服这些困难?(6)你计划怎样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你怎样做?学生怎样做?(7)你上课需要用到哪些教学资源(列举)?(8)你打算怎样去评价学生?你用的评价程序和方法是什么?(9)你对评价结果将如何处理?篇目二:袁卫星.“本•情•理”教散文[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29):18・19.1.散文的意境有三重境界:一是写实,二是传神,三是妙梧。

高考备考:把握散文的文本特征

高考备考:把握散文的文本特征

高考备考:把握散文的文本特征一、把握散文的文本特征(一)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征。

“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1.散文取材“散”。

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散文行文“散”。

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有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景中融情;可以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也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3.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不散”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约束。

(二)内容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散文一般包括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叙述多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述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2.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目的,往往借助形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三)形式特征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记叙、议论融为一体。

2.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散文文本的解读

散文文本的解读

状物 一类的文章.
记叙文指的是 记人/记事/写景/
序/表/志/笔记/游记/小品/杂录
在古代,属于记叙文的有--传/状
记叙文
唐朝--韩愈.柳宗元的记事/记人散文
明清--走向衰落
春秋战国时代--《春秋》/左 传/《国语》/《战国策》等
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三苏等人的记叙文
汉代--《史记》/《汉书》
(原刊1944年4月《杂志》月刊第13卷第1期)
张爱玲经典散文<爱>
住“文眼” 散文的“眼”就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中心点,文章结构的枢纽点,也就是所谓“神聚”之处。
理清线索和脉络
散文具有“形散”的特点,其实在这“散”的外在形式里蕴涵着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明晰的脉络。
Hale Waihona Puke 语文学习方法——如何阅读散文
品味散文的语言
《记》是赞美与民同乐的善举,所以情畅意悦,徐徐说来。
艺术形象举例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1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2
古人秉烛夜游 ,良有以也。
3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4
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5
群季俊 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6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
⑨幽:沉静,安闲。 清:清雅。 ⑩琼筵:比喻珍美的筵席。南朝齐谢眺《始出尚书省》诗:“既通金闺籍,复酌琼筵醴。” 坐花:坐在花间。 飞:形容不断举杯喝酒。 羽觞:古代喝酒用的两边有耳的杯子。 11伸:抒发。 雅怀:高雅的情怀。 12依:按照,根据 金谷酒数,泛指宴会上罚酒的杯数。 晋朝富豪石崇家有金谷园。石崇常在园中同宾客饮宴,即席赋诗,不会做的要罚酒三杯。 石崇《金谷诗序》中有“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的句子。

“由内而外”:散文文本解读路径管窥

“由内而外”:散文文本解读路径管窥

“由内而外”:散文文本解读路径管窥“由内而外”是一个常用的词组,在中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一个源于传统哲学思想的概念,意指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因素决定着事物的外表和表现。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特征和因素,了解事物的真实面貌和发展趋势。

一、从主题出发,关注人的内在感受比如王安石的《明妃曲》中就有着典型的“由内而外”的运用。

王安石以一个女子的内心世界为视角,通过她对爱情、命运、生命的感悟,去阐释她内心深处的思想感受。

最后写出了女子面对逆境、坚持自我的人生态度的意义。

这样的作品不仅表现了物理世界的表象,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的内心世界来表达主题,达到了深入人心的效果。

二、从表现技巧出发,体现情感内涵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就用了“风摇草”“露重风还轻”等生动的比喻手法,诠释了女子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期盼和无奈。

这样的表现方式既生动形象,也更深入人心,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共鸣。

三、从文本思维出发,推进作品内在逻辑散文作品通常有自己的思维脉络和内在逻辑,需要作者通过合理的叙述和引导,让读者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整个作品的思维路径。

在这个过程中,“由内而外”这一概念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比如陆游的《钢笔狂言》中,他以自己的自白为线索展开文章,情感饱满,思维独到。

他通过刻画自己对生命、爱情、家庭的感悟,让读者从作者内心的深处逐步推进到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的思考。

这样通过一个人的形象,展现了整篇文章的思维路径,使得文章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清晰。

总之,“由内而外”是散文作品中表现主题、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只有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才能写出更好的散文作品。

因此,在写作散文时,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注重表现技巧和作品思维脉络,用这一概念去推进作品内在逻辑,以此达到更深刻、更生动、更有说服力的表达效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解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解读

《散文诗二首》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荷叶母亲》是作者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就好像母亲呵护着自己的儿女,不让他们受到伤害一样,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散文诗。

2.文题诠释《金色花》有一以贯之的核心意象“金色花”,围绕着这个核心意象,有具体完整的情境︰在宁静圣洁的气氛里,变成金色花的孩子与母亲亲昵地做着游戏。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情境描写,写的都是日常的事物——金色花、庭院、树下、花影、牛棚等;表现的都是日常的生活——沐浴、祷告、读《罗摩衍那》,黄昏时拿灯去牛棚、讲故事等。

这些日常的事物和日常的生活所形成的生活序列是很有特色的,它所体现出的是一个尊崇神的国度里充满诗意与神性的日常生活。

《荷叶母亲》全诗篇幅很短,开篇从自家院中的两缸莲花写起,重点描写了倾盆大雨中荷叶遮盖红莲的画面,由此作者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景抒发了对母爱的至真至深之情。

作者通过联想,先把儿女比做莲花,再把母亲比做荷叶,从而颂扬了深沉、饱满的母爱。

3.主旨《荷叶母亲》全诗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非常典型。

借物喻人的手法很多文章都会用到,但是用来又各有其妙。

《荷叶母亲》是一首画面感非常强的散文诗,全诗最大的妙处不仅在于以荷叶喻母亲和以红莲喻儿女,而且在于以“莲”为中心构造的画面跳转与情绪流动。

4.内容解读《金色花》自开头起,泰戈尔就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小孩子活泼的想象力和小孩子那种好玩又会玩的天性。

“变成金色花”后的小孩子“只是为了好玩”,生动地描绘出了孩子顽皮、淘气、天真无邪的特点,而变成什么都要时刻在妈妈身边,体现出了小孩子对温柔妈妈的依恋与喜爱。

诗末的一句“不告诉你,妈妈”,更是稚气十足,娇憨可爱。

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特征及解读文本的方法

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特征及解读文本的方法

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特征及解读文本的方法一、文体特征1、散文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散"主要表现在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

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散文选用的材料靠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必要条件,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作者的感情,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散文,一要抓住线索,二要把握“神”,三要注意体会意境。

重点是把握“神"。

方法有:寻找文眼,品味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几种。

阅读散文,用心体察、品味到了作者的感性,就等于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借助想象,如身临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2、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小说中的环境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指人3、人物传记传记单称“传”,属广义散文里的一种文体,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

传记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记述历史事迹为主,有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等;另一类属于文学范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以及历史背景,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文学描写。

从语言的角度解读散文文本

从语言的角度解读散文文本

112I!"#$I从语言的角度解读散文文本◎高文娟语言美是散文的特点之一,散文的语言美可以体现在文采美、修辞美、情思美等诸多方面,若教师能引导学生以品味语言作为切入点,赏析散文作品,那么学生就能层层深入,逐步提升散文赏析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散文语言展开鉴赏品味,尝试总结其特点,体会其意境,提升审美鉴赏和语言建构等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穿插背景,深化思维有些散文作品语言比较平淡,彳略,在素的语言展现了作对生活的思考。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了解作品的作背景,思考作在的语言中展现对:的思考。

有学生的思,心,品味那些淡的语言,中蕴藏的深情和对人生的•在学的,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一展开析,思考作为要那一个的人对一的,教师提,引导学生思考的和作有么作为要心教师引导学生结作品的景展开析,就能解作的,学生文所的文的,当作为学,了的遇,在种况下,却给予帮,让其了生活的温暧,所以过去,作为自己能帮而羞愧。

其次,学生还从作的身份入手进行析,为作者作为一个知子,有着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反思,作为自己没有在特定的尽自己的责任,所以才会产生羞之心。

在结景知识展开析,学生对作者的i 有了深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了解作品的景信息,在此基础上体会作品的语言特点,就能很地架设起一座桥梁,能让学生拉开的闸门,深入文本中语言。

学生会逐步发现,淡的语言中有着深的表现力。

二、替换比较,加深感悟在散文作品的,教师常常会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得精妙的子进行体会,思考作如选词酌句,如选择修辞手。

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替换进行辅,用自己的语言替换掉课文中的词,然后对比析,表达效果发生了么变。

能让学生真作品词的魅力,突破最近发展区,提升悟。

学习《济南的冬天》的为了让学生地体会作品文辞的巧妙,教师引导选择作品中的精妙词展开赏析。

如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山小,给的,作者用’可爱济南’比一的比。

高考散文详细的文本赏析

高考散文详细的文本赏析

高考散文详细的文本赏析
高考散文文本赏析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全文通过对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往昔岁月的深深怀念之情。

下面我将从语言、结构和主题三个方面来详细赏析这篇散文。

一、语言
余光中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的形态、声音和气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雨中,感受到了雨的美丽和神秘。

例如,“雨来了,在窗外,滴答滴答,声音清脆悦耳,仿佛在演奏一首优美的交响曲。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雨声比作交响曲,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雨的节奏和旋律。

二、结构
余光中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巧妙,他采用了分段式结构,将文章分为若干段,每段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使整个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同时,他还在每一段中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整个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三、主题
余光中的主题是思乡之情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他通过对雨的描绘,引出了对故乡和往昔岁月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同时,他
也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认为时间过得太快,转眼间就过去了。

这种感慨也是余光中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综上所述,《听听那冷雨》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余光中的语言优美、结构巧妙、主题深刻,使整篇文章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余光中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文本的解读
散文的内涵——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有高超的见解、优美的意境, 还有清新隽永的文采。 情思(抒情为主的) 理趣(小品文、杂文) 格调 有关 文体 的比喻—— 1 诗歌是米酿的酒,散文是粽子,小说是八宝粥 2 女人与文体——少女是诗歌,少妇是散文,中年妇女是小 说,老太太是学术论文
记叙文
记叙文指的是 记人/记事/写景/ 状物 一类的文章. 在古代,属于记叙文的有--传/状 序/表/志/笔记/游记/小品/杂录
记叙文的发展史(二)
最早的是甲骨文和<<易>> 春秋战国时代--《春秋》/左 传/《国语》/ 《战国策》等 汉代--《史记》/《汉书》 唐朝--韩愈.柳宗元的记事/记人散文 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三苏等人的记 叙文 明清--走向衰落
内容和特色
内容——本文生动地记述了李白和众兄弟在春夜 聚会,饮酒赋诗的情景。 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快心情。 虽然作者因受 道家思想 的影响,流露出“浮 生若梦、为欢几何” 的 感伤 情绪, 但文章的 基调 是积极向上的。 写作特色——文章写得潇洒自然,精彩的骈偶句 式,使文章更加生色。
议论文的发展史
议论文的繁荣--诸子散文(《论语》 《老子》/《庄子》等 汉代--贾谊/晁错/王充等 南北朝-- 曹丕/刘勰(文心雕龙) 唐朝--韩愈/柳宗元的议论文 宋朝--三苏等人的议论文
语文学习方法——如何阅读散文
一、抓住“文眼” 散文的“眼”就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中心点,文章 结构的枢纽点,也就是所谓“神聚”之处。 二、理清线索和脉络 散文具有“形散”的特点,其实在这“散”的 外在形式里蕴涵着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明晰 的脉络。
语文学习方法——如何阅读散文
三、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语言有一种特殊的美。它像诗词凝练、 优美、形象、含蓄;它又像口语浓淡咸有, 自然流畅,琅琅上口。 四、探求散文的意境 注意作者感情的抒发,将景、情、意三者有 机地结合起来,从则更好地体味散文的意境 之美
结构分析举例
《醉翁亭记》 主题:记述亭名“醉翁”用意 主题思想:发挥与民同乐思想,托乐而无逸 情怀 首段(所在):点出取名用意 次段(景观):概写四时景观 三段(功用):可供宫民同乐 末段(缘由):点出醒时作记
艺术形象
分析说理文的形象性,就是分析其中例证的特 点和表述; 分析叙事文的形象性,就是分析其细节的特点 和描述, 分析抒情文的形象性,就是分析借以抒情的具 体事物的特点和表现。
散文是什么
散文不是一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 散文是易写难工的高品位文学。 散文也可以是平易不工的原生态。 散文可以是精雕细刻的工笔画。 散文也可以是不拘一格的大写意。 散文可以小女人小男人儿女情长。 散文也可以大丈夫铁板铜钹仰天长啸大江东去。 散文可以只扫自家屋前雪。 散文也可以专管他人瓦上霜。 散文一般篇幅虽小,却可以“咫尺应须论万里”。 散文也可以鸿篇巨制,偏要“奔流入海不复还”。 散文是“含情量”最高的文体。
艺术形象举例
例如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和《醉翁亭记》 两文所表现的作者自我形象几乎是两个人。 《书》中的自我形象显得尖锐激烈,斩钉截铁。 而《记》中的自我形象则是那样忠厚坦荡,自 乐乐人。 《书》是抨击不正直的丑恶的东西,所以是非 分明,针锋相对; 《记》是赞美与民同乐的善举,所以情畅意悦, 徐徐说来。
春夜宴桃李园序
分析
大意: (一)自“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至“良有以 也” 说明古人秉烛夜游的原因(在浮生若 梦)。 (二)自“况阳春召我以烟景”至“独惭康乐” 记叙良辰美景,天伦会乐。 (三)自“幽赏未已”至“罚依金谷酒数” 记叙坐花醉月,应有佳作。
主旨:抒写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慨叹。
艺术形象举例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是一封批评信,也是说 理文。 信中正面批评揭露谏官高若讷文过饰非,颠倒 是非,“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但它并 不 具体 描绘 高若讷 的丑恶嘴脸, 而是反复论述高的行为动机和后果,论证高不 是真君子、好谏宫, 揭露他品质卑劣、内心肮脏,此人形象丑恶
分析古代散文的步骤
一、知人论世、具体分析 (作者和时代)
二、从分析结构入手 (1 是文体结构,2 是思想内容结构,3 是 艺术形式结构) 三、对古代散文艺术形象的分析 四、对古代散文语言的分析
分析古代散文的步骤——结构
文体结构——看它属于哪种文体,自从魏文 帝曹丕《典论· 论文》把文章分为奏议、书论、 铭诔、诗赋的四科八体之后,文体分类日益 繁细。 主题思想——即所谓“立意”,来写某一件 事或某一问题的一个方西,也就是所谓“谋 篇” 艺术形式结构——是由作者依据主题思想的 需要,进行选材、剪裁和安排而完成的。
张爱玲经典散文<爱>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 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 十五六 岁吧,是春 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 桃树。 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 月白 的衫子。对门住的 年轻人同 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 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 里吗?” 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 开了。就这样就完了。
注解
④秉烛夜游:谓及时行乐。《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常 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⑤阳春:温暖的春天。 烟景:春天的美好景色。 大块:大自然。《庄子· 齐物论》:“夫大块噫气,期名为风。” 成玄英疏:“大块者,造物之名,自然之称。” 文章:错综美丽的色彩或花纹。这里指锦绣般的自然景物。 ⑥芳园:即花园。 序:欢舒,畅谈。 天伦:旧指父子、兄弟 等天然的亲属关系。 ⑦群季:诸弟。古人兄弟按年龄排列,称伯、仲、叔、季。 惠 连:南朝宋文学家谢惠连 ⑧吾人:即吾。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 咏歌:吟诗,做诗。 康乐:即谢灵运。他在晋时袭封பைடு நூலகம்乐公, 所以称谢康乐。他是南朝宋的著名诗人
散文的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 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 富于音乐感,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 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
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 ,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 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 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 不有佳作,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张爱玲经典散文<爱>
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 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 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 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 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 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 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原刊1944年4月《杂志》月刊第13卷第1期)
⑨幽:沉静,安闲。 清:清雅。 ⑩琼筵:比喻珍美的筵席。南朝齐谢眺《始出 尚书省》诗:“既通金闺籍,复酌琼筵醴。” 坐花:坐在花间。 飞:形容不断举杯喝酒。 羽觞:古代喝酒用的两边有耳的杯子。 11伸:抒发。 雅怀:高雅的情怀。 12依:按照,根据 金谷酒数,泛指宴会上罚 酒的杯数。 晋朝富豪石崇家有金谷园。石崇常在园中同宾 客饮宴,即席赋诗,不会做的要罚酒三杯。 石崇《金谷诗序》中有“遂各赋诗,以叙中怀, 或不能者,罚酒三斗”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