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园林艺术原理》课程单元设计

教案

教案

教学前准备:选取园林典型优秀设计案例以及相关视频资料提供给学生课上作为范例讲解和欣赏。

教学实施阶段:

导言:(5分钟)

同学们好,前面我们讲解了园林道路的设计原则、园路铺装的类型、广场、台阶、蹬道的设计原则,请大家共同思考一下下面的问题:

1、园林园路的类型,各类型的宽度和作用?

2、园路设计的注意事项,请结合实例说明?

本节课我将学习园林造景四大要素中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各类小品的设计原则。

教师汇总讲解:(55分钟)

第六章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6.1 比例与尺度

(一)比例

比例:是研究物体(长宽高)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客观景象和人们的心理经验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使人得到美,就合乎比例了。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明了“外中比”即“黄金分割”1:0.618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如,人身高各线之比,五角星、书报的对开、四开、八开、十六开、三十二开等。

比例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园林景物整体或某个局部构件本身的长、宽、高比例;

二是园林景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之间空间形体、体量大小的关系.

园林中的比例是指园林景物、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空间、体形、体量的关

系。

比例在园林上的应用

如:建筑(广场)的体量,长宽;雕塑的高低及与周边景物的对比;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对比及局部景物与整体的对比。他们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但并不全是黄金分割)。

园林中的比例就是让景物与景物及景物与整体之间合乎人们的心理经验(感受),不一定是黄金分割。

(二)尺度

尺度:是指人与物的对比关系。

物体、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建与人或人所习惯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大小关系

比例只能表明各种对比要素之间的相对数比关系,不涉及对比要素的真实尺寸,仿佛照片的放大和缩小一样,缺乏真实的尺度感。

对比要素给予人的视觉尺寸与真实尺寸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这就是正常尺度;如果视觉尺寸小于或大于真实的尺寸就会产生特殊的感受。

在小于习惯尺度空间里有亲切、趣味感(日式园林)

A、单位尺度引进法

即应用人所熟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来确定群体景物的相关关系,从而得到合乎尺度规律的园林景观。如:苏州留园中的“冠云峰”。

B、人们的习惯尺度法

是指以人体各部分尺寸及其活动习惯尺寸规律为准,来确定风景空间及各景物的具体尺度。

如:亭子、花架、凳子、房屋等。

C、尺度与环境的相对关系

一件雕塑在展室内显得气魄非凡,移到大草坪、广场中则感到分量不足,尺度欠佳;相反一座大假山在大水边奇美无比,而放到小庭院则必然感到尺度过大,拥挤不堪。这都是环境因素的相对关系在起作用,也就是说景物与环境尺度要协调和统一。

6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园林艺术原理》课程单元设计 教 案 授课标题 第四章 园林建筑及小品(二) 学时 2学时 地点 教313 授课班级 园林135 课次 第 10次课 授课 时间 2015年11月12日 第7-8节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 能用园林美学和园林艺术的综合理论 为不同的设计方案配设不同的园林小品,使设计达到整体与局部的和谐统 一。 ① 掌握园林建筑的类型; ② 掌握园椅、园凳、栏杆设计的设计要 点及注意事项。 ③ 了解雕塑及小品、照明设备类型及功 用。 教学重点 ①园林建筑类型; ②园椅、园凳、栏杆设计。 教学难点 ①园林建筑类型; ②园椅、园凳、栏杆设计。 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 总任务:教师选择几个公园,让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公园,进行实地考察某公园内园路的类型及铺装样式,并用PPT 进行演示。 教学 组织 导言 (5分钟) 教师讲解 (55分钟) 观看视频资料 (20分钟) 教室布置任务 (5分钟) 教师总结 (5分钟) 预期成果 学生掌握园林建筑的基本类型,园林中园椅、园凳、栏杆等小品的设计要点 教学 材料 《园林艺术》 过元炯 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业 学生考察沈阳市范围内的公园园林设计情况 参考 资料 《园林设计》 叶振启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课后小结

教案 教学前准备:选取园林典型优秀设计案例以及相关视频资料提供给学生课上作为范例讲解和欣赏。 教学实施阶段: 导言:(5分钟) 同学们好,前面我们讲解了园林道路的设计原则、园路铺装的类型、广场、台阶、蹬道的设计原则,请大家共同思考一下下面的问题: 1、园林园路的类型,各类型的宽度和作用? 2、园路设计的注意事项,请结合实例说明? 本节课我将学习园林造景四大要素中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各类小品的设计原则。 教师汇总讲解:(55分钟) 第六章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6.1 比例与尺度 (一)比例 比例:是研究物体(长宽高)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客观景象和人们的心理经验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使人得到美,就合乎比例了。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明了“外中比”即“黄金分割”1:0.618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如,人身高各线之比,五角星、书报的对开、四开、八开、十六开、三十二开等。 比例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园林景物整体或某个局部构件本身的长、宽、高比例; 二是园林景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之间空间形体、体量大小的关系. 园林中的比例是指园林景物、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空间、体形、体量的关

园林布局的原则与概念

一、园林布局的原则园林布局的概念 园林是由一个个、一组组不同的景观组成的,这些景观不是以独立的形式出现的,是由设计者把各景物按照一定的要求有机地组织起来的。在园林中把这些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地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个过程称为园林布局。 人们在游览园林时,在审美要求上是欣赏各种风景,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这些景物有自然的,如山、水、动植物;也有人工的,如亭、廊、榭等各种园林建筑。如何把这些自然的景物与人工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既完整又开放的优秀园林景观,这是设计者在设计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好的布局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园林布局的综合性与统一性 1)园林的功能决定其布局的综合性园林的形式是由园林的内容决定的,园林的功能是为人们创造一个优美的休息娱乐场所,同时在改善生态环境上起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只从这一方面考虑其布局的方法,不从经济与艺术方面的条件考虑,这种功能也是不能实现的。园林设计必须以经济条件为基础,以园林艺术、园林美学原理为依据,以园林的使用功能为目的。只考虑功能,没有经济条件作保证,再好的设计也是无法实现的。同样在设计中只考虑经济条件,脱离其实用功能,这种园林也不会为人们所接受。因此,经济、艺术和功能这三方面的条件必须综合考虑,只有把园林的环境保护,文化娱乐等功能与园林的经济要求及艺术要求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解决,才能实现创造者的最终目标。 2)园林构成要素的布局具有统一性园林构图的素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体和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及其建筑、构筑物和广场等人文景观。这些要素中植物是园林中的主体,地形、地貌是植物生长的载体,这二者在园林中以自然形式存在。不经过人为干预的自然要素往往是最原始的产物,其艺术性往往达不到人们所期望的效果,建筑在园林中是人们根据其使用的功能要求出发而创造的人文景观,这些景物必须与天然的山水、植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融合于自然中才能实现其功能要求。 以上三方面的要素在布局中必须统一考虑,不能分割开来,地形、地貌经过利用和改造可以丰富园林的景观,而建筑道路是实现园林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将生命赋予自然,将绿色赋予大地,没有植物就不能成为园林,没有丰富的、富于变化的地形、地貌和水体就不会满足园林的艺术要求。好的园林布局是将这三者统一起来,既有分工又要结合。 3)起开结合,多样统一对于园林中多样变化的景物,必须有一定的格局,否则会杂乱无章,既要使景物多样化,有曲折变化,又要使这些曲折变化有条有理,使多样的景物各有风趣,能互相联系起来,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在我国的传统园林布局中使用“起开结合”四个字来实现这种多样统一。什么是“起开结合”呢?清朝的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指出:布局“全在于势,势者,往来顺逆之间,则开合之所寓也。生发处是开,一面生发,即思一面收拾,则处处有结构而无散漫之弊。收拾处是合,一面收拾一面又思生发,则时时留有余意而有不尽之神,……如遇绵衍抱拽之处,不应一味平塌,宜思另起波澜。盖本处不好收拾,当从他处开来,庶棉平塌矣,或以山石,或以林木,或以烟云,或以屋宇,相其宜而用之。必于理于势两无妨而后可得,总之,行笔布局,一刻不得离开合。”这里就要求我们在布局时必须考虑曲折变化无穷,一开一合之中,一面展开景物,一面又考虑如何收合 (二)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园林布局除了从内容出发外,还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我国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提出“园林巧于因借”的观点,他在《园冶》中指出:“因者虽其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因”就是因势,“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入奥疏源,就低蓄水,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这种观点实际就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最好典范1)地形、地貌和水体在园林中,地形、地貌和

智慧树知到《园林艺术》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园林艺术》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在一定的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是园林。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辋川别业、辋川诗集,辋川图并存的场景,从侧面证明了园林与诗画是毫无关系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3、伊斯兰园林体系是以古巴比伦和古波斯园林为渊源,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方式,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有精美细密的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的阿拉伯园林。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中国园林体系是一种以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构图整齐有序,园林建筑占主导地位,涵蕴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或是图面上的城市规划,完全谈不上对社会的改革,因此意义不大。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6、中国经典园林著作《园冶》的作者是()。 A:李渔 B:文震亨 C:计成 D:张然 正确答案:计成 7、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杭州灵隐寺分别属于()园林。 A:私家私家寺观 B:皇家自然自然 C:皇家皇家自然 D:私家皇家寺观 正确答案:私家皇家寺观 8、公元前六世纪巴比伦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王妃建造的(),利用了辘轳把地表的水抽到屋顶,远看花园好像悬在半空中,成为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A:凡尔赛宫 B:颐和园 C:拙政园 D:空中花园 正确答案:空中花园 9、国际上普遍认为,()是现代风景园林学科诞生的标志。 A:奥姆斯特德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

B:美国风景园林师学会(ASLA)的成立 C:哈佛大学设立了风景园林学学科 D: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建立 正确答案:哈佛大学设立了风景园林学学科 10、以下哪一个描述是错误的?() A:园林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物规划三个层次 B:今天的风景园林学主要解决的是人类生活空间环境改善的问题,与自然的关系不大了 C:人类造园的历史悠久,但风景园林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则是近代的事情了 D:风景园林学是综合运用科学与艺术的手段,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自然和建成环境的应用型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宗旨,保护与恢复自然环境,营造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 正确答案:今天的风景园林学主要解决的是人类生活空间环境改善的问题,与自然的关系不大了 第二章 1、艺术是研究美、美感、美的欣赏和创造、美的本质、特征、发展与规律的学科。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园林美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高度统一。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拉· 维莱特公园是解构主义的景观设计的典型实例,方案由点、线、面三层基本要素构成。

园林绿地构图有哪些基本规律

园林绿地构图有哪些基本规律? (一)统一与变化 园林构图的统一变化,常具体表现在对比与调和、韵律、主从与重点、联系与分隔等方面。 1、对比与调和 对比、调和是艺术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法,它是运用布局中的某一因素(如体量、色彩等)中,两种程度不同的差异,取得不同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利用人的错觉来互相衬托的表现手法,差异程度显著的表现称对比,能彼此对照,互相衬托,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的特点;差异程度较小的表现称为调和,使彼此和谐,互相联系,产生完整的效果。园林景色要在对比中求调和,在调和中求对比,使景观既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又突出主题,风格协调。对比的手法:形象的对比、体量的对比、方向的对比、开闭的对比、明暗的对比、虚实的对比、色彩的对比、质感的对比。 2、韵律节奏 韵律节奏就是艺术表现中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重复是获得韵律的必要条件,只有简单的重复而缺乏有规律的变化,就令人感到单调、枯燥,所以韵律节奏是园林艺术构图多样统一的重要手法之一。 园林绿地构图的韵律节奏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简单韵律、交替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曲折韵律、拟态韵律、交错韵律。 3、主从与重点 (1)主与从 园林布局中的主要部分或主体与从属体,一般都是由功能使用要求决定的,从平面布局上看,主要部分常成为全园的主要布局中心,次要部分成次要的布局中心,次要布局中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要从属主要布局中心,要能互相联系,互相呼应。 主从关系的处理方法: A、组织轴线:主体位于主要轴线上;安排位置:主体位于中心位置或最突出的位置;从而分清主次。 B、运用对比手法,互相衬托,突出主体。 (2)重点与一般 重点处理常用于园林景物的主体和主要部分,以使其更加突出。重点处理不能过多,以免流于繁琐,反而不能突出重点。 常用的处理方法: A、以重点处理来突出表现园林功能和艺术内容的重要部分,使形式更有力地表达内容。如主要入口,重要的景观、道路和广场等。 B、以重点处理来突出园林布局中的关键部分,如主要道路交叉转折处和结束部分等。 C、以重点处理打破单调,加强变化或取得一定的装饰效果,如在大片草地、水面部分,在边缘或地形曲折起伏处做重点处理等。 4、联系与分隔

江财麦庐园园林景观及建筑布局分析

江财麦庐园园林景观及建筑布局分析 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及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高校建设推向了新的高潮。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依托,校园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大学 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共享空间和活动场所来支持与满足社会的需要。高校的产业和科研、文化、旅游等,不仅要服务于校园内的受教育者,更要向社会开放, 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搞好大学校园绿化,对提高校园环境和塑造良好 的校园公众形象有着直接的关系。 基于大学教书育人和环境育人的特点,校园生态化、园林化、地域化、信息化、现代化、人文化已经成为当前大学校园规划的新理念。 中国园林艺术博大精深,如果在大学校园的环境规划设计中能够把中国园林的神韵体现 出来,讲究布局、营造意境,同时充分考虑景观的实用功能、观赏功能,真正表达自然与 人的“和谐”观点,将会对大学校园的环境营造大有裨益。 一、利用植物造景,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生态环境 绿色植物是园林中最具有生机与活力的景观要素,具有净化空气、减轻污染、调节气温、减少噪音、愉悦身心、消除疲劳等功效。校园绿化应该利用不同冠型、不同色彩的乔灌木 和地被植物的搭配,形成错落有序的多层次、多色彩的植物景观,最大限度发挥绿地的生 态效益,形成优雅宜人的育人环境。 所以,麦庐园应当突出自己的校园特色,尽管跟蛟桥枫林一样都是江财的校区之一,但 是不仅要与其他几个校区有共同点,如江财特色等,也要与它们有不同点。例如,麦庐园 校区中的专业都是一些管理,工科,理科,艺术类的学科,就要根据这些专业的需要,布 置一些开敞的空地,便于调查和测绘;图案方面也可相应作出改变。 二、在整体考虑校园环境绿化风格的前提下,不可忽视局部景观园的构建 校园环境绿化大多是在学校的建筑群中展开的,每幢教学楼与其周围的空间构成一个个 绿化环境的小单元,在环境绿化设计上可以与教学楼风格相呼应,形成一楼一景的风格布局,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使其不失和谐。设计时可以遵循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意蕴,构建具备自然美和深邃意境的校园园林。另一方面,在具有西方风格的 教学楼周边,也可以考虑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大胆采用西方园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园林艺术原理》课程单元设计 教案

教案 教学前准备:选取园林典型优秀设计案例以及相关视频资料提供给学生课上作为范例讲解和欣赏。 教学实施阶段: 导言:(5分钟) 同学们好,前面我们讲解了园林道路的设计原则、园路铺装的类型、广场、台阶、蹬道的设计原则,请大家共同思考一下下面的问题: 1、园林园路的类型,各类型的宽度和作用? 2、园路设计的注意事项,请结合实例说明? 本节课我将学习园林造景四大要素中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各类小品的设计原则。 教师汇总讲解:(55分钟) 第六章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6.1 比例与尺度 (一)比例 比例:是研究物体(长宽高)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客观景象和人们的心理经验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使人得到美,就合乎比例了。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明了“外中比”即“黄金分割”1:0.618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如,人身高各线之比,五角星、书报的对开、四开、八开、十六开、三十二开等。 比例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园林景物整体或某个局部构件本身的长、宽、高比例; 二是园林景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之间空间形体、体量大小的关系. 园林中的比例是指园林景物、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空间、体形、体量的关

系。 比例在园林上的应用 如:建筑(广场)的体量,长宽;雕塑的高低及与周边景物的对比;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对比及局部景物与整体的对比。他们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但并不全是黄金分割)。 园林中的比例就是让景物与景物及景物与整体之间合乎人们的心理经验(感受),不一定是黄金分割。 (二)尺度 尺度:是指人与物的对比关系。 物体、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建与人或人所习惯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大小关系 比例只能表明各种对比要素之间的相对数比关系,不涉及对比要素的真实尺寸,仿佛照片的放大和缩小一样,缺乏真实的尺度感。 对比要素给予人的视觉尺寸与真实尺寸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这就是正常尺度;如果视觉尺寸小于或大于真实的尺寸就会产生特殊的感受。 在小于习惯尺度空间里有亲切、趣味感(日式园林)

园林艺术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艺术布局等而形成的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2、艺术:欲达一定目的所借用的手段、方法。 3、园林艺术: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它研究园林风景空间创作的理论与方法。 4、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创作(作品)在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点,是由艺术家的主观方面的特点和题材的客观特征性统一,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貌。 5、园林艺术风格:由园林建筑风格、装饰风格、空间构图风格以及植物景观风格等共同构成,是反映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地方特点和风俗民情的园林艺术形象特征和时代特征。 6、美: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爱慕和喜悦情感的具有真善品质的社会客观存在,以及是通过人类劳动创造的观赏对象等事物。 7、园林美: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题(山、水、植物)创造而形成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间的风景美。游赏者的审美活动必须在这一风景空间中完成。 6、园林风景:指自然的(人工的)具有符号和自然美及艺术构图规律的形象色彩的,供欣赏和游息的空间环境。 6、景观:由环境形象所构成的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形式信息,具有图形性与象征性,能表达出特定环境的功能内容。 7、动态景观:按一定观赏路线,综合考虑成景因素的点、线、面布局,系统地布置多种景点,让人们在行进中观赏连续运动变化的景物,步移景异,形成系列景观,如颐和园的排云殿。 8、静态景观:视觉空间相对静止,通常以定点观赏,一般要在人流比较几种,易停留的最佳观赏点来组织视点和景物之间的关系,如浙江的千岛湖。 9、实体:一些空间限制因,如山坡。虚体:各实体间所形成的空旷地域,如山谷。

园林艺术知识点总结

1、园林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更具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规律,利用并改造自然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道路的布局,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2、中国古代园林发展史 (1)西周出现园林的雏形“囿”,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玩,除部分人工建筑外,大部分还是朴素的自然景色(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宫室建筑,已有自然山水作 为园林主题的萌芽。(3)秦汉时期出现宫室建筑的一池三山,发展出了一种新 的园林形式——苑,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寺院园林也已经发展起来都有共同 的特点大量建筑和山水结合。(4)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自然山水园,山水,植 物。建筑相互结合组成山水园,这一时期称为自然主义山水园或写意山水园。(5) 隋代山水建筑宫苑这一时期反应了王权与神权的统制以及享乐主义思想具有浓 厚的象征色彩。(6)唐代宫苑和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离宫别苑有骊山华清池, 别业有王维的忘川别业(7)唐宋写意山水园,为江南私家园林的发展和继承奠 定了基础。(8)北宋山水宫苑全景式的表现山水,植物,和建筑之胜的园林。(9) 元明清时期的江南私家园林大量兴建(10)近代中国园林 3、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崇尚自然、效法自然的布局(2)诗情画意、情感交融的构思(3)园中有园、小中见大的手法(4)建筑为主、植物为辅的组景(5)因地制宜,因情制宜的 处理 4、园林的分类 1、按构景艺术方式: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2、按建园者身份: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3、按所处地域: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其他园林(巴蜀、西域) 4、按性质和使用功能:风景名胜区、公共公园、专用绿地、街坊绿地、农业观光园 5、世界古典园林体系 中国,西亚,希腊三大发源地形成东方园林,(中国和日本,自然式为主)西方园林,(意大利,英国、法国,规则式)西亚园林(伊斯兰园林;古波斯,古巴比伦柱廊园和空中花园)6、园林的规划形式 规则式:整形式、图案式或几何式园林有明显的主轴线,园中的构成要素在轴线的两边对称布置 自然式: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日本自然山水园林和英国风景园林为代表,营造自然深邃曲折的空间。 混合式:园中自然式和规则式交错组合,没有轴线控制全园,大面积园林以自然式为宜,小面积则以规则式较为经济。 7、园林的造型要素 点、线、面、体、色彩、质感 8、点在视觉上的造型特征 (1)点对视觉的定位性(2)点对平面效果的点缀性“万绿从中一点红,草坪上的孤赏石” 9、创造统一感的方法 形式的统一、材料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10、对比的虚实对比:山水对比中山是实,水是虚;墙是实,窗是虚 11、园林中的自然色彩:气象造成的色彩,天然色彩;山石、水、动物、植物

园林构图的基本规律

[统一与变化] [均衡与稳定] [比例与尺度] [比拟联想] [空间组织] ](一)统一与变化 园林构图的统一变化,常具体表现在对比与调和、韵律、主从与重点、联系与分隔等方面。 1、对比与调和 对比、调和是艺术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法,它是运用布局中的某一因素(如体量、色彩等)中,两种程度不同的差异,取得不同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利用人的错觉来互相衬托的表现手法,差异程度显著的表现称对比,能彼此对照,互相衬托,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的特点;差异程度较小的表现称为调和,使彼此和谐,互相联系,产生完整的效果。园林景色要在对比中求调和,在调和中求对比,使景观既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又突出主题,风格协调。 对比的手法:形象的对比、体量的对比、方向的对比、开闭的对比、明暗的对比、虚实的对比、色彩的对比、质感的对比。 2、韵律节奏 韵律节奏就是艺术表现中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重复是获得韵律的必要条件,只有简单的重复而缺乏有规律的变化,就令人感到单调、枯燥,所以韵律节奏是园林艺术构图多样统一的重要手法之一。 园林绿地构图的韵律节奏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简单韵律、交替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曲折韵律、拟态韵律、交错韵律。 3、主从与重点 (1)主与从 园林布局中的主要部分或主体与从属体,一般都是由功能使用要求决定的,从平面布局上看,主要部分常成为全园的主要布局中心,次要部分成次要的布局中心,次要布局中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要从属主要布局中心,要能互相联系,互相呼应。 主从关系的处理方法: A、组织轴线:主体位于主要轴线上;安排位置:主体位于中心位置或最突出的位置;从而分清主次。 B、运用对比手法,互相衬托,突出主体。 (2)重点与一般 重点处理常用于园林景物的主体和主要部分,以使其更加突出。重点处理不能过多,以免流于繁琐,反而不能突出重点。 常用的处理方法: A、以重点处理来突出表现园林功能和艺术内容的重要部分,使形式更有力地表达内容。如主要入口,重要的景观、道路和广场等。 B、以重点处理来突出园林布局中的关键部分,如主要道路交叉转折处和结束部分等。 C、以重点处理打破单调,加强变化或取得一定的装饰效果,如在大片草地、水面部分,在边缘或地形曲折起伏处做重点处理等。 4、联系与分隔 园林绿地都是由若干功能使用要求不同的空间或者局部组成,它们之间都存在必要的联系与分隔,一个园林建筑的室内与庭院之间也存在联系与分隔的问题。园林布局中的联系与分隔组织不同材料、局部、体形、空间,使它们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的手段,也是园林布局中取得统一与变化的手段之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园林艺术的特点和艺术手法

[园林艺术] 古典园林特点-中国 总的来说: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的特点,或者说,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

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与?沧浪?之说暗合。 (四)、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也就是说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

《园林艺术原理》试题及答案

《园林艺术原理》试题及答案《园林艺术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园林美: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由部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相互渗透所构成的一种整体美。(2分) 2、人文景观:人对人工建造的实物及社会现象所感知的景象。如;城镇,街市,房屋,道路,桥梁,村落,田园,宫观,石窟,崖画,雕刻,原始文化遗址,名胜古迹,风景园林,政教礼仪,。中国风景名胜及各类园林中人文景观极为丰富,这是由四千余年的文明古国及其历史文化的积淀所形成的。(2分) 3、园林的社会美:指园林艺术的内涵美。这种内涵美源于生活,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标准和高尚情操,寓于园林景物中使人触景生情。(2分) 4、障景:园林中凡是抑制视线,引导空间屏障景物的手法叫障景。障景可运用不同的题材来完成。可用土山叫山障;用植物题材的树丛叫树阻;用建筑题材做成曲折的廊院,叫曲障等,也可结合运用。(2分) 5、造景: 即人为地在园林中创造一种既符合一定使用功能又有一定意境的景区。人工造景要根据园林的性质,功

能,规模,因地制宜地运用园林构图的基本规律去规划设计。(2分) 6、园林艺术的特征:艺术同性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特有特征有园林艺术的综合性,园林功能与审美的协调性,在工程技术、经济与艺术方面的统一性(2分) 7、自然式园林:与规则式园林相对,无明显中轴线,模仿自然,再现自然的园林式。(2分) 8、借景:一般是指观赏老所在的园林范围以外的景观通过一定方式“借’入园内,使园内之人能看到园外之景。(2分) 9、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造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或借助于原有地形的营造,加以艺术的加工,把天然山水风景移缩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在城镇内居多。(2分) 10、皇家园林:秦汉至明清均有,皇帝个人和皇家私有;自然式但也要利用其建筑形象和总体布局以显示皇家气派和皇家至尊(2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2、中国四大名园:避暑山庄、颐和园、拙政园、留园。

园林艺术原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表现技法 1线条图2水墨渲染图3水彩渲染图4钢笔徒平画5马克笔表现(钢笔+马克,淡彩+马克) 6模型制作7彩铅景观表现8电脑绘制平面及效果图 一、园林:广义的园林泛指居住区、工矿区、机关学校、休疗养区等专用园林绿地及 广场街道、花园、儿童乐园、体育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等公共使用的园林绿地而言。 狭义的园林指公共园林而言 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并改造自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培与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工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适用、经济、美观 3明确问题A园林以山、水体、职务、建筑为要素B园林的功能包括精神的与物质的C 园林要有文化品位 4相关名词 绿地:凡就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就是自然植被还就是人工栽植的,只需要植物这一种要素 绿化:指运用植物材料建成绿地的手段,以取得环境效应为主,包括城市园林绿化、荒山绿化、 农园林网绿化 立意:园林设计的总意图,即,造园的设计思想 造景:人为的为园林绿地创造一种既符合一定使用功能,又有一定意境的景区。 障景:园林中凡就是能够抑制视线、引导空间屏障的景物的手法成为障景 生态设计:就是一种取代有限的、人工的、不经济的传统设计的新途径,其目的就就是要创造更自然的景观,提倡用种群多样性结构复杂与竞争自由的植被类型 5、园林与绿地的区别:园林通常包括四要素——地貌、水体、建筑与植物,强调人的使用,这种使用通常以观赏、游憩或居住为主。绿地则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目的与功能,并只包括植物这一要素。 二、园林美 唯物主义的美学观:1、人的感觉就是没得源泉2、美感来源于客观世界 园林没事园林设计师在对自然美、艺术美与生活美的高度领悟后所产生的审美意识与园林形 势的有机统一。现代园林美就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生活没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 (1)自然美来源于自然,任何不加入人工雕琢的自然事物(2)生活没事人们对现实生活的需求 的满足程度(3)艺术美就是生活美与自然美的高度提炼 2园林美的主要内容 (1)山水地形美:地形改造、引水造景、地貌利用、土石假山 (2)借用天象美:节日月淤血、云吴晓光等天象造景 (3)再现生境美:消防自然、创造人工植物群落与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4)建筑艺术美:园林建筑就是画龙点睛之笔 (5)工程设施美:游道廊桥、奸杀水晶、电照光影、给水排水 (6)文化景观美:风景园林常为宗教圣地或历史古迹所在地,其中景名景序、门栏对联、摩崖石刻、字画雕塑 (7)色彩音响美:蓝天白云、花红柳绿、粉墙灰瓦、风声 (8)造型艺术美:用艺术造型来表现某种精神、象征、利益、标志,以及体型、线条美。(9)旅游生活美(10)联想意境美 三、园林艺术 1定义:就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 主要研究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其中包括园林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园林设计的艺术构思与总体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布局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布局 摘要:在各个领域都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 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进而给众多行业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城 市建设中景观园林设计工作更是受到了巨大瞩目,推动了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工作的开展。景观园林设计工作所涉及的元素极为广阔,无论是在建设质量、观 赏价值以及艺术层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此,文章就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 艺术布局展开了多层面的论述和探索,为国内相关设计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 关键词:景观园林;空间艺术布局;意义;目的 引言 在景观园林设计过程中,合理的引入空间艺术布局,会无形之中提升景观 园林的设计效果和艺术价值。通过进行空间上文化艺术和语言的分类与整合,能 够将不同的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加大整个景观的包容性和整体性。空间艺术上 的布局还会提高整个景观园林的工作设计效率,同时,也确保了艺术价值的体现 和观赏人员精神的寄托等更深层次内容的展开。 一、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布局的意义 进行景观园林空间艺术的布局工作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空间艺术层次 的布局工作也就是从多角度进行设计工作的考虑和规划,在不改变其根本的前提下,调整部分景观布局,会大大提高整个景观园林的观赏价值和趣味性,让游客 在游玩过程中舒适开心,又能够从中了解到深刻的文化底蕴。空间上的艺术布局 工作还会提升整个景观的立体效果,突出某些色彩,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艺术感 染力。最重要的是,空间布局工作将人工园林打造成了一个更具生态价值的自然 景观,大大提升了景观的观赏效果。 二、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布局原则 2.1 景观丰富 景观设计工作中,只有对园林空间的结构布局进行科学的设计规划,才能 够进一步展现景观园林的空间艺术价值,使整个景观园林变成一个活的自然景观。必须确保布局、上色以及植被种类等部分的设计科学合理,才能确保整个景观的 丰富性和观赏性。空间艺术的布局则是整个布局工作的灵魂所在,与景观园林整 个系统都紧密联系。各领域的设计都要符合人性化设计理念,还要全面的掌握各 种植被的生长周期和形态特点,从而可以进行合理化布局。除此之外,还要重点 从游客角度分析,从视觉的对比上进行调整,增加园林中各类植被和物件的协调 性和美观性。 2.2 绿化环保 景观园林的绿色环保理念也同样是空间艺术布局工作所遵循的重要原则, 是设计工作中的核心理念。这一原则主要是通过景观园林科学合理的绿化来实现的,将环保绿化理念都融入整套建设理念中来,改善当地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而 有效提高景观园林的空气质量水平,优化整个城市的生态。 因此,进行空间艺术布局工作时,必须要以绿色环保为基本原则,从实际 情况出发,注重人的发展。设计人员也需要注重景观园林的实用价值,结合绿色 生态发展观念,引用绿色安全环保的建设材料并做好环保标记。其中硬景和软景 两个部分需要从多角度进行空间艺术布局工作,保证整个景观园林的景观建设协 调统一,绿景布局具有让人心旷神怡的作用,还能体现城市景观园林特有的生态 效益和价值效益。

园林布局的基本原则

园林布局的基本原则【选载】 园林布局的基本原则 构园有法,法无定式 功能明确,组景有方 因地制宜,景以境出 掇山理水,理及精微 建筑经营,时景为精 道路系统,顺势通畅 植物造景,四时烂漫 构园有法,法无定式 一造景 (一)主景与配景 园林中景有主景与配景之分。在园林绿地中起到控制作用的景叫"主景",它是整个园林绿地的核心、重点,往往呈现主要的使用功能或主题,是全园视线控制的焦点。主景包含二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整个园林中的主景,二是园林中由于被园林要素分割的局部空间的主景。配景起衬托作用,可使主景突出,在同一空间范围内,许多位置、角度都可以欣赏主景,而处在主景之中,此空间范围内的一切配景,又成为欣赏的主要对象,所以主景与配景是相得益彰的。 突出主景的方法有: 1、主体升高:主景升高,相对地使视点降低,看主景要仰视,一般可取得以简洁明朗的蓝天远山为背景,使主体的造型、轮廓鲜明地突出。 2、面阳朝向:建筑物朝向,以南为好,其它园林景物也是向南为好,这样各景物显得光亮,富有生气,生动活泼。 3、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的焦点:主景前方两侧常常进行配置,以强调陪衬主景,对称体形成的对称轴称中轴线,主景总是布置在中轴线的终点。此外也常布置在园林纵横轴线的相交点,或放射轴线的焦点或风景透视线的焦点上。 4、动势向心:一般四面环抱的空间,如水面、广场、庭院等,四周次要的景色往往具有动势,趋向于一个视线的焦点,主景宜布置在这个焦点上。 5、空间构图的重心:主景布置在构图的重心处。规则式园林构图,主景常居于几何中心,而自然式园林构图,主景常位于自然重心上。 (二)近景、中景、全景与远景 景色就空间距离层次而言有近景、中景、全景与远景。近景是近视范围较小的单独风景;中景是目视所及范围的景致;全景是相应于一定区域范围的总景色;远景是辽阔空间伸向远处的景致,相应于一个较大范围的景色;远景可以作为园林开旷处了望的景色,也可以做为登高处鸟瞰全景的背景。山地远景的轮廓称轮廓景,晨昏和阴天的天际线起伏称为蒙景。合理的安排前景、中景与背景,可以加深景的画面,富有层次感,使人获得深远的感受。 (三)借景 将园内视线所及的园外景色组织到园内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称为借景。借景要达到"精"和"巧"的要求,使借来的景色同本园空间的气氛环境巧妙地结合

园林艺术作业

园林艺术作业 概论 1、何谓园林、造园、造园学及绿化? 答: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认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全过程一般称之为造园,研究如何去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学科就是造园学。 绿化是泛指除天然植被以外的,为改善环境而进行的树木花草的栽植。 2、构成园林的四种基本要素(因素)有哪些?与之相对应,造园的四大要素有哪些? 答:园林规划包含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四种基本因素。筑水、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便相应地成为造园的四大要素。 3、现代园林大体可分为哪些类型? 答:现代园林大体可以归纳为下列几类:(1)、风景名胜区(2)、公共园林(3)、专用绿地(4)、街坊绿地 4、当前园林学的研究范围分为哪三个层次?各层次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答:园林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传统园林、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观三个层次。传统园林学主要包括园林史、园林艺术、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等分支学科。城市绿化学科是研究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确定城市绿地定额指标、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公园、街道绿地以及其它绿地的设计等。大地景观研究的任务,是把大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作资源来看待,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审美效益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和规划。 5、何谓园林艺术?其特点有哪些? 答:用建筑方式来安排花草树木、喷泉、水池、道路、雕塑等,这就是园林艺术。特点:(1)园林艺术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2)园林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3)园林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4)园林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6、园林的规划形式有哪些?各个形式有何特征? 答:(1)规则对称式。其特点强调整齐、对称和均衡。(2)规则不对称式。所有的线条都有轨迹可循,但没有对称轴线,空间布局比较自由灵活。(3)自然式。没有明显的主轴线,其曲线无轨迹可循,地形起伏富于变化。(4)混合式园林是综合规则与自然两种类型的特点,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7、分析总结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养护管理的关系。 答:园林绿地的规划就是布局,起战略性的作用,布局合理与否影响全局,规划一经落实到地面,就难以改变。因而,在做规划时必须慎重,反复推敲。设计是一个战术问题,是作局部细则,个别地方设计得不好,虽已落实到地面,尚可推倒重来,不会影响全局,通过修改,使设计趋于完善。 施工是时间设计意图的开端,但是由于构成园林的各种素材,如地形、地貌、山石、植被等,它们不像建筑中的一砖一瓦那样规格一致,假山石和植物有大小之分,形态各异,无一类同,在设计中很难详尽表示,必须通过施工人员创造性地完成。 养护管理是实践设计意图的完成。由于施工是短时间内完成的,必然会出现许多不足之处,须要通过精心地养护管理,绿地的艺术效果才能逐渐充实和完善。再者植物是有生命的,它随岁月之增长而消长,也只有通过养护管理,才能使它根深叶茂,延年益寿。一个好的园林是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使园林艺术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由此可知,施工可以补充设计中的不足,管理也可以充实施工中的疏漏,亦即施工与养护管理,是规划设计中的继续,非如此,不足提高园林艺术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