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乐府民歌意象特征

合集下载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篇一:分析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开展阶段。

它的高度的艺术特色主要表如今: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有的采纳对话的方式,也有采纳独白,留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使变现直截了当,更具亲近真实感。

2)、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此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汉乐府民歌一方面由于所叙之事大都是人民本人之事,诗的作者往往确实是诗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和他所描写的人物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生活体验,因此叙事和抒情便特别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做到“浅而能深”。

3)、方式的自由和多样。

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丰富多样的方式,毫无疑征询,特别有助于复杂的思想内容的表达的。

4)、浪漫主义的色彩。

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准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如抒情小诗《上邪》那种如山洪迸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大,便都是浪漫主义的表现。

篇二: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普兰店市职业中心李晓东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汉代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一的时代,经春秋以来,历史上空前统一,疆域最大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上升时期。

它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都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初创始性、典范性的特征。

屈原的楚辞文学具有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特点。

秦代能够说没有文学,而汉代那么不同,它的辞赋、散文、歌都有较大的开展。

在汉诗歌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民歌。

本文旨在略论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汉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

它揭露了战争和傜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封建压榨下生活的痛苦,揭露了上层社会剥削阶级的腐朽、丑恶,也有表现爱情和婚姻的诗。

汉乐府民歌写作特点

汉乐府民歌写作特点

汉乐府民歌的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朴实自然: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亲切朴素,叙事同抒情结合,感情真摰动人。

这些民歌以接近口语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故事,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鲜明的形象和比喻:汉乐府民歌通常善于运用鲜明的形象和比喻来表达情感和描绘场景。

这些比喻和形象通常与主题紧密相连,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叙事性强:汉乐府民歌通常以叙事为主,通过叙述故事来表现主题和情感。

这些故事通常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和生活气息,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感动。

形式多样:汉乐府民歌的形式多样,包括杂言、五言、四言等,这些形式都能够适应不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同时,这些诗歌也具有非常自由的句式和章法,表现出极高的艺术自由度。

反映社会现实:汉乐府民歌通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非常强的社会性和人民性。

这些民歌能够让读者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艺术手法独特:汉乐府民歌在艺术手法上也表现出独特的风格。

比如,它们通常善于运用比兴手法,通过比喻和象征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此外,它们还注重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使得诗歌具有更好的音乐性和美感。

总的来说,汉乐府民歌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朴实自然的风格、叙事性强的特点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成为中国
文学的瑰宝。

汉乐府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

汉乐府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

汉乐府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汉乐府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如下:
汉乐府诗歌主要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现实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现实主义特色。

其内容广泛,涵盖了人民的生活、战争、爱情、道德等多个领域。

例如《十五从军征》,描绘了一个老兵从军六十五年后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在艺术特色方面,汉乐府诗歌以叙事为主,多采用杂言和五言,语言比较口语化,风格朴实自然,不像唐诗宋词那样精雕细琢。

此外,汉乐府诗歌还特别注重细节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比如《孤儿行》中对孤儿悲惨生活的描绘,令人感同身受。

汉乐府诗歌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音乐性。

这些诗歌原本是为了配乐而创作的歌词,因此在韵律和节奏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它们不仅适合朗读,也适合吟唱,更能表达出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总的来说,汉乐府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广泛、语言朴实、叙事生动、音乐性强等特点,使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汉乐府民歌主要的特色与成就

汉乐府民歌主要的特色与成就
• 皎洁在天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运行? 我的忧愁来自心中,至今不能断绝。远方 宾客踏着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望我。彼 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心中惦念着往日情 谊。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鹊展翅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 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 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短歌行
(东汉)曹操
《短歌行》
•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 于《相和歌·平调曲》。
• 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 为四言乐府诗,这里要介绍的是 其中的第一首。
• 《短歌行》实际上是一曲“求贤歌”、以 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忧思天下和渴求 贤才的宽广胸怀。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
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 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 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 的缘故,令我沉思低吟至今。阳光下鹿 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如 果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隆 重款待。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 纤纤擢* 素手*,札札* 弄机*杼 。 *
* 终*日*不成* 章,* 泣* 涕零**如雨。**
* 河* 汉清且** 浅,相去* 复几许* *。
* *
盈* *盈一** 水* 间*,*脉* 脉* 不**得*语。*
*
*
*
*
*
主题把握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以牵 牛、织女两星为题,借神话传说 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织女星 的相思之苦,形象地抒发了现实 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 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篇一:分析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它的高度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也有采用独白,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使变现直接,更具亲近真实感。

2)、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汉乐府民歌一方面由于所叙之事大都是人民自己之事,诗的作者往往就是诗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和他所描写的人物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生活体验,所以叙事和抒情便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浅而能深”。

3)、形式的自由和多样。

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丰富多样的形式,毫无疑问,非常有助于复杂的思想内容的表达的。

4)、浪漫主义的色彩。

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如抒情小诗《上邪》那种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便都是浪漫主义的表现。

篇二: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普兰店市职业教育中心李晓东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汉代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一的时代,经春秋以来,历史上空前统一,疆域最大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上升时期。

它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都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初开创性、典范性的特征。

屈原的楚辞文学具有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特点。

秦代可以说没有文学,而汉代则不同,它的辞赋、散文、诗歌都有较大的发展。

在汉诗歌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民歌。

本文旨在略论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汉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

它揭露了战争和傜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封建压迫下生活的痛苦,揭露了上层社会剥削阶级的腐朽、丑恶,也有表现爱情和婚姻的诗。

乐府民谣民间情怀汉乐府赏析

乐府民谣民间情怀汉乐府赏析

乐府民谣民间情怀汉乐府赏析民谣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质朴、真实的表达形式之一,而乐府民谣则是在汉朝时期达到巅峰的一种民间音乐艺术。

乐府民谣以其深深的民间情怀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流传至今并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本文将对乐府民谣进行赏析,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古老而珍贵的音乐文化。

乐府民谣的出现与发展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密切相关。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灿烂辉煌的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民间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乐府民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兴起的,它源于百姓的口头传承和创作,并在乐府机构的推动下形成了一种规范的文艺形式。

乐府民谣的主要特点是它既是音乐又是文学,融合了丰富的民间情感和艺术表现形式。

在形式上,乐府民谣通常以诗歌的形式表现,有时伴随着音乐的演奏,从而更加生动地传递出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其内容涵盖了社会、伦理、历史、神话等方面,真实地折射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乐府民谣的艺术风格多样,有悲壮的《木兰诗》、忧伤的《孔雀东南飞》、豪放的《东篱乐府》等等。

在这些作品中,乐府民谣探讨了人生苦短、生命无常、爱情与亲情等普遍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思考与抗争。

乐府民谣也是一种民间集体创作的产物,它凝聚了百姓的智慧与创造力。

乐府机构在收集和整理这些民谣时,通常会根据歌曲的主题或流派进行分类,这使得乐府民谣的创作更加有序和规范。

同时,乐府民谣亦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在他们的推动下,民谣不仅仅成为当时社会流行的音乐形式,更成为文人的创作题材和表达途径。

乐府民谣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式微,但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依然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明珠,让后人从中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同时,乐府民谣也对后世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音乐的宝贵遗产。

总结起来,乐府民谣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独特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它以其深刻的民间情怀和多样的表现形式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与称赞。

通过乐府民谣的赏析,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能够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容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容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容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以下是店铺整理了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希望你喜欢。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性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

在《诗经》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谷风》等。

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特别是我们将在下一节叙述的《孔雀东南飞》。

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

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它的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汉乐府民歌艺术性(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罗敷和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

《上山采蘼芜》和《艳歌行》的对话也很成功。

如果和《诗经》的《国风》比较,就更容易看出汉乐府民歌这一新的特色。

对话外,也有采用独白的,往往用第一人称让人物直接向读者倾诉,如《孤儿行》、《白头吟》、《上邪》等。

汉乐府民歌并能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

如《艳歌行》用“斜柯西北眄”写那个“夫婿”的猜疑;《妇病行》用“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写那个将死的病妇的母爱;《陌上桑》用“捋髭须”、“著绡头”来写老年和少年见罗敷时的不同神态;《孤儿行》则更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细节如“头多虮虱”、“拔断蒺藜”、“瓜车翻覆”等来突出孤儿所受的痛苦。

由于有声有色,人物形象生动,因而能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汉乐府民歌艺术性(二):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古代文学】两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两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两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一、生动的故事性乐府大都是叙事诗,非常注意故事的生动性及情节场面的描写。

如《孤儿行》中通过叙事写一个被兄嫂虐待,奴隶般受罪的孤儿形象,反映出他前路茫茫,苦海无边的生活处境。

全诗通过孤儿对自己悲苦命运和内心哀痛的诉述,真实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社会家庭中兄嫂虐待孤儿的严重社会问题,并愤怒谴责了这种不道德行为,是一首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感染力的优秀诗作。

全诗的描写细致形象,对不公平社会的控诉更是鞭辟入里。

为了独占家财,兄嫂把亲弟弟看成奴隶,看成仇人,役使他,折磨他,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让他不是在外四处行贾,便是在家挑水、烧饭、看马、养蚕、种瓜,什么都得干,而大冬天却连一双草鞋都穿不上。

其中一个细节是孤儿因为生活艰苦,在收瓜回家的途中体力不支,瓜车翻倒,周围的人非但没有帮他捡,反而哄抢偷吃他的瓜。

在家中他受尽兄嫂的欺凌,在外又遇到不幸的事情,这些更加让人同情他的悲苦遭遇。

二、鲜明的人物形象乐府诗非常注意描写人物,为了刻画人物,使用的有些手法是具有开创性的。

打开《陌上桑》,开篇便给读者以美好的感受: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让我们闭上眼睛,仿佛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春和日丽的早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一抹朝阳温柔地照在林间的一座小楼之上,秦家漂亮的罗敷姑娘从小楼中款款走出,来到城南的桑林之中,又开始了她一天的采桑工作。

朝阳下的罗敷给读者的感觉是青春、明快、亮丽,“好女”二字道出了罗敷的美丽与可爱,当然“自名”二字却说明了罗敷也以自己的美而自负。

“自名”乃自比、自命之义,非自己取名。

因从东汉其他的民歌和后代诗歌中,我们可以断定罗敷并不是我们诗中女主人公的原名,它是当时美女的代名词,所以《为焦仲卿妻作》一诗中也说: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正如先秦两汉时代到魏晋时代称美男子为“子都”一样。

如果说开始几句只是让读者看到罗敷的背影的话,那么接下来,作者就让我们走近了她: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徒 伤 悲 。 全 诗 意 象 构 图 十 分 简 单 , ” 由葵 花 春 天 青 郁
的姿 色 , 到秋 天 到 来 时 的 枯 黄 凋 落 , 势 升 华 出 诗 想 顺 歌 主 题 。 这 个 世 界 上 的 每 一 个 生 命 体 曾经 灿 烂 辉 煌 , 但 却 总 也 掩 饰 不 住 他 们 的 脆 弱 与 落 寞 ,时 光 易 老 , 韶 华 难 再 。 时 间 是永 恒 的 , 对 于每 个 人 来 说 时 间 又是 可
表 达 的 主 题 , 天读 来 仍 然 能 够 醒 人 耳 目。 今
【 关

词 】 汉乐府 ; 民歌 ; 意象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 7 4 8 (0 10 — 0 3 0 10 — 80 2 1 )6 04 — 2
【 中图分类号】 G 1 72
现存 汉 代 乐 府 民歌 . 本 上 都 收 入 了宋 代 郭 茂 倩 基 所 编 的专 书《 府 诗集 》 中。 乐 之 现存 的汉 乐 府 民歌 数 量 不算 多 , 显示 出特 异 的 光 彩 , 后 世 诗 歌 创 作 产 生 却 对
诗 歌 作 品 可 以 说 就 是 继 承 了汉 乐 府 民歌 意象 浅 显 直 白的 典 范 之作 。 ‘
21一 4 0与 3 1
课堂内外 ・ 教师版 I 语文教磅
柏 冢 累 累 ”兔 从 狗 窦 入 , 从 梁 上 飞 。 “ 雉 中庭 生旅 谷 , 井 上 生 旅 葵 ”昔 日的 家 园 变 成 了松 柏 累 累 的 荒 冢 , 兔 , 野
汉 乐 府 民 歌意 象 所 具 有 的一 个 鲜 明 特 征 , 是 所 就 寄 予 的情 蕴浅 显 直 白 . 白如 画 。 这 种 诗 歌 风 格 对 后 明 世 影 响 极 大 。 到 了唐 代 白居 易 所 提 倡 的 “ 乐 府 运 新
上 要 单 一 得 多 。 既没 有 浓 墨重 彩 的 绘 饰 , 没 有鲜 明 也 的色 彩 对 应 。 诗 往 往 只 是 一种 色彩 贯 穿 始 终 。 《 全 如 江
了很 大 的影 响
所 显 示 的 意 象 平 淡 无 味 。 实 际 上 , 诗 有 如 一轴 碧绿 全 曼 妙 的 画 面 , 而有 采 莲 女 温 润 欢 乐 的 歌声 送 进 你 的 时
心间 , 宁静 而 叉 生 动 !心 情 随 着 采 莲 女 欢 乐 的 步调 刹
那 间 变 得 轻 松 起来 。 江 南水 乡 秀 丽 的 风 光 , 望 无 际 一
( ) 二 造型 简单
时 的意 象 已经 不 是 单 纯 的 客 观 外 物 , 而蕴 涵 着 诗 人 的
主 观 感 情 。 种 情 感 已经 不 单 纯 是 诗 人 情 感 的 简单 注 这
入, 而升 华 为 一 种 诗 歌 艺 术 氛 围 。 在这 个 氛 围之 中 , 意
象 往 往 根 据 诗 歌 特 定 的 表 情 达 意 的 功 能 而 呈 现 出 某 种 特 征 。这 种 特 征 表 现 在 汉 乐 府 民 歌 中 . 要 体 现 在 主 以下 三个 方 面 。
南 可 采 莲 》 首 诗 , 写 的 是 江 南 夏 天 的 景 致 , 万 顷 这 描 在
绿意的莲塘里 , 是莲叶 , 一 一是 莲 花 , 就 是 鱼儿 。 基 再 本 上 以绿 色 为 主 导 色 。 是 不 要 以为 这 种 单 一 的 色 彩 但
动 ” 就是 提倡 诗 歌 要 写 得 通 俗 易 懂 。 的《 炭 翁 》 , 他 卖 等
现 在 诗 中的 意 象 往 往 素面 朝 天 ,不 假 修 饰 .体 现 出汉 乐 府 民歌 中 自然 朴 实 的风
格 。意象 所 显 示 的情 蕴 往 往 充 满 着 抒 情 主 人公 内心 的真 实感 受 , 或哀 怨 , 激 愤 , 或 或 感 伤 , 昂奋 。在 一 些诗 中 , 往 往 包 蓄着 作 者 对人 生 、 世 界 的深 刻认 识 , 或 还 对 所
汉乐 府 民歌 在 “ 形 ” 缀 时 . 往 只 是 循 着 图意 图 连 往
的渐 进 而 展 开 。如 《 长歌 行 》 诗 中 ,青 青 园 中葵 , 一 “ 朝
露待 日唏 。阳 春 布德 泽 。 物 生 光辉 。常 恐 秋 节 至 , 万 馄 黄 华 叶衰 。百 川 东 到 海 , 时 复西 归 , 壮 不 努 力 , 何 少 老
诗 歌 意 象 可 以 说 是 诗 人 心 灵 世 界 与 客 观 事 物 的 对 接 融 合 , 而构 成 了一 个 特 定 的诗 歌抒 情 氛 围 。 这 从
的 翡 翠 般 的 莲 叶 ,莲 叶 下无 拘无 束嬉 戏 的 小 鱼 儿 , 让 你 觉 得 所 有 世 事 浮 云 、 名 利 禄 早 已被 模 糊 . 你 的 功 伴 只 是 那 夏 日清新 的空 气 和安 宁 恬 静 的 淡 泊 情 怀 。


色 彩素 朴
汉 乐 府 民歌 意 象 的 色 彩 来 说 ,往 往 不 假 雕 饰 追 求 一 种 自然 本 色 , 有 多 少 隐 喻 式 的 遮 蔽 , 没 有 刻 没 更
意藻 饰 与 着 色 。 种本 色原 生态 意 象 形 态 反 映 了汉 乐 这
府 民 歌 在 意 象 塑 造 时 .看 重 的 是 内心 世 界 的 真 实 流
课 堂 内外 ・ 师版 l 教 语文教研
浅谈汉乐府民歌意象特征
韦 良春
【 安徽电大六安分校舒城 7作站 。 - 安徽 六安 2 10 3 3 0】
【 摘
要 】 汉 乐府 民歌 是 我 国古 代 诗 歌 中的 一 种 独特 形 式 。它 质朴 、 真 、 抒 胸 臆 , 些 呈 率 直 那
非 常 有 限 的 ,只有 把握 住 了 生命 中 的 每 一 分 每 一 秒 。
人 生 才 是 完整 的精 彩 的 。
露。 没有 多少 转 弯 与 兜 圈 子 。
( ) 色 单 一 一 设 相 比后 世 文 人诗 歌 而 言 . 乐 府 民歌 在 意 象设 色 汉
二 、 蕴 率直 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