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材料的磨损性能

第六章 材料的磨损性能
第六章 材料的磨损性能

第六章材料的磨损性能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对最常见的磨损方式及其机理的讨论,了解材料磨损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从材料的角度研究与探索控制磨损的方法和提高材料耐磨性,以延长机件使用寿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磨损的基本类型(难点)

2.磨损过程(重点)

3.耐磨性的测量方法(重点)

4.提高耐磨性的途径(重点)

三.主要外语词汇

摩擦:friction 磨损:wear 粘着磨损:adhesive wear 磨粒磨损:abrasive wear 接触疲劳:contact fatigue 耐磨性:wear resistance

四.参考文献

1. 张帆,周伟敏.材料性能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束德林.金属力学性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3.石德珂,金志浩等.材料力学性能.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4.郑修麟.材料的力学性能.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5.姜伟之,赵时熙等.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1

6. 张静.,纳米SiO2与玻璃纤维混杂增强聚酰胺6 复合材料[J].中国塑料,2010,24(7):83-85

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五.授课内容

第六章材料的磨损性能

零件间的相对运动→摩擦→材料损耗破坏

材料的磨损不仅直接影响零件的使用寿命,还会增加能耗,产生噪音和振动,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研究材料的磨损过程及规律,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磨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一、摩擦与磨损的概念

1、摩擦

摩擦是相互接触物体间的一种阻碍运动的现象

摩擦力

F = f·N

f—摩擦系数

f静>f动

N —接触法向压力

2、磨损

在摩擦的作用下,材料表面逐渐分离出磨屑而导致材料不断损伤的现象。磨损的本质:材料表面局部变形和断裂,且这种变形与断裂是反复进行的,具有动态特征。

零件正常运行的磨损过程一般分三个阶段:

A、跑合阶段(OA段)

零件表面被逐渐磨平,实际接触面积不断增大。

材料表层产生应变硬化,磨损速率逐渐下降。

B、稳定磨损阶段(AB段)

该段为一直线,斜率即磨损速率(常数),零件正常工作阶段,零件的寿命取决于该阶段。

C、剧烈磨损阶段(BC段)

随着磨损量的增加,摩擦幅间隙增大,零件表面质量恶化(强化层磨穿),润滑膜被破坏,引起剧烈振动,磨损加剧,零件快速失效。

二、磨损的基本类型

根据磨损面损伤和破坏的形式,将磨损分为:

粘着磨损

磨料磨损

腐蚀磨损

麻点疲劳磨损

磨损类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图,摩擦副相对滑动速度与磨损类型的关系:

解决实际磨损问题时,要根据工作条件,确定磨损类型,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磨损。

第二节磨损过程

一、粘着磨损(咬合磨损)

1、产生原因

材料表面某些接触点局部压应力超过屈服强度发生粘合,随后摩擦副相对运动时拽开(拉开)而产生的一种表面损伤磨损。

2、产生条件

摩擦副相对滑动速度小,接触面氧化膜脆弱,润滑条件差,以及接触应

力大以及机械性能相差不大的摩擦副的滑动摩擦条件下。

3、磨损特征

摩擦副表面产生大小不等的结疤,粘着点不断形成又不断破坏并脱落。

4、粘着磨损的两种形式

a、若粘着点结合强度低于两侧材料,则沿接触面剪断,磨损量较小,摩擦

面较平滑,只有轻微擦伤(巴氏合金—钢的滑动摩擦)。

b、若粘着点的结合强度比两侧任一材料的强度都高时,分离面发生在强度

较弱的材料上,被剪断的材料将转移到强度较高的材料上,结果,使软材料

表面出现微小凹坑,硬材料表面形成微小凸起。使得摩擦面变得粗糙,造成

进一步磨损(加剧磨损)。

这种软材料向硬材料表面逐渐转移积累,最终使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副

滑动变成同种材料之间的滑动,加剧磨损,严重时产生咬死现象。如,铅基

合金轴瓦与钢轴之间会产生上述情况。

5、阿查得(J.F.Archard)估算粘着磨损量的方法:

设在法向力P 作用下,摩擦面上有n个微凸体接触粘着。

接触面的真实面积为πd2/4,则n个相同的接触点同时塑性接触时,法向

力p

单位滑动距离内出现的接触点数:

N=n/d=4p/(3πσsc d3)。

实际相对滑动中,软材料上被拉拽出半球的几率为K,总拉拽出的磨损量W

可表示为:

Hv为软材料硬度,Hv≈3σsc

V’为接触点半球体积

粘着磨损系数K与接触压力的关系

6.影响粘着磨损的因素

(1)脆性材料的抗粘着磨损能力比塑性材料高。

(2)金属性质越是相近的,构成摩擦副时粘着磨损也越严重。反之,金属间互溶程度越小,晶体结构不同,原子尺寸差别较大,形成化合物倾向较大的金属,构成摩擦副时粘着磨损就较轻微。

滑动轴承就是这样的例子,选用淬火钢轴与锡基或铝基轴瓦配对。在受力较小时,选用金属与塑料配对都能减小粘着磨损。

滑动轴承就是这样的例子,选用淬火钢轴与锡基或铝基轴瓦配对。在受力较小时,选用金属与塑料配对都能减小粘着磨损。

(4)改善润滑条件

(5)粘着磨损严重时表现为胶合

7.粘着磨损失效举例

二、磨粒磨损(磨料磨损、研磨磨损)

1、定义

是摩擦副的一方表面存在的细微凸起或接触面间存在硬质粒子时产生的磨损。

前者—两体磨粒磨损,如锉削过程。

后者—三体磨粒磨损,如抛光过程。

2、分类

按磨粒受的应力大小:

凿削式

高应力碾碎式

低应力擦伤式

3、特征

摩擦面上有擦伤或沟槽(犁沟)。

磨粒对摩擦副表面作用的力分法向力和切向力。

法向力在表面形成压痕;切向力推动磨料前进,产生浅长滑痕(切痕)。

4.磨料磨损的机制

(1)微观切削

(2)微观犁沟

(3)微观断裂(剥落)

5、磨粒切削磨损模型

压力P将硬材料的凸出部分或磨粒(圆锥体)压入较软材料中

p/πr2=3σsc

p=3σscπr2=H vπr2

被切削下来的软材料体积,即为磨损量W,可表示为W=r2Ltgθp=3σscπr2=Hπr2

6.影响磨粒磨损的因素

(1)磨料的硬度、大小及形状,磨粒的韧性、压碎强度等。

(2)外界载荷大小、滑动距离及滑动速度。

(3)材料自身的硬度及内部组织

三、接触疲劳(滚动轴承、齿轮)

1、定义

接触疲劳是两接触材料作滚动或滚动加滑动摩擦时,交变接触压应力长期作用,使材料表面疲劳损伤,局部出现片状或块状剥落的现象→表面疲劳磨损或麻点磨损。

2、特征

接触表面出现许多痘状,贝壳状或不规则形状的麻坑(点)

麻点剥落(0.1~0.2mm)

浅层剥落(0.2~0.4mm)

深层剥落(>0.4mm)

接触疲劳与一般疲劳相似,只是裂纹形成过程长,而扩展阶段仅占总过程的很短时间。

接触疲劳的表面形貌

3、接触应力的概念

两物体相互接触时,在局部表面产生的压应力称为接触应力。

接触:

点接触:滚珠轴承

线接触:齿轮

a、圆柱体的线接触应力

设有两圆柱体,半径分别为R 1,R 2,长度为L ;未变形前两者是线接触,施加法向力P 后,因弹性变形成为面接触,接触面积为 2bL ,根据弹性力学,接触压应力σz 沿2b (宽度)呈半椭圆规律分布。在接触面中心,压应力达到最大值:

E 为综合弹性模量:

2

12

12E E E E E +=

???

?

??+=???

? ??+=-=2121max 21212

2

max

418.052

.11R R R R L pE R R R R EL p b b y z z z σσσ

E 1,E 2—两圆柱的弹性模数

实际接触应力是三向压应力σz 、 σx 、 σy , b 、球体的点接触应力

滚珠与轴承套圈之间的接触)

2

2

3

max 2

2

max

388

.01R pE a

x z z Z =-=σσσ

最大切应力τyz45omax 发生在Z=0.786b 深处 τyz45omax =0.3 σmax

以上为纯滚动时的值,若两接触物体既作滚动又有滑动,则应附加切向摩擦力,最大切应力分布

如图:

当摩擦系数f>0.2时,最大切应力位置移到材料表面,此时接触疲劳裂纹源也移到表面。

4、接触疲劳过程

当最大切应力超过材料屈服强度时,便在此处引起塑性变形,经过多次循环作用后,裂纹便在此处产生(萌生)。

a、麻点剥落

多发生在滚动+滑动场合,最大切应力位置移至表层,f>0.2,使表层材料累积损伤,结果在表层萌生裂纹。

在此后的循环中,润滑油反复挤入裂纹内形成油楔,使裂纹沿与滚动方向倾斜角小于45o方向扩展(滚动+滑动叠加);滑动摩擦力越大,倾角越小,当裂纹扩展到一定深度后,裂纹与表层材料间犹如受弯曲的悬]臂梁被折断→形成0.1~

0.2mm的痘状凹坑,即麻点剥落。

b 、浅层剥落

纯滚动或摩擦力很小,f <0.2时,由于次表层(0.5b ~0.7b 深)承受着最大切应力,故此处萌生疲劳裂纹,并沿非金属夹杂物平行于表面扩展,而后垂直扩展至表面,形成盆状剥落凹坑(深0.2~0.4mm )。 c 、深层剥落

经表面强化的材料,若强化层深度不足,裂纹则起源于硬化层与非硬化层的过渡处(界面),造成沿硬化层的大块剥落。

因此,接触疲劳裂纹的形成与扩展是接触综合切应力高于材料接触疲劳强度的结果。循环切应力的大小及分布是决定接触疲劳破坏形成的主要因素。 表面渗碳淬火试样实验表明:

a 、当切应力/抗切强度>0.55时产生深层剥落(大块剥落)

b 、 当切应力/抗切强度=0.5~0.55时,产生表层剥落和麻点剥落混合区。

c 、当切应力/抗切强度<0.5时产生麻点剥落

影响接触疲劳寿命的若干因素:

接触疲劳寿命首先取决于加载条件,特别是载荷大小。此外,还与许多其它因素有关,这里仅简叙其中若干有代表性的因素: 1.非金属夹杂物 2.马氏体含碳量

3.剩余碳化物颗粒大小和数量

第三节耐磨性及其测量方法

一、材料的耐磨性

1、耐磨性:是指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

2、耐磨性的表征方法:通常用磨损量表示,磨损量↓→耐磨性↑

3、磨损量:用质量法或尺寸法衡量

质量法:磨损前后的质量变化量(精密分析天平)

尺寸法:磨损前后的表面法向尺寸变化

比磨损量:单位摩擦距离,单位压力下的磨损量

5、相对耐磨性:

ε=标准试样的磨损量/被测样的磨损量

6、磨损系数:1/ε

二、磨损试验方法

1、磨损试验

实物试验:与实际情况相同(似),结果可靠,但周期长,单因素的影响,难以分析。

实验室试验:

1)试样试验

2)台架试验

周期短,成本低,易于控制各影响因素,但结果不能直接反映实际情况。

2、实验室常用摩擦磨损试验机

销盘式

环块式

往复运动式

对滚式

砂纸磨损式

快速磨损试验机

3、选择磨损试验方法的依据

a、摩擦副运动方式:往复、旋转

b、摩擦方式:滚动、滑动、复合

c、试样形状:尺寸、载荷、速度、温度

尽可能接近实际情况。

注意问题:

磨损试验结果分散性大,应做多次(4~5次)试验,取平均值。

4.接触疲劳试验

常用接触疲劳实验机

止推式

通过实验,测出σmax—N 曲线(接触疲劳曲线),即最大接触压应力与断裂周次曲线。

图中,水平线对应的应力为接触疲劳强度,斜线为过载持久值。

接触疲劳极限的循环基数N0,以不产生大量扩展性麻点为依据:

低碳钢N0=2~4?106周次

淬火+回火钢N0=10~20?106周次

铸铁N0=(2~6)?106周次

铜合金N0=(3~10)?106周次

当应力低于接触疲劳强度时,经过相当数量的循环后,虽可能产生一些麻点,但均是非扩展性的当应力大于接触疲劳强度时,麻点不断长大,数量急剧增多。测出完整的接触疲劳曲线非常困难,一般只作过载区的接触疲劳寿命。

第四节提高材料耐磨性的途径

一、减轻粘着磨损的主要措施

1、合理选择摩擦副材料

①互溶性少

②粘着倾向小

③强度高不易塑变

④保护价值高的一方

2、避免两摩擦副间直接接触

①增大氧化膜的稳定性,提高氧化膜的附着力

②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实际接触面积

③改善润滑条件

3、表面改性处理

采用渗硫、渗磷、渗氮、复合MoS2、PTFE复合等工艺,在接触面形成一层化合物或非金属层(或复合涂层),既防止粘着又降低摩擦系数。

4.工作条件的影响

1)摩擦速度一定时,粘着磨损量随接触压力的增大而增加,而在接触一定的情况下,粘着磨损量也随滑动摩擦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某一极大值后,又随滑动摩擦速度增加而减小2)提高光洁度,将增加抗粘着磨损能力,但光洁度过高,反而润滑剂不能储存于摩擦面内而促进粘着,在摩擦面内维持良好的润滑状态能显著降低粘着磨损量。

二、减轻磨粒磨损的主要措施

1、低应力磨粒磨损

2、高应力、冲击载荷下的磨粒磨损

3、改善第二相的数量、形态、分布情况,提高耐磨粒磨损能力。

碳化物-脆性相-弥散分布-耐磨性

残余奥氏体-韧性相-基体韧性

4、机件、润滑油防尘,经常过滤润滑油,除去磨粒

5、摩擦副硬度合理

H m = 1.3H a摩擦副硬度磨粒硬度

6、耐磨钢

高锰钢Mn13

单相奥氏体

ε-碳化物沿滑移面产生

表层硬度急剧提高,心部仍保持良好的韧性。

7.断裂韧度也影响金属材料磨粒磨损耐磨性

1.磨损受断裂过程控制,

耐磨性随K IC提高而提高

2.当硬度跟断裂韧度配合最佳时,耐磨性最高

3.耐磨性随硬度降低而下降,可见磨粒磨损抗力不唯一决定于硬度,还与材料的韧性有关

三、提高接触疲劳抗力的措施

1、采用脆性氧化物含量低的钢材,或在钢中形成适量塑性硫化物夹杂,能将脆性氧化物夹杂包住形成共生夹杂物,降低氧化物的破坏作用

2、调整马氏体含碳量

3、改善碳化物形态及分布

4、合理控制材料表层、心部硬度及摩擦副的硬度匹配。

5、合理选择表面硬化工艺,在一定复合深度范围内保存残余压应力,对提高接触疲劳抗力十分有利。

6、改善摩擦副的表面状态,降低表面粗糙度,降低摩擦系数,也是提高接触疲劳抗力的有效措施。

四、非金属材料的磨损特征

1、陶瓷材料

陶瓷材料在接触应力作用下,局部应力集中区(表层)发生塑性变形并开裂产生磨屑。

磨损性能具有各向异性

2、高分子聚合物

高聚物虽然硬度很低,但具有较大的柔性,显示出较好的抗划伤性。

四、非金属材料的磨损特征

1、陶瓷材料

陶瓷材料在接触应力作用下,局部应力集中区(表层)发生塑性变形并开裂产生磨屑。

磨损性能具有各向异性。

2、高分子聚合物

高聚物虽然硬度很低,但具有较大的柔性,显示出较好的抗划伤性。

⑴高聚物(组成、结构与金属相差较大)与金属组成摩擦副:粘着倾向很小,对磨粒磨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包容性、埋嵌性。

⑵塑料—塑料摩擦副塑料—塑料摩擦副摩擦系数一般比金属—金属要低。

⑶复合材料:在高聚物、陶瓷中添加其它物质颗粒→复合材料,可改善高聚物、陶瓷的热学、力学性能,提高耐磨性。

例如:PA6 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工程塑料,与其他工程塑料相比, PA6 具有力学强度高、韧性好、电气性能良好、耐磨等优异性能,但其制品尺寸稳定性差, 吸湿性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纳米粒子对聚合物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纳米SiO2具有韧性高、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性好等特点,是目前世界上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产量最高的一种纳米粉体材料,利用其优异性能对工程塑料进行改性,可以综合各组分的长处, 实现优势互补,使通用工程塑料功能化,从而拓宽了工程塑料的应用领域。在PA6 中填充20 % 玻璃纤维和纳米SiO2,对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填充5 % 纳米SiO2时,PA6/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最好,当纳米SiO2含量为5 % 时,PA6/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最小;当载荷较低时, 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磨粒磨损,但当载荷较高时,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疲劳磨损。

作业:

1.磨损有几种类型?举例说明他们产生的条件、磨损过程及表面损伤形貌。

2.哪些因素影响材料的粘着磨损?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材料抗粘着磨损能力?

3.滑动速度和接触压力是如何影响材料磨损类型及磨损量的?

4.请从金属解除疲劳的3中破坏机理、特征及产生的力学条件比较其与普通机械疲劳的异同。

5.“材料愈硬,耐磨性愈高”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6.试从提高材料疲劳强度、接触疲劳强度、耐磨性的观点出发,分析化学热处理时应注意的事项。

材料磨损失效分析简述

材料磨损失效分析简述

材料磨损失效分析简述 摘要:综述了磨损失效的常见类型及该磨损失效的的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的磨损失效过程,指出了降低材料磨损失效的措施,为预防工程领域材料的磨损失效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磨损失效;类型;影响因素;过程;预防措施 The Review Of Wear Failure Analysis In Materials Abstract:The common typ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as summarized. Including the process of wear failure of materials.And the measures of how to reduce wear failure was pointed out.Pointed directions how to preventing wear failure in engineering material field. Key words:wear, failure; classify; influencing factor;process; precautionary measures 引言 磨损失效是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的三种主要失效形式———断裂、腐蚀和磨损失效形式之

粘着磨损过程十分复杂,以上所述只是对复杂现象作了简单的描述。 影响粘着磨损性能因素有[3]: (1)润滑条件或环境。在真空条件下金属的磨损极为严重。除了金以外,在大气条件下,金属经过切削或磨削加工,洁净的表面产生氧化膜,它在防止粘着磨损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润滑条件更是降低粘着磨损的重要保障。 (2)摩擦副的硬度。材料的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材料体系一定时,可采用涂层或其他表面处理工艺来降低粘着磨损。 (3)晶体结构和晶体的互溶性。其它条件相同时,晶体结构为hcp的材料摩擦系数最低,fcc 次之,bcc最高。冶金上互溶性好的金属摩擦副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高。 (4)温度。温度对材料粘着磨损的影响是间接的。温度升高,材料硬度下降,摩擦副互溶性增加,磨损加剧。 1.2 磨粒磨损 在磨擦系统中,经常见到另一种磨损形式是磨粒磨损。磨粒磨损的现象很多,归纳起来,主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滞弹性: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应变落后于应力现象。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科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 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裁,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 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 包申格效应:指原先经过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同向加载,弹性极限(σP)或屈服强度(σS)增加;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σP)或屈服强度(σS)降低的现象。 解理断裂:沿一定的晶体学平面产生的快速穿晶断裂。晶体学平面--解理面,一般是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面。 解理面:在解理断裂中具有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体学平面。 韧脆转变:材料力学性能从韧性状态转变到脆性状态的现象(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转变微穿晶断裂,断口特征由纤维状转变为结晶状)。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叫做静力韧度。是一个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指标,是表示静载下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最佳配合。 二、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结构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案: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金属键的本性和原子间的结合力,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对它的影响不大,所以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这是弹性模量在性能上的主要特点。改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会对材料的强度(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材料的刚度影响不大。 三、什么是包辛格效应,如何解释,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案:包辛格效应就是指原先经过变形,然后在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降

几种耐磨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几种耐磨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摘要:为了了解国内耐磨材料的研究与进展情况,本文对近年来耐磨自润滑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在耐磨材料研究和发展中,应充分分析典型磨损工况,了解各种磨损机理所占比重,从而确定对耐磨材料的要求,以进行合理的合金和组织设计。(2)耐磨钢的发展方向在于通过合金化强化基体,提高其起始硬度和屈服强度,以改善低冲击、低应力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扩大其应用范围,并防止变形[1]。(3)低、中合金耐磨钢通过合金设计和适当热处理,获得具有较高硬度,足够韧性,良好耐磨性的组织,可在较大冲击、较高应力的磨料磨损工况条件下使用。 关键词:耐磨材料自润滑摩擦磨损 引言 材料的破坏有3种形式:即断裂、腐蚀和磨损。材料磨损尽管不象另外两种形式那样,很少引起金属工件灾难性的危害,但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却是相当惊人的。据早期统计,由磨损造成的经济损失,美国约150亿美元/年,西德约100亿马克/年,前苏联约120亿卢布/年。在各类磨损中,磨料磨损又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金属磨损总量中占50%,在冶金矿山、建材、电力、农机、煤炭等行业磨料磨损尤为严重因此,研究和发展用于磨料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材料,以减少金属磨损,对国民经济有重要的意义[2]。 根据各类磨损机理与材料性能的关系,可提出对耐磨材料的常规要求:a、较高硬度、一定塑性;b、足够韧性和脆断抗力;c、高的应变疲劳和剥层疲劳抗力;d、高的淬透性和获得足够深的淬透层;e、良好的工艺性和生产工艺方便易行[3]。 1Fe-20Ni-3.5C自润滑材料 镍基合金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抗腐蚀性能,在高温发动机和高温结构材料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含石墨的镍基合金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但由于镍的资源较短缺,价格居高不下,限制了材料的应用。用熔炼法制备了Fe含量为20%~60%(质量分数)的镍-铁-石墨-硅合金,该合金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并显著降低了材料成本,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铁含量的增加,合金的自润滑性能逐渐提高, 其中铁含量为60%时,合金干摩擦因数相对较低。进一步增加Fe的含量可以使材料价格进一步降低,但对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需要进行研究.研究采用熔炼法制备了Fe-20Ni-3.5C合金.随着 铁含量的增加,合金析出碳化物的可能性变大,有可能减少固体润滑剂石墨的含量.硅是一种石墨化元素,可以抑制碳化物的生成,促使碳原子结晶成为石墨,提高合金中固体润滑组元的含量,而且可以固溶于奥 氏体中提高材料的强度,改善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但硅含量的增加会使合金变脆,机械性能降低.因此必须以Fe-20Ni-3.5C合金为基础,研究添加不同含量的硅对合金的凝固组织、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及其规律: 1)采用熔炼法制备出不同硅含量的Fe-20Ni-3.5C固体自润滑材料,合金组织致密,石墨分布均匀,随着硅含量的增加,结晶的石墨形态由细片状逐渐变为粗片状石墨,当硅含量增至3.5%时,石墨的生长形态趋于等轴球状; 2)随着添加硅量的增加,固溶于合金基体中的硅原子含量增加而碳含量降低,合金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冲击韧性则随着合金硬度的降低而升高.当加入Si量达到3.5%时,由于合金基体硬度的降低及石墨的球状化,冲击韧性大幅度提高; 3)合金的磨损率随合金硬度值的提高而降低.硬度的提高,减轻了粘着磨损,降低了磨损率,其中 Fe-20%Ni-3.5%-2.5%Si具有较小的摩擦因数和较低的磨损率,其摩擦因数稳定在0.23左右,磨损形式主要以疲劳磨损为主[4]。 2稀土低合金耐磨钢焊条 在对高锰钢的研究中已经发现:在高应力状态下(如强烈冲击或挤压载荷),高锰钢产生加工硬化,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1弹性比功: 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 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 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xx效应: 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 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 6.塑性: 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 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 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 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

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 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 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 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 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不完整性: 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 主要决定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等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但是不改变金属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组织虽然改变了,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未发生改变,故弹性模量对组织不敏感。 1、试述退火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屈服现象在拉伸力-伸长曲线图上的区别?为什么?

材料力学性能

第一章 1.退火低碳钢在拉伸作用下的变形过程可分为弹性变形,不均匀屈服塑性变形,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和断裂 2.弹性表征材料发生弹性变形的能力 3.应力应变硬化指数表征金属材料应变硬化行为的性能指标,反应金属抵抗均匀苏醒变形的能力 4.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产生的屈服现象是其开始产生宏观塑性变形的一种标志 5. σs 呈现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拉伸时试样在外力不断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时的应力称为屈服点,记作σs 6. σ0.2 屈服强度 7.断裂类型: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解理断裂、纯剪切断裂和微孔聚集型断裂 8.塑性是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9.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的断口形貌:①韧性断裂断口呈纤维状,灰暗色;中低碳钢断口形貌呈杯锥状,有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②脆性断裂断口平齐而光亮,呈放射状或结晶状,有人字纹花样 10.沿晶断裂断口形貌:沿晶断裂冰糖状 11.常见力学行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 第二章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Tmax与σmax的比值 2.相对关系压缩试验α=2,扭转试验α=0.8 3(1)渗碳层的硬度分布---- HK或-显微HV (2)淬火钢-----HRC (3)灰铸铁-----HB (4)鉴别钢中的隐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显微HV或者HK (5)仪表小黄铜齿轮-----HV (6)龙门刨床导轨-----HS(肖氏硬度)或HL(里氏硬度) (7)渗氮层-----HV (8)高速钢刀具-----HRC (9)退火态低碳钢-----HB (10)硬质合金----- HRA 第三章 1.冲击韧性指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用Ak表示 2.冲击吸收功摆锤冲击试样前后的势能差 3.低温脆性实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tk时,会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原因:材料屈服强度随温度降低急剧增加的结果 4. 韧脆转变温度转变温度tk称为韧脆转变温度 第四章 1.断裂韧度(K IC )在平面应变条件下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与组织有关) 2.应力场强度因子(K I)受外界条件影响的反映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弱程度的力学度量(与本身有关) 3.断裂韧度(G IC)表示材料阻止裂纹失稳扩展是单位面积所消耗的能量 4.K IC的测量标准三点弯曲试样,紧凑拉伸试样,F形拉伸试样和圆形紧凑拉伸试样

长安大学磨损与耐磨材料 学年第2学期 试题A卷(试题学习)

长安大学2008-2009 学年第 2 学期试题( A )卷 课程名称磨损与耐磨材料考试日期2009年6月 12日共 2 题 学生姓名学院材料学院班级25020601 学号 一、填空(每题1分,共题28分) 1.固体表面的几何特性通常用()和()来描述。 2. 固体表面由于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及局部加热,表现出不同于基体的物理机械性能,主要表现在()、()、()、()和()等。 3. 影响滑动摩擦的主要因素有()、()、()、()和()。 4. 摩擦后表面的白层组织是由于()、()和()三种效应所致。 5.按照磨损机理磨损一般分为()、()、()、()、()、()、()。 6.常见的钢铁减磨材料包括()、()。 7.摩阻材料按结构不同可分为()、()、()、()。 二、简答题(共72分) 1.解释磨损的实质及磨损与摩擦的关系。(5) 2. 材料磨损量包括那些?解释相对耐磨性的含义;固体表面的接触面积分为哪几种?An、Ap、Ar各表示什么。(8) 3.说明粘着磨损的含义及其分类。(5) 4.说明磨料磨损的概念、分类及其磨损机理;分析影响磨料磨损的主要因素。(11) 5. 简述腐蚀磨损,疲劳磨损,微动磨损的基本特点。(6) 6. 说明影响冲蚀磨损的主要因素。(6) 7. 常见的耐磨铸铁包括哪些?说明KmTBC15rMo2Cu(15-2-1)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各自的作用。(6) 8. 镍硬铸铁分为几类?其中镍硬4和其它的化学成分主要区别在那里?简要说明镍硬铸铁的热处理工艺。(5) 9.说明水韧处理的意义。简述高锰钢的化学成分特点及热处理规范。(5) 10. 常见的润滑原理(方式)有哪些?说出三种以上常见的固体润滑材料。(5) 11.说明减摩材料的失效方式。摩阻材料的主要功能有哪些?(5) 12. 简述陶瓷材料的基本特点。影响聚合物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基本因素有哪些?(5)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各章节复习知识点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各个章节主要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弹性比功:又称弹性比能,应变比能,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滞弹性:对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残余应变为1%~4%),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弹性极限或屈服极限)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塑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如拉伸,冲击等)仅产生很小的变形及断裂破坏的性质。 韧性:是金属材料断裂前洗手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也指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应力、应变;真应力,真应变概念。 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多晶体材料断裂时,裂纹扩展的路径可能不同,穿晶断裂穿过晶内;沿晶断裂沿晶界扩展。 拉伸断口形貌特征? ①韧性断裂:断裂面一般平行于最大切应力并与主应力成45度角。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时,断口呈纤维状,灰暗色。纤维状是塑性变形过程中微裂纹不断扩展和相互连接造成的,而灰暗色则是纤维断口便面对光反射能力很弱所致。其断口宏观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区三个区域组成。 ②脆性断裂:断裂面一般与正应力垂直,断口平齐而光亮,常呈放射状或结晶状。板状矩形拉伸试样断口呈人字形花样。人字形花样的放射方向也与裂纹扩展方向平行,但其尖端指向裂纹源。 韧、脆性断裂区别? 韧性断裂产生前会有明显的塑性变形,过程比较缓慢;脆性断裂则不会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产生,突然发生,难以发现征兆 拉伸断口三要素? 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 缺口试样静拉伸试验种类? 轴向拉伸、偏斜拉伸 材料失效有哪几种形式? 磨损、腐蚀和断裂是材料的三种主要失效方式。 材料的形变强化规律是什么? 层错能越低,n越大,形变强化增强效果越大 退火态金属增强效果比冷加工态是好,且随金属强度等级降低而增加。 在某些合金中,增强效果随合金元素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材料的晶粒变粗,增强效果提高。 第二章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材料某一应力状态,τmax和σmax的比值表示他们的相对大小,成为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比为α,α=τmax σmax 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σbn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b的比

纱线磨损性能的研究

第28卷第8期2007年8月 纺织学报 Jo哪alofTbxmeResearch V01.28No.8 Aug.2007 文章编号:0253—9721(2007)08.0042一04 纱线磨损性能的研究 张毅,刘长伴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300160) 摘要采用美国劳森公司的cTT(con咖nttensiontmnsport)纱线综合质量评价系统,模拟纱线在织造过程中的运行状态来评价纱线的磨损性能。通过数学处理的方法得出纱线磨损随导纱速度的增加以幂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形式减小,随初加张力增加以指数函数的形式增加。提出增加导纱速度,减小初加张力是减少纱线与纱线、纱线与机件之间磨损的有效措施。其研究结论对织造加工,尤其是针织品织造加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纱线;磨损;导纱速度;张力;织造 中图分类号:髑101.922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onab瑚sionpropertyof”r璐 ZHANGYi,LIUChangban (&bDz妒z‰£如,‰彬nP0咖c危n记跏妇瑙毋,‰研n3001印,现im) Abstract弧is耐iclesimul砒esthereally11lnningprocessofyamsduringweavingbyad叩tingCTT(constanttensiont砌spon)systemtoevaluateabrasionofy锄s.Throughmathematiealmethod,itconcludesthatincreasingguidespeedanddecreasingpre—tensionaretlleef玷ctiVemeasurestoreducet}leyanl—yaHlandyam—machine伍ctions.Itisfoundthatmeyamsabrasiondecreasesby power andlogarithmastheguidespeedincreases,whileincreasesbyindexasthepre—tensioninereases.Thisconclusionhascenainsigni6canceas guidancefor weaving,especially for knitting. Keywordsy踟;abrasion;guidespeed;tension;weaving织造过程中纱线的磨损主要是纱线之间的磨损 和纱线与机件的磨损,这是织造过程中产生飞花,造成疵布,导致机件损坏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加工多种色纱时情况更加严重¨J。据统计,织物中的疵点有25%与飞花有直接关系,而因飞花直接或间接影响造成的织物疵点占各种疵点总数的60%~80%。2。。随着人们对织物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生产过程中的飞花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因此,对纱线磨损性能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采用cTT(constanttensiontmnspoIt)纱线综合质量评价系统模拟纱线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运行状态,对影响纱线磨损性能的因素进行定量研究,为在实际生产中制定减少纱线磨损的相关措施提供理论依据。1实验部分 在一级标准大气条件下,采用美国Lawson.Hemphill公司生产的cTT纱线综合质量评价系统对国内30个厂家生产的14.5tex纯棉纱进行测定。 c1Tr系统通过模拟纱线在织造过程中的运行状态测试纱线磨损性能,测试原理如图l所示。图l(a)为纱线与纱线的摩擦情况,纱线通过3个导纱罗拉相互扭结后在一定的初加张力和速度下运行,通过特定装置收集纱线摩擦时脱落的绒毛,然后称其质量,用绒毛脱落量来间接描述纱线的摩擦特性;图l(b)为纱线与铜丝的摩擦情况,模拟织造时纱线与机件的摩擦,铜丝由2个钳口固定,纱线跨过铜丝在一定的初加张力和速度下运行,直到铜丝断 收稿日期:2006—10一06修回日期:2007一03—23 作者简介:张教(1959一),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纺织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E.mail:tianjir曲aIlgyi@126.com。 万方数据

铸铁磨损性能研究

铸铁系耐磨材料 题目:高铬白口铸铁耐磨概述 院系: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 高铬铸铁是白口铸铁中一类很重要的高合金白口铁,它以比合金钢高得多的耐磨性和比一般白口铸铁高得多的韧性、强度,同时它还兼有良好的抗高温和抗腐蚀性能,加之生产便捷、成本适中,而被誉为当代最优良的抗磨料磨损材料之一,在矿山、冶金、建材和化工等行业仍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显微组织中存在着高硬度(1200HV~ 1800HV)的(Cr,Fe)7C3型共晶碳化物,且彼此孤立分布而不连成网状,因而具有较高的韧性。采用高温淬火(即去稳处理)后回火和通过亚临界处理两种方法可以显著改善高铬白口铸铁的组织和使用性能,从而获得最佳的综合性能。研究表明,含有大量残留奥氏体的铸态高铬白口铸铁通过亚临界处理可以使其中的残留奥氏体发生马氏体转变而使其硬化 [2~10] 。与高温淬火相比,采用亚临界处理可以避免铸件畸变和开裂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对于大型铸件常采用亚临界处理。 关键词;高铬白口铸铁、制备工艺、热处理工艺、性能以及应用 1高铬白口铸铁 1.1高铬白口铸铁指含铬量在12%~28%之间的白口铸铁。其共晶组织由M7C3型碳化物和奥氏体或其他转变产物所组成。M7C3型碳化物呈六角形杆状以及板条状分布在基体当中,连续程度大为降低,碳化物对基体的破坏大大减小。因而高铬白口铸铁的韧性优于低铬白口铸铁和大部分合金钢。同时若把基体退火成珠光体后,还可以进行机械加工。这种碳化物不但硬度很高,还赋予铸铁很高的强度,若以3mm直径的高铬白口铸铁试样作定向凝固,以使M7C3型碳化物规则排列,其抗拉强度可高达3100MPa。 1.2 高铬白口铸铁中各基体的显微硬度;铁素体70~200HV、珠光体300~460HV、奥氏体300~600HV、马氏体500~1000HV。由其硬度可观马氏体的硬度最高,其磨料磨损抗性也最好所以一般希望得到马氏体。例如;一种15Cr3Mo 高铬铸铁基体不同时磨损情况也不同。如下表;

耐磨金属材料的最新研究现状

耐磨金属材料的最新研究现状 关键词:耐磨材料;锰钢;抗磨白口铸铁;技术进展 摘要:耐磨金属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而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由于金属磨损而引起的能源和金属材料消耗增加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惊人。近年来,对金属磨损和耐磨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耐磨金属材料领域研究开发的现状及取得的一系列新进展。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机械设备的运转速度越来越高,受摩擦的零件被磨损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其使用寿命越来越成为影响现代设备(特别是高速运转的自动生产线)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尽管材料磨损很少引起金属工件灾难性的危害,但其所造成的能源和材料消耗是十分惊人的。据统计,世界工业化发达的国家约30%的能源是以不同形式消耗在磨损上的。如在美国,每年由于摩擦磨损和腐蚀造成的损失约100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4%。而我国仅在冶金、矿山、电力、煤炭和农机部门,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由于工件磨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00亿元人民币[1]。因此,研究和发展耐磨材料,以减少金属磨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国外耐磨金属材料的发展 国外耐磨材料的生产和应用经过了多年研究与发展的高峰期,现已趋于稳定,并有自己的系列产品和国家标准、企业标准。经历了从高锰钢、普通白口铸铁、镍硬铸铁到高铬铸铁的几个阶段,目前已发展为耐磨钢和耐磨铸铁两大类。 耐磨钢除了传统的奥氏体锰钢及改性高锰钢、中锰钢以外,根据其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中碳、中高碳、高碳合金耐磨钢;根据合金元素的含量又可分为低合金、中合金及高合金耐磨钢;根据组织的不同还可分为奥氏体、贝氏体、马氏体耐磨钢。而耐磨铸铁主要包括低合金白口铸铁和高合金白口铸铁两大类。二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低铬白口铸铁和高铬白口铸铁,而且这两种材料目前在耐磨铸铁中占有主导地位。马氏体或贝氏体、马氏体组织的球墨铸铁在制作小截面耐磨件方面也占有一席之地,中铬铸铁则应用较少。从整体上看,合金白口铸铁的耐磨性优于耐磨铸钢,但后者韧性好,在诸如衬板、耐磨管道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2]。 2 我国耐磨金属材料的发展 据统计,国内每年消耗金属耐磨材料约达300万吨以上,应用摩擦磨损理论防止和减轻摩擦磨损,每年可节约150亿美元。近年来,针对设备磨损的具体工况和资源情况,研制出多种新型耐磨材料。主要有改性高锰钢、中锰钢、超高锰钢

25Cr3Mo3NiNbZr钢的力学与磨损性能研究

25Cr3Mo3NiNbZr钢的力学与磨损性能研究随着压力容器用钢对减重、延寿需求的不断提高,以PCrNi3MoV钢为代表的传统压力容器用钢无法满足复杂的服役工况条件以及延寿的要求,于是研发出了强韧性匹配良好的25Cr3Mo3NiNbZr钢,25Cr3Mo3NiNbZr钢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以及良好的低温韧性,是潜在的长寿命压力容器用钢,能够满足其日益严苛的服役条件对材料性能的需求。25Cr3Mo3NiNbZr钢的组织、力学性能、耐磨损性能决定了其使用寿命以及服役稳定性,其高强韧性、磨损性能与碳化物的析出行为密不可分,为了更好的发挥25Cr3Mo3NiNbZr钢的性能特点,需要对其组织、碳化物析出行为、磨损性能开展系统研究,揭示其内在机制,并优化相应热处理参数。 因此本论文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25Cr3Mo3NiNbZr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碳化物的析出行为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针对影响使用寿命的磨损性能与PCrNi3MoV钢开展了对比研究,通过模拟不同磨损方式的加速试验,结合组织、力学性能、碳化物析出行为等几种因素讨论并揭示了25Cr3Mo3NiNbZr钢的耐磨损机理。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改变热处理工艺参数,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25Cr3Mo3NiNbZr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与传统压力容器用钢PCrNi3MoV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25Cr3Mo3NiNbZr钢的淬火温度与回火温度,并充分利用碳化物形成元素的二次硬化效果,从而获得了具有最佳强韧性匹配的热处理工艺,其室温强度和高温强度较PCrNi3MoV钢提高了约 200MPa。 PCrNi3MoV钢调质处理后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只有M3C碳化物,未出现明显二次硬化现象;25Cr3Mo3NiNbZr钢在淬火过程中析出的含Nb元素MC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 版答案 束德林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束德林课后答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第2版 第一章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不完整性: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 2、 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 答:E 弹性模量 G 切变模量 r σ规定残余伸长应力 2.0σ屈服强度 gt δ金属材料拉伸时最大应力下的总伸长率 n 应变硬化指 数 【P15】 3、 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 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主要决定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等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但是不改变金属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组织虽然改变了,原子的本性和晶格

材料磨损失效分析简述

材料磨损失效分析简述 摘要:综述了磨损失效的常见类型及该磨损失效的的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的磨损失效过程,指出了降低材料磨损失效的措施,为预防工程领域材料的磨损失效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磨损失效;类型;影响因素;过程;预防措施 The Review Of Wear Failure Analysis In Materials Abstract:The common typ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as summarized. Including the process of wear failure of materials.And the measures of how to reduce wear failure was pointed out.Pointed directions how to preventing wear failure in engineering material field. Key words:wear, failure; classify; influencing factor;process; precautionary measures 引言 磨损失效是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的三种主要失效形式———断裂、腐蚀和磨损失效形式之一。世界一次能源的三分之一、机电设备的70%—80%是由于各种形式的磨损而产生故障[1]。磨损不仅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而且可能直接导致灾难性后果。因此,研究磨损失效的原因,制定抗磨对策、减少磨损耗材、提高机械设备和零件的安全寿命是极为有必要的。 1 常见磨损失效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1.1粘着磨损 当一对磨擦副的两个磨擦表面的显微凸起端部相互接触时,即使法向负载很小,但因为凸起端部实际接触的面积很小,所以接触应力很大。如果接触应力大到足以使凸起端部的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且接触表面非常干净,彼此又具有很好的适应性,那么在磨擦界面上很可能形粘着点。当磨擦面发生相对滑动时,粘着占在剪应力作用下变形以致断裂,使材料从一个表面迁移到另一个表面。通常,金属的这种迁移是由较软的磨擦面迁移到较硬的磨擦面上。根据磨损试验后对磨擦面进行金相检验发现,迁移的金属往往呈颗粒状粘附在表面[2]。这是反复的滑动磨擦,使粘着点扩大并在剪应力作用下在粘着点后根部开裂,进而形成磨粒的结果。这就是粘着磨损。粘着磨损过程十分复杂,以上所述只是对复杂现象作了简单的描述。 影响粘着磨损性能因素有[3]: (1)润滑条件或环境。在真空条件下金属的磨损极为严重。除了金以外,在大气条件下,金属经过切削或磨削加工,洁净的表面产生氧化膜,它在防止粘着磨损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润滑条件更是降低粘着磨损的重要保障。 (2)摩擦副的硬度。材料的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材料体系一定时,可采用涂层或其他表面处理工艺来降低粘着磨损。 (3)晶体结构和晶体的互溶性。其它条件相同时,晶体结构为hcp的材料摩擦系数最低,fcc次之,bcc最高。冶金上互溶性好的金属摩擦副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高。 (4)温度。温度对材料粘着磨损的影响是间接的。温度升高,材料硬度下降,摩擦副互溶性增加,磨损加剧。 1.2 磨粒磨损

材料力学性能复习重点汇总

第一章 包申格效应:指原先经过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同向加载,弹性极限(σP)或屈服强度(σS)增加;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σP)或屈服强度(σS)降低的现象。 解理断裂:沿一定的晶体学平面产生的快速穿晶断裂。晶体学平面--解理面,一般是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面。 解理面:在解理断裂中具有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体学平面。 韧脆转变:材料力学性能从韧性状态转变到脆性状态的现象(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转变微穿晶断裂,断口特征由纤维状转变为结晶状)。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叫做静力韧度。是一个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指标,是表示静载下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最佳配合。 可以从河流花样的反“河流”方向去寻找裂纹源。 解理断裂是典型的脆性断裂的代表,微孔聚集断裂是典型的塑性断裂。 5.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 与以下三个方面相联系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屈服强度 位错增值和运动 晶粒、晶界、第二相等 外界影响位错运动的因素 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考虑 (一)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因素 1.金属本性和晶格类型(结合键、晶体结构)

单晶的屈服强度从理论上说是使位错开始运动的临界切应力,其值与位错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晶格阻力--派拉力、位错运动交互作用产生的阻力)决定。 派拉力: 位错交互作用力 (a是与晶体本性、位错结构分布相关的比例系数,L是位错间距。)2.晶粒大小和亚结构 晶粒小→晶界多(阻碍位错运动)→位错塞积→提供应力→位错开动→产生宏观塑性变形。 晶粒减小将增加位错运动阻碍的数目,减小晶粒内位错塞积群的长度,使屈服强度降低(细晶强化)。 屈服强度与晶粒大小的关系: 霍尔-派奇(Hall-Petch) σs= σi+kyd-1/2 3.溶质元素 加入溶质原子→(间隙或置换型)固溶体→(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半径不一样)产生晶格畸变→产生畸变应力场→与位错应力场交互运动→使位错受阻→提高屈服强度(固溶强化)。 4.第二相(弥散强化,沉淀强化) 不可变形第二相 提高位错线张力→绕过第二相→留下位错环→两质点间距变小→流变应力增大。 不可变形第二相 位错切过(产生界面能),使之与机体一起产生变形,提高了屈服强度。 弥散强化:

材料力学性能考试答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课后答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第2版 第一章 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 试述退火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屈服现象在拉伸力-伸长曲线图上的区别?为什么? 2、 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P12】 答: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 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3、 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P21】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4、 剪切断裂与解理断裂都是穿晶断裂,为什么断裂性质完全不同?【P23】 答:剪切断裂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滑移面分离,一般是韧性断裂,而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以极快的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解理断裂通常是脆性断裂。 5、 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 6、 论述格雷菲斯裂纹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推导格雷菲斯方程,并指出该理论的局限性。 【P32】 答: 212?? ? ??=a E s c πγσ,只适用于脆性固体,也就是只适用于那些裂纹尖端塑性变形可以忽略的情况。 第二章 金属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材料或工件所承受的最大切应力τmax 和最大正应力σmax 比值,即: () 32131max max 5.02σσσσσστα+--== 【新书P39 旧书P46】 (2)缺口效应—— 绝大多数机件的横截面都不是均匀而无变化的光滑体,往往存在截面的急剧变化,如键槽、油孔、轴肩、螺纹、退刀槽及焊缝等,这种截面变化的部分可视为“缺口”,由于缺口的存在,在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所谓的缺口效应。【P44 P53】 (3)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σbn 的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b 的比值,称为缺口敏感度,即: 【P47 P55 】 (4)布氏硬度——用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作为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试验力计算而得的硬度。【P49 P58】 (5)洛氏硬度——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小淬火钢球作压头,以测量压痕深度所表示的硬度【P51 P60】。 (6)维氏硬度——以两相对面夹角为136。的金刚石四棱锥作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

材料力学性能a 知识点

材料力学性能知识点 1.力学指标的符号及物理意义。 第一章金属在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2.包申格效应及消除措施。 3.滞弹性的定义。 4.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 5.屈服现象及其本质。 6.应变速率硬化现象。 7.机件失效的三种主要形式。 8.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定义及区别。 第二章金属在其它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9.缺口强化的定义及效应。 10.金属硬度的意义及硬度实验。 第三章金属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11.低温脆性的定义。 12.细化晶粒提高韧性的原因。 第四章金属的断裂强度 13.裂纹扩展的基本形式。 14.裂纹断裂韧度K IC和断裂K判据的计算。 15.断裂韧度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金属的疲劳 16.常见循环应力的种类。 17.疲劳的定义及分类、特点。 18.疲劳断口的典型形貌。 19.疲劳极限的定义。 20.疲劳过程。 21.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金属的应力腐蚀和氢脆断裂 22.应力腐蚀断裂的定义、产生条件、机理、特征,及主要的防止措施。 23.氢脆断裂的定义、类型及其特征。 第七章金属磨损和接触疲劳 24.磨损的定义及分类。 25.各磨损类型的特点及防止措施。 26.机件运行的磨损阶段。 27.接触疲劳的定义及分类,影响接触疲劳寿命的因素。

第八章金属高温力学性能 28.蠕变的定义,典型蠕变曲线的三个阶段分类,蠕变的机理。 29.影响金属高温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30.应力松弛的定义,与蠕变的区别。 第九章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 31.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构型)。 32.高分子链的远程结构(构象)。 33.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征。 34.聚合物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特点。 35.线型非晶态聚合物的力学行为随温度不同而变化,可处于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各 阶段的特征温度。 36.聚合物的粘弹性,静态(蠕变与应力松弛)和动态(滞后与内耗)的定义及特点。 37.银纹的定义、特征。 38.聚合物的疲劳破坏过程(两种方式)。 第十章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 39.陶瓷材料弹性变性的特点。 40.陶瓷材料的增韧途径。 41.热震破坏的形式,热震断裂与热震损伤的定义。 42.

材料力学性能 课后答案

第一章 1.解释下列名词①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②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③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④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⑤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⑥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脆性:指金属材料受力时没有发生塑性变形而直接断裂的能力 ⑦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 ,由于晶粒发生滑移 , 出现位错的缠结,使晶粒拉长、破碎和纤维化,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⑧解理断裂: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产生的一种穿晶断裂,即断裂面沿一定的晶面(即解理面)分离。 2.解释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弹性模量);(2)ζ p(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ζ e(弹性极限)、ζ s(屈服强度)、ζ(屈服强度);(3)ζ b(抗拉强度);(4)n(加工硬化指数); (5)δ (断后伸长率)、ψ (断面收缩率) 4.常用的标准试样有 5 倍和10倍,其延伸率分别用δ 5 和δ 10 表示,说明为什么δ 5>δ 10。答:对于韧性金属材料,它的塑性变形量大于均匀塑性变形量,所以对于它的式样的比例,尺寸越短,它的断后伸长率越大。 5.某汽车弹簧,在未装满时已变形到最大位置,卸载后可完全恢复到原来状态;另一汽车弹簧,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弹簧弓形越来越小,即产生了塑性变形,而且塑性变形量越来越大。试分析这两种故障的本质及改变措施。答:(1)未装满载时已变形到最大位置:弹簧弹性极限不够导致弹性比功小;(2)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弹簧弓形越来越小,即产生了塑性变形,这是构件材料的弹性比功不足引起的故障,可以通过热处理或合金化提高材料的弹性极限(或屈服极限),或者更换屈服强度更高的材料。 6.今有 45、40Cr、35CrMo 钢和灰铸铁几种材料,应选择哪种材料作为机床机身?为什么?答:应选择灰铸铁。因为灰铸铁循环韧性大,也是很好的消振

2015年材料力学性能思考题大连理工大学.

一、填空: 1.提供材料弹性比功的途径有二,提高材料的,或降低。 2.退火态和高温回火态的金属都有包申格效应,因此包申格效应是 具有的普遍现象。 3.材料的断裂过程大都包括裂纹的形成与扩展两个阶段,根据断裂过程材料的宏观塑性变形过程,可以将断裂分为与;按照晶体材料断裂时裂纹扩展的途径,分为和;按照微观断裂机理分为和;按作用力的性质可分为和。 4.滞弹性是指材料在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的现象,滞弹性应变量与材料、有关。 5.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的塑性变形,而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的现象。消除包申格效应的方法有和。 6.单向静拉伸时实验方法的特征是、、必须确定的。 7.过载损伤界越,过载损伤区越,说明材料的抗过载能力越强。 8. 依据磨粒受的应力大小,磨粒磨损可分为、 、三类。 9.解理断口的基本微观特征为、和。10.韧性断裂的断口一般呈杯锥状,由、和三个区域组成。 11.韧度是衡量材料韧性大小的力学性能指标,其中又分为、 和。 12.在α值的试验方法中,正应力分量较大,切应力分量较小,应力状态较硬。一般用于塑性变形抗力与切断抗力较低的所谓塑性材料试验;在α值的试验方法中,应力状态较软,材料易产生塑性变形,适用于在单向拉伸时容易发生脆断而不能充分反映其塑性性能的所谓脆性材料; 13.材料的硬度试验应力状态软性系数,在这样的应力状态下,几乎所有金属材料都能产生。 14. 硬度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力学性能,大体上可以分为 、和三大类;在压入法中,根据测量方式不同又分为 、和。 15. 国家标准规定冲击弯曲试验用标准试样分别为试样 和试样,所测得的冲击吸收功分别用 、标记。 16. 根据外加压力的类型及其与裂纹扩展面的取向关系,裂纹扩展的基本方式有、和。 17. 机件的失效形式主要有、、三种。 18.低碳钢的力伸长曲线包括、、、 、断裂等五个阶段。 19.内耗又称为,可用面积度量。 20.应变硬化指数反映了金属材料抵抗均匀塑性变形的能力,在数值上等于测量形成拉伸颈缩时的。应变硬化指数与金属材料的层错能有关,层错能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