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习和记忆..

合集下载

学习与记忆的原理

学习与记忆的原理

学习与记忆的原理
学习与记忆的原理涉及到人类的认知和神经系统。

下面是一些主要的学习与记忆原理:
1. 记忆编码:记忆是基于对信息的编码和存储。

记忆编码是将外部刺激转化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模式形成的过程。

2. 多次重复:重复是加强记忆和学习的关键。

反复学习相同的信息可以帮助记忆在大脑中建立稳定的连接,从而加强记忆力。

3. 感兴趣和情感参与:情感和兴趣可以增加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当一个人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或与个人经历有关时,他们更容易将信息存储在长期记忆中。

4. 分布式学习:将学习过程分散在一段时间内更容易记忆。

这种通过多次学习期间间隔的方式可以增加记忆和学习的效果。

5. 共鸣与联系:将新学习的信息与已有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使用已有的记忆和知识来理解、解释和关联新学习的内容,可以帮助记忆在大脑中建立相关联的网络。

6. 情景依赖:学习和记忆受到环境和情景的影响。

当学习和回忆发生在相似的环境和情景中时,会更容易回忆起相关的信息。

7. 睡眠的重要性:睡眠对学习和记忆的巩固至关重要。

在睡眠期间,大脑会处理和巩固前一天的学习经验,加强记忆。

8. 遗忘:遗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大脑会不断筛选和消除不必要的信息,以保持记忆的有效性。

9. 创造性记忆:创造性思维和记忆可以改善学习效果。

将学习应用于不同的情境和问题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些原理是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原则,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有助于改善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第五章 学习、记忆和购买行为

第五章  学习、记忆和购买行为

例:万宝路牛仔运动。许多人把牛仔看成力量、阳 万宝路牛仔运动。许多人把牛仔看成力量、 刚之气和诚实正直的化身。牛仔是初始的或非条件刺激, 刚之气和诚实正直的化身。牛仔是初始的或非条件刺激, 牛仔激起的积极情感(力量、阳刚之气)是非条件反射。 牛仔激起的积极情感(力量、阳刚之气)是非条件反射。 消费者通过: 反复的广告; 消费者通过:1、反复的广告;2、非条件和条件刺激的结 牛仔总是与万宝路联系)。 )。把万宝路香烟与牛仔结合 合(牛仔总是与万宝路联系)。把万宝路香烟与牛仔结合 起来。产品就变成了次生或条件刺激。 起来。产品就变成了次生或条件刺激。
被学习事物的重要性:越重要, 被学习事物的重要性:越重要,消费者的学 习就越有效率和效果,持续的时间也越长。 习就越有效率和效果,持续的时间也越长。 强化: 强化:正强化为个体所意欲或令个体愉快的 结果;负强化指厌恶物或不快结果的避免。 结果;负强化指厌恶物或不快结果的避免。 讨论:负强化就是惩罚吗? 讨论:负强化就是惩罚吗? 重复,如记英语单词, 重复,如记英语单词,脑白金的广告
3.3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 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 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 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 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 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 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 先快后慢"的原则。 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消费者的观察学习过程
示范行为 及其后果

第五章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ppt课件

第五章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ppt课件
标准环境下的大白鼠其特征介于另外两 组之间。
在丰富条件下饲养的大鼠在解决问题方 面的能力,较其它两组动物为强。
丰富环 境
枯燥环境
二、学习记忆与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
(一)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LTP)
帕帕兹环路 : 三突触回路 : 长时程增强(LTP):
(二)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压抑(LTD)
长时程压抑(LTD): LTD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功能)
帕帕兹环路
1937年,神经生理学家J.W.papez提出 即海马→穹窿→乳头体→乳头丘脑束→丘脑前
核→扣带回→海马
三突触回路
三突触回路:
穿通纤维
内嗅区皮层
海马齿状回
苔状纤维
CA1区
CA3区
长时程增强
Lomo(1966)
在内嗅区皮层给出一串连续性或电紧张性刺激,则可在齿 状回记录到场电位或细胞外电活动,刺激停止后5-25分 钟,再次记录齿状回的电反应,不但未衰减,反而增强 2 倍以上,象这种长时程的突触传递效能改变(易化)的现象 称之为“长时程增强LTP) 。
“丰富化、贫乏化环境”养育实验
21天的大鼠分成三组,饲养在不同的生 活环境
丰富环境
枯燥环境(即隔离环境)
标准饲养条件
结果:
丰富环境下:脑皮层较重较厚,特别在 枕区,而且皮层比脑其它区域增加的重 量,按比例计算较重,脑内神经元大,树 突分枝多,脑内乙酰胆碱脂酶和胆碱脂 酶 的 活 动 水 平 较 高 , RNA/DNA 的 比 值 增高。
RNA假设
RNA的重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RNA与长时记忆痕迹的关 系问题,自然包括含着蛋白质合成与记忆关系问题。即长时记 忆痕迹的形成,合成新的蛋白质是必需的。
(三)记忆痕迹的脑形态学基础

第五章 1记忆

第五章 1记忆

是指不经过重新学 习,记忆的内容就 不能恢复的遗忘。
② 根据遗忘内容,可分为
部分遗忘
整体遗忘
是指对识记的材 料的部分内容的 遗忘。如对材料 细节的遗忘。
是指将识记材 料的全部遗忘。
遗忘的表现
不完全遗忘与完全遗忘(程度) 不完全遗忘:能再认不能回忆 完全遗忘:既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 暂时性遗忘与永久性遗忘(时间) 暂时性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有适当的条件记忆可恢复。
记忆与感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 观事物的反映,同属人的认知过程。 但它又与感知觉不同:感知觉是人 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认 知,相当于知识的输入, 而记忆的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认 知,相当于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 取。记忆是刺激作用后在人脑中留 下的“痕迹”与印象。
一、记忆的概念与作用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系统
记忆信息加工与存储模型
类型
感觉 记忆
短时 记忆
长时 记忆
时长
编码形式 数量与容量
特点
转换
根据记忆内容保存时间的长短分类
根据记忆内容保存时间的长短分类,记忆可以分为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由于在不同时间对记忆内容的加工形式不同,这三类记忆又被看作是三种记忆系统。
1.瞬时记忆
• 记忆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所有的学习都包含着 记忆。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记忆积累经验、 增长才干。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的获得都是 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没有记忆的学习 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掌握记忆理论,根据记 忆规律组织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遗忘的 干扰,获得巩固的、系统的知识经验。
二、记忆的种类
心理学
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编辑ppt
24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 发展
1.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编辑ppt
25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 展
➢ 前面所说到的幼儿有意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意义记 忆对机械记忆的渗透,语词记忆对形象记忆的渗透,以 及它们的日益接近,都反映了幼儿记忆过程的自觉意识 性和记忆策略、方法的发展。
在信息保持时间和信息保持量上有 不同,在记忆系统中有着不同的结构和 功能,处于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
编辑ppt
8
第五节 记忆过程的分析
➢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这 一过程可分为三个环节: • 识记 • 保持 • 回忆
编辑ppt
9
一、识记
含义:识记就是记,是信息的编码 与输入过程。
编辑pptLeabharlann 10识记的分类: 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与自觉性分为:
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编辑ppt
20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因素:
① 客观事物的性质。
② 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③ 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④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⑤ 活动动机。
编辑ppt
21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 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编辑ppt
23
为什么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
其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意义记忆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理
解使记忆的材料和过去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心理学概论第五章记忆与教学

心理学概论第五章记忆与教学

大脑的容量
据科学家研究, 据科学家研究,人脑的信息储存密度高达 每立方厘米1012比特, 1012比特 每立方厘米1012比特,而电脑超导材 料的储存装置不过104比特。 104比特 料的储存装置不过104比特。人一生中 可以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 1000万亿信息单位 可以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是现代 化的电子计算机也望尘莫及。 化的电子计算机也望尘莫及。若一个人始 终好学不倦, 终好学不倦,其大脑一生中储存的各种知 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 50倍 识,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倍, 亿本书籍的知识。 即5亿本书籍的知识。
三、记忆的品质
敏捷性( ):目的明确、专心致志、 敏捷性(快):目的明确、专心致志、深刻理解 目的明确 材料。 材料。 持久性( ):不断强化 理解纳入系统、 不断强化、 持久性(牢):不断强化、理解纳入系统、及时 经常练习和复习。 经常练习和复习。 林肯的记忆力极为惊人, 林肯的记忆力极为惊人,凡事一旦记住就极难遗 忘。1832年,在布拉克•霍克战役中,林肯参加 1832年 在布拉克•霍克战役中, 了义勇军。30年后,当他与当时的上司再次见面 了义勇军。30年后, 年后 他竟准确地叫出了这位上司的姓名, 时,他竟准确地叫出了这位上司的姓名,着实让 上司惊叹不已。 上司惊叹不已。
争分夺秒
一列载有578人的火车 一列载有578人的火车 在一站上了28人 下了32人 在一站上了28人,下了32人; 在下一站上了25人 上了33人 在下一站上了25人,上了33人; 在下一站下了42人 上了34人 在下一站下了42人,上了34人; 在下一站上了55人 上了48人 在下一站上了55人,上了48人; 在下一站上了46人 上了38人 在下一站上了46人,上了38人

教育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1

教育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1

有意识记,是指个体有预定目的, 有意识记,是指个体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 识记。 识记。 它是个体有意识地或是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 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 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这种记忆行为影 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 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
无意识记的特点与表现
无意识记具有选择性
内隐记忆现象是在遗忘病人身上首先发现的。 内隐记忆现象是在遗忘病人身上首先发现的。1854年, 年 一位英国医生(Dunn)报告,一位因溺水昏迷而患遗忘 报告, 一位英国医生 报告 症的妇女, 症的妇女,虽然她已完全忘记了自己曾学过做衣服这 件事, 件事,但不久后在学裁剪衣服时却无意中表现出某些 裁剪技艺方面的记忆痕迹。 裁剪技艺方面的记忆痕迹。 1865年,又有人 报告, 年 又有人(Clapaede)报告,一位接受针灸治 报告 疗的遗忘症病人,治疗结束后, 疗的遗忘症病人,治疗结束后,尽管已压根儿忘记了 遭受针刺这件事,但她却拒绝与为她实施治疗的医生 遭受针刺这件事, 握手。 握手。 1889年,对遗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现象进行系统调查 年 者(Korsakoof)报告,一位接受过电休克治疗的遗忘 报告, 报告 病人早忘了曾受过电击这件事, 病人早忘了曾受过电击这件事,但当他再次见到电击 仪时,却露出了相应的行为表现。 仪时,却露出了相应的行为表现。
在有智慧的生物中,记忆之为必要,仅次于知 觉,它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如果缺少 了它,则我们其它的官能便大部分失去了效 用.因此,我们如果没有记忆的帮助则我们在 思想中,推论中和知识中,便不能完全不能超 过眼前的对象
------- 洛克

记忆的种类
形象记忆是指个人以感知过的 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词语逻辑记忆是以概念 判断、 以概念、 词语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判断、 推理与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 记忆。 记忆。 情绪记忆是指个人以曾经体验 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是指个人以过去经历 过的身体运动或动作形象为内 容的记忆

认知心理学的笔记第五章 记忆的重构

认知心理学的笔记第五章 记忆的重构
复杂句子中比简单句子中回忆出更多的东西。对复杂句子的回忆成绩是平均成绩的两倍。
3.解释
两类句子都进行了语义加工,依据加工水平理论,这应该是最深层次的加工,加工结果应该相同,为什么在提取时出现由句子复杂性不同而造成的差异?这是精细复述或精细编码在起作用,被试者对复杂句子所进行的语义加工看来要比对简单句子的加工获得了更丰富、更精致的认知代码。
2.Ebbinghaus的观点意味着记忆是被动发生的,至少对于已转移到永久性记忆中的材料是如此。
3.记忆系统与其他认知系统的加工过程不同。
二、Bartlett的研究取向:重构
1.Bartlett的方法与Ebbinghaus有几点不同
(1) Bartlett更注重被提取材料的质量。
(2) Bartlett强调记忆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对个体经验所作的描述也是经常变化的。
(2)结果
客体的尺寸差异和回忆可能性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当这种差异较小时,被试者更有可能回忆出对应的客体。
(3)解释
评估差异的任务需要对对象的特征进行语义分析。但当客体尺寸差不多相同时,需要更深层的分析,因而能产生更持久的记忆编码。
被试者估计尺寸差异时并不知道要进行记忆测验,但是他们对单词的语义分析有利于记忆提取。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提取成功的可能性取决于加工类型而不是记忆难度。
2.加工深度与加工所用时间在定义上是无关的,而让被试者就其加工深度进行自我报告也存在着许多困难(Sesmon&Virostek,1978)。
(三)加工深度与自动加工之间的关系
语义判断任务非常熟练。
1.自动加工时,不需要多少认知负荷就能完成作业。按照自动加工的观点,被试对这些材料就可能保持得很少或根本没有保持。
(三)实验证据(证明加工深度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内的每一个神经元都会和数以千计、来源不 同的其他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这种联系称之 为异源性突触联系 ;


当代神经科学认识到:暂时联系的形成,是神 经元的普遍机能特性,它的组织形态和生理学 基础是大量异源性突触间的异化; 突触前神经元的两种神经递质同时作用于一个 突触后神经元,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两类突触后 成分的兴奋。这个过程称之为异源性突触异 化。
A. 脑等位论
拉什利(Karl Spencer Lashley, 1890-1958)。


均势(equipotentiality)原理
总体活动(mass action)原理
我们如何理解 Lashley的实验结果呢?
B.机能定位论 加尔(Franz Josef Gall 1758-1828):颅相 说。 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20世纪40-50年代,定位说得到进一步 的发展。


G. 印记式学习—— 关键期、敏感期
二、记忆类型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


非 陈 述 性 记 忆 —— 内 隐 记 忆 ( implicit memory)
第二节 学习的脑机制
一、 脑等位论和机能定位论的统一

C 认知学习

克勒——顿悟式学习 班杜拉——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D 情绪性学习


阴性情绪行为模式: 主动性躲避反应 被动性躲避反应 情绪性冲突行为模式:实验中同时引出动物的 阳性情绪和阴性情绪,使之产生冲突; 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

E. 程序性学习或熟练与技巧性学习 F.味-厌恶式学习
尝试与错误学习:

桑戴克(E.L.Thorndike) 问题箱、迷津箱(T与Y迷津) 学习行为形成的指标是动物通过尝试与错误的 经验积累,使正确反应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


操作式条件反射 (instrumental conditioned reflex)斯金纳 (B.F.Skinner,1938-)
第五章 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学习与记忆是两个相互联系的神经过程。学习 是指人和动物获得外界信息的神经过程,而记 忆是将获得的信息贮存和读出的神经记忆能力,人和动物都将难以生存;
人脑学习和记忆功能的生物学特性的特点:

不变量形成 信息平行处理 结构复杂、高效低耗能

配体门控受体家族



条件刺激(灯光)单独作用,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谷 氨酸,谷氨酸递质与后膜上NMDA受体结合,使得 NMDA受体蛋白发生变构作用,使得其上钙离子通道 打开 非条件刺激((食物)单独作用,突触前末梢释放神 经递质造成突触后膜去极化,即后膜兴奋,可以清除 后膜上的镁离子,钙离子通道变得通畅。 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经典条件反射) , NMDA受体蛋白分子可以将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聚 合在一起,触发钙离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在细胞 内发挥第二信使的作用,继续传递习得的神经信息, 完成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基本过程


简单条件发射最必要的中枢位于小脑 简单空间辨别学习的中枢位于海马 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变化的快速条件反射, 中枢位于杏仁核 负责空间关系或视觉认知学习,下颞叶或颞顶 枕联络皮层参与 复杂时间、空间综合学习,前额叶皮层参与
总结 学习与记忆都不是哪一种脑结构的特殊功能。
暂时联系的形成是神经系统的普遍功能——脑等 位论; 学习的类型和复杂程度不同,完成学习过程的 脑区也不同——脑机能定位论;
脑等位论与脑机能定位论同时存在与学习和记 忆过程中,两者是脑功能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二、暂时联系和异源性突触易化
暂时联系—宏观表现

巴甫洛夫通过实验证明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运 动具备很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对兴奋灶之间的 强度十分敏感,总是以强兴奋灶对弱兴奋灶的 吸引实现暂时联系的接通
异源性突触联系
异源性突触易化至少有两种方式: 突触前成分间的活动依存性强化机制 突触前后间强化机制
三、学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配体门控受体家族 ——N位甲基右旋门冬氨酸敏感型兴奋性氨基 酸受体,简称NMDA受体,在海马长时程增强 效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G-蛋白相关的受体家族 ——5-羟色胺受体分子,在经典条件反射和非 联想学习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节 学习和记忆的分类
一、 学习类型 A. 联想式学习 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所引起的脑内两个以上 的中枢兴奋之间形成的联接而实现的学习过程。 根据外部条件和实验方法不同,可分为3种类型: 经典条件反射,尝试与错误学习和操作式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隔短暂时间顺序多次重 复出现是建立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学习规则
第三节 联络区皮层与认知学习
联络皮层主要为——前额叶皮层 颞-顶-枕联络皮层 联络皮层与纹状体苍白球、杏仁核、海马等结 构之间存在着神经联系 前额叶联络区皮层与运动学习行为、复杂时、 空关系的学习有关——高级认知 ●颞-顶-枕联络皮层与感觉学习和空间关系的学 习有关
G-蛋白相关的受体家族



单独条件刺激——后膜兴奋(去极化)——造成适量 钙离子从膜外流入细胞膜内,促使腺苷酸环化酶分子 轻度活化——产生少量第二信使(c-AMP) 单独非条件刺激——前膜末梢释放大量神经递质5-TH, 与后膜上的G-蛋白相关性受体蛋白分子结合,腺苷酸 环化酶激活,合成较多的(c-AMP) 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以一定时间间隔呈现,就会引 起腺苷酸环化酶的高度激活,合成大量(c-AMP)
学习是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 结,并在脑内伴随着联想的出现。 固定比率强化
可变比率强化
固定间隔强化 可变间隔强化

联想式学习的特点是:环境条件中变化着的动 因在时间和空间上接近,使得脑内两个或多个 中枢兴奋性同时变化,从而在脑内形成暂时的 神经联系。
B、非联想式学习
肯特尔(E.R.Kandel,1976) ● 单一模式的刺激重复出现 —— 单一兴奋灶 —— 重复出现——兴奋性发生量变 ★习惯化 ★敏感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