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区或城市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与方法的探讨
基于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长 。罗斯 托认为 , 济成 长 的各 个 阶段 都存 在 相 应 的起 主导作 用 的 产业 部 门 , 经 即通 常所 说 的 主导 产 业, 它在产业 结构 中 占有较大 的 比重 , 对整个 国民经 济发展 和其他 产业发展 具有强 烈 的向前拉 动或 向 后 推动作 用 , 对一个 国家的经济 发展起 带头作 用 ; 济成长 阶段 的演进又 以主导产 业部 门的更替 为特 经
的选择 基准是正 确选择 主导产业 从而实 现产业 结构合 理化 的前提 和基础 。
以往有关主导产业的理论和对主导产业的分析 , 从产业结构的视角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较多 , 考虑
产业变 革的较少 。 目前 , 我们正 处于经 济变革 时期 , 经济全 球 化和 一 体化 发展 , 得产 业呈 现 出变 化 使 发展快 , 生命周期 缩短 , 术含量 高等特 点 。一 国或一地 区 , 果不 能选 择 正确 的产业 , 技 如 不能 跟随时 代 的变化 而不断发 展变化 , 则其发 展将落后 于全球 经 济 , 在新 一 轮经 济 发展 周期 中落后 。 因此 , 态 产 动 业 选择方 法 , 尤其 是主导 产业 的选 择方法 对于本 阶段 经济 发展 和产 业 政策 的制 定 非 常重 要 。本 文 的 研究正是从 产业 发展的 角度 出发 , 即从动 态 的经 济长周 期 的交 替演 变的思想 出发 , 研究主导 产业 的选 择问题 , 出主 导产业选择 矩阵 。 提
二 、主导产 业选择 矩阵的建 立
我们认 为 , 主导产业群 的演进 是经济 周期 的物质承担 者 , 形成经 济长 波论 的物 质基础 。主导产 是 业 群的不 断演进使 得经济形 成 了一 个个 的长周期 , 经济 长 波 的发 展 正是 一个 个 主导 产业 群交 替演 进 的反映 。从 历史 的发展来看 , 经历 了早期 机械化 时代 的经 济长 波 、 汽 化时 代 的经 济长 波 、 蒸 电气化 时 代 的经济长 波和 自动化时代 的经济 长波 , 目前正处 于第五 长周期 。随着 经济长周 期 的不 断交替 演变 , 主导 产业不 断变化 , 动经济 的发展 ( 带 见表 1 。 ) 第 五长 经济周期 , 即第 五长波 时期 的特 点是大 规模集 成 电路 的发 明及 随 后 芯片 的产 生成 为基 本
城市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对策--以合肥市为例

在差异,由于 某 些 关 键 行 业 快 速 增 长,影 响 着 整 个 经 济 的增长率,这 些 关 键 行 业 就 是 主 导 产 业 [3]。 E.F.Heck scher等建立的“比较优势基准”主张以要素密集度为基
服务业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引领产 业转型升 级、推 进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改 革 的 新 引 擎、新 动 力[10]。由于服务业自身的行业特性,生活性服务业需要
doi:10.3969/j.issn.1003?2363.2019.05.014
0 引言
构建一套相对简 洁 的 指 标 体 系,用 相 对 明 了 的 计 算 过 程,筛选出城 市 发 展 的 主 导 产 业,将 能 大 大 提 高 产 业 规
主导产业选择是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划与管理部门在主导产业选择的应用水平。
也是城市产业规划与管理部门在实践应用中极为关注
服务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的战略问题。在研究层面,主导产业选择目前已经产生 的重要标志。2018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为 469575亿
一些代表性理论及选择基准,如 A.O.Hirschman提出产 元,同比增长 7.6%,占 GDP比重为 52.2%,服务业对经 业关联度基准、产业关联效应大小基准 等[1]。R.Geoff 济增长贡献率达到 59.7%。目前发达国家和世界发达
1.1 HIJ
收稿日期:2018-06-21;修回日期:2019-08-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620) 作者简介:曾春水(1987-),男,福 建 泉 州 市 人,讲 师,博 士,主
要从事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研究,(Email)zcs025@163.com。
通信作者:王灵恩 (1987-),男,山东 临沂市 人,副研究员,博
武陵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的界定和评判方法研究

武陵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的界定和评判方法研究摘要:主导产业是发展区域经济的主要推动力,近几年逐渐成为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
国内外学者对主导产业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上。
然而武陵民族地区由于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资本存量的特殊性,使得主导产业的界定和评判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结合国外内研究现状,探讨武陵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的界定,并提出武陵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的评判方法,以武陵民族地区恩施州部分产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恩施州应培育的主导产业。
关键词:武陵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界定与评判Abstract: Leading industries a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Recent years, leading industries have become the economic field of research.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focused on the leading industry research, mainly in the leading industries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choice. However,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geography, cul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apital stock, the defi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leading industries is very important in Wuling areas. Combining with the study of foreign status, we give the definition of leading industry in Wuling ethnic areas and propose Judgement index of Leading Industries in Wuling areas,and then take some industries of Enshi Prefecture as case, and decide which industry is proposed to be cultivated in Enshi leading industries.Key words:Wuling ethnic areas;leading industry;definition and evaluation 主导产业所表现出的技术创新水平高、产业联动性强、增长速度快等特点,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
区域主导产业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2 世纪 5 年代 中期 , 0 O 为规划 日 本产业结构 , 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提出了选择主导产 业的两条基准 , 收入弹性基准” 生产率上升基 准” 收入弹性基准” 即“ 和“ 。“ 是指 产品的需求增 长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之 比。收入弹性大于 1 的产业和产品 , 明随着收入的增加 , 说 需求增加 更快 , 弹性小于 1 的产业和产品 , 说明随着收入 的增加 , 需求相对减少。显然 , 随着国民收入的 增长, 收入弹性高的产品在产业结构 中的比重将逐渐提高。选择这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 符合 产业结构演进的方 向, 因为这些产业有较高的国际和 国内市场需求 , 能够以较快 的速度增长 。
经济效益较好 , 能够吸引各种资源向该产业流动 , 而促进该产业的更快发展 , 从 加快发展生产 率快的产业 , 就能促进国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按这一基准选择主导产 业, 就是选择技术进步陕, 技术要素密集 , 经济效益好 的产业 。
中国财政经济 出版社出版的《 产业经济辞典》 对主导产业界定如下 : 主导产业亦称“ 带头产 业” “ ,起爆剂产业”是一国产业结构中需求价格和收入弹性极高, , 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先导型
产业 。从实际操作来看 , 区域主导产业就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阶段居于支配地位的地 区专 门化产业或产业群 , 是构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区域主导产业 的建立和发展有 利于实现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促进劳动力就业 ,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 展。因此正确地评价区域各产业部门的优势 , 确立主导产业 , 对于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陈慧义‘ 。 张 敏
资源观视角下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

导产业 ,必须是具有竞争优 势的 ,即必须
具有很强 的价值创造能力。
最 后 ,将 区域 的空 间属 性 加 入 分 析 框
架。 当考虑空间因素时 ,在 由企业到产业
的嬗 变 过 程 中 ,就 不可 避 免 地 出现 地 理 位
关键 词 :资 源观 主 导 产 业 区域
▲
苓文是 江西 省教 育厅 “ 高校 人 文社会科 学研 究项 目”( 目批 准 项
号 :JI 2) J) {)的研 究 成 果 之 一 7 中 图 分 类 号 :F 6 . o 15 文献 标 识 码 :A
为 ,区域 主导 产业 必 须具有 广 阔的市 场
◆
的结论: 一个 由众多价值创造能力很强的、
维普资讯
市场竞争 中立足 ,然后获得持续增长 ,在
不 断 发 展 壮 大 之 后 成 为 经 济 的 主 导 力量 。
资 观 角 的 源 视 下 区 主 产 选 域 导 业 择
■ 胡
由此 不难 看出 ,对 主导产业选择至关重 要 的问题就是 :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从何而
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组成的产业一定是能 够保持持续增长 、在 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
内 容 摘 要 : 在 回 顾 既 有 区域 主 导 产 业
选 择 研 究 之 后 ,发 现 其 存 在 两 方 面 不 足 :忽视 产业 的微 观 基础 ;忽视 区域 的 空间幅 性 鉴 于 此 ,本 文 以资 源观 为视 角 ,构 建 了一 个 新的 理论 分析 框 架 。该 分 析 框 架 从 产 业 的 微 观 基 础 开 始 ,遵 循 “ 企业 一 企业 集群 一产 业” 的逻 辑 主 线展 开分 析 并 以此 理论 为基 础 ,选择
中部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一是增长潜力基准 , 对于像中部这样人口规模巨 大 、工业水平不高和产业结构具有特殊性的地区 ,工业 增长速度一直很高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特殊性 使中部工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地区 的特点 ;二是就业功能基准 ,由于中部地区人口众多 ,在 选择主导产业时 ,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要考虑产业的就业 功能 ,这是由巨大的就业压力及其经济和社会影响所决 定 ;三是产业关联基准 ,一个产业只有与其他产业具有 广泛 、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 ,才有可能通过集聚效应与 乘数效应的作用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进而带动 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因此 ,产业关联效应是选择区域 主导产业的一个重要基准 [ 5 ] ( P2) ;四是比较优势基准 ,
多阶段——多基准主导产业选择方法

多阶段——多基准主导产业选择方法作者:黄铭朱孝忠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第13期摘要:主导产业是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对经济发展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任何国家或区域某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都必须要有主导产业(群)的拉动或推动作用。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主导产业的基本理论,然后分三步设计了延边主导产业选择的程序,综合四种选择基准,选择出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主导产业。
关键词:主导产业;比较优势理论;DEA基准;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一、主导产业选择的基本理论主导产业是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带动和引导作用的产业,即一个区域,在某一时期内,是发展经济所依靠的重要产业。
与其他产业相比,它们占有的比重较大,对经济发展,以及其他产业发展,具有很强前向拉动或后向推动作用。
在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实行倾斜式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关键。
因而,主导产业的选择成为理论界和经济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
在产业经济理论史上,许多学者提出了界定主导产业的基准,其中最著名的有比较优势基准、需求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和产业关联基准等。
除此之外,一些学者又陆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比如增长后劲基准、短缺替代弹性基准、瓶颈效应基准、经济发展阶段基准、社会生态环境基准、就业功能基准、可持续发展基准、钻石理论基准、DEA(数据包络分析)基准、SSM(偏离-份额方法)基准等。
二、主导产业选择的程序设计本文基于现有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理论和方法,以吉林省朝鲜族自治州为例,考虑产业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分析方法的简便有效性,设计主导产业选择的程序如下。
第一步,建立反映产业规模和产业经济效益的初选指标体系:总产值比重;增加值比重;固定资产比重;就业比重;利税比重;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率;产值利税率。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延边34个产业进行初选,筛选出前15位产业,作为候选产业。
秦皇岛主导产业群的选择及优化——基于投入产出表

经济研究导刊
E ONOMI R EAR C C ES CH GUI DE
N .6 2 0 o1 , 0 8 S r lNo3 ei a .5
秦皇岛主导产业群 的选择及优化 基 于投入产 出表
杨摘Leabharlann 芳 ( 燕山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河北 秦皇岛 0 0 3 ) 5 0 1 要 : 市主导产业是 区域 经济发展 的主要 源泉 , 区域产业现代化的航标。 20 城 是 以 0 2年秦 皇岛市投入产 出表
二 、 皇岛 主导产 业的选 择 秦
( ) 一 应用产业关联度筛选秦皇岛主导产业 为 了便 于确 定 主导产业 ,本 文 以 4 4 0× 0流 量表 为基
产业突破 , 带动相关产业的整体跃迁 ;创造就业机会基准 ” “ ,
主导产业部 门及其相关部 门应能吸收较多的劳动力 , 为社会 创造 出更大的就业机会 ;可持续发展基准” “ ,主导产业必须 把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 出“ 突 绿色产业 ” 的地
为基础 , 根据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 建立反映产业发展 综合能力的指标体系, 经过筛选、 综合评定再到后续分析的过
程, 最终确 定出“ 十五” 期间秦皇 岛市的主导产业群 , 并对主导产业群的优化提 出对策。
关键词 : 主导产业 ; 投入产 出表 ; 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 :17 文献标 志码 : 文章编 号:6 3 2 1 20 )6 O 1 ~ 3 F 2 A 17 — 9 X(0 8 1一 14 0 主导 产业 , 是指 在经济发 展中 , 或在工业化 的不同 阶段 上出现的一些影 响全局的在 国民经 济中居于 主导地位 的产 外 , 映其他基准 的指标有很多 , 反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 , 并参 照厦 门市投 入产 出课题 开发组关于 厦门主导产业选 择的相 关研 究指标隅 选取 以下系数 : , () 1感应度 系数 : 反映 国民经济 各部 门均增加一 个单位 最终使用 时, 某一部 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 。 () 2影响力系数 : 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 门增加一个单位最 终使用时 , 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 () 3 技术系数 : 映了产业 的科技创新 能力 , 反 表明每单位 总投入能够得到多少新 创造 的价值。其 中, 新创造的价值为 主导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驱动轮 , 也是形成合理和有效 的 产业结构契机 , 产业结 构必须以它为核心 才能快速 向高级化 推进 。因此 , 正确选择 主导产业 成为产业结构提升 的前提 和 基础 。选择主导产业 , 首先涉及 的就是选 择标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8462(1999)06-0023-04
关于地区或城市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与方法的探讨①
冯 杰,荣朝和(北方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北京 100044)
摘 要:在理论界对近十多年来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绩效进行评估和反思的同时,选择并优先发展主导产业的政策正越来越多地引起许多地区或城市的重视,并表现出由国家层面向地方层面转移的趋势。本文论述了地区或城市层面相对于国家层面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与产业政策实施上的特点与区别,进而对符合目前我国地区或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一般基准与方法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主导产业;城市经济;基准;方法中图分类号:F3;F224.9文献标识码:A
在地区或城市(以下简称地区)经济发展中,尽管理论上在有关政府与市场的功能定位和分工协作上存在较多的分歧,特别是由政府出面去弥补“市场失灵”这一不足时,不可避免地又要面对“政府失灵”的问题,但关于主导产业理论争议的根本分歧不在于是否应该选择和优先发展主导产业,而主要集中在能否科学地选择确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主导产业,以及对于选择确定出的主导产业,在其发展主体和手段上,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和采取的措施。因此,与此并不矛盾的是,每一地区竞争优势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其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优先发展那些基础良好,有比较较优势,能够带动其它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是制定地区产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主导产业的选择和确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主导产业又具有多种社会经济功能,因此,如何根据地区自身不同于国家的特点,构建和运用一种科学合理的选择确定方法,较好地解决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方面的困难,就成为适宜于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中的关键。
1 地区或城市选择并优先发展主导产业的实践与意义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世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往往是由数个主导产业部门的高度发展带动起来的。罗斯托较早对主导产业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提出经济成长是一个经济起飞和经济成熟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积累率在10%以上,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持续增长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正确选择和扶持发展主导产业,则是第二个基本条件。这是由主导产业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的核心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所决定的。作为主导产业一般应具备三个基本特征:①依靠科技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②形成较高的持续增长率;③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它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在产业发展和经济运行中,主导产业由于其所处的特殊位置和自身固有的特点,使它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往往率先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比其它产业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主导产业由于处于产业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在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产业体系中,与其它产业具有很强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技术联系,其发展往往能带动一大批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扶持和优先发展主导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引起了许多后进国家和地区的重视。从国际上来说,较具有代表性的日本、韩国等都是通过制定并采用适宜的产业政策和配套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重点树立和倾斜发展主导产业,从而有效地带动了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本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在实现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机制都不足以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足够的推动力,人们对通过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抱有较高的热情和期望。因此,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国是一个较多推行包括主导产业优先发展在内的产业政策的国家。对于有关产业政策推行的结果,目前理论界正在积极进行的评价与反思,尚不能形成一个比较明确和统一的结论。但在实践上,推行主导产业优先发展战略的主体正表现出从国家到省再到地区和城市的变化趋势。
第19卷第6期1999年12月 经 济 地 理ECONOMICGEOGRAPHY Vol.19,No.6Dec.,1999
①国家科技部区域发展重点研究课题《深圳市龙岗区工业结构升级与主导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相关内容。
收稿日期:1999-06-13;修回日期:1999-11-25在国内许多地区和城市,为推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考虑采用重点倾斜发展主导产业的政策来促进并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如湖南省株洲市是个传统工业城市,已形成了机械、冶金、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的产业格局。近期株洲市立足本地实际,确立了以新材料产业、食品产业和新医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深圳市龙岗区通过对自身发展条件的分析,确立了未来10年内工业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即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依靠高新技术,重点扶持和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开拓机电一体化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实施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先行,机电一体化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两翼齐飞的“1+2”主导产业发展战略,以带动全区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山东淄博市以新材料、精细化工、新药及生物技术作为跨世纪发展的主导产业,确立了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战略,包括科技主导、动态渐进、增量调整、嫁接改造、持续发展和跳跃增长等战略,淮南市在主导产业的发展上采取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策略,将煤电化一体化产业、精细化工业、医药产业和新产业作为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和培育。根据淮南由能源城市向综合城市分两步走的战略,在淮南由能源型城市向复合型城市转换的过程中,重点发展“3+1”型主导产业。其中煤电化一体化产业是基础,精细化工业、医药产业是核心,新产业是后备军。这些以主导产业的确定为核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并使之高级化的战略思想,对于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区推行主导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尽管同样面临着与国家层面上相同的理论问题,但相对而言,有许多积极因素。首先,在选择和制定更加符合当地实际的主导产业及相关产业政策的能力上,地区政府易于做到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行为;其次,由于地方政府要直接面对并解决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具体问题,有效的测量监督机制容易形成;再次,地方政府更接近市场,与当地企业之间在利益关系上更趋于一致。因此,地区推行主导产业优先发展战略更易于取得较好的产业政策效果。
2 地区或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特点与基准国家与地区在选择主导产业时既有共性,也有区别。与国家相比,地区经济结构及其主导产业的选择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地区产业结构中往往不具备完整的国民经济部门体系;②地区经济体系相对于国家经济体系更具有开放性,地区用于保护主导产业的能力和手段受到限制;③地区产业之间的关联性随地区地域范围的大小和地区经济专业化程度的高低而呈正比例变化;④地区主导产业的数量受地区整体经济规模和地区支持实施产业政策的能力限制。基于以上差别,在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确定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①“有所为,有所不为”;②强化对市场的分析与预测;③更多地着眼于与所在或相邻区域之间的产业分工协作关系;④必须协调与高一级地区产业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在范围更小的城区经济结构分析和主导产业选择上,应更多地注意这些差别。主导产业的特征和作用是通过选择基准具体体现的。关于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确定,国内外从理论到实践上都做了许多探索。总体来看,主要是从产业结构演化规律、主导产业的特点及本地区瓶颈因素等角度来考虑的,而且这些基准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历史条件下都有不同的侧重。根据目前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应当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市场需求前景的角度来判定,
主导产业须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通常人们用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来反映某一产业产品的市场前景。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指人们对于某一产业产品的需求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相关系数。按此角度,需要选择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把主要大类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最高或较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才能促进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使经济增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②从产业之间带动作用的角度来看,主导产业须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产业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产业之间的带动作用反映在产业的前后向联系上,是以产业关联度来表示其大小的。产业关联度,是不同产业之间技术结构和产品的需求结构的扩散程度及其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强度。在经济发展中,一个产业部门的前后向联系效应越大,其引致其它产业部门发展的能力就越高,
其发展的条件就越充分,机遇就越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越大。③从解决就业问题的角度看,主导产业须具有较强的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就业压力日益增大。一方面是源源不断的新一代劳动力大军需要安置,另一方面面临职工下岗再就业的压力。就业问题正在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当考虑这个因素,使其具有较强的就业容量或能带动其它产业解决和缓解就业矛盾。④从区域比较优势角度看,主导产业要有较强的“动态比较综合优势”。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产业也各不相同。“动态比较综合优势基准”就是要从现实的地区经济优势产业出发,按照区域产业专业化分工的基本格局,结合本地产业技术的进步程度及其相关的产业潜在能力,来综合选出符合社会需求导向原则、能取得相对比较利益的地区主导产业。这样,使地区主导产业具有在本地区及其相
42经 济 地 理 19卷邻区域内的产业比较生产规模优势、产业比较生产率优势和产业比较利益优势,从而实现既保证地区产业优势的充分发挥,又保证各地区产业相互依赖,共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目标。
3 地区或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三因素综合判别法”以基准为基础构建具体的选择方法,对于正确选择主导产业至关重要。自日本的莜原三代平在20世纪50—60年代提出“筱原两基准”之后,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的设计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立足于这一基准,人们选用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方法,其中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是各种方法当中的主流。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根据美国运筹学家萨蒂的“层次分析法”所设计的包括指标分类、专家调查到统计分析等方法在内的系统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但由于在获取专家意见的关键环节上难于操作,使得专家意见的选取很大程度上成为决定主导产业的最终选取结果是否正确的关键所在。同时,传统的主导产业选择方法只从市场和生产两个方面进行考虑,比较适合于外部经济运行环境相对稳定的国家或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但对于一个相对较小的地区,由于其所参与的市场分工与协作的程度更高,经济发展相对于一个国家更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均衡性,容易实现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因此,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考虑其目前,特别是未来经济发展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根据主导产业选择的一般理论和地区经济与产业结构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