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墓葬壁画制作工艺初步研究(2)

合集下载

中国墓室壁画考古研究

中国墓室壁画考古研究

中国墓室壁画考古研究墓室壁画作为中国古代墓葬文化的重要形式,在近四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墓室壁画作为一种具体的墓葬形制,形成了一套非常系统的墓葬图式体系,反应出中国古代深远的丧葬观念和信仰,同时也丰富了中国古代绘画的造型技巧和表现形式。

一、汉代墓室壁画的起源墓室壁画的出现与先秦和西汉早期宫殿与庙堂壁画的兴起有明显关系,在《孔子家语·观周》记孔子适周时曾于雒邑明堂见到过壁画,说:“孔子观乎明堂,睹乎四门之牖,有尧舜、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

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而负斧扆,南面朝诸侯之图焉。

”墓室壁画作为地上宫殿、庙堂壁画在地下的延续,其背后恰好反映了古代中国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

墓室壁画是专门为墓室建设而创作的,墓壁作为墓室壁画的重要载体使得墓室壁画得以良好的发展,西汉中期以后,横穴墓室的出现,墓室内部空间增大,从而为壁画存在留下了余地。

二、墓穴结构的演变对汉墓壁画构图形式的影响。

在西汉中期之前,古人以竖穴土坑木椁墓为主。

到了西汉中期之后,横穴墓的出现和流行,这种用空心砖、石材或并用砖石将棺与随葬品置于有墙、有柱、有顶的“室”内,以室取代椁。

这样的墓葬形式的转变,使墓中壁画出现成为可能。

汉代以后,除结构单纯的土洞墓始终流行以外,还出现了像满城中山王墓、永城梁王墓、徐州楚王墓之类的开凿在山岩之中的巨型崖洞墓。

也有不少是将墓室或椁室砌筑在预先挖好的洞穴墓圹之中的。

汉代墓室形制上的突破,不仅扩大了墓室的空间,也为墓室壁画提供载体。

墓室结构的不断改变和进步,促使墓室壁画构图的形制的多种多样,墓室壁画作为墓室建筑的一部分,其构图形式自然要适应墓室的内部空间结构,这正是“壁画与空间的共存关系和同一性原则,决定了壁画在逻辑上不可以与其所处的空间脱离”因此,汉代墓室壁画的构图总体上依然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在整体看来,汉墓壁画的构图讲究平面效果,以横向式的构图见得较多,远近按上远下近排列。

汉墓壁画布局严谨,构图充满气势和神韵,根据墓室内部的空间结构的要求,主要表现出五种类型:1、独幅小构图,多是一砖一画,画面主要由一个或少量几个形象构成,具有独立的意义。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研究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研究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研究洛阳汉代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这些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和文化的宝贵资料。

本文将探讨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艺术风格和研究现状,介绍其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1. 主题丰富多样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的主题包括宫廷生活、宴会、游戏、狩猎、农耕、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

这些主题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 表现手法独特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洛阳汉代墓室壁画以简练、明快、充满生机的线条和色彩为特点,形象生动、构图丰富、细节丰富、立体感强。

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

3. 融合多种艺术元素在壁画的创作中,艺术家们运用了中国绘画、雕塑、刺绣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壁画中的装饰花纹、色彩对比、形体结构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1. 鲜艳夺目的色彩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的色彩鲜明夺目,运用了大量的红、黄、绿、蓝等明亮的颜色,在墓室的白色或灰色背景上呈现出强烈的对比效果,使画面显得活泼而富有生机。

2. 线条简练流畅在线条的运用上,洛阳汉代墓室壁画以简练、流畅的线条为主,勾勒出人物的形态、衣饰和动态,给人以朴实而不失华丽的美感。

3. 立体感强烈洛阳汉代墓室壁画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注重了人物的立体感和动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随时可以走出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近年来,随着考古学和艺术史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学者们通过对墓室壁画的发现、整理、分类、比较和分析,逐渐揭示出了这些壁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1. 对壁画的发现和整理考古学家们通过在洛阳地区的大规模发掘活动中,陆续发现了一大批精美的汉代墓室壁画,这些壁画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保存完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河洛古代墓葬与壁画艺术的保护与研究

河洛古代墓葬与壁画艺术的保护与研究

河洛古代墓葬与壁画艺术的保护与研究河洛地区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的摇篮,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河洛地区,古代墓葬和壁画艺术是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墓葬和壁画代表了古代人民的生活、信仰和艺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加剧,河洛地区的古代墓葬和壁画艺术遭受了严重的侵害,需要加强保护和研究。

一、河洛古代墓葬的特点及保护河洛地区历史悠久,墓葬密集,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古代墓葬是很重要的,代表了古代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

这些古代墓葬通常被建筑在山脚下或地势较高处,墓葬的规模大小也各不相同,有的较为简陋,有的豪华宏伟。

古代墓葬中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和金银器等,是了解古代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重要依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建设的不断扩张,一些古代墓葬的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一方面,一些古墓葬由于处于较为偏远的地区,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到达,致使墓葬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大规模拆迁,使得古墓葬面临被破坏或破坏的危险。

要加强对古代墓葬的保护,需要政府部门提高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加大对古墓葬的保护力度,同时加强对古墓葬的科学研究,为古墓葬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古代壁画是古代人民的艺术创作,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历史文化内涵。

河洛地区的古代壁画艺术主要分布在墓葬中,多以绘画和雕刻的形式呈现,包括绘画、文字、图案等。

古代壁画艺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是了解古代绘画艺术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见证。

古代壁画的保护形势也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为破坏,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的壁画破坏和盗窃行为,严重危害了古代壁画的完整性和保存;二是自然因素破坏,包括天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导致壁画褪色、变质。

为了保护好河洛地区的古代壁画艺术,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政府部门应当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古代壁画的保护加以明确规定,从制度上保护古代壁画的完整性和保存。

唐代璧画制作的方法

唐代璧画制作的方法

唐代璧画制作的方法唐代璧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其制作方法独特且复杂。

以下是有关唐代璧画制作方法的详细介绍:一、研磨颜料:制作唐代璧画的第一步是准备颜料。

唐代璧画所用颜料多采用矿石研磨而成的颜料,如青砂、朱砂、赭石等。

首先将各色颜料与适量的水混合,然后用研钵和研杵反复研磨,直到颜料呈现出细腻且均匀的质地。

二、制作底稿:制作唐代璧画的第二步是制作底稿。

唐代璧画多采用棉或绢布作为画面的基础材料。

首先,将棉或绢布用清水清洗干净并晾干。

然后,将材料切割成所需尺寸,并用砂纸磨光以便于后续的描绘。

接下来,使用墨水或铅笔在布料上进行初步的素描,确定画面的大致构图和细节。

三、上底色:制作唐代璧画的第三步是上底色。

在底稿中的每个部分,使用大号毛笔沾取适量的颜料,用平整一致的笔触填充整个区域。

上底色时需要注意颜料的均匀性和质地的柔和,以确保整个画面的基调一致且和谐。

四、描绘轮廓线:制作唐代璧画的第四步是描绘轮廓线。

使用细毛笔沾取颜料,在已上底色的区域中描绘出物体的轮廓线。

描绘轮廓线需要掌握笔触的粗细和轻重,以表现出物体的形状和立体感。

五、渲染细节:制作唐代璧画的第五步是渲染细节。

使用中号毛笔沾取适量的颜料,通过层层叠加的方法渲染物体的阴影和细节。

渲染细节时需要注意细节的准确性和细腻的表现,以增强画面的逼真感和观赏效果。

六、修整修饰:制作唐代璧画的第六步是修整修饰。

当整个画面的描绘和渲染基本完成后,需要对画面进行修整和修饰,以强调重点和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修整修饰可以包括增强对比度,补充细节,调整颜色饱和度等。

最后,使用毛刷清理掉多余的颜料和灰尘,使画面更加干净和明亮。

七、装裱挂饰:制作唐代璧画的最后一步是装裱挂饰。

将制作完成的唐代璧画通过卷轴装裱的方式进行保存和展示。

首先,将画面隔开一段距离,选择纸张或绢布裱边,用胶水粘贴在画布四周。

然后,将裱边的画布折叠起来,用丝线固定。

最后,将底部和顶部固定在轴子上,并在顶部装上配饰,如坠球或丝带等。

中国古代墓葬壁画异形支撑体制作技术探讨

中国古代墓葬壁画异形支撑体制作技术探讨

中国古代墓葬壁画异形支撑体制作技术探讨中国古代墓葬壁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在古代中国,墓葬壁画不仅是为了装饰墓室,也是为了祭祀先祖、表达对逝者的追悼和怀念之情。

在古代墓葬壁画中,异形支撑体是一种重要的制作技术,其独特的形式和结构给墓葬壁画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异形支撑体概述异形支撑体是一种古代中国墓葬壁画中常见的制作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将画面分成若干部分,通过支撑框架将各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画面。

这种技术可以使墓葬壁画更加牢固耐久,同时也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多样,增加了艺术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二、异形支撑体的制作技术1.选材:异形支撑体的制作需要选用质地坚固、不易变形的材料,常见的材料有木材、竹子、铜铁等。

2.设计构图:在制作异形支撑体时,需要首先设计好构图,确定画面分割的位置和形状,同时考虑支撑框架的结构和稳固性。

3.制作支撑框架:根据设计好的构图,制作支撑框架,将各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画面。

4.固定墓葬壁画:将制作好的支撑框架固定在墓葬壁画上,使其稳固可靠,不易脱落。

5.上色涂装:在支撑框架固定好后,对墓葬壁画进行上色涂装,使其色彩明快、富有层次感。

6.修饰装饰:对已经完成的墓葬壁画进行修饰装饰,增加其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三、异形支撑体的艺术特点1.视觉冲击力强:异形支撑体制作的墓葬壁画往往分割成若干部分,各部分之间通过支撑框架连接在一起,形成立体感强烈的画面,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2.结构稳固耐用:异形支撑体制作的墓葬壁画具有结构稳固、耐用的特点,可以保证墓葬壁画长期保存,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

3.艺术表现力丰富:异形支撑体制作的墓葬壁画通过画面分割和连接,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多样,增加了艺术表现力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四、结语通过以上对中国古代墓葬壁画异形支撑体制作技术的探讨,可以看出这种技术在古代中国墓葬壁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研究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研究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研究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在洛阳地区,有着丰富的汉代墓室壁画,这些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研究汉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本文将就洛阳汉代墓室壁画进行研究,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一、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和特点洛阳地区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主要集中在洛阳市区及周边地区,主要是汉代贵族和富商的家族墓室。

这些墓室壁画的发现,为我们了解汉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的描绘日常生活场景,有的绘制神话传说故事,有的表现宗教祭祀活动,有的展示宴会娱乐场面,有的刻画抒情爱情故事等,内容涉及面广,展现出汉代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的风格多样,有的图画写实生动,有的线条流畅简洁,有的笔墨繁复丰富,有的色彩明快绚丽,总体来说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风貌。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的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刻画在壁石上的浮雕图案,也有绘制在壁面上的彩绘图画,还有以墨线描绘的线条图案,形式多样,千姿百态。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在艺术价值方面,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的艺术表现力非常丰富,绘画技法娴熟,形象生动逼真,构图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和谐,线条流畅有力,呈现出浓厚的艺术氛围和独特的审美风格,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这些壁画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和人们的精神追求,通过这些绘画作品,可以深刻了解汉代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

在文化价值方面,洛阳汉代墓室壁画展示了汉代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融合和宗教信仰多元等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汉代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

这些壁画还蕴含了丰富的宗教、神话、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价值。

中国古代墓葬壁画异形支撑体制作技术探讨

中国古代墓葬壁画异形支撑体制作技术探讨

中国古代墓葬壁画异形支撑体制作技术探讨作者:霍宝强来源:《文物世界》 2014年第6期霍宝强壁画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绘画形式,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诉说着各个历史时期独特文化,诠释着各时代辉煌灿烂的历史、社会形态、意识形态、民俗民风等,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存。

中国古代壁画主要以洞窟壁画、墓葬壁画和寺观壁画三种形式存在,其中墓葬壁画在反映各个时期的丧葬习俗的同时,也揭示着当时的社会习俗、文化传承、艺术创作水平等,在绘画艺术和历史文化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受到各种自然的、人为的破坏或者客观条件的制约,大多数墓葬壁画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进行原址保护,而是采取了回填保护或异地搬迁保护的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及文物保护技术的进步,绝大部分考古发掘墓葬壁画采取了异地搬迁保护的方法。

由于这些壁画经历了长期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后期人为的破坏与干预,地仗结构、颜料层、支撑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结合实际情况,异地搬迁保护的墓葬壁画基本都需要进行更换支撑体。

搬迁、揭取工作已经对壁画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损伤,而支撑体的研究、制作、更换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支撑体的合适与否是壁画能否长久保存的重要因素。

目前壁画保护领域对颜料层、地仗层的保护研究已有很多借鉴,对异地搬迁保护的壁画支撑体也有所研究,但已有的对壁画支撑体的研究多是平面、规则的弧形壁画的支撑保护,在遇到诸如大面积异形、不规则弧面甚至是墓室复原等情况时,更换支撑体就有很大的技术难度和成本门槛。

本文就此问题展开分析研究,以期找到支撑效果更好、操作更便捷、技术成本和经济成本都低廉的壁画异形支撑体制作技术。

一、墓葬壁画结构特点通过考古发掘发现的中国古代墓葬壁画时代跨度比较大,种类多,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壁画墓采取了回填保护的方式。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随着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的发展,对考古新发现的壁画墓选择性地采取了异地搬迁保护。

就中原地区而言,搬迁、揭取的墓葬壁画以汉、唐、宋、辽、金、元这几代居多,北齐壁画墓较少,但北齐墓葬壁画面积较多。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研究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研究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研究洛阳汉代墓室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遗产之一,吸引了无数艺术史学家的关注与研究。

墓室壁画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和审美追求的重要反映,也是探索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对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的研究进行探讨。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意义重大。

这些墓室壁画不仅是汉代社会生活的艺术展示,也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它们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和精细绝妙的技艺,生动地记录了当时人们的衣着、娱乐、工作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景。

墓室壁画还揭示了汉代社会的阶级差异和价值观念,为研究当时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的艺术特点体现了当时艺术风貌。

从整体上看,洛阳汉代墓室壁画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核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题材上,墓室壁画主要分为墓主人墓室、家族墓室和附属墓室。

墓主人墓室一般描绘墓主人的生活和世界观,家族墓室则描绘家族祭祀和丧葬仪式,附属墓室多描绘乐舞、娱乐和祈福等场景。

在表现手法上,洛阳汉代墓室壁画常采用描绘主体的线描技法,结合明暗、色彩和纹饰等造型语言,形成独特的装饰风格和审美效果。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考古学、艺术史和文化人类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研究。

考古学的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为研究提供了实物基础。

艺术史学家通过对壁画题材、风格和技法的分析,探究当时的艺术发展和审美观念。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可从社会、宗教和政治等多个层面来解读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也能更好地推动汉代社会历史和艺术史的研究。

墓室壁画的保护与传承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只有让这些古老的艺术品永远闪耀光芒,才能让后世子孙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一大同北魏壁画墓颜料层图二 李邕墓颜料层
图四 献马图颜料层 图五 献马图壁画右下角红色630X图六献马图壁画马臀橘黄 400X
图七 山西汾阳宋金墓群 图八 湖南岳麓书院宋墓
N B O
艺已经规范化,宋代建筑家李明仲《营造法式》对泥作层薄薄的白色层,分析为碳酸钙(图一)。

据此可推测制度壁画做出规定:“面壁之制, 先以粗泥搭络毕,绘画工艺为:涂刷颜料层和石灰水,或者颜料调合石灰水涂施;表面石灰水充分接触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候稍干,再用泥横被竹蓖一重,以泥盖平,方用中泥发育良好的碳酸钙晶性,使得表面较为坚硬;而内部的细衬、泥上施细沙,候水胀定收,压十遍,令泥面光碳酸钙来不及继续反应,则保持了细小的晶体颗粒。

泽。

”这个方法多用于宫室壁画和寺观壁画的制作,墓山西汾阳宋金墓群、湖南岳麓书院宋墓壁画颜料分室壁画在制作上便简单了一些,也有不少墓葬壁画没有麦草泥这一层,而是直接在砖墙上涂刷白灰水,然后绘画。

我们对山西汾阳宋金墓群颜料分析显示,其中彩绘壁画是在墓壁刷一层白灰水绘画。

(三)彩绘层胶结材料
墓葬壁画画面层胶结材料由于胶结材料老化流失等原因,目前研究并不多见。

从其他类型壁画、彩陶等彩绘文物中胶料的分析情况看,古代彩绘文物颜料层所使用的胶料一般为天然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鸡蛋、动物胶(包括皮胶、骨胶等)、植物胶(桃胶图一○ 西安理工大汉墓壁画局部
图九 山东东平壁画墓局部图一一 李邕前室西壁屏风边缘
中国古代墓葬壁画制作工艺初步研究
作者:王伟锋, 李蔓, 夏寅
作者单位:王伟锋,夏寅(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陕西 西安,710600), 李蔓(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河北 邯郸,056002)
刊名:
文博
英文刊名:Relics and Museology
年,卷(期):2014(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wenb201405016.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