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定律的启发
万时定律读后感

万时定律读后感读完万时定律,我就感觉像是被人在脑门上敲了一闷棍,然后突然开窍了。
这万时定律简单来说,就是要在某个领域投入一万个小时,你才能成为大师。
一万个小时啊,听起来就像个天文数字。
我当时就想,这得花多久啊?感觉就像要跑到宇宙尽头再跑回来那么漫长。
不过呢,仔细想想,还真挺有道理的。
就拿那些大明星来说吧,那些演技超棒的演员,他们可不是一出生就会演戏的。
肯定是在无数个片场,对着无数个镜头,一遍又一遍地排练、表演,慢慢积累经验,不知不觉就把那一万个小时给凑齐了。
像周星驰,他早期演那些小角色的时候,估计就在一点一点地积攒他的“一万小时”。
后来我们看到他在电影里游刃有余地搞笑、表演深刻的角色,那背后都是时间堆出来的啊。
再看看那些体育明星,比如C罗。
他在球场上能做出那么酷炫的动作,射门那么精准,那肯定是在训练场上挥洒了无数汗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练习盘带、射门、体能训练等等。
这一万个小时就像是一个魔法数字,只要你坚持达到了,就好像能开启成功的大门。
这定律也让我有点沮丧,因为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好多事情上都是浅尝辄止。
我想学画画,画了几天觉得线条都画不直,就放弃了;想练吉他,手指疼了就把吉他扔一边了。
我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离一万个小时差得远着呢。
但是呢,它又给了我希望。
毕竟这是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只要我能在一件事情上坚持下去,每次一点点地积累时间,说不定哪天我也能成为某个小领域的高手呢。
比如说我现在又重新捡起写作这件事,虽然我知道自己文笔还很幼稚,但一想到万时定律,我就想,只要我不停地写,总有一天我能写出让人拍案叫绝的文章。
这万时定律就像是一个严厉又慈祥的导师,它一方面告诉你成功没那么容易,别老做白日梦;另一方面又鼓励你只要肯花时间,就有希望。
反正我是打算在某些事情上好好跟这个定律较较劲了,我就不信我凑不齐这一万个小时,到时候我也能成为让别人羡慕的厉害角色!。
一万小时理论读后感

一万小时理论读后感读完这个一万小时理论啊,真的是让我有好多话想说呢。
一开始听到这个理论,我就想,啥?一万个小时?这得多久啊!这就像是你跟我说要绕着操场跑个几千圈似的,直接把我给吓住了。
但是呢,仔细想想,还真挺有道理的。
就好比学弹钢琴吧。
你看那些钢琴大师,在台上弹得行云流水,手指在琴键上就像跳舞一样。
人家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这么厉害的。
那肯定是从一开始连哆唻咪都找不准,到坐在琴凳上一个音一个音地练,练了好久好久,累计起来说不定就超过一万个小时了。
在这一万个小时里,有弹错音被老师骂的时候,有觉得曲子太难想放弃的时候,但是坚持下来了,就成了大师。
这就像爬山,一万个小时就是那漫长的山路,只有一步一步地走,才能到达顶峰看到最美的风景。
这个理论也让我想到了我自己学做菜的经历。
刚开始我连个炒鸡蛋都能炒糊,那鸡蛋就像被我虐待了一样,黑乎乎的。
我当时就想,做饭怎么这么难啊。
可是我又特别想做出像饭店里那样色香味俱全的菜,于是就经常做。
慢慢地,我开始知道什么时候放盐合适,火候怎么控制。
现在虽然不敢说自己是大厨,但至少能做出几样拿得出手的菜了。
我这肯定还没到一万个小时,不过已经能感觉到这个过程中坚持和积累的力量了。
不过呢,这一万小时理论也不是说只要熬够了时间就一定能成为专家。
就像有些人在流水线上工作,工作时间也很长,但可能并没有成为某个领域特别厉害的人。
这就告诉我们啊,这一万个小时得是有目的、有思考、不断改进的练习。
不能傻愣愣地重复做一件事,就像一头拉磨的驴,转了一万圈也还是在原地。
我们得像那些聪明的学习者一样,每次做都要想想哪里做得不好,下次怎么改进。
而且啊,这个一万小时理论也给了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很大的希望。
以前总觉得那些很厉害的人都是天才,离我们遥不可及。
现在知道了,就算不是天才,只要肯花时间去钻研,去努力,也能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
这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小门,虽然门有点窄,路有点长,但是只要坚持走下去,就有机会看到门后的精彩世界。
1万个小时法则

1万个小时法则摘要:1.什么是1万个小时法则?2.1万个小时法则的实践案例与应用3.如何运用1万个小时法则提升自己?4.1万个小时法则带来的启示正文:一、什么是1万个小时法则?1万个小时法则,又称“一万小时定律”,是由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的定律。
他指出,无论是在音乐、体育还是科技领域,那些顶尖的专家和高手,都是通过持续不断地练习,积累了至少1万个小时的投入,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二、1万个小时法则的实践案例与应用1.音乐领域:世界著名钢琴家朗朗,从小开始练习钢琴,每天至少练习8小时,历经数十年的坚持,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2.体育领域:篮球巨星科比,巅峰时期每天早晨4点就开始训练,持续了整整20年,才有了他在篮球场上的辉煌战绩。
3.科技领域: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在年轻时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编程经验,最终成为了计算机行业的领军人物。
三、如何运用1万个小时法则提升自己?1.确定目标:明确自己想要在哪个领域取得成就,为实现目标奠定基础。
2.制定计划:制定合理的练习计划,确保每天都能有固定的时间投入到练习中。
3.持之以恒: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4.不断反馈:在练习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5.寻求导师:寻找领域内的专家或导师,向他们请教,以便更快地提升自己。
四、1万个小时法则带来的启示1.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持续不断的努力和积累。
2.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高手,关键在于是否愿意付出1万个小时的辛勤努力。
3.不要害怕失败,要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4.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总之,1万个小时法则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够在某个领域持续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刻苦练习,最终都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万小时定律作文范文

一万小时定律作文范文小时候,我们总是会被告知“熟能生巧”,而“一万小时定律”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一万小时定律是由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提出的,他认为要想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就需要投入一万小时的时间。
这一理论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验证,无论是音乐、体育、科学还是商业,都有着无数成功人士的故事为证。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音乐领域。
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曾经说过,“如果我一天不练琴,我就感觉到了;两天不练,我的教师就感觉到了;三天不练,观众就感觉到了。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成功需要不断的练习。
像贝多芬、莫扎特这样的音乐大师,都是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每天投入数小时的练习,才能成为音乐史上的传奇人物。
其次,体育领域也是如此。
在篮球界,乔丹、科比等巨星都是通过每天不断的投入时间和精力,才取得了不朽的成就。
而在足球领域,梅西、C罗等球星也是通过长期的刻苦训练,才成为了世界级的球员。
他们的成功并非来自天赋,而是来自每天不断的积累和努力。
再者,在科学领域,爱因斯坦、牛顿等伟人也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爱因斯坦曾说过,“成功是99%的汗水,1%的灵感。
”这句话说明了成功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
而在商业领域,乔布斯、马云等成功人士也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总之,一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努力。
只有在不断的练习和积累中,我们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就。
因此,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牢记一万小时定律,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万时定律读后感

万时定律读后感读了万时定律之后啊,真的是让我心里五味杂陈,又像是被人敲了一闷棍,然后又突然给了颗甜枣似的。
这万时定律说起来简单,就是不管干啥,要想成为专家得花上一万个小时。
一万个小时啊,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就好比我要成为吃火锅的专家,要是按照这个定律,那得在火锅桌前耗上多少时光呢?涮毛肚、下鸭肠,就这么一直吃一直吃,吃个一万个小时,想想都觉得肚皮要撑破了,可又有点小兴奋,毕竟能成为火锅专家呢,那在朋友面前可就太有面子了。
不过呢,这定律也让我有点小沮丧。
因为它就像一个残酷的老师,告诉我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我以前总是幻想自己突然就会了好多厉害的本事,像武侠小说里掉进山洞捡到本秘籍,出来就天下无敌了。
但万时定律告诉我,别做梦啦,不管是弹钢琴弹得像郎朗那样,还是画画像梵高一样厉害,都得老老实实把这一万个小时花进去。
可换个角度想,这万时定律又像是个充满希望的灯塔。
它给了所有人一个公平的起跑线,不管你是富贵人家的子弟,还是像我这样的普通小老百姓。
只要肯花这一万个小时,就有成为专家的可能。
就像跑步一样,不管你起跑的时候穿着多么昂贵的跑鞋,或者是光着脚,只要你能坚持跑够这个距离,就能到达终点。
而且啊,这一万个小时也不是机械地重复。
要是那样的话,我估计大家都要疯掉了。
这就好比做菜,你不能每次都把盐放错,然后还觉得自己在努力花这一万个小时成为大厨呢。
这一万个小时得是有思考、有改进的。
每次犯了错,就像把菜炒糊了,要想想为啥糊了,下次就少放点火或者多翻几下。
这样一点点积累,这一万个小时才花得值。
我还想到了我自己的一些小梦想。
我一直想写一手好文章,以前总是写个几百字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
可现在明白了万时定律,才知道那点努力简直就是沧海一粟。
要想真的成为写作的行家,还得老老实实地坐在电脑前或者拿着笔,一个字一个字地磨,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琢磨,说不定写到一万个小时的时候,我写的东西也能让人读起来拍案叫绝呢。
总之呢,这万时定律就像一把双刃剑,一边刺痛了我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一边又给了我努力的方向和希望。
一万小时定律书

一万小时定律书一万小时定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csson)等人提出的一项理论,认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投入一万小时的刻苦训练。
这个定律意味着,在任何领域取得卓越成果并非天赋所致,而是源于持续不懈的努力和坚持。
一万小时定律的提出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它告诉我们,天才并不是先天赋予的特殊能力,而是后天通过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所培养出来的。
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持续的努力和专注的训练,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其次,一万小时定律也提醒我们要具备长期目标意识和坚定的决心。
为了达到一万小时的训练目标,人们往往需要付出数年甚至是十几年的努力。
对于这个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我们需要培养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只有持之以恒地投入时间和努力,我们才能够超越自我,攀登到更高的高峰。
此外,一万小时定律还告诉我们追求卓越需要专注和集中的注意力。
在培养技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重点放在具体的训练上,并且保持高度的专注力。
而不是浅尝辄止、跳跃性地学习多个技能。
只有通过持续地专注和集中的训练,我们才能够快速地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最后,一万小时定律还提醒我们要善于利用时间和规划时间。
要成为领域专家,我们需要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将一万小时的训练划分为有序的小目标,并且坚持按照计划去执行。
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把每一分钟都充分利用起来。
只有科学地利用时间,我们才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自己。
总之,一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我们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
这个定律对每个人都适用,无论是学习、职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
只有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我们才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专家。
让我们相信,只要努力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万小时定律读后感

一万小时定律读后感
一万小时定律是指一个人如果每天专注一项技能或领域学习十个小时,那么需要学习大约一万小时才能达到世界级水平。
这个概念被广泛引用,甚至成为了一种信仰,但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概念。
在阅读有关一万小时定律的书籍和文章时,我深感这个概念的实用性和启发性。
它鼓励人们通过持续的努力和专注,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以从一万小时定律中获得启示和动力。
首先,一万小时定律提醒我们要有耐心和毅力。
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或领域都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但是,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坚持,我们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最终达到世界级水平。
其次,一万小时定律也教导我们要专注和聚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诱惑,很容易分散精力。
而一万小时定律提醒我们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某个领域或技能上,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逐渐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最后,一万小时定律还启示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反思。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总之,一万小时定律是一种鼓舞人心的概念,它提醒我们要有耐心、专注和善于总结。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我们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万小时定律读后感

一万小时定律读后感【实用版2篇】目录(篇1)1.一万小时定律的基本概念2.作者的观点3.成为专家所需的时间投入4.成功案例分析5.读后感的启示正文(篇1)《一万小时定律》是美国作家马尔科姆·葛拉威尔在其著作中提出的一个观点。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至少一万小时的学习和实践。
这种观点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让许多人对成功的路径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认为,人们一出生其实都是平等的,而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取得突出的成就,关键在于他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在很多领域,尤其是那些需要高度专业技能的领域,只有通过大量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专家。
这种学习和实践的时间成本,就是所谓的一万小时。
以 NBA 篮球明星为例,他们每天需要进行成千上万的投篮练习,才能在比赛中达到出色的表现。
这种日复一日的训练,正是他们成为篮球领域专家的关键所在。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意识到,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我们也想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就必须肯下苦功夫,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专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一万小时定律》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成功的背后需要付出的努力。
目录(篇2)1.一万小时定律的含义2.作者的观点3.成为专家需要付出的努力4.举例说明5.读后感的启示正文(篇2)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
我也一样,喜欢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是那些具有启发性的作品。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一万小时定律》的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读后感。
首先,我了解到了一万小时定律的含义。
它意味着,如果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付出至少一万小时的学习和练习。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才能够实现。
在书中,作者马尔科姆·葛拉威尔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们之所以能够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关键在于他们肯花一万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训练和学习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次NBA总冠军科比布莱恩特
666魔鬼训练—— 每周6天,每天6个小时,每次6个阶段:
中远距离投篮6000次! 跳箱 6000次!百米冲刺 6000次! 举杠铃 600次!深蹲600 次! 俯卧撑600 次!
5次冠军的荣耀
成功的秘诀
10,000小时定律——付出 666魔鬼训练法——重复
付出一定的时间, 重复同一个简单的动作, 你将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音乐神童莫扎特,在6岁生日之前, 他音乐家的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了3500个 小时,到他21岁写出最脍炙人口的第九号 协奏曲时,可想而知他已经练习了多少小 时。
象棋神童鲍比·菲舍尔,17岁 就奇迹般奠定了大师地位,但在 这之前他也投入了10年时间的艰 苦训练。
高难度进球
666魔鬼训练法
终场前的绝杀
科学新闻记者出身的他,采访报道过许多成功人士,并一直致力于把心 理学实验、社会学研究,以及对古典音乐家、冰球运动员进行统计调查。研 究显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 习1万小时——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
为什么是一万小时?
在大量的调查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无论是在对作曲家、 篮球运动员、小说家、钢琴家还是象棋选手的研究中,这个数 字——10,000,反复出现。 “一万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一万小时是最底限,而且 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 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 —无论你是谁。等于是在告诉大家,一万小时的练习,是走向 成功的必经之路。 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 为该领域的专家,这就是《一万小时天才定律》。
一万小时:让平凡变超凡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 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 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
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
变成超凡。” ——马尔科姆·的练习
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
1963年9月3日出生英国的有着牙买加血 统的加拿大人 记者、畅销书作者和演讲家 2005年《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 人物”之一 代表作品《引爆点》、《决断两秒间》、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小狗 看世界》
保险行业也是一样
保险行业你必须要坚持的三件事:
① 客户的维护与梳理——客户档案整理 ② 客户的约访——电话约访 ③ 客户的拜访——有效拜访
付出时间,重复动作! 简单,更需要坚持!
我们用“坚持每天” 立足当下,即刻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