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树人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浙江树人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浙江树人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浙江树人大学

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学生发展与服务处

二O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1.学校概况 (1)

2.就业工作概述 (2)

2.1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

2.2 就业工作组织机构..........................................

2.3就业责任的全员化..........................................

3.2017届毕业生生源数据分析 (12)

4.2017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 (13)

4.1学院就业率.................................................

4.2专业就业率.................................................

4.3不同形式就业情况...........................................

4.4用人单位数据分析...........................................

5.2017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分析 (19)

5.1各类就业招聘会的情况.......................................

5.2网站招聘信息的数据分析.....................................

5.3校友企业招聘信息分析.......................................

5.4就业服务指导工作情况.......................................

6.就业状况及满意度分析 (22)

6.1专业相关度情况分析........................................

6.2毕业半年后离职率情况分析..................................

6.3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分析......................................

6.4就业现状满意度分析........................................

6.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分析..........................

7.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25)

7.1确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7.2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追踪调查反馈机制........................

7.3近年来就业调查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分析........................

1、学校概况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树人学院)创办于1984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早成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之一,学校由浙江省政协主办、省教育厅主管。

办学以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崇德重智,树人为本”的校训,坚持“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经过30多年发展,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民办高校发展之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2004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视察学校,高度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成就并作出了重要指示。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应用型试点示范建设学校。目前学校拥有杭州拱宸桥与绍兴杨汛桥两个校区,占地1220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9亿余元,图书馆藏书168万余册,电子图书约88万余种。在中国管理科学院(武书连)2016和201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中学校综合实力均排名第一。

学校有在校学生近1.6万人,设有12个二级学院,开设42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其中1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重点专业,1个省优势专业,1个省优势建设专业,4个省新兴特色建设专业,3个省特色建设专业。拥有5个省一流学科、教育部白俄罗斯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和省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等2个学科基地,2个省行业平台,1个省创新团队,25个校级研究机构及平台。三年来,学校获10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400

余项横向课题,科研经费近1亿。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880人,其中专任教师673人;专任教师中,博士125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80.7%;正高职称教师84人,副高及以上教师占38.6%;全国优秀教师、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59人。学校正在实施“千人业师”、“百业培师”计划,着力建设“双师双能型”队伍,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学校致力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大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发展能力。目前,建有“山屿海商学院”、“绍兴黄酒学院”、“树兰国际护理学院”等9个行业学院,建有“红石梁班”、“聚光班”等50余个校企订单班、虚拟班。学校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95个,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学校注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的有机融合,设有创业学院,建有“大学生创业产业园”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载体。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近三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各类竞赛奖500余项,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约97%。学校设有考研班,近三年共有200余名毕业生被浙江大学等知名院校录取为研究生。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8万余名应用型人才。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立德树人工作。持续推进“优秀课堂”与“文明寝室”建设,以“文化艺术节”、“科技创业节”等为载体,逐步形成“四季树人”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学校

注重开放办学,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60多所院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赴境外高校学习,开拓学生国际视野,促进文化交流。

今天的浙江树人大学正在朝着“成为全国民办高校发展的排头兵和改革的先行者、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提供生动的浙江实践和经验”的目标而奋进。学校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不忘“为国植贤”的初心,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努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2、就业工作概述

我校始终把就业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学校教育质量和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检验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终端显示器”,是实现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学校把就业工作列为主要指标,衡量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工作质量,形成了“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的就业工作格局。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帮扶和服务工作,近十年来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2.1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坚持“民校对接民营”的就业工作思路,以夯实高级应用型人才规格为基础,以“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工作指针,实现就业工作中“学生满意,用人单位满意,社会满意”的目标。

2.2就业工作组织机构

我校建有相对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多级就业指导工作链,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职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统筹全校就业工作,定期分析、研判就业工作形势,研究制定就业工作目标与任务,对就业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分析就业评估信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职责:落实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分析研究本学院就业工作情况,拓展就业市场,为学生就业提

供咨询、指导、推荐等的全方位服务,结合就业信息反馈,推动专业改造和教学改革。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基本职责:制定全校就业工作计划,确定全校毕业生就业方案;为学生提供全程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与咨询,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积极拓展、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双向选择创造条件;收集、整理、发布就业需求信息,积极广泛推荐毕业生;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就业签证、户籍和档案转移等服务工作;及时做好调查学生和用人单位需求,开展就业工作研究。

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中心主要职责: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开发和建设工作,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指导大学生就业社团和创业社团开展活动。

创业学院主要职责:负责包括课程开发、教材编选、师资培训与选派、创新创业教学建设及人才培养等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包括创业孵化、创业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的创业实践指导工作;对大学生创业开展创业政策指导与咨询,围绕大学生创业工作的资金扶持、工商登记等服务工作;负责大学生创业园区管理。

2.3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措

学校在就业工作中,通过就业责任的全员化,就业服务的立体化,就业推进的多样化,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和就业管理的信息化等“五化”的要求,完善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夯实就业工作的基础,确保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学生的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2.3.1就业责任的全员化

调动各方力量,齐心协力推进就业工作,是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的有效措施。多年来,学校形成了从学校领导、全校教职工、学生以及校友、学生家长的纵向并行的就业工作链条,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以及专业教研室横向联动的就业工作通道,搭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就业工作网络,形成了全员共抓就业的工作格局。在实施就业工作全员化的过程中,学校采取四种途径进行推进。

一是落实责任。按照“早启动、早部署、早落实”的原则,学校每年在11月份召开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大会,对次年的就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进行全面部署;特别是强化“一把手工程”的责任,加大全员参与的力度,并根据宏观形势的变化和专业特点,制定了年度总的就业指标,通过指标分解,将指标落实到学院和教研室,压实每一名专业教师在指导毕业生就业中的任务要求;强化多项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落实,有针对性的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就业帮扶,解决学生的实际就业问题,突出了就业率的稳定性及就业质量在二级考核中的权重,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二是重视追踪。校院两级落实专人对每一名毕业实习阶段的学生进行认真追踪,在了解掌握毕业环节如实习状态、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的同时,及时掌握就业的状态,细化到每名毕业生准备何时落实就业单位,在何时签约,是否可以签约,预计签约的时间等,从每年3月下旬开始,每月分二次进行就业跟踪调查统计,从4月份开始每天统计公布就业情况。并对每一个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

指导,帮助毕业生尽快落实就业单位并签约,实现更充分就业。

三是抓好落实。为确保就业工作的落实,多年来,学校根据不同的工作职责,分不同层面,不同群体,分别落实具体的任务。学校层面,主要统筹各项工作,完善各项政策,落实各项责任;学院层面,主要是抓好就业指标任务的分解,将毕业生的就业推荐落实到教研室、专业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中;教师层面,主要是抓好就业推荐以及做好毕业生信息的即时追踪,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咨询,帮助解决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学校还注重发挥学生家长及学生骨干的作用。在家长层面,通过家长的社会资源,主动帮助学生寻找就业机会,落实岗位;学生层面,学校要求毕业生党员、学生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落实就业单位。学校制定就业政策,帮助特殊群体就业,形成同班同学间、同寝室同学间相互督促,互相帮助的氛围,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四是发挥校友作用。学校、学院通过定期和不定期走访校友企业,调查企业的用人需求;通过邀请校友回校为在校生开设就业、创业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观念,引导学生端正就业定位;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友企业招聘会,帮助学生更充分就业,有效拓宽了就业渠道。

2.3.2就业服务的立体化

一是建立纵向联动、横向合作的立体化就业创业工作模式。学校充分利用地处杭州市的区域优势,千方百计整合学校、政府、企业、校友等多方就业创业资源,基本建立了基础性就业创业教育、专业领

域就业创业教育、就业创业培训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建成了校企联动的就业创业导师队伍,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专业特色、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就业创业立体化服务体系。

二是多方位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学校开设了全校性的公共必修课《思政实践课--大学生涯指导》,聘请相关学科的教学名师为学生开展专业教育,实施学生见习、“企业行”活动,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创业学院与管理学院联合成立“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管理教研室”,加强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开发及教法改革研究,组织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导师共同编写校本创新创业教育类教材,建立“双创”案例库。开设有校级公共选修课《KAB创业基础》、《人生管理CEO》等课程,采取校内教师与企业家共同授课的形式,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目前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有29门,已做到创新创业类课程对在校学生的全覆盖。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展创业SYB、8+X模拟创业、电子商务创业、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及各类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培训,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

2.3.3就业推进的多样化

一是统筹资源,共育高级应用型人才。实施“千人业师”计划,推行学生每学期下企业进行专业见习、实习的“短学期”制,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先后成立了“山屿海商学院”、黄酒学院、华为网院等9个行业(企业)学院,办有“红石梁班”、“聚光班”等50余个校企订单班、虚拟班初步建设和完善了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二是营造氛围,打造就业创业校园文化品牌。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创业的校园文化建设,依托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校科技创业节系列活动等,打造以“论剑·试剑·亮剑”为核心的校园就业创业文化品牌。联合杭州市人社局,举办“创业论剑”之每年一届的“企业家进校园”创业系列主题活动以及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等活动;“创业试剑”之创业计划竞赛、模拟营销大赛、创业生涯规划大赛、种子网商创业大赛、网络虚拟运营创业大赛等活动;“创业亮剑”之青年创客会、创业实践大赛、大学生潮流生活展、创意集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创业校园文化氛围。本学年举办创新创业类校园文化活动50场次,参与学生达9000多人次。

建立蓝图大学生职业创业协会、就业创业协会、健行就业创业联盟、就业创业俱乐部、星光励志创业社、星空创业联盟等多个创业类学生社团,目前在册社员有3250名。创新创业类社团成为我校创业者集聚、交流、实践的平台。其中“蓝图大学生职业创业协会”于2016年成为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社团联合会六个主席团成员之一。

三是着力夯实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协同校内外创业资源,建设校内外各类创业实践平台28个。加大投入,加强对“一园、四区、一广场”的大学生创业产业园以及“创咖·1984”的建设。依托二级学院,建设跨境电商、软件开发、电子商务、影音制作、文化创意、生物制品等多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与学校周边的杭州市拱墅区运河跨境电商园、建华文创园、北部软件园等企业共建创业孵化实践基地19个;结合专业实际,依托“华为网院”、“山屿海商学院”等9大

行业学院,通过短学期制,每学年每个学生在相关企业开展不少于20天的创新创业实习实训;校内科技创新创业资源向全体学生开放。各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等向相关专业、创新创业学生等开放,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并配备专业教师指导。本学年,我校各类实践平台孵化大学生注册公司(含个体工商户)15家,网络创业店铺645间,学生参与创业实践达1210人次。

四是构建了“双轮驱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我校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有机融合,实现了《应用型试点示范建设方案》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和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无缝对接,解决了“两张皮”的问题。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通过教育教学任务分解,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基本知识以及项目培育、项目孵化、创业竞赛等工作落实到各个部门、学院及专业,建立了“一体两翼”的“双轮驱动”教育模式。

五是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创业实践平台。我校通过与政府、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运用地处杭州市区的区域优势,建设校内外园区孵化相结合的创业孵化体系。引入资金、共同设计目标、相互聘任教师、协同开发课程、参与企业运作,建立了九个实体运行的行业学院,做实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同时,协同专业学院、学生社团以及社会力量等多方资源,建设促进创业学生及创业项目代际自繁衍的孵化生态系统。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跨境电商、信息技术、文化创意、茶文化、鞋服类、老年服务产业、摄影及视频制作等十余个

创业生态集群,并形成了以老带新、代代相传的创业团队和项目自然繁衍的良好发展态势,推动了我校创新创业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提升。

2.3.4就业指导的专业化

一是加强校内就业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建设校、院两级就业创业导师团队。导师团队由学生发展与服务处、学院相关领导、专业教师、学生事务管理员等组成。学校积极选派就业创业教师参加各类就业、创业指导培训,组织教师到政府、企业、创业园区开展走访调研活动。目前有校内就业创业导师80人,获得全球或国家级高级职业(创业)导师证书的10人,获得创业培训资格证的30人,获得其它类别的就业创业培训资格证书的40人,2名创业导师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12人成为“杭州市创业导师”。

二是充分发挥创业校友的作用。聘请职场精英校友、创业成功校友担任就业创业导师,建设“以老带新”的就业创业指导机制,目前我校聘请了48位校友企业家担任就业创业导师。

三是外聘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实施“千人业师”计划,聘请企业家、职场精英担任就业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目前已聘请企业家创业导师69名。

2.3.5就业管理的信息化

建设就业信息化平台,提供精准、便捷的就业服务。一方面加强了就业网站建设,及时更新内容,面向学生发布就业信息和就业工作政策;另一方面,学校还通过短信平台、微信平台,有针对性向学生

推送招聘需求信息,发送相关就业工作通知。

做好与省就业管理系统的对接,引导毕业生及时注册并激活,帮助学生实现网上投递简历,网上应聘、面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便利。学校注重用人单位数据库建设,每年对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进行统一入库管理,并通过数据库的分析和使用,与许多用人单位的建立了毕业生招聘工作的合作关系。

学校就业方案系统从2017届毕业生开始使用,方便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后,在办理就业程序过程中,更加简捷,足不出户,直接网上输入相关信息,完成就业方案的登记与上交。

3、2017届毕业生生源数据分析

2017届毕业生共有39个专业,其中34个本科专业,本科生3471人,5个专科专业,专科生504人,共有毕业生3975人。生源具体分布如下图:

生源具体分布如下表:

宁波市359 10.34% 87 17.26% 446 11.22%

嘉兴市313 9.02% 32 6.35% 345 8.68%

绍兴市359 10.34% 56 11.11% 415 10.44%

衢州市140 4.03% 12 2.38% 152 3.82%

台州市314 9.05% 57 11.31% 371 9.33%

外省373 10.75% 0 0.00% 373 9.38%

4、2017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

截止到2017年8月31日,我校就业率97.18%,其中本科就业率96.95%,专科就业率98.81%。其中,考取硕士研究生60人;出国(境)留学深造34名人;选择自主创业58人;参加基层项目6人;西藏定招2名;应征入伍4人。近三年学校就业率保持稳定态势,分别为97.22%、96.85%、97.18%。

4.1学院就业率:

2017年学校共有8个学院有毕业生3975,其就业率情况如下表:

艺术学院392 384 97.96%

外国语学院295 287 97.29%

管理学院832 802 96.39%

人文学院420 403 95.95%

4.2专业就业率

4.3不同形式就业情况

2017届毕业生按照就业形式的不同,分为签就业协议、签劳动合同、自主创业、升学、出国出境、其他录用等多种类型,占比如下:

总就业人数3365 498

签订就业协议2472(71.22%)233(46.23%)

其他录用87(2.50%)6(1.19%)

西藏专招2(0.06%)0

自主创业56(1.71%)

升学60(1.76%)231(45.83)

4.4用人单位数据分析

4.4.1按单位性质流向,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主体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这种状况与我省非公企业体量大,提供就业机会比较多直接相关也契合学校“民校对接民营”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从2017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情况看,在民营中小型企业就业的数量有所下降,在国有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就业的数量增幅较大,说明了我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性较往年有所加大,就业竞争力有所提升。

4.4.2按行业流向,近三年毕业生情况:

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更加多元化,范围更加广,涉及到各行各业。特别是,与往年相比,2017届毕业生在制造行业工作比例有非常明显的降低,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中就业比例上升较快,这种情况与我省的经济结构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及毕业生的就业多样化直接相关。

4.4.3按地区流向,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7届毕业生选择在杭州就业的比例继续攀升。一方面是因为杭州是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就业容量大,就业机会多,另一方面与学校地处杭州也直接相关。另据杭州市人才服务局统计,2015年、2016年我校毕业生在杭州市区就业的数量分别为1182、1269人,位居在杭高校第15、13位,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好的适应能力。

一部分省外的生源也选择在浙江就业,2017届毕业生外省生源共

计373人,占9.38%,毕业生在外省就业共计194人,占比4.85%,从这一数据反映出,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区域与往年发生了更多的省外生源的毕业生选择在浙江省工作,说明了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也反映出我校学科专业结构与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较高的契合度。

4.4.4自主创业数据分析

截止到2017年8月31日,我校毕业生独立注册公司的有58人。

从省教育评估院历年的调查数据分析,我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比较强,自主创业的学生相对比较多。

2014届为三年后

2015届与2016届为一年后

根据省教育评估院调查数据,截止2017年6月,我校2014届毕业生创业率为7.42%,2015届创业率为5.81%,位居省内本科院校第四。毕业一年后的2016届创业率为4.98%,位列省内本科院校第八名。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文件 浙工大教〔2016〕58号 关于印发《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学院(部): 现将《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2016年11月21日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总则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产出导向教育(OBE)人才培养理念和质量观,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经研究决定开展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 遵循“产出导向、目标引领、重点建设、绩效为先”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以核心课程建设助推本科专业内涵提升和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提升。 第三条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设300门“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学生学习产出和能力培养为导向,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科

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课程。 第四条建设内容 1.制订课程质量标准。制定并完善课程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该课程对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与贡献,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提供指导和依据。 2.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并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确保核心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联系,能有效减少重复与脱漏。 3.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课程配套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并在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校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开放共享、扩大受益面。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入研讨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样化手段与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引导

“示范课观摩活动”实施方案 - 浙江树人大学教务处

“课堂教学示范课观摩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背景与主旨: 为加快转型和推进合格本科院校的建设进程,经充分酝酿,本学期我校启动了“教学质量工程”。目前,各学院、部、中心根据自身的特点,本着“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正在积极有序地实施“教学质量工程”。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主力军,也是加快我校教学转型的关键。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也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区别于其它高等教育形式的重要特征。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从管理的视角看,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就抓住了高等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牛鼻子”,此外,抓课堂教学还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的各项基本建设。鉴于此,“课堂教学质量子工程”得到了各教学单位的积极响应,全校教师也都积极加入到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活动中来了。 为了交流和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和经验,学校特别组织了本次“课堂教学示范课观摩活动”。本次活动既是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风采的一次展示,也是学习和借鉴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和艺术的一次良机,学校寄希望于通过活动的开展,达到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二、活动形式与组织: 采用主会场和分会场相结合的方式。主会场安排在学术报告厅举行,由2名教师面向听众上示范课(45分钟/人),并由专家实施现场课堂点评(10分钟)。分会场安排在上课现场,随堂进行,示范教师上课,同行专家评价,课后交流点评。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主会场:5月16日下午,学术报告厅。 分会场:5月11日---6月7日

四、参加人员与要求: 主会场参加人员为全校青年教师(35周岁以下)、学校“百人师资”人员、教研室(实验室)主任、校督导组成员、其它教师及学生代表等;分会场参加人员为负责单位教学主管领导、校督导组成员、教研室主任、相关学科青年教师及其它人员。

浙江工业大学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

浙江工业大学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 浙工大发[2013]46号 为更好适应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分制收费管理,根据省物价局《关于浙江工业大学实行学分制收费管理的复函》(浙价费〔2006〕258号)、浙价费〔2009〕161号及浙价费〔2009〕292号文件精神,结合《浙江工业大学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浙工大发〔2013〕3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特修订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 一、实行学分制收费后,学费由专业学费和课程学分学费组成,分两部分计收。学生完成正常学业规定所缴纳的专业学费、学分学费之和不高于规定的学费标准。 二、收费标准:专业学费按学年计收;学分学费按学生所修每门课程规定的课程学分计收。各专业收费标准如下: 表一:公办生各专业收费标准 三、四年制本科学生按160学分计收学分学费,五年制本科学生按200学分计收学分学费,有关专业规定的毕业学分超出该标准的,超出部分免收学分学费,学分学费标准变动由主管物价部门确定。

四、第一学年按学年学费标准预收学费,从第二学年起收取该学年的专业学费,并按学生平均应计学分收取学分学费,毕业前结清所有学费。 五、学生在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以外加修、跨专业选修或重学课程学分的,免收专业学费,只计收学分学费;对一次补考后仍不及格需要重修学分的学分学费,按学分学费标准的70%计算收取;辅修专业学分学费标准按不高于民办学分学费标准收取。每学期开学后,根据教务处安排,由计财处一次性收取。 六、在校期间转专业的学生,如转入专业的专业学费与原专业不一致,在学年的第一学期发生的,按转入专业的专业学费收取;第二学期发生的,按转入、转出专业的标准,分别各收取一半专业学费。休学后复学的学生执行就读级收费标准。 七、学生提前一年修满学分毕业的,免收一年专业学费;提前一学期毕业的,减半收取专业学费;因延长学制而延期毕业的学生,按规定缴纳专业学费。 八、学生缴纳专业学费和本专业学分学费后,如因退学、开除、转学、出国等原因提前结束学业,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时间,按月计算应交学费,不足30天按一个月计算,每学年按10个月计算。对于学生在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以外加修、跨专业选修的学分学费,学生中途因故停止修读的,在学年第一学期一个月内发生的,全额退还学分学费;超过一个月的,本学期学分学费不再退还,退还第二学期的学分学费。 九、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必须按时到校并按规定办理缴费手续,未在学年第一学期内缴纳学费的,不办理入学注册手续,所修学分不予承认,并按未获得学分予以相应的学籍处理。至下一轮选课前仍未缴纳学费的,不能再继续选课。 十、经济困难学生,凭学院和学工部的缓交证明报计财处备案后,方可办理选课。 十一、学生在毕业前应缴清所有学费,未缴清学费的,不能办理离校手续。 十三、自愿来校进修课程的,参照民办学院各专业收费标准收取学费;如进修课程不超过10学分以内(含10学分)的,只计收学分学费,学分学费按150元/学分计收。 十四、本办法从2013年8月1日起执行。以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十五、本办法由计财处、教务处负责解释。

浙江树人大学试题质量标准(试行)-精选

浙江树人大学试卷质量标准(试行) 为规范我校考试的命题组卷、试卷评阅和归档管理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本检查标准。 第一章试卷命制质量标准 第一条试卷的格式规范 1、教师命制的试卷应包括试题、答题纸、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三部分。如无特别指明,本标准所称的“试卷”均包含此三部分。 2、我校所有试卷均采用16k纸排版、8k纸印刷,同一学院统一边距。 3、所有试卷在页面下方居中添加页码,格式为:第*页,共*页。试题与答题纸、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的页码分别计算。 4、试卷卷首部分居中以三号宋体印刷该考试的课程名称、考试对象、时间、性质等内容。其中:首行打印“浙江树人大学20**/20**学年第*学期”字样,第二行打印“**级**专业《**》课程试题/答题纸(A/B卷)”字样(跨学院开设的公共课可以不写专业名称)。第二行内容如字数过多,可适当缩小字号至小三或四号字。 5、试题第三行以楷体五号字居中打印“(考试时间**分钟)”字样。 6、试题第四行设置题型分值及得分栏;第五行以楷体五号字居左打印该试卷的特殊说明,如:允许使用计算器、允许查阅工具书、开卷考试等需特殊标注的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此部分可省略。 7、试题中所有内容均以单倍行距打印。大题标题行为宋体小四号字,需括号标明每小题分值及该大题总分值,其余内容一律以宋体小四号字打印 (英语等阅读题量大的科目可酌情调整) 。 8、答题纸第四行以宋体小四印刷“学院:班级:学号姓名:”,第五行设置题型分值及得分栏。 二、试题基本题型及其分值控制 1、试题种类分为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的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判断题;主观性试题的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翻译题、计算题、作图题、综合分析题(包括案例分析题)等。各学院(部)可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自行规定题目类型。

在《浙江大学科研管理系统》上进行项目立项和办理经费提成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界定了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专家对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修订,要求把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修订课程标准的主线,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制定教学内容、评价标准和教材编制体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提取、水平划分、体系建构是当前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人员正在做的主要工作,而且取得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国内学者也相继开展了核心素养的一些研究,如关于核心素养的体系建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数学核心素养成分析取的实证研究。本文讨论基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问题,涉及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 虽然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用三维目标表述,但目前的教学评价更具体地说是升学考试的内容主要关注“知识与技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把“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围绕“知识与技能”开展教学就是“知识理解”的教学。过分偏重知识理解或者说停留知识理解层面的教学,就是当下的教学现状。要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如何实现由“知识理解”向“知识迁移”进而向“知识创新”提升,有必要对“知识理解”的教学特征作出分析。

“知识理解”的教学注重知识传承或知识理解,把知识的传承作为教学任务,把知识的理解作为学习目标,把知识量的贮存作为评价的指标,其教学特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偏重传承知识而忽视渗透文化。就极端情形而论,“知识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育,文化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知识教育是从知识的角度来理解人类的各种文化,不仅将数学和自然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来传授,而且将人文社会科学甚至文学艺术也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来传授。知识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接受人类文明积累下来的、以静态方式贮存的知识体系。知识教育的教学过程就是以教科书为中心,教师最大限度地将客观的知识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使外显的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偏重知识教学的模式存在几个问题:其一,知识与文化的分离。只看到知识,看不到创造知识的人及其蕴含知识的整个文化。事实上,知识是部分,文化是整体;知识是文化的结晶,文化还包含着创造知识的源泉;知识往往归于静态的逻辑,而文化还包含着动态的历史过程;在知识中往往看不到人及其作用,文化则永远将人及其创造性置于中心地位。其二,教书与育人的分离。教师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人的充分培养。其三,读书与做人的分离。学生只关注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考试,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二,偏重接受知识而忽视创新知识。教学中只关注知识的结果,结果的传递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把知识产生的过程和发展脉络置于教学场景之外。这种偏重知识结果的教学是一种长期的历史积淀,有其产生和维系的缘由。从亚里士多德到现代主义,经历了包括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等不同知

浙江工业大学一体化双专业管理暂行办法-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

浙江工业大学一体化双专业管理暂行办法 浙工大教[2013]43号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校内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学生攻读一体化双专业学习,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谓的一体化双专业,是指学校推行的如“计算机+某专业”、“某专业+管理”、“化工+某专业”等“X+Y”型复合型专业,以X为母体专业,将X与Y专业一体化整合进行课程设置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条一体化双专业修读条件与录取程序由各学院自行确定,正式录取后按《浙江工业大学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进行管理。 第四条一体化双专业中超过原单独设置的母体专业的学分按学分学费标准(即75元/学分),分别于第三、第四学年开学初收取。 第五条一体化双专业毕业及学位授予条件按《浙江工业大学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和《浙江工业大学授予学士学位的暂行办法》执行。学生修满同学科门类一体化双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则发放母体专业毕业证书、母体专业学士学位证书、非母体专业辅修专业证书。 学生修读的一体化双专业分属不同学科门类,符合母体专业学位授予条件,且已修满一体化双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并获得相应的综合实践(论文)学分,须填写《浙江工业大学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授予申请表》,经母体专业学院审核,教务处提名,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颁发辅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辅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上注明“修读***辅修专业,授予辅修***学士学位”。 第六条学生若未能修满一体化双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但其所获学分已达原单独设置的母体专业毕业总学分,且未获学分课程非母体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则颁发母体专业毕业证书;符合上述条件及学校学位授予条件,且其总平均学分绩点大于或等于1.5,则颁发母体专业学士学位证书。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本办法解释权属教务处。

浙江树人大学招生专业及其主干课程简介-浙江树人大学-教务处演示教学

浙江树人大学招生专业及其主干课程简介

本科专业 一、管理学院 1、财务管理 主干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A)、企业税收实务(A)、财务管理(A)、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财务分析理论与实务、证券投资学理论与实务、管理学、微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 2、工商管理 主干课程:管理学、微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企业战略管理、管理心理学、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3、工商管理(社区与家政管理方向) 主干课程:管理学、家政学、微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运作管理、社区\物业管理实务、服务流程标准化及质量控制、服务模块实训、职业培训与指导等。 4、市场营销 主干课程: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微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策划、品牌管理与广告、市场调研与预测、营销管理与诊断、推销原理与技巧、销售理论与实务。 二、城建学院 1、土木工程 主干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钢筋砼设计基本原理、钢筋砼结构设计、钢结构原理、房屋建筑学、测量学、土木工程施工、岩土工程勘察与检测、

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等。 2、建筑学 主干课程:建筑初步、城市设计、建筑构造、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物理。 3、城乡规划 主干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详细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村镇规划、景观生态与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 4、风景园林 主干课程:美术、建筑初步、景观生态设计、中外园林史、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植物栽培与管理。 5、土木工程(钢结构方向) 主干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钢筋砼设计基本原理、钢筋砼结构设计、钢结构原理、钢结构设计、房屋建筑学、测量学、土木工程施工、钢结构焊接工艺学、钢结构制作工艺学、钢结构工程安装和钢结构综合专题等。 三、人文学院 1、汉语言文学 主干课程:写作、文学概论、现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 2、新闻学 主干课程: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网络新闻传播概论、网络技术基础、广告学概论、新闻摄影、多媒体设计与制作、非线性编辑、媒介经营与管理 3、秘书学 主干课程:秘书学、秘书实务、文书档案学、公共关系学、秘书写作、秘书礼仪、社会调查与统计、秘书沟通与谈判技巧 4、网络与新媒体

浙江树人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

浙江树人大学办公室文件 浙树办教〔2011〕41号 关于印发《浙江树人大学 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的通知 各学院、各部门: 现将《浙江树人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Ο一一年七月十四日

浙江树人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 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有 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的本科毕业生,可授予学士学 位: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原则上在 大学期间未受过记过及以上处分; 2、在规定年限内修满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经审核 准予毕业;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毕业环节成绩中等及以上; 4、英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即本科生(不含艺术 类、外语类专业)毕业前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等级考试成绩达到 总分的百分之五十。 第二条 因第一条第1款原因不能授予学学士位但满足毕 业条件的毕业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本人申请,校学位评 定委员会审议同意后可授予学士学位: 1、受处分后曾获得过校级及以上奖学金或先进等荣誉称 号者(其中校级先进指校级三好学生、校优秀毕业生、校优秀 党员、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团干部等个人荣誉称号 等); 2、有重大立功表现者(要求提供县级及以上相关政府部

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第三条 因第一条第3款原因不能授予学学士位的毕业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本人申请,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同意后可授予学士学位: 1、获省级及以上科技竞赛三等奖及以上者(其中省级科技竞赛是指省教育厅组织的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程序设计、多媒体作品设计、机械设计、结构设计、财会信息化、电子商务、英语演讲、工业设计、生命科学、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科技竞赛以及 “挑战杯”大赛等项目); 2、研究生考试成绩达到国家分数线; 3、在公开出版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 4、其他学业上或学术上有突出成绩。 第四条 授予学士学位的组织机构为学院学位评审组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教务处。 学院学位评审组一般由学院领导和学科带头人3~5人组成,设主任1人。主要职责是:逐个审核本科毕业生的政治表现、学习成绩和毕业鉴定材料,向教务处提出本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和不授予学士学位的学生建议名单。 教务处对各学院提出授予学士学位和不授予学士学位的学生建议名单及材料进行复查后,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

树人大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规划

浙江树人大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规划 (—年) 为促进我校今后十年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培育特色,提升“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面向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浙江树人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年)》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教学现状分析 (一)主要成绩 、推进转型,不断完善本科教学体系 学校“升本”后不久,确定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人格健全、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开展了“第二层面”(培养计划)、“第三层面”(即主干课程的)设计工作,构建了“平台+模块”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先后讨论、制定和实施了第二、三个专业建设规划,确立了专业方向模块建设逐步从“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的专业建设思路;以建迎评,积极推进学校转型发展。 、有序扩展,确保教学秩序良性运行 十年来,本科教育规模有序扩展,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人才达到万人。专业结构由较为单一的学科布局迅速发展成为涵盖经济、管理、文学、工学、法学与艺术兼具的多学科的综合性构架,现有本科专业个,办学规模达到万人。学校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教学经费占公用经费比例达,生均设备值已达余元。校院两级二级教学管理与运行模式日渐完善。 、提升内涵,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 学校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年全面启动“教学质量工程”,成效显著。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个、省级重点专业个,省级精品课程门,省级重点教材门,省级教学团队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个,省教学名师名,省教坛新秀名,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个,省级教学成果奖项,省新世纪教改项目项,学生先后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项、省一等奖项、省二等奖项、省三等奖项。 、培育特色,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先后进行了个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培养专业试点,在校企合作钢结构人才培养、社会工作职业化人才培养、服务业学院“”“”人才培养、订单式“红石梁”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互动新媒体创新实验班、考研班以及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等方面初步彰显了人才培养特色。年,学校正式启动了《浙江树人大学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主要困难 、在专业建设与发展方面:专业数量相对不足,品牌专业偏少;专业结构尚待优化,群落关系仍未形成,工科专业比例较高,经济类专业数量偏少。专业内涵与特色优势不明显,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仍需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尚不够完善。 、在培养目标方面:“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不彻底:学校与地方经济互动的开放服务合作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落实难度较大;课堂教学的内容、方式与方法改革离实践性导向的要求仍有差距。 、在教学改革方面:教学改革仍未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部分试点专业改革的辐射面和推广度明显不够,一些课程改革、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因教师教学理念、评价机制等因素的制约,改革力度不足。 、教学条件与资源方面:在进一步深化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实践教学条件与资

浙江大学本科教材选用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

浙江大学本科教材选用管理办法 (修订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为加强对我校教材选用工作的管理,促进教材选用的科学化与规范化,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选用原则 第一条思想性原则思想观点正确,无政治性和政策性错误。选用的教材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人文社科类相关课程应统一使用国家推荐的统编教材,适用的课程优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目录中选用,作为课程指定教材。 第二条选优原则课程负责人精选1-2本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需求、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由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编写出版的教材(含教学参考书目),优先选用近三年国内、外出版的优秀教材(指获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的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省部级重点教材;国外有影响的原版教材等)。 第三条组织选用原则教材的选用不是教师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组织行为,应经过相应的课程组(基层教学组织)或学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确无适用教材的,可自编讲义。 第四条减负原则选用教材时,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每门课程可主选一种质量高、价格适宜的教材,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同时可适当推荐几种辅助教材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第三章选用程序 第五条除统一使用国家统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通识课程外,其它通识课程的教材由任课教师或课程组(课程基层教学组织)推荐,开课学院(系)教学委员会审定,开课学院(系)分管教学的主管领导和党委书记签字确认。 第六条大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材由课程负责人或课程组(课程基层教学组织)推荐,开课学院(系)教学委员会审定,开课学院(系)分管教学的主管领导和党委书记签字确认。 第七条各课程负责人将审定后选用的教材信息输入教务管理系统中,由学院(系)本科教育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后报教务处备案。 第八条教材选用工作应与培养方案的制订、调整工作保持同步。教材一旦选定,原则上不作变动,以保证教材选用的稳定性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确因教学需要而变更教材的,须由课程负责人提出申请,按照上述程序审定通过后方可实施。 第四章选用管理 第九条教材选用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制度。 第十条本科生院负责对各学院(系)教材选用情况进行备案管理。学校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是学校教材选用工作的最终审定机构,对分歧较大和影响广泛的教材进行最终审查及裁定。 第十一条各学院(系)是教材选用管理的主体责任单位。课程组(课程基层教学组织)负责教材的具体选用,新专业和新开设的课程应根据教学进度提前做好课程教材的选用工作。学院(系)教学委员会负责对课程组(课程基层教学组织)提交的选用教材进行审

大学科研业绩核定办法

浙江树人大学科研业绩核定办法(试行) 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促进我校科研工作上层次、上水平,特修订本办法。 一、科研业绩核算范围 1、教职工获得的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 2、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包括公开出版的有书刊号的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3、公开出版的著作(专著、编著、编写、译著、教材)。 4、科研获奖成果。 5、专利、发明等知识产权。 6、艺术类重要创作成果。 二、科研业绩核算 (一)纵向科研项目业绩点 1、纵向科研项目级别分 我校作为第一申报单位立项的纵向科研项目级别分见表1。 表1 科研项目业绩点 (1)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基金)项目等。

(2)省部级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科技厅计划项目、教育部项目、全国高等教育规划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 (3)市厅级项目:省教育厅项目、省社科联项目、市科委项目、省高等教育规划项目、省新世纪教改课题等。 (4)校级项目:我校设立和批准的科学研究课题(含校教改项目)。 (5)学会(协会)项目:以学会、协会名义正式立项的科研项目,按相应项目标准的60%计级别分(特殊已有规定的除外),市厅级以下级别分会和各学会、协会分支机构(分会)的课题不计级别分。 (6)招标项目:校级及以上公开招标项目级别分以同级重点项目级别分的120%计级别分。 (7)校人才引进项目级别分按照校一级课题业绩点计算。 (8)校教改项目:按校级立项课题计算方案执行。教改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等管理工作以教务处为主、科研处协助。结题工作和业绩点结算由科研处负责,教务处协助。 (9)对部分教师反映的重点实验室、重点专业、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等的科研业绩计算问题,由于没有先例,且计算和考核较为复杂,须经认真调研论证后另行确定。 (10)项目下达文件中没有指明为重点的项目均按一般项目计算业绩分。 (11)为鼓励教师申报课题,教师申报省部级以上项目通过初审(非形式审查)而最终未获批立项的,一次性给予5分业绩点。 (12)我校作为非第一申报单位的纵向项目并有经费进入校财务帐号的,不计级别分,只计经费分。 2、纵向科研项目经费分

浙江大学实验室管理

浙江大学实验室管理 摘要 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在学习的教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式认识到了实验室教学的重要性,各个学校的实验室也是鳞次栉比的落成。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是推进教学改革、发挥学校技术服务和教学功能的基础保障。实验室的仪器、耗材、低值品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古老的登记管理方式已经渐渐显得力不从心。面对日益增多的实验教学需求,古老的人工管理方式和人工预约方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更加简便、清晰、规范的实验室管理系统也应运而生。 加强实验室管理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实验室管理井然有序,可以提高实验完好率,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实验室教学资源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实验室的使用和效果。因此,要在实验指导书、培训教材建设、技能鉴定训练册、网络资源等方面制订计划,按时完成建设任务,为发挥实验室作用做好准备,切实把实验室资源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本文浙江大学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验室管理系统;教学需求

摘要 (1) 一、浙江大学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二、改进办法 (4) (一)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和引进实验室管理系统 (4) (二)实验室管理人员整体管理培训制度 (4) (三)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5) (四)营造实验室的企业文化氛围 (5) (五)以制度落实为手段,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6) 参考文献 (7)

浙江大学已建成覆盖整个校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实验室管理成为了必然,特别是实验室开放选课给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润尼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式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建立网络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提供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供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实验室主管部门对设备和材料的计划、采购、维修和使用的宏观控制和管理,以节约成本,提高利用,强化管理,并为本科教学评估、实验室评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提供原始资料和翔实数据,有效推动学校的评建工作。浙江大学目前也迫切需要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管理,以简化实验室主管部门的工作。 一、浙江大学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浙江大学管理变革的逐步推进,实验室建设的进一步规范化、复杂化,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繁重和复杂,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 随着高校实验课“学分制”改革的深入,实验课不再以课程作业方式的安排,而是将实验课从理论课中剥离出来,单独开设课程,并给予相应学分,传统的实验手工排课方式就变得异常艰难。实验模式也不再局限于传统实物的实验方式,虚拟实验方式越来越受到了青睐,同时,由于受空间、人力、时间等限制,实验设备、实验工作、实验并没有得充分的利用,实验室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实验设备、仪器、低值耐用品等没有较好地建立信息库,以供查询其基本信息及使用状态,不利于对这些实验设备的维护;对仪器设备的领用、借用、修理、报废的处理仍处于手工处理阶段,处理过程繁琐,容易出现纰漏,造成设备流失;实验耗材的管理也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容易造成耗材浪费。仪器设备信息统计过程复杂,占用大量工作时间,耗材消耗情况不能够得到很好统计。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处于手工处理阶段。实验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实验安排完全手工操作给实验教学管理带来繁重的工作负担;对教学过程和成绩评定没有建立详细的信息管理和记录,从而无法充分保证教学效果,积累教学经验;实验室主管部门和实验室之间没有方便快捷的协作通道,教师和学生之间也缺少很好的

浙江树人大学素质拓展学分管理系统用户手册(学生)

浙江树人大学素质拓展学分管理系统 操作手册 阅读对象:学生用户 覆盖内容:登录、系统首页、用户功能

目录 一登录 (3) 1.1 登陆系统 (3) 1.1.1 打开一个浏览器窗口 (3) 1.1.2 在地址栏输入网络地址 (3) 1.1.3 输入正确的登录信息 (3) 1.1.4 登陆成功,进入系统 (4) 二首页 (5) 2.1 查看通知安排 (5) 2.2 修改个人密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首页其余按键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用户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个人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个人信息查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个人信息修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学分申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学分申报 (10) 3.3流程跟踪 (10) 3.3.1 申报项目查看 (10) 3.3.2 申报项目修改/删除 (11)

浙江大学《信息系统安全》在线作业2017年

窗体顶端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1分单选题 1.【第01章】指纹识别上班打卡机,其核心技术是()。 A 加密技术 B 数字签名技术 C 生物识别技术 D 防火墙技术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2.【第01章】公司实施了指纹考勤机,张三为了破解让李四实现代打卡。1)先用铅笔在白纸的一小块上反复涂抹,直至完全涂黑;2)把手洗净擦干,用录过指纹的手指在纸上涂黑处来回涂抹10次;3)取一小块宽胶带,在涂胶面用刚才涂黑的手指按一下,力度轻重适度,以指纹清晰为目的;4)把刚才印上指纹的胶带贴在橡皮上,不能有气泡;5)切割橡皮,以适应指纹考勤机窗口,注意保留指纹;6)拿着这块指纹橡皮去指纹考勤机上测试,如不成功,则重复第3步。这突破了OSI安全体系结构的()机制。 A 鉴别 B 访问控制 C 数据保密 D 数据完整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3.【第01章】安全计算机往往有加密密钥,插入密钥,再输入密码,才能开机,这种安全技术保证了计算机的()。 A 数据完整性 B 可用性 C 可靠性 D 机密性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4.【第01章】上课时,老师带U盘其中存储了上课用PPT,同时把该PPT放在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的网络存储中,这种安全技术保证了数据的()。

A 完整性 B 可用性 C 访问权限 D 机密性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5.【第01章】某数据中心制定规定,每月将数据备份到另外一幢楼的存储中,这是为了数据的()。 A 完整性 B 可用性 C 可靠性 D 机密性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6.【第03、04章】某银行用户张三在ATM机取款后,忘记取走信用卡,其后的用户李四用张三遗忘在ATM机中的信用卡,取款20000元。这在信息安全领域,属于威胁类别为()。 A 泄密 B 欺骗 C 中断 D 篡夺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7.【第03、04章】某旅客张三在乘火车时睡着了,其隔壁的旅客李四使用张三的手机,给张三通讯录中所有联系人发短信“我在出差中钱包被盗,手机马上欠费停机,李四是我朋友,请帮助汇款200元,到工商银行卡号xxxxxx,谢谢”,这在信息安全领域,属于威胁类别为()。 A 泄密 B 欺骗 C 中断

关于开展教育研习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研习规程 (讨论稿) 为深入开展教育实习总结工作,进一步促进师范生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技能技巧,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增进教育教学智慧,根据《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规划》、《浙江师范大学实训中心建设规划》、以及规范教育研习工作,提高教育研习质量的现实需要,特制定本规程。 第一条教育研习的功能定位 1、教育研习,是指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对教育实习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等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以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而开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 2、教育研习是教师职前教育的一种重要的课程形态,是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研习的本质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以研究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活动,其课程价值在于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发展。 第二条教育研习的主要目标 引导师范生深入反思教育实习工作,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态度等方面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发展。通过教育研习,学生应达到如

下目标: 1、通过对教学工作实习的研究,巩固专业知识,提高教学基本技能,提升自身的学科教学素质与理念。 2、通过对班主任工作实习的研究,巩固专业态度,提高班级经营能力,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 3、通过对教育科研工作实习的研究,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提升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 第三条教育研习的基本任务 1、对教学工作实习的研究侧重于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的发展状况。教学基本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实施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板书板画技能,导入技能、结束技能、讲解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提问技能、实验演示与操作技能,课件制作与使用技能等),教学评价技能(对课的评价,如评课、说课;对教的评价,如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任务安排的合理性等;对学的评价,如知识理解程度,思维参与程度。)等。 2、对班主任工作实习的研究侧重师范生班级经营能力的发展状况。班级经营能力包括:班级常规管理,班级活动组织,学生思想教育等。 3、对教育科研工作实习的研究侧重于师范生基本科研素质的发展状况。基本科研素质包括:选题论证、研究设计、实施过程以及结果表述等。 第四条教育研习的重点内容

浙江树人大学学生校内转专业管理办法(修订)

浙江树人大学学生校内转专业管理办法(修订) 为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深入开展,更好地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根据《浙江树人大学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精神,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适用对象及说明 转专业的适用对象为浙江树人大学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籍在校学生。学生在校期间有一次从入学专业转入另一个专业的机会,插入新专业班级中学习,学籍管理与学生管理转至新专业所属学院负责,并按新专业毕业。一年级学生可以跨学院转,二年级学生原则上在本学院内转(家扬书院除外)。 二、转专业时间 本科在籍在校学生可在一年级或二年级的春季学期申请转专业,专科在籍在校学生可在一年级的春季学期申请转专业,审批通过后于新学年初转入新专业就读。 三、各类转专业基本条件 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应满足下列各类基本条件,对于个别转入专业,还需要满足转入专业对部分课程的附加条件。 1、专业兴趣生,在某一专业上有明显专长,并已取得相应成果(如已出版专著、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或在重大专业竞赛中获奖等),可申请转入其特长专业。 无专长但对原就读专业确不感兴趣、无不及格课程的学生,可申

请转入感兴趣的、高考录取分相当的专业。具体条件如下:转入转出专业均有生源地招生的,则本人高考分数必须达到拟转入专业相同生源地的最低录取分;拟转入专业无相同生源地招生的,则参考相关生源地高考录取分,即拟转出专业浙江生源录取最低分必须不低于拟转入专业浙江生源录取最低分。 2、身体状况特殊学生,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者;或者经学校认定,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不转专业则无法继续学习者,可申请转入其他专业。 3、学习困难生,确因专业不适应,造成学习困难或确无能力修读原专业相关课程的一、二年级学生,可申请转入当年浙江省高考录取平均分相对较低的专业。 4、对于退役复学的学生,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参军入伍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5]3 号)精神,可申请转入其他专业学习。 5、对于创业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可根据创业情况优先申请转入其他相应专业学习。 6、学习能力较强,无不及格课程,无补考、无重修记录且平均学分绩点在同年级同专业前30%的学生,可申请转入其他专业。 四、不予转专业的情况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转专业: 1、身体条件不符合申请转入专业的体检标准;

浙江树人大学科研奖励暂行办法

浙江树人大学科研奖励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明晰科技工作导向,推动我校产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成果,健全科研工作激励机制,特修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的对象为符合奖励条件且奖励实施之日前没有调离我校的教研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规定的奖励类别有: 、科研成果常规奖。每年度申报和评定一次,包括优秀论文、获奖成果、优秀著作、专利与软件著作权、优秀项目等内容。 、科研优秀综合奖。每两年申报和评定一次,分科研先进个人奖与科研突出贡献奖。 第四条已获得上级奖励的科研成果,不再参加校内评奖。 第五条科研工作奖励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接受全校教职工的监督。 第二章科研成果常规奖 第六条优秀论文奖 . 对收录的论文,根据影响因子()不同,实行不同的奖励标准: ≥元篇 <元篇

.被、收录的论文,以及发表在一级权威期刊上的论文,每篇奖励元。 .被()收录的论文,以及发表在一级期刊上的论文,每篇奖励元。 .被()、、收录的论文,每篇奖励元。 .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含以外文发表在正式期刊),每篇奖励元。 .一篇论文被不同的机构收录或转载,按最高级别奖励标准予以奖励。 以上论文(均指全文)第一作者单位均应为浙江树人大学,或论文通讯作者单位为浙江树人大学。论文级别依据浙江大学学术期刊名录(最新版)。 表一:学术论文奖励 第七条获奖成果奖励 .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学校按所获奖金的:进行配套奖励。 .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

浙江大学本科生选课管理办法(2019年7月修订)浙大本发〔2019〕21号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文件 浙大本发〔2019〕21号 浙江大学本科生选课管理办法 (2019年7月修订) 为进一步完善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地推进选课工作,结合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选课是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依据所在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参加选课。选课前应认真阅读选课手册和选课通知,选课时应按照选课管理规定操作。 第二条学生应在下一周期选课前缴清学费并有效注册,方可选课。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应向求是学院各学园或学生所在学院(系)提出申请,经学工部门审核、出具有关证明并到校计财处办理相关手续后,方能取得选课资格。 第三条学生凭学号、密码登录网上教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教务网)选课,并对自己的选课行为负责。密码应妥善保管,不得代替他人选课,不得借用、盗用他人学号及密码选课。 第四条选课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见习、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

第五条学生每个长学期(秋、冬学期或春、夏学期)选课上限为35学分,竺可桢学院、已注册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的学生允许增加到40学分。一般学生正常情况下每个长学期修读25学分左右为宜,最少不低于15学分(毕业班学生除外)。 第二章选课安排 第六条每学年安排两个选课周期, 每个选课周期一般分四轮选课。秋冬学期课程(含暑期课程)选课的第一、二轮通常安排在夏学期第五至七周,第三、四轮通常分别安排在秋学期、冬学期开学初,且第三、四轮不包含暑期课程,第四轮只针对冬学期课程;春夏学期课程选课的第一、二轮通常安排在冬学期第五至七周,第三、四轮通常分别安排在春学期、夏学期开学初,且第四轮只针对夏学期课程。对选课学分低于22学分的学生在第三轮选课额外安排一次“低分定点选课”,一般定在第一周的周一至周三。 第七条每个选课周期安排两次网上补选申请,一般定在每学期第一周的周一至周三;安排两次网上退课申请,一般定在每学期第二周的周末,限申请1门。第二次的补选或退课申请只限当学期开始上课的课程。 第八条对开学初复学、转专业等学籍异动的学生,学校集中安排一次补、退选,一般安排在第二周周五下午。 第九条秋冬学期(或春夏学期)安排1次中期放弃修读长学期课程的网上申请,一般安排在冬学期(或夏学期)第二周的周末,限1门。申请批准后,成绩以“放弃修读“记载,不计入学分绩点统计。已提前结束、或注明不得放弃修读、或过程考核中该生发生违纪作弊等情况的课程,不接受申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