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儿童支原体肺炎专家共识解读(1)

儿童支原体肺炎专家共识解读(1)
1.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 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45 2.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9):643
血清学
MPபைடு நூலகம்IgM: (1) 病程:感染后早期抗体,一般感染后4~5天出现,检测太早可
假阴性。 持续 1~3个月甚至更长; (2)年龄: 婴幼儿免疫功能不完善,产生抗体能力低,可出现假
应→分泌“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 (CARDS)→上皮损伤。 免疫损伤: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多系统损伤。
流行病学
传播:广泛存在,亲属及社区流行,飞沫+接触; 潜伏期:1~3周 传染期: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 流行周期:3~7年,地区周期性流行,流行时间可
达一年。 流行季节:无季节性,北方秋冬多,南方夏秋见。 好发年龄:学龄期儿童,近年来5岁以下者增多。
注意:混合细菌和病毒性感染。
治疗
抗MP治疗: 控制混合感染: 糖皮质激素: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高凝状态: 软式支气管镜: 合并症治疗:
抗MP治疗
大环内酯类:首选 机理:与MP核糖体的特殊靶位的蛋白质结合,阻断转肽酶
•电镜下:呈多形性 (球形/丝状/链球状 /螺旋卷曲状等)。
* 特点:无细胞壁, 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 生素耐药。
* 培养:长出油煎蛋 似的菌落;
发病机制
粘附: 侵入后→滑行运动→纤毛之间→粘附到 细胞器上的P1粘附素→上皮→抵抗纤毛清除及吞
噬细胞的吞噬。 产生毒素:合成过氧化氢→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反

近10年来,多数学者认为NP是一种影像学诊断,为继
发于复杂性肺炎的正常肺实质缺损,同时伴有多个含气或

2023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抗菌药物疗效评估
临床疗效
根据患儿体温、咳嗽、肺部体 征等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评
估抗菌药物的疗效。
实验室指标
监测血常规、CRP、PCT等实验室 指标,观察其是否恢复正常,以 评估抗菌药物的效果。
影像学检查
复查胸片或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 肺部炎症是否吸收,以评估抗菌药 物的疗效。
06
激素和丙球的应用
02
肺炎支原体概述
肺炎支原体定义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一种常 见的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具有高度多态性,对宿主细胞不产生 破坏作用。
肺炎支原体发病机制
肺炎支原体通过飞沫传播,全 年均可发病,以秋冬季多见。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引起肺泡 上皮和间质的炎症,并可累及 多个系统。
鉴别诊断
细菌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咳嗽、发热等症状与支原体肺炎相似,但白 细胞计数升高,CRP明显升高,抗生素治疗 有效。
发热、咳嗽等症状与支原体肺炎相似,但白 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血清学检查可发现病 毒感染。
肺结核
其他非感染性疾病
咳嗽、发热等症状与支原体肺炎相似,但肺 部影像学表现不同,痰液检查可发现抗酸杆 菌。
治疗。
静脉滴注
对于重度肺炎支原体肺炎或口 服激素无效的患儿,可采用静
脉滴注甲泼尼龙等治疗。
逐渐减量
在使用激素治疗时,应根据病 情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引
起反跳现象。
丙球的使用情况
免疫球蛋白缺乏
01
对于免疫球蛋白缺乏的患儿,可考虑使用丙球治疗以提高免疫
力。
免疫相关并发症
02
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过程中出现的免疫相关并发症,如心肌炎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课件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课件
特点
发病年龄集中在学龄前儿童,男女比例大致相等;全年均可发生,以秋冬季多 见。
流行病学与病原学
流行病学
MPP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占比较 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 约2-3周。
病原学
MP属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 生物,缺乏细胞壁,形态多样, 可存在于纤毛上皮之间,不侵入 肺实质。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04
临床案例分析
案例一: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结词
本案例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通过对比单纯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发现中西医结 合治疗能够显著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详细描述
一位7岁男孩因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被诊断为重症支原体肺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抗生素、激素等) 后,症状仍持续加重。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中医以宣肺平喘、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原则,配合西医治疗 ,最终患儿症状明显缓解,肺部影像学检查恢复正常。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肺炎 支原体肺炎患儿,开展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加强中药治疗的临床研究,发掘更多有效的中药方剂和 药物。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提高 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咽痛、头痛等 ,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咳少量 黏痰。
实验室检查:血清MP-IgM阳性或咽拭 子MP-DNA阳性。
X线影像学表现:肺部浸润影,间质性改 变,磨玻璃影,网格影等;
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热、咳嗽、肺部体 征等;
02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治疗
01 02
中药辨证治疗
儿童肺炎支原体 肺炎中西医结合 诊治专家共识课 件 汇报人: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其中一种常见病例。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指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儿童肺部炎症。

为了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化水平,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专家进行了共识。

一、疾病特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以下特点:①多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的儿童;②常以咳嗽、发热、喉咙痛等症状为主,伴有流涕、咳痰、咳血等;③一般情况下,患儿表现为活跃、有食欲,体重增长也正常。

二、诊断标准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应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和病原学检查等多方面进行评估来确认。

1. 临床表现: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常表现为急性起病,咳嗽、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

此外,喉咙痛、流涕、咳痰等也可能出现。

2.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手段。

典型影像学表现包括肺实变、支气管炎、肺炎纤维化等。

3. 实验室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心肌酶、电解质、肝功能等指标检测可以帮助评估患儿的病情。

4. 病原学检查:通过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咽拭子、痰液等)进行病原学检测能够确诊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三、治疗原则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应根据临床表现、病程、合并症及感染的严重程度等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方案制定。

1. 抗生素治疗:对于确诊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

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

具体用药剂量和疗程应当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和临床情况来确定。

2. 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的症状,可针对性地进行对症治疗。

例如,对于发热,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或退热药物。

对于咳嗽,可以使用止咳药等进行缓解。

3. 密切监测: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心率、呼吸情况等,以及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

4. 家庭护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家庭护理至关重要。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消毒等措施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制定)-副本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制定)-副本

注意事项及误区提示
注意事项
在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时,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制定治疗 方案。
中药和西药的使用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避免不必要的用药风险。
注意事项及误区提示
• 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及误区提示
误区提示 不要轻信偏方和秘方,以免延误病情和治疗时机。
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 临床研究将进一步开展,形成更多高质 量的临床证据,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有
力支持。
未来可能涌现出更多针对儿童肺炎支原 体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新技术、新方 法,如中药新型制剂、中医特色疗法等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加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知 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该疾
辨证要点
中医辨证要点包括辨别外 感与内伤、辨别风寒与风 热、辨别痰热与痰湿等。
中医辨证分型及治则治法
风寒闭肺证
症状包括发热无汗、咳嗽气急、 痰白而稀等,治宜辛温开肺、化 痰止咳,方选三拗汤合葱豉汤加
减。
风热闭肺证
症状包括发热有汗、咳嗽气急、痰 黄而稠等,治宜辛凉宣肺、清热化 痰,方选麻杏石甘汤加减。
西医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 饮水,注意休息。
对症治疗
如发热可使用解热镇痛 药,咳嗽可使用止咳药

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情轻重及病原体 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并发症治疗
如出现并发症,如脓胸 、肺大泡等,需进行相
应治疗。
预防措施与疫苗接种
预防措施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避免去 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课件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课件

02 中西医结合诊治 原则
中医辨证论治思路
风寒闭肺证
风热闭肺证
发热、恶寒、咳嗽、气急、痰白而稀、舌 苔薄白、来自浮紧,治以辛温宣肺、化痰止 咳。
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黄而稠、口 渴咽红、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以 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痰热闭肺证
阴虚肺热证
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憋 闷、口唇青紫、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以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定义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 原体(MP)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感染 性疾病。
发病机制
MP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侵入 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并繁殖,引 起局部免疫反应,导致肺部炎症 和损伤。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较 高,尤其在秋冬季节和春季为高
发期。
感染人群
低热不退、干咳少痰、盗汗乏力、面色潮 红、舌红少津、苔薄白或花剥、脉细数, 治以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西医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 行综合判断,如持续发热、咳嗽、气 促等,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胸部 X线检查可见肺实质浸润性病变等。
治疗原则
早期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首 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等;对 症治疗包括退热、止咳平喘等;免疫 调节治疗如使用免疫球蛋白等。
风热闭肺证治则与方药
治则
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
银翘散加减。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桔梗、甘 草等。
痰热闭肺证治则与方药
治则
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方药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常用药物有麻黄、杏仁、石膏、甘草、葶苈子、大枣、桑白皮、瓜蒌皮、浙贝母 等。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重要病原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占住院儿童CAP的10%~40%[1-2],是儿科医师广泛关注的临床问题。

近年来,儿童MPP呈现不少新的特点,有关MPP的诊断、抗菌药物的选择和疗程、激素使用等诸多问题亟须规范。

为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和《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组织专家经过充分讨论,对儿童MPP的诊治形成了如下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1 病原及发病机制MP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属,革兰染色阴性,难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电镜下观察由3层膜结构组成,内外层为蛋白质及多糖,中层为含胆固醇的脂质成分,形态结构不对称,一端细胞膜向外延伸形成黏附细胞器,黏附于呼吸道上皮。

MP直径为2~5μm,是最小的原核致病微生物,缺乏细胞壁,故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固有耐药。

MP感染致病机制复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MP侵入呼吸道后,借滑行运动定位于纤毛之间,通过黏附细胞器上的P1黏附素等黏附于上皮细胞表面,抵抗黏膜纤毛的清除和吞噬细胞的吞噬;(2)MP黏附于宿主细胞后其合成的过氧化氢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并分泌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CARDS)毒素等对呼吸道上皮造成损伤;(3)MP感染除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外,同时也能引起其他系统的表现,提示免疫因素包括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多个环节在MP感染的致病中起重要的作用[3]。

2 流行病学MP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从密切接触的亲属及社区开始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

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每3~7年出现地区周期性流行,流行时间可长达1年,流行年份的发病率可达到非流行年份的数倍[4-5]。

儿童支原体肺炎专家共识解读

儿童支原体肺炎专家共识解读

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家长和儿童对支原体肺炎的 认识和预防意识。
保持卫生习惯
勤洗手,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 群密集场所。
疫苗接种
肺炎支原体疫苗已在我国上市,可 用于预防儿童支原体肺炎。接种前 应咨询专业医生,了解接种禁忌症 和注意事项。
03 共识解读与案例分享
临床诊断解读与案例分享
05 共识的实践应用与展望
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诊断标准
共识提出了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诊 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 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有助
于医生准确诊断。
治疗建议
共识提供了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 的建议,包括抗生素的选择、糖 皮质激素的使用和并发症的处理 等方面,有助于医生制定合适的
治疗方案。
案例分享
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 子确诊为儿童支原体肺炎,另一个孩 子未患病。经过了解,发现两个孩子 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存在差异。医 生建议家长加强营养和锻炼,提高孩 子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04 共识的亮点与不足
亮点总结
诊断标准明确
重视病情评估
共识明确了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为医 生提供了更为具体和明确的诊断依据。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通常不高,但淋巴细胞比例相对较高。
C反应蛋白检查
通常升高,提示炎症反应。
病原学检查
咽拭子或痰液中可检测到肺炎支原体抗原或DNA,但阳性率不高 。血清学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有助于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
X线片
可见肺部浸润影,以肺下叶为主 ,呈节段性分布。部分患儿可见 胸腔积液或气胸征象。
共识的意义
1. 提高诊断准确性:共识中明确 规定了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 准,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避免 误诊和漏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 1.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中高热多见,也可无热。 2.病初大多呈刺激性干咳,少数有黏痰,偶有痰中带血 丝,咳嗽会逐渐加剧,个别患儿可出现百日咳样痉咳,病 程可持续2周甚至更长。 3.多数患儿精神状况良好,而婴幼儿症状相对较重,可 出现喘息和呼吸困难。 4.年长儿肺部湿罗音出现相对较晚,可有肺部实变征。 5.可合并胸腔积液和肺不张,也可发生纵膈积气和气胸、 坏死性肺炎、呼吸窘迫甚至死亡。
年长儿多见,病情较重。发热及住院时间长。 常表现为持续发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 胸部影像学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肺部病灶范围扩
大、密度增高、胸腔积液,甚至有坏死型肺炎和 肺脓肿。 易累及其他系统,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影像学表现
胸片表现有以下4种类型 1.与小叶性肺炎相似的点状或小斑片状浸润影。 2.与病毒性肺炎类似的间质性改变。 3.与细菌新肺炎相似的节段性或大叶性实质浸润影。 4.单纯的肺门淋巴结肿大型。 婴幼儿多表现为间质病变或散在斑片状阴影,年长
MP感染致病机制
1.MP侵入呼吸道后,定位于纤毛之间,粘附于上皮 细胞表面,抵抗黏膜纤毛的清除和吞噬细胞的吞噬。
2.MP粘附于宿主细胞后期合成的过氧化氢可引起呼 吸道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并分泌社区获得性 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CARDS)毒素对呼吸道上皮 造成损伤。
3.MP感染除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外,同时也能引起其 他系统的表现,提示免疫因素包括固有免疫及适应 性免疫的多个环节在MP感染的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系统表现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受累亦较常见, 多为心肌损害,也可引起心内膜炎及心 包炎、血管炎,可出现胸闷头晕袭击面 色长白出冷汗等症状。
血液系统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常见, 其他还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单核细胞 增多症、嗜血细胞综合症、DIC等。
其他系统表现
MP感染还可导致肺、脑、脾脏等器官及外周动脉的栓塞。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可有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ain-
其他系统表现
大约25%的患儿出现 包括皮肤、黏膜系统;心血管系统;血
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 常发生于起病2d至数周。 也有一些患儿肺外表现明显而呼吸道症
常见:表现多样,斑丘疹多见,重者 表现为斯-琼综合征(渗出性多形红斑)
(Stevens-Johnson syndrom), 黏膜损伤通常累及口腔、结膜和 泌尿道,可表现为水疱、糜烂和 溃疡。
儿则以肺实变和胸腔积液多见。
影像学表现
小叶性肺炎样胸片改变
节段性肺炎
间质性改变
肺门淋巴结肿大
影像学表现
MPP的CT影像可表现为结节状或小斑片状影、毛玻璃影、支 气管壁增厚、马赛克征、树芽征、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 扩张、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
部分MPP可表现为坏死性肺炎。
影像学表现
坏死性肺炎(NP)
流行病学
1.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1-3周,潜伏 期 ( 1 - 3 周 ) 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 染性。每3-7年出现地区周期性流行,时间可 长达1年。 2. 可发生在任何季节,北方地区秋冬季多
见,南方地区则是夏秋季节高发。
3. 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近年来5岁以下儿童发 病增多。 4. MP进入体内不一定均会出现感染症状
NP迄今尚无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坏死是一个病理学 名词,是指肺实质液化坏死,而坏死物质清除后可 有空洞形成。肺脓肿与NP都有肺组织坏死。有的学 者认为NP和肺脓肿的界定是主观性的,大的空洞命 名为肺脓肿,小的多发空洞则为NP。也有学者认为 ,NP与肺脓肿、脓胸及肺坏疽一样,均是肺炎链球 菌性肺炎的化脓性并发症,单一空洞为肺脓肿,多 发空洞为NP。然而近10年来,多数学者认为NP是一 种影像学诊断,为继发于复杂性肺炎的正常肺实质 缺损,同时伴有多个含气或液体的薄壁空洞形成, 增强CT上边缘无强化。目前多数研究均采用此定义 。
Barre syndrom)、脑炎、脑膜炎、脑脊髓膜炎和梗阻性脑 积水表现。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受累可引起肝大和肝功能障碍,少数 患儿表现为胰腺炎。 其他:肾小球肾炎、IgA肾病、中耳炎、突发性耳聋、结膜 炎、虹膜炎、葡萄膜炎、关节炎和横纹肌溶解。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
尚无明确定义,目前普遍指MPP经大环内酯类抗菌 药物正规治疗7d以上,临床征象加重,仍持续发 热,肺部影像学加重者,可考虑RMPP。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解读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主要内容
1.指南出台背景 2.肺炎支原体是什么 3.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 4.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 5.诊断及鉴别诊断 6.抗菌药物的选择 7.激素和丙球的应用 8.预后
指南出台背景
1.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使儿童社区 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quired pneumonma.CAP)的重 要病源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 pneumonia,MPP)占住院儿童CAP的10%-40%,是儿科医师广 泛关注的临床问题。
指南出台背景
2.什么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 3.规范MPP的诊断,抗菌药物的选择和疗程、激素使用等诸
多问题亟需规范。
MP是什么?
MP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 属,革兰氏染色阴性,难以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电镜下 观察由3层膜结构组成,内外 层为蛋白质及多糖,中层为含 胆固醇的脂质成分,形态结构不对称,一端
细胞膜向外延伸形成黏附细胞器,黏附于 呼吸道上皮。
MP是什么?
MP直径2-5μm,,是最小 的原核致病微生物,缺乏细 胞壁,故对作用于细胞壁的 抗菌药物固有耐药。
不同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 的合成(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 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多
粘菌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等)、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氨 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等)、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 抑制(大环内酯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