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掌握化学专业知识及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化学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领域、层次及思维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历

史和现状,把握化学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准确理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具有运用化学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化学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化学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化学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化学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化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认识高中学生建构化学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化学学习的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发挥多种媒体在化学教学上的功能。具有较强的教学实施能力。

4.化学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改进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评价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运用

1.化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中学化学密切相关的大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掌握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化学学科实验技能和方法,能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化学研究的专门性方法、化学学科认识世界的视角及思维方法;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化学发展动态。

2.化学课程知识

(1)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知识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

3.化学教学知识

(1)了解化学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等一般知识。

(2)认识化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掌握中学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等核心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及教学方法。

(3)知道化学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课外活动、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组织化学教学活动。

(二)教学设计

1. 化学教材分析能力

(1)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及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点,掌握高中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确定课时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化学教学内容与化学课程内容、化学教材内容和化学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能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织。

(3)通过教材内容分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并阐述相应的教学解决方案。

2. 确定化学教学目标

(1)领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含义。

(2)能够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具体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并准确表述。

3.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3)了解化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

4. 设计化学教学程序

(1)理解化学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2)通过研究典型的化学教学设计的案例,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评价教学案例的合理性。

(3)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

(三)教学实施

1. 课堂学习指导能力

(1)了解化学情境创设、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的方法,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2)知道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基本特点,能够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2. 课堂组织调控能力

(1)掌握化学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具有初步解决化学教学过程中各种冲突的能力。

(2)了解对化学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教学活动因素进行调控的方法。

3. 实施有效教学能力

(1)能依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有效地进行化学课堂教学。

(2)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特点和方法,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能恰当选用教学媒体辅助化学教学,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

1.化学学习评价

(1)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知识和方法,具有正确的评价观,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化学学习的状况,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2. 化学教学评价

(1)能够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

(2)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改进的思路。

一、试卷结构

模块比例题型

学科知识运用30% 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教学设计30% 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教学设计题

教学实施30% 单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

教学评价10% 单项选择题诊断题

合计100% 单项选择题:约40% 非选择题:约60%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下面是某教师的板书,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是

A.木炭、铵盐

B.银氨溶液、已烯

C.油酯、碳铵

D.活性碳、铵基酸

(2)肾上腺素可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反应,其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关于肾上腺素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该物质与FeCl 3溶液能够发生显色反应

B .该物质在强碱的醇溶液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C .1mol 该物质与NaOH 溶液反应消耗2molNaOH

D .该物质与浓溴水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3)IVA 族元素从Ge 到Pb ,下列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加的是

A.+2氧化态的稳定性

B.二氧化物的酸性

C.单质的熔点

D.氢化物的稳定性

2.简答题

一位化学教师讲了一堂公开课“盐类的水解”,多数听课教师认为他讲出了盐类水解的本质及规律,但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突出表现在课堂提问方面。

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盐类的水解”内容为例,设计两个有效的课堂教学问题。

(2)请结合这两个课堂教学问题,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3.诊断题

某教师在过程性考试中设计了下列测试题,多数学生的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如下:

[试题] 甲、乙两个电解池均以Pt 为电极,且互相串联,甲池盛有AgNO 3溶液,乙池盛有一定量的某盐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测得甲池中阴极质量增加

2.16g ,乙池中电极上析出0.24g 金属,则乙池中溶质可能是( )

A.CuSO 4

B.Mg(NO 3)2

C.Al(NO 3)3

D.Na 2SO 4

[考试结果]有62.4%的学生按下述思路解题而错选答案B 。

甲池阴极电极反应为:

Ag ++e -Ag ,n (e -)=n (Ag) = = 0.02mol

故乙池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

乙池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M n ++n e -M(设M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

根据甲、乙两池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相等,则n mol

0.02mol =a g 0.24g ,得: n a n a n a ?????当时当时当时=1,=12,此金=2,=24,Mg符合=3,=36,此金无属无属

故答案为B 。

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是,解题思路是。

(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4.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a =12n

学科或专门领域内的问题解决涉及大量专门知识的应用,这些专门知识是问题解决的基础。离开这些知识,就无法解决相关领域的问题。现代认知心理学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又称为描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

Joseph D. Novak (1984)认为概念图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显示了概念之间的联系,它强调的是概念之间的层次结构和相互联系,因而能够反映被试的陈述性知识的组织特征。在概念图中化学概念之间的横向连线越多,纵向连线越深,说明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掌握程度越好,头脑中的陈述性知识结构化程度越高……

(摘自牛拥,李广洲. 学优生与学困生陈述性知识结构化程度差异的探讨.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4(8-9):4)

根据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哪些类型的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

(2)陈述性知识的教学适宜选择哪些教学方法?为什么?

(3)试以中学化学某一知识为例,画出该知识的概念图。

(4)试简要说明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形成困难的原因。

5.教学设计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的目录(略)。

材料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硝酸的性质”原文(略)。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教材中该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2)写出本课的化学三维教学目标。

(3)请说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试选择适合于本课的教学方法。

(5)设计一个包含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片段。

(6)请对本节课进行板书设计。

历年高中化学竞赛有机题

历年有机试题 一. 有机结构 (1999)第六题(10分)曾有人用金属钠处理化合物A (分子式C 5H 6Br 2,含五元环),欲得产物B ,而事实上却得到芳香化合物C (分子式C 15H 18)。 6-1请画出A 、B 、C 的结构简式。 6-2为什么该反应得不到B 却得到C ? 6-3预期用过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处理C ,得到的产物是D ,写出D 的结构式。 [解题思路] 1.对比产物C 的分子式(C 15H 18)和起始物A 的分子式(C 5H 6Br 2)可见一个C 分子是3个A 分子脱去溴原子连接而成的,而且A 转化为C 的反应是用金属钠消除A 分子中的溴。可见此题并没有要求应试者必须学过武兹反应,此思路的知识基础没有超过中学化学。 2.试题用A 是溴代环戊烯和C 是芳香化合物2个信息同时限定了A 和C 的结构。溴代环戊烯因溴原子连在不同碳原子上而有多种位置异构体,它们与金属钠反应失去溴连接的方式更多,但是,为满足C 是分子式为C 15H 18的芳香化合物(至少要有一个含共轭双键的苯环)的条件,A 必须是1,2-二溴环戊烯,C 必定有答案给出的结构式。应试者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和花费的时间自然很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在草稿纸画满各种各样的二溴环戊烯,并令其脱溴相连,甚至得出很大的环状化合物,有的学生则只需在脑子里想清楚,其差别不是知识水平高低而是智力水平高低。在思考过程中,下述联想是有助于应试者得出结论: 3.为什么A 与金属钠反应会得到C 呢?如果应试者联想起中学化学里学过乙炔合成苯的反应,就会想到,A 脱去溴首先得到的应是含C C 键的环戊炔(B ),既然乙炔经催化可三聚成苯,对比乙炔和环戊炔的结构,理应联想到中学化学学到:乙炔的碳氢处在一条直线上(《化学读本》的sp 杂化当然有帮助,属竞赛大纲要求,但并非必需),环戊炔的炔碳在五元环上,其不稳定性就不至犹豫,不需催化剂也会聚合就在意料之中。 4.命题人考虑到环戊烯不稳定,有的学生可能将B 写成它的双聚物,以求得到较稳定的化合物,因而答双聚体也算对,而且对两种B 的不稳定给了注释性说明(注:不要求学生达到这种注释水平)。 5.C 的氧化可看成是苯环的侧链碳原子的氧化。中学化学里讲过甲苯氧化得苯(甲)酸,去年初赛题分析里讨论过芳香烃侧链氧化的规律,应试者一般研究过去年初赛题,所以由C 得出D 应不是困难的事。但是,这里仍有很强的智力因素,应试者若被C 的复杂结构迷惑住,不注意分子的核心部位是一个苯环,对题目给出的C 是芳香化合物的信息视而不见,D 是什么就很难答上来,到事后才恍然大悟。 [答案] 6-1 各2分 若答B 的结构式为: 亦给2分 6-2 要点:B 不稳定 (2分) 注:前者的炔碳原子通常为sp 杂化轨道,线性,环炔的张力太大;后者为反芳香性。 6-3 A B C

试论高中英语教学的文化浸润

试论高中英语教学的文化浸润 发表时间:2018-09-14T10:35:23.7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1期作者:王丽婷[导读] 本文就根据笔者教学经验,简单地说一说,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730000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已经成为了英语教学当中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但长久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而忽视了语言交流的文化意识。恰恰是因为文化的不同,学生难以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英语,从而造成学习方法上的不正确,最终难以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更难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本文就根据笔者教学经验,简单地说一说,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教学文化教学 在注重英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能够深入语境地来理解英语、学习英语,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情感教学目标。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之后,学生就能听懂、会说、会用正确的英语,表达在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之中。 一、文化教学与词汇教学相融合 词汇是英语的基础,更是英语发展的重要建构者。可以说,英语学习的重要基础就是词汇量的掌握。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重视起来的就是词汇。因为中西方的历史文化发展不同,因此,单词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不是非常准确,甚至于有些词语,在中文的意义里表示的是贬义词,而在英文的表达当中,是一个中性词。因此,教师要想真正地让学生掌握这些单词的使用用法,就一定要将其文化背景和地道的文化意识传达给学生。例如,教师在进行rest room这个词汇的讲授的时候,就要联系西方的一些文化,将这个单词翻译为卫生间、厕所,而不是我们传统学习中理解的休息室。词汇的教学,不仅局限在单词意义上的不同,更多的则表现在习惯表达和俗语之间的差异。英文当中的习惯表达和俗语都是基于西方文化上的引申含义。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文化意识,加强学生对单词的理解,扩展学生的视野,不能让学生只局限在课本内容之中。通过文化教学与词汇教学的融合,学生能够对英语学习产生巨大的兴趣,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 二、文化教学与口语教学相结合 地道的口语表达一直以来都是衡量英语学习程度的重要标准。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口语练习意识,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长时间给学生灌输地道的英文表达,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促进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将英美文化意识融入到自己的英语学习中。这样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要注重口语,更是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要关注课堂的口语。也就是说,教师要尽可能地用英语来组织课堂。最简单的课堂中,你可以表现在鼓励和表扬这个角度,教师可以采用”You can make it.”” Have you got it?”这样的句式来组织课堂。除此以外,教师在进行虚拟语气讲解的时候也可以采用文化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我们都知道,在中文的习惯表达当中,并没有虚拟语气这样的结构。因此,学生在进行虚拟语气这一个部分学习的时候,难度往往比较大。反事实推论的语气在中国应用比较少,其实教师反复强调是委婉语气的应用,学生也难以深度地理解所谓委婉的定义。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文化意识层面的教学,西方人的文化中更加强调独立,他们讨厌有指挥地参与别人的生活,因此在进行劝解和建议的时候,往往采用“If I were you, I’d….”这样的句型。如果教师在进行讲授的时候能不只关注内容,而是扩展格局关注文化,学生的英语水平一定能得到质的飞跃。 三、文化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高中阶段的阅读文章,语言环境真实,内容大多贴近生活,涉及到的话题也灵活多样,更加适合学生参考和学习。正是因为广泛的阅读题材,才使得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得以发挥。教师如果能够妥善地将这些阅读话题利用起来,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未来、关注眼下的生活,促进文化交流意识的提升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真正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建构起具有竞争力的核心素养。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蕴藏的文化内涵,有意识地结合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们传授历史文化方面的英美文化,甚至包括文学意识方面的内容,都要尽可能地进行渗透。课堂上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升他们的文化意识敏感度,这样就能更加准确得体地理解和听说英语。尤其是涉及到中西方礼仪方面的问题,更是文化冲突的重要外在表现形式,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搜集一些这方面的问题,然后让学生逐一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文化层面的分析来理解不同形式的传统礼仪,最终学会“入乡随俗”“尊重平等”,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要求的不断推进,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引入文化层面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教育趋势和最终的必然结果。身为高中英语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的同时,钻研实际的教学内容,将这些文化内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差异,适应日新月异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迅试论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2,(25)。 [2]潘飞婷试论文化教学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英语,2016,(46)。

全国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

全国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 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Ba -137 一、(本题共40分)下列小题分别有1个或2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天原化工厂是氯碱工业的现代化工厂,原料食盐用水溶解制得饱和食盐水,在电解前要除去杂质(如氯化钙、硫酸钙、氯化镁),通常要加入的试剂是( ) ①AgNO 3 ②BaCl 2 ③NaOH ④Na 2CO 3 ⑤Ca(OH)2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纯净物,后者属混合物的是( ) (A )汽油 丁烷 (B )钢 生铁 (C )水 水煤气 (D )乙烯 聚氯乙烯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混合物中元素一定呈化合态。 (B )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变一定是化学变化。 (D )某纯净物质不是化合物就是单质。 4.有H +1、O -2、C +4、Ca +2 四种元素,按指定化合价最多可以组成化合物的种数 是( ) (A )5 (B )6 (C )7 (D )8 5.X 、Y 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2,它们跟硫元素共同形成化合物的分子式 是( ) (A )X 2SY (B )XSY 4 (C )X 2SY 3 (D )X 2SY 4 6.下列溶液通入气体后与下图中的曲线变化相符的是( )

(A )氯化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 (B )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 )盐酸中不断通入氨气 (D )碳酸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 7. 碳元素与某非金属元素R 可形成化合物CR X ,已知在一 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电子数之和为74,则R 的原子序数和X 的值 分别是( ) (A )16,2 (B)35,4 (C)17,4 (D)26,3 8.将NaNO 3和KC1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无晶体析出,在加 热蒸发时开始有晶体析出,此晶体是( ) (A )NaCl (B)KNO 3 (C)KCl (D)NaNO 3 9.在实验室里用硝酸钠、盐酸、纯碱、石灰石和蒸馏水五种试剂,无法制取的物质是( ) (A )二氧化碳 (B )氢气 (C)烧碱 (D )浓硝酸 10.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能将其一一区别出来的是( ) (A )BaCl 2、CuSO 4、NaOH 、NaCl (B )Na 2SO 4、BaCl 2、K 2CO 3、KNO 3 (C )FeCl 3、NaOH 、H 2SO 4、Ba(NO 3)2 (D )NaCl 、Na 2CO 3、Zn(NO 3)2、H 2SO 4 11.某一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含18 O 的带标记的无水硫酸铜粉末a 克,则如果保持温度不变,其结果是( ) (A )无水硫酸铜不再溶解,a 克粉末不变 (B )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的SO 42-,而且白色粗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 克 (C )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的SO 42-,而且白色粗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小于a 克 (D )溶液中溶解与结晶体达到平衡状态,有部分带标记的SO 42-进入溶液,但固体粉末仍是a 克。 12.X 、Y 两元素的原子量之比为2:1,由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X 、Y 元素的质量比为2:3,其中X 元素的化合物价为+a ,则化合物中Y 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a 2 (B)- a 3 (C)— 3a 2 (D)— 2a 3 13.某元素氧化物的分子量为a ,价态相同的硫酸盐的分子量为b ,则此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是( ) (A )b-a 80 (B)a-b 80 (C)2b-a 80 (D)b-a 40 14.将某物质的溶液蒸发60克水后,温度降到20℃,析出无水晶体5克,再蒸发60克水,温度pH 值 7 0 通往气体的量

2007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及详解

2007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 (时间:3小时满分:100分) 第1题(12分) 通常,硅不与水反应,然而,弱碱性水溶液能使一定量的硅溶解,生成Si(OH)4。 1-1已知反应分两步进行,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溶解过程。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发现了CH5+的存在,人们曾提出该离子结构的多种假设,然而,直至1999年,才在低温下获得该离子的振动-转动光谱,并由此提出该离子的如下结构模型:氢原子围绕着碳原子快速转动;所有C-H键的键长相等。 1-2该离子的结构能否用经典的共价键理论说明?简述理由。 1-3该离子是()。 A.质子酸 B.路易斯酸 C.自由基 D.亲核试剂 2003年5月报道,在石油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烷烃分子,因其结构类似于金刚石,被称为“分子钻石”,若能合成,有可能用做合成纳米材料的理想模板。该分子的结构简图如下: 1-4该分子的分子式为; 1-5该分子有无对称中心? 1-6该分子有几种不同级的碳原子? 1-7该分子有无手性碳原子? 1-8该分子有无手性? 第2题(5分) 羟胺和用同位素标记氮原子(N﹡)的亚硝酸在不同介质中发生反应,方程式如下: NH2OH+HN﹡O2→ A+H2O NH2OH+HN﹡O2→ B+H2O A、B脱水都能形成N2O,由A得到N﹡NO和NN﹡O,而由B只得到NN﹡O。 请分别写出A和B的路易斯结构式。 第3题(8分)

3-1 以“”表示空层,A、B、C表示Cl-离子层,a、b、c表示Mg2+离子层,给出三方层型结构的堆积方式。 3-2计算一个六方晶胞中“MgCl2”的单元数。 3-3 假定将该晶体中所有八面体空隙皆填满Mg2+离子,将是哪种晶体结构类型? 第4题(7分) 化合物A是一种热稳定性较差的无水的弱酸钠盐。用如下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将A与惰性填料混合均匀制成样品,加热至400℃,记录含A量不同的样品的质量损失(%),结果列于下表: 利用上述信息,通过作图,推断化合物A的化学式,并给出计算过程。 第5题(10分) 甲苯与干燥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生成氯化苄,用下列方法分析粗产品的纯度:称取0.255g样品,与25 mL 4mol·L-1氢氧化钠水溶液在100 mL圆底烧瓶中混合,加热回流1小时;冷至室温,加入50 mL20%硝酸后,用25.00mL 0.1000mol·L-1硝酸银水溶液处理,再用0.1000mol·L-1NH4SCN水溶液滴定剩余的硝酸银,以硫酸铁铵为指示剂,消耗了6.75 mL。 5-1 写出分析过程的反应方程式。 5-2 计算样品中氯化苄的质量分数(%)。 5-3 通常,上述测定结果高于样品中氯化苄的实际含量,指出原因。 5-4 上述分析方法是否适用于氯苯的纯度分析?请说明理由。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能有意识地渗透二期课改的先进教学理念: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有效地运用;课堂教学环节中注重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同时还将拓展设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举一反三;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堂反馈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有些课堂,虽然授课教师也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也试图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改革,但还留有一定的遗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其原因。 一、多媒体的运用:幻灯片上的内容等同于板书?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为语文教学改革增添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眼耳并用等特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优化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无疑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如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展示音像资料,学生们可以边欣赏园林实景,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美妙自得。在此基础上,老师接下来讲解课文,学生当然会听得津津有味,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轻松自如。聪明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制作一个课件,鼓励学生们进一步结合课文制作解说词,配合课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苏州园林。学生站在大屏幕前介绍,颇有新鲜感、成就感。教《变色龙》时,如果将描写奥楚蔑洛夫的神态的文字变为一张张图

片,将描写他的一系列动作的文字制作成一个个动画,学生就能在图片和动画的观察中更深刻地理解“变色龙”多变的性格。《活板》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对活板的制作过程进行了一步步详尽的解释、说明。但学生没有见过,因此对课文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对此,在教学中就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在多媒体教室播放了该课的多媒体影音资料。课文中原本生涩的科学术语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多媒体信息,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对大多数内容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影响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若利用多媒体手段,则可突破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将事物情景真实、生动的展示给学生,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在讲解《安塞腰鼓》等课文的时候,可以通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亲身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气势磅礴,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回想当时上课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 教师在教学中成功地运用多媒体,确实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仅靠书本、教鞭、粉笔传道授业的套路,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喜欢不加选择地使用多媒体,以为这才是现代教育,这才是课程改革。有些人上语文课,往往把有关作家简介、写作背景等文字资料制成幻灯片,放映到屏幕上,一般说来,这些资料文字比较多,密密麻麻,坐在后面的学生往往看不清楚。因此,还不如老师讲,学生听,这样还能培养学生的听力;并且学生还能边听边作笔记。只有那些有关作家生平、写作背景的图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作者:刁仁婧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年第01期 【摘要】 在新课标改革的过程中,高中英语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以往关注单词和语法的学习,转变为更加强调阅读以及英语使用的重要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基于此,本文从高中英语阅读中文化的渗透开始,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办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化渗透 高中英语阅读中存在很多文化的差异性,这需要学生重点关注,通过文化的渗透强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强化学生英语使用的技巧,帮助学生全面地把握英语和准确的掌握英语,也给学生融入更多的文化意识,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的融入到国际一体化的语言氛围当中。基于此,本文以下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的渗透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高中英语阅读中文化的渗透 高中英语教学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学习知识,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有更多真切的感受,有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英语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还要在生活中进行有效的时间,以此能够体现出文化当中存在各种差异,让学生能够对异国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日常用语的含义表达。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加强英语交流的熟练程度。高中英语阅读当中教材量十分大,除了要有必备的词汇学习以及句式句型之外还要了解西方人的说话口吻、西方人的说话特点以及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更多的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领会阅读的主旨,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除了这些以外,不同的文化当中还有很多不同的文化风情,对于这些知识的了解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事业,还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国际性意识和国际性观念,了解国际形势,并且了解国际政治。文化的碰撞才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现代化英语学习意识,这也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点所在。 %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办法分析 (一)课前导入工作的文化渗透

如何走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困境

如何走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困境 摘要:英语文化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长期以来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部分学生不了解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导致其对英语的学习没有深入理解,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就对如何走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困境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化教学;困境 在英语语言课程中实现文化教学,就是把语言和文化相结合。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树立文化意识,将英语语言国家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从而逐渐实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在词汇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 英语词汇,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为了走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困境,教师可以从词汇教学入手。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词汇,掌握与该词汇相关的文化内涵。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词汇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效率。 例如,在高中英语教材中,很多英语单词及短语都有

其来源和典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因此,学生对其含义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的认识。如:He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这句话蕴含eat no fish和play the game两个短语。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话非常简单。但是,直译出来意思却相当不明确。第一句直译是:他可以依靠。第二句直译出来是:他不吃鱼但是他玩游戏。学生通过直译很难理解其含义。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短语相关的文化知识,如eat on fish是曾经英语伊丽莎白女皇时代,耶稣教徒为表示对英政府的忠诚,拒绝罗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吃鱼的习惯,因此eat on fish又表示“忠诚”的意思。而play the game表示“公平对待”“为人正直”的意思,与play pair是同义词。这时学生能很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他很忠诚且为人正直,值得依靠)。但是,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这两个短语的意思,学生可能很容易忘记。而教师通过这种为学生讲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知识并且记忆深刻。 二、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 阅读中蕴含着大量的英语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通过阅读从文本中获取所需信息。因此,在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文化意识,让学生通过英语阅读获取新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英语理解能力。

全国奥林匹克初三化学竞赛试题 (含答案)

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初三教程 一、选择题: 1、能证明晶莹透明的矿泉水是混合物的实验是………………………………………………………( C ) A .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 B .将矿泉水同直流电 C .把矿泉水滴在玻璃上蒸发 D .向矿泉水中滴加石蕊试液 2、某微粒最外电子层为M 层(即第三层),该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则它不属于下列微粒中的……( B ) A .稀有气体原子 B .非金属原子 C .阴离子 D .阳离子 3、最先把氢收集起来并加以研究的科学家是…………………………………………………………( A ) A .卡文迪许 B .拉瓦锡 C .普利斯特里 D .戴维 4、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磷,家用洗涤剂(含有磷酸钠)就是污水中磷的一个重要来源,处理污水时不要去磷,有以下几种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C ) A .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 B .含磷的污水是很好的肥料,不必处理 C .含磷的污水排放到自然水中能引起藻类增殖,使水变质,必须除去 D .磷对人无毒,除去与否无关紧要 5、重水的主要用途是在核反应堆中作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重氢原子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重氢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B .重氢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2 C .重水的式量为20 D .重氢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 6、右图所示装置中,若由a 处进气,则可以用此装置收集的一组气体是( B ) A .O 2、CH 4 B .CO 2、CH 4 C .CH 4、H 2 D .O 2、CO 2 7、KClO 3和KCl 的混合物中,含KCl 为ag ,加热完全分解后,KCl 的质量为2ag 3和KCl 的质量比是…………………………………………………………………………………………( C ) A .1∶1 B .2∶1 C .1.64∶1 D .1.5 8、在密闭的二叉试管中,一边放入0.27g 铝粉,另一边放入氧化汞,然后同时加热,如果使铝粉全部氧化而空气组成不变,那么放入氧化汞的质量是………………………………………………………( D ) A .2.17g B .6.51g C .325.5g D .3.255g 9、一份氧化铜和氧化铁的混合物质量为A 克,用B 克H 2可完全还原,此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A ) A .%8000300A B A - B .%1606A B A - C .%6040B A - D .% 160060A B A - 10、已知硫化氢与二氧化硫在常温下能发生下述反应:2H 2S (g )+SO 2(g )→2H 2O (l )+3S (s )。若在常 温下,向5L 真空容器里通入xg 和80gSO 2气体,要使反应后容器内气体密度为14.4g ·L -1,则x 可以是( D ) A .85g B .23.8g C .17g D .8.5g 11、由乙炔(C 2H 2)和乙醛(C 2H 4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的质量分数为72.00%,则氧的质量分数为( C ) A .32.00% B .28.65% C .19.56% D .2.14% 12、常用泡沫灭火器中的主要药品是…………………………………………………………………( B ) A .CaCO 3和稀HCl B .Al 2(SO 4)3和NaHCO 3 C .浓H 2SO 4和Na 2CO 3 D .NaHCO 3和HCl 13、O 2和CO 2按m :n 的分子个数比混合后与过量的红热焦炭充分反应,所得气体分子总数是反应前O 2和CO 2分子数总和的………………………………………………………………………………………( D ) A .4mn 倍 B .2(m+n )倍 C .2mn 倍 D .2倍 14、把ag 铁放入bg 硫酸铜溶液中,铁完全溶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生成(b-a )g 铜 B .生成64g 铜

高中化学竞赛培训专题作业

元素化学专题练习 1.I2和S2O32-间发生的是一个速率快、定量进行的反应。由于强酸能促进S2O32-的分解, 而强碱液中I2将发生歧化反应,所以该反应需在近中性条件下进行。 ⑴写出I2和S2O32-间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⑵若把I2液滴入S2O32-液中,即使在碱性条件下(pH~11)也能发生定量反应,为什 么? ⑶若把S2O32-液滴入I2液中,即使在酸性条件下(pH~1)仍能发生定量反应,为什 么? 2.氧和硫是同族元素,性质相似。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实验事实: ⑴CS2和Na2S (aq)一起振荡,水溶液由无色变成有色; ⑵SnS2溶于Na2S (aq); ⑶SnS溶于Na2S2 (aq)。 3.试用一种试剂将可溶性硫化物、多硫化物、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和硫酸盐彼此区分开 来。写出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现象。 4.给出SOCl2分子的空间构型和成键情况,为什么SOCl2既可以作为路易斯酸,又可作为 路易斯碱? 5.某液体物质A具有与CO2相似的结构,A与Na2S反应生成化合物B,B遇酸能产生恶 臭的有毒气体C及物质A,C可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A与Cl2在MnCl2催化下作用可生成一种不能燃烧的液体物质D;A与Cl2O作用则生成极毒气体E和透明液体F。 试推断从A到F各代表什么物质? 6.欲测定大气中H2S的含量,试用Cd (NO3)2溶液、I2溶液及Na2S2O3溶液为试剂,设计 一种测定方法,写出有关反应式,导出大气中H2S含量的计算公式(以质量分数表示)(设Cd (NO3)2溶液浓度为M1 mol·L-1;I2溶液浓度为M2 mol·L-1;Na2S2O3溶液浓度为M3 mol·L-1;H2S的摩尔质量为34 g·mol-1。 7.SO2分子中,S原子已满足八隅体规则,为什么还可以作为路易斯酸接受电子对形成配 合物?试给出SO2F-和(CH3)3NSO2可能的结构并预测它们与OH-的反应。 8.现有五瓶无色溶液分别是Na2S,Na2SO3,Na2S2O3,Na2SO4,Na2S2O8,如何通过试验 加以确认,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 浙江省奉化中学吴碧芳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居住环境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着差异。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差异,丰富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语言的学习和进行跨文化交际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随着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新英语课程标准增加了“文化意识”一项目标要求以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量明显增加。为此,在日常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以外,还得加强英语国家的文化教育,只有熟悉英语使用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地理解并运用英语这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 一、文化渗透的内容和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所以教师要在课内外着重上述文化内容的渗透。《标准》也列出了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要达到的七、八级目标,其中七级为必须达到的目标,八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以下是七级目标描述: 1、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极其文化内涵; 2、理解英语交际中的常用典故和传说; 3、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成就、贡献等。 4、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5、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 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 7、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 8、了解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传统; 9、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 10、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二、文化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挖掘教材,在课堂单元教学中适时地渗透文化因素。 2003年秋季开始推广使用的人教社新SEFC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该教材涉及的话题众多,对文化内涵的覆盖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包括道德教育、行为规范、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语言学习、兴趣爱好、文体活动、名人传记、名胜古迹等等。许多课文充满跨文化交际信息。教师可结合课文,更新观念,将文化教学列入教学目标,使文化教学有计划、有阶段、有层次地进行;灵活地在任一个环节: warming up,

[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探索]跨文化交流英语作文300

[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探索]跨文化交流英语作文300 摘要: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英语知识内容诸如词汇、短语、语法等得到了过多的重视,但是却忽略了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的事实。最终结果就是学生学了很久的英语,但却没有培养学生用英语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文化意识中学英语课堂教学 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国家文化背景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诸如词汇、短语、语法等英语知识内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英语作为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背景却大大地被忽略了。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对英语母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英语民族的风俗习惯一无所知。因此,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出典型的中国式英语就不足为奇了。

在我就读的大学课堂里曾经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一次学校请美国的外教George Hank给英语专业大一的学生做“英美文化的交流”讲座,Hank先生站在了主席台的中间准备发言。我作为服务人员,默默地搬了一把椅子,放在了他的后边,可是他却向旁边推去,于是我又把椅子凑了过去,他再次推开。我很不解,后来谈及这个事情,他说:“你并没有说让我坐啊,而且你也没有问过我需不需要椅子。”这次的文化冲突让我明白了原来很平常的一件小事,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而产生了误解。再如,在公交车上有一位年约五十多的外国人上车,这时,一位小伙子出于尊老爱幼的文化习俗,给他让座,没想到外国人坚持站着,小伙子再次让座,外国人却发火了:“Do you think I am old enough to need a offer? I am not that old.”(你认为我年纪大到需要别人主动让座了么?我没那么老!)英美国家文化中,外国人崇尚自由、年轻和活力,很忌讳别人把他们当成需要别人照顾的老人。 二、中英(英语国家)文化差异及其在中学英语教材和日常交流中的体现 中英(英语国家)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中学英语教材中也得到了体现。下面谈谈中英(英语国家)文化差异的几个主要方面。

全国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试题训练及答案

全国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试题训练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 )。 (A)氧化钙,澄清的泉水 (B)氢氧化钾,含铜质量分数为80%的氧化铜 (C)澄清的石灰水,粗盐 (D)红磷,空气 2.下列各组物质(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苛性钠、火碱、NaOH (B)碳铵、碳酸铵、(NH4)2CO3 (C)盐酸、氯化氢水溶液、HCl (D)食盐、氯化钠、NaCl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含游离态氢元素,后一种含化合态氢元素的是( )。 (A)氢气、碳酸钙 (B)液态氢、硝酸铵 (C)胆矾、水煤气 (D)稀硫酸、烧碱 4.下列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空气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C)煤燃烧 (D)香烟燃烧 5.下列物质中,能降低血红蛋白输氧能力的是( ) (A)CO (B)CO2(C)Ar(D)N2 6.2 5℃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则2 5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 (A)30克(B)4 3克(C)23克 (D)无法确定 7.已知R2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则R代表的元素可以是下列四种元素中的( )。 (A)钾 (B)氯 (C)钠 (D)硫 8.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等质量氢气时,参加反应的钠、镁、铝的原子数目之比是( )。 (A)l:2:3(B)3:2:1 (C)6:3:2 (D)4:2:l 9.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中,A与B的质量比是3:1,又知A与B的原子量之比是1 2:1,则下列式子中能够表示此化合物化学式的是( )。 (A)AB4(B)AB3(C)AB(D)A2B 1 O.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 m+1与元素Y的阴离子Y 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 )。 (A)a+m+n (B)a—m—n (C)m+n—a(D)m—n—a 二、填空题 11.如果碱液流到桌面上,可以立即用适量的中和;如果酸液流到桌面上,可以立即用适量的中和;如果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并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氧化铜完全被还原后的操作是 1 2.在常温常压下,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水中,管内水面上升,上升的速度逐渐减慢,速度减慢的原因是。要使上升的速度加快,应采取的措施是。 1 3.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慢慢地生成一层铜锈[Cu2(OH)2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 4.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木炭、硫黄、火硝(硝酸钾)按一定比例

农村中学语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策略,新课程.doc

农村中学语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策略,新课 程, 《新课程》 摘要:近些年来农村语文教学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农村是进行教学改革的根据地。把生活融入农村语文教学是新课改的需求,只有将实际生活与语文课堂相结合,才能丰富语文教学。但是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就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农村;语文生活化;课堂教学 教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得以实践。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同理,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就是语文教学的升华。俗话说得好:世间并不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农村中学语文生活化课堂教学就是把语文教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来学习语文,从而激发农村中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农村中学生的语文教学生活化有所限制,这就需要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一起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界对农村教学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农村教学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和城市学校比起来,在硬件设施上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例如,很多农村中学没有多媒体设备,限制

了教学生活化的多样性教学。但是农村中学也有其优势,农村的山水多,更加贴近教材。农村学生的生活经历,更加有利于进行生活化语文教学。但是大部分农村语文教师并没有利用这种优势,而是按部就班教教材内容,让教学和生活失去了联系。在图书和多媒体教学方面,农村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也对农村语文教学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所以,教师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将生活化教学融入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能力。 二、农村中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1.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 语文教学提倡以人为本,教学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学的展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目标;在丰富教学内容的时候,内容要有深度,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学会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七年级的一篇课文《松鼠》,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教育的以人为本,可在课前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去观察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然后课堂上在带领学生熟读课本的同时,让学生用学到的词句来形容见到的动物。在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观点,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帮助。 2.对生活情境再现 常见的课堂教学,都是由教师口授,枯燥乏味,教学内容没有吸引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较差,这就导致学生处于一种消极的被动状态,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根据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教学,

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六安中学/卢向东 [摘要]: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契约,是让学生思维不再缺席的重要手段,是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的效果的重要途径。它的重要表现形式为:师问生答,生生问答,以及教师的评价等。在以上的这几个环节中,教师的提问设计要遵循:使学生能够接受、符合学生现状的原则,且提问的形式要科学合理,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要恰到好处,把握住一个“度”字。对于学生的提问更应具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加以鼓励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处理好以上提问诸环节的问题,才能达成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达到课堂教学科学化、合理化,以求获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教师、学生、师生互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师对提问的作用、范围、类型、方法及其内部的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有益的探讨,这些研究指导了提问的实践,推动了提问设计的发展。从许多文章中我们看到的观点大多只是着眼于研究教师的如何问,认为学生的任务只是作答,这些观点可以说没有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徐越化先生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一书对提问法的表述是:“提问是由教师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的方法。”1这个提法很具有代表性。而韦志成先生在《语文课堂改革中的十大关系》一文明确地提出:“要建立师生平等对话关系,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让教师回答,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和质疑,且可以发表不同观点与看法。”②这个观点相比前面的观点可以说是一个大很大的进步与飞跃,但我认为还是不太全面的。我认为: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它的形式应该表现为: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之间相互问答。教师的提问可以尽量减少学生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即克服学生“思维缺席现象”,使学生的思想更加集中。且可以使课堂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因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提问,只要有不同的观点,完全可以向教师提出,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某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不具备数理化的确定性,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一思想将更加明显。语文学科中许多问题在没有定论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展开同学之间的争论,让学生自我设疑与解疑,这即培养了学生创新、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又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所以说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与教师的提问同样重要,二者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教师的提问应该有机地结合学生的提问。单单有教师提问的课堂教学可能导致出现“牵牛式”的不良教学现象(即教师在课堂上有绝对的说话权威,教学步骤完全按教师的思路走);而光有学生提问的课堂教学,可能导致出现“放羊式”的不良教学现象(即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混乱,课堂教学呈一盘散沙的无序局面)。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相互结合,可以使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贯彻了“素质教育”的方针,避免出现“牵牛式”与“放羊式”的不良课堂教学现象。要想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很好地结合,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提问的方法要灵活得当,对学生回答的评价要客观而委婉,对于提不出问题的学生要进行导问,激发其提问题的欲望;学生要积极的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提问,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

跨文化交流英语作文300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流英语作文300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不仅是语 言知识的传授,而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下文主要探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以及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 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符合语言与文化内在关系的要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 文化的一部分。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学习外语除要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以便能跨越文化障碍,理解其语言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跨文化教学是语言交际本身的需要语言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 交际是运用语言的主要手段,包括书面和口头交际两个方面。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即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而离开文化背景的英语交际也是行不通的。

跨文化教学是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 进一步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能力。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是适应 时代发展的现代人才。他们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具有对国际事物的理解力,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以提高本民族的素质。因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增进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并以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跨文化教学是学生参加高考的需要传统考试主要考查语法知识 及词汇的用法,是造成“高分低能”的主要原因。随着英语高考的发展,它强调语言与文化的一体性,真正地道的英语应当在表述内容的同时体现英语的文化色彩。这一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考生在作答此类题时,不仅要了解题目的意思,还要联系到意思所渗透的文化背景。高考阅读考查题材极为丰富,如人物传记、社会文化、逸闻趣事、史地常识,其语言地道,选材大多反映英语国家情况。例:I have never aepted the argument that if only we all understand each other better. There would be fewer wars. Ask people of India and Pakistan. If we all speak English, will we then all start eating McDonald burger?上面的句子摘自一篇讨论“英语在全球扩张的利弊”的文章,考生想要理解好上面的信息,需要了解两方面的文化背景:巴基斯坦、印度和英国之间的相互关系;麦当劳是当今美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否则对文章的理解肯定会出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