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系统--心

合集下载

脉管系统心脏()

脉管系统心脏()

前部 (固有心房)
界嵴
后部 (腔静脉窦)
右心耳right auricle
梳状肌
界沟
下腔静脉瓣
冠状窦瓣
三个入口: 上腔静脉口
orifice of superior vena cava
下腔静脉口
orifice of inferior vena cava
冠状窦口
orifice of coronary sinus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
是人体内一套连续封闭的输送管道 一、组成
1. 心血管系统 2. 淋巴系统 二、功能 1. 运输功能 2. 防御功能 3. 内分泌功能
心血管系统 Cardiovascular System
概述 (一) 组成 1. 心脏 2. 动脉 3. 毛细血管 4. 静脉
心脏 Heart
★动力器官 ★有四个心腔
上缘,距胸骨右缘1cm)
右下点
(右第6胸肋关节)
左上点(左第2肋软骨
下缘,距胸骨左缘1.2cm)
左下点(左第5肋间隙,
锁骨中线内侧1~2cm)
心脏
一、心的位置
位于胸腔中纵隔内 2/3位于正中线左侧 1/3位于正中线右侧 上方:出入心的大血管 下方:膈 两侧:肺、纵隔胸膜
胸膜腔
后方: 平对第5~8胸椎 食管, 胸主动脉, 左主支气管
前方: 平对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 胸膜和肺 胸骨体下部左半及左侧第 4 ~ 6肋软骨直接与心脏相邻
二、心的外形
心血管系统
(三)血管吻合 1.动脉间的吻合 2.静脉间的吻合 3.动、静脉间的吻合 4.侧支吻合和侧支循环
心血管系统
(3) 小结 1)动脉血富含氧和营养物质,颜色鲜红
静脉血富含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颜色暗红 2)肺动脉内流动着静脉血;

脉管系统—心脏生理(人体解剖生理学)

脉管系统—心脏生理(人体解剖生理学)

激活 (开)
Na+通道是否处备用状态,是该心肌 细胞当时是否具有兴奋性的前提。
备用 (关)
失活
正常静息电位水平又是决定Na+通道能
(关) 否处于或复活到备用状态的关键.
三、兴奋性
(二)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心肌细胞每次兴奋,其膜通道存在备用状态、激活、失活和复活过程; 其兴奋性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周期性改变。
2.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邻近部位细胞膜的兴奋性高→膜去极化达阈电位的时间短→传导速度快
3.心肌细胞的直径 兴奋的传导速度与心肌细胞的直径成正比关系。
三、兴奋性
(一)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 差值增大→兴奋性降低。
2.Na+通道的形状
心肌细胞兴奋的产生是以Na+通道能够被激活作为前提。Na+通道可表现 为激活、失活和备用三种功能状态。
对新刺激的反应能力 任何强大刺激无反应
兴奋性 下降到零
强大刺激产生局部反应 极度降低
阈上刺激产生常
阈下刺激产生去极化速度 和幅度稍小的动作电位
高于正常
三、兴奋性
(三)心肌兴奋时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有效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三、兴奋性
(二)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兴奋性变化分期
有效 不应 期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对应的位置
0期~3期膜电位 - 55mv 3期膜电位 -55mv ~ -60mv
3期膜电位 -60mv~ -80mv
3期膜电位 -80mv ~ -90mv

人体解剖学课件 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动、静脉

人体解剖学课件   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动、静脉
3)肘正中静脉
(2)上肢的深静脉
(2)浅静脉
头静脉 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
头静脉 肘正中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
贵要静脉
上肢浅静脉
(2)上肢的深静脉
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又称伴行静脉。
肱肌
肱桡肌 旋前圆肌
桡动脉
拇长屈肌 旋前方肌
肱动脉 正中神经
旋前圆肌 尺动脉 尺神经 指深屈肌 正中神经
指浅屈肌腱
3、桡动脉
拇主要动脉 掌浅支
桡动脉
掌浅支 拇主要动脉
4、尺动脉
骨间总动脉 骨间前动脉 骨间后动脉
掌深支
掌深支
5、掌浅弓与掌深弓
(1)掌浅弓 由尺动脉末端与桡
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
(2)掌深弓 由桡动脉末端与
尺动脉掌浅支吻合而 成。
掌浅弓 掌深弓
A B
CD
A:掌浅弓 B:掌深弓 C:桡动脉
D:尺动脉
胃大弯 胆囊
胃右动脉 肝右叶 肝总动脉 胃网膜右动静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十二指肠降部
胃左动脉
胃网膜左动静脉 腹腔干 胃短动脉 脾 脾动脉 胰 横结肠
腹上部器官和腹腔动脉(2)
(4)腹腔干
胃左动脉 肝总动脉
脾动脉
(4)腹腔干
胃右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总动脉
肝左动脉 肝右动脉
胆囊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②直肠静脉丛
直 肠 静 脉 曲 张 , 内 痔
(2)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间的吻合
肝门静脉
③ 脐
附脐静脉
周 静
脐周静脉网
脉 腹胸 网 壁腹
上壁 静静 脉脉
胸胸 廓外 内侧 静静 脉脉

《脉管系统-心脏》

《脉管系统-心脏》
.
24
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氏纤维。
.
25
心传导系 与心电变化
.
26
四、心的血管
心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
1.左冠状动脉 升主动脉
上腔静脉
营养左心房、左心 室、右心室的前壁 和室间隔的前上部。右心耳
右冠状动脉
右心室 前室间沟
.
27
主动脉弓 动脉韧带 肺动脉干
左心室
2.右冠状动脉
A.左心房 B.左心窒 C.右心房 D.右心窒 E.冠状窦
4、二尖瓣位于( C )
A.主动脉口 B.肺动脉口 C.左房室口 D.右房室口 E.冠状窦口
5、不属于心传导系统的结构( B)
A.窦房结 B.心耳 C.房室结 D.房室束 E.左、右束支
6、冠状沟( A )
A.是心房与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B、是左、右心房在心表面的分界 C.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D.是左、右心室在心膈面的分界 E.以上都不对
7、窦房结( A )
A.是心的正常起搏点 B.位于左心耳心内膜深面
D.呈圆形
20
E.直接与房室束相连.
C.由神经细胞构成
課堂目标
1、简述心的传导系统及血液供应及体表投影 2、熟练的说出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 3、熟悉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
21
心壁结构
(一)心壁的结构 心内膜 内皮+疏松结缔组
织,含心的传导系的分支。 结构 心肌 心房肌 <右心室肌
<左心室肌。心房肌 与心室肌被纤维环分隔开。 心外膜 为心包的脏层,
间皮+结缔组织和脂 肪细胞组成。
.
22
右心房 右心室
浅层
中层 深层

脉管系统概述心

脉管系统概述心

1.右心房
右心耳 三个入口: 上腔静脉口 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一个出口: 右房室口 卵圆窝
下腔静脉口
右心耳 冠状窦口 右房室口
2.右心室 入口:右房室口(右房室瓣, 又称三尖瓣) 出口:肺动脉口(肺动脉瓣)
三尖瓣
肺动脉瓣
三尖瓣
3. 左心房 左心耳
两个入口:肺静脉口 一个出口:左房室口
左心耳
(二) 血液循环
概念:指血液由心室射出,经 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又返回 到心房,这一周而复始的循环过 程称为血液循环。
组成:血液循环包括
体循环
肺循环
(三)血管壁的组织结构(第404页)
1.血管壁的一般结构
内膜: 内皮 内皮下层 内弹性膜
中膜: 外膜:
2.各段血管壁的结构
动脉:大动脉、中动脉、 小动脉、微动脉
髂总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空回肠A、回结肠A(阑尾A)、右结肠A、中结肠A
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
髂内动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
髂外动脉
股动脉
胫后动脉:腓动脉
腘动脉 胫前动脉
足背动脉
(六)心包 纤维心包 浆膜心包
心包腔
(七)心的体表投影
四点连线
▪左上点 胸骨左缘第二肋下
缘向外侧1.2 cm
▪右上点 胸骨右缘沿第三肋
上缘向外侧1cm
▪左下点 左锁骨中线与第五
肋间隙交界 内侧1-2cm
▪右下点 右侧第六胸肋关节
心脏及其瓣膜的体表投影
三、肺循环的血管
肺动脉: 肺动脉干 右肺动脉
左肺动脉 动脉韧带 肺静脉: 左、右肺上静脉 左、右肺下静脉
动脉韧带
升主动脉

人体解剖学试题-脉管系统-心与动脉练习题

人体解剖学试题-脉管系统-心与动脉练习题

人体解剖学试题脉管系统-心与动脉【练习题】◇A1型题1.血液循环A.大循环始于右心室B.小循环始于左心室C.大循环内流动的是动脉血D.小循环内流动的是动脉血E.小循环主要功能是将静脉血转为动脉血2.心A.左右半心互相连通B.左半心含静脉血C.右半心含动脉血D.体循环起于右半心E.左半心称为动脉心3.属于终动脉的是A.上颌动脉B.脑膜中动脉C.直肠上动脉D.视网膜中央动脉E.颈浅动脉4.动脉韧带A.位于肺动脉干根部B.连于左右肺动脉分叉部偏左处C.连于左右肺动脉分叉部偏右处D.是肺动脉干与主动脉之间的通道E.胚胎时期已形成5.左颈总动脉A.是头臂干的分支B.是主动脉的一级分支C.由主动脉弓凹侧发出D.行于颈动脉鞘外E.动脉起始处有颈动脉窦6.脑膜中动脉是A.颈外动脉的一级分支B.上颌动脉的分支C.椎动脉的分支D.颈内动脉的分支E.大脑中动脉的分支7.右锁骨下动脉A.起于主动脉弓B.起于头臂干C.于前斜角肌前方走行D.发出甲状腺上动脉E.该动脉的止血点是锁骨中点8.掌浅弓A.位于掌腱膜的浅面B.位于掌腱膜的深面C.由桡动脉末端与尺动脉掌浅支构成D.发出掌心动脉E.位于掌深弓的近侧约2cm 处9.卵圆窝位于A.左心房后壁上B.右心室后壁上C.右心房前壁上D.右心房的房间隔上E.右心室室间隔上10.心尖朝向A.左前方B.左方C.左下方D.左前下方E.右方11.左心房有A.肺动脉口B.4个肺静脉口C.2个肺静脉口D.冠状窦口E.上腔静脉口12.冠状窦口位于A.下腔静脉口与右心耳之间B.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C.上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D.上腔静脉口与下腔静脉口之间E.上腔静脉口与界嵴之间13.窦房结位于A.上腔静脉口附近心外膜下B.上腔静脉口附近心内膜下C.下腔静脉口附近心外膜下D.下腔静脉口附近心内膜下E.冠状窦口附近内心膜下14.房室束A.连于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B.由房室结发出C.由窦房结发出D.分为前脚和后脚E.直接连于蒲氏纤维A.续于升主动脉,呈弓形弯向左后方B.凸侧有4大分支C.自左心室起,呈弓形弯向左后方D.凹侧有3大分支E.发出左、右冠状动脉16.颈外动脉A.发出甲状腺下动脉B.发出甲状腺上动脉C.发出椎动脉D.在颈部无分支E.起自锁骨下动脉17.锁骨下动脉A.左侧起自头壁干B.右侧起于主动脉弓C.延续为肱动脉D.发出椎动脉E.发出胸外侧动脉18.肾动脉A.左侧较右侧长B.在第4腰椎高度起于腹主动脉C.左侧较右侧短D.右侧起点稍高于左侧E.发出肾上腺中动脉19.腹腔干发出A.胃左动脉B.胃网膜左动脉C.胃右动脉D.胃网膜右动脉20.直接分布到胃的动脉有A.脾动脉B.肝总动脉C.胃短动脉D.胃十二指肠动脉E.胆囊动脉21.脾动脉A.起自腹主动脉B.起自肝总动脉C.有到胃的分支D.无分支到胰E.发出胃网膜右动脉22.肠系膜上动脉A.进入乙状结肠系膜根B.进入小肠系膜根C.是成对的动脉D.发出乙状结肠动脉E.起自腹腔干23.阑尾动脉直接起自A.右结肠动脉B.肠系膜上动脉C.肠系膜下动脉D.回结肠动脉E.乙状结肠动脉24.肠系膜下动脉A.进入小肠系膜根B.起自肠系膜上动脉C.向下延续为直肠上动脉D.营养横结肠E.起自腹腔干25.子宫动脉A.进人子宫阔韧带两层之间B.在输尿管后方经过C.起自髂外动脉D.在输尿管下方经过E.起自肠系膜下动脉26.肠系膜上动脉营养A.直肠B.肛管C.降结肠D.横结肠E.乙状结肠27.中结肠动脉位于A.小网膜内B.结肠系膜内C.肠系膜内D.大网膜内E.乙状结肠系膜内28.颈外动脉的终支是A.上颌动脉B.甲状腺上动脉C.面动脉D.舌动脉E.脑膜中动脉29.不属于右心房的结构是A.上腔静脉口B.卵圆窝C.肺静脉口D.梳状肌E.冠状窦口30.乙状结肠动脉起自A.腹腔干B.腹主动脉C.肠系膜上动脉D.肠系膜下动脉E.髂内动脉31.肠系膜下动脉营养A.盲肠B.空、回肠C.升结肠D.降结肠E.阑尾◇B1型题(1~4题共用备选答案)A.冠状窦口B.肺静脉口B.隔缘肉柱D.界嵴E.主动脉前庭1.开口于左心房的是2.构成左室流出道的是3.开口于右心房的是4.位于右心室的是(5~10题共用备选答案)A.肠系膜上动脉B.腹腔干B.肝总动脉D.胃十二指肠动脉E.脾动脉5.十二指肠下动脉起自6.胃短动脉起自7.胃网膜右动脉起自8.肝固有动脉起自9.胃左动脉起自10.回结肠动脉起自◇X型题1.关于大循环和小循环说法正确的是A.大循环的血分布到整个身体各部B.动脉内都是动脉血C.大循环的血由左心室射出D.大、小循环通过左、右房室口相连续E.是完全分开的两个独立系统2.参与心腔防止血液逆流的结构有A.二尖瓣B.三尖瓣C.腱索D.肉柱E.室上嵴3.室间隔A.由膜部和肌部构成B.全部由肌性成分构成C.膜部是室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D.膜部位于上部E.肌部位于上部4.心传导系包括A.房室结B.冠状窦C.窦房结D.房室束E.隔缘肉柱5.掌深弓A.由弓的凸侧发出掌心动脉B.桡动脉的末端参与构成C.尺动脉的末端参与构成D.在屈指肌腱的深面E.位于掌浅弓的近侧6.营养肾上腺的动脉起自A.腹主动脉B.膈下动脉C.肾动脉D.腰动脉E.腹腔干7.腹主动脉的直接分支为A.胃短动脉B.胃左动脉C.肾上腺中动脉D.腰动脉E.肾动脉8.子宫动脉分布于A.子宫B.输卵管C.卵巢D.会阴E.直肠9.心A.位于前纵隔内B.位于中纵隔内C.约2/3在正中线左侧D.约1/2在正中线左侧E.全部位于正中线左侧10.左冠状动脉营养A.右室前壁B.左心房C.左室前壁D.室间隔后1/3E.左室后壁11.心的静脉回流途径有A.直接流入右心房B.直接流入各心脏C.经冠状窦流入右心房D.经上腔静脉流入右心房E.经下腔静脉流入右心房12.主动脉弓A.在气管分叉处的下方通过B.跨越左主支气管的上方C.壁内有压力感受器D.壁内有化学感受器E.凸侧发出左颈总动脉13.颈总动脉A.左侧起于主动脉弓B.右侧起于头臂干C.分为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两终支D.右侧起于主动脉弓E.左侧起于头臂干14.颈外动脉发出分支营养A.舌B.眼球D.腮腺E.牙15.锁骨下动脉A.右侧起自主动脉弓B.左侧起自头臂干C.穿过斜角肌间隙D.不穿过斜角肌间隙E.发出椎动脉16.浆膜性心包A.是心包的外层B.是心包的内层C.脏层与壁层之间为心包腔D.与纤维性心包之间有心包腔E.分脏层和壁层17.腹腔干发出A.胃左动脉B.肾动脉C.肝总动脉D.脾动脉E.胃右动脉18.营养下消化道的动脉可来自A.腹腔干B.肠系膜下动脉C.肠系膜上动脉D.髂内动脉E.回结肠动脉19.分布于上消化道的动脉分别来自A.脾动脉C.肠系膜上动脉D.肝固有动脉E.肠系膜下动脉20.分布于肾上腺的动脉分别来自于A.腹腔干B.肾动脉C.脾动脉D.膈下动脉E.腹主动脉21.分布于直肠和肛管的动脉分别来自A.髂外动脉B.肠系膜下动脉C.髂内动脉D.肠系膜上动脉E.阴部内动脉22.心包A.内层为浆膜性心包B.外层为纤维性心包C.浆膜性心包壁层又称心外膜D.浆膜性心包脏层又称心外膜E.浆膜性心包脏、壁层之间为心包腔23.只有在右心室内才可见到的结构A.三尖瓣B.室上嵴C.肉柱D.隔缘肉柱E.前室间支◇名词解释2.静脉3.血液循环4.节制带(隔缘肉柱)5.动脉韧带(动脉导管索)6.心包横窦7.心包斜窦8.体循环9.肺循环10.颈动脉窦11.掌浅弓12.掌深弓13.颈动脉小球◇简答题1.右心室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说明其位置及入口和出口。

脉管系统-心 信息化教学设计 获奖教案

脉管系统-心 信息化教学设计 获奖教案
《心》
课程
解剖生理学基础
学时安排
2课时
授课类型
理论实验一体化
专业
药剂
年级
一年级
所选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于晓谟主编《人体解剖学基础》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项目主要围绕心腔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设计,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动手实现从“做”中“学”,采用创设情境→实施任务→自主探索→小组竞赛→拓展提高→评价反思的方式进行教学。
《心》教学设计方案
科目:解剖学基础
内容:脉管系统—心
一、教学分析………………………………………………………………1
(一)教材分析……………………………………………………………1
(二)教学目标……………………………………………………………1
(三)重点难点……………………………………………………………2
课前明确学生“己知”及“未知”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创设情境
课前观看微课,完成课前任务表。在手机上安装3Dbody app。
呈现先行组织者的材料,进行前置性学习,手机安装后在教学中可运行3Dbody app进行交互学习。
人体心脏模型、手机
观察、触摸人体标本
利用标本进行观察学习;利用手机操控3Dbody软件进行交互学习。
二、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任务驱动法: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细胞、组织等基本概念,对人体分部已有初步认识,但对各系统器官还很陌生,存在畏难情绪,主动探究与团队协作意识较弱,宜采用“任务驱动法”来激发学习动机。
本设计注重让学生手、眼、耳、嘴、脑都动起来,以贴近学生实际的例子为引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自我探索学习,同学间相互帮助,在做中学,学中思,边学边做。适时指导,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和迁移进行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学生针对本次课自己的学习、表现等情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

脉管系统ppt课件

脉管系统ppt课件
心包
膈面(下面)
朝向下方,大部分由左心室、 小部分由右心室构成
• 三缘: 右缘
左缘 (钝缘)
下缘 (锐缘)
• 4条沟:
冠状沟(房室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后房间沟
心尖切迹 房室交点:后房间沟、后室间沟与冠状沟的相交处
二、心腔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一)右心房
界沟
固有心房 ↑
(原始心房)
系统解剖学
脉管系统
目的要求
➢ 了解: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 吻合管、侧副支和侧副循环、动脉吻合。 心大、中、小静脉的行程,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
➢ 熟悉: 脉管系的组成,机能意义以及与其他器官系统的相互关系。 卵圆窝未闭的临床意义。 心壁的结构、心脏的体表投影。 心包形成的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三)胸主动脉
肋间后动脉 壁支 肋下动脉
膈上动脉
支气管支 脏支 食管支
心包支
(四)腹主动脉
1.腰动脉(4对)
壁支 2.膈下动脉 4.肾上腺上动脉
3.骶正中动脉
5.肾上腺中动脉
成对 6.肾动脉 8.肾上腺下动脉
脏支
7.睾丸动脉(卵巢动脉)
9.腹腔干
不成对 10.肠系膜上动脉
11.肠系膜下动脉
4 2
9 58 10 6
1 11 7
3
Ⅰ腹腔干 1.胃左A
胃小弯 左支 A弓
右支 7.胆囊A
4.肝固 6.胃右A
有A 2.肝总A
8.胰十二指肠上A
5.胃十二 9.胃网膜右A 指肠A
7 42 1
65 3
89
胰支
3.脾A 胃后A
胃短A
胃大弯A弓
10.胃网膜左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的细小血管6~9μm,壁薄、管径 大,弹性小,血容量大。
4.静脉: 导血回心的血管,壁薄缺
乏弹性。血流缓慢,压力低,总容 量约为动脉总容量的双倍。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㈠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
脉…→右心房
㈡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
脉干…→左心房 左半心——动脉心; 右半心——静脉心
肺的血管
功能血管:组 成肺循环的肺动、 静脉,起气体交换 作用
冠状窦口
3个入口: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下腔静脉瓣) 、 冠状窦口(冠状窦瓣) ; 1个出口:右房室口;房 间隔、卵圆窝
㈡ 右心室:
右心房的左前下方,三棱锥体形,底部右房室口, 尖朝向左前下方,壁厚3~4mm。
右心室
室上嵴
右 房 室 口 三叶瓣
腱索 乳头肌
肺动脉瓣 肺动脉口
㈢ 左心房
左心耳、肺静脉口、左房室口
一底 一尖 二面 三缘 四沟
:心底 : 心尖 :胸肋面、膈面 :下缘、右缘、左缘
:冠状沟、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后房间沟
胸肋面
心尖切迹
Crux 房室交点 前室间支/沟 后室间支/沟
心尖
心底
右 冠 状 动 脉
冠 状 沟 膈 面
/
胸肋面(前面):
朝向前上方: 前室间 沟--心外面左、右心 室的分界标志,
2.室间隔: 较厚,肌部、 膜部。
四、心传导系
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产生并传导冲动,以 维持心的节律性舒缩。
心传导系
(一)窦房结
位置: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 功能: 心的正常起搏点
窦房结
房室结
(二)结间束: (三)房室结
位置:房间隔下部,冠状窦口上方的 心内膜下。
功能:将窦房结传来的兴奋发 生短暂延搁再传向心室
(三)房室束( His束),起自房室结,穿过右纤维三角, 沿 室间隔膜部后下缘前行,至室间隔肌部上缘分为左束支 和右束支,分别沿室间隔左、右侧心内膜下向下走行。
(二)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右心房的心内膜下,冠状 窦口的前上方。扁椭圆形,前下端发出房室束。功能 是将窦房结传来的冲动在结内作短暂的延搁后传至心 室,使心房肌和心室肌不在同一时间内收缩。
正常情况下,房室结不产生冲动,但当窦房结功能发 生障碍时,房室结也可产生冲动。
结间束有三条: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和后结间束。
主动脉瓣
二叶瓣前叶 腱索 肉柱
乳头肌
二 叶 瓣 后 叶 左房室口
三、心壁的构造
心壁 由 心内膜 、 心肌层 、 心外膜构成。
1.心内膜 2.心肌 3.心外膜
房间隔和室间隔
1. 房间隔
2. 室间隔:
可分为膜部和肌部
室间隔膜部
室间隔肌部
房间隔和室间隔
1.房间隔:较
薄,两层心内膜 之间夹以结缔组 织和少量心肌细 胞构成,卵圆窝 处最薄。
三、心 腔
左半心 右半心
心房 心室 房室口
左心房 右心房 房间隔
左心室 右心室 室间隔
㈠ 右心房:心的右上部,壁较薄
前部:固有心房 界沟
后部:腔静脉窦
右心房
固有心房 界沟、界嵴 腔静脉窦
界 嵴 梳 状 肌
右心耳
卵圆窝 上、下 腔静脉 口
冠状窦口
右房室口
右心耳
卵圆窝 上、下 腔静脉 口
右房室口
(三) 左心房
前部: 左心耳 后部:五个开口
左肺上、下静脉开口
右肺上、下静脉开口 左房室口
左心耳
右 肺 上 、 下 静 脉 开 口 左房室口
左心房
左心耳
右 肺 上 、 下 静 脉 开 口 左房室口
(四)左心室
壁厚达9-12mm (右心室的3倍)。
(四) 左心室
主动脉口
左右冠状 动脉开口
主动脉窦
(四)房室束
(五)左、右束支 1. 右束支 2. 左束支
(六) Purkinje纤维网 房室束、束支和Purkinje 播到整个心室。
房室束
右束支 左束支
纤维网的功能是将心房传来的兴奋迅速传
心传导系
窦房结
房室结
房室束
右束支 左束支
(一)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根部与右心房交界处、 界沟上部的心外膜下。正常起搏点,长椭圆形。
心包裸区:胸骨体下半,左侧第4~5肋软骨的后面
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邻
头臂干
心位于中纵隔内, 1/3位于正中线右
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侧,2/3位于正中
线左侧。
心包膈动脉
升主动脉
心尖
右心耳 冠状沟
• 心尖搏动
右心室
左第五肋
间隙锁骨中线
内侧1~2cm

锁骨下动脉 迷走神经 主动脉弓 肺动脉干 左心耳 心包 左肺
左心室
心尖
心的外形
倒置圆锥体:一底、一尖、二面、三缘、四沟
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心尖朝向左前下方,故 心长轴是倾斜的,与身体正中矢状面呈45°。
心底:
左心房(大部分)、 右心房构成。与出 入心的大血管相连 。
心尖:钝圆,游离,左心室构成,平对左侧第5
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 cm处。
心尖:
(二)心脏的外形
营养血管:属 于体循环的支气管 动、静脉、供给肺 的营养物质
返回
返回
第二节 心
中空的肌性器官 一、位置和外形:
胸腔中纵隔内, 外面裹以心包。
心的位置、外形
(一)位置
位于中纵隔内,2/3居于正中线左侧, 1/3居于右侧。
2/3在正中矢状面左侧, 1/3在正中矢状切面右侧。
前方:胸骨体,2~6肋软骨 后方:5~8胸椎体
脉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 心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淋巴系统: 淋巴管道 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组织液 淋巴管道
细胞
脉管系统的组成
Heart 心
Artery 动脉 心血管系统 Capillary 毛细血管

Vein 静脉

淋巴管道
淋巴系统 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体循环、肺循环
大部由右心房和右心 室构成,小部由左心 耳和左心室构成。
膈面(下面):
朝后下方,平坦,贴 于膈上,
大部由左心室,小部 分由右心室构成。后 室间沟、房室交点, 心尖切迹。
右缘:垂直向下,由右心房构成。
左缘:圆钝斜向左下,主要由左心室、小部由左心耳构 成。
下缘:近乎水平,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
冠状沟(房室沟):心室和心房的分界。 前室间沟:左、右心室心前面的分界。 后室间沟:左、右心室在膈面的分界。 房间沟: 不甚明显,左、右心房的表面分界线。
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 总 论
一、心血管系统组成
1. 心 由心肌构成,动力器官(pump) 内有 瓣膜如阀门,当血液顺流时开放,逆流 时关闭,从而保证血液能定向流动。
2.动脉: 是运送血液离开心的血管,
反复分支,最后移行于毛细血管。 动脉由三层构成:内膜、中膜(弹 性纤维和平滑肌)、外膜。
3.毛细血管: 连于动、静脉末梢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