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生伊利石K-Ar定年分析油气成藏期次

合集下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k-ar定年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k-ar定年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科研热词 玄武岩型铜矿 玄武岩 热演化史 橄榄岩捕虏体 岩石圈地幔 地球化学 吉林辽源 全岩k-ar定年 个旧锡多金属矿区 k-ar法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科研热词 k-ar定年 辽西凌源地区 自生伊利石 玄武岩 流体包裹体 大民屯凹陷 塔里木盆地 埃达克岩 地球化学特征 地幔柱岩浆作用 充注史 义县组火山岩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科研热词 黄铜矿 铜铅矿床 西昆仑 石英脉型金矿 岩石学 小秦岭金矿区 基性脉岩 地质年代学 re-os同位素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流体包裹体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四川盆地 上三叠统 k-ar定年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科研热词 碳酸岩墙 白垩纪 山西 华北克拉通北部
推荐指数 1 1 1 1
科研热词 40ar-39ar法 高精度定年 钾长石加大边 郯庐断裂带沂沭段 误差分析 自生伊利石 自动化 第四纪火山岩 皮羌火山群 珠江口盆地 热传导 流体包裹体 油气成藏年龄 油气成藏年代学 板内造山 晓天.磨子潭断裂 惰性气体质谱 年代学 塔里木盆地 基性岩墙群 地球化学 后造山伸展 吉林南部 华北克拉通 北大别杂岩带 伸展活动断层泥 伊利石k-ar定年 伊利石 中生代火山岩 x射线衍射 k-ar 40ar/39ar 40ar-39ar定年

2 包裹体研究方法

2 包裹体研究方法
10 μm
FN2-3-10,2124m,长4+5,油层
FN2-3-8(荧光), 2124m,长4+5,油层
早期油气包裹体(峰2井,水层)
10 μm
35 μm
FN2-4-8,2129m,长4+5,水层
10 μm
FN2-4-7(偏光), 2129m,长4+5,水层
35 μm
FN2-4-3,2129m,长4+5,水层
椭圆型, 随机分布, 串珠状分 布
油气有机质含量 高,早期油气运 移成藏流体的含 油饱和度高
晚期
椭圆型, 不规则状, 串珠状分 布,加大 边。
油气有机质含量 低,晚期油气运 移成藏流体的含 油饱和度低
五、油气包裹体与油气聚集成藏期次
6. 油、水井(层)的油气包裹体特征
油/ 水层 包体 类型 GOI (%) 荧光 产状 包裹类型组合
包体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分析 含油气包体脉体年代分析 包 体 测 试 均一温度 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
油气包裹体油气成分、成熟度、油源、 运移、期次等研究
冰点温 度
共结点温度
包裹体形成时流体环境条件 (温度\深度\盐度)
包 裹 体 显 微 镜 研 究 流 体 包 裹 体 分 类:



1. 按相态分类: (1) 固体包裹体 (2) 液态包裹体 (3) 气态包裹体 (4) 多相包裹体 2. 按照形成时间分类: (1) 原生包裹体 : 与主矿物同时形成; (2) 次生包裹体 :在矿物形成后,沿裂隙充填 分布,裂隙切穿矿物边缘和多个矿物边界; (3) 假次生包裹体: 在矿物形成后,沿裂隙充 填分布, 裂隙限在矿物内部, 没有穿透矿物边缘,是 早期裂隙,之后矿物又生长裂隙愈合。 3. 按照包裹体形态特征分类

第四纪沉积物年代测定方法

第四纪沉积物年代测定方法

第四纪沉积物年代测定方法第四纪沉积物年代测定方法第四纪沉积物是指第四纪时期因地质作用所沉积的物质,一般呈松散状态。

在第四纪连续下沉地区,其最大厚度可达1000米。

第四纪沉积物中最常见的化石有哺乳动物、软体动物、有孔虫、介形虫及植物的孢粉。

这些化石,有助于确定第四纪沉积物的时代和成因.第四纪沉积物年代测定方法主要有物理年代学方法、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法、其他方法一、物理年代学方法物理年代学方法是利用矿物岩石的物理性质(如热、电、磁性等)测定沉积物的年龄的方法。

如古地磁法、热释光(TL)、光释光(OSL)、电子自旋共振(ESR)、裂变径迹法等。

1、古地磁学方法古地磁学方法是利用岩石天然剩余磁性的极性正反方向变化,与标准极性年表对比,间接测量岩石年龄的方法。

他的实质是相对年代学和绝对年代学方法的结合——运用古地磁数据建立极性时(世、期)和极性亚时(事件)的相对顺序,再运用同位素(主要是K—Ar法)测定他们各自的年代,继而建立统一的磁性年表。

(1)基本原理A.过去地质历史时期与现代一样,地球是一个地心轴偶极子磁场。

B.含有铁磁性矿物的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地磁场的作用而被磁化,磁化方向与当时的磁场方向一致。

a.沉积岩:沉积剩余磁性。

b.火成岩:居里点之下,称为热剩磁。

居里点温度一般在500~650℃(表)C.不同时期磁场是变化的,因此保存在沉积物中的磁场特征也是变化的:变化包括磁极移动(106—109年)和磁场倒转(104-106)。

(2)古地磁极性年表(A.Cox)古地磁极性年表是根据一系列主要用K-Ar法测定年龄的不同时间尺度的极性变化事件编制的地磁极性时间表。

目前用于第四纪研究的极性年表是A.Cox 等1969年根据陆地和大洋已有的140多个数据拟定的5MaB.P.以来的地磁极性时间表,后经许多研究者补充修正,综合成表。

(3) 测年范围及应用条件:无时间限制,整个第四纪都可以。

剖面沉积连续、厚度巨大的细粒沉积层。

油气成藏期研究方法

油气成藏期研究方法
油气成藏期研究方法
contents
目录
• 油气成藏期概述 • 油气成藏期研究方法 • 油气成藏期研究应用 • 油气成藏期研究展望
01 油气成藏期概述
油气成藏期的定义
总结词
油气成藏期是指油气在地下形成并聚集的时期,是油气形成和分布的重要控制 因素。
详细描述
油气成藏期是指油气从生成到运移聚集的整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段。这个过程 包括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以及最终形成的油气藏的保存和破坏。
实验模拟法
总结词
通过模拟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过程,推断油气成藏期。
详细描述
实验模拟法通过模拟地层条件下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过程,了解油气成藏过程中各因素的相互关 系和演化规律,从而推断油气成藏期。该方法在室内实验条件下进行,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和可重复性 。
03 油气成藏期研究应用
油气勘探
01
总结词
通过分析地层、岩性、构造等地质信息,推断油气成藏期。
详细描述
地质分析法是油气成藏期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主要通过分析地层序列、沉积相、岩性组合、构造特征等地质信 息,推断油气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聚集,从而确定油气成藏期。
地球物理法
总结词
利用地球物理技术探测油气藏的物理 性质,推断油气成藏期。
油气成藏期的影响因素
总结词
影响油气成藏期的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 等。
详细描述
地质条件如地层厚度、岩性、地层压力等,构造运动如断裂 、褶皱等,气候变化如海平面变化、水文条件等,这些因素 都会影响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从而影响油气成藏 期的形成和演化。
02 油气成藏期研究方法
地质分析法
需要整合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 技术方法,建立统一的研究平台和标 准,加强学科交叉和人才培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大庆长垣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大庆长垣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科研热词 输导体系 西部斜坡 砂体分布规律 演化规律 湖岸线 流体动力学 油气运移 松辽盆地北部 成岩作用 岩性油气藏 大庆长垣西部 大庆长垣 储集层 侵入逾渗理论 中央坳陷 东南隆起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大庆长垣 松辽盆地 油气运移 扶杨油层 频谱分解 预测反褶积 西部斜坡 砂岩型铀矿 瞬时子波吸收法 相干切片 测井曲线 浅层气 注水开发油田 油藏评价 油源断裂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及聚集 油气成藏 水动力学方法 标准参考层 标准化 构造变形 构造反转 松辽盆地北部 最小含油半径 断陷构造格局 断裂演化 断裂密集带 断裂与砂体相互作用 断裂 断层组合 拉冬变换 扶余油层 成藏模式 成矿条件 形成机制 开发单元 层间多次波 小孔剩余油 大庆长垣南部 复杂油水分布 地震反射波振幅 古河道型 反转构造带 单频剖面 剩余油分布 全程多次波 低频旋回 上白垩统嫩江组 q值补偿
推荐指数 4 3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14年 科研热词 高温高盐油藏 西部斜坡 砂岩型铀矿 流体运移 构造演化 松辽盆地 抗盐性 抗温性 化学驱 二元复合驱 三元复合驱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1年 科研热词 长垣南部 通道 石油地质 浅水三角洲 浅层气 泉四段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断裂 大庆长垣以西 圈闭 保存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充注史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充注史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充注史刘建良;刘可禹;桂丽黎【摘要】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岩相学观察、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测定、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合单井埋藏史、热史和成熟度史模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油气充注历史.结果表明:研究区次生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3大类、7个亚类,烃类和CO2包裹体发育序列为黄色荧光烃包裹体→蓝色荧光烃包裹体→CO2气包裹体→甲烷气包裹体;上古生界烃源岩在盆地南部最早进入生烃阶段,演化程度也最高,从南向北,烃源岩进入生烃的时间依次变晚,演化程度也逐渐降低;上古生界储集层主要经历两期油气充注,中晚三叠世,盆地中南部开始进入生油阶段,原油在中侏罗世早期充注到陕360和苏325地区,形成发蓝色荧光和少量黄色荧光的液态烃包裹体,未能形成工业性油藏,早白垩世中期,大量天然气生成,由南向北充注到伊陕斜坡北部,且持续到早白垩世晚期构造抬升之前,形成多个大规模工业性气藏.【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3)002【总页数】12页(P13-24)【关键词】流体包裹体;盆地模拟;油气充注历史;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作者】刘建良;刘可禹;桂丽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层油气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层油气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目前用来确定油气成藏时期的手段有传统的烃源岩主生烃期、圈闭形成期和油藏饱和压力等间接方法[1-2],以及一些更直接、精确的方法,如流体包裹体法[3-4]、自生伊利石测年法[5]、油藏地球化学法[6]、油田卤水碘同位素法[7]和放射性同位素定年[8-9]等方法。

中文版Diagenesis of a tight gas sandreservoir Upper6-10

中文版Diagenesis of a tight gas sandreservoir Upper6-10

两个额外的意见是值得的。

首先,观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薄片岩石学表示的2伊利石的形态存在(纤维和lathlike)有可能具有不同的成岩关联。

而这本来是有利的是能够分离这些两种类型的伊利石,允许每个群体独立的分析,力,并分解这些需要的方法砂岩给予的显著量的伤害给精密粘土纤维断裂成同样大小的范围,使之不可能分开的1M和2M1伊利石多型体。

部分解决这个问题是由高倍率达到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成像其中的纤维与板状晶体的模态分析可能是进行。

第二,为0.25mm提取的粒径为0.25-2毫米的晶粒尺寸比由SEM观察到的不变粘土明显要小。

混层伊利石/蒙脱石是用提取后分析一个面向蒸发装载,然后将其与水合乙二醇,以确定所表达的堆叠顺序射程术语,并在可膨胀粘土的百分比MLIS。

XRD衍射图谱相匹配的程序为NewMod确定比例和伊利石的堆叠顺序层中的分子激光同位素分离(Moore和雷诺,1997)。

4.3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被用来表征自生粘土,晶间水泥和长石蚀变。

新鲜碎岩石碎片对每个采样间隔都是镀金的二次和背散射电子成像,并放置在岗位,能量色散X射线元素分析。

用JEOL JSM840A与〜20千伏的加速电压使用;样品被检查在放大倍率从15倍以15,000倍。

碳酸盐胶结组合物中被记录,因为是长石的组合物和其继发的孔隙率的关系。

FE-SEM是用来形象极其细粒度粘土提取物(〜1毫米)。

场发射扫描电镜(〜1千伏)的低加速电压不要求样品的涂层和仪器能够放大倍数比标准的中小型企业高得多。

粘土颗粒,通常在>20,000图像放大倍数,被用于测量粒径和解释的相对伊利石多型体的比较晶体习性量(纤维与lathlike)。

粒子的静电充电引起结块,并提出单层颗粒装载很难实现的,其结果是,只有每伊利石多型体的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可以被建立。

4.4含钾矿物的定年是基于衰变天然钾,40K,所含的放射性同位素矿物成40Ar,并要求该矿物保留其剩余的K和放射性40Ar,无需额外掺入外部40Ar或K结晶后。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延长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延长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
中图 分 类 号 :E 2 . T l2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Ch r c e itc ffu d i l i n nd r s r o r ng ph s s i t e a a t r si s o i ncuso s a e e v ii a e n h l Ya c n r a i n o c a r a,t e O r o sn n ha g Fo m to f Zi h ng a e h d s Ba i
15~10C。两期均一温度分布连续 , 0 2 ̄ 主要集 中在 9 0~10C范围 内。结合 流体包 裹体含盐 量、 2 ̄ 密度分 析, 为研 究区延 认
长 组 油 气 主 要 为 连 续 一 期 成 藏 。对 比研 究 区埋 藏 史 、 热 史 分 析 及 延 长 组 储 层 伊 利 石 K—A 地 r同 位 素 定 年 结 果 得 出 , 究 研 区主 要 的 油 气 成 藏 期 发 生 在 距今 10~10Ma 即早 白垩 世 晚 期 。 0 2 , 关 键 词 : 体 包 裹 体 ; 岩作 用 ; 气 成 藏 ; 长 组 ; 流 成 油 延 子长 地 区 ; 尔 多斯 盆 地 鄂
Absr c : Th i ig n t y e f s n so e r s r or n t n ha g Fom ai n o i h n r a, t ta t e man d a e ei tp s o a d tn e e v is i he Ya c n r to f Z c a g a e c he
天然乞此
第3 2卷 第 2期
0 L& G SG O O Y I A E LG 21 0 1年 4月
文 章编 号 :2 3— 9 5 2 1 )2— 12—1 0 5 9 8 (0 1 0 0 8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