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牧场之国》练习题(附答案)

22《牧场之国》练习题(附答案)
22《牧场之国》练习题(附答案)

22《牧场之国》练习题

一、连线,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ùn yín xiānɡjuéchùqiàn biāo yōu

镶嵌骏膘垠爵悠畜

二、辨字组词。

镶()膘()垠()低()

壤()漂()根()底()

挡()骏()漆()驰()铛()俊()膝()池()

三、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战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2、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淹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当它们飞驰到远方。

()

3、到了旁晚,才看见有人架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扳凳,给严肃沉末的奶牛济奶。()

4、金色的晚霞捕在西天,远处禺尔传来气笛声。()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严。()

2、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

3、形容面积很大,空旷,看不到边。()

4、用尽目力向远处看。()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荷兰,是之国,这国,也是之国。

2、牛犊,。老牛好似,。极目远眺,四周全

是和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的牲畜,的低地,的夜晚,远处的几座在闪烁着。这就

是的荷兰。

六、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毛毯()的原野()的荷兰()的草原()的低地()的光芒()的骏马()的绵羊()的运河()的夜晚

七、给下列语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反问

E、设问

F、夸张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

3、长毛山羊在草地上发闲地欣赏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4、难道荷兰不是欧洲的花园吗?()

八、修改病句。

1、运河之间的绿色的一条条低地上花牛在低头吃草。

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好像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3、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

九、阅读理解。

春天到了,正是碧绿多姿的柳树茂盛的时期。

正在那纤细摇曳的万楼柳条上,挂满了嫩嫩的细叶和毛茸茸的柳絮。春风吹来,柳絮随风飘荡,形成一个个“小绒球”,它们有的好似雪花吹来,有的像正在演习的伞兵,还有的像天上的云朵……风渐渐小了,柳絮便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簇簇、一团团拥抱在一起,形成一座座小小的雪丘,时而又被刮来的阵阵微风吹散了。它们随风在地上迅速地乱滚着,一个跟着一个,仿佛是在嬉戏、追逐小孩子。一阵微风吹来,翩翩起舞,成了无数快乐的小精灵。这些飘来荡去的“小精灵”总爱跟人们开玩笑。有时,它们竟会扑在人们的脸上,落在人们的头发上,转眼间会使人们变得白发苍苍。我有时伸手去抓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可不知为什么,一抓它,它就跑开,大概跟我捉迷藏吧!

我喜欢柳絮,因为它们是那样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给人们带来童话般的无限遐想和向往……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用“”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

3、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飘扬—()似乎—()快活—()大约——()4、文中的“小精灵”指的是,作者对柳絮的称呼表达了的思想感情,作者喜爱柳絮的原因

答案

22《牧场之国》练习题

一、连线,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ùn yín xiānɡjuéchùqiàn biāo yōu

镶嵌骏膘垠爵悠畜

二、辨字组词。

镶(镶嵌)膘(肥膘)垠(一望无垠)低(低头)

壤(土壤)漂(漂亮)根(根本)底(湖底)

挡(抵挡)骏(骏马)漆(漆黑)驰(驰骋)

铛(铃铛)俊(俊俏)膝(膝盖)池(池塘)

三、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战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站)

2、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淹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掩)

3、到了旁晚,才看见有人架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扳凳,给严肃沉末的奶牛济奶。(傍驾默挤)

4、金色的晚霞捕在西天,远处禺尔传来气笛声。(铺偶汽)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严。(仪态端庄)

2、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悠然自得)

3、形容面积很大,空旷,看不到边。(辽阔无垠)

4、用尽目力向远处看。(极目远眺)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荷兰,是水之国,花这国,也是牧场之国。

2、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六、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丝绒般)的毛毯(辽阔无垠)的原野(真正)的荷兰(碧绿)的草原

(无声)的低地(微弱)的光芒(成群)的骏马(白色)的绵羊

(一条条)的运河(漆黑)的夜晚

七、给下列语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反问

E、设问

F、夸张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C )

2、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 A )

3、长毛山羊在草地上发闲地欣赏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B )

4、难道荷兰不是欧洲的花园吗?( D )

八、修改病句。

1、运河之间的绿色的一条条低地上花牛在低头吃草。

一条条的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花牛在低头吃草

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好像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3、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

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

九、阅读理解。

柳絮

春天到了,正是碧绿多姿的柳树茂盛的时期。

正在那纤细摇曳的万楼柳条上,挂满了嫩嫩的细叶和毛茸茸的柳絮。春风吹来,柳絮随风飘荡,形成一个个“小绒球”,它们有的好似雪花吹来,有的像正在演习的伞兵,还有的像天上的云朵……风渐渐小了,柳絮便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簇簇、一团团拥抱在一起,形成一座座小小的雪丘,时而又被刮来的阵阵微风吹散了。它们随风在地上迅速地乱滚着,一个跟着一个,仿佛是在嬉戏、追.............................

逐小孩子。

.....一阵微风吹来,翩翩起舞,成了无数快乐的小精灵。这些飘来荡去的

“小精灵”总爱跟人们开玩笑。有时,它们竟会扑在人们的脸上,落在人们的头发上,转眼间会使人们变得白发苍苍。我有时伸手去抓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可不知为什么,一抓它,它就跑开,大概跟我捉迷藏吧!

我喜欢柳絮,因为它们是那样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给人们带来童话般的无限遐想和向往……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用“”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

3、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飘扬——(飘荡)似乎——(好似)快活——(快乐)大约——(大概)

4、文中的“小精灵”指的是柳絮,作者对柳絮的称呼表达了喜

爱的思想感情,作者喜爱柳絮的原因是它们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给人们带来童话般的无限遐想和向往。

22牧场之国(4篇)

22牧场之国(4篇)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5.实物投影仪。 A 案 第一课时 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 (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或资料) 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

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找一篇优美的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内蒙古包头市姜杰) B 案 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 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荷兰)2.荷兰,她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大家了解荷兰了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整体感知 1.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把喜欢的词句画下来再读一读。 3.小组合作,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诵读体验,进行实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2.小组交流。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讲述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以解说员的角色,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大家相互评议) 拓展迁移,发展语言 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相关资料,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第22课时 牧场之国》同步练习卷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时牧场之国》同步练习卷 一、填空题) 1.辨字组词。 镶膘垠低 壤漂根底 挡骏漆驰 铛俊膝池。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严。 (2)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 (3)形容面积很大,空旷,看不到边。 (4)用尽目力向远处看。。 3.修改病句。 (1)运河之间的绿色的一条条低地上花牛在低头吃草。 。 (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好像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 (3)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 。 4.阅读理解。 春天到了,正是碧绿多姿的柳树茂盛的时期。 正在那纤细摇曳的万楼柳条上,挂满了嫩嫩的细叶和毛茸茸的柳絮。春风吹来,柳絮随风飘荡,形成一个个“小绒球”,它们有的好似雪花吹来,有的像正在演习的伞兵,还有的像天上的云朵……风渐渐小了,柳絮便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簇簇、一团团拥抱在一起,形成一座座小小的雪丘,时而又被刮来的阵阵微风吹散了。它们随风在地上迅速地乱滚着,一个跟着一个,仿佛是在嬉戏、追逐小孩子。一阵微风吹来,翩翩起舞,成了无数快乐的小精灵。这些飘来荡去的“小精灵”总爱跟人们开玩笑。有时,它们竟会扑在人们的脸上,落在人们的头发上,转眼间会使人们变得白发苍苍。我有时伸手去抓

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可不知为什么,一抓它,它就跑开,大概跟我捉迷藏吧! 我喜欢柳絮,因为它们是那样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给人们带来童话般的无限遐想和向往……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用“”画出一个比喻句。 (3)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飘扬﹣﹣似乎﹣﹣ 快活﹣﹣大约﹣﹣ (4)文中的“小精灵”指的是,作者对柳絮的称呼表达了的思想感情,作者喜爱柳絮的原因是。

22-《牧场之国》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22*《牧场之国》教案 一、导入 1、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美丽的国家,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有的风景如画,使人陶醉;有的历史悠久,让人难忘;有的风俗独特,令人印象深刻。这节课我们去了解一个可爱的国度,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1、读词语 2、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三、精读课文,品位语言之美 (一)课文中的牧场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ppt) 1、真正的荷兰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荷兰的白天和傍晚是同样的吗? 2、分别找出描写荷兰白天和傍晚的段落 (二)学习荷兰白天的特点 1、默读课文第2-4段,圈出文中描写的动物。 2、你最喜欢文中描写的哪种动物,并说说原因。 a、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思考着什么。牛

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a、仿佛正在思考什么,可能在思考什么呢?(发挥想象力)。 b、一生读,思考: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 c、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用你的声音、表情读出牛儿吃草的专注? d、辽阔无垠的草地上,牛儿有各种不同的姿态,牛犊……老牛……(比喻) f、瞧!牛群这一家子多么温馨和睦,其乐融融。极目远眺(引读)……. 如丝绒般柔软而细密的碧绿草原上活动着的全是黑白两色的花牛,多么壮观,色彩多么明丽,于是作者由衷的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b、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a、没有这些骏马,原野还会这样生机勃勃吗?骏马给了你什么感受? b、解释“公爵”。 c、谁能用朗读表现这种王者气概。 d、现在你们就是草原上奔腾的骏马,让我们面对这辽阔无垠的大草原,读出我们的豪迈和气魄。 e、原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c、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a、给赞许换个近义词 b、想象它们可能会赞许什么呢? 碧绿的草地是猪群的天下,还是谁的天堂?体会绵羊的悠然自得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测试-22 月球之谜

22 月球之谜 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看拼音写词语。 1降lí的老将军总是n 力dēn 2.我ɡūrèà 1.“奥”的音序是( ),部首是( ),共( )画。组词:( )、( )。 2.“登”的部首是( ),音节是( )。字义有:①(人)由低处到高处(多指步行)。②刊登或记载。在“登上月球”中“登”应取第( )种解释。 三、选字组词。 [幕墓慕] ( )穴开( ) 敬( ) ( )布羡( ) ( )地 [努怒] 发( ) ( )力愤( ) 四、照样子,写一写。 月光 (皎洁)的月光遐想 ( )的遐想 努力 ( )的努力景色 ( )的景色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异——( ) 费解——( ) 六、圈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1.水澡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 2.科学家姑计月球的年令已有46亿年。( )( ) 3.关于月球的未解之迷,还有很多。( ) 七、选词填空。 奥秘神秘 1.对( )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2.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 ),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遐想幻想 3.人类早就( )着飞向太空,登上月球,如今这已经成为了现实。 4.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 )。 句子模块 八、把下列句子改成“被”字句。 1.科学家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给句子加标点,并试着读出不同的语气。 1.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2.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 十、判断对错。 1.地球上重6公斤的东西,到月球上就只有1公斤了。( ) 2.水藻放在月球的尘土中,马上就枯萎了。( ) 3.“月球是从哪儿来的”这个谜已经解开了。( ) 读写模块 十一、课外阅读。 无数颗星星在宇宙中运行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它们在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炙热的太阳。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中吐出来,射向广袤的宇宙空间。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3000摄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到它们的表面也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 1.下列句子使用列数字说明方法的是( ) A.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3000摄氏度。 B.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恒星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部编版)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24 寓言四则 【学习目标】 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重点难点】 能独立分析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你知道寓言的一般特点吗?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四则寓言的学习,感受寓言带给我们的真理与启发。 二、文体知识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三、作家作品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家。他善于讲寓言故事,并以此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四、写作背景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奴隶出身,善于讲动物故事,伊索用它们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四、预习检测 1.赫拉()宙斯()庇护() 粘住()溉汲()杞人() 崩坠()星宿()中伤() 躇步()跐蹈()舍然()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3、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五、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思考下面问题。 ①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②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22课《牧场之国》习题与解析

22 《牧场之国》习题精选与解析 1、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内。 深深的野草()着的运河。 A、遮盖B 、遮掩C 、掩护 【答案】B 【解析】“遮盖”、“遮掩”、“掩护”都有遮住,不想让 它露出来的意思。区别在于“遮盖”侧重于包封,遮盖, 包围;“遮掩”有掩映、映衬的意味;“掩护”则是采取某种方式暗中保护,所以,野草遮不住、也保护不了运河,只是在一侧掩映衬托而已,应选B。 2、“圈”字是个多音字,下列词中读音为” qu 6”的是() A、牛圈B 、圈牲畜C 、娱乐圈 【答案】C 【解析】“圈”作作动词时是用栅栏把家禽家畜围起来,读音是ju 6 n;作名词用时,养猪羊等牲畜的建筑,读音是ju a n;做圈子,人的某一种分类时,读音是qu a n,所以选C。 3、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 是 B 否 【答案】是

【解析】“安闲地欣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表现了草原上的牲畜们悠然自得的样子,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4、对下面句子的判断是否正确,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句话是一个总起句,强调牧场之国,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A 是 B 否 【答案】是 【解析】这句话在课文的开头,点明了题目中的“牧场之国”的主题,下文就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荷兰的牧场和生活在牧场上的牲畜,因此,是一个总起句。 5、选择正确的汉字填入括号内 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 A、银 B、垠 C、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同音字辨析能力,注意偏旁部首的区别。此处的“无垠“是没有边际的意思。 6 、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 是 B 否 【答案】否

第22课牧场之国优秀教案

第22课《牧场之国》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测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 5.课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荷兰) 3.荷兰,她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大家了解荷兰了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4.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一、整体感知

1.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看课文录象。 3.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边读边想。把喜欢的词句画下来再读一读。 4.小组合作,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三、诵读体验,进行实践 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身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2.小组交流。同学读自身喜欢的语段,用自身的话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讲述时可以加入自身的想象。 3.以解说员的角色,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

方面的内容。(大家相互评议) 四、拓展迁移,发展语言 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相关资料,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荷兰是“牧场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我的祖国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五、安排作业 1、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找一篇优美得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22牧场之国

牧场之国 活动一:(导入) 1出示郁金香图片 2同学们,你们认识吗?(郁金香) 3你们知道它是哪个国家的国花吗?(荷兰) 4出示荷兰地图,文字简介 5课前老师安排大家搜集荷兰的相关资料,了解荷兰。你们准备好了吗? 6学生汇报荷兰的相关资料 7从同学们刚才的汇报中,我们对荷兰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是风车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荷兰,来进一步了解荷兰。出示课题——牧场之国 活动二:(初读) 1出示自学提示(一): A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特别注意多音字。 B课文主要写什么?那句话告诉了我们? 2检查自学情况 A出示图片。认读词语。 B 课文主要写什么?你从那句话知道的?图片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3朗读这句话。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由此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牧场) 活动三:(再读) 1过渡语:牧场之国之所以被称为“牧场之国”是因为这里什么多?(牲畜多。牲畜是指马牛羊鸡猪等)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抓住牧场之国的牲畜多来描写? 2出示自学提示(二) A默读课文2-4自然段,把能体现牧场之国特点的句子标记出来,并旁批自己的感受。 3作者首先介绍了什么牲畜?引出第二自然段的文本。(出示文本) A抓住“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来体会牛的“品种多” B光品种多也不行啊,还不能称之为“牧场之国”啊?还有什么多?抓住“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来体会“数量之多”。同时理解“极目远眺”——用尽目力朝远处看,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都是什么?(牛,说明数量多) D作者写牛多,因为荷兰是“牧场之国”嘛!我们能理解!可是,在这句话里面作者还写到了另一种事物?(草原) E“丝绒般的草原”为什么要写到草原呢,还特别运用了修辞手法?你觉得有这个必要吗?你感受到了什么?(草原之美,荷兰是牧场之国,一定要有大片大片美丽的草原啊!) F这些“牛”在“丝绒般的草原”上生活过的怎样呢?(悠闲)抓住“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来理解“悠闲”。没人打搅,所以很专注啊?那么“牛群”究竟在思考什么啊?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22 寓言四则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爱慕.(mù) 溉汲.(jí) 躇.步跐蹈(chú) B.庇.护(bì) 喇.叭(lǎ) 舍. 然大喜(shě) C.中.伤(zhòng) 强.大(qiáng) 身亡. 所寄(wú) D.较.量(jiào) 崩坠.(zhuì) 闻而传. 之(chuá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 较量吧! (2)及. 其家穿井。 (3)若. 屈伸呼吸。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有/闻而传之者。 C.奈何忧/崩坠乎?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 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 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5.《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如何理解句中的“笑”呢? 6.《蚊子和狮子》中,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次喇叭,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战斗前: (2)战斗后: 7.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两则寓言的寓意。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2)《蚊子和狮子》: 8.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伏。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 :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席子。④濡(rú):沾湿。⑤逾:通“愈”,更加。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徙.衽以从阴( ) (2)其阴逾去.(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1.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24 寓言四则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更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1.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2.了解寓言的艺术特色。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一、新课导入 安徒生的童话,古希腊的寓言,这都是人类文化史上闪亮的明珠。今天,让我们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去享受绮丽瑰宝——寓言的无穷魅力。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赫.拉(hè) 宙.斯(zhòu) 庇.护(bì) 粘.住(zhān) 2.文体知识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3.作者简介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后人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感。 4.背景链接 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1)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塞东和哈迪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狄忒,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2)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3)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22牧场之国

22、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学会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模仿或拓展性小练笔。 教学重点 在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可爱的基础上,感悟课文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练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图引入,把握主旨。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荷兰特色。 配乐播放一组荷兰风光图片(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介绍:这里是郁金香的王国,这里是风车的故乡,这里一条条运河纵横交错,这里,在蓝天白云下,绿色草原上,生活着快乐的牛羊,飞奔着自由的骏马,多么迷人的景色呀!引导学生说出图片展示和教师介绍的是哪个国家的风光,并相机板书“荷兰”。 2.引入课文主题:同学们预习时,通过搜集资料,朗读课文,一定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些了解,人们都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今天我们就在捷克作家卡尔·恰比克的优美散文的引领下,一同来领略荷兰牧场独特的田园风光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邀请学生做向导,通过朗读把大家带进荷兰牧场,去欣赏那一处处美丽的田园景色。(学生自主推荐同学朗读。)

2.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并想一想:荷兰牧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3.引导学生用一、两个词语、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三、诵读感悟,丰富语言积累。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可以在书本空白处简单地写下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全班交流: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随机出示段落中相应的句子,并在交流中随机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诵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品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练习仿写,学习运用语言。 1.出示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引入课文情境:是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荷兰牧场。 2.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学生互相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在交流与评价中作进一步指导。 五、布置作业: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名师教案

《寓言四则》名师教案 一、学情分析 这是初中阶段第一次学习的寓言故事,共四则。本课时学习前两则,这两则故事选自《伊索寓言》。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且寓意在原文的结尾已经点出,学生们理解起来不困难,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受课文限制,多角度理解寓意。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老师还应引导学生把握寓言这种文体的特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明白这个寓意是怎样通过故事体现出来的,即通过品析语言来培养学生对寓言的感悟能力,并在课后习题中,明确这两则寓言在情节设计方面的特点,并能体会寓言的情节设计与寓意的密切关系,再激发想象力,改编寓言。 第二课时将学习后两则我国古代寓言。相较前两篇,学习这两篇寓言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更大一些。一是先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课下注解,查阅《古汉语词典》去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并疏通文意;二是寓言本就短小精悍,而文言文的寓言在表达上会更加凝练,需要学生激发想象,填补文本中的空白;三是寓意没有像前两则寓言在最后直接点明,需要我们在把握情节、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思考寓意,并联系生活,体会它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语文常识 (1)了解伊索、吕不韦、列子的生平简介。 (2)了解寓言的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知识。 2.语言 (1)理解并积累重要的词语。 (2)理解文中重要的词句。 3.阅读 (1)品析语言,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及形象。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挥想象和联想,多角度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受寓言常读常新的生命力。 4.写作 激活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想象力,改写、续写、扩写寓言。

三、教学重难点 1.品析语言,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及形象。 2.发挥想象和联想,多角度思考寓意,感受寓言常读常新的生命力。 四、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点拨法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 第一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 (一)了解寓言特点,快速阅读寓言。 (二)朗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在心理。 (三)发挥想象和联想,多角度思考寓意。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导入 《龟兔赛跑》《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这些都是我们从小爱听的故事,它们都出自同一本书,这一本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对后世各国的寓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就是——《伊索寓言》。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其中的两篇寓言,请同学们翻开书。 (二)作者简介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集。(三)问题探讨1:了解寓言特点。 关于寓言的知识,你们了解的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由交流回答。 【要点】“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简短故事。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寓言有的以人为主人公,也有的以拟人的动植物为主人公,或以“神”为主人公)加以譬喻,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道理,获得教训。(板书:故事短小精悍,譬喻讽刺,寓意深刻) (四)问题探讨2:品味语言,揣摩心理 1.寓言一:快速阅读,勾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三次对话,再请结合它们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 (含答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庇.( )护凯.()歌 粘.()住溉汲.() 中.()伤星宿.() 舍.()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 (2)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 (3)因往晓.之:____________ (4)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曰:“奈地坏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伊索寓言》是一部________集。相传伊索是约公元前6世纪________人,善于讲________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________、________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______名下。《伊索寓言》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世界三大寓言故事集。 5.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2)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3)寓言主题的表现形式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4)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它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6.在赫耳墨斯的想象中,雕像者会如何回答他的雕像的价值?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2课、牧场之国

22、牧场之国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荷兰简介: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品种达200多个。除郁金香外,还有水仙,风信子……每年的三月到九月,整个荷兰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当之无愧的鲜花王国。 一、自读提示,导入新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 、学习文中的重点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牧场镶嵌骏马毛毡膘(biao )肥体壮 吆喝公爵牲畜牛犊辽阔无垠( yin ) 呼噜圈里哞(mou)哞声仪态端庄悠然自得2、给文中的多音字,注音组词 模{ 圈{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在绿色的国度里,动物们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地生活,即使傍晚来挤牛奶的人们也默默无语,漆黑的夜晚更是一片静谧,给人以优美迷人,自然和谐之美。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课文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介绍的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样子的? 交流汇报 第一次真正的荷兰 交流汇报 第二次真正的荷兰:碧绿色草地上有成群的骏马,他们膘肥体壮,成了原野的主人。 交流汇报 第二次真正的荷兰: 交流汇报 第二次真正的荷兰:碧绿色草地上有成群的骏马,他们膘肥体壮,成了原野的主人。 交流汇报 第三次真正的荷兰: 交流汇报 第三次真正的荷兰:在绿色草原上,绵羊悠然自得,猪群不停地呼噜,小鸡,长毛山羊安闲自在。

交流汇报 第四次:真正的荷兰: 交流汇报 第四次:真正的荷兰:傍晚有人驾驶船默默挤奶,车船离去又是一片平静。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小结。 2、通过作者介绍,我们了解了荷兰的牧场,感受到了牧场独特的异国风情,但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呢? 22、牧场之国 板书: 水之国 花之国 牧场之国{牛、羊、马、人}悠然、有序的生活

22月球之谜

22月球之谜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范写“悬、藻、龄”。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从而懂得月球是一个怎样的星球。 4、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重点:理解课文,知道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难点:培养提问能力,学会正确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课文《月球之谜》。这篇介绍有关月亮的知识,让我们感受到了月亮的神秘,激发起广大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的兴趣。 《月球之谜》一课是一篇介绍有关月亮的知识的文章。教学重点是了解月球 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教学难点是利用资料交流 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学习探究 (一)、中心问题:课文写了关于月球的那些谜? 思路导航: 1、通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和新词。重点随文理解2、熟读课文,根据例子,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1)例:月球从哪里来?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 小建议:品读第三自然段后,学习提问。 难道地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3、小结:提问的方式。“为什么”、“怎么了”、“什么原因” ??… 4、反馈提问情况后,用上上述提示性的词语再次修改提问, 四、达标检测。 (一)、拼一拼, 2、人类已经登上过月球。 3、月球表面全是水。 4、研究结果表明,月球上不可能出现过火山活动。 ( ( 6、月球的尘土适合水藻可以长得很鲜嫩,但是玉米不适宜生长。 同桌互相学习。 y e m u ji dig l in hci xu d n gu d g u ni l rtg (二八比一比, 组词语。 暮( 散( 澡( 项( 幕( 撒( 藻( 顶( (三八 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5、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要大。 课文列举了几个月球的不解之谜,想一想,你能找出来吗? 1、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 ( )

2019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牧场之国生字精品教育.doc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牧场之国生字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牧场之国》课文生字 1 【憨】 读音:hān 巧记:“敢”字当头记“心”上。 字义:①朴实,天真②傻,痴呆 组词:①憨直憨厚②憨笑 造字:形声 造句:他是个憨直朴实的人。 笔顺:“敢”横折略斜,三横间距均匀;“心”三点呼应。 字歌: 敢登南天门 心底憨厚人 举目来俯瞰 看见橄榄林 2 【掬】 读音:jū 巧记: 字义:用手捧起来 组词:掬起一捧泉水笑容可掬憨态可掬

造字:形声 造句: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已成为世界和平友好的使者。 笔顺: 3 【骏】 读音:jùn 巧记:人不俊(夋),“马”出众。 字义:好马 组词:骏马骏驹八骏图骏波虎浪按图索骏 造字:形声法 造句:牧民们骑着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 笔顺:“马”书写宜正,横画变提。 字歌:此人很英俊骏马在飞奔工程将竣工山势很陡峻 4 【剽】 读音:piāo 巧记: 字义:①抢劫;掠夺②勇猛; 轻捷 组词:①剽窃剽掠②剽疾性情剽悍 造字:形声 造句:剽窃与偷窃性质相同。 笔顺: 5 【垠】

读音:yín 巧记:变形土(),无点良(艮),一望无际它帮忙。 字义:边,岸,界限 组词:一望无垠平沙无垠 造字:形声 造句:骏马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奔驰。 笔顺:左部偏上;右部横折的折处略向左倾。 字歌: 木茂在于根 诚恳在于心 疆土阔无垠 土地勤开垦 6 【绵】 读音:mián 巧记:丝(纟)织“白”“巾”好柔软。 字义:性质像丝绵的 a.延续不断 b.软弱,单薄 组词:连绵起伏绵软 造字:会意法 造句:家乡的山连绵起伏,雄伟壮观。 笔顺:左窄右宽。左部紧凑;右下部悬针竖宜长而尖。字歌:木棉花开锦绣似海布帛做衣绵软自在 7 【噜】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第22课《牧场之国》同步训练(I)卷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第22课《牧场之国》同步训练(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9题;共38分) 1. (8分)读拼音,写词语。 mùchǎnɡduān zhuānɡxiānɡqiàn zhuān zh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ímùyuǎn tiào chénɡqún jiéduìl iáo kuówúyín yōu rán zìd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分)选字填空。 第弟 ①我的表________喜欢跳舞。 ②这次比赛我们班又得了________一名。 通遍 ③这个故事真有趣,我读了三________。 ④大队部________知,明天上午九点开始举行大队会。 3. (4分)把下面的字和它的正确读音连起来。 qiàn________jùn________jué________yōu________ A.悠B.嵌C.骏D.爵 4. (5分)连一连。 镶________ chù

爵________ xiāng 畜________ zhān 悠________ jué 毡________ yōu 5. (4分)给画线的字注音。 镶嵌________ 模样________ 畜生________ 羊圈________ 6. (2分)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风趣兴趣 ①屋前瓜架上那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________的装饰,非常可爱。 ②小青和小强对养鸡很有________。 7. (3分)读课文《牧场之国》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没有边际。________ ②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________ ③大声喊叫。 ________ 8. (4分)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①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战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________ ②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淹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________ ③到了旁晚,才看见有人架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扳凳,给严肃沉末的奶牛济奶。________ ④ 金色的晚霞捕在西天,远处禺尔传来气笛声。________ 9. (4分)写反义词。

22《牧场之国》练习题(附答案)

22《牧场之国》练习题 一、连线,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ùn yín xiānɡjué chù qiàn biāo yōu 镶嵌骏膘垠爵悠畜 二、辨字组词。 < 镶()膘()垠()低() 壤()漂()根()底() 挡()骏()漆()驰() 铛()俊()膝()池() 三、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战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2、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淹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当它们飞驰到远方。() 3、到了旁晚,才看见有人架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扳凳,给严肃沉末的奶牛济奶。() % 4、金色的晚霞捕在西天,远处禺尔传来气笛声。()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严。() 2、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 3、形容面积很大,空旷,看不到边。() 4、用尽目力向远处看。()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荷兰,是之国,这国,也是之国。 \ 2、牛犊,。老牛好似,。极目远眺,四周全 是和。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的牲畜,的低地,的夜晚,远处的几座在闪烁着。这就是的荷兰。 六、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毛毯()的原野()的荷兰()的草原 ()的低地()的光芒()的骏马()的绵羊

()的运河()的夜晚 ! 七、给下列语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反问 E、设问 F、夸张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 3、长毛山羊在草地上发闲地欣赏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4、难道荷兰不是欧洲的花园吗() 八、修改病句。 1、运河之间的绿色的一条条低地上花牛在低头吃草。 # 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好像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3、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 九、阅读理解。 春天到了,正是碧绿多姿的柳树茂盛的时期。 正在那纤细摇曳的万楼柳条上,挂满了嫩嫩的细叶和毛茸茸的柳絮。春风吹来,柳絮随风飘荡,形成一个个“小绒球”,它们有的好似雪花吹来,有的像正在演习的伞兵,还有的像天上的云朵……风渐渐小了,柳絮便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簇簇、一团团拥抱在一起,形成一座座小小的雪丘,时而又被刮来的阵阵微风吹散了。它们随风在地上迅速地乱滚着,一个跟着一个,仿佛是在嬉戏、追逐小孩子。一阵微风吹来,翩翩起舞,成了无数快乐的小精灵。这些飘来荡去的“小精灵”总爱跟人们开玩笑。有时,它们竟会扑在人们的脸上,落在人们的头发上,转眼间会使人们变得白发苍苍。我有时伸手去抓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可不知为什么,一抓它,它就跑开,大概跟我捉迷藏吧! 我喜欢柳絮,因为它们是那样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给人们带来童话般的无限遐想和向往…… …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用“”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 3、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飘扬—()似乎—()快活—()大约——() 4、文中的“小精灵”指的是,作者对柳絮的称呼表达了的思想感情,作者喜爱柳絮的原因是。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