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益生特性及其功能性乳品的研究

乳酸菌益生特性及其功能性乳品的研究
乳酸菌益生特性及其功能性乳品的研究

乳酸菌益生特性及其功能性乳品的研究

乳酸菌及其发酵乳制品具有营养丰富、风味优良和功能性多样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备受企业界的关注,研究开发功能性较强的乳酸菌及其发酵乳制品已成为研究的焦点。为研制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乳酸菌发酵乳制品,本文以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CR)、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C)、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BL)、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LR)、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LCP)、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粪链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SF)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等十株乳酸菌为发酵菌株,分析研究其益生特性、蔬菜增菌作用及其所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过氧化氢酶(CAT酶)、VB1和VB6等功能性成分,并针对SOD 酶抗氧化活性指标,初步研制蔬菜与鲜乳复合乳酸菌发酵乳。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十株乳酸菌的益生特性:分别对菌株产酸能力、人工胃肠液的耐受能力以及MRS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SOD酶、CAT酶、VB1和VB6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十株菌株在MRS液体培养基中37℃下培养48 h后,总酸量(%)依次为2.75、2.98、3.03、1.23、2.88、2.66、2.34、2.38、1.11、1.01;SOD 酶活力(U/mL)依次为17.58、15.34、28.43、26.21、16.32、36.24、38.45、16.82、11.78、13.53;CAT酶活力(U/mL)依次为2.28、2.12、3.43、5.36、2.31、7.23、8.56、2.46、1.56、1.24;VB1量(mg/L)分别为1.32、1.64、2.01、1.24、1.02、1.56、1.26、1.07、1.28、2.37;VB6量(mg/L)分别为3.42、2.36、4.81、1.47、1.53、1.87、5.32、0.98、0.56、0.35;在人工胃液培育3h后的存活率(%)分别

为75.32、39.96、44.37、48.32、14.63、75.32、58.27、65.52、6.54、25.62;在人工肠液8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80.58、70.09、67.25、70.48、76.89、84.71、79.14、82.66、74.42、72.19。

十株乳酸菌发酵乳功能性研究:采用十株乳酸菌分别发酵鲜乳,通过对发酵乳中SOD酶、CAT酶、VB1和VB6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SOD酶活力(U/mL)分别为15.87、20.12、39.45、43.26、15.27、47.51、50.34、18.23、18.73、22.56;CAT 酶活力(U/mL)分别为3.12、2.78、4.32、6.57、3.14、8.56、9.89、3.24、2.79、2.36;VB1量(mg/L)分别为0.46、0.72、1.38、0.82、0.56、0.89、0.78、0.83、0.43、0.32;VB6量(mg/L)分别为1.27、1.09、1.55、1.95、1.34、2.62、1.03、2.85、0.56、0.98;与MRS培养基比较,SOD酶、CAT酶、VB1、VB6含量差别不显著。

蔬菜对十株乳酸菌生长的影响:以11种蔬菜为原料,以活菌数和pH值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荸荠、菊芋、油麦菜、芹菜和莴笋的增菌效果显著,培养48 h后活菌数可达108 CFU/mL以上;荸荠30%、菊芋30%、油麦菜20%、芹菜20%和莴笋10%的蔬菜组合培养基培养48 h后活菌数可达108 CFU/mL 以上。十株乳酸菌发酵蔬菜功能性研究:对十株乳酸菌37℃下发酵5种不同蔬菜培养基48 h时的SOD酶、CAT酶、VB1和VB6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十株乳酸菌均产生SOD酶、CAT酶、VB1和VB6。SOD酶活力在30.42~118.56 U/mL;CAT酶活力在7.78~38.84 U/mL;VB1的浓度在

8.43~12.45mg/L,VB6的浓度在13.43~23.62 mg/L;与MRS培养基和鲜乳培养基比较,SOD酶高出约1.5~5.0倍,CAT酶约高出1.5~10.0倍,VB1和VB6含量高出约4.0倍以上。

蔬菜与鲜乳复合乳酸菌发酵乳研究:以SOD酶抗氧化活性为主要功能性指标,研究了5种蔬菜对发酵乳SOD酶和感官的影响。结果为添加10%的荸荠和菊芋时,其感官和风味较佳,SOD酶活性较高;为此,主要对荸荠发酵乳和菊芋发酵乳进行了初步研制,分别以LA、LCP、BL和LC为发酵菌株,在鲜乳中添加10%的荸荠和菊芋,37℃下发酵16 h时酸度均可达到70 o T以上,活菌数均可达到109 CFU/mL 以上;冷藏20 d后,活菌数尚可达到108 CFU/mL以上,酸度在113 oT以下,SOD 酶剩余活力在75%以上。

本文通过自主筛选的十株乳酸菌的益生特性、蔬菜对菌株生长的影响,以及SOD酶、CAT酶、VB1和VB6等功能性成分的分析研究,并针对SOD酶抗氧化活性指标,初步研制出了SOD酶抗氧化活性发酵乳,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新型功能性乳酸菌发酵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益生菌双歧杆菌BB-12功能介绍

益生菌双歧杆菌BB-12功能介绍 双歧杆菌是于1899年从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发现并分离出来的。它们是人体肠道固有菌群的常见组成部分(Reuter 2001)。 双歧杆菌BB-12源自科汉森收集的乳品发酵剂,被鉴定为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亚种,是唯一获得全基因序列的双歧杆菌菌株。在食品中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作为冻干粉稳定性也很高。BB-12?对口味、外观或食物的口感没有副作用,在益生菌食品中能够存活到被食用为止。从1985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用于食品和食品补充剂,没有发现任何副作用。 被美国FDA认为“GRAS”,此外,BB-12@还获得了丹麦医疗局的批准,作为自然疗法/草药产品,并被丹麦兽医和食品局接受用于食物产品。BB-12@也被瑞典、波兰和奥地利当局批准,作为医药产品中的一种益生菌。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对进行论证认为:“BB12可有效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并提高人体免疫力”,并于2005年获得中国卫生部新资源证书。全世界多个国家都已批准BB-12用于食品当中。2011年11月中国卫生部正式批准用于婴幼儿食品。 2007年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论证会,对丹麦科汉森公司生产并引入中国的动物双歧杆菌BB12功能性试验研究报告进行了充分论证。通过对北京联合大学保健食品功能学检测中心和北京医院联合进行的人体试验结果,以及国外对双歧杆菌BB12及其含乳制品的大量科学文献的审查,以金宗濂教授为组长的专家论证组一致认为,BB12 产品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此次论证会,对BB12在我国各种食品中的应用及广大公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资料来源:《食品工业科技2007年第12期》) BB-12具有出色的耐酸和耐胆汁功能,优良的肠道黏附能力。抑制病原菌、增强屏障功能以及免疫相互作用都是BB-12?的作用机理,并且已经得到验证的。在糖代谢中产生L(+)乳酸,在婴儿中耐受性好。是最早允许在配方奶粉中使用的益生菌,也是目前临床研究最多的益生菌,在300多种科学出版物中有所描述,其中130多种出版物涉及人体临床研究,研究涵盖早产儿到老年人的所有人群,而且服用剂量最高达到1000亿CFU/天。BB-12?的保健作用已经在胃肠健康和免疫功能的许多临床研究中得到了验证。临床研究证明BB-12?通过胃肠道可以存活,并能维持健康的胃肠道菌群。而且,研究已经表明BB-12?能够改善肠道功能,防止腹泻,并能减少抗生素治疗的副作用,例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在免疫功能方面,临床研究表明BB-12?会提高机体对常见呼吸道感染的抵抗力,同时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2013年,丹麦科汉森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出原装进口的Puractive益生菌。Puractive益生菌BB-12具有高纯度、高活性、高安全性及临床研究充分的特点,同时能够活菌直达肠道作用部位并发挥“肠道健康保护神”的作用,帮助优化肠道菌群及功能,激活人体抵抗力,是真正意义上的益生菌。

益生菌的个惊人事实

益生菌的20个惊人事实 1. 益生菌成为我们身体最大的器官之一。一般人的大脑重量约3磅,一个健康的人体将有超过3.5磅的益生菌和生物体(根据凯西亚当斯博士的事实,我们的心重量只有0.7磅,我们的肝脏重约4磅。 2. 超过10倍细胞数的益生菌在我们身体里面。一个健康的人,有超过10-30兆益生菌和酵母,而只有1兆个细胞在我们的身体。据玛丽艾伦桑德斯,如果在我们的身体里的细菌被裁减首尾相连,他们将环绕地球的2.5倍。 3. 益生菌市场是巨大的。在过去的十年,有超过500种益生菌食品及饮料产品已经推出。而这些数字预计将继续增长,因为只有全面的健康治疗将变得更加普遍。 4.益生菌活在我们的整个身体里面。最大数量的益生菌住在结肠,但也有数十亿住在口腔、鼻腔、食道、牙龈的周围,在我们胸膜腔的口袋(肺的周围)。它们住在我们的胃、我们的肠道内、阴道、直肠周围。在关节、腋窝下、在脚趾甲、脚趾间、尿路、尿路内和许多其他地方! 5. 盲肠也不是一无是处 - 其中孕育益生菌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体被病原体攻击下,阑尾会释放益生菌,将完美地对付特定类型的入侵者。当人体感染时,阑尾释放他们进入盲肠。 6. 益生菌对抗癌症、感冒和便秘听到益生菌可减少便秘,它可能不会令你感到惊讶(意大利,Amenta 等 2006)。但可能会令你感到惊讶的是,益生菌对癌症也会发挥作用。他们已被证明刺激生产

抗癌的化学品(Hatakka 等 2008)。在东京益生菌、干酪乳杆菌,也被证明,可以减少患膀胱癌的风险,这取决于频率和剂量(大桥等 2002)。许多益生菌已被证明对抗病毒,如感冒、流感、轮状病毒、疱疹和溃疡。在新德里,100个2-5岁儿童分别给予 L.acidophilus 6个月。这些儿童的感冒,流感,腹泻和发烧发病率少于安慰剂组(萨仁山等 2002)。 7. 食用益生菌已知有超过100个优点据由凯西亚当博士着作的' 益生菌'这本书,补充益生菌有超过100种效益。数以百计的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益生菌赋予不同的健康益处。8. 益生菌负责我们70%的免疫反应据亚当斯凯西博士,益生菌发挥我们在70-80%的免疫反应作用。益生菌刺激了从 T细胞巨噬细胞。益生菌还能激活细胞因子和吞噬细胞来协调免疫反应。 9. 益生菌生产抗生素化学品在'益生菌'书中,《保护免受感染》,凯西阿达玛斯写道:“为了防止病原体,‘益生菌’将产生一定数量的天然抗生素,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 ...” 此外,这些物质可以完全调整抗生素以杀死入侵的病原体。而如果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益生菌会改变策略,并产生一个新的、更有效的抗生素的化学物质。 益生菌这个动态策略对比我们的静态方法,口服抗生素必须每隔数年淘汰(如病原体进化成抗药性)。虽然我们也许能够继续发现新的抗生素药物,但自然会一直赢在前面。细菌会永远发展出抗药性。这说明了一个事实,细菌甚至可以生存在核废料里面!

益生菌种类及功能

发酵床中常用菌种,目前可以查找到得菌种配方如下: 1、枯草芽孢杆菌菌种50—70%、酿酒酵母菌菌种30—50%。 2。由酵母菌、乳酸菌、放线菌、光合细菌与丝状真菌按比例组合制成发酵剂3、取枯草芽孢杆菌粉末2—4份,植物乳杆菌粉末3-5份,产朊假丝酵母粉末3—5份,白地霉粉末2—4份,米曲霉菌粉末3—5份,充分混匀 4、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 5。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纤维素分解菌 发酵床中益生菌得主要作用: 禽类得消化道较短,粪便中约有70%左右得有机物没有被分解,水度大,有机养分高,易变质发臭。益生菌可以将粪便分解成为菌体蛋白,禽类甚至可以采食这些菌体蛋白补充营养,还能提高免疫力、同时,禽类在使用这些菌体蛋白或粪便中未分解得饲料得过程中,垫料中得大量益生菌随之进入禽类得消化道中,这些有益菌中得一些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类能够分解饲料中得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接入菌剂能加快堆肥得升温速度,提高最高温度,加速堆肥中C得下降,促进粪便中生物毒性物质得分解,且可能有利于粪便堆肥中养分得保存与矿化。 ,还发酵床中得益生菌可降低垫料环境得PH值,对粪便降解过程中产生得NH 3 可加速粪便中得碳氮代谢 由于禽只得粪便得到及时分解,加上垫料得吸附作用, 。 禽舍内无粪便污染,也没有氨味得刺激,禽只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自然而然得降低;消化道环境得改善则直接减少了禽只消化道疾病发病率。 各种益生菌可以明显得增加垫料得酶活性,包括:过氧化氢酶、脲酶、纤维素酶、蛋白酶。 益生菌如乳酸菌会产生生物抗菌素如乳酸链球菌素、过氧化氢、嗜酸菌素等,再加上发酵床高温环境会使有害菌大量死亡或者全部死亡。 益生菌种类: 益生菌种类很多,目前主要有4大类细菌、⑴严格厌氧得双歧杆菌属:该属现有32个种,其中能在肠道内顶置并能用于制备保健食品得双歧杆菌主要有两歧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与长双歧杆菌5种;⑵耐氧得乳杆菌属:已报道得有56种,常用于肠道微生态制剂得约有10种,有嗜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等;⑶兼

益生菌分类

益生菌的种类: 地衣芽孢杆菌 地衣芽孢杆菌细胞形态和排列呈杆状、单生,可调整菌群失调达到治疗目的,可促使机体产生抗菌活性物质、杀灭致病菌。能产生抗活性物质,并具有独特的生物夺氧作用机制,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 1、生物夺氧 枯草芽孢杆菌为需氧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进入动物肠道内,消耗大量的游离氧,降低肠道内氧浓度和氧化还原电势,改善了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的生长环境,保持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稳衡,提高动物机体抗病能力,减少胃肠道疾病发生几率。 2、拮抗致病微生物,改善体内外生态环境 动物饲喂芽孢杆菌后,能显著降低肠道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沙门氏菌的数量,使机体内的有益菌增加而潜在的致病菌减少,因而排泄物、分泌物中的有益菌数量增多,致病性微生物减少,从而净化体内外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3、增强动物体的免疫功能 地衣芽孢杆菌能促进动物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处于高度的“免疫准备状态”,同时使免疫器官发育加快,免疫系统成熟快而早,T、B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动物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提高。 4、产生营养物质 地衣芽孢杆菌在动物肠道内生长繁殖,能产生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有机酸、促生长因子等,参与动物机体新陈代谢。 5、产生多种消化酶 地衣芽孢杆菌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是其产生多种消化酶的一个重要体现。研究表明,地衣芽孢杆菌能产生多种消化酶,帮助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同时还具有降解饲料中复杂碳水化合物的酶,如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等,这些酶能够破坏植物饲料细胞的细胞壁,促使细胞的营养物质释放出来,并能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 枯草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菌体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枯草菌素、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短杆菌肽等活性物质对致病菌或内源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枯草芽孢杆菌能迅速消耗消化道内环境中的游离氧,形成肠道低氧环境,促进有益厌氧菌生长,并产生乳酸等有机酸类,降低肠道PH值,间接抑制其它致病菌的生长;枯草芽孢杆菌能刺激动物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激活淋巴细胞,提高免疫球蛋白和抗体水平,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提高群体免疫力;枯草芽孢杆菌菌体能自身合成消化性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在消化道中与内源酶共同发挥作用,提高饲料消化率;枯草芽孢杆菌能合成多种维生素,提高动物体内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的活性。 产品特点富含多种消化性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富含多

益生菌与各种腹泻

益生菌与腹泻 腹泻 腹泻,也就是俗称的拉肚子,每个人都有过腹泻的经历,至少在婴儿期时是如此。成人的粪便中含有70——80%的水份。如果粪便中的水份含量过高,就会出现水性便,也称之为腹泻。成人平均每天需要2公升左右的水,其中有90%的水被肠道吸收,大约有100——200毫升的水随粪便排出。 分类 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多有较强的季节性,好发于夏秋二季。 慢性腹泻是指反复发作或持续2个月以上的腹泻。中医将腹泻归为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和脾肾阳虚。 感染性腹泻(包括旅行者腹泻)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最常见的几种腹泻。 最常见的腹泻由进食不洁的食物、饮食改变或不当、食物过敏、小腹受凉、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引起。 大约有70%的人喝牛奶就会发生腹泻,这由于体内先天性缺少乳糖降解酶所致,这称为乳糖不耐受症。乳糖属于不易消化和不易吸收的物质,它可增高渗透压、干扰水的吸收因而引起腹泻,这种腹泻称为渗透性腹泻。 另一类腹泻是由于细菌和病毒感染所致,如肠炎、痢疾、食物中毒等导致的腹泻,使大量流体从肠壁中流出。这类腹泻称渗流性腹泻。 由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由激素的过量分泌,刺激肠壁分泌水样物质,导致的腹泻称为分泌型腹泻。 还有一类腹泻是由于大肠受到异常刺激,如紧张等因素,使水份吸收受到阻碍所致。 危害 急性腹泻可以使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造成人体的电解质失去平衡和酸碱代谢紊乱,可以出现低血钾、低血钠、代谢性酸中毒等,严重的病例还可由于血容量的减少而出现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昏迷。不论哪种原因引起的腹泻都会给人体带来不良后果,慢性食物中毒可损害脏器功能,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引起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腹泻可引起肌体脱水及电解质失衡。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还可因为腹泻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有的甚至诱发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等疾病。 益生菌治疗腹泻 肠内菌群失调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时,可使60%的病人引起腹泻。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可在小肠和大肠的展开区域形成粘膜坏死,有坏死性粘膜物和血浆凝结物在粘膜表面形成的假膜,这种病症称为假膜性结肠炎,并常常引起死亡。 结肠炎被认为是由于肠内的抗生素相关性细菌——葡萄球菌旺盛繁殖后产生的毒素所致。现在发现艰难梭状芽胞杆菌也可以引发此症。这种结肠炎可以通过去掉所使用的抗生素,覆盖以正常菌群来治疗。但抗生素对治疗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使得医生有时进入两难境地。 正常情况下,消化道各部位有它们各自特定的正常菌群。然而有时在大肠内寄生的细菌可进入小肠,引起“自发性假性肠梗阻”,同时伴随严重的腹泻,这种症状类似于肠梗阻,但没有结构性差异。病人会因腹泻和便秘的轮翻交替而变得虚弱。这种疾病的病因过去长时期没有搞清楚,最近才证明时寄生在大肠中的细菌,进入小肠内旺盛增殖所致,如类杆菌当由大肠进入小肠后旺盛生长,导致脂肪吸收受阻,最终引起脂肪泻,由于肠内积累过多的脂肪刺激肠壁,引起腹泻。对于这种病的治疗有的医生建议:虽然用抗生素治疗可收一定的效果,但不如服用双歧杆菌制剂使肠内菌群恢复正常更有效。 有关腹泻的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回肠炎,其致病因素未知,一直难以治疗。这两种病,由于溃疡可在肠壁上形成,可观察到腹泻和便血症状,最坏的情况可出现穿孔。有人认为肠内有害细菌可能与这两种疾病有直接关系。 证明益生菌治疗有效最确凿的例子莫过于用其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多种益生菌均可使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急性水样泻的持续时间缩短。另有很多试验均证实,益生菌对其他病原体导致的腹泻亦有效。

益生菌综述

河南科技学院 2016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益生菌综述 学生姓名:向松阳 所在院系:生命科技学院 所学专业:生物工程中药学 导师姓名:武忠伟 完成时间:2016-04-26

摘要 肠道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研究表明此类患者的肠道内存在着严重的菌群失调,通过给予益生菌对局部的微生态环境进行调节,可缓解病情。随着人们对肠道内微生物菌落与人类健康关系的认识与研究,益生菌作为一个新领域开始被了解和关注并且在食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日益剧增。应用含有益生菌的功能性食品来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极大的兴趣。虽然大多数益生菌是GRAS菌株,但是不能排除其可能存在的耐药性转移、败血症、产生毒性代谢产物的致病风险。本文综述了益生菌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的意义及益生菌的营养功效、作用机制和近几年来暴露的益生菌安全性问题及其应用情况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益生菌肠道疾病安全性

Abstract Intestinal disease incidence in China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clinical study showed that these patients have serious intestinal dysbacteriosis, by giving probiotics on the micr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ocal regulation, can alleviate the condition. With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of the 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health, as a probiotic the new field is known and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and application in food and health care products. The use of functional foods containing probiotics for health promo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 has aroused great interest in the world. Although most probiotic GRAS strain, but can not rule out the transfer, the possible resistance to sepsis, toxic metabolism the risk of the produ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nutritional benefits of probiotics on human nutrition and health significance and mechanism of probiotics, and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afety problem and its application of exposure to probiotics. Keyword:probiotics Intestinal diseases safety

益生菌的主要功能

?对抗肠道致病菌,抑制肠内腐败 益生菌在肠道进行发酵,分解糖类,产生乳酸或醋酸,使肠内环境保持酸性,因而抑制腐败菌的增生。 ?帮助消化 许多菌种可以产生消化酵素,帮助分解我们吃下去的食物。 ?改善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由于服用抗生素导致肠内菌群紊乱,抗生素在大量扑杀坏菌的同时,也大量扑杀了益菌。因此可采用益生菌制剂来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透过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刺激作用来健全保护机制,透过合适的、恰当的免疫反应来维护宿主健康,临床上也达到良好的效果。 ?改善乳糖不耐症 益生菌会消化乳糖及某些种类的纤维质。一些乳糖不耐症患者喝牛奶容易有胀气、肠胃不舒服等症状,益生菌可先把乳糖或寡糖分解成小分子,等于把人体难以消化的物质先进一步消化;所以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喝优酪乳等奶制品比较不会发生肠胃不适等症状,因为其中所含的益生菌已先降低了奶类本身的乳糖含量,益生菌在肠胃道中生存,又可降低喝其他奶制品时因乳糖产生的不适。 ?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浓度 益生菌能使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使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上升。抑制肝胆固醇生成、促进体内胆固醇的排泄,并借由益生菌本身的同化作用,将肠道内的胆固醇同化,组成益生菌体的细胞膜或细胞壁内,达到降低胆固醇的效果。 ?降血压 经发酵牛奶之蛋白质会被乳酸菌分解成具有抑制Angiotensin-I Conver-ting Enzyme (ACE)活性的多肽,具有降低血压的效果。 ?改善免疫功能及提升抵抗力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免疫疾病,是人体内的免疫功能失调,出现不平衡的状况。有过敏体质的人,当过敏原进入体内,会诱发身体免疫系统朝第二型T细胞(TH2)免疫反应,T细胞会释放细胞间白素4、5、9、13,让免疫B细胞制造更多免疫球蛋白E(IgE),黏附在肥大细胞上,再遇过敏原时,过敏原会黏附在免疫球蛋白E上,共同作用后,肥大细胞会释放发

益生菌的分类

精心整理第三章益生菌的分类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发现的益生菌大体上可分成三大类,即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及真菌。其中最主要的是乳酸菌。 乳酸菌种类繁多,又可分为: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 乳杆菌 /或嗜热 乳酪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联合使用可增强其功效。这是由G.Perdigon通过测定它们分别及联合应用时的噬菌作用而得出的结论,他发现联合应用比使用单一菌的功效要强得多。 乳酪乳杆菌对于反复发作的阴道炎、尿道感染、膀胱癌及克隆氏病有很好的功效,也可有效控制腹泻。乳酪乳杆菌通常与两歧双歧杆菌一起作为鼠李糖乳杆菌使用。 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大部分定植在大肠中,而且是这一领域的主要防卫者。主要包括:两歧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它们对婴儿及成年人都是有益的。 双歧杆菌在无氧条件下很快繁殖,当它们数量充足时,在夺取营养物及肠壁附着点时就会非常勇猛,

精心整理 并极力把入侵的病原微生物排出体外。双歧杆菌是非常有用的乳酸菌。它们是最初在婴儿肠道中定植的细菌,对于人一生的健康都很重要。 二十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开始对两歧双歧杆菌抑制肠道致病菌的作用真正感兴趣。他们发现,两歧双歧杆菌可以控制便秘和腹泻,促进免疫系统的作用,有助于预防结肠癌。还可防止食物中的亚硝酸盐中毒,产生B族维生素,降低胆汁毒性,促进雌激素的重复利用。 婴儿双歧杆菌 婴儿双歧杆菌对婴儿有全面的功效,它们可以保持氮,使婴儿的体重增加,特别是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婴儿,更是重要。这些益生菌可以帮助产生B族维生素,促进钙、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产生乳糖酶,消化乳糖,预防过敏,抑制致病菌在肠道定植,促进抗体的形成,对抗各种有害细菌和病毒。 ,

最新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题目: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系别食品工程系 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 班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二班 学生姓名白晓静 学号 2009040302014 指导教师姓名徐启红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河南漯河 2011年11月2日 目录 摘要 (1)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1)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1)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1) 2.2 提高乳糖利用率 (1) 2.3 降低胆固醇含 (2) 2.4 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2) 2.5 其他生理功能 (2) 3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3) 3.1 益生菌在酸奶中的应用 (3) 3.2 益生菌在啤酒中的应用 (3) 3.3 益生菌在酸酪中的应用 (3) 4 益生菌的安全性 (3) 5 展望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白晓静 摘要:益生菌是添加到食品中的活菌。益生菌包括了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此外,还有一些酵母菌与酶也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益生菌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双歧杆菌在肠道中的数量已成为婴幼儿和成年人健康状况的标志。益生菌在医药食品和饲料工业中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关键词:益生菌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安全性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益生菌在肠道存在的机制是定植与粘附。定植是正常肠菌群在宿主的特异性定位定居与繁殖的微生态学现象。是正常菌群对宿主产生生态效应和发挥生理作用的前提条件。而它的粘附特性是指益生菌通过粘附多糖体与肠上皮细胞壁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特异性粘附形成亚优势菌群而定居下来,并且形成与肠壁密切联系的细菌生物膜。而它粘附在肠壁上这一特性被认为是益生菌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1]。 粘附的益生菌可在肠道停留更多的时间,这样可以有更好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作,用粘附的益生菌与粘膜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刺激免疫反应,粘附也可以起竞争排斥作用,把病原菌从肠道上皮排除出去,体外实验证明粘附的嗜酸乳酸杆菌可以有效的抑制病原菌在肠道的粘附和生长体外实验表明不同的益生菌菌株有不同的粘附能力。另外从不同年龄组分离出的益生菌其粘附能力也是不同的,如从老年人肠道中分离出的双歧杆菌其粘附能力明显差于从儿童的肠道中分离出来的双歧杆菌。关于益生菌的粘附特性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益生菌的粘附作用仍然受到很大争论。如有些人认为强的粘附能力可能会增加在宿主中感染的机会;另外一些认为益生菌在体内和体外有很差的粘附能力,但是它们在宿主细胞中有很好的益生作用。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人的大肠内定居着种类繁多、代谢途径迥异的各种微生物,其主要功能是从消化道上部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中捞取能量、他们主要是通过发酵来吸收和利用糖类在小肠中的主要产物短链脂肪酸。益生菌可参与多种维生素代谢,产生维生素B、生物素、叶酸、烟酸、泛酸等供人体所需。并且在代谢胆酸、其他甾体化合物及其他难生物降解物质的代谢中有重要作用。从而也达到了促进消化吸收的目的[2]。 2.2 提高乳糖利用率 乳糖是人和所有哺乳动物从母乳中获得的一种碳水化合物,它不仅能供给人体能量而且有助于大脑和神经的正常发育:组成乳糖单糖之一的半乳糖是组成人脑中配糖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孕妇保证乳糖供给对胎儿脑和神经组织形成和发育非常有益;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婴儿及青少年,乳糖充足则智力发达、精力旺盛、聪明[3]。乳糖在人的肠道内是乳酸菌良好的培养基,它可被细菌分解成乳酸,使肠道内呈弱酸性,抑制某些有害

益生菌优势

益生菌的定义: 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健康功效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 【主要原料】 长双歧杆菌 两歧双歧杆菌 嗜酸乳杆菌 嗜热链球菌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低聚异麦芽糖 水溶性膳食纤维 木糖醇 长双歧杆菌(BL)取自健康人体肠道,筛选出完全适合人体之菌株,医学研究单位验证资料,长双歧杆菌(BL)益生菌具有调节人体肠道,改善健康功效。 两歧双歧杆菌,放线菌目、放线菌科中的一属原始类型。对葡萄糖进行异型乳酸发酵,生成乳酸和乙酸,能提高钙、磷、铁的利用率,促进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 嗜酸乳杆菌不仅在胃中,它还是人体小肠内的主要益生菌。在胃中能存活的致病菌的胃部是个小型"消毒车间",这是由于胃液具有很强的酸性。 科学家认为活的的酸奶菌(嗜热链球菌和布氏乳杆菌)都能帮助乳糖不耐受的人们消化乳糖,因为这两种菌都可以产生能乳糖酶。 保加利亚酸奶中的乳酸菌,在分类上属于乳酸杆菌,因其菌种产地、微生物特性、效能优异等特点,被微生物学家命名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简称保加利亚乳杆菌)。 益生元是一种膳食补充剂,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少数种菌落中的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不可被消化的食品成分。优势1蓝帽菌---SFDA认证效果,高于QS的制备标准,全程GMP标准管理 优势2菌群优---精选亚洲人群肠道特点精选符合中国儿童肠道特点菌群 优势3原味菌---配方没有过度矫味剂,以最小添加,保留益生菌发酵粉活性 优势4活菌多—包埋专利,肠道定植,保留更多益生菌直达肠道,出厂时活菌数高达241亿。

益生菌种类及制品

益生菌种类与制品 益生菌是指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达到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的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 益生菌存在于地球上的各各角落里面,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乳酸菌、双歧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益生菌系一种对动物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维持肠道菌丛的平衡。 在国外已开发出数以百计的益生菌保健产品,其中包括:含益生菌的酸牛奶、酸乳酪、酸豆奶以及含多种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剂、胶囊、粉末剂等等。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发现的益生菌大体上可分成三大类,其中包括: ①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 ②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 杆菌等); ③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此外,还 有一些酵母菌与酶亦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 益生菌对人体到底有哪些保健和抗病作用? 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其作用可以概括为:①防治腹泻;②缓解不耐乳糖症状;③预防阴道感染;④增强人体免疫力;⑤缓解过敏作用;⑥降低血清胆固醇;⑦预防癌症和抑制肿瘤生长。 预防或改善腹泻:饮食习惯不良或服用抗生素均会打破肠道菌群平衡,从而导致腹泻。补充益生菌有助于平衡肠道菌群及恢复正常的肠道pH值,

缓解腹泻症状。 缓解不耐乳糖症状:乳杆菌可帮助人体分解乳糖,缓解腹泻、胀气等不适症状,可与牛奶同食。 ③预防阴道感染:酸牛奶中的嗜酸乳杆菌可抑制阴道内白色念珠菌的繁殖。欧洲所做的双盲对照试验证实了这一点。女病人每人每日口服150毫升含大量益生菌的酸牛奶,结果阴道感染发生率大大低于安慰剂组妇女。 ④增强人体免疫力:在肠道内存在着非常发达的免疫系统。益生菌可以通过刺激肠道内的免疫机能,将过低或过高的免疫活性调节至正常状态。益生菌这种免疫调节的作用也被认为有助于抗癌与抑制过敏性疾病。 ⑤促进肠道消化系统健康:益生菌可以抑制有害菌在肠内的繁殖,减少毒素,促进肠道蠕动,从而提高肠道机能,改善排便状况。 ⑥降低血清胆固醇:欧洲的高加索山区、地中海沿岸是著名的长寿之乡,当地人常饮自制的酸牛奶,极少患糖尿病、心血管病及肥胖症,大量科学研究证实这与酸牛奶中富含益生菌有关。这些益生菌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此外,长期补充益生菌的还有助于防止骨质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症。病人经常服用含益生菌的保健食品,可预防与治疗腹泻症。 正常人体肠道内栖息着500多种、数十万亿个不同的细菌,它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互相制约、共存共荣的。一旦肠道菌丛平衡被打破,就会引起腹泻。其次,滥用抗生素也会引起腹泻。欧洲一些医疗中心试用以乳杆菌、双歧杆菌与菊糖为主要成分的口服液治疗旅行者腹泻,也取得良好效果。益生菌的另一作用是,可预防阴道感染症。欧洲所做的双盲对照试验(46名有阴道霉菌感染史的妇女参加了试验)证实了这一点。女病人每人每日口服150毫升含大量益生菌的酸牛奶,结果阴道感染发生率大大低于安慰剂组妇女。这是因为酸牛奶中的嗜酸乳杆菌可抑制阴道内白色念珠菌的繁殖。科学家认

益生菌的概念及特性

益生菌的概念及特性 早在20世纪初诺贝尔奖获得者,俄国出生的著名生物学家梅契尼可夫(Metchnikoff,1845-1916)的“长寿学说”指出,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地区居民日常生活中饮用的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这些乳酸菌能够定殖在人体内,有效地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减少由于肠内有害菌产生的毒素对整个机体的毒害,这是保加利亚地区居民长寿的重要原因。梅契尼可夫学说使酸奶一跃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健康食品。今天,酸奶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已经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益生菌(Probiotic)这个词最先是由Lilly和Stillwell在1965年使用的,用来描述一种微生物对其他微生物促进生长的作用。现在Probiotic是指一种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平衡,从而对寄主施加有益影响活的微生物添加剂,翻译成中文为益生菌。这一概念强调了活菌体作为有效益生菌基本成分的重要性。Havennar 于1992年对这个定义进行了扩展,解释为一种单一的或混合的活的微生物培养物,应用于人或动物,通过改善固有菌群的性质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 目前作为益生菌的微生物均是来源于人或动物,人们研究或应用比较多的是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乳酸菌中的肠道菌株生产产品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时Rettger的工作,而双歧杆菌的使用则是近几年的事。2003年全球的发酵乳饮料市场增长了9.3%,大大超过了其他乳制品的增长率。乳酸菌饮料销售收入的增长除了在它传统的亚太地区获得成功之外,在西欧、拉美市场上的渗透率越来越高,而获得了重大发展。使用具有保健功能的益生菌作为发酵剂是乳酸菌饮料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益生菌系能够改善肠道菌丛平衡,从而对宿主健康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主要包括乳酸菌,如:双歧菌、乳酸杆菌,以及其它如:链球菌、肠球菌、拟杆菌中的某些菌株。并不是以上提到的这些所有菌种的菌株都可用作生产益生菌制品,一个理想的益生菌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来源于健康人肠内,分类学上的地位非常明确,没有受过任何遗传工程修饰的天然菌株; (2)能抗胃酸及肠道消化液的作用,活着进入人体消化道的下部; (3)有粘附在肠管上皮及表面粘膜上的能力; (4)能在一定时间定殖在人体肠内并在停止饮用后能自然地从人体内消失; (5)能分泌产生有选择性地抗菌物质,但自身没有奶药性基因; (6)促进人体健康地生理功能被人体及临床实验严格验证过(Placebo-controlled,Doubleblind法); (7)安全性被严格验证过; (8)适合商品生产,在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保持存活及稳定,风味能被一般消费者接受。 现在市场商品化的益生菌主要是从人体肠内提取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及食用酵母菌。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整肠作用

日常益生菌的四种补充方法

“益生菌”一词已经被很多人熟知,它可以增强免疫力,减少食物过敏发生率,改善或预防腹泻及便秘。在我们平时的饮食中有很多食物含有益生菌,比如酸奶、奶酪及泡菜等一些发酵食品中。市面上专业的益生菌产品更是让人眼花缭乱,那么究竟哪种方法补充益生菌才是最佳途径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泡菜、豆豉等发酵制品 制作和食用发酵制品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传统,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发酵制品的特产,如北京的豆汁和腐乳、蒙古的奶酪、四川的豆瓣酱、东北的酸菜、山西的陈醋等。 这类制品是我们常常能接触到的,它们中含有益生菌以及一些有益代谢产物,平时可以适当吃这类发酵食品。但是这类食物有个致命的缺点,它们往往含有大量的钠盐。大家都知道,钠盐摄入过量会导致人体患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疾病,所以不建议将发酵制品作为补充益生菌的主要途径。 二、酸奶、奶酪等奶制品 酸奶是一种半流体的发酵乳制品,一般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对牛奶进行发酵而成,是日常中补充益生菌最便捷的途径。但酸奶中的益生菌种类及数量本身有限,再经过胃的强酸环境后,到达肠胃中的益生菌恐怕已所剩无几,所以就补充益生菌而言,喝酸奶并不是最佳的补充方式。 奶酪源自于西亚,是一种自古流传下来的美食,然而,奶酪的风味却是在欧洲真正发展流传开来,现如今我们在超市中买到的大多都是外国进口的奶酪。 诚然,奶酪的营养价值很高,甚至被誉为乳品中的“黄金”,它常含有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但由于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这种外来“美食”我们不见得喜欢吃,并且奶酪吃多了不容易消化,不适合肠胃不好的人。

三、益生菌饮料 现在益生菌饮料大多加入的是乳酸菌,所以又叫“乳酸菌饮料”,它们分为未杀菌乳酸菌饮料和杀菌乳酸菌饮料两个阵营。 就前者而言,由于益生菌不耐高温、厌氧,极易失活,因此液态形式的益生菌制品在运输、销售、储藏过程中是很难保证益生菌的存活率的。并且国家卫生部在2001年《益生菌类保健会品评审规定》中提到:不提倡以液态形式生产益生菌类保健食品活菌产品。 后者的原理:科学家发现,即使是死的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也有一定的作用功效。并且相较活菌类乳酸菌饮料,它没有运输、贮藏的限制,成本相对较低。但灭菌类乳酸菌饮料能起到的作用有限,也并不是补充益生菌的最佳途径。况且市面上此类产品每瓶价格大多在6—8元,就性价比而言,不如一些专业益生菌产品。

益生菌四大功能

益生菌四大功能 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人体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益生菌分类 ①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 ②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 ③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 此外,还有一些酵母菌与酶亦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当人体住满足够的益生菌时,人就会处于健康的状态,但是一旦体内菌群失去平衡,比如菌种间比例发生大幅变化或者超出正常数值时,那么腹泻、过敏、胃口不佳、疲倦、免疫力低等一系列病症就会随之而来,人体的健康就会亮红灯,而这时适当添加益生菌,协助体内菌群平衡,才能让人重现健康状态。2011年10月24日,国家卫生部针对国内婴幼儿益生菌市场,公布了《关于公布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25号) 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

菌种名称拉丁学名菌株号 嗜酸乳杆菌* (只限于1 岁以上的幼儿食用)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NCFM 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Bb-12 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 HN019 Bi-07 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GG HN001 注释:卫生部公告中规定的这6个益生菌菌株是经过了大量的临床实验,对于婴幼儿的安全性和功效性是有保证的。其中,* 嗜酸乳杆菌NCFM只限于1岁以上的幼儿食用。这6种益生菌菌株中,动物双歧杆菌Bb-12和鼠李糖乳杆菌LGG是由丹麦科汉森公司生产,而另外4株菌-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HN019、乳双歧杆菌Bi-07、鼠李糖乳杆菌HN001全部是由杜邦丹尼斯克公司生产。 许多益生菌株在胃肠道内可产生消化酶,这些酶可帮助人体更好地消化所摄入的食品及吸收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益生菌还可竞争性抑制有害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及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嗜酸乳杆菌是这方面的代表菌株,可分泌消化乳糖的乳糖酶,从而缓解乳糖不耐症。 1.帮助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2.产生重要的营养物质 益生菌能产生维生素,包括泛酸、尼克酸、B1,B2,B6及维生素K等,同时能产生短链脂肪酸、抗氧化剂、氨基酸等等,对骨骼成长和心脏健康有重要作用。 3.抵抗细菌病毒的感染,提升免疫通过三大步骤,益生菌可清除有害菌对身体的伤害:

酸奶中的主要益生菌和作用

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是肠内最有益的菌群,双歧杆菌数量的减少和消失是“不健康”状态的标志,双歧杆菌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人体肠道内细菌群随着人的年龄增加变化显著。婴儿出生后3~4天肠道内即出现双歧杆菌能够为婴幼儿的肠道健康提供独特的保护作用,有效地减少婴幼儿肠道感染的发病率。,婴幼儿双歧杆菌数量占约肠内细菌总量的25%;随着年龄的增大,双歧杆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65岁以上的老人,双歧杆菌数量则减少到仅占7.9%,而产气荚梭菌、大肠杆菌等腐败细菌大量增加;到了老年肠道内充满腐败细菌,双歧杆菌几乎消失。腐败细菌在肠道中分解食物成分,产生氨气、胺类、硫化氨、粪臭素、吲哚、酚类以及亚硝胺等有毒物质,人体长期吸收这些毒素,会加速衰老,诱发癌症,引起动脉硬化、肝脏障碍等疾病。 主要作用 1.维护肠道正常细菌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防止便秘,腹泻和胃肠障碍等。 双歧杆菌主要用于功能性便秘这一症状。引起功能性便秘一般来说与肠道菌失调密切相关,多半互为因果。成其是肠道外籍菌(或过路菌)等腐败菌增加,其产生相应有毒代谢产物如胺、酚、吲哚类等物质。通过调整肠道正常菌群,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平衡,使腐败菌数量大大减少,而其有毒代谢产物吸收减少,从而使便秘症状得以缓解。尤其补充双歧杆菌等原籍菌,其产生乙酸和乳酸PH值为2.8~3.1,使肠道呈酸性,其结果能控制由有害菌引起的异常发酵,并且刺激肠蠕动,从而减少水分的过度吸收而缓解便秘症状,还可以复活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调整内分泌——免疫功能恢复,恢复肠道蠕动功能从而缓解便秘等症状。 2.肿瘤防治 黄曲霉素是经常污染食品的真菌类毒素,其可诱发肝癌。实验结果证实双歧杆菌体内结合黄曲霉素能力。此外双歧杆菌可以与亚硝酸胺或亚硝基胍等诱导剂发生结合,掩盖诱变剂的活性基因,或使诱变剂活性基因降解,致其推动活性。实验证明双歧杆菌与烟熏肉或油炸食品诱变原具有高吸附性,从而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这些致癌物质损害。双歧杆菌可通过调整肠道正常菌群,抑制肠道许多腐败菌生长,从而减少一些致癌物质产生,从而大大降低了消化道癌症的发生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报告双歧杆菌具有激活机体巨噬细胞或LAK细胞的吞噬活性,并产生一定量的细胸因子如TNF—a INF—V等可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内血管形成,破坏肿瘤组织微血管,最终导致出血、坏死。双歧杆菌等生理性细菌可通过肿瘤细胞凋亡的表达的相关基因,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诱导肿瘤细胞的老化和异质化。以便促使机体内LAK和天噬细胞的识别和捕杀。达到清除肿瘤细胞的目的。 3.保护肝脏 人体肠道的有害菌产生并释放毒素进入血液中,对于肝脏会产生很严重损伤。双歧杆菌制剂可以抑制产生毒素的有害菌数量,从而对肝脏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4.防治心血管疾病 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会导致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发生,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可以影响胆固醇的代谢,将其转化为人体不吸收的类固醇,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因而对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5.改善乳糖消化,提高消化率 牛奶具有丰富的营养,是老年人和婴儿良好的食品。但是中国人中有相当一部分缺乏乳糖酶,不能分解牛奶中的乳糖,这些人饮用牛奶后,常常会出现胃肠道紊乱,导致胃肠痉挛、胀气或腹泻,迫使这一人群不能饮用牛奶,从而放弃了牛奶中的其它重要成分,双歧杆菌在乳制品发酵过程中可以产生乳糖酶,帮助患者消化乳糖。乳糖酶缺乏者,饮用经双杆菌发酵的乳制品,就既可以获得牛奶中丰富的营养,又免受胃肠道病痛之苦。 6.在肠道内合成维生素、氨基酸和提高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 双歧杆菌在人体肠内发酵后可产生乳酸和醋酸,能提高钙、磷、铁的利用率,促进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双歧杆菌发酵乳糖产生半乳糖,是构成脑神经系统中脑苷脂的成分,与婴儿出生后脑的迅速生长有密切关系。双歧杆菌可以产生维生素B1、B2、B6、B12及丙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和苏氨酸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于人体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营养作用 7.增强人体免疫机能,预防抗生素的副作用,抗衰老,延年益寿 抗衰老作用欧美和日本的微生态调查表明,长寿老人粪便中的双歧杆菌数量与中、青年相当。我国科学家对广西巴马地区长寿老人的调查也得了相同的结果。双歧杆菌抗衰老的原因,是因为双歧杆菌能抑制

益生菌药理学特点

益生菌药理学特点 菌株特异性益生菌药物的最大特点是作用和疗效具有菌株特异性,即某些益生菌菌株的作用为特有,不代表所有该种或该属的益生菌均具有这一作用。有研究显示,同一菌种不同菌株的作用差别很大,甚至可能出现相反的作用,临床应予以重视。 剂量依赖性体外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益生菌需具备足够剂量才能够发挥作用,剂量不同会导致效果差异明显。与化学药物的剂量标识不同,益生菌药物的剂量以每个包装(片、袋)含有的菌落数(CFU),即活菌的数量进行标识,一般为1~10×108CFU / 包装。不同产品、不同菌株发挥作用的剂量存在很大差异,有的产品低剂量即可发挥作用,而部分产品则需要较高剂量。事实上,不可能制定统一的益生菌剂量标准,治疗所需剂量只能依靠临床研究结果个体化确定。 益生菌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益生菌药物为活的微生物,具有自我繁殖能力,因此药物代谢需考虑以下问题。 给药途径益生菌药物的作用部位基本都在胃肠道,尤其是结肠,因此一般口服或灌肠使用。使用过程需考虑所用菌株在胃肠道中定植、存活和自我繁殖等影响因素,如能否耐受胃酸和胆汁的灭活,对胃肠

道中抗生素浓度的敏感性等。 吸收和移位一般认为胃肠道是益生菌开始活化部位,不会因胃肠道消化、吸收而造成移位。但在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下,益生菌菌株有可能移位至肠道以外,引起系统感染,临床需注意。 清除和排泄目前认为,摄入的益生菌菌株不可能永久定植于人类和动物肠道,最终会被清除和排泄。细菌的死亡很大程度依赖于胃肠道微生态结构,包括酶、灭活剂(胆盐)、上消化道的胃酸刺激、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的应用、益生元的应用以及药物剂量等。 安全性益生菌药物主要使用的菌种有乳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和酪酸梭菌等,主要分离自健康人肠道。作为人体的一部分,这些正常菌群伴随人类进化过程,且部分菌株作为发酵菌种应用已有上百年历史。来自肠道以外的菌株如布拉酵母菌和蜡样芽孢杆菌临床应用也有几十年历史。因此,益生菌的安全性是得到了时间验证的。胃肠道使用益生菌药物的体内过程比较简单,摄入的益生菌一般在肠道存在1 周左右即随粪便排出,因此,这类药物不会对机体造成明显的毒副作用。目前,对益生菌安全性的担心主要是作为药物使用的菌株能否引起潜在感染,是否能携带和传递耐药性,以及能否产生有害代谢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