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寒湿证疗效观察
古方|平胃散: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

古方|平胃散: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平胃散【名方出处】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使用历史】约800年。
【主要成分】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姜枣)。
【整体药性】温燥。
【功能主治】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主治湿滞脾胃,湿困脾胃,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肢体沉重,怠惰嗜卧。
【典型征象】舌苔白,腻而厚。
伤食,嗳气有腐食气,泄泻。
【禁忌人群】孕妇不宜。
脾虚无湿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禁用。
平胃散,出自宋代皇家组织编写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其中非常精到的一个方子,古人说它是“治脾圣药”,后世有许多健胃方剂,都是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味而来的。
平胃散组方简练、寓意明确,是历代医家常用的古代名方。
《删补名医方论》说:“名曰平胃,实调脾承气之剂。
”可见平胃散也是治脾的良方,临床应用当然会更为广泛。
应当注意的是,这个方子是用来治病攻邪的方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实际的用法用量服用才能起效,而且起效非常快。
如果两天内见效才可以继续使用,否则,就说明治疗的方向不对,需要停用。
还要配合姜枣来保护脾胃之气。
在服药的时候,还需要用几片生姜加几颗大枣,熬水冲服该药。
这个方子是不能用于保健的,所以没病的时候最好不要服用。
脾胃若是湿气重,治理可用平胃散如果身体被水湿困住了,那就需要用药物来进行调理。
中医有很多祛湿的方子,比如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等很多祛湿的方子。
在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也有很多精彩的方子,当水湿停留在身体不同位置的时侯,就可以根据病征来选用这些方子进行除湿,其中的平胃散,就是流传了千百年的一个祛湿良方。
平胃散,顾名思义,主要就是用于去除脾胃中的湿气,它的组成是:苍术(以去粗皮的米泔浸二日)、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甘草(炒),各药用量比例为8:5:5:3。
将上述材料研为细末,每次服6克,用水一碗,加入两片生姜、两枚干枣,一起煎至七分,拿去姜、枣,加一捻盐煮沸,饭前趁热空腹服下。
[漫谈平胃散]平胃散加减的36个方剂
![[漫谈平胃散]平胃散加减的36个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13ed111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b.png)
[漫谈平胃散]平胃散加减的36个方剂平胃散方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方为煮散,现代多改为汤剂煎服。
其药物组成及临床之常用量如下:苍术15克,姜厚朴、陈皮各9克,炙甘草3~6克,生姜2片,大枣2枚。
本方主要用于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表现为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倦怠嗜卧,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而厚,脉缓等症。
按脾主运化,喜燥恶湿,湿盛困脾,则脾不健运,气机阻滞,故见脘腹胀满,不断饮食;脾气不运,则胃气不降而上逆,故呕恶嗳气;湿性重浊,脾主肌肉,湿盛故体重倦怠,湿邪下注故便溏。
以上诸症的病理为湿滞脾胃,治需燥湿健脾,行气和胃之法,平胃散即为此而设。
方中重用苍术辛苦温燥,以燥湿强脾为君;厚朴苦温辛燥,散满消胀,兼能祛湿而为臣。
二药合用,燥湿以健脾,行气以化湿,使气行湿去,则脾自运化。
陈皮理气和胃而化痰湿,以助脾运而为佐。
甘草和中气、调诸药而为使。
姜、枣调和脾胃而助中运以为引。
从本方的药味组合来看,其性味从辛、从燥、从苦,而能消、能散、能化,对凡属脾胃湿滞所致的病变,均有良好的效果,所以清代费伯雄说:“平胃散乃治脾胃之圣剂”。
但本方主要适用于脾胃湿滞的实证,以脘腹胀满,苔白厚腻为辨证要点。
脾胃虚弱,阴虚气滞者,不宜应用。
故吴昆说:“是主离心,唯湿土太过者能用之,若脾土不足及虚弱、阴虚之人,皆非所宜也。
”在具体运用本方时,尚需依据病情进行加减。
如舌苔黄腻,口干苦而又不喜饮水者,为湿热并重,可加黄芩、黄连、栀子等,两清湿热;若兼积滞腹胀,大便秘结者,可加大腹皮、枳壳、大黄等除胀行滞,下气通便;若湿盛兼有肢体酸重水肿者,可加五苓散、防风等利湿消肿。
本方在临床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动力弱或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等表现为脘部胀满作痛属于脾胃湿滞者。
平胃散是治疗脾胃湿滞的基础方,后世许多健胃名方都是在本方的基础上扩展演变而来。
如:加藿香、半夏各9克,名“不换金正气散”,又名藿香平胃散。
适用于脾胃湿滞,又感受寒邪或不正之气(瘴疫),表现为腹痛呕吐,寒热腹泻,舌苔白腻等症。
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

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吴金莲,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40年。
擅长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头痛、中风后遗症、失眠、更年期综合征(已改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甲亢、月经失调、妇科炎症、皮肤病等,尤其是相关疑难杂症的治疗,经验丰富。
曾作为国家医疗队专家组成员派驻俄罗斯从事医疗工作,深受俄方赞誉。
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基本局限于胃部黏膜层,因此严格地讲应称之为“慢性胃黏膜炎”或“胃黏膜病”。
医学界把慢性胃炎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胃炎又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及肥厚性3种。
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疼痛和饱胀。
与溃疡病相反,空腹时比较舒适,饭后不适,可能因容受舒张功能障碍(编者注:当咀嚼与吞咽食物时,由于食团对咽和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地引起胃賁门舒张,使食团进入胃中,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可反射性地引起胃底、胃体部肌肉发生一定程度的舒张,即容受性舒张),进食虽不多但觉过饱。
患者常诉“胃弱”或“胃软”。
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引起腹部疼痛加重。
这些症状用抗酸药及解痉药不易缓解。
多数患者诉食欲不振。
出血也是慢性胃炎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合并糜烂时,可以有反复少量出血,亦可因失治转为大出血。
急诊胃镜检查提示,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急慢性胃炎占20%~40%。
出血以黑便为多见,一般持续3~4天后自动止血。
笔者在消化内科工作期间,曾采用平胃散加减治疗该病,有较好效果。
在临床上,慢性胃炎一般分为五型,即:肝郁气滞型、胃阴不和型、脾胃虚寒型、脾胃湿热型和淤血阻滞型。
平胃散一般是针对脾胃湿热型,效果为佳。
方组:平胃散出自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
此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及姜、枣组成。
药物组成简洁明了,在临床中,根据症状进行加减,只要辨证得当,效果非常明显。
整方其主要功效燥湿运脾、消胀散满、行气和胃、理气化滞。
平胃散治验三则(精)

平胃散治验三则平胃散治验三则平胃散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陈皮、厚朴、甘草组成,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为燥湿运脾之常用方。
对湿浊中阻脾胃,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者,尤为合适。
方中苍术燥湿运脾升脾气,厚朴行气化湿,陈皮理气安中降胃气,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治湿先顺气,气顺湿自消,治胃在运脾,脾运胃自健”之义,共奏脾升胃降,平运胃气,调中治安之效。
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恶心呕吐,嗳气吞酸,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怠惰嗜卧,体重肢痛,常多自利等症。
笔者临床运用平胃散较多,现摘病案数则,以窥一斑。
一、食郁发热,高热惊搐黄某,男,8岁,小学生,2000年6月2日就诊。
患儿不规则发热(体温在38℃左右波动)、恶寒、食少三天多,曾服抗生素及退烧剂等。
服药后热退身凉,翌日,日晡时及夜晚又见发热同前。
病儿就诊时已发热3日(体温38℃左右),恶寒,头目昏眩,脘痞腹胀,胸膈痞闷,口腻,咳呕喘满,涕唾黏稠,大便秘结,烦啼不安,入暮惊搐频作,苔白腻,脉浮滑数,指纹青紫,已透气关。
舌苔厚腻微黄,脉滑带数。
证属湿浊中蕴,食积发热,热极生风,而至壮热惊搐。
小儿脾胃娇嫩,食郁而发热,治宜分解湿、热、食邪,使湿化食消,热邪自退。
治宜运脾和中,导滞清热。
药用苍术、厚朴各9g,陈皮、枳壳各6g,大黄、甘草3g。
服上方1剂后神烦稍减,呕吐亦缓,便通热退,食欲转佳。
继续服第2剂,得畅便一次,量甚多,之后面赤退,气粗平,酣然入睡,此后即不再痉搐而病愈。
二、饮食不香,夜不能寐张某,女,48岁,下岗工人,2001年2月1日初诊。
2月前因下岗心情不好,饮酒过量,出现恶心呕吐,胃痛发作,先后服用丽珠得乐、法莫替丁及中药等均未见效。
之后出现夜不能寐,服安定等药仍不能入睡,甚或彻夜不寐,头昏闷,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口淡无味,神疲无力,大便稀溏,舌苔白厚腻,脉滑。
此为饮食所伤,脾胃升降失职,湿浊中阻,上扰神明,神不守舍而致不寐,治宜健脾化湿,和胃安神,以平胃散加炙远志10g、酸枣仁15g、石菖蒲15g,水煎服,每晚临睡前服1剂,连进3剂,呕恶止,腹胀除,饮食增,夜寐达8小时以上,后以保和丸调理一周,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平胃散加减】

【平胃散加减】【组成用量】苍术12g,厚朴、陈皮各10g,甘草3g,大枣3枚。
【服用方法】水煎服。
【功效作用】方以苍术苦温辛烈,具有运脾燥湿之力为主药,厚朴苦温,除湿宽胀,陈皮辛温,利气行痰,二味芳香化湿,醒脾调中为辅助药。
全方共呈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湿滞脾胃,脱腹胀满,纳呆便溏之病证。
本方具有健胃、驱风、解痉、消炎、抗溃疡、促进食欲等作用。
【辨治病证】中医临床运用以脘腹胀满、纳呆便溏、兼有肢体怠倦、舌苔白腻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传染性肝炎、肾炎、肝硬化腹水、冠心病、心律失常、失眠、百日咳、闭经、酒积、消化不良等病证。
而必须症见脘腹胀满,口淡乏味,苔白厚腻、脉缓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1.慢性胃炎(湿浊中阻型)治宜醒脾化湿,理气和胃。
以本方加苏梗、藿香梗、白术、半夏各10g,茯苓15g,大腹皮12g,焦三仙、六一散各9g为主治方。
若恶心呕吐者,加枳实、竹茹各10g。
心烦、舌红、苔黄者,为湿浊化热,宜加茵陈15g,黄连6g。
嗳气胀满者,加香附、旋覆花(包)各10g。
2.干燥综合征(脾胃湿热型)治宜健脾和胃,清热利湿。
以本方合二妙散化裁:生薏苡仁、夏枯草、川萆薢、土茯苓各12g,制川朴、藿香、佩兰、黄柏、广郁金各9g,生甘草3g为主治方。
3.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湿困脾胃,气机不畅型)治宜燥湿健脾,宜畅气机。
以本方加薏苡仁30g,藿香、石菖蒲各15g,白术、醋玄胡索、赤芍各9g,苍术6g为主治方。
4.小儿腹泻(湿阻牌胃,升降失常型)治宜燥湿醒脾,和胃止泻。
以本方加焦三仙10g,石菖蒲9g,木香6g,黄芩5g为主治方。
5.面部感染(寒湿化热型)治宜温经、利湿、清热。
以本方加连翘、石葛蒲、牛蒡子各15g,竹叶、防风各9g为主治方。
6.小儿咳喘(痰湿阻肺,侵犯脾土型)治宜燥湿理脾,宜肺化痰。
以本方加白术、半夏、炙紫菀、炙冬花各6g,杏仁9g,麻黄3g 为主治方。
自拟平胃散加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和临床体会

自拟平胃散加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和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自拟平胃散加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和临床体会。
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7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三联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自拟平胃散加味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随访情况。
结果:3个月后,两组均有少数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口干、恶心呕吐、便秘、皮疹等轻度不良反应;无药物过敏、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反应。
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将症状消除时间、总有效率、Hp根除率、一年复发率等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结论:使用自拟平胃散加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显效快、疗效佳、治愈率高、不良反应轻、复发率低等优点。
关键词:平胃散;三联疗法;慢性胃炎疗效Observation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elf-designed pingwei powder supplemen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reating chronic gastritis with self-designed pingwei powder supplemen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Methods: 70 cases of chronic gastritis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riple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bin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self-designed pingwei powder, and the efficacy and follow-up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after 3 months, a few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had mild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dizziness and fatigue, dry mouth, nausea and vomiting, constipation, and rash.No drug allergy,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damage and other serious reaction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Symptoms elimination time, total effective rate, Hp eradication rate, one-year recurrence rate were compared,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with self-designed pingwei powder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has the advantages of quick response, good curative effect, high cure rate, mild adverse reaction and low recurrence rate.Keywords: pingwei powder;Triple therapy;Effect of chronic gastritis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消化内科最常见和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常居首位。
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4例

关键词 胃炎, 慢性浅表性; 胃 ; 平 散 辨证论 治
中图分类号: 5 3 3 文献标识码: R7. 1 B 文章编 号: 4 6 5 (09 0- 0 7 0 10 — 8 2 2 0) 1 0 3- 1 0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科 常见疾病 。西 医认为其是指 不伴有 胃黏膜 萎缩性改变 , 胃黏膜 层见 以淋 巴细胞和 浆细 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的慢性 胃炎 。中医认为其病机 是湿浊 内阻, 胃失和 。平 胃散主要适用 于脘腹痞满 、 脾 嗳气
3 1 疗 效 标 牲 1 治 愈 : 床 症 状 及 体 征 消 失 , 月 后 . ] 临 3个
f 】 郑 芝 田. 1 胃肠 病学 [ 】3 . 京: 民卫生 出版 社 , 0 0 M. 版 北 胃镜示 胃黏膜糜烂、出血及水肿充血均恢复正常 。好
转: 临床 症 状 及 体 征 明显 好 转 , 3 月后 胃镜 复 查 胃黏 膜 但 个 糜 烂 、 血仍 未 完 全 愈 合 。 效 : 状 及 体 均 无 好 转 , 充 无 症 胃镜 检 查 无 明显 好 转 。 3 2 治 疗 结 果 治 愈 3 . 2例 , 占 3 .% 好 转 5 8 1; 1例 , 占 6 . % 无 效 1 , 12 ; 有 效 率 9 .% O7: 例 占 .% 总 88 。
( 稿 日期 收
2 0— 7 3) 0 8 0— 0
作 者简介: 周莉 (9 3 , , 1 7 一) 女 主治 医师。
4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 3 男, 8岁, 2 0 年 1 于 05 0月 2日就诊。 周前 1
反 酸 、 吐泄 泻 、 少 体倦 等 症 。笔 者 近 几 年 来 采 用 此 方 加 呕 食
痛, 莫菲 氏征 () 腹水征 () 电子胃镜检查 : 一, 一。 慢性 浅表性 胃 炎伴糜烂 。中医诊断 : 胃脘痛 , 证属湿滞脾 胃。 西医诊断: 慢 性浅表性 胃炎 。 方选平 胃散加 味: 苍术 1 , 5g 白术 1 , 5g 厚朴 1 , 5g 陈皮 1 , 0g 佩兰 花 1 , 5g 甘草 6g 香 附 1 , 瓦楞 , 5g 煅 ( 煎) 0g 茯苓 1 , 半夏 1 , 先 3 , 0g 法 0g 乌贼骨 ( 煎) 0g 川 先 3 , 楝子 1 , 胡索 1 , 山楂 、 神 曲各 2 , 内金 0g 延 0g 焦 焦 0g 鸡
平胃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窦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

平胃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窦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平胃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窦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慢性浅表性胃窦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
其病因复杂,常与不良的饮食习惯、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窦炎属于脾胃湿热证,其主要病机为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蕴所致。
因此,采用平胃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能够调理脾胃功能,清除湿热,达到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窦炎的效果。
本次临床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平胃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窦炎的疗效,从而验证该方剂的临床应用价值。
选取了100例慢性浅表性胃窦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观察组给予平胃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
观察指标包括症状缓解情况、胃窦炎病情缓解率、胃窦粘膜炎症指标等。
治疗周期为1个月,每个周期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症状缓解情况、胃窦炎病情缓解率等指标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胃窦粘膜炎症指标也有明显改善。
进一步分析显示,平胃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窦炎的疗效与患者的湿热程度和脾胃功能失调程度有关。
在湿热明显、脾胃功能受损的患者中,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而在湿热程度较轻、脾胃功能相对正常的患者中,治疗效果相对较弱。
这表明平胃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适合较严重的脾胃湿热证患者。
综上所述,平胃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窦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显示了良好的疗效。
该方剂在调理脾胃功能、清除湿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治疗周期较短等。
因此,对于该方剂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长周期临床研究来验证。
总而言之,平胃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窦炎的临床研究为中医药治疗该疾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进一步探索该方剂的疗效及其机制,为慢性浅表性胃窦炎的治疗提供更有效、安全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根据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平胃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窦炎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内蒙古 性 心 动 过速 1 6 0例
完颜 长旭 张黎 明
摘 要: 目的 : 观 察脉 络 宁 注射 液 对 抗 精 神 病 药物 引起 的 窦性 心 动 过速 的 疗 效 。 方 法 : 1 6 0例 窦 性 心 动 过 速 患 者 , 2 O a r l 脉 络 宁 注 射 液加入 2 5 0 m 1 5 %葡 萄糖溶液 , 静脉 点滴, 1次 /日, 疗程 1 — 2周 。患者用药前后做 心 电图检查 。结果 : 1 6 0例 惠者 中, 9 6例显 效, 5 4
t a c h y c a r d i a c a u s e d m a i l u o n i n g i n j e c t i o n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n t i p s y c h o t i c s i s s t a b l e, s a f e , n o n— t o x i c s i d e e f f e c t s a n d w o r t h y o f c l i n i c l a a p —
例有效 , 1 0例无 效, 总有效率 9 3 . 1 %。结论 : 脉络宁注射液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 的窦性 心动过速疗效稳定 , 值得 临床推广。 关键词 : 脉络 宁注射液 ; 抗精神病 药物 ; 窦性心动过速
中 图分 类 号 : R 5 4 1 . 7 1 文 献 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0 9 7 9 ( 2 0 1 3 ) 1 6— 0 0 0 6— 0 1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e ic f a c y o f s i n u s t a c h y c a r d i a c a u s e d m a i l u o n i n g i n j e c t i o n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n t i p s y c h o t i c s .Me t h o d s : T o c h o o s e t h a t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i n u s t a c h y c a r d i a c a u s e d b y a n t i p s y c h o t i e d r u g s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p s y c h i a t r i c , 2 0 ml ma i l u o n i n g i n j e c t i o n a n d
p l i c a t i o n .
窦性心动过速是指 成人窦 房结 冲动形成 的速率 超过每分 钟1 0 0次 , 其发生除 了心 脏本身 的病变 外 , 主要 与交感 神经 兴 奋及迷走神经张力 减低 有关 , 当各 种 因素影响交 感神经 兴奋 , 影响窦房结起搏细胞 时 , 4相上升速度加快 , 到达 阈电位 时间缩 短, 心率 则加快 J 。抗精 神病药 物可 引起病人 的心 电图改变 , 其中尤以窦性心动过 速为最 普遍 。抗 精神病 药对 受 体阻滞 作用 , 可 引起过度 镇静 降压 、 反 射性心 动过速 、 头 晕等副作 用 。 临床多 以心得安治疗 , 虽可使心率 恢复 正常 , 但伴 随症 状无 法 解除 , 况 且还 有一定 的禁忌症 。为 了既可解 除“ 窦速” , 又可 缓 解伴随症状 , 笔者 在临床上 运用脉 络宁 注射液 , 观察其 对抗 精 神 病 药 物 引 起 的 窦 性 心 动 过速 的疗 效 , 现 总结 报告 如 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 实验选择 2 0 0 8年 7月 一2 0 1 1 年 5月在我 院精 神科就诊的出现窦性心动过 速的精 神病患 者。男 6 8例 , 女9 2 例; 年龄 1 6岁 ~ 5 8岁 , 平均 3 8 . 6岁 , 病 程 3—5天 。 1 . 2 方法 : 在继续服用原剂量抗精神病 药物的基 础上 , 患者 每 日静脉点滴 2 0 m l 脉络宁注 射液 1次 , 疗 程两周 , 在用药期 间未 加用其他抗心动过速的药物 , 用药前后做心电图。 1 . 3 疗效判断标准 : 静脉 点滴脉 络宁 注射液 2周 后心率在 6 O 8 0为显效 ; 心率在 8 0~ 9 5为有效 ; >1 0 0为无效 ( 自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