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信号处理RLS自适应均衡器

自适应信号处理RLS自适应均衡器
自适应信号处理RLS自适应均衡器

自适应信号处理RLS 的自适应均衡实验

一 实验目的:

考察特征值扩散度u 对RLS 算法的影响,比较LMS 和RLS 算法,进一步了解RLS 算法。

二 实验原理和要求:

在本实验中,采用指数加权因子1λ=的RLS 算法,设计线性离散通信信道的自适应均衡器。系统框图如图 1所示,该系统由两个独立数发生器,一个用来产生测试信道信号n x ,一个用来模拟接收器中加性白噪声的影响。随机序列

{}n x 由Bernoulli 序列组成,1n x =±,随机变量n x 具有零均值和单位方差。随机

数发生器2产生的序列()v n 具有零均值,其方差2

v

σ由实验中需要的信噪比决定。

均衡器有11个抽头。

随机噪声发生器(2)

延迟

自适应横向滤波器

随机噪声

发生器(1)

信道

n

x ()

v n ()

e n -

+

图 1: 自适应均衡计算机实验的框图

信道的脉冲响应用升余弦表示为:

121cos (2)2n n n h W π???

??+- , =1,2,3?

???=?????

?

0, ?其他

其中W 控制幅度失真的大小,也控制着信道产生的特征值扩展。在时刻n ,均衡器第1个抽头输入为:

3

1

()()()k

k u n h

x n k v n ==

-+∑

均衡其输入的11个抽头(),(1),,(10)u n u n u n -- 相关矩阵R 为

(0)(1)(2)00(1)(0)(1)(2)0(2)(1)(0)(1)00(2)(1)(0)00

(0)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

其中

2

222

123122313

(0)(1)(2)v r h h h r h h h h r h h σ=+++=+=

123,,h h h 由式(3)中参数W

的值确定。

三 实验内容和过程

本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高信噪比的情况,第二部分为低信噪比的情况。信噪比可以表示为:

2

2S N R 10l g

x v

σσ=

已知

2

1

x σ=,从而可得

1S N R

2

10

10

v

σ-

?=

计算的实验参数如表 1所示。

表 1: RLS 自适应均衡试验参数

W 2.9 3.1 3.3 3.5

(0)r

1.0963 1.1568 1.2264 1.3022 (1)

r 0.4388 0.5596 0.6729 0.7774 (2)

r

0.0481 0.0783 0.1132 0.1511 m in

λ

0.3339

0.2136 0.1256 0.0656 m ax

λ

2.0259

2.3761 2.7263

3.0707 max min

()/R χλλ=

6.0782

11.1238

21.7132

46.8216

第一部分:信噪比=30dB 。当信噪比为30dB(即方差2

0.001

v σ=)改变W 或特

征值扩散度时,RLS 算法的学习曲线如图 所示:

图2:RLS算法的学习曲线图

第二部分:信噪比=10dB。此时20.1

σ=,RLS算法和LMS算法的对比图

v

如3所示:

图 3:SNR=10dB 时RLS算法和LMS算法(0.075

μ=)的对比图

四实验结果分析

由以上实验曲线可得如下结论:

1 RLS算法大约经过20次迭代即可收敛,比LMS算法收敛快得多。

2 RLS算法和LMS算法的收敛性相比,RLS算法的收敛性对特征值扩散度的变化不敏感。

3 RLS算法获得的集平均平方误差的稳态值比LMS算法小得多。

4 两种方法都需要大约40次的迭代才收敛,况且稳态值明显大于

SNR=30dB时的稳态值。

自适应均衡算法研究

自适应均衡算法LMS研究 一、自适应滤波原理与应用 所谓自适应滤波器,就是利用前一时刻已获得的滤波器参数等结果,自动地调节现时刻的滤波器参数,以适应信号和噪声未知的或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特性,从而实现最优滤波。根据环境的改变,使用自适应算法来改变滤波器的参数和结构。 1.1均衡器的发展及概况 均衡是减少码间串扰的有效措施。均衡器的发展有史已久,二十世纪60年代前,电话信道均衡器的出现克服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码间串扰带来的失真影响。但是均衡器要么是固定的,要么其参数的调整是手工进行。1965年,Lucky在均衡问题上提出了迫零准则,自动调整横向滤波器的权系数。1969年,Gerhso和Porkasi,Milier分别独立的提出采用均方误差准则(MSE)。1972年,ungeboekc将LMS算法应用于自适应均衡。1974年,Gedard 在kalmna滤波理论上推导出递推最小均方算法RLS(Recursive least-squares)。LMS类算法和RLS类算法是自适应滤波算法的两个大类。自适应滤波在信道均衡、回波抵消、谱线增强、噪声抑制、天线自适应旁瓣抑制、雷达杂波抵消、相参检测、谱估计、窄带干扰抑制、系统辨识、系统建模、语音信号处理、生物医学、电子学等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 1.2均衡器种类 均衡技术可分为两类:线性均衡和非线性均衡。这两类的差别主要在于自适应均衡器的输出被用于反馈控制的方法。如果判决输出没有被用于均衡器的反馈逻辑中,那么均衡器是线性的;如果判决输出被用于反馈逻辑中并帮助改变了均衡器的后续输出,那么均衡器是非线性的。

LMS RLS 快速RLS 平方根RLS 梯度RLS LMS RLS 快速RLS 平方根RLS 梯度RLS LMS RLS 快速RLS 平方根RLS 算法图1.1 均衡器的分类 1.3自适应算法LMS算法 LMS算法是由widrow和Hoff于1960年提出来的,是统计梯度算法类的很重 要的成员之一。它具有运算量小,简单,易于实现等优点。 LMS算法是建立在Wiener滤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Wiener解是在最小均方误差(MMSE)意义下使用均方误差作为代价函数而得到的在最小误差准则下的最优解。因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一直是自适应滤波经典有效的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声纳、系统辨识及信号处理等领域。 1.3.1 MSE的含义 LMS 算法的推导以估计误差平方的集平均或时平均(即均方误差,MSE)为基础。下面先介绍MSE的概念。 设计一个均衡系统如下图所示:

自适应滤波器介绍及原理

关于自适应滤波的问题: 自适应滤波器有4种基本应用类型: 1) 系统辨识:这时参考信号就是未知系统的输出,当误差最小时,此时自适应滤波器就与未知系统具有相近的特性,自适应滤波器用来提供一个在某种意义上能够最好拟合未知装置的线性模型 2) 逆模型:在这类应用中,自适应滤波器的作用是提供一个逆模型,该模型可在某种意义上最好拟合未知噪声装置。理想地,在线性系统的情况下,该逆模型具有等于未知装置转移函数倒数的转移函数,使得二者的组合构成一个理想的传输媒介。该系统输入的延迟构成自适应滤波器的期望响应。在某些应用中,该系统输入不加延迟地用做期望响应。 3) 预测:在这类应用中,自适应滤波器的作用是对随机信号的当前值提供某种意义上的一个最好预测。于是,信号的当前值用作自适应滤波器的期望响应。信号的过去值加到滤波器的输入端。取决于感兴趣的应用,自适应滤波器的输出或估计误差均可作为系统的输出。在第一种情况下,系统作为一个预测器;而在后一种情况下,系统作为预测误差滤波器。 4) 干扰消除:在一类应用中,自适应滤波器以某种意义上的最优化方式消除包含在基本信号中的未知干扰。基本信号用作自适应滤波器的期望响应,参考信号用作滤波器的输入。参考信号来自定位的某一传感器或一组传感器,并以承载新息的信号是微弱的或基本不可预测的方式,供给基本信号上。 这也就是说,得到期望输出往往不是引入自适应滤波器的目的,引入它的目的是得到未知系统模型、得到未知信道的传递函数的倒数、得到未来信号或误差和得到消除干扰的原信号。 1 关于SANC (自适应消噪)技术的问题 自适应噪声消除是利用winer 自适应滤波器,以输入信号的时延信号作为参考信号来进行滤波的,其自适应消噪的原理说明如下: 信号()x n 可分解为确定性信号分量()D x n 和随机信号分量()R x n ,即: ()()()D R x n x n x n =+ (1.1) 对于旋转机械而言,确定性信号分量()D x n 通常可表示为周期或准周期信号分量()P x n ,即: ()()()P R x n x n x n =+ 1.2 对信号()x n 两个分量()P x n 和()R x n ,有两个基本假设: (1) ()P x n 和()R x n 互不相关; (2) ()P x n 和()R x n 的自相关函数具有下述特性:()0P P x x R m ≈, N m M ≥;()0R R x x R m ≈,B m M ≥;

matlab在自适应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 - 副本

1波束宽度与波达方向及阵元数的关系 clc clear all close all ima=sqrt(-1); element_num1=16; %阵元数 element_num2=128; element_num3=1024; lamda=0.03; %波长为0.03米 d=1/2*lamda; %阵元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theta=0:0.5:90; for j=1:length(theta); fai(j)=theta(j)*pi/180-asin(sin(theta(j)*pi/180)-lamda/(element_num1*d)); psi(j)=theta(j)*pi/180-asin(sin(theta(j)*pi/180)-lamda/(element_num2*d)); beta(j)=theta(j)*pi/180-asin(sin(theta(j)*pi/180)-lamda/(element_num3*d)); end figure; plot(theta,fai,'r',theta,psi,'b',theta,beta,'g'),grid on xlabel('theta'); ylabel('Width in radians') title('波束宽度与波达方向及阵元数的关系') 仿真图如下:

3. 当阵元间距 时,会出现栅瓣,导致空间模糊。仿真图如下: 4. 类似于时域滤波,天线方向图是最优权的傅立叶变换 仿真程序和仿真图如下: clc clear all close all ima=sqrt(-1); element_num=32; %阵元数 source_num=1; %信源数 d_lamda=1/2; %阵元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theta=linspace(-pi/2,pi/2,200); theta0=0; %来波方向 w=exp(ima*2*pi*d_lamda*sin(theta0)*[0:element_num-1]'); for j=1:length(theta); a=exp(ima*2*pi*d_lamda*sin(theta(j))*[0:element_num-1]'); p(j)=w'*a; end figure; subplot(1,2,1) plot(theta,abs(p)),grid on xlabel('theta/radian') ylabel('amplitude') /2d λ >

自适应信号处理论文程序原版

利用LMS 算法的自适应系统仿真 摘 要: 一待辩识的IIR 系统,用一有限长度的FIR 滤波器来近似辩识系统,介绍了基于最小均方算法(LMS 算法)的自适应均衡器的原理和结构,采用LMS 算法得到N 阶FIR 滤波器来逼近原IIR 滤波器,并且分析了步长,滤波器系数,初始权值以及自适应过程中的噪声对系统辩识性能的影响。针对用硬件实现LMS 算法的自适应均衡器存在的诸多缺点,利用MATLAB 工具对各种结构形式的自适应均衡器在不同信道模型下的收敛速度和精度进行仿真,描述了用仿真试验得出LMS 自适应均衡滤波器的收敛性和跟踪性能与滤波器长度和选代算法跳步两个重要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为此构建了有实用价值的系列时延扩展的传输环境和可变多径传输信道,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做出了仿真试验结果并分析了仿真试验结果的意义。 关 键 词 LMS 算法; FIR 滤波器; 自适应滤波;IIR; MATLAB 仿真 关 键 词: LMS 算法 自适应均衡系统 仿真 移动通信 无线数据通信 0、 引言 待辨识系统是极点-零点(IIR )系统,要用一个有限长度的FIR 滤波器来近似辨识该系统如图1所示。已知待辨识系统的传输函数为: 23.01.111)(-+-=z z z H d (IIR ),求FIR 滤波器的系数。 图1 自适应系统辨识的原理图 1、系统设计要求 1)、待辨识系统为IIR 滤波器,利用自适应滤波的方法,采用LMS 算法得到N 阶FIR 滤波器来逼近原IIR 滤波器; 2)、输入信号)(n x 为高斯白噪声;

3)、考察步长delta 、阶数N 对自适应滤波器性能的影响。 2、系统设计原理 由于LMS 算法不需要离线方式的梯度估值或重复使用数据以及它的简单易行性而被广泛采用。只要自适应系统是线性组合器,且有输入数据向量)(n x 和期待响应)(n d 在每次迭代时可利用,对许多自适应处理的应用来说,LMS 算法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采用LMS 算法自适应调整FIR 滤波器的系数,自适应滤波器的结构是具有可调系数)1(,),1(),0(-N h h h 的直接型FIR 滤波器。 输入信号)(n x 为功率为1,长度为1000点的高斯白噪声。)(n d 为期望响应,)(n y 为自适应FIR 滤波器的输出,误差信号)()()(n y n d n e -=。 对一个FIR 滤波器,其可调系数为10),(-≤≤N k k h ,N 为滤波器的阶数。则输出 M n k n x k h n y N k ,,0), ()()(10 =∑-=-= LMS 算法是由最速下降法导出的,求出使均方误差∑==M n n e 0 2)(ε达到最小值时相应的最佳滤 波器系数组。 从任意选择的一组)(k h 初始值开始,接着在每个新的输入采样值)(n x 进入自适应滤波器后,计算相应的输出)(n y ,再形成误差信号)()()(n y n d n e -=,并根据如下方程不断修正滤波器系数: ,1,0,10),()()()(1=-≤≤-???+=-n N k k n x n e k h k h n n 其中?为步长参数,)(k n x -为n 时刻输入信号在滤波器的第k 个抽头处的采样值,)()(k n x n e -?是滤波器第k 个系数的负梯度的近似值。这就是自适应地调整滤波器系数以便使平方误差ε最小化的LMS 算法。 3、系统仿真和结果分析 1)、仿真环境和各参量设置 在MATLAB7 上用软件仿真,仿真条件: (1) 高斯白噪声的产生 利用MATLAB 的库函数randn 产生均值为零,方差为1的高斯白噪声。为了观察不同的步长和阶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必要时可以设定“种子值”产生相同的输入序列。 (2) 待辨识系统对输入的期待响应 由待辨识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写出它的差分方程形式为

自适应均衡器的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DSP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自适应均衡器的设计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专业10级通信B班 二〇一三年六月十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要求 (1) 三、设计原理及方案 (2) 四、软件流程 (3)

五、调试分析 (9) 六、设计总结 (10) 七、参考文献 (10)

设计目的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我们主要对数字信号系统的通信原理、传输机制等有了深入的了解。而实践性的课程设计能够起到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实验技术,启发创造新思想的效果。我们小组此次课程设计是自适应均衡器设计,通过查找资料,我们了解到在一个实际的通信系统中,由于多径传输、信道衰落等影响,在接收端也会产生严重的码间串扰。串扰造成严重影响时,必须对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行校正,使其接近无失真传输条件。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一般在接收端采用均衡技术。由于信道具有随机性、时变性,因此我们设计自适应均衡器,使其能够实时地跟踪无线通信信道的时变特性,根据信道响应自动调整滤波器抽头系数。 图1 公式1 我们决定使用的LMS 算法是目前使用很广泛的自适应均衡算法,同时我们按照查找 资料、系统设计、仿真实现、结果优化这一流程进行。不仅使我们进一步巩固了课程知识,也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要求 1、熟练掌握自适应滤波器的原理和LMS 算法的理论知识; 2、学会运用matlab 软件,生成并对该信号进二进制序列信号和正弦信号,并模拟一个码间串扰信道,使信号通过码间串扰信道,之后对其进行加噪处理。比较经过均衡器和未经均衡的效果随信噪比的变化。 3、完成以二进制序列信号和正弦信号为输入信号设计自适应均衡器的基础上,实现改变LMS 算法的步长进而改变自适应均衡器的抽头系数来观察信号的均方误差随步长的变化。 4、完成对归一化LMS 算法的研究,使经过信道的信号通过可以自定义NLMS 算法次数的自适应均衡器,观察信号的均方误差的变化曲线。 5、完成声音信号的采集,研究声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对声音信号分别加高频噪声和通过模拟信道,使处理过的信号通过巴特沃斯滤波器和自适应均衡器,分析均衡器的效果。 6、组员之间相互协助,共同完成系统设计。 7、通过对自适应均衡器的设计,提高对通信原理及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对matlab 软件的操作能力。 设计原理及方案 1、原理图 '2()s i S i H w T T π+=∑ ||S w T π≤

自适应信号管理综述报告

自适应信号处理综述报告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自适应信号处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自适应算法的发展和应用,并讲述了LMS算法的原理及应用,最后给出了其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字:LMS算法;变步长;噪声抵消;系统辨识;自适应信号分离器 1. 自适应信号处理概述 自适应信号(Adaptive Signal Processing)处理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中叶。在1957年至1960年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豪厄尔斯(P.Howells)和阿普尔鲍姆(P.Applebaum),与他们的同事们研究和使用了简单的是适应滤波器,用以消除混杂在有用信号中的噪声和干扰。而结构更为复杂的自适应滤波器的研究工作,则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维德罗(B.Widrow)和霍夫(M.Hoff)始于1959年。此期间,他们在自适应理论方面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发明了最小均方(LMS)自适应算法,并提出了一种采用被称为“自适应线性门限逻辑单元”的模式识别方案。同时,原苏联莫斯科自动学和遥控力学研究所的艾日曼及同事们,也研制出了一种自动梯度搜索机器。英国的加布尔(D.Gabor)和他的助手们则研制了自适应滤波器。 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中期,有关自适应信号处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工作更加强了,研究范围已发展到自适应、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滤波(包括时域和空域)及其他方面。勒凯(R.Lucky)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先将自适应滤波应用于商用的数字通信中。1965年,自适应噪声对消系统在斯坦福大学建成,并成功应用于医学中,主要用于对消心电放大器和记录仪输出端的60Hz干扰。此后,瑞格勒(R.Riegler)和康普顿(https://www.360docs.net/doc/9e12652878.html,pton)推广了由豪厄尔斯和阿普尔鲍姆所做的工作。 数字集成电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给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自适应系统的应用领域包括通信、雷达、声纳、地震学、导航系统、生物医学电子学和工业控制等。随着人们在改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自适应信号处理的理论和技术日趋完善,其应用的范围也愈来愈广泛。 2. 自适应滤波算法基本原理 自适应滤波是利用前一时刻已获得的滤波器参数等结果,自动地调节现时刻的滤波器参数,以适应信号和噪声未知的或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特性,从而实现最优滤波。所谓“最优”是以一定的准则来衡量的,根据自适应滤波算法优化准则不同,自适应滤波算法可以分为最

自适应信号处理最速下降法实验

自适应信号处理最速下降法实验 一 实验目的 考察最速下降法应用于预测器的瞬态特性。通过保持特征值扩散度不变,而改变步长参数,观察过阻尼和欠阻尼两种情况下()1v n 和()2v n 以及)(1n ω和 )(2n ω随n 改变而改变的过程。 二 实验要求 固定特征值扩散度()10R χ=,令步长参数μ分别为0.3和1.0,1 1.1955a =-, 20.95a =,1 1.818λ=,20.182 λ=,2m in 0.0322J σ==,观察()1v n 和()2v n 以及 ()1n ω和()2n ω随n 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三 实验过程 首先让步长参数为0.3,得到过阻尼情况下()1v n 和()2v n 以及()1n ω和()2n ω随n 改变而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 1:步长参数0.3μ=过阻尼情况 图中曲线中的同心椭圆从内到外依次对应n=0,1,2,3……的情况,下同。

图 2:步长参数0.3μ=过阻尼情况 再让步长参数为1.0,得到欠阻尼情况下()1v n 和()2v n 以及()1n ω和()2n ω随n 改变而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 3:步长参数 1.0μ=欠阻尼情况

图 4:步长参数 1.0μ=欠阻尼情况 四 实验结果和分析 通过观察上述曲线,可得到如下结论: 1 最速下降法的瞬态特性对步长参数的变化是高度敏感的。而且当步长μ较小时,最速下降法的瞬态特性是过阻尼的,即连接点V (0),V (1),V (2)…所组成的轨迹沿着一条连续的路径;当步长μ达到或接近最大值max 2max λμ=时,最 速下降法的瞬态特性是欠阻尼的,即轨迹显现振荡现象。 2上面的实验验证了当max 2 0λμ< <时,根据式k mse k μλτ21,≈ 可得步长参 数μ越小,最速下降法中每一个自然模式的衰减速率越慢。且当max 2max λμ=时,出现欠阻尼现象,如果μ再大,则算法发散。 3 对于固定的()J n ,()()12,v n v n ????随n 变动的轨迹正交于()J n 固定时 ()()12,v n v n ????的轨迹,这也适用于()J n 固定时()()12,n n ωω????的轨迹。

用LMS算法实现自适应均衡器的MATLAB程序

用LMS算法实现自适应均衡器的MATLAB程序用LMS算法实现自适应均衡器 考虑一个线性自适应均衡器的原理方框图如《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导论》p.275 自适应均衡器应用示意图。随机数据产生双极性的随机序列x[n],它随机地取+1 和-1。随机信号通过一个信道传输,信道性质可由一个三系数FIR滤波器刻画,滤波器系数分别是0.3,0.9,0.3。在信道输出加入方差为σ平方高斯白噪声,设计一个有11个权系数的FIR结构的自适应均衡器,令均衡器的期望响应为x[n-7],选择几个合理的白噪声方差σ平方(不同信噪比),进行实验。 用LMS算法实现这个自适应均衡器,画出一次实验的误差平方的收敛曲线,给出最后设计滤波器系数。一次实验的训练序列长度为500。进行20次独立实验, 画出误差平方的收敛曲线。给出3个步长值的比较。 1. 仿真结果: 1

2

3

4

用LMS算法设计的自适应均衡器系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序 号 0.0383 -0.0480 0.0565 -0.1058 0.2208 -0.5487 1.4546 -0.5681 0.2238 -0.0997 0.0367 20 次 -0.0037 0.0074 -0.0010 -0.0517 0.1667 -0.5112 1.4216 -0.5244 0.1668 -0.0597 0.0164 1 次 结果分析: 观察三个不同步长情况下的平均误差曲线不难看出,步长越小,平均误差越小,但收敛速度越慢,为了好的精度,必然牺牲收敛速度;当降低信噪比时,尽管20次平均仍有好的结果,但单次实验的误差曲线明显增加,这是更大的噪声功率对随机梯度的影响。 5 附程序:

word完整版自适应滤波器原理 带图带总结word版推荐文档

第二章自适应滤波器原理 2.1 基本原理 2.1.1 自适应滤波器的发展 在解决线性滤波问题的统计方法中,通常假设已知有用信号及其附加噪声的某些统计参数(例如,均值和自相关函数) ,而且需要设计含噪数据作为其输入的线性滤波器,使得根据某种统计准则噪声对滤波器的影响最小。实现该滤波器优化问题的一个有用方法是使误差信号(定义为期望响应与滤波器实际输出之差)的均方值最小化。对于平稳输入,通常采用所谓维纳滤波器( Wiener filter) 的解决方案。该滤波器在均方误差意义上使最优的。误差信号均方值相对于滤波器可调参数的曲线通常称为误差性能曲面。该曲面的极小点即为维纳解。 维纳滤波器不适合于应对信号和/或噪声非平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假设最优滤波器为时变形式。对于这个更加困难的问题,十分成功的一个解决方案使采用卡尔曼滤波器 (Kalman filter )。该滤波器在各种工程应用中式一个强有力的系统。 维纳滤波器的设计要求所要处理的数据统计方面的先验知识。只有当输入数据的统计特性与滤波器设计所依赖的某一先验知识匹配时,该滤波器才是最优的。当这个信息完全未知时,就不可能设计维纳滤波器,或者该设计不再是最优的。而且维纳滤波器的参数是固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的一个直接方法是“估计和插入过程”。该过程包含两个步骤,首先是“估计”有关信号的统计参数,然后将所得到的结果“插入( plug into)”非递归公式以计算滤波器参数。对于实时运算,该过程的缺点是要求特别精心制作,而且要求价格昂贵的硬件。为了消除这个限制,可采用自适应滤波器(adaptive filter)。采用这样一种系统,意味着滤波器是自设计的,即自适应滤波器依靠递归算法进行其计算,这样使它有可能在无法获得有关信号特征完整知识的环境下,玩完满地完成滤波运算。该算法将从某些预先确定的初始条件集出发,这些初始条件代表了人们所知道的上述环境的任何一种情况。我们还发现,在平稳环境下,该运算经一些成功迭代后收敛于某种统计意义上的最优维纳解。在非平稳环境下,该算法提供了一种跟踪能力,即跟踪输入数据统计特性随时间的变化,只要这种变化时足够缓慢的。 40年代,N.维纳用最小均方原则设计最佳线性滤波器,用来处理平稳随机

自适应信号处理

自适应信号处理-唐正必马长芳科学出版社 赵春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适应信号处理的理论及其应用,包括确定性信号与随机过程(平稳与非平稳信号)滤波检测理论,不用训练序列的本身自适应的盲信号处理理论,从一维到多维、线性到非线性、经典自适应到神经智能自适应等近代信号处理。它将信息论、时间序列分析、系统辨识、谱 估计理论、高阶谱理论、优化理论、进化计算,以及神经网络理论等学科知识综合而成一体。 本书共十章,内容有自适应滤波基本原理、自适应LMS滤波器、自适应RLS滤波器、自适应格型滤波器、自适应递归滤波器、自适应谱线增强与谱估计、自适应噪声干扰抵消器、自适应均衡器、自适应阵列处理与波束形成,以及自适应神经信息处理。对于盲信号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将分散在最后三章中论述。 本书取材新颖,内容丰富;叙述深入浅出,系统性强,概念清楚。它总结了自适应信号处理的最新成果,其中包括作者在该领域内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理论专著。可作为信息与通信、雷达、声纳、自动控制、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的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也可供广大科研人员阅读。 第1章绪论 1.1 自适应滤波的基本概念 1.2 自适应信号处理的发展过程 1.3 自适应信号处理的应用 第2章维纳滤波 2.1 问题的提出 2.2 离散形式维纳滤波器的解 2.3 离散形式维纳滤波器的性质 2.4 横向滤波器的维纳解 第3章最小均方自适应算法 3.1 最陡下降法 3.2 牛顿法 3.3 LMS算法 3.4 LMS牛顿算法 第4章改进型最小均方自适应算法 4.1 归一化LMS算法 4.2 块LMS算法 4.3 快速块LMS算法 第5章最小均方误差线性预测及自适应格型算法 5.1 最小均方误差线性预测 5.2 Lev ins on-Durbi n算法 5.3 格型滤波器 5.4 最小均方误差自适应格型算法 第6章线性最小二乘滤波 6.1 问题的提出 6.2 线性最小二乘滤波的正则方程 6.3 线性最小二乘滤波的性能 6.4 线性最小二乘滤波的向量空间法分析 第7章最小二乘横向滤波自适应算法 7.1 递归最小二乘算法 7.2 R LS算法的收敛性 7.3 R LS算法与LMS算法的比较

自适应滤波器MATLAB仿真

自适应滤波器 MATLAB仿真 摘要 : 本文介绍了自适应滤波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推导了著名的LMS( Least mean squares )算法。以一个例子演示了自适应滤波器的滤波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滤波器滤波效果较好。 关键词:自适应滤波器 MATLAB7.0 LMS 算法 Simulate of adaptive filter based on MATLAB7.0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d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adaptive filter and deduced the well-known LMS algorithm. Take an example to demonstrate the adaptive filters filtering effec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lter has an effective way to filter single. Key words: LMS algorithm Adaptive Filter Matlab7.0 1引言 由 Widrow B 等提出的自适应滤波理论,是在维纳滤波、卡尔曼滤波等线性滤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最佳滤波方法。由于它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优的滤波性能,从而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辨识、回波消除、自适应谱线增强、自适应信道均衡、语音线性预测和自适应天线阵等诸多领域[1]。自适应滤波器最大的优点在于不需要知道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性的先验知识就可以实现信号的最佳滤波处理。本文通过一个具体例子和结果论证了自适应滤波器的滤波效果。 2自适应滤波原理及 LMS算法 2.1 自适应滤波原理 图 1 自适应滤波原理图 在自适应滤波器中,参数可调的数字滤波器一般为 FIR 数字滤波器, IIR 数字滤波器或格型数字滤波器。自适应滤波分 2 个过程。第一,输入信号想 x(n) 通过参数可调的数字滤波器后得输出信号 y(n) ,y(n) 与参考信号 d(n) 进行比较得误差信号 e(n) ;第二,通过一种自适应算法和 x(n) 和 e(n) 的值来调节参数可调的数字滤波器的参数,即加权系

自适应信号处理课后题答案

自适应信号处理课后题答案 1.求下列R 的特征值设 (1)?? ?? ? ?????=4202630341R (2)?? ? ???-=2)3/exp(6)3/exp(632ππj j R 解:(1)令λ为R 的特征值,则 (2)令λ为R 的特征值: 0)d e t (=-I R λ 0)d e t (=-I R λ 即: 042 2630 34=---λ λ λ 即: 02) 3/exp(6)3/exp(63=---λ ππλ j j 于是R 1的三个特征值分别为: 于是R 2 的两个特征值为: 1451454321-=,+=,λλλ= 5,021==λλ 2.证明任何两个实数的单输入自适应线性组合器的特征向量矩阵均为: ?? ????-= 111121Q 证明:由已知条件知相关矩阵为R : ? ? ? ???=a b b a R 则R 的特征值为:b a b a -=+=21,λλ 当b a +=1λ时,??? ???--=-b b b b I R λ,则特征向量为:]1,1[11q x = 当b a -=2λ时,? ? ? ???=-b b b b I R λ,则特征向量为:]1,1[22-=q x 则特征向量为: ?? ? ???-=111121Q 3.如图3.1所示,若自适应系统的输入和期待响应分别为:

(1))6/2cos(],6/)1(2sin[),6/2sin(10k d k x k x k k k πππ=-== (2)6/)]5.1(2[]6/)2(2[]6)1(2[1)6/2(04,,2--+-=+==k j k k j k j k k j k e d e e x e x ππππ 试计算最佳权向量和最小均方误差输出,并说明在两种情况下的自适应系统有什么不同? 解:(1)由题中条件知: 5.0][2 0=k x E 5.0][2 1=k x E [] 25.010=* k k x x E []00=k k x d E 4/3][1-=k k x d E 于是输入相关矩阵为: ??????=5.025.025.05.0R ? ?????-=4/30P 则最优权为:?? ? ???-==* -1547.15774.01 P R W opt 最小均方误差为:3889.0][2 min -=-=opt T k W P d E ζ (2)由题中已知条件知: 4][2 0=k x E 6/26/22 12][ππj j k e e x E -++= 6/308][πj k k e x d E =* 6/6/144][ππj j k k e e x d E -*+= 6/46/21022][ππj j k k e e x x E --*+= 6/46 /21122][ππj j k k e e x x E +=* 于是输入相关矩阵为: ??????++++=---6/26/26/46 /26/46/2222224ππππππj j j j j j e e e e e e R ?? ????+=-6/6 /6 /3448πππj j j e e e P R 的逆不存在, 则最优权为: ??? ? ????-=j c c W o p t 3234 最小均方误差为:0][2 min =-=opt T k W P d E ζ

自适应滤波器的设计(终极版)

目录 摘要…………………..………………………………………………………..….............I 第1章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课题研究意义和目的 (1) 1.3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 (2) 1.4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工作 (4) 第2章自适应滤波器理论基础 (5) 2.1自适应滤波器简介 (5) 2.2自适应滤波器的原理 (5) 2.3自适应滤波算法 (7) 2.4TMS320VC5402的简介 (8) 第3章总体方案设计 (10) 3.1无限冲激响应(IIR)滤波器 (10) 3.2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 (11) 3.3电路设计 (11) 4基于软件设计及仿真 (17) 4.3 DSP的理论基础 (17) 4.4自适应滤波算法的DSP实现 (18) 5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附录自适应滤波源代码 (24)

第1章绪论 1.1引言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具备了实现自适应滤波器技术的各种软硬件条件,有关自适应滤波器的新算法、新理论和新的实施方法不断涌现,对自适应滤波的稳定性、收敛速度和跟踪特性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这一切使该技术越来越成熟,并且在系统辨识、通信均衡、回波抵消、谱线增强、噪声抑制、系统模拟语音信号处理、生物医学电子等方面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口。自适应滤波器实现的复杂性通常用它所需的乘法次数和阶数来衡量,而DSP强大的数据吞吐量和数据处理能力使得自适应滤波器的实现更容易。目前绝大多数的自适应滤波器应用是基于最新发展的DSP 来设计的. 滤波技术是信号处理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和技术,尤其数字滤波技术使用广泛,数字滤波理论的研究及其产品的开发一直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从总的来说滤波可分为经典滤波和现代滤波。经典滤波要求已知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性,如维纳滤波和卡尔曼滤波。现代滤波则不要求己知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性,如自适应滤波。自适应滤波的原理就是利用前一时刻己获得的滤波参数等结果,自动地调节现时刻的滤波参数,从而达到最优化滤波。自适应滤波具有很强的自学习、自跟踪能力,适用于平稳和非平稳随机信号的检测和估计。自适应滤波一般包括3个模块:滤波结构、性能判据和自适应算法。其中,自适应滤波算法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包括线性自适应算法和非线性自适应算法,非线性自适应算法具有更强的信号处理能力,但计算比较复杂,实际应用最多的仍然是线性自适应滤波算法。线性自适应滤波算法的种类很多,有LMS自适应滤波算法、R路自适应滤波算法、变换域自适应滤波算法、仿射投影算法、共扼梯度算法等。 1.2课题研究意义和目的 自适应滤波理论与技术是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复杂信号的处理具有独特的功能,对自适应滤波算法的研究是当今自适应信号处理中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自适应滤波器与普通滤波器不同,它的冲激响应或滤波参数是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经过一段自动调节的收敛时间达到最佳滤波的要求。自适应滤波器本身有一个重要的自适应算法,这个算法可以根据输入、输出及原参量信号按照一定准则修改滤波参量,以使它本身能有效的跟踪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自适应数字系

MATLAB环境下ISI信道仿真及自适应均衡器设计程序说明

MATLAB 环境下ISI 信道仿真及自适应均衡器设计程序说明 一、系统模型 二、ISI 信道仿真及LSM 算法自适应均衡器原理 1、发送端和接收端滤波器的级联和在采样瞬间时的信道可用等效的离散时间FIR 信道滤波器来表示,Xn={0.05 -0.063 0.088 -0.126 -0.25 0.9047 0.25 0 0.126 0.038 0.088},n={-5,-4,…,5}。 2、基于MSE (均方准则)的均衡器抽头系数的自适应算法为: ^^1k k k k c c e y +=+? 其中^ k c 代表抽头系数向量的估值,?为迭代过程中的步长参数,k e 为误差信号,k y 代表在瞬时k 包含均衡器中2k+1接收信号值的行向量。 误差信号k e 表示为:k k k e a z =-;k z 为均衡器输出,k a 为已知信号序列。最初用一已知伪随机序列{k a }在信道上将这个自适应均衡器进行训练。在解调器端,均衡器用这个已知序列去调整它的系数,一旦初始调节完成,自适应均衡器就从一个训练模式切换到直接判决模式,这时:^k k k e a z =-,式中^k a 是检测器的输出。 为了确保收敛 和 在慢变化信道中好的跟踪能力,选择步长参数的一种经验公式是 15(21)R k P ?=+ 式中R P 代表接收到的信号加噪声的功率,它可以从接收信号中估计出。 三、仿真结果图

四、结论分析 从结果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信噪比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未经均衡器均衡的差错率没有明显改善,可知系统中始终存在码间干扰造成的误码;经均衡器均衡后的差错率则有明显改善。 但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到在信噪比较低情况下,均衡器均衡之后的误码率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没有未均衡的差错率低,这主要是因为噪声为随机信号,功率大时对源信号影响较大,而且均衡器不易跟踪;当我们把均衡器的步长调低后,跟踪能力增强,差错率降低。 附源程序代码: main_plot.m clear; clc; echo off; close all; N=10000; %指定信号序列长度 info=random_binary(N); %产生二进制信号序列 SNR_ in _dB=8:1:18; %AWGN信道信噪比 for j=1:length(SNR _in_ dB) [y, len ]=channel(info, SNR _in _dB(j)); %通过既有码间干扰又有白噪声信道

综合课程设计基于Matlab的自适应均衡器设计

电子信息系 综合课程设计 基于Matlab的自适应均衡器设计 专业名称通信工程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0.12.20~2011.1.7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学号:学生姓名(签名): 设计题目:基于Matlab的自适应均衡器设计 一、设计实验条件 实验室,Matlab软件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1. 课题要求系统学习时域均衡原理,掌握理论知识; 2. 首先进行时域均衡原理和算法设计,再在所用的仿真软件Matlab上对 设计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写实验报告; 3. 对整个系统设计进行回顾,总结心得。 三、设计报告的内容 1.设计题目与设计任务(设计任务书) 2.前言(绪论)(设计的目的、意义等) 3.设计主体(各部分设计内容、分析、结论等) 4.结束语(设计的收获、体会等) 5.参考资料 四、设计时间与安排 1、设计时间:3周 2、设计时间安排: 熟悉实验设备、收集资料: 4天 设计图纸、实验、计算、程序编写调试: 7天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3天 答辩: 1天

基于Matlab的自适应均衡器设计 一、设计目的及意义: 通过本学期通信原理课程的学习,主要对数字信号系统的通信原理、传输机制等有了系统深入的了解。而实践性的课程设计能够起到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实验技术,启发创造新思想的效果。 此次课程设计是自适应均衡器设计。我们按照查找资料、软件选择、系统设计、仿真实现、结果优化这一流程进行。不仅使我们进一步巩固了课程知识,也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主体: 1 、设计原理 数字信号经过这样的信道传输以后,由于受到了信道的非理想特性的影响,在接收端就会产生码间干扰(ISI),使系统误码率上升,严重情况下使系统无法继续正常工作。理论和实践证明,在接收系统中插入一种滤波器,可以校正和补偿系统特性,减少码间干扰的影响。这种起补偿作用的滤波器称为均衡器。 时域均衡是利用均衡器产生的时间波形去直接校正已畸变的波形,使包括均衡器在内的整个系统的冲击响应满无码间串扰条件。频域均衡是从校正系统频率特性出发,使包括均衡器的基带系统的总特性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频域均衡在信道特性不变,且在传输低速数据时是适用的。而时域均衡可以根据信道特性的变化进行调整,能够有效地减小码间串扰,故在高速数据传输中得以广泛应用。 图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在实际中,当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如图1)的特性 ()()ω ω ω ω R T G C G H) ( ) (=不 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时,就会产生有码间串扰的响应波形。现在我们来证明:

自适应滤波器设计与Matlab实现

自适应滤波器:根据环境的改变,使用自适应算法来改变滤波器的参数和结构。这样的滤波器就称之为自适应滤波器。 数学原理编辑 以输入和输出信号的统计特性的估计为依据,采取特定算法自动地调整滤波器系数,使其达到最佳滤波特性的一种算法或装置。自适应滤波器可以是连续域的或是离散域的。离散域自适应滤波器由一组抽头延迟线、可变加权系数和自动调整系数的组成。附图表示一个离散域自适应滤波器用于模拟未知离散系统的信号流图。自适应滤波器对输入信号序列x(n)的每一个样值,按特定的算法,更新、调整加权系数,使输出信号序列y(n)与期望输出信号序列d(n)相比较的均方误差为最小,即输出信号序列y(n)逼近期望信号序列d(n)。 20世纪40年代初期,N.维纳首先应用最小均方准则设计最佳线性滤波器,用来消除噪声、预测或平滑平稳随机信号。60年代初期,R.E.卡尔曼等发展并导出处理非平稳随机信号的最佳时变线性滤波设计理论。维纳、卡尔曼-波色滤波器都是以预知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征为基础,具有固定的滤波器系数。因此,仅当实际输入信号的统计特征与设计滤波器所依据的先验信息一致时,这类滤波器才是最佳的。否则,这类滤波器不能提供最佳性能。70年代中期,B.维德罗等人提出自适应滤波器及其算法,发展了最佳滤波设计理论。 以最小均方误差为准则设计的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可以由维纳-霍甫夫方程解得 式中W(n)为离散域自适应滤波器的系数列矩阵(n)为输入信号序列x(n)的自相关矩阵的逆矩阵,Φdx(n)为期望输出信号序列与输入信号序列x(n)的互相关列矩阵。 B.维德罗提出的一种方法,能实时求解自适应滤波器系数,其结果接近维纳-霍甫夫方程近似解。这种算法称为最小均方算法或简称 LMS法。这一算法利用最陡下降法,由均方误差的梯度估计从现时刻滤波器系数向量迭代计算下一个时刻的系数向量 式中憕【ε2(n)】为均方误差梯度估计, k s为一负数,它的取值决定算法的收敛性。要求,其中λ为输入信号序列x(n)的自相关矩阵最大特征值。 自适应 LMS算法的均方误差超过维纳最佳滤波的最小均方误差,超过量称超均方误差。通常用超均方误差与最小均方误差的比值(即失调)评价自适应滤波性能。

自适应滤波及信号处理

自适应信号处理 自适应信号处理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的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以来,自适应信号处理的理论和技术受到了学术界和许多应用领域的普遍重视。它的研究的内容是以信号与信息自适应处理为主线,包括自适应滤波检测理论和自适应技术应用两大部分。 自适应滤波理论和技术是统计信号处理和非平稳随机信号处理的主要内容,它可以在无需先验知识的条件下,通过自学习适应或跟踪外部环境的非平稳随机变化,并最终逼近维纳滤波和卡尔曼滤波的最佳滤波性能。因而,自适应滤波器不但可以用来检测确定性信号,而且可以检测平稳的或非平稳的随机信号。自适应技术应用包括自适应谱线增强与谱估计方法、自适应噪声干扰抵消技术、自适应均衡技术、自适应阵列处理与波束形成以及自适应神经网络信号处理等内容。 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雷达、声纳、图像处理、地震勘探、工业技术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其中,通信技术的许多最新进展,都与自适应信号处理密切相关,尽管新的信号处理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但是自适应信号处理仍然以其算法简单、易于实现和无须统计先验知识等独特的优点,成为许多理论与工程实际问题的首选解决方案之一。近年来,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性能优异的高速信号处理专用芯片和高性能的通用计算机,为信号处理,特别是自适应滤波器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另外,信号处理理论和应用的发展,也为自适应滤波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自适应滤波理论与技术,包括维纳滤波、LMS滤波和卡尔曼滤波及其应用。 2.2 维纳滤波 从连续的(或离散的)输入数据中滤除噪声和干扰以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称为滤波,而相应的装置称为滤波器。根据滤波器的输出是否为输入的线性函数,可将它分为线性滤波器和非线性滤波器两种。滤波器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就是:如何设计和制造最佳的或最优的滤波器。所谓最佳滤波器是指能够根据某一最佳准则进行滤波的滤波器。 20世纪40年代,维纳奠定了关于最佳滤波器研究的基础。即假定线性滤波器的输入为有用信号和噪声之和,两者均为广义平稳过程且知它们的二阶统计特性,维纳根据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滤波器的输出信号与需要信号之差的均方值最小),求得了最佳线性滤波器的参数,这种滤波器被称为维纳滤波器。在维纳研究的基础上,人们还根据最大输出信噪比准则、统计检测准则以及其他最佳准则求得的最佳线性滤波器。实际上,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最佳滤波器与维纳滤波器是等价的。因而,讨论线性滤波器时,一般均以维纳滤波器作为参考。 维纳滤波理论用于解决最小均方误差下的线性滤波问题。设接收到(或观测到)的信号为随机信号 (7-1) 其中s(t)是未知的实随机信号,n(t)是噪声。要设计的线性滤波器,其冲击响应为h(t, τ), 输入为x(t),输出为,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