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方法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
论中医研究中数理统计的运用

论中医研究中数理统计的运用中医研究中的数理统计方法的运用是一种科学化的手段,它可以通过合理的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提高中医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中医药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指导。
下面将从中医临床研究、中医药新药研发和中医药评价三个方面,探讨数理统计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在中医临床研究过程中,数理统计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例如,在中医药治疗临床应用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通过随机分组实验设计,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样本的分层和匹配,从而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多元回归等统计分析,得出中医药治疗效果的科学评价。
其次,在中医药新药研发中,数理统计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药效评价和药物安全性的评估。
例如,在中医药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可以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双盲试验等设计,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药物的疗效进行评估和比较,从而得出药效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通过监测与统计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在中医药评价中,数理统计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综合评价和结论的推断。
例如,在中医药研究文献的文献回顾与分析中,研究者可以采用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方法,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多个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和整合,从而得出更具统计学意义和客观性的结论。
此外,在中医药效价和临床应用评价中,数理统计方法还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药物评价标准的制定和优化,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数理统计方法在中医研究中的运用可以提高中医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医药新药研发和中医药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研究者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估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和药物安全性,为中医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的指导。
统计分析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

统计分析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统计分析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统计分析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前景。
一、统计分析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在医学研究中,统计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筛选和处理,我们可以得到有意义的结论,进而指导临床医学实践。
下面是几种统计分析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描述统计学描述统计学是对样本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的方法,包括均值、中位数、方差等指标。
在医学研究中,描述统计学可以用于描述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等。
2.比较统计学比较统计学是对两个或以上样本数据进行比较的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
在医学研究中,比较统计学可以用于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不同患者群体之间的差异等。
3.生存分析生存分析是对个体生存时间的分析方法,包括生存曲线、生存分布函数、危险比等指标。
在医学研究中,生存分析可以用于评估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疾病进展的预测等。
4.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包括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
在医学研究中,回归分析可以用于预测某种疾病的风险因素、评估某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等。
以上仅是统计分析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部分应用,统计方法的应用范围还很广泛。
统计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评估某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而指导临床医学实践。
二、统计分析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前景随着医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统计分析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也不断推进。
在未来,统计分析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有以下几方面的前景:1.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领域的大数据也越来越多。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也促使统计分析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更加深入。
2.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将带来医学研究上的革命性变化。
统计学在医疗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医疗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统计学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医生、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来解析、分析和解释医疗数据。
通过运用统计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评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制定更好的医疗政策。
本文将探讨统计学在医疗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以及这些应用所带来的好处。
一、医疗数据收集与整理统计学在医疗领域的第一个应用是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收集和整理医疗数据。
医疗数据可以是来自临床试验、患者健康记录、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等各种来源的信息。
统计学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确定适当的样本大小,并指导数据整理和归档的过程。
通过统计学的帮助,我们可以保证收集到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并且能够准确地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医疗数据进行总结和解释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
在医疗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来确定疾病的患病率、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等。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预防措施、诊断疾病和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都非常重要。
三、假设检验与推论统计分析在医疗数据分析中,我们通常会提出一些假设并进行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是将样本数据与研究假设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从而确定研究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
通过假设检验,我们可以评估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以及疫苗接种对患病率的影响等。
此外,推论统计分析也可以用于预测和推测未来的医学趋势,例如预测某种疾病的流行趋势或预测患者的生存率。
四、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探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在医疗数据分析中,回归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疾病和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以及预测特定疾病的风险。
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此外,回归分析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方法的效果,例如确定药物剂量对患者治疗反应的影响。
五、生存分析生存分析是一种在医疗领域中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
统计分析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统计分析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统计学是以数理方法为基础、对大量现象进行搜集、整理、分析、解释和预测的一门学科,逐渐成为各个领域中的基础和支撑,医学领域也不例外。
统计分析在医学研究领域中被广泛运用,为疫情分析、疾病治疗、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本文将从医学研究的角度论述统计分析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统计分析在疫情分析中的应用2020年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我们了解疫情发展情况主要依靠各种数据图表展示和分析,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来自统计分析。
疫情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呈现需要统计学的方法,这些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疫情的发展情况,帮助人们及时掌握疫情形势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通过统计分析确定疾病流行的趋势、各种疫苗的有效性等,实现有效的疾病控制和治疗。
二、统计分析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统计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衡量或预测治疗的有效性。
通过对有关病例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然后将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为医学科学家和医生提供证据,让他们能够更加自信地作出有关治疗方式的决策。
例如,对于某种疾病的治疗方案,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不同药物的疗效,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开出更有效的药方。
三、统计分析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药物研发是一个漫长而昂贵的过程,然而,使用统计学方法可能有助于早期识别可能不起作用的药物,从而节省时间和资源,为制药公司提供更强的利益和回报。
通过在患者身上进行药物实验和收集交叉引用数据,制药公司可以在制定下一步研究的同时使用统计方法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制药公司根据现有的药物研究数据,使用统计学方法推出新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对研发成本、时间、效果等方面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结论统计学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远远不止于此,从医学研究的角度,还可以应用在疾病的预防、发病和转归的调查、医学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等方面。
总之,统计方法提供了一些基本工具,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医学世界,并在制药、药物治疗、疾病控制、病因研究等方面为人类疾病的治愈和健康作出贡献。
统计分析在医学上的应用

统计分析在医学上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统计分析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患者大量的医学数据进行分析,医生和科学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疾病的本质,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本文将探讨统计分析在医学上的应用以及其中的一些典型案例。
一、临床研究中的统计分析临床研究是医学领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只有通过精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才能够从理论上证明一种药物或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这个过程中,统计学的作用不言而喻。
例如,在药物临床试验中,医生往往需要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自服用不同的药物或为不同的治疗方案。
然后通过宏观的数据分析,来证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显著差异。
这种分析方法即为T检验,在药物研发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此外,对于一些罕见或者难以治愈的疾病,医生也需要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进行疾病预测和筛选治疗方案。
比如说,在癌症治疗中,通过对大量患者医疗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到一些与之相关的基因、蛋白质等生物标志物,从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的证据。
二、医学信息系统的应用医学信息系统是目前医学领域中最为前沿的技术之一。
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医生和科学家可以对海量的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这种系统可以为医生提供精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同时也可以为科学家的研究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
例如,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医学信息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通过对世界各地患者的医疗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科学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疾病的传播规律,从而为疫情的控制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三、医学决策中的统计分析医生的决策往往需要基于大量的医疗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对医学数据的合理处理和分析,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血脂等指标进行分析,以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
同时,医生也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人情况,如年龄、职业、饮食习惯等,来做出最为科学的决策。
统计分析方法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一)

统计分析方法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一)作者:章怡祎陆金根顾仁樾柳涛郑培永季光【关键词】中医医案统计分析方法证候多元统计中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
古今医案蕴藏着医家宝贵的辨证论治经验和知常达变的思维方法,如何从浩淼文献中总结各医家的辨证论治经验及思维方法,是一项重要课题。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古今医案进行研究无疑将事半功倍。
作为一种工具和方法,统计学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尽管只有20年的历史1],但发展很快,目前已由单纯的频数分析向多元回归、聚类分析等多统计分析方向过渡;研究内容也由分析主药和方剂使用规律向分析证治规律的层面上转移。
统计学与中医医案研究结合越来越紧密,已经成为研究中医医案的重要途径。
1应用领域1.1对经典医籍的研究对经典医籍方证用药的研究是目前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医医案较多的类型之一。
主要集中在对一些经典古代医籍的整理、数据库的录入及建立、人工智能查询、方证用药、症状证型等的研究,但目前更多的是用于方药的研究。
如郑氏2]研究了《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门共44个医案50诊47个汤剂处方,分析出了胃脘痛门的用药特点。
此外,程氏3]研究统计了《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咳嗽的医案143案156诊,总结出了外感、内伤多个核心方。
1.2对症状的研究在中医证型的研究过程中,较多的是对症状、体征、舌脉的研究,一般多应用回归分析,研究证型与症状的相关性。
该方法对于中医规范化研究将有很大裨益。
如赵氏4]根据中医理论和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标准中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选择了临床上常见的26项症状、体征,对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91例患者的症状进行了统计分析。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症状、体征与证型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提示临床所选26项症状、体征与病情有很好的相关性,能较全面地反映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
1.3对用药规律的分析在应用统计学原理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中医医案的过程中,研究最多的就是用药规律。
因中医用药的频次统计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且能总结出一些疾病治疗的基本方药。
统计学方法在医疗研究中的应用

统计学方法在医疗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研究已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要想真正了解某种疾病的特征和治疗效果,仅仅依靠医生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统计学的方法便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将探讨统计学方法在医疗研究中的应用。
一、患者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在医疗研究中,需要收集各种信息和数据,如患者的个人信息、疾病的严重程度、各种治疗措施的效果等等。
而这些数据的量往往非常庞大,一个个处理是非常麻烦的。
这时候,统计学方法便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高效地处理这些数据,还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以便医生们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
二、随机化实验设计医疗研究中要进行的实验往往涉及到伦理和安全问题,所以人们普遍采用随机化实验设计。
其基本思路是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治疗,最后对两组患者反应进行对比。
而且这也是减少随意性影响的一种方式。
在随机化实验设计中,统计学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们分析实验结果,判断两组的差异是否达到了显著水平。
统计学方法也可以帮助研究者们进行样本量估计,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三、生存分析生存分析是指对疾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分析。
在医疗研究中,人们常常需要根据治疗的不同方式和严重程度来比较患者之间的生存时间。
而生存分析是一种经典的统计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分析出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患病风险。
其主要方法有生存分布函数、生存率函数和累积风险函数等等,可以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同时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社会经济状况和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进行生存分析。
四、因果推断在医疗研究中,因果推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为很多治疗措施不可能采用双盲实验方法,这对因果关系的把握会带来很大局限,难以达到优秀的效果。
而且由于某些疾病的复杂性,患者往往采取多种治疗方式,这时候我们需要通过统计学方法来进行因果推断,以确定某种治疗法的功效能否得到证实。
这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因果推断方法,叫做“势因式分析”(Propensity-Score Analysis),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控制干扰因素来协助我们进行因果推断。
统计分析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

统计分析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医学科研的本质是解决人类健康问题,而统计分析是医学科研的重要工具之一。
统计分析可以使医学研究者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发掘有用的信息和关系,从而更好地推动医学研究的进展。
本文将从患者随访研究、临床试验、生存分析、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介绍统计分析在医学科研中的具体应用。
一、患者随访研究患者随访研究是评价某些慢性疾病的有效性和生存率的一种指标,主要是通过对患者随访的时间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某种疾病的有效性和治疗效果。
统计分析在患者随访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研究者评估患者随访过程中的质量,确定事件发生的时间,计算生存率、存活时间、复发率和再次治疗率等指标。
例如,有一项针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随访研究中,研究者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药物治疗的患者长期效果更好,患者的症状和生命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这说明,随访研究通过统计分析的支持,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某种疾病的治疗效果、生存时间和质量。
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一种为了检测新药物和治疗方法的效果而进行的实验,在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分析过程中,统计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统计分析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包括样本量的统计学计算、随机化分配治疗和对照组等以及测试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举例来说,一项针对头颈癌治疗的临床试验中,研究者运用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加入吉司达比(一种癌症药物)的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
临床试验的统计分析帮助研究者在实验设计和结果解释方面更加准确和合理。
三、生存分析生存分析是评估疾病或其他事件所需时间的过程,生存分析可以用来预测治疗方法的长期有效性、评估和预测疾病发展的风险以及评估特定人群或疾病的生存时间。
在医学科研中,生存分析可以应用于癌症、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和慢性疾病等方面。
例如,一项慢性肾病的生存分析研究中,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在人口中普遍存在的常见的成年人临床状态下,高血压、白蛋白水平和年龄是与肾病进展并发症、死亡风险和疾病进展的显著相关因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Mar.2008 Vol.15 No.3 ·专题论坛·统计分析方法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章怡祎,陆金根,顾仁樾,柳涛,郑培永,季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关键词:中医医案;统计分析方法;证候;多元统计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5304(2008)03-0008-02中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
古今医案蕴藏着医家宝贵的辨证论治经验和知常达变的思维方法,如何从浩淼文献中总结各医家的辨证论治经验及思维方法,是一项重要课题。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古今医案进行研究无疑将事半功倍。
作为一种工具和方法,统计学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尽管只有20年的历史[1],但发展很快,目前已由单纯的频数分析向多元回归、聚类分析等多统计分析方向过渡;研究内容也由分析主药和方剂使用规律向分析证治规律的层面上转移。
统计学与中医医案研究结合越来越紧密,已经成为研究中医医案的重要途径。
1 应用领域1.1 对经典医籍的研究对经典医籍方证用药的研究是目前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医医案较多的类型之一。
主要集中在对一些经典古代医籍的整理、数据库的录入及建立、人工智能查询、方证用药、症状证型等的研究,但目前更多的是用于方药的研究。
如郑氏[2]研究了《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门共44个医案50诊47个汤剂处方,分析出了胃脘痛门的用药特点。
此外,程氏[3]研究统计了《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咳嗽的医案143案156诊,总结出了外感、内伤多个核心方。
1.2 对症状的研究在中医证型的研究过程中,较多的是对症状、体征、舌脉的研究,一般多应用回归分析,研究证型与症状的相关性。
该方法对于中医规范化研究将有很大裨益。
如赵氏[4]根据中医理论和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标准中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选择了临床上常见的26项症状、体征,对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91例患者的症状进行了统计分析。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症状、体征与证型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提示临床所选26项症状、体征与病情有很好的相关性,能较全面地反映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
1.3 对用药规律的分析在应用统计学原理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中医医案的过程中,研究最多的就是用药规律。
因中医用药的频次统计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且能总结出一些疾病治疗的基本方药。
周氏等[5]就明清时期消渴案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广泛收集了反映明清时期医家各学派的医案资料59例进行统计分析,寻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2004BA721A01H02)通讯作者:季光,E-mail:jiliver@ 求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
黄氏等[6]进行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分析,探索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剂的用药规律。
采用检索方法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处方l23首、中药146味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总结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
1.4 对方剂的研究除了中医医案的用药规律,统计分析方法较多地应用于对一些中医经典方剂的证治规律探索,明确中医药方剂应用证型、治法,通过研究能较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张氏[7]对《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证古今医案共158例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发病规律、辨证规律、用药规律及其在临床疾病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该方证的病因病机、诊断指标、舌苔、脉象以及用药规律等。
此外,何氏等[8]研究了五苓散方证的证治规律,通过从11部古今医案专著和40余种现代期刊中采集的3633例五苓散主治医案的统计分析,得出五苓散方证的主症、舌苔、脉象、基本病机,并考证分析了五苓散方证主治用药规律及其与现代医学疾病的联系。
李氏等[9]通过对古今生化汤证204例医案的全面系统统计分析,阐明了生化汤证证治规律、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1.5 藏象研究建立中医医案的数据库,还能拓展研究领域,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如孙氏等[10]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利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信息研究室“中医药基础数据库”中的方剂文献数据库,取其中记载了3个及3个以上适应症的方剂663个,作为考察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中医理论研究的方法学可行性的预试验数据。
结果显示,中医藏象理论中的五行学说相关内容有一部分得到了验证,但有更大的部分没有得到验证。
由于用于分析数据的局限性,分析的结果只具有参考性和启发性,整个研究的更大意义在于依据对中医理论发生发展的认识,考察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中医理论研究在方法学上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1.6 中医医案数据库的建立统计分析方法尚应用于中医医案数据库的建立,进行人工智能查询分析中医医案,但目前这项工作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
吴氏等[11]采用计算机C语言开发古今医案查询统计分析系统,并在对医案中的词语进行词素解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查询专用主题词表,采用主题词与逻辑运算符组合的查询方式,且在正式查询前对查询表达式进行合法性检查,按症状、病机、治法、药物4个方面进行相关频次统计,并以超级链接的方式为查询者提供具体原始信息。
该系统具有便于多角度统计分析2008年3月第15卷第3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9·医案的特点。
2 中医医案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2.1 频数分析法、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该方法为早期中医医案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仅对某一变量的出现次数进行频数分析或相关性分析。
如郭氏等[12]针对感音神经性耳聋10年临床医案共1688例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就年龄、病因、病程、预后、辨证规律、耳聋分级、临床检测手段、用药情况等进行了频数分析,揭示了该病的发病特点和辨治规律,探讨其诊断标准、疗效标准和用药规律,以期为正确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该方法简单易行,在以往的医案研究多见,但由于中医医案的复杂性,往往很难达到更高的分析要求。
2.2 Logistic回归分析近年来,中医医案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Logistic回归分析。
在医案研究中,Logistic回归是根据判别对象若干个指标(在证候研究中通常是症状、舌、脉等变量)的观测结果判定其应属于哪一类(如证型、方剂的疗效均可看作要进行判别的类)的统计方法。
研究者通常是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患者的症状,并根据传统的辨证理论对每个患者进行辨证,确定为某证,然后采用判别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症状与证之间的判别函数,达到筛选和确定证候相关症状的目的。
从氏等[13]总结了历史上著名医家医案22 459条,筛选变量,通过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 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分析,选出肺病的常见临床证候、与某一证候正相关和负相关的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用药,并定量地表达了这些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及用药对该证候的重要性。
2.3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对象间的相关程度进行类别的聚合。
由于聚类分析并不作出最后的结论,而是对整个样本资料按指标和样品的相似程度进行归类,以利于研究者的下一步分析,故属于探索性分析。
如郑氏[14]在查阅大量古今中医文献的基础上,以明清医家论治骨痹的理论、方药、医案为主要辨析依据,分析研究了明清医家论治骨痹(骨关节炎)用药规律;采用R型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寻求古代名医的处方用药结构规律;根据系统聚类的结果,表明当归与甘草、牛膝与杜仲等是相关性较大的因子。
2.4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也称为主分量分析,是将观测变量分类,将相关性较高即联系比较紧密的变量分在同一类中,而不同类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则较低。
在证候研究过程中,证候指标多而杂是一大特点,如果直接用这些指标进行回归、判别或相关分析,常会出现回归结果不稳定、判别函数变化较大等现象,有时甚至因为增加或减少几个病例,导致回归或判别结果产生很大变化。
这主要是指标太多、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关系。
此时,若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或因子分析进行降维处理,用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几个新变量行进一步统计分析,能很好地克服一般回归、判别分析的不足[15]。
2.5 多元统计分析的综合应用单一的统计方法虽然在处理数据时存在诸多问题,但两种或几种统计方法的联合运用将有助于消除不同统计方法的缺陷,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如王氏等[16]对大规模现场流行病学资料(3909例),在变量的相关性及多重共线性分析并结合文献的系统分析及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应用SAS软件对有显著性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以探讨中医中风病证候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提示多元统计分析是揭示中医证候复杂关系的有效方法。
3 结语近年来,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中医医案已经取得相当大的进展。
统计分析法可应用于对中医医案证型的规范化研究、方药的应用规律、证型相关性研究、方证的研究等方面。
此外,尚可用于中医医案数据库的建立,完善人工智能查询分析医案系统。
统计分析方法已从单一频次统计分析过渡到多种较复杂的统计方法及其联合应用。
但总体而言,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很多不足,如一些重要医案的数据库统计分析系统尚未真正建立统一、统计分析方法使用不规范等,有待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1] 吴 童.中医文献研究中统计学应用概况[J].中医药学报,2005,33(2):58.[2] 郑 璇.《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用药统计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2.[3] 程文江.《临证指南医案》中咳嗽医案的统计分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1):15-16.[4] 赵晓威.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加瘀血阻络证宏观指标统计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2):88-89.[5] 周 君,冯 妍.明清时期消渴病案59例用药统计分析[J].国医论坛,2005,20(6):18.[6] 黄春梅,苏培基,李大刚.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用药规律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9):36-37.[7] 张 琦.苓桂术甘汤证治规律研究[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5,18(1): 8-10.[8] 何新慧,何建利,卢林耿.五苓散方证证治规律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3):15-18.[9] 李朝平,刘 新.生化汤证证治规律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13(2):19-21.[10] 孙尚拱,高剑波,烟建华.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24(2):120-126.[11] 吴中平,何新慧,柯雪帆.医案查询统计分析系统介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3):54-56.[12] 郭 宏.感音神经性耳聋医案 1 688例统计分析[J].中医杂志,1997,38(6):355-356.[13] 从 华,张启明.肺病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5):322-327.[14] 郑 红.明清医家论治骨痹(骨关节炎)用药规律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2):95-97.[15] 查青林,林色奇,吕爱平.多元统计分析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探析[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6):79-80.[16] 王 忠,张伯礼,申春娣.中医中风病证候的多元统计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2):106-109.(收稿日期:2007-03-29,编辑:梅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