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对结直肠癌化疗的安全性研究

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对结直肠癌化疗的安全性研究
1 资 料与 方法
系膜 血管走 行 区域 , 面喷 洒生 物蛋 白胶 固定 ; 表 植入 本组 研 究对 象 为 20 06年 1月
范 围距 吻合 口至少 4 c 以上 , m 以避 免化 疗药物 对 吻
11 临床 资料 .
同时 注意 植入 药物 要均 匀 , 防 至 20 09年 1月 在 我 院外科 拟 行 手 术 的结 直 肠 癌 患 合 口的愈合 产 生影 响 , 者共 5 O例 ,u e 、 D k B C期 , 耐受手 术 及化 疗 , 能 家属 同 止 局 部药物 过量 。空 白对 照组 肿 瘤根 治术 后未 放 置 U缓 释剂 进行对 照 。 意 5一F U植 入 化疗 。按 性别 、 变部 位 、 ue病 理 5一F 病 Dk 14 观 察 指标 所 有 病 人 术 后 2周 连 续严 密 . 类 型进 行 配 对 , 进 行 分 组 , 表 1 并 见 。植 药 组 : 术 于
15 统 计 学 分 析 .
所 有数 据 均 用 均 数 ±标 准
差( ±s表 示 , 用 SS I. 件统 计 。计数 资料 ) 采 P SO 0软
做卡方或精确概率检验 , 计量资料做成组 t 检验 , 以 P< .5为差异 有统计 学意 义 。 00
2 结 果
1 2 药物 来 源 .
植 药 组 所 用 5一F U缓 释 剂 由
《 海南医学) mo年第 2 卷第 1 2 1 2期
H IA DC LJ U N L A N N ME I A O R A

临床 研 究 ・
术 中 局 部 植 入 氟 尿 嘧 啶 缓 释 剂 对 结 直 肠 癌 化 疗 的 安 全 性 研 究
吴 崇杰 , 余 雄 , 焱华 , 万 叶 琳 ( 江 市第一人 民 医院 , 九 江西 九 江 3 2 0 ) 30 0

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徐亮【摘要】目的探究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氟尿嘧啶缓释剂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不采用缓释剂植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白细胞数、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值、肌酐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白细胞数、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值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肌酐水平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肌酐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肌酐水平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88%,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8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氟尿嘧啶缓释剂的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36【总页数】2页(P112-113)【关键词】氟尿嘧啶缓释剂;进展期胃癌;应用效果【作者】徐亮【作者单位】辽河油田总医院肿瘤内科,辽宁盘锦 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临床通常采用肿瘤切除的方式治疗。

氟尿嘧啶缓释剂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切除术后的不良反应有效控制,防止病情的反复发作与病灶转移[1]。

现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氟尿嘧啶缓释剂的治疗效果予以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1例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35岁,年龄最大75岁,平均年龄(52.14±3.63)岁;胃癌分期:1例1期,20例2期,20例3期,10例4期。

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研究作者:于洋闫肃于艳波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08期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是长效缓释抗肿瘤制剂,临床上经皮穿刺和术中给药,药物直接达到肿瘤局部区域。

由于其独特的给药方法,可实现局部区域的肿瘤靶向治疗,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血药浓度低(仅为常规化疗数1/10)[1],不良反应小,故临床开始试用此药进行广泛给药方式和适应证的探讨[2~5 ]。

我院承担了吉林市科委胃肠道肿瘤患者根治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研究课题,发现该制剂及此种给药方式(术中植入区域性化疗)可大幅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对作用时间之积分AUC,从而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试药与仪器: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商品名:中人氟安,规格每瓶0.1 g,芜湖中人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345、批号20070625。

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600型四元梯度泵,Waters2487型紫外光度检测器,Waters Spherisorb C18柱,USA-WORTERS公司产。

2 临床及药动学试验资料及方法2.1 病例选择选择我院普通外科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胃癌及大肠癌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36~73岁,平均48.5岁;病种分布:胃癌16例,结肠癌10例(其中1例为乙状结肠癌术后复发),直肠癌14例;病理类型:中分化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12例,黏液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4例。

2.2 给药方法患者采取根治性手术方式,切除肿瘤及清除所属区域淋巴结,在仔细探查的基础上根据肿瘤分期,在手术结束关腹前,分多点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总植入量400~800 mg:①常规行胃、贲门癌根治术,将缓释氟尿嘧啶每点植入50~100 mg植入到可能发生转移的区域,在无法进行局部植入的区域,将植入剂均匀地撒在其上。

②常规行大肠癌根治术,将缓释氟尿嘧啶400~800 mg植入到可能发生转移的区域,直肠癌患者植于骨盆侧壁侧韧带附着处、膀胱侧间隙、闭孔血管周围、髂血管周围、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及腹主动脉周围组织内;结肠癌患者植入手术创面、肠系膜根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软组织内及肝、十二指肠韧带浆膜下。

植入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胃肠肿瘤的护理

植入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胃肠肿瘤的护理

植入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胃肠肿瘤的护理
赵士雅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1(015)002
【摘要】目的探讨植入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81例术中腹腔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区域性化疗的护理措施.结果 81例患者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后, 1例伤口出现液化,其余切口愈合良好,无吻合口漏、腹膜炎及肠梗阻出现,平均住院11 d, 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无腹腔和肝转移.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中腹腔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进行区域性化疗可提高疗效,且无明显毒副反应,是预防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途径,而完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总页数】3页(P1-2,4)
【作者】赵士雅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外一科,安徽,铜陵,2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
【相关文献】
1.植入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胃肠肿瘤的护理配合 [J], 高魏丽
2.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化疗同步放疗治疗老年中晚期宫颈癌的护理体会 [J], 徐东辉;于蕾;张凤玲;焦艳
3.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化疗同步放疗治疗老年中晚期宫颈癌的护理体会 [J], 徐东辉;于蕾;张凤玲;焦艳
4.氟尿嘧啶植入剂术中植入在胃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利仕文;庞晓军
5.植入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胃肠肿瘤的护理体会 [J], 高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肠道肿瘤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的临床研究

胃肠道肿瘤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的临床研究
I c m p rs n oft n ie c so eos p r s in,o he r n la d h pa i u to a b o miis ft e i ・ n o a io he i cd n e f my l u p e so f t e a n e tc f nc in la n r te ,o h m
tsia crio r ad m yd i dit ru s te rae ru n 8 )a dtecnrl ru et l ac maweern o l i d ot go p : h et go p( 0 n o t o p(7 n n v e n wo t d h og z 1 0 .P t nsi tet ae ru ee e u ruaissa e e aesr ke nteic in n nteaj. 0 ) ai t n h etdgo prci df oo re uti drl s pi l o h io s do h da e r v l l n e n d ns a
d rn a to n e tn lc r i o a o e a i n u i g g s r i t si a a c n m p r to
Li h —we i S n,De g Z o g—n n,Me g Qi n h n a n n,YeKa —h a i u
摘 要 : 目 的 探 讨 氟尿 嘧 啶 缓释 剂 于 胃肠 道 肿 瘤 术 中应 用 的 临 床 效 果 。 方 法 10例 胃肠 道 肿 瘤 根 治( 、 期 ) 8 Ⅱ Ⅲ 手 术 患 者 随 机 分 成 治 疗 组 (0例 ) 对 照 组 (0 8 和 10例 ) 治疗 组 于术 中 手 术 创 面 血 管 旁 等 处 植 入 氟 尿 嘧 啶 缓 释 剂 。 对 照 组 于 , 术 中手 术 创 面 用 蒸 馏 水 冲 洗 。 结 果 治 疗 组 与 对 照组 在 骨髓 抑 制 、 肾功 能 异 常 、 疫 抑 制 、 口感 染 、 连 性肠 梗 阻、 肝 免 切 粘 腹 腔 内 出血 、 吻合 口瘘 、 学 性 腹 膜 炎 比 较 差 异 无 显著 性(P >0 0 ) 两组 1年 生 存 率 均 为 9 .O , 异 无 显 著 性 。 治 化 .5 , 49 % 差 疗 组 2年 生存 率 (3 4 %)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6 0 %) 治 疗 组 3年 生存 率 (7 7 % )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4 0 %) 2 3年 8 .0 明 6 .0 , 7 .0 明 5 .O , 、 生 存 率 比较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0 0 ) P .5 。结 论 胃肠 道 肿 瘤 术 中植 入 氟 尿 嘧 啶 缓 释 剂 可 以 明 显 提 高 患 者 生 存 率 , 一种 是 有效且毒副反应轻的腹腔化疗方法。 关 键 词 : 胃肠 肿 瘤 ; 氟尿 嘧 啶 ; 科 手 术 外 中 图分 类 号 :R 3 . ; 7 5 3 7 5 2 R 3 .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5 1 (0 0 0 0 1 8 7 2 1 )4—0 8 4 4—0 3

术中局部使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局部进展期结肠癌

术中局部使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局部进展期结肠癌
290
发,多发生在首次手术后6—24个月,其中仅10%~ 21%可再次行根治术¨。31。术后复发是影响生存率 的主要原因。复发后行两次根治手术者5年生存率 为19%一35%,无法两次根治者5年生存率< 5%t2,¨“。所以,防止局部复发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多因手术未能完全清除肉 眼不能见到的微小病灶所致。手术时肿瘤细胞发生 播散,并种植于剥离面"’。原发肿瘤病灶被切除后, 残存于腹腔内的癌细胞将在24 h内发生动力学改
min,
[3]Jemal A・MuⅢy
Tt
w8“1”,H a1.c8”。7
5kni“‘’8’2005[J]
[。]:ⅢA CMan,cecr。J畔Cl。in。.i:‘1R05.’嚣j:ii。10A-,3。0。。“c。。阿‰。。h州0n
。。…,survival。。0ng European countries:th。EURSCARE ….int J C。。。。。,1995,63(1):43—48.
例∞】。德国的新发病例数将近50 000例/年,其中
万方数据
’580‘
L海交通人学字报(医学版)
V01.29
变,此时脱落或残余的肿瘤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加快。84・ 冈此,术中或术后早期及时给予化疗药物,/j‘能发挥 最佳疗效。有研究m 7l显示,术中或术后早期是最佳 的化疗时机,转移灶的肿瘤细胞处于分裂高峰。I麻 床研究∽1显示,淋巴结阳性或已侵及浆膜的胃癌术 后局部复发率高,主要原凶足术后残存的微转移灶, 而术中腹腔内化疗能有效降低局部复发。 目前,大肠癌根治术主要的局部化疗手段足术 中5-Fu的腹腔温热灌洗和术后早期腹腔内滴注化 疗,优势在于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和较小的全身不 良反应,而静脉给药无法达到这种效果¨1。 5.Fu是大肠癌化疗的传统经典药物‘91,但也有 很强的毒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和 骨髓抑制等¨¨…,通过腹腔局部给药可解决七述情 况。另外,由于5一Fu的血浆半衰期很短,只有10

氟尿嘧啶植入剂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效果观察

氟尿嘧啶植入剂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效果观察
走 行 区域 , 面喷洒 生物 蛋 白胶 固定 ; 表 植入 范 围距 吻
合 口至少 2c m以上 , 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吻合 口的愈 合 产生 影 响 , 同时注 意植入 药物 要均 匀 , 防止局 部药
物 过 量 。两 组术 后均 予 F L O O F X方案 化疗 。 13 观察 项 目 术 前 1d和术后 7d分别 抽取 静脉 . 血 分离 血 清 , 定 谷 丙 转 氨 酶 ( L ) 谷 草 转 氨 酶 测 AT 、 ( S ) 血尿 素氮 ( U 、 酐 ( R) 平 及 白细 胞 AT 、 B N) 肌 C 水 计数( C , WB ) 观察 术后并 发症 ( 吻合 口漏 、 不完 全 性
山东 医药 2 1 0 2年第 5 2卷第 3 5期
氟 尿 嘧 啶植 入 剂 用 于 消化 道 恶 性 肿 瘤 手 术 患 者 效 果 观 察
李 昌立
( 江县人 民 医院 , 庐 安徽 庐 江 2 10 ) 性肿 瘤术中腹腔 内植人 氟尿 嘧啶植入 剂对患者 疗效 的影响 。方 法
情 况及 2年 生存率 。 14 统计 学 方法 . 采用 S S 1. P S0 0统计 软件 。所 得 数据 均用 ±s 示 , 数 资 料 作 或精 确 概 率 检 表 计 验 , 量 资料作 成组 t 验 。检验水 准 = .5 计 检 00。
2 结 果
治疗 ; ②严重心肺功能障碍 ; ③急诊手术或急性炎症 期患 者 ; 术前 严重 营养 不 良者 ; 术 前使 用免 疫抑 ④ ⑤ 制药 物者 。所 有 患 者 随机 分 为 观 察 组 和对 照 组 各 2 4例 , 组一 般 资料无 统计 学差 异 。 两
肠 梗 阻 、 口感 染 、 学 性 腹 膜 炎 、 腔 积 液 ) 生 切 化 盆 发

术中局部植人5-氟脲嘧啶缓释剂对结直肠癌化疗的临床研究

术中局部植人5-氟脲嘧啶缓释剂对结直肠癌化疗的临床研究

术中局部植人5-氟脲嘧啶缓释剂对结直肠癌化疗的临床研究魏忠;傅斌生;赵旭辉;戴寅;谢钊【期刊名称】《安徽医学》【年(卷),期】2007(028)002【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腹腔植入5-氟脲嘧啶缓释剂(中人氟安)化疗的植入位置,用药的剂量以及安全性.方法 3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将不同剂量的5-FU缓释剂(400 mg,600 mg,800 mg及其以上)在术中按其肿瘤部位植入或撒入可能有淋巴结转移的区域和可疑亚临床肿瘤病灶区域.观察患者术后2周的不良反应,了解剂量和安全性的关系.结果术后2周连续观察患者未发现术中使用5-FU缓释剂对手术恢复有不良影响,也无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不同剂量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个别剂量达到1 000 mg.结论结直肠癌术中植入5-FU缓释剂对结直肠癌的化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总页数】3页(P111-113)【作者】魏忠;傅斌生;赵旭辉;戴寅;谢钊【作者单位】230031,合肥,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分院)普外科;230031,合肥,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分院)普外科;230031,合肥,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分院)普外科;230031,合肥,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分院)普外科;230031,合肥,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分院)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腹腔镜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J], 刘坤2.多西紫杉醇/顺铂/5-氟脲嘧啶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J], 赵冰;王建生;任宏3.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对结直肠癌化疗的安全性研究 [J], 吴崇杰;余雄;万焱华;叶琳4.环磷酰胺5-氟脲嘧啶和表阿霉素联合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J], 吴瑛琦5.术中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术野5-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预防进展期胃癌术后肝脏转移及局部复发的疗效研究 [J], 吴江;陈海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是长效缓释抗肿瘤制剂,临床上经皮穿刺和术中给药,药物直接达到肿瘤局部区域。

由于其独特的给药方法,可实现局部区域的肿瘤靶向治疗,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血药浓度低(仅为常规化疗数1/10)[1],不良反应小,故临床开始试用此药进行广泛给药方式和适应证的探讨[2~5 ]。

我院承担了吉林市科委胃肠道肿瘤患者根治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研究课题,发现该制剂及此种给药方式(术中植入区域性化疗)可大幅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对作用时间之积分AUC,从而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试药与仪器: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商品名:中人氟安,规格每瓶0.1 g,芜湖中人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345、批号20070625。

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600型四元梯度泵,Waters2487型紫外光度检测器,Waters Spherisorb C18柱,USA-WORTERS公司产。

2 临床及药动学试验资料及方法
2.1 病例选择选择我院普通外科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胃癌及大肠癌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36~73岁,平均48.5岁;病种分布:胃癌16例,结肠癌10例(其中1例为乙状结肠癌术后复发),直肠癌14例;病理类型:中分化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12例,黏液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4例。

2.2 给药方法患者采取根治性手术方式,切除肿瘤及清除所属区域淋巴结,在仔细探查的基础上根据肿瘤分期,在手术结束关腹前,分多点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总植入量400~800 mg:①常规行胃、贲门癌根治术,将缓释氟尿嘧啶每点植入50~100 mg植入到可能发生转移的区域,在无法进行局部植入的区域,将植入剂均匀地撒在其上。

②常规行大肠癌根治术,将缓释氟尿嘧啶400~800 mg植入到可能发生转移的区域,直肠癌患者植于骨盆侧壁侧韧带附着处、膀胱侧间隙、闭孔血管周围、髂血管周围、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及腹主动脉周围组织内;结肠癌患者植入手术创面、肠系膜根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软组织内及肝、十二指肠韧带浆膜下。

③一般每一植药点植药不超过150 mg,为避免影响吻合口的愈合,要求植入的药物距吻合口≥3 cm,术后每周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2.3 血样采集方法全部患者分别于植药前24 h和植药后2、8 h及1、3、5、7、10、15、20、25和30 d时抽取外周静脉血2.5 ml,以抗凝试管采集受试患者外周血,1 h内分离出血浆,于10 ml具塞试管内,-5℃以下保存,48 h内送实验室处理。

2.4 血样处理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3 结果
3.1 HPLC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验证指标
取空白血浆0.5 ml 10份,各置10 ml具塞试管中,加入适量氟尿嘧啶对照品溶液,配制低、高浓度(0.10-2.0 μg/ml)含氟尿嘧啶的模拟血浆样品。

再按HPLC 法处理及测定。

得低浓度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2.02%,日内RSD为3.2%;高浓度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6.52%,日内RSD为4.5%。

另于5个工作日,各取空白血浆0.5 ml 1份,各置10 ml具塞试管中,加入适量氟尿嘧啶对照品溶液,配制含氟尿嘧啶浓度为0.50 μg/ml的模拟血浆样品。

再按HPLC法处理及测定。

得各日样品的测定值分别为0.45、0.48、0.46、0.52、0.44 μg/ml,日间RSD为6.7%。

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

3.2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
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2 h后人体外周血中即可测到浓度均约0.12 μg/ml的氟尿嘧啶,约72 h血药浓度达到峰值,平均约为(0.56±0.23) μg/ml,随着时间的推移,血药浓度缓慢下降并持续维持0.1 μg/ml有效浓度约20 d[7]。

外周血药浓度及药时曲线变化见图1。

4 讨论
缓释制剂具有独特的长效特征和小的波动系数:药物在体内迅速达到有效浓度,然后血药浓度维持治疗水平;有效血药浓度时间延长,在体内保持较平稳的血药浓度水平。

这种给药方式使全身正常细胞药量负荷很少,从而将氟尿嘧啶的毒性控制在最小范围。

其意义在于及时杀灭腹腔内残留微小病灶或腹腔内脱落之癌细胞,起到预防或推迟肿瘤复发的作用[8、9]。

植药结果显示患者耐受性好, 植药后3周内无明显的全身、局部不良反应,多数患者经随访多数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有所提高。

40例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因此800 mg可以作为胃癌及大肠癌术中植入中人氟安的临床推荐剂量。

本组患者生存期有待进一步观察,但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及本实验给药方式,理论上可加大临床治疗期望。

此外,缓释氟尿嘧啶术中植入区域性化疗可大幅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对作用时间之积分AUC,进而提高疗效。

化学药物治疗肿瘤的疗效主要取决于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及维持有效浓度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临床用药须知》也指出氟尿嘧啶在类似的过程中作用时间越长“疗效愈好而毒副作用相应减轻”。

常规静脉滴注给药500 mg/m2(即约每人800 mg),其AUC仅约10 μg&#8226;h/ml仅相当于本研究的1/14[10]。

按临床要求,氟尿嘧啶的有效血药浓度为0.1 μg/ml,本试验中40例患者均从约2 h起,外周血循环即形成有效浓度,并持续约20 d,且植药后均未出现腹腔内出血、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
术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

由此可以推论: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安全可靠,且简单易行,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储成顶,成微,王世亮,等.缓释植入剂局部给药治疗系统的药动学模型.中国新药杂志,2004,13(7):613-616.
[2]万圣云,刘弋,王瑞祥,等.直肠黏膜下植入5-Fu缓释剂在大肠癌化疗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0):613-615.
[3]杜卫东.缓释型抗肿瘤药瘤内注射治疗实体肿瘤的研究进展.国外医药&#8226;外科学分册,2003,30(4):221-224.
[4]漆松涛,邱炳辉.手术切除联合间质缓释化疗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58-61.
[5]刘爱国,梅蔚德,许健健,等.缓释植入化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癌症进展杂志,2004,2(4):270-276.
[6]詹学斌,杨新庆,岳卫红.大肠癌术后的腹腔化疗.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1998,4(3):109-110.
[7]汤钊猷.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545-547.
[8]Fujimote S, Takahashi M, Kobayaski K, et al. Cytologic assessment of antitumor effects with gastric cancer with peritoneal metastasis. Cancer, 1992, 73:2203.
[9]梁寒,王殿昌,孙慧,等.活性炭吸附丝裂霉素C腹腔化疗的临床实验研究.中国肿瘤临床, 2000, 27 (12):897
[10]Fukamura T, UmenoT, JyozakiH. Study oftissue drug concentration of fluorinated pyrimidine anticancer drugs-comparison of 5DFUR and UFT.Gan ToKagaku Ryoho,1990, 17(9):1887-189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