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术中联合使用氟尿嘧啶缓释剂的疗效研究
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行氟尿嘧啶腹腔区域性量化缓释化疗的效果观察

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行氟尿嘧啶腹腔区域性量化缓释化疗的效果观察王正冬,周爱明,金根培(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03)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行氟尿嘧啶腹腔区域性量化缓释化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将82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植入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行标准根治手术,其中植入组于手术关腹前在瘤床、已侵犯组织的剥离面、淋巴清扫区域和血管根部以及肿瘤容易脱落的部位分多点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
观察两组肛门排气时间、伤口感染情况、引流量、吻合口漏及肠梗阻发生情况、住院时间、1a内局部复发情况。
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术后均无吻合口漏、肠梗阻发生,肛门排气时间、伤口感染率及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植入组每日引流量显著大于对照组,1a内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行腹腔区域性量化缓释化疗安全可靠,是预防结直肠癌局部复发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结直肠癌,进展期;区域性量化缓释化疗;氟尿嘧啶中图分类号:R735.37;R45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2-266X(2012)27-0084-02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进展期是指Dukes分期中的B期和C期,近年来其治愈率及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但5年生存率仅分别为70%、50%,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2008年1月 2010年12月,我们为40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于术中行氟尿嘧啶腹腔区域性量化缓释化疗,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同期收治的82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男56例,女26例;年龄(54.8ʃ6.5)岁。
其中结肠癌53例,直肠癌29例;Dukes B期45例,Dukes C期37例。
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植入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行标准根治手术,其中植入组在手术关腹前,将1000mg氟尿嘧啶植入剂量化均匀植入瘤床、已侵犯组织的剥离面、淋巴结清扫区域和血管根部,其中结肠癌患者植入癌床剥离面200mg、肠系膜根部100mg、肠系膜下动脉根部100 mg、肠系膜上动脉根部100mg、腹主动脉周围组织150mg、肝十二指肠韧带150mg、后腹膜盆腔内200 mg;直肠癌患者植入癌床剥离面200mg、骨盆侧韧带100mg、膀胱侧间隙100mg、闭孔血管周围100 mg、髂血管周围100mg、肠系膜下动脉根部100mg、腹主动脉周围组织150mg、肝十二指肠韧带150 mg。
奥沙利铂与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分析

奥沙利铂与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分析摘要: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选择和疗效评估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奥沙利铂和顺铂是结直肠癌治疗中常用的铂类药物,而5-氟尿嘧啶则是结直肠癌的常规化疗药物之一。
本文旨在对奥沙利铂与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疗效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引言结直肠癌是一种起源于结肠或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一直是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铂类药物和5-氟尿嘧啶则是其常用的化疗药物。
奥沙利铂和顺铂是铂类药物中常用的两种,它们分别通过与DNA结合抑制DNA合成,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凋亡。
5-氟尿嘧啶则是一种抑制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药物,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核酸代谢来发挥治疗作用。
奥沙利铂与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备受关注,因其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之一。
本文将对这一联合治疗方案的应用疗效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
二、奥沙利铂与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1. 药物治疗机制(1)奥沙利铂奥沙利铂是一种铂类化合物,通过与DNA结合形成DNA加成物,抑制DNA合成并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奥沙利铂主要用于结直肠癌、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2)顺铂顺铂也是一种铂类化合物,与奥沙利铂类似,通过与DNA结合抑制DNA合成,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顺铂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结直肠癌、卵巢癌和头颈部肿瘤等。
(3)5-氟尿嘧啶5-氟尿嘧啶是一种抗代谢药物,主要通过对胸苷酸合成的抑制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它是结直肠癌的常规化疗药物之一,通常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如奥沙利铂和顺铂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氟尿嘧啶替代治疗结直肠癌试验

氟尿嘧啶替代治疗结直肠癌试验结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氟尿嘧啶替代治疗方式的试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本文将介绍氟尿嘧啶替代治疗结直肠癌试验的相关研究进展、治疗机制及可能的前景。
结直肠癌是一种以结直肠粘膜上皮细胞为起源的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等,但对于晚期病例,治疗效果较差。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氟尿嘧啶是一种经典的化疗药物,常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
然而,长期使用氟尿嘧啶容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开始探索氟尿嘧啶的替代治疗方法。
目前,针对氟尿嘧啶替代治疗结直肠癌的试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研究者通过结合氟尿嘧啶与靶向药物,如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单抗)、靶向EGFR的药物(如曲妥珠单抗),以期提高治疗效果。
这些靶向药物可以阻断肿瘤血液供应,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从而增强氟尿嘧啶的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2. 免疫疗法的应用: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通过激活机体自身免疫应答来抑制肿瘤生长。
近年来,氟尿嘧啶与免疫疗法的联合应用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例如,通过将检查点抑制剂与氟尿嘧啶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免疫系统对结直肠癌的攻击力,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3.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特定基因导入到患者体内,以修复或增强肿瘤抑制基因的功能。
在氟尿嘧啶替代治疗结直肠癌的试验中,研究者将基因治疗与氟尿嘧啶联合应用,以提高对抗肿瘤的能力。
例如,研究者通过导入MTHFR基因,可以增强氟尿嘧啶的代谢,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总的来说,氟尿嘧啶替代治疗结直肠癌的试验主要集中在靶向药物联合治疗、免疫疗法的应用和基因治疗等方面。
尽管这些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目前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这些试验还处于早期阶段,尚需进一步的研究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对结直肠癌化疗的安全性研究

系膜 血管走 行 区域 , 面喷 洒生 物蛋 白胶 固定 ; 表 植入 本组 研 究对 象 为 20 06年 1月
范 围距 吻合 口至少 4 c 以上 , m 以避 免化 疗药物 对 吻
11 临床 资料 .
同时 注意 植入 药物 要均 匀 , 防 至 20 09年 1月 在 我 院外科 拟 行 手 术 的结 直 肠 癌 患 合 口的愈合 产 生影 响 , 者共 5 O例 ,u e 、 D k B C期 , 耐受手 术 及化 疗 , 能 家属 同 止 局 部药物 过量 。空 白对 照组 肿 瘤根 治术 后未 放 置 U缓 释剂 进行对 照 。 意 5一F U植 入 化疗 。按 性别 、 变部 位 、 ue病 理 5一F 病 Dk 14 观 察 指标 所 有 病 人 术 后 2周 连 续严 密 . 类 型进 行 配 对 , 进 行 分 组 , 表 1 并 见 。植 药 组 : 术 于
15 统 计 学 分 析 .
所 有数 据 均 用 均 数 ±标 准
差( ±s表 示 , 用 SS I. 件统 计 。计数 资料 ) 采 P SO 0软
做卡方或精确概率检验 , 计量资料做成组 t 检验 , 以 P< .5为差异 有统计 学意 义 。 00
2 结 果
1 2 药物 来 源 .
植 药 组 所 用 5一F U缓 释 剂 由
《 海南医学) mo年第 2 卷第 1 2 1 2期
H IA DC LJ U N L A N N ME I A O R A
・
临床 研 究 ・
术 中 局 部 植 入 氟 尿 嘧 啶 缓 释 剂 对 结 直 肠 癌 化 疗 的 安 全 性 研 究
吴 崇杰 , 余 雄 , 焱华 , 万 叶 琳 ( 江 市第一人 民 医院 , 九 江西 九 江 3 2 0 ) 30 0
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的影响

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的影响田小林;朱小宝;庞凌坤;戴凌;钟漓;王海鹏【摘要】目的观察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肿瘤抗原(CA199)的影响,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经根治手术切除的Dukes B-C期结直肠癌4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2例.治疗组:行根治性手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600-1000 mg,术后2周予以常规静脉化疗;对照组:术中未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术后2周予以同一方案化疗.所有病人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14天、第42天采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CEA、CA199.结果 (1)术前治疗组的CEA、CA199与对照组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术后第14天治疗组的上述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3)术后第42天治疗组的上述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与对照组基本相似(P>0.05);(4)治疗组的术后第14天CEA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能够提前降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水平,起到很好的化疗效应.【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0(021)024【总页数】3页(P14-16)【关键词】结直肠癌;氟尿嘧啶;CEA;CA199;术中缓释化疗【作者】田小林;朱小宝;庞凌坤;戴凌;钟漓;王海鹏【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结直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1],而且进展期结直肠癌的远期预后不理想,局部复发是导致结直肠癌预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老年结肠癌术后疗效的观察

相 比,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0 0 ) P> .5 。结论
低 术 后 复发 率 , 且并 不 增 加 手 术 风 险 及并 发 症 , 一 种 有 效 的治 疗 方 法 。 是
[ 关键 词] 结肠癌 ; 氟尿嘧 啶缓释剂 ; 局部复发 ; 远处转移
中 图分 类 号 :R 3 . 5 75 3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 6 22 1 2 1 )40 9 -3 17 -7 X(0 0 0 - 90 2
T e o s r e g o p s o e b iu l n r a e i e r u vv lr t n e u e i o a r c u e c n e h b e v u h w d a o v o sy ic e s n 2 y a s s r ia ae a d a r d c n l c l e r d s e c r
Re e r h n i pl ntng o - u o a i usa ne r la e t e e tl c lr c r nc s a c o m a i f5 Fl or ur c Is t i d- e e s o pr v n o a e ur e e o oon c r i om a n t l fc l a c n s i he o d
梁 冲 , 王跃 华 , 李增才 , 张
[ 摘要] 目的
斌, 王 轩 , 贾绍 昌
探讨术 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 ( 中人氟 安) 结肠 癌患者术后复发 、 对 转移及生 存
率 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 7 5例结肠癌患者进行根治术后 , 分为观察组 (5例 ) 术 中植人 中人氟 4 :
安 0 5 0 6 ; 照 组 (o例 ) 仅 进 行 根 治 术 , 进 行 任 何 化 疗 药 物 植 入 ; 组 术 后 处 理 相 同 。 结 .5~ .0g 对 3 : 未 两
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研究作者:于洋闫肃于艳波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08期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是长效缓释抗肿瘤制剂,临床上经皮穿刺和术中给药,药物直接达到肿瘤局部区域。
由于其独特的给药方法,可实现局部区域的肿瘤靶向治疗,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血药浓度低(仅为常规化疗数1/10)[1],不良反应小,故临床开始试用此药进行广泛给药方式和适应证的探讨[2~5 ]。
我院承担了吉林市科委胃肠道肿瘤患者根治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研究课题,发现该制剂及此种给药方式(术中植入区域性化疗)可大幅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对作用时间之积分AUC,从而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试药与仪器: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商品名:中人氟安,规格每瓶0.1 g,芜湖中人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345、批号20070625。
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600型四元梯度泵,Waters2487型紫外光度检测器,Waters Spherisorb C18柱,USA-WORTERS公司产。
2 临床及药动学试验资料及方法2.1 病例选择选择我院普通外科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胃癌及大肠癌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36~73岁,平均48.5岁;病种分布:胃癌16例,结肠癌10例(其中1例为乙状结肠癌术后复发),直肠癌14例;病理类型:中分化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12例,黏液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4例。
2.2 给药方法患者采取根治性手术方式,切除肿瘤及清除所属区域淋巴结,在仔细探查的基础上根据肿瘤分期,在手术结束关腹前,分多点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总植入量400~800 mg:①常规行胃、贲门癌根治术,将缓释氟尿嘧啶每点植入50~100 mg植入到可能发生转移的区域,在无法进行局部植入的区域,将植入剂均匀地撒在其上。
②常规行大肠癌根治术,将缓释氟尿嘧啶400~800 mg植入到可能发生转移的区域,直肠癌患者植于骨盆侧壁侧韧带附着处、膀胱侧间隙、闭孔血管周围、髂血管周围、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及腹主动脉周围组织内;结肠癌患者植入手术创面、肠系膜根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软组织内及肝、十二指肠韧带浆膜下。
胃肠道肿瘤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的临床研究

tsia crio r ad m yd i dit ru s te rae ru n 8 )a dtecnrl ru et l ac maweern o l i d ot go p : h et go p( 0 n o t o p(7 n n v e n wo t d h og z 1 0 .P t nsi tet ae ru ee e u ruaissa e e aesr ke nteic in n nteaj. 0 ) ai t n h etdgo prci df oo re uti drl s pi l o h io s do h da e r v l l n e n d ns a
d rn a to n e tn lc r i o a o e a i n u i g g s r i t si a a c n m p r to
Li h —we i S n,De g Z o g—n n,Me g Qi n h n a n n,YeKa —h a i u
摘 要 : 目 的 探 讨 氟尿 嘧 啶 缓释 剂 于 胃肠 道 肿 瘤 术 中应 用 的 临 床 效 果 。 方 法 10例 胃肠 道 肿 瘤 根 治( 、 期 ) 8 Ⅱ Ⅲ 手 术 患 者 随 机 分 成 治 疗 组 (0例 ) 对 照 组 (0 8 和 10例 ) 治疗 组 于术 中 手 术 创 面 血 管 旁 等 处 植 入 氟 尿 嘧 啶 缓 释 剂 。 对 照 组 于 , 术 中手 术 创 面 用 蒸 馏 水 冲 洗 。 结 果 治 疗 组 与 对 照组 在 骨髓 抑 制 、 肾功 能 异 常 、 疫 抑 制 、 口感 染 、 连 性肠 梗 阻、 肝 免 切 粘 腹 腔 内 出血 、 吻合 口瘘 、 学 性 腹 膜 炎 比 较 差 异 无 显著 性(P >0 0 ) 两组 1年 生 存 率 均 为 9 .O , 异 无 显 著 性 。 治 化 .5 , 49 % 差 疗 组 2年 生存 率 (3 4 %)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6 0 %) 治 疗 组 3年 生存 率 (7 7 % )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4 0 %) 2 3年 8 .0 明 6 .0 , 7 .0 明 5 .O , 、 生 存 率 比较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0 0 ) P .5 。结 论 胃肠 道 肿 瘤 术 中植 入 氟 尿 嘧 啶 缓 释 剂 可 以 明 显 提 高 患 者 生 存 率 , 一种 是 有效且毒副反应轻的腹腔化疗方法。 关 键 词 : 胃肠 肿 瘤 ; 氟尿 嘧 啶 ; 科 手 术 外 中 图分 类 号 :R 3 . ; 7 5 3 7 5 2 R 3 .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5 1 (0 0 0 0 1 8 7 2 1 )4—0 8 4 4—0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肠癌术中联合使用氟尿嘧啶缓释剂的疗效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术中联合使用氟尿嘧啶缓释剂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两年
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85例结肠癌患者进行根治术后,分为治疗组(45例):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0.55—0.60 g;对照组(40例):仅进行根治术;两组术后处理相同。
结果:治疗组的2年生存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远处
转移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
术后复发率,适合临床推广。
【关键词】结肠癌;氟尿嘧啶缓释剂;局部复发;远处转移
【中图分类号】R735.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185-02近年来,结肠癌发病率持续攀升,已占恶性肿瘤排行第3位 [1] ,死亡率已升至第5位[2]。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对结肠癌早规范、标准的根治性手术能给结直肠癌患者带来的生
存率近10数年来并没有明显突破,始终徘徊在50%~60%左右,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为肿
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为探讨减少结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新方法,我们将氟尿嘧啶缓释
剂(中人氟安)用于91例手术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组标准:(1)病变原发于结肠;(2)在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术;(3)有明确的病理学诊断;
(4)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7版分期标准,分
期为Ⅱ期和Ⅲ期的患者;(5)有完整的随访资料。
1.2 病例资料 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患者85例,男57例,女28例,
年龄49—82岁,平均63.8岁。
病理类型:高分化33例,中一低分化57例。
TNM分期:对
照组Ⅱ期10例,Ⅲ期35例;治疗组Ⅱ期9例,Ⅲ期31例。
两组病例术前均有肠镜诊断取
病理诊断,术前检查及术中探查均未发现肿瘤有肝脏及其他部位转移,术中证实患者均可行
根治性手术。
1.3 药物选择氟尿嘧啶缓释制剂(商品名:中人氟安,先声药业生产)。
该药以高分子聚
合物为缓释骨架,有效成分为5FU,该药在植入机体后采取渗透、扩散机制使5-Fu缓慢向周
围组织间质扩散,有效药物浓度扩散距离为3~10cm,其所含5一Fu可在l d时间内释放20%,5 d内释放50%,15 d内释放量>75%[3]。
1.4 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5例。
所有病例均行根治
性切除术,治疗组在与家属沟通并征得其同意后于手术创面撒入氟尿嘧啶缓释制剂0.55~0.60 g。
具体给药方法:手术结束后,大量蒸馏水冲洗腹腔,撒药创面冲洗干净后用纱布擦干,然后将氟尿嘧啶缓释制剂均匀地散布于给药部位,两植药点间距应大于4cm,药物不易
固定的部位,可用生物蛋白胶或降解纱布固定,而术中不易暴露但易复发的部位,用穿刺针
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制剂,具体用药剂量依次为:结肠血管根部250 mg、邻近腹膜150 mg、
肿瘤剥离面100—150 mg、吻合口周50 mg。
1.5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l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2周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两组均未出现吻合口瘘并发症,治疗组
4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两组病例中均无明显化学性腹膜炎、切口裂开感染、腹腔脓肿、肝肾功能异常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两组术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均
得到随访,行B超、CT或MRI检查,各期间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而远处转移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l。
表l术后两组生存率、复发率及转移率的比较[例(%)]
组别例数生存局部复发远处转移
治疗组 45 41 3 6
对照组 40 2910 5
X2值 5.0475.4940.013
P值 0.0250.0190.909
3 讨论
3.1 术中化疗的优势辅助化疗的目的是对那些手术前已经转移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系统
中的单个或小簇状癌细胞进行灭活。
在外科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后,体内的肿瘤负荷突然减少,此时机体内原本形成的宿主一肿瘤的稳态被打破,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可能会从G0期进入
增殖的G1期,倍增时间加快[4];同时,对化疗的敏感性也会增加,是化疗干预的一个有利
时期。
早在1983年Fisher的研究就表明。
在原发肿瘤术前或手术中进行化疗效果最佳[5]。
至于手术后辅助化疗的最佳干预时机,目前尚无相应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验证,但在一项
瑞典的临床试验中发现Ⅲ期结肠癌在手术8周之后才开始辅助化疗的患者,预后明显比那些
在8周内开始化疗的差。
这也许是因为人类多数癌瘤的体内倍增时间一般为2个月[6],超过
这个时间再干预,体内的癌细胞已经增殖了l倍,效果自然就差。
因此,目前的共识是化疗
应在术后患者体力状况恢复以后尽快开始。
术中化疗正是抓住这个时间窗,在第一时间给体
内残留的癌细胞进行灭活,该处理并不影响手术的恢复及术后的进一步辅助化疗。
3.2 5FU的药物代谢特点使其有不足之处腹腔化疗的临床疗效已经在众多的晚期消化道
恶性肿瘤患者中得到体现。
所以说,腹腔也是一个理想的化疗给药部位。
而5一Fu则是胃
肠癌化疗的经典药物,可是,5-Fu的半衰期非常短,静脉给药时约为8一12min,而腹腔内
给药的半衰期也仅为3.8 h左右[7]。
显然,腹腔行常规化疗的药物半衰期是达不到理想治疗疗效的,因此,腹腔化疗需要多次重复进行,临床不但使用极不方便,多次腹腔灌注化疗还
容易形成器官粘连,甚至导致肠梗阻的发生。
这样,使用半衰期更长的化疗药物成为一个追
求目标,而缓释化疗就是其中之一。
3.3 氟尿嘧啶缓释剂的优点本研究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由药物与具有缓释作用的
医用辅料制成,能够缓慢、恒速、持续、稳定地释放,在瘤床及周围毗邻组织形成较高的有
效抑瘤浓度,已在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8]。
它具有腹腔内直接高浓度作用、能提高门静脉血
液和肝脏组织中化疗药物浓度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两大优势:①长效抑制肿瘤,中人氟安中
氟尿嘧啶药物成分在肿瘤部位缓慢释放可达15 d以上,明显延长药物腹腔内、门静脉血液中
作用时间;②缓控释作用,由于辅料的阻滞,药物释放可呈零级或一级释放,能在靶点病灶
的区域药物浓度达到最大,而总的给药量限制到最小,所以几乎无全身毒副作用。
本研究表示,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无明显免疫、骨髓抑制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局部复发率明
显低于对照组,提高患者生存率,且并不增加手术风险及并发症,与文献相符[9]。
远处转移
率在本研究中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随访时间不够长有关,有待继续长期随访,以便做
出更准确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郑荣寿,张思维,吴良有,等.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8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中国肿瘤,2012,2l:6—17.
[3]刘会波,王仁友,许健健等.间质化疗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国肿瘤,2005.14:174-177.
[4]Radinsky R, Aukerman SL, Fider IJ. The heterogeneous nature of metastatic neoplasms:relevance to biotherapy. In Oldham RK:Principles of Cancer Biotherapy. 3rd ed. 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ing,1998:16.
[5]Glimelius B, Cedermark B, Dahl O, et al.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colorectal cancer:joint analyses of randomized trials by the Nordic Gastrointestinal Tumour Adjuvant Therapy Group. Eur J Cancer, 2003, 1:S318.
[6]Chau I, Norman AR, Cunningham D et al. A randomized comparison between 6 months of bolus fluorourancil/leucovorin and 12 weeks of protracted venous infusion fluorouracil as adjuvant treatment in colorectal cancer.Ann Oncol, 2005, 16:549-557.
[7]韩晓燕,王洪波,连建学,等.5-氟尿嘧啶不同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国新药杂志,1999,8:20-23.
[8]盂强,盂荣贵,崔龙.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状态对淋巴化疗和区域缓释化疗药物聚积浓度的影响.消化外科,2006,5(5):308-310.
[9]刘华顶,王世亮,武四化,等.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治疗大肠癌临床研究.腹部外科,2007,18(3):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