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医“三大因素”
浅谈传统医学中的藏医药学

浅谈传统医学中的藏医药学摘要:藏医药学是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藏医药学的存在,仿佛一颗明珠。
藏族人们凭借自己智慧的力量,结合时代积累流传下来的经验,依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对抗恶劣环境和疾病,为藏医药学的起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且藏医药学对疾病治疗方法独特,疗效显著、制药工艺规范、理论知识完善、文献资料丰富等特点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认可,也在世界传统医学之中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传统医学;藏医药;地位1藏医药学的起源和发展藏医药学属于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医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之为“甘露宝瓶”,在传统医学中,作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藏医药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发现的最早关于藏医的文物距今已有三千九百多年,可见其历史之久。
在很早以前,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加之病原菌的侵入,很多人都受到了疾病的侵袭,人们为了对抗疾病,使种族能够得以延续,就开始慢慢学习掌握一些简易的医疗技术和药物使用方法。
《四部医典》作为藏医药学体系中代表性最为全面的一本著作,其涉及的医学面非常广泛,涵盖的基础理论非常多,实用性极强。
《四部医典》里包含的内容有藏医里关于胚胎的知识,包含有对生理进行解剖的相关知识,有饮食在人体健康中所发挥的作用知识,藏医所使用的药物相关的作用知识,还包含临床上出现的各种疾病的具体内容,包括疾病发生的机理,如何对疾病进行诊断,以及采取何种方式和何种药物可以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等各方面知识。
《四部医典》以藏族本土的医学理论作为基础,加之对其他民族医学理论和经验吸取,在临床实践中进行验证和提高,最终形成的一本著名的医药宝典。
《四部医典》不仅在藏民族医疗从业者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还对周边一些民族医药学如蒙古族、维吾尔族医学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2.藏医藏药具有的特色(1)藏医学基础理论在藏医中存在着“三大因素”,这三大因素是使人体得以形成,得以维持和最终消亡的基本因素,这“三大因素”是以“五大源”为基础,而世间万物都是由这五大源形成。
浅谈藏医日常起居养生

浅谈藏医日常起居养生我们在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健康长寿的愿望.为达成这个愿望,应该坚持和发展有益生命的因素,减少和禁止有害生命的因素,这是获得健康长寿的基本准则。
而藏医学告诉我们,最简单最有效的长寿诀窍,就是要注意日常起居。
日常起居就是健康长寿的决窍。
健康的时候,我们通过正确的起居来预防疾病,生病的时候,正确的起居行为本生就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在藏医养生学中,有日常起居话养生、明白饮食益养生、善用藏药助养生、精神修持求养生等,其中起居养生是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的重要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季节养生,日常养生以及正法养生。
日常起居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正确的起居行为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也是配合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
因此,藏医特别强调日常行为中的养生之道。
一时令养生首先,日常行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顺应季节变化,作出适当的调节。
由于西藏冬夏长、春秋短的特殊气候环境,藏历中以两个月为一季,将一年分为六个季节,分别是初冬、隆冬、春季、盛夏、季夏和秋季。
藏医认为,每进入一个季节后,人体内的三因素都会发生变化,引起三因失调。
因此,每个季节都各有其养生的原则。
初冬起居初冬季节是指藏历的十月和十一月。
这个季节天气寒冷,毛孔闭合,因此人体内部的热量开始积聚,新陈代谢加快。
这就需要进食大量的食物以补充能量,如果食物摄入量不足的话,就会导致体质减弱。
适宜采取以下措施:1.尽量选择含有甘、酸、咸三味较多的食物来食用。
2.常喝肉汤,多吃酥油、乳制品等油脂含量较高的食品,经常用芝麻油涂抹全身。
3.注意御寒,穿保暖的衣服,多晒太阳,多烤火,多热敷,选择阳光充足的房屋居住。
隆冬起居隆冬季节是指藏历的十二月和一月。
这个季节天气更加寒冷,要依照初冬季节的养生方法,更加小心地保养。
可以适当增加油腻食品,多在体内积蓄培根。
春季起居春季是指藏历的二月和三月。
这时阳光温和,天气转暖,人体表面的毛孔也开始张开,体内的热能逐渐散失,因此培根病比较容易发作。
谈谈藏医药学基础理论

谈谈藏医药学基础理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藏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也是世界传统医学中具有显著代表的卓越的民族医药学,它是在高度总结藏民族本土医学的基础上,由历代先辈历经千辛万苦,充分吸收和借鉴其它兄弟民族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先进医学理论和医疗经验而形成的藏民族博大精深的智慧结晶。
藏医药学以“五大源”、“三大基本因素”学为其基本理论,以严谨独特的理论体系与科学实用的临床疗效为其实践保证,在为人类健康造福的崇高事业中不断发展进步。
藏医有自己系统而完整的理论,在这些理论中,三因素理论(又称三因学说)是它的核心内容之一。
藏医学认为,隆、赤巴、培根(藏语译音)这三种因素,是构成人体并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及其能量的基础。
其中隆是主导人体全身机能活动的一种动力,具有“气”的性质;赤巴是主导人体热能的一种因素,具有“火”的性质;培根与人体水液的物质保持密切联系,具有“水”和“土”的性质。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三因素在人体内保持着协调和平衡,因而它是生理性的;一旦三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过于亢盛或衰微的情况时,则出现隆的病态、赤巴的病态、培根的病态,它们又变成了病理性的东西,治疗上就需要对三者进行调整,使其恢复到原来的协调状态达到健康的水平。
依据三因素不同的生理机能和存在的部位,各自又有五种不同的隆、赤巴和培根。
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既具有各自不同的具体属性,又具有共同的特性。
藏族医药学理论是解释人体和疾病同体外所显示的症状的一种信息学,不是表述物质机体和器官功能如何形成的理论。
比如只能将下泄隆理解为司理大小便和精血的排泄与控制、司理胎儿分娩等方面的机体运动共同现象,实际上不存在下泄隆这种器官或组织。
一、藏医理论的信息学性质我们将与藏族医药理论相关的症象称之为表象信息,将实体与症象间的关系称之为表象关系,故藏医理论可认为是统率表象信息和表象关系的一个巨大信息系统。
藏医学的基础理论

藏医学的基础理论藏医学具有独到的理论体系,一般而言,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胚胎学说关于人体胚胎发育,早在公元7世纪,藏医学就开始了研究,《四部医典》中详细记述了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五部遗教》之一的《洛本嘎唐》则认为人体胚胎发育要经过鱼期、龟期和猪期三个不同的阶段。
三因学说藏医把人体的生理功能概括为"隆"(指气、风)、"赤巴"(指火)、"培根"(指粘液)三大因素。
"隆"在人体中的功能是维持生命、气血运行、肢体的活动和分解食物等,基本分为五种;即:"持命隆"、"下泄隆"、"上行隆"、"平住隆"和"通行隆"。
"赤巴"在人体内的功能是产生和调节体温、保持气色,生智慧、助消化等,也分为五种,即:"消化赤巴"、"容光赤巴"、"行动赤巴"、"视力赤巴"和"增色赤巴"。
"培根"在人体内的功能是提供营养、长脂肪、调皮肤、正常睡眠等,"培根"也分为五种,即:"根基培根"、"研磨培根"、"尝味培根"、"餍足培根"和"粘合培根"。
藏医认为,以上三种因素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根本,组成人体的七种物质,即饮食的精微及血、肉、脂、骨、髓、精都是通过这三个因素联系在一起的,从而构成了人体有机的整体。
因此,如果这三个因素能在人体内维持平衡,正常的运转,人体就会处于正常而健康的状态,反之,就会产生各种疾病。
解剖及生理藏医学对人体的构造有较具体和深入的了解,在世界各种传统医学体系之中,藏医对生理学的研究可以说是最先进的。
藏医文化传统

藏医文化传统
藏医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是藏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西藏,藏医被视为一
种宝贵的传统医学,其治疗方法和药物都是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和总结,被视为治疗各种疾病的有效手段。
藏医文化传统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藏医理论认为人
体是由五大元素组成的,即金、木、水、火、土。
当这些元素失衡时,人体就会出现疾病。
因此,藏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调理五大元素来恢复身体的平衡。
这种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的观点有所不同,但在实践中却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此外,藏医还注重草药的应用。
藏区植被丰富,有着大量的草药资源,而藏医
师们则擅长运用这些草药来治疗疾病。
他们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精心配制药方,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些草药大多是在当地采摘的,经过炮制后,具有很好的药效。
藏医文化传统不仅在医学上有着独特之处,也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藏医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这种传承方式保证了藏医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藏医师们通过口头传授和实践操作,将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后人,使得这一宝贵的医学遗产得以传承下去。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藏医文化传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些年轻人对藏医不感兴趣,传承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藏医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宝贵的医学遗产得以延续下去,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同时,也应当尊重和保护不同民族的医学文化,促进各种医学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人类的医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藏医对高原病的认识

浅谈藏医对高原病的认识摘要:随着高原医学科学研究的深入,藏医在高原病的研究、诊断、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讲述藏医对高原病的总体和常见病的认识,按病机和症状从饮食、起居、药物、外治四方面给出具体的治疗。
关键词:藏医;高原病1藏医对高原病的总体认识高原病主要发生于移居高原者,其主要致病因素是低氧。
西医将高原病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包括急性轻型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后者包括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高原衰退症、高原血压异常症及慢性高山病等。
在藏医医学著作中早在10IN)多年前就有对“多血症”病因及诊断的记录,即民间所谓的“蜡毒”,老百姓也能讲述它的症状以及一些简便的治疗方法,当时人们就意识到人从平原走向高原时就有一定身体上的反应。
《四部医典》将多血病列为“培根木布”病类中,直接的诱因是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即任何高原病的产生,无一不是人体自身不适应高原环境而表现出来的三大因素、七大物质功能失调造成的。
2藏医对各种不同高原病的认识依据移居人群在高原停留的时间长短,及各个高原病的不同阶段,临床上的表现亦不同,现仅就有代表性的高原常见病作一简单介绍。
2.1急性轻型高原病:急性轻型高原病是人体由平原或较低海拔地区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头疼、心悸、气短等急性缺氧表现。
藏医学认为急性轻型高原病是人体进入高原后,三大因素中隆、培根受到影响干扰,生理状态失衡。
临床表现:头疼、头晕、头昏、咳嗽暗哑、呕吐、流鼻血、浮肿、气血上壅、水土不适、心率加快,甚至昏倒或神志不清。
2.1.1饮食防治:禁忌辛酸饮食、葱蒜、陈旧变质饮食、烧糊燎焦的食品,尤其是陈旧绵羊肉。
禁忌吸烟饮酒,宜进食性凉、轻的饮食。
也可喝红景天饮料等。
起居防治:防止吸入灰尘,防止浓烟熏呛,起居方面注意适当的休息,多呆在清静或干净之处吸新鲜空气静养,体弱和老人要求多散步,禁忌骑马射箭等使身体和合紊乱的剧烈活动和劳累。
简述藏医学中的几大基本理论观点

中 国民族 医药 杂志
6 9
峨
简述藏 医学 中的几大基本理论观点
让 坚
( 四 川 省 阿 坝 州 藏 医院 , 四川 马 尔康
6 2 4 0 0 0 )
摘
要: 藏 医学是 一门具有 以三因学为基 , 从 阴阳五行而入 , 讲 究天人合 一、 人 与 自然和谐发展 的 东方文化特 性 ; 也具 系统
是藏医生理 、 病理学 的理论基础 。 2 “ 三毒” 学
三毒 即贪婪 、 嗔怒 、 痴愚 , 是五境 ( 即五官 ) 对 自然事物
藏医学《 论述部》 中: “ 内乱所生症候 显杂状 , 繁而数多 痛楚刺躯体 , 细述每症 每状不 能及 , 故 而病症会 因此结 述 ,
诸病总因归结唯有一 , 未知无我之理 陷无 明, 似 如飞禽虽 在
( 液) ; 七大物质 基础 , 即饮食 精 微、 血、 肉、 脂肪 、 骨、 骨髓、 精; 3种排泄物 , 即大便 、 小便 、 汗。三大 因素支配着七 大物
因为滞 留各种相而产生的执著 , 这些执著覆盖 了真如本性 。
气、 风属性 , 主要行 于脑髓 、 心、 肺、 骨骼 等 。主导人体 活动
的动力 , 司呼吸 、 循环、 感觉 、 运 动等 。“ 赤 巴” 即具有 火 的
想要永久脱 离身 心 的疾 病 , 必 须领 悟缘 起 性 空 , 所谓“ 缘
的东西 , 一切都是 因缘 和合 所生起 。所谓 “ 性空 ” , 就是 说 :
因缘和合所 生起的假有 , 本性是空 的 ; 如果 自性不空 , 则不
体在正 常的生理状 态下 , 三因虽然 温凉各异 , 各司其 职 , 但 三者之 间并 非孤 立相悖 , 而是 相互 之 间相生 相克 , 相 互依 存, 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藏医学理论基础

藏医学理论基础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据史料记载,具有三千九百多年的历史。
早在远古时代,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先民同长期生活劳动生产过程和与大自然作斗争中逐步认识到了一些植物和矿物的性能及其用于治疗的经验;在狩猎过程中,又逐渐知道了一些动物的药理作用,从而产生了藏医药学。
因此藏医的形成和发展带有强烈的地域性,藏医学还受到藏传佛教的熏染,并吸收了汉族医学的内容,同时也受到古印度吠陀医学、古阿拉伯医学的影响。
藏医的理论体系以"五源",是指土、水、火、风、空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药理、诊断、治疗、养生等现象,是藏医学理论的核心。
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三大因素、(龙、赤巴、培根);七大物质和三种排泄物。
其中三大因素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也是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量和基础。
“龙”具有其的性质,是推动人体生命机能的动力,与生命活动的一切机能密切相关;“赤巴”具有火热的性质,是负责人体内脏腑机能活动的一种因素,也是一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火或热量,不是病理上的火邪不同。
“培根”具有水和土的性质,与人体内津液、粘液及其他水液的物质和机能保持密切的关系。
七大物质基础,即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三种排泄物,即小便、大便、汗。
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的运动变化。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上述三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保持着相互协调和平衡,当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过于兴盛或衰微的情况时,则变成了病理性的东西,而出现隆病、赤巴病和培根病,治疗上就需要对三者进行调整,使其恢复到协调状态。
龙、赤巴、培根各有自己的特点,各有自己的功能,但它们之间并非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而是互不依存、互相制约的。
藏医认为,人体有360块骨头,其中脊椎骨28块,胁骨24块,牙齿32颗,四肢大关节有12个,小关节有210处,韧带16处,头有21000根,汗毛孔有1100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依 据三 因素不 同 的生理 机能和 存在 的部位 , 自又 有 . 各 五种不 同的隆 , 巴 和培根 。它们 互相 依存 。互相 制 约 , 赤 既
具 有 各 自不 同 的具 体 属 性 , 又具 有 共 同 的 特 性 。 隆 : 有 糙 , , , , , 这 6种 性 质 。 “ ” 特 点 具 轻 寒 微 硬 动 糙 的 是性情急躁 , 舌苔 厚 而 明显 , 肤粗 糙 ; 轻 ” 身体 动 作 敏 皮 “ 指 捷, 性情 易变 ;寒 ” “ 指喜欢就火 向阳 , 避寒就 温 , 食物喜 热 , 喜 欢 温 水 热 水 ; 微 ” 随 处 可 到 , 孔 不 入 之 意 ; 硬 ” 指 易 “ 指 无 “ 则 卷聚成形 , 如易生痞块 、 硬不 易下泻 等 。“ 是扇 形而 数 腹 动” 变、 既隆 、 赤巴 、 根型。凡是隆型 的人都是具 有这 些性格 和 培 脾气特性 。 12 赤 巴 : 有 腻 、 、 、 、 、 、 等 7种 性 质 。其 中 . 具 锐 热 轻 臭 泻 湿 的“ ” 皮肤油 腻分 泌较 多 ;锐 ” 性 情暴 躁 , 病 多急 , 腻 指 “ 指 发 患肿块时一般较易化脓 ;热 ” “ 指发病多 为热 性 , 凉食 冷饮 ; 喜
浅 谈 藏 医“ 大 因素 " 三
曲 科
果洛 84 0 10 0 青 海省玛沁县雪山乡卫生 院, 青海
【、 隆、 培根 ( 藏语译音 ) 三大因素是构成人体组成 部分 , 这 并进 行生命活 动的物质及 其能量 的基 础 , 也是进行
生命 活动中不 可缺少 的一种动力。 【 关键词 】 藏医 ; 三大 因素 ; ; 巴; 隆 赤 培根 【 中图分类号 】 2 R9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 号】0 7— 5 7 2 1 )9一 0 7 O 10 8 1 ( 0 0 l o 0 一 l
藏 医 学 大 概 有 30 0 0多 年 的 历 史 , 是 藏 族 人 民 长 期 与 它 各种疾病进行 斗争 积累 起来 的经 验 总结。这个 医学具 有风 格 独 特 , 色 鲜 明 , 论 完 整 , 践 丰 富 , 调 整 体 观 念 , 应 特 理 实 强 适 高原环境 , 疗效 突 出 , 一种科 学 的 医学体 系 。千 百年 历史 使 变革 中曾为高原民族 的身 心健 康和 社会 发展 做 出了不 可磨 灭 的贡献 。借 此笔者想简单 的介 绍“ 三大 因素” 而很 多患者 , 带来健康 。 1 “ 大 因素 ” 生 理 功 能 及 分 类 。 三 的 世界 文化 宝库 中的藏 医有 自己系统完 整 的理论 , 在这些 理论 中 , 三大 因素理论 事 它 的核心 内容 之一 。藏医学 认 为 , 隆、 巴、 赤 培根 ( 藏语译音 ) 三大因素是构成人 体组成部分 , 这 并进行生命活 动的物质及其能量 的基 础 , 也是进 行生命 活动 中不可缺少 的一种 动力 , 隆具有“ ” 气 的性质为培根 与人体水 液 的物质保持 密切联 系 , 巴是 主导人 体热 能 的一种 因素 , 赤 具有 “ ” 火 的性质 。在正 常的生理状态下 , 因素在人体 内保 三 持着协调和平衡 。因而 它是 生理性 的 , 如果 任何 一个 因素或 几个 因素 由于某种 原因而出现过 于亢 盛火 衰微 ( 不协调 或失 调平衡 ) 的情 况时 , 出现 隆的病 态 , 巴德 病态 , 根 的病 则 赤 培 态 。它们又变成 了病理 性的东西 , 治疗上 就需要 对三者进 行 调整 , 使其恢 复到原来 的宣统状 态达到健康 的水 平。
其隆 , 为遍 行隆 、 译 土色隆 , 译为下 行隆 , 酯年木 隆 、 为火隆 译 等共 五种隆 。赤 巴也 同样有 五种不 同的赤 巴、 久吉赤 巴 、 即: 译 为能 消化 , 当久赤 巴、 为变色赤 巴 , 译 珠吉 赤 巴、 为能作 译 赤巴 、 朵赛赤 巴 、 译为 明色赤 巴等共有 五种赤 巴, 培根 也同样 有五种不 同的培根 即 , 根典 吉 、 为依 培根 、 培 译 培根涅 吉 、 译 为能化培 根 , 培根 良吉 、 为能味 培根 , 译 培根 次木吉 、 为能 译 足培 根 , 培根觉 吉 , 译为能合培根 共有五种 培根 , 三大 因素总 共有 十五种的具体 内容 , 根据其不 同的生理机 能和存在 的部 位 以及它们的性质所决定 , 在健康 的生 命活动 中有不 同的功 能 , 生 病 时 也 有 着 不 同 的反 应 。 发 2 疾 病 的治 疗 原 则 和 方 法 藏医学理论 认 为一切 疾病 的起 因有 内 因和外 因两种 因 素。内因是隆 、 巴、 赤 培根 三大 因素失 调。外因是起 居失 常 , 生 活 不 当及 环 境 变 化 等 。疾 病 种 类 甚 多 , 归 纳 起 来 可 分 为 但 热性病与寒性病两 大类 。隆病 、 培根病 及慢性病 一般属 于寒 性 病 ; 巴病 、 病 及 急 性 病 一 般 属 于 热 性 病 。因 而 医生 诊 病 赤 血 主方时必须根据 “ 寒者 温之 , 热者寒之” 的原则 , 即寒性 病以温 或热性药物来治疗 , 热性病则 以凉或寒性 药物来治疗 , 这是 主 要 的治疗原则。此外 , 根据不 同情况还有具体 原则 , 如单 一病 种要用主药治疗 ; 两种 病并发 , 要先选 其主要病 治疗 ; 大病 或 重病 以药物治 疗为 主 ; 病轻 病 以调养 为 主, 小 以药物 治疗 为 辅; 久病不愈要考虑诊 断是否正确 , 用药是否有误 等等 。 在治疗方 法上 , 内治和 外治 。内治 以 内服药 为 主 , 分 辅 佐 以 营养 。服 用 营 养 药 品 时 , 须 根 据 病 情 轻 重 , 的 性 质 , 必 病
一
一
罨( 热敷 与冷敷 ) 药熏 、 、 穿刺、 药浴等 多种方 法。 藏族是 中国具有 悠久 历史 和灿 烂文 化 的民族之 一 。大 量 的 出土 文 物 和藏 文 文 献 记 载 证 明 , 在 数 万 年 前 , 藏 高 远 青 原就有人类活动 。在青 藏高原上的藏族 人 民, 同各兄 弟 民族 起 , 同 创 造 了辉 煌 灿 烂 的 中 华 民族 文 化 。藏 医学 是 中华 共 民族 医学宝库 的一 部分 , 也是 世 界传 统 医学 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从整体而 言 , 因素 理论 是它 的核 心 内容 , 贯穿 于藏 三 它 医的整个 理论 之 中, 、 巴、 隆 赤 培根三 者 , 是存在 于人体 内 的 三大 因素 , 为藏医学 的理论基础 。这 三大 因素支配着 七大物 质基础 ( 饮食 精微 、 、 、 肪 、 、 血 肉 脂 骨 骨髓 、 精液 ) 和三种 排泄 ( 大便 、 小便 、 ) 汗 的运动变化 。在 一定条件下 , 、 巴、 隆 赤 培根 保持相互协调 , 维持人 体正 常 的生理 活 动 , 其 中之一 偏盛 若 或 偏 衰 而 失 调 , 衡 破 坏 就 会 产 生 疾 病 。 因 此 三 因素 理 论 不 平 仅仅是一种医学理论 , 而且是一种生 命科学 与思维科 学相结 合 的 理 论 体 系 。我 们 应 该 进 一 步 挖 掘 和 开 发 它 对 人 类 的 使 用价值 。
病 情 多 有 以上 这 些 特 性 。 13 培 根 : 特 性 为 腻 、 、 、 、 、 、 等。这 里 的 . 其 凉 重 钝 稳 柔 粘 “ 指粘 腻而带有油性 , 腻” 如舌苔 腻滑 , 泄物也 多粘 腻而有 排
油质之感 ; 凉” “ 为身 常凉 , 因而喜 湿食 热饮 ; 重 ” “ 指身 体 重 浊, 行动懒慢 , 不喜活 动 , 病病情 一般 也较 重 ; 钝 ” 发病 患 “ 指
选 择 相 应 的滋 补 药 品 或 食 物 , 目的 是 补 虚 除 弱 , 正 祛 邪 。 其 扶 在外治方 面 , 放 血疗 法 、 摩 、 身 、 灸 与艾 灸 、 罐 、 有 按 擦 火 拔 敷
“ 是指得病 较 易治 , 松 ; 臭 ” 轻” 轻 “ 指身 体多 汗臭 , 便 多 而 小 浓臭 ; 泻” “ 指食 不消 化易 发生 腹泻 ; 湿 ” 常有 水 湿痰 液 , “ 指 易泻泄 , 出现肿 湿的病症 。凡是赤 巴型 的人 , 易 其性格 , 病 患
一
参 考 文献
[] 1 宇托 ・ 元旦 贡布 .四部医典[ . M] 西藏人民出版社 ,90 18 . [] 2 帝玛 ・ 丹增彭措 .晶珠本草[ ] J .四川甘孜州藏 医院,9 1 18 .
[] 3 桑丹 . 医史概论 [ .中国藏学出版社 , 0 . 藏 M] 2 2 0
( 稿 日期 :0 0 6 5 收 21..)
般较慢 , 为较 成他病 ;稳 ” 病情 不易 产 生突 变 ; 柔 ” 不 “ 指 “ 指舌苔 较薄 , 皮肤润 而嫩柔 , 疼痛 一般也轻微 ; 粘 ” 排泄物 “ 指 般 多有粘腻润滑之感 。凡是培 根型 的人 , 性格多 有这些 其 特 点。其所患病症也多有这类性 质。 每个因素具体又分五个 方面的 内容 , 比如隆又有 五种不 同的隆即索 增隆 、 为维命 隆 、 译 精吉 隆 、 为上 行隆 、 合不 译 小
民 镤 医 菊
Et n me i i e a d h o d c n n Et n p a ma y h ohr c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jun lo tnm dcn n tnp amay hn s o ra fe o e i e ad eh oh r c h i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