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医-三大因素-

合集下载

藏医三因学初探

藏医三因学初探

藏医三因学初探藏族医药学具有二千连年的悠长历史,是祖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份。

藏医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方式,在人类医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而藏医三因学是藏医的理论基础。

至今我国医学界对此尚无系统研究,更谈不上吩其多学科,多角度的探讨.但这项工作又是当前研究藏族医学时必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试图就藏医三因做一初步的探讨,祈请识者指正。

一、三因学的大体概念三因学说是藏族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它普遍地应用于生理、病理、诊断、医治、遗传等方面。

藏医三因学有它自己的形成和进展进程,弄清其演变情形,关于正确明白得它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三因学说产生在吐蕃时期,是在“万物本源于气”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

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水平的低下,人们关于自然界的转变无法正确明白得,就产生了原始宗教,显现了藏族的原始苯教。

到了吐蕃时期人们慢慢意识到人的生命与气体的紧密关系,“气为命之本”(《五部遗教》)。

由人身推及到世界万物的产生,苯教创世篇中‘世界之最,始为气”气是一切生命之本,是生命发生和进展的源泉。

这种万物本源于气的学说是原始藏族的唯物哲学。

吐蕃时期由于生产水平和生活实践的提高和丰硕。

熟悉到单一和孤立的东西不可能转变和进展。

从而动摇了万物生于气的一元论的观念。

专门是公元七世纪初吠陀医学的传入,为藏医三因论的产生和完善起到了踊跃的作用。

现存最先的藏医典籍《月王药珍》中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藏医三因学。

为此咱们有理由以为藏医三因学产生于吐蕃初期,完擅长吐蕃中期。

藏医三因学说的显现,严峻地冲击了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增进了藏族古代思想的进展,增进了藏族文化和科学的进一步提高。

可是也不否定三因辩思想带有朴素和自发的性质,由于时化的局限性不可能完全符合科学,也不可能完全合乎客观世界的规律。

但是它是一个完美而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它几千年来支持和领导着藏医临床实践。

一、藏医三因系统的成立三因学说是古代藏族人民熟悉事物的一种哲学观和宇宙观。

藏医学生背诵考试题及答案

藏医学生背诵考试题及答案

藏医学生背诵考试题及答案1. 藏医学中“三因”指的是哪三种因素?答案:藏医学中的“三因”指的是隆、赤巴、培根,它们是藏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概念,分别对应于生命活动的动力、消化代谢和体液平衡。

2. 请列举藏医学中常见的几种疾病类型。

答案:藏医学中常见的疾病类型包括隆病、赤巴病、培根病、血病、黄水病等,这些疾病类型涵盖了藏医学对疾病分类的基本框架。

3. 藏医学中如何解释“四元”?答案:藏医学中的“四元”指的是土、水、火、风,这四种元素被认为是构成人体和自然界的基本物质,它们在人体内相互作用,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4. 描述藏医学中“五源”的概念。

答案:藏医学中的“五源”指的是食物、药物、外治、起居、心理,这五个方面是藏医学治疗和保健的重要内容,强调了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整体性和多维度。

5. 藏医学中如何理解“六味”?答案:藏医学中的“六味”指的是甘、酸、咸、苦、辛、涩,这六种味道是藏医学中药物和食物的基本味道,它们在治疗和保健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6. 简述藏医学中“八邪”的概念。

答案:藏医学中的“八邪”指的是风、热、寒、湿、痰、食、毒、虫,这八种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藏医学通过调和这些邪气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7. 藏医学中“三宝”指的是什么?答案:藏医学中的“三宝”指的是药物、食物、起居,这三个方面是藏医学中保健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使用药物、食物和调整起居习惯来维护健康。

8. 藏医学中如何理解“七精”?答案:藏医学中的“七精”指的是精、气、神、血、津、液、脉,这七个方面是藏医学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基本认识,它们相互关联,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

9. 描述藏医学中“九质”的概念。

答案:藏医学中的“九质”指的是人体九种不同的体质类型,包括寒性、热性、湿性、燥性、痰性、风性、血性、气性和混合性,这些体质类型影响着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和治疗反应。

10. 藏医学中“十要”指的是哪些方面?答案:藏医学中的“十要”指的是饮食、睡眠、运动、情绪、环境、药物、治疗、预防、康复和保健,这十个方面是藏医学中维护健康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藏医学基础理论

藏医学基础理论

藏医学基础理论三因学说三因学说是藏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藏医学认为,隆、赤巴、培根(藏语译音)这三种因素,是构成人体并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及其能量的基础。

其中隆是主导人体全身机能活动的一种动力,具有“气”的性质;赤巴是主导人体热能的一种因素,具有“火”的性质;培根与人体水液的物质保持密切联系,具有“水”和“土”的性质。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三因素在人体内保持着协调和平衡,因而它是生理性的;一旦三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过于亢盛或衰微的情况时,则出现隆的病态、赤巴的病态、培根的病态,它们又变成了病理性的东西,治疗上就需要对三者进行调整,使其恢复到原来的协调状态达到健康的水平。

三因素的分类三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既具有各自不同的具体属性,又具有共同的特性。

依据不同的生理机能和存在的部位,又可分为五种不同的隆、赤巴和培根。

隆,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遍布于人体细微组织各处。

具有糙、轻、寒、微、硬、动这六种性质。

“糙”的特点是性情急躁、舌苔厚而明显,皮肤粗糙,病情急骤等;“轻”指身轻动作敏捷,性情异变;“寒”指喜欢就火向阳,避寒就温,事物喜热,喜饮温水热水;“微”指随处可到,无孔不入之意;“硬”则指易卷聚成形,如易生痞块,不易化脓,肿块坚硬,腹硬不易下泻等;“动”是善行而数变、情绪易激动,健忘,多迷梦等。

藏医把人的体质分成三种类型,即隆、赤巴、培根型,凡是隆型的人都具有以上的这些性格和脾气特性。

赤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热能。

具有腻、锐、热、轻、臭、泻、湿等7种性质。

其中的“腻”指皮肤油腻分泌较多;“锐”指性情暴躁,发病多急,换肿块时一般较易化脓;“热”指发病多为热性,喜凉食冷饮;“轻”是指得病较易治,轻松;“臭”指身体多汗臭,小便多而浓臭;“泻”指食不消化,易发生腹泻;“湿”指常有水湿痰液,易泻泄,易出现肿湿的病症。

凡是赤巴型的人,其性格、患病病情多有以上这些特性。

培根,具有使人体生长,延年益寿,调节和滋生体液的功能。

藏医理论体系

藏医理论体系
人体内的器官,藏医认为也有五脏六腑。五脏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六腑指大肠、小肠、胃、膀胱、胆和三姆休。对于各脏器的生理功能,古代藏医用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和所需的用品来作比喻。如:心脏---国王,端坐在宝座上,居人体胸腔的正中;肺脏---犹如大臣和太子,围绕着君王;肝脏和脾脏---似君王的大、小后、妃,远处在君王下端,介关系又很密切;肾脏---像一座房屋的脊梁,没有它,身体就不能成一栋大厦。它又如一国中的外戚;三姆休---相当于中医的三焦。但藏医认为,它在男性指精囊,在女性指卵巢,犹如一国中的珍宝库;胃---等于一个家庭中的炒锅,是用来盛装食物的,且负责把食物煮熟;小肠、大肠---在一个国家中,它的位置相当于王后的奴仆;胆---是一个风皮袋,内可盛装重要的东西;膀胱---在一个家庭中,好比一个储水罐,用来盛装水。
藏医还指出,胎儿的形成,还需要正常的"五源"条件。所谓"五源",是指土、水、火、风、空。无独有偶,汉族中医也认为,胎儿形成后,逐渐发育,"四月而水受之,五月而火受之,六月而金受之,七月而木受之,八月而土受之",二者不谋而合,只是藏医的"五源"与中医的"五行"稍有不同,中医的土,是发育的土地,而藏医的"空",是胎儿发育的空间,意义上都相差不远,也都认为,这五种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而且五者应互相协调,胎儿才能正常发育。
龙: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动力,其性质近似于汉族中医的风或气,但含义比中医的风或气更为广泛。
赤巴:译成汉语是胆维持体温,增强胃的功能,长气色,壮胆量,生智慧等。
培根:译成汉语是涎或水和土,它相当于中医的津、涎,但含义较为广泛,与人体内津液、粘液及其他水液的物质和机能保持密切的关系。

藏医中三因素学说对人体生理活动机能的影响

藏医中三因素学说对人体生理活动机能的影响

藏医中三因素学说对人体生理活动机能的影响摘要:三因学说源于古藏民族哲学思想,基于“万物本源于气”发展而来,其理论贯穿于医学生理、病理和诊断等诸学科。

三因特性分为“隆因素”、“赤巴因素”和“培根因素”,三因素构成人“生、老、病、死”的能量因素,三因即为隆、赤巴和培根的总称,三因素之间保持着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对立的动态平衡关系。

本文基于三因素内在联系,探讨其对人体生理活动机能的影响。

关键词:藏医;三因学说;生理活动;影响藏医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且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世界医学上占据着显著的地位。

三因学说构成藏医理论之基础[1],但内地目前尚无系统性的研究,关于藏医三因理论的临床应用也报道不多,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现综述如下:1 藏医三因学说概述藏医据三因特性分为“隆因素”、“赤巴因素”和“培根因素”。

“隆”系粗、轻、冷、细、硬、动等6种属性组合体,对应至生理活动即是呼吸、运动、排泄、循环、感觉和机体免疫等机能关系综合体;“赤巴”系细腻、锐、热、轻、臭、泄,潮等7种属性的组合体,对应至具体生理活动就是体温、消化等机能关系上的综合体;“培根”系是润滑、寒凉、重、纯、软、黏、糊7种基本属性的组合体,对应到具体生理活动则是骨骼的连接、关节腔的润滑、强身等机能关系的综合体[2]。

从三者关系角度上说,隆、赤巴和培根各具属性、功能和特点,但三者间并非独立。

实际上,藏医从三因整体观念出发,认为三者保持着相对平衡、协调关系,正是这种关系维持着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主导着人体“生、老、病、死”。

2 三因学说对人体生理活动机能的影响2.1 三因学说对生理功能的影响食物消化、分解、吸收是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

因此藏医认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三因学说重要功能之一。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靠三因来完成,如“消化赤巴”俗称胃火,主要位于胃部,是食物消化的主要能量,其功能旺盛时可加速食物消化,加快机体的代谢;而功能衰弱时则出现积食、自身免疫力下降等。

藏医的理论特点

藏医的理论特点

藏医的理论特点菩提针(1547592609) 2012-3-5 21:08:58藏医的理论特点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隆”(气)(树图中蓝色)、“赤巴”(火)(树图中红色)、“培根”(土和水)(树图中黄色)三大因素;饮食精微、肉、血、脂肪、骨、骨髓、精七种物质基础;大便、小便、汗液三种排泄物。

三大因素支配七种物质基础和三种排泄物的运行变化。

“隆”主气血、肢体活动、五官感觉、食物的输送分解和生殖机能等;“赤巴”可生发热能、调解体温气色、管饥渴消化、胆识智慧等;“培根”输送液体、调解肥瘦、主管味觉、睡眠和性格等菩提针(1547592609) 2012-3-5 21:09:30藏医藏药基本情况藏药是在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完整,较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藏药历史上有许多经典著述,成为今天研究藏药的主要文献和藏药种类发展的历史记录.《月王药诊》是较早的一部藏药史籍,收载的药物包括植物类440种,动物类260种,矿物类80种,其中300多种药物为青藏高原特产,多数药物沿用至今,如螃蟹甲,伞梗虎耳草,耳草,囊距翠雀,船形乌头,喜马拉雅紫茉莉,纤毛婆婆纳,水柏枝,翼首草,毛瓣绿绒蒿,蓝石草,乌奴龙胆,山莨菪,樟牙菜,青稞,熊胆,牦牛酥油和糌粑等.菩提针(1547592609) 2012-3-5 21:11:02藏医的治疗方法丰富多采,根据不同的病症,灵活运用。

(一)药物治疗根据藏医的理论,人体由三因素,即隆、赤巴、培根构成,三者之间在正常情况下保持协调和平衡状态,疾病是由于这三者失去协调与平衡。

用药物治疗的目的,就是要矫正这种不协调状态,重新恢复平衡。

另外,以疾病的性质而言,大致可以分成寒热两大类型,药物也有寒热属性的不同,利用这种特性,来纠正疾病的寒热偏胜,达到治病的目的。

在用药物治疗时,藏医主张用药引子,以便把所用的制剂引向患病的部位,例如用白糖做为药引子治疗单纯性的热病,也就是不杂有其他合并症者;用红糖块做引子治疗寒性病;甲蜂蜜做引子以治疗培根病或黄水病等等。

走近藏医饮食

走近藏医饮食

我们所说的健康,不仅仅局限于身体上的健康,还涵盖情感的稳定、心理的平和与灵魂的滋养。

藏医学,作为一种历经千年的医学传统,正好体现了这种全方位的健康观。

要深入了解藏医学,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其核心理念。

藏医学强调身体中的“三因”——风、胆、痰的重要性。

这3种元素被视为人体健康的基石,每一种都与身体的某一功能或系统相对应,如呼吸、消化或循环。

只有当这3种元素处于平衡状态时,人体才能达到最佳的健康水平。

因此,调节和保持这“三因”的平衡,对于促进身体和心灵的健康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通过饮食来调节这3种因素呢?
1.风的调节
风的概念在藏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主要与我们的神经系统及关节功能紧密相联。

风的失衡可能导致身体的不适,尤其是在神经及关节部位。

为了维持或恢复其平衡,食物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藏医三因学理论的思考

关于藏医三因学理论的思考
书是 北人迁 入岭 南开发 及其 对地 方病 认识加 深的结 果。
有学者认为 , 脚气病 、 疟 ( 疾) 麻风病 、 瘴 疟 、 梅毒等 岭南多
发病 、 常见病 , 其流行与人 口迁移有极 大 的关系 , 在岭南瘴 气盛行地 区 , 南采 的北人 因免 疫力 缺乏 而染病且 大量 死
亡, 致使北人形成 “ 岭南多瘴杀人” 的恐怖看法 。 4 预 防瘴气有一定之法 既然瘴气是一种 湿热之 毒气 , 么, 那 防治 瘴气也 就着 眼于清除湿热之毒。壮族先 民十分注重未病先 防, 并在 长 期的医疗实践及 生活经验 中 , 根据 居住 的 自然地理 环境 、 文化风俗 习性等 , 总结出一些颇 具特色且 行之有效 的预 防 瘴气 的方法。
有效地 防避瘴气 , 抵御野兽 蛇虫袭击 , 减少 瘴气病 的发生 , 在岭南地 区极具适用性 , 因此这种建筑 一直沿 用至今。这 是壮族先 民预防疾病 的创举 。
征讨及行旅经商等方面来看 , 无免疫 力人群移入岭南是感 染瘴气病 的根 本原 因。唐代 曾有专 门治 岭南地方 病 的医
民的健康 生活与繁衍生 息做 出了卓越 贡献 。近几十年来 , 尤其是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以来 , 医药事业发 生 了翻天覆 藏
21 0 0年 l 2月第 l 2期
中国民族 区药杂 志
7 1
地 的变化 , 为 中国传统 医学 的重要 力 量 , 在科 研 、 成 并 教 学、 医疗 、 产业等众 多领域 取得 巨大成就 , 也成 为推动藏 区
几可免 , 否则立病如咳疟。 ”
定 的提高体质 , 预防瘴气 的作用。岭南也 因此 出现 了众多 的凉茶档 , 著名 的王老吉凉茶即是 由此 而来 。
4 3 隔离更衣防瘴法 :为了 防止 瘴气 的传 染、 . 扩散 , 自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藏医”三大因素”
藏医学大概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藏族人民长期与各种疾病进行斗争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

藏族人民千百年来长期的研究、探索和反复的临床实践,最终形成了有特色,富有哲学、科学和极其丰富的理论体系,涵盖医疗、卫生,妇女和儿童保健、心理,药物鉴定、医学道德等。

这个医学具有风格独特,特色鲜明,理论完整,实践丰富,强调整体观念,适应高原环境,疗效突出,使一种科学的医学体系。

纵观人类医学发展史,古老的藏医学为近代医学发展莫定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指导思想,为藏族乃至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医疗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几千年的改革历史,高原民族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生产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笔者想借一个简短的”三要素”,而为许多患者带来健康。

1 “三要素”的生理功能喝分类
藏医学在世界上文化瑰宝中有自己完整的系统理论,这些理论中,其理论”三要素”为其理论核心内容之一。

藏医学认为赤巴、隆以及培根(藏语译)这三个因素是构成人体、能源和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一种动力不可缺少的生命活动,隆有着悠久的”气”的性质,培根保持与液体的紧密接触,赤巴是在身体的热量的主导因素,用”火”的性质。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这三个因素中使人体保持协调和平衡。

因此,它是生理性的,如果任何一个因素或多个因素出于某种原因发生不协调或平衡障碍的情况,则会出现长期病态。

他们变成了病理的东西,治疗需要对三个因素进行同时调整,将其恢复到原来的健康水平。

1.1根据三要素的不同生理机能以及存在部位,它们各自又具有五种不同的隆、赤巴以及培根。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有各自不同的属性,又有相同的特性。

隆:具有动,糙,微,轻,硬,寒六种特性。

”糙”的特点为性格暴躁,舌苔厚腻,皮肤粗糙;”轻”的特点为动作轻盈敏捷,性情多变;”寒”的特点为喜欢温暖,避寒就温,食物喜热;”微”的特点为随处可到,无孔不入;”硬”的特点为易成型,如易生疮、腹部硬块不容易下泻等。

”动”的特点是多变、既赤巴、隆、培根型。

凡属于隆型的人均有这些性格、脾气的特点。

1.2赤巴有热、腻、光、锐、泻、气味、湿七种属性。

其中一个”腻”是指皮肤油腻;”锐”是指性格暴躁,多为急性起病,一般易发生会溃烂的肿块;”热”是指热性发病,喜食寒凉物;”轻”是指病情更容易治疗,轻松;”臭”是指身体出汗味道偏重,尿臭量多且浓;”泻”是指进食后难消化易腹泻;”湿”是指常发生湿痰,易腹泻,容易出现红肿潮湿的病态。

属于赤巴型的人,性格、病情具有以上大部分的特性。

1.3培根其特点是疲惫,寒冷,沉重,沉闷,稳重,柔软,有粘性。

这里的”腻”是指粘性和油性,像舌苔滑腻,排泄物也比较粘稠,并有油感,”凉”指的是身体凉爽,喜食温热饮食,”重”是指身体困重,行动缓慢懒散,不喜欢活动,本
病的发病率一般也较重;”钝”是指起病缓慢,不能和其他类型疾病相比,他的病情,”稳”是指病情不易产生突变;”柔”是指舌苔较薄,肌肤水润柔嫩,疼痛一般较轻;”粘”是指粪便粘润滑。

属于培根型的人,他的性格具有以上这些特点,患病也多为这类性质。

每个要素根据自身情况又分5个方面的不同的内容,如隆又分為译为维命隆、索增隆、译为上行隆、精吉隆、小合不其隆5种类型,翻译成土色隆、遍行隆,翻译成下行隆,酯年木隆、翻译成火隆等共5种类型的隆。

赤巴分为5种不同的赤巴,如:久吉赤巴翻译成能消化;当久赤巴翻译成变色赤巴;珠吉赤巴翻译成能作赤巴;朵赛赤巴翻译成明色赤巴等共有5种类型的赤巴。

培根也有5种不同的培根,分别为:培根典吉翻译成依培根;培根涅吉翻译成能化培根;培根良吉翻译成能味培根;培根次木吉翻译成能足培根;培根觉吉翻译成能合培根共有5种类型的培根,三大要素共计15种具体内容,根据其生理机能以及存在的部位和及它们的性质所决定,在健康的生命活动中有不同的功能,发生病时也有着不同的反应。

2 三大要素与年龄分段
16岁以前称之为儿童或少年。

因为16岁以前身体各组织器官及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这个阶段属于身体发育缓慢时期,所以藏医把这阶段归属于培根型年龄段。

17~70岁(也有50岁之说)属于青壮年时期,此时期火源旺盛(赤巴元素)、精力充足,因为这是一个机体已经完全发育成熟的时期,归属于赤巴型年龄段。

70岁以后身体各个器官功能衰退,老化,气血不足、风源旺盛、体质羸弱、热能消退则归属于隆型阶段。

在体型的鉴别上可以分为7种类型:单纯的赤巴型、隆型、培根型;赤巴及隆混合型;培根及赤巴混合型;培根及隆混合型;三种混合型。

生理上的区别为:属于隆型的人:身体中隆较其他成分多,此种类型的人属风源,情志、体格以及行动等的表现为:驼背、瘦弱、面色青灰、话多、寒冷不耐受、走动时关节伴随声响、睡眠差好、体格矮小、性格外向、爱争吵、善长射箭、喜好甜、酸、苦、辣的食物,兼具老鹰以及狐狸的性格。

赤巴型人:此类型的人属火源,体温较高,身体水分储存不够,易口渴,内火旺,消化功能旺盛,容易饿,面色发黄,多汗且有异味,体格中等。

由于火的性能锐且急,所以思想敏捷,反应快,行动迅速,智商较高,喜食甜、苦、涩及寒凉性食物,兼具老虎和猴子的性格。

培根型人:此种类型的人属水源、土源,体温偏低,关节无显露,肌肉发达,肤色白,体型显得端直,耐饥渴,对痛苦、热的承受力高,体型肥胖,喜欢睡觉,内刚外柔,善良,喜食辣、酸涩及粗糙的食物。

因为兼具水和土性所以具有狮子的性格。

综上所述,赤巴、隆、培根三大要素在人体各司其职,各有各的常量,相辅相成,处于平衡状态。

当三者各自的功能发挥时,人体内各大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旺盛,健康且富有活力;但若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失去平衡、太多或者是不够,失去互相平衡的协调,就会导致病例改变,诱发各类疾病的发生,成为起病的根本源头。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本质就在于隆、赤巴、培根三要素的病例改变的调节过程。

所以三要素的理论贯穿于藏医生理、病理以及治疗等所有方面。

藏医在生理、病理和治疗等方面均是以三要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三要素理论是藏族医学的根本的核心。

3 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藏医学理论认为一切疾病的起因有内因和外因两种因素。

内因是隆、赤巴、培根三大要素失衡。

外因是起居饮食失常,生活习惯不良和环境变化等。

疾病种类甚多,但总体可分为热性和寒性两大类。

隆病、培根病和慢性病一般属于寒性疾病;赤巴病、血病和急性病一般属于热性疾病。

所以医生诊病主方时须以”寒者温之,热者寒之”为根据,即是寒性疾病要用温或者是热性药物进行治疗,热性疾病则要用凉或者是寒性药物进行治疗,这是主要的治疗原则。

此外,根据不同病情还有相应的原则,如单一病种需要用主药进行治疗;两种病齐发,需优先治疗主要病症;大病或者是严重的疾病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小病、轻病以调养为主,以药物治疗为辅;久病不愈要考虑诊断是否正确,用药是否有误等。

治疗上分为内、外两种治法。

内治以内服药为主,以营疗法辅助治疗。

营养药品服食时,需以病情轻重程度为依据,病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滋补药品或者是食物,其目的是补虚除弱,扶正祛邪。

在外治方面,有按摩、放血疗法、艾灸、擦身、药熏、火灸、拔罐、热敷、药浴、冷敷、穿刺等多种治疗方法。

西藏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大量的文物和藏族文学证明了数万年前,青藏高原就有人类活动。

藏族人民在青藏高原创造了輝煌的中国文化。

藏医药学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部分,也是传统医学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来看,隆、赤巴、培根三要素理论是其核心,贯穿藏族医学中;三要素是存在于人体内,属于藏医的理论基础。

物质基础(饮食,血,肉,脂肪,骨,骨髓,精液)和三大排泄(粪便,尿,汗)在运动中的变化的三个要素。

在一定条件下,隆、赤巴、培根保持协调,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如果一个偏盛或偏衰,就会导致功能紊乱,平衡失调就会产生损害。

所以三因素理论不只是一个医学理论,更是一种生命科学和理论相结合的系统的科学思维。

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和发展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宇妥·元丹贡布等著,李永年,译. 四部医典[J].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71-273.
[3]格尔.格桑扎西.实用藏药名库[M].青海:青海民族出版社,1999.
[4]桑旦.新编藏医学[M].西藏人名出版社,1997.编辑/哈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