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同大师对话
雷诺表:与智者同行,和时间“赛跑”

雷诺表:与智者同行,和时间“赛跑”作者:暂无来源:《经理人·深商》 2017年第2期与智者同行,必得智慧;与时间赛跑,必争分秒。
2017年5月19日,第八期“会长喊你回家”活动在深商联副会长单位、深圳老字号企业、深圳市雷诺表业有限公司举行。
深商总会、深商联会长庄礼祥,深圳市雷诺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詹西洲,以及来自深商联常务副会长、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燚等20位深商出席活动。
深商手拉手谋求齐发展本期“会长喊你回家”活动主题为“与智者同行,同‘时间’赛跑”,邀请了制造计时工具的高精密型、技术型企业—雷诺表业董事长詹西洲作主题分享。
詹西洲从事手表研究近30年,始终坚持“雷厉风行,一诺九鼎”的企业作风,以品质、服务、推广三步骤缺一不可的原则,将企业从名不见经传的小门面,一直做到全国排名前五的知名表业品牌;引领了行业的发展,并于2015年获评“中国钟表工业百年纪念感动行业人物”,2016年被评为第九届“深商风云人物”。
庄礼祥会长在致辞中表示,“会长喊你回家”是深商联创办的一个高端精品活动,通过每一次有选择的邀请部分深商企业家回家团聚,会亲朋好友,交流信息,实现碰撞、共谋发展。
今天的“智者”詹西洲带领一帮人30年如一日,致力于中国民族钟表工业的研究开发,其雷厉风行、一诺九鼎的作风,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门面发展到今天,引领行业的发展。
与“智者”同行,在座的企业家也是智者,他们在深圳这片沃土上带领企业发展,一定也有着过人的智慧,希望大家一起来共享。
在当前经济发展增速的换挡期,深圳企业家应该认清形势、明晰方向、合作共赢。
通过今天这个平台,大家进行信息交流,实现智慧碰撞,在碰撞之中得到启发和激励,共同努力来推动深商大家庭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经验交流分享发展智慧詹西洲在会上作主题分享。
他表示,品牌的发展,本质上是产品品质决定的,产品一直是雷诺表最重视的部分,从手表的研发、生产到消费者的手上,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产品检验,雷诺表始终将产品的品质当作企业最高要求。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 2 课《赶忙》授课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 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饭碗、伶灵巧俐、徘徊、光溜溜。
2.经过抓住要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本质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光阴赶忙,要珍惜时间,不能够无所作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觉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认真描述、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3.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授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发言导入,揭穿课题1.教师发言: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闻名的作家,他一世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 190 多万字的作品 ; 他一世重病,情愿饿死,也不领美国的营救粮。
毛主席曾赞美他是最有节气的中国人。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收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认识。
( 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但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优异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好多交口夸赞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 24 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赶忙》。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⑴注意“涔、潸”的读音。
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搬动、头涔涔、泪潸潸、光溜溜”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赶忙、斜斜、静静、白白、茫茫然、轻轻静静”。
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虑: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 ?有什么感觉 ?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觉。
三、品读感悟,领悟感情1.发言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真谛、耐人回味。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赶忙》,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虑这优美的语言。
最是书香能致远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一本好书,就像饮深山幽谷里的泉水,清冽甘甜;闻大师的教诲,就像沐浴春日里的阳光,温暖真诚。
几年来,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让学生沐浴在书香里,陶醉在与大师的交流中……每周全校师生的大阅读课,都是大家饱享精神盛宴的时间。
校园的草坪上,绿荫下,名人塑像前,阅览室里,教室里……老师与同学们捧起一本本书,在柔和舒缓的乐曲中,静静地阅读,谁也不忍心破坏这美好的感觉,连翻书也变得温柔起来。
他们在与圣贤为友,与大师握手,与知识为友,与经典同行,与时代同行。
每天“五个一”训练(即每天积累一个好词,读一篇好文,背一首好诗,造一个好句,摘抄一个精彩的段落)已经融入大家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早读,琅琅的书声响彻校园的上空,或吟,或诵,或读,或唱,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经典,其乐无穷!读书之余,把读过的经典书,以记日记感言,写心得,写体会,写简要内容,写读书报告,这样的训练方式旨在让每一位学生记住:“为了写得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学得精彩,读得精心”!几年来,孩子们对经典的积累令人感到欣慰!一、二年级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倒背如流;《朱子家训》、《论语》名句、《孝经》的背诵,三、四年级学生得心应手;《大学》、《中庸》、《道德经》等内容五、六年级学生耳熟能详,至于《唐诗宋词》,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积累。
我们要求低年级学生每学期必背经典诗文30首(片段),中年级每学期40首,高年级50首,大部分同学小学毕业可背诵480首,甚至更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孩子们的真切感悟。
每年学校举办的“校园书法比赛”和“六一”儿童节艺术汇演,提供给孩子们展示才华的空间,一张张书法比赛作品展现了孩子们娟秀的字体,让观着大饱眼福;一篇篇征文写出了孩子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一首首诗歌抒发了对亲人、对祖国的热爱!一首首歌曲唱出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一曲曲舞蹈舞出了孩子们平日积攒的基本功,孩子们用他们初露锋芒的笔,初展雏形的双翅,写下自己的梦想,抒发真挚的感情,书写幸福的人生!去年在“六一”儿童节时,我校全体师生共同演出的《新学堂歌》------古典诗词演绎汇演不仅让孩子们收获颇丰,更收到了许多家长的肯定与赞扬。
高三散文:与时间赛跑,让生命提速

与时间赛跑,让生命提速
“人活着,便是在赛跑,只有速度和方向。
”这
是一位希腊哲人的话,无论你是否把它作为座
右铭,但对于打拼人生的你一定要把生命提速,因为它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飞翔的大鹏,以风的速度,奏响了志向的乐章。
勇猛的猎豹,以风的速度,绽放开蓬勃的力量。
高的的刘翔,以风的速度,博得了世界的瞩目。
希腊人说:“人活着便是在赛跑,只有速度和
方向。
”
荷兰人说:“我们用速度把生命撑着。
”
德国人说:“你有速度,便是对时间的尊重,
便是懂得那前方无数的目标。
”
一切需要速度。
因为人生是浪,速度是风。
人
生是船,速度是帆。
所以现在正是我们为生命
提速的最佳时刻。
在这里,我们要激情万丈的
大声说:“高三,我们来了!前进!挺进!突进!我们要有风的速度去迎接理想的彼岸。
那里是一块块播洒希望的肥沃土壤,只要你勤
于挥洒辛勤的汗水,掌握各种技能的方法,就
会收获心中理想和无限希望。
那里也是一片片
激情飞扬的空间,只要你用力展开“翱翔的翅膀”,迈开坚信自己的步伐,你就会飞向属于自
己的天空,品尝生命烛火后的酣畅。
如果面对前方的跑道,我们有信心,我们能镇定,因为高一,高二我们没有虚度青春。
现在,我们为高三的长跑已做好了向前冲刺的准备。
这种力量的释放更会让我们品尝到提速后取得
的喜悦。
如果面对前方的跑道,我们仍然有信心,仍然。
2 匆匆《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第3套》

2 匆匆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
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⑴注意“涔、潸”的读音。
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
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
《与时间赛跑,赢在当下》

《与时间赛跑,赢在当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与时间赛跑,赢在当下》!
诗人的高歌,伟人的教诲,哲人的感慨……时间,曾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它赞美,为它歌颂!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只有善于用时者,才能取得胜利!
在时间的注视下,有人努力,有人消磨;有人迎向进取,有人年华虚度……闲散而过,终日重复碌碌的衰败,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辜负了所有寄予期望的人!
列宁曾说:“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一切!”让我们都有一双透视眼,在无形中捕促时间,与时间赛跑!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我们抓住了时间,我们就赢了!正因为我们与时间赛跑,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继续发挥与时间赛跑的精神,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迎接这次挑战,做时间的主人,接受它的赞美吧!。
与时间赛跑的演讲稿

与时间赛跑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与时间赛跑”。
时间,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东西,它如同一把无形的镰刀,无情地割去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
我们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而这场比赛又是永远无法结束的。
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有人追求事业的成功,有人追求家庭的幸福,有人追求健康和快乐。
但不管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时间都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它无情地流逝,不会因为我们的懒惰或犹豫而停下脚步。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如何与时间赛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我们的梦想和目标。
首先,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
时间就像是一块宝贵的石头,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来。
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不要浪费在琐事和无谓的纷扰上。
我们要学会拒绝那些浪费时间的事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
其次,我们要学会高效利用时间。
时间的价值在于如何利用它,而不在于它的长度。
我们要学会提高工作效率,学会抓住每一个机会,不要让时间白白流逝。
我们要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让时间为我们创造更多的价值。
最后,我们要学会享受时间。
人生苦短,我们不能总是在与时间的赛跑中追逐着目标和梦想,而忽略了身边美好的事物。
我们要学会停下脚步,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
在与时间的赛跑中,我们可能会有迷茫和挣扎,但只要我们珍惜、高效利用和享受时间,就一定能够赢得这场比赛。
让我们一起努力,与时间赛跑,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谢谢大家!。
与时间赛跑的名人素材作文

与时间赛跑的名人素材作文《与时间赛跑的名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名人都在与时间赛跑,他们就像是一个个不知疲倦的马拉松选手,争分夺秒地追逐着自己的目标。
就拿大发明家爱迪生来说吧。
他整天都泡在实验室里,那地方简直就是他的第二个家。
有一次,他为了发明电灯,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材料。
大家能想象到那种场景吗?实验室里到处都是电线啊,玻璃灯泡的碎片啊,还有数不清的小工具。
爱迪生就像一个勤劳的小蜜蜂,从早到晚都扑在这个事情上。
早上太阳还没完全升起来呢,他就已经在实验室里摆弄那些材料了,眼睛紧紧盯着手里的灯丝,全神贯注得很。
中午了,别人都去吃饭休息了,他就随便啃个面包,喝口水,又接着干。
晚上,当天完全黑了,外面一盏盏昏暗的煤气灯亮起来的时候,他还在实验室里,周围被各种灯光照得忽明忽暗的,他的助手们都累得眼皮子直打架,可他还精神得很呢,嘴里不停地嘟囔着:“这个不行,再换那个试试。
”他知道,每一秒的时间都很宝贵,如果他慢了一步,也许电灯就会被别人发明出来。
他就这么和时间较着劲儿,一根又一根地测试着灯丝,失败了就重来。
终于,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找到了合适的灯丝材料,让电灯亮了起来。
这一亮可不得了,整个世界都被点亮了。
爱迪生就靠着这样一股和时间赛跑的劲头,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发明家,给我们带来了光明。
你看,这就是名人,他们可不浪费任何一点时间,一直朝着自己认准的方向奔去,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赛跑,而他们总是想冲在时间的前面。
《那些追赶时间的名人》提到与时间赛跑,我就想到了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在那个男性主导科学研究的时代,简直就是一个传奇。
居里夫人的实验室,那可不是一般的简陋。
一个破旧的小屋,到处都是嗡嗡作响的仪器,有的还老是出故障。
但是居里夫人可不在乎这些,她一心就在那些放射性物质上。
当时她为了研究镭元素,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搭进去了。
她每天要做的事情可多了。
从铀矿渣里提炼镭,这过程又复杂又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对身体产生巨大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时间赛跑同大师对话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蓬莱市第二实验小学于萍
教育家一定是一个学者;但学者不一定是一个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不仅是一个学者,而且还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教育是一门学问,但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我觉得更像是一种生活,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境界。
——题记时间就像流沙,转眼间一个长达五十多天的暑假就这样飞逝般离我而去,留下的只是些淡淡的往事的印痕。
感叹间,静穆沉思,暑假里,自己都干了些什么呢?细细回味,似乎没有什么令我难以忘怀,值得积淀于脑海的东西。
我扪心自问:这么长时间的假期,你究竟都干了些什么呢?思一下子把我拉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
想记起这本书,我顿时释然了,这个暑假里,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
书中的100条建议给了我极大的心灵震撼,它就像一盏盏指路明灯,给我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让我不再迷茫,不再彷徨。
虽然苏霍姆林斯基的年代距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但他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现在仍处于教学一线的我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干渴的心灵。
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有一个知心朋友,正在和我面对面地倾心畅谈,我可以倾诉自己教学中的苦恼,而它则可以帮我找到启迪心灵的良药。
我觉得自己心中有一种美好的、积极的、健康的精神力量在升腾,在引领自己奋进、超越。
整本书让我看了爱不释手,但其中“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文,让我产生了共鸣。
过去,我常常抱怨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我曾感叹: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我,每天除了上课,还要备课、制作课件、批改作业、写反思等等,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同时作为一名班主任的我,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来使用,带操、打扫卫生、指导孩子们参加各种比赛等等,各种事务纷繁复杂,像满天的雪花铺天盖地而来,令我残喘不已。
每天傍晚,送走了可爱的天使们,回到教室,我常常仰望时钟,发出这样的感叹:又是忙碌的一天!一天的时间又过去了!自己看似很忙碌,甚至可以说像陀螺一样的快速旋转,可忙碌中又收获了些什么呢?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无声无息地消逝掉了。
这不是在吞噬着我生命的“黑洞”吗?如果每天能有48小时,那该多好啊!可是,时间是无情的,流逝了永远不会再来。
试想一下,即使拥有再多的时间不也只会如泥牛入海一般,慢慢溶化,慢慢消逝么?
那么,教师的时间究竟从哪里来呢?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难道苏霍姆林斯基能给我们找出24小时之外的时间来?带着疑问,我急急寻觅,试图从大师的建议中找到答案。
我没找到24小时外的时间,却读了这样一个值得深思的教学案例: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听课的教师竟然听得入了迷:他们完全被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小学生一样,屏息静气地坐在那儿听——惟恐落下什么内容听不到。
可想而知,能把课上得让听课者如此入迷的程度,这该是何等的出彩!能把课上到这份上,可能是我们每位教师梦寐以求的,但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每个人心中只要有这种美好的追求,就应该算得上是一种进步。
那么这位教师是怎么来备这节课的,怎样才能把课上到这种炉火纯青的程度呢?这应该是每位读者或听课者最想知道的。
执教教师的回答非常巧妙,更值得我们沉思——“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说来,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15分钟。
”
这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答案。
“一辈子”与“15分钟”,两个时差如此之大的时间单位,竟能被同时用来描述准备同一节课所用的时间,这不是有点自相矛盾吗?但这段富有哲理与寓意的话,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推敲。
这位老师到底是怎样准备了这节课?原来,他所说的“一辈子”,其实就是读书。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就要读学术著作。
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
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的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大师这段精辟的语言,让我陷入了沉思,沉思之余,我也幡然醒悟,想想自己何尝不就是那个为了“应付明天的课的人”?我思绪翻滚,翻开曾走过的日历,多少次为了讲一节优质课,整夜整夜地奋战在书海中,整夜整夜地行走在修改教案的路上,一节一节地试讲着。
经常是,趴在电脑前,绞尽脑汁地想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
记忆最深的是那次执教一节识字课,虽然我执教多年低年级语文课,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我很想在这次优质课比赛中脱颖而出,亮出自己的特色。
于是,我从图书馆抱来一摞关于汉字起源和识字教学的书籍,彻夜地翻阅着,汲取着书中的营养,沐浴在中国汉字文化的灿烂之中。
就是在那短短的十几天里,我学到了很多识字教学的方法,也了解了十几年教学中从没曾真正涉入到的中国汉字文化,领略了汉字的真正魅力。
本来,这是一段让我引以为豪的经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那次比赛中获胜。
可从这位历史老师的影子中,我看到了自己的狭隘和渺小。
我用了十几天,准备了一节课,而且仅仅是为了这节课才走进了书海。
而我们的教育大家却是用一生来准备一节课,他们是每天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乐此不疲。
而我呢?是形势所迫,才去读书。
哦,原来读书才是节约老师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啊!读书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需要掌握的一门教育技巧。
多读书,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充盈自己的大脑,让自己在教学中能做到驾轻就熟。
学无止境,获取较多的知识,才会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而不是用在所讲的内容上。
我们授课者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讲公开课或优质课时,往往是提前预设好教案,甚至预设好学生的回答,然后像牵着温顺的小羊,一点一点把孩子的思路拉到我们预设的教学行程中,甚至于为了把“答歪了答案”的孩子引过来,不惜花费一番时间
和口舌。
如此授课,我们哪有精力去关注孩子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哪有精力去及时发现哪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障碍,需要个别指导?哪有精力去发现哪些孩子思想“开小差”了,需要及时予以提醒或暗示?所有这些,只有那些能把注意力真正用在学生身上的老师才能做得到,这可能就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真正原因吧!像这样的老师,估计他们从来不会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不会抱怨时间不够,因为他们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看来,教师只有坚持读书、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与理念,才会真正实现不是单纯地教书,而是在教书的过程中给孩子以智力上训练的目标。
只有这样的劳动,才能称得上是创造性劳动。
因此,我也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用终生时间在备每一节课的人。
曾有位教育家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
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底蕴’……”苏霍姆林斯基也告诉我们,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那就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终身阅读、终身学习,以自己丰富的学识扩展自己的教育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求知热情,让苏霍姆林斯基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成长路程中的指路明灯,将我们的心灵引向崇高的精神殿堂!我愿意为此和时间赛跑,同大师对话,不断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努力超越自我,作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文章点评:
作者从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获得诸多启迪,又将这种启迪娓娓述之于笔端,饱含了作者对大师的崇拜和敬仰。
同时,能将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思想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是作者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文章中所提到的自己如何在准备一节比赛课中受到的种种“磨砺”,从而发现自己就是那种“应付明天的课的人”。
作者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很好地诠释了大师所说的用“一辈子”与“15分钟”来准备一节课的内涵,这种发现和感悟对改变现如今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观点是大有裨益的。